『壹』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什麼意思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指的是春秋西施、西漢王昭君、東漢末期的貂蟬、唐朝楊玉環
主要指的是四大美女的容貌美麗:1、春秋西施本在越國,是一個浣紗女,每天在河邊浣紗,就連魚兒見到西施的美麗都自慚形穢地躲到水下面,所以有沉魚一說。
2、落雁說的是漢元帝時代的王昭君,原名王嬙,向元帝主動請纓和親匈奴,嫁與呼韓邪單於為閼氏,和親隊伍走到大漠時,在空中的大雁看到昭君的美貌忘記了舞動自己的雙翼,徑直從空中落下。
3、閉月是說漢獻帝時司徒王允之女貂蟬,為國除奸,夾在董卓與呂布這對義父子之間,施行反間計,最終是董卓被呂布所殺,因貂蟬喜歡賞月,月亮看到貂蟬的美貌都不禁躲入雲層之中,覺得自己比不上貂蟬,所以有落雁之稱。
4、羞花是說楊玉環初為壽王李瑁之妻,並且育有一子,在一次皇家御宴中被自己的公公,也就是玄宗李隆基選為妃,初入皇宮掛念自己的兒子與丈夫,常在御花園里觀賞,花兒看到楊玉環的美貌不禁隱藏到葉子底下,唯恐被貴妃看到不如她的美,這就是羞花之說。
『貳』 古代四大美女,沉魚指什麼,落雁指什麼閉月指什麼羞花指什麼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娶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其中沉魚指的是西施,指西施浣紗的故事。
落雁指昭君出塞的故事。
閉月指貂蟬拜月的故事。
羞花指的是楊貴妃觀花的故事。
希望可以幫到你!
『叄』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什麼意思
沉魚落雁的意思是:魚見之羞而沉入水底,雁見之羞而高飛入雲。用以形容女子姿容艷美無比。
閉月羞花的意思是:使月亮藏到雲里,花兒感到害羞。形容女子相貌俏麗無比。也作「羞花閉月」。
2、閉月羞花(bì yuè xiū huā)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引動這撩雲撥雨心,想起那閉月羞花貌,撇的似繞朱門燕子尋巢。」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形容女子的容貌美。
例句:那個美女用閉月羞花來形容真的是恰如其分,花兒見了她也要自愧不如。
『肆』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分別指的是古代那四個美人
閉月是指貂蟬
羞花是指楊貴妃(楊玉環)
沉魚是指西施
落雁是指王昭君
1、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中國的四大美女究竟誰排第一,本來已有定論,不過那是古代的排法。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
2、「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
『伍』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什麼意思
沉魚落雁意思是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形容古代四大美女的,其中「沉魚」是西施,「落雁」是昭君。但是,由於其他原因,人們發現,沉魚落雁也可以形容美貌並不重要。
出處: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譯文:毛嬙、麗姬是眾人欣賞的美女,但是,魚見了她們就潛入水底,鳥見了她們就飛到高空,麋鹿見了她們就趕緊逃跑,人之所美的,魚、鳥、麋鹿卻避之唯恐不及。這四者,誰知道天下真正的美色是什麼?
後來唐朝詩人宋之問有詩雲:「鳥驚人松蘿,魚畏沉荷花。」此後世人便以「沉魚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也成為古典小說中形容女子美貌的套語。
(5)四大美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意思擴展閱讀
沉魚落雁通常作謂語、賓語、定語;形容女子極其美麗動人。
近義詞:閉月羞花、花容月貌、國色天香、傾國傾城
國色天香,讀音為guó sè tiān xiāng,原形容顏色和香氣不同於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後也形容女子的美麗。
故事:春秋時期,越國傾國傾城的美女西施在故鄉溪邊浣紗時,溪中游動的魚兒見了她都羞愧得沉入水底,不敢浮出水面。漢元帝時絕色美女王昭君在她出塞嫁給匈奴王時,天空飛過的大雁驚訝她的美麗,忘了飛行跌落到樹林里。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參考資料:網路-沉魚落雁
『陸』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來歷
這是我國古代四大美人的代稱別號,是形容女子容貌天香國色,美若天仙,容貌氣質極佳,無人能比,美麗絕代。沉魚落雁代指西施王昭君,閉月羞花代指貂蟬楊玉環。這都是有典故有來歷的。
史上四大美人,今人誰見過?到底有多美?誰也說不準。美在心裡,見在眼中。有愛即美,美之標准,各有不同,環肥燕瘦,唐代以略胖的楊貴紀肉肉為美,《紅樓夢》里以病殃殃的材黛玉為美,現在美更流行,看看時尚流行的各類美女名星,就知道人的口味不同,美之五光十色,各有異彩靚麗了。
這一段話的意思是,毛嬙和麗姬,是人們認為的美人,但魚兒見了她們,深深潛入水底,鳥兒見了她們,高高的飛向天空,麋鹿見了她們,快快的逃離。人、魚、鳥和麋鹿,四者究竟誰才真正識得天下的美色呢?
說白了,這段話表達的意思就是,人們認為的美女,動物見了卻嚇得要跑掉。莊子最早用這一典故,其實是為了說明事物認識標準的多樣性。
也就是說,“沉魚落雁”這一典故,最早的意思並不是用來形容美女,而是恰恰相反。
後來人們反用其意,可以說是一種在文化傳播當中出現的典型誤讀。
『柒』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什麼意思
沉魚落雁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chén yú luò yàn,意思是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形容古代四大美女的,其中「沉魚」是西施,「落雁」是昭君。但是,由於其他原因,人們發現,沉魚落雁也可以形容美貌並不重要。
閉月羞花,讀音bì yuè xiū huā,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閉月」指貂蟬的美貌把月亮比下,讓月亮羞得躲在雲後面。
「羞花」指楊貴妃的顏容使得花兒害羞地低下頭,原與沉魚落雁相連,形容我國古代四大美人的容貌傾國傾城,宛若天仙。現指女子的容貌美麗。 指女子的容貌美麗。
(7)四大美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意思擴展閱讀:
沉魚落雁
【出處】: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毛嬙是春秋時期越國絕色美女,與西施時代相當,相傳為越王勾踐的愛姬。最初人們對毛嬙畫像的稱道遠遠超過西施。她應該是「沉魚」的原始形象,美的化身。麗姬已失考。
故原始的「沉魚」和「落雁」應該是指「毛嬙」和「麗姬」,而並不是「西施」和「 王昭君」。當然,《莊子·齊物論》中也提到了西施,說「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
大意是醜陋的女人與美貌的西施,還有其他稀奇古怪的事物,從道的角度看是不分彼此的。還在《莊子·天運》中講了「東施效顰」的故事。
《韓非子·顯學》說:「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管子·小稱》中有「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盛怨氣於面,不能以為可好。」
《淮南子》則說「今夫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但《淮南子》中也有把西施放前面的,說「西施毛嬙,狀貌不可同,世稱其好美均也。」 東漢邊讓《章華賦》:「攜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嬪之素肘。」
後來唐朝詩人宋之問有詩雲:「鳥驚人松蘿,魚畏沉荷花。」此後世人便以「沉魚落雁」形容女子之貌美。「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也成為古典小說中形容女子美貌的套語。
閉月羞花
出處
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引動這撩雲撥雨心,想起那閉月羞花貌,撇的似繞朱門燕子尋巢。」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則為你閉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也作「羞花閉月」。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三折:「因姐姐閉月羞花,真假、這其間性兒難按納,一地裡胡拿。」
此時魯小姐卸了濃裝,換了幾件雅淡衣服,蘧公子舉眼細看,真有沉魚落雁之容,~之貌。(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
『捌』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具體故事
1、沉魚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施夷光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泳,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2、落雁
公元前33年,作為漢朝屬國的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入長安朝覲天子,以盡藩臣之禮,並請求作為大漢的女婿。元帝同意了,遂將宮女王昭君賜給呼韓邪。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