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宋范成大個人正確資料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B. 《餘杭》(宋.范成大)
註:從教:聽任;任憑。 例:宋代韋驤的《菩薩蠻》詞:「白發不須量,從教千丈長」。韶光:美好的時光,常指春光。例:南朝梁簡文帝的《與慧琰法師書》:「五翳消空,韶光表節」 ;唐代王勃的《梓州郪縣兜率寺浮圖碑》:「每至韶光照野,爽晴遙」 。
忍冬:即金銀花。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在清初有「家劍南而戶石湖」(「劍南」指陸游《劍南詩稿》)之說。其詩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但好用僻典、佛典,題材廣泛。范成大歷任任地方官員,從州守至制置使,興利除弊,不遺餘力;出使金國,不辱使命;卒後加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
這首《餘杭》應該是范成大致仕後隱居石湖之作,靜雅閑適,大有「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雲卷雲舒。」之意。詩中有兩種花卉,一種是薔薇,一種是忍冬,都是尋常山野常見花卉,然而在范成大筆下變得富有情趣。
忍冬,也叫金銀花,忍冬的名字最早見於漢代的《名醫別錄》,可惜該書佚失,後人予以補錄,金銀花的名字稍晚,最早記載見於宋代《蘇沈內翰良方》,其中稱:「可移根庭欄間,以備急。」。
金銀花,又名二花、雙花、金銀藤、鴛鴦藤等,暮春開花,花五瓣,微香,蒂帶紅色,花初開則色白,經一、二日則色黃,故名金銀花,又因為一蒂二花,兩條花蕊探在外,成雙成對,形影不離,狀如雄雌相伴,又似鴛鴦對舞,故有鴛鴦藤之稱。
《餘杭》這首詩描述了暮春時節,杭州附近山野的美麗風光,前兩句,春天山花爛漫,群花爭艷,暮春時節,先後凋零;然而詩人不用凋零二字,反而用「靜芳」,萬紫千紅,靜靜地釋放,似乎像人一樣看慣了世界百態,「慣看秋月春風」,依次告別春天,用「送」字突出了擬人雙關手法,因為花兒們知道,再過一輪回,還會再次綻放。這也體現了詩人的心態是多麼的平和,閑適自然。
後兩句則用金銀花和薔薇兩種散發香氣的花卉,突出了環境之美和花香之濃郁,隨處可見的金銀花和薔薇,姿態優美,金銀花清香悠悠,薔薇花濃香撲鼻,整個山野鄉村氤氳著自然地香味,是多麼的愜意。
這首《餘杭》詩,展現了一派江浙優美的園田風光,令人一種美的感受,也反映了詩人晚年的平和心態,平易簡單,樸素自然,富有情趣,朗朗上口,於平淡之中見優雅,在凡塵之間現真諦。
C. 宋代詩人范成大的資料
宋代詩人范成大的資料: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國,不畏強暴,不辱使命,還朝後除中書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靜江府。
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參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資政殿大學士。紹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他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3)宋范成大美女擴展閱讀:
1、主要成就:
范成大數次出任地方官員,從州守至制置使。他在職責范圍內,興利除弊,不遺餘力。
知處州(今浙江麗水)時,范成大創義役、復堤堰、興水利、建橋梁。出知靜江府(廣西桂林)時,范成大厘鹽政、獎士類修古跡。出任四川制置使(後改管內制置使)時,范成大減酒稅、罷科糴、練將士、修堡寨、蠲租賦、薦人才。
知明州(今浙江寧波)時,范成大蠲積欠、罷進奉。知建康(今江蘇南京)時,范成大舉荒政、賑飢民、捐稅斂、開軍倉以濟貧乏,移余財以代秋租。
他的這些為政舉措,對減輕地方負擔、改善百姓生活、促進農業生產、安定社會秩序,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2、人物評價:
王夫之:至若周必大、王十朋、范成大、楊萬里之流,亦錚錚表見,則抑文雅雍容,足以緣飾治平而止。
紀昀等:蓋追溯蘇黃遺法,而約以婉峭,自為一家。自為一家,伯仲於楊、陸之間,固亦宜也。
石蘊玉:達於政體,使不辱命。晚歸石湖,怡神養性。
蔡東藩:范成大、趙雄一再至金,祈請陵寢,及改受書禮,終無成效,反滋敵笑。
崔敦禮:包羅百氏,磅礴九流。以輝煌汗漫之作而執耳文盟,以博大高明之資而盱衡士類。
葉茵:千古湖山人物,萬年翰墨文章。
張鎡:事業文章兩足尊,南北東西曾遍歷。
龔明之:范公文章政事,震耀一世。
黃震:公喜佛老,善文章。蹤跡遍天下,審知四方風俗,所至登覽嘯詠,為世歆羨,往往似東坡(蘇軾)。
脫脫:成大致書北庭,幾於見殺,卒不辱命。俱有古大臣風烈,孔子所謂『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者歟?
D. 宋朝詩人范成大的資料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名臣、文學家。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出使金國,還朝後除中書舍人。乾道七年(1171年),出知靜江府。
淳熙二年(1175年),受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拜參知政事。晚年退居石湖,加資政殿大學士。紹熙四年(1193年)逝世,年六十八。累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
(4)宋范成大美女擴展閱讀
在歷史上,范成大更多的時候是以詩名世的,他與陸游、尤袤、楊萬里三人被合稱為「南宋中興四大詩人」。錢鍾書在《宋詩選注》中稱他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元末明初,他的《四時田園雜興》已然是公認的經典,其田園詩成就與陶淵明相比,堪稱「後來居上」。
范成大生前即詩名遠播,至南宋末形成高潮,歷代不衰,尤其在明清時為最。范成大一生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題材廣泛,數量不少。
如果要細細分類,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使金見聞作詩。他在使金途中,將其對淪陷區的見聞付諸筆端,創作了近百首絕句,那山河破碎的景象、人民困苦的生活,在詩歌中如圖景一樣徐徐展開,表達了他深沉的愛國思想和憂民情懷。
第二是隱居田園詩。他晚年隱居石湖十載,寫了不計其數的田園詩,描寫了農家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展現了一幅幅美麗的鄉村畫卷,讓人欣喜。
第三是他憂心於稼穡和民生疾苦的詩歌。比如《催租行》:「輸租得鈔官更催,踉蹌里正敲門來。手持文書雜嗔喜:『我亦來營醉歸耳!』床頭慳囊大如拳,撲破正有三百錢:『不堪與君成一醉,聊復償君草鞋費。』」
范成大在詩中,描寫了一個貪得無厭的地保,在老百姓已經交租的情況下,還跑來驗看交租「文書」,乘機敲詐,索要酒錢,老百姓存錢罐里最後一點錢都不放過。詩歌表達了他對老百姓頻受盤剝的同情,對官吏橫征暴斂的揭露和批判。這類詩歌,范成大寫得精煉、冷雋、深刻,其批判現實的力度絲毫不亞於白居易的吶喊和疾呼。
E. (宋)范成大
相關介紹:
范成大(1126~1193)[365zn.com收集]
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歷任處州知府,禮部員外郎,中書舍人,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等職。孝宗曾命為特使,赴金國交涉改變接納金國詔書禮儀等事,竭力維護宋廷威信,全節而歸。晚年隱居石湖。[365zn.com收集]
范成大的詩與陸游、楊萬里等齊名,為南宋四家之一。最能代表范成大詩歌創作成就的是他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田園詩,這類詩作將《詩經·豳風·七月》的農事詩、陶淵明恬靜閑適的山水田園詩,以及唐代詩人的農家詞、山農謠等作品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如表現農民疾苦 、抨擊官吏兇殘的 《大暑舟行含山道中》、《 繅絲行 》、《催租行》、《後催租行》、《黃羆嶺》、《勞畲耕》、《雪中聞牆外鬻魚菜者求售之聲甚苦有感三絕》等,揭示了貧富懸殊的現實,表現了對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范成大晚年創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60首七言絕句分別描繪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田園景色,將農家的生活環境、季節氣候、風土民俗、耕織、收獲以及痛苦與歡樂,真實生動地展示出來,超越了以往同類題材的詩作,對南宋以後的田園詩產生很大影響。此外,范詩中還有一些充滿愛國思想的詩篇。出使金國時寫的72首七絕,集中體現了他的愛國精神,其中《州橋》一詩,反映出作者關心國運,盼望收復失地的急切心情。[365zn.com收集
F. 宋代詩人范成大的資料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詩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今江蘇蘇州)人。父范雩,宣和五年進士,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為秘書省正字,終秘書郎;母蔡氏是北宋著名書法家蔡襄的孫女。
生平 范成大幼年時期受到良好的教育,遍閱經史,善為文章。17歲時,曾應詔赴禮部獻賦頌。次年,父親病故,他撫養弟妹,直到妹嫁,才重操學業,專意科舉。後在崑山薦嚴寺隨樂備學習,並加入他們的詩社。紹興二十四年(1154),中進士。紹興二十六年起,任徽州司戶參軍,後得洪適的薦舉,被召入杭,監太平惠民和劑局,歷任館職。孝宗乾道二年(1166)升吏部員外郎,因言者論其越級提升,被免職還鄉。
乾道四年,起知處州。次年,被召入朝,任禮部員外郎,年底升起居舍人。乾道六年,孝宗令范成大為特使,赴金國改變接納金國詔書禮儀和索取河南"陵寢"事。范成大相機折沖,維護了宋廷的威信,全節而歸,並寫成使金日記《攬轡錄》和著名的72首紀事詩,深得孝宗的器重和信任,回朝後即升任中書舍人。乾道七年,孝宗欲用佞臣張說,范成大拒不草制,曾使孝宗為之變色。成大乃請領閑職返回蘇州。
乾道九年,前往靜江任廣西經略安撫使。淳熙元年(1174)改知成都府,任四川制置使。淳熙四年,權禮部尚書,五年正月知貢舉兼直學士院,四月參知政事,兩月後被諫官以私憾彈劾,罷職歸里。淳熙七年起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改知建康府兼行宮留守。淳熙十年因病辭歸,時年58歲。此後10年隱居石湖。
詩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個關心國事、勤於政務、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他的基本政治理想是儒家的"仁政"和"民本"思想,認為"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要想富國強兵,必先安民,"省徭役、薄賦斂、蠲其疾苦"(《論邦本疏》)。在一些奏札中,他力勸孝宗要節省人力、國力,珍惜時間,整頓軍紀,訓練士卒,慎用刑罰,打擊貪吏,以強兵復國為大志。在為地方官時,或盡力鏟除弊端、整頓軍備,或救災賑濟、興修水利,為減輕農民負擔、解除士兵疾苦作了努力。與此相應,他的憂國恤民的一貫思想在其詩歌創作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范成大的詩,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圖景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園詩概括地描繪了封建社會農村的廣闊生活,把《詩經·七月》以來的農事詩、陶潛以來的贊頌農村生活恬靜閑適的詩和唐代詩人的一些反映階級壓迫的農家詞、山農謠一類作品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涉世甚早,對農村生活的艱辛有較深的了解,20多歲就寫下了一些描繪農村生活景象的詩,如在《大暑舟行含山道中》一詩里,他便表現了"遙憐老農苦"的情感;在《樂神曲》中,寫的是農民為豐年有糧交租、免受鞭笞而感到僥幸;《繰絲行》寫姑嫂煮繭、繰絲、賣絲的繁忙勞動;《催租行》則描述了農民輸租完畢後,吏胥上門勒索的情景。在徽州為官時,他又寫下了著名的《後催租行》,詩作對南宋賦斂之重、官吏煎逼之酷和百姓受難之深作了形象的描繪。後來在杭州、桂林、成都等地及家鄉,他又寫下了大量的農村題材的詩,如《刈麥》、《插秧》、《曬繭》、《采菱戶》、《芒種後積雨驟冷三絕》、《圍田嘆》等。其中如《黃羆嶺》寫巢居山農的非人處境,發出"安得拔汝出"的呼聲;《勞畲耕》由"峽農"刀耕火種,勉強果腹,寫到"吳農"因官租私債相逼而"逃屋無炊煙";《夔州竹枝歌》9首繼承《竹枝詞》專詠風土人情的傳統而又注入新的內容:有燒畲種豆的農夫,有背著孩子採桑茶的農婦,還有著綉衣羅裳的富商大賈;而富者自飽,農家自貧:"東屯平田□米軟,不到貧人飯□中";揭示貧富懸殊,抨擊官吏兇殘,同情人民苦難的思想,自始至終貫串在范成大的詩中,直到晚年退居石湖時,他還在《冬舂行》、《秋雷嘆》、《詠河市歌者》等作品裡,對下層貧民的悲慘生活予以深切的同情。在《雪中聞牆外鬻魚菜者求售之聲甚苦有感三絕》中,詩人宣稱:"汝不能詩替汝吟!"真實地說出他為民生疾苦而呼叫的創作意圖。
范成大晚年作的組詩《四時田園雜興》,是他田園詩的代表作品,這60首七言絕句分別描繪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田園情景,凡農家生活環境、季節氣候、風土民俗、耕織、收獲及苦難與歡樂等,都得到了真切生動的展現。"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作者用平易如話的語言描繪出了一幅幅農家耕織圖。然而這些圖畫並非歷代隱居者所嚮往的世外桃源,而是充滿痛苦和辛酸的現實社會的生動寫照。"垂成穡事苦艱難,忌雨嫌風更怯寒。箋訴天公休掠剩,半償私債半輸官。""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這些詩,同樣對農民的苦難傾注了深厚的同情。詩人在畫圖中還忠實地再現了貧家的"歡樂":"小婦連宵上絹機,大耆催稅急於飛。今年幸甚蠶桑熟,留得黃絲織夏衣";"村巷冬年見俗情,鄰翁講禮拜柴荊。長衫布縷如霜雪,雲是家機自織成。"觀察之細密,筆力之深刻,高出以前寫同類題材的詩人。這一組詩對南宋以後的田園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范成大在當時屬主戰派人物,他的詩中也充滿了愛國思想。早在未官時,他就寫過"莫把江山誇北客,冷雲寒水更荒涼"(《秋日二絕》)的名句,對南宋小朝廷向金國使者誇耀殘山剩水的昏聵行徑予以批評。此後的許多作品,如《胭脂井》、《合江亭》等,都是借描寫山川形勝,抒發愛國情懷的佳作。出使金國時寫的72首七絕,更是集中地表現了他的愛國思想。"平地孤城寇若林,兩公(唐張巡、許遠)猶解障妖□。大梁襟帶洪河險,誰遣神州陸地沉?"(《雙廟》)"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州橋》)這些詩篇通過題詠淪陷區的山川古跡,譴責了宋朝統治者的昏庸誤國,為中原父老傳達了盼望收復失地的心聲,有的詩篇還記載了金國貴族統治下的人民的悲慘遭遇。為官桂林時,作者在《癸水亭落成》詩中寫道:"願挽江流接河漢,為君直北洗□槍。"更體現了他對祖國統一、收復失地的信心和遠大志向。晚年重病之中,他還在《題張戡蕃馬射獵圖》詩里抒發了他對金人的痛恨;《題夫差廟》一詩,則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耽於享樂、殘害忠良表示不滿,表現了他關心國運、盼望統一的心情。
范成大詩歌題材豐富,風格多樣。他廣泛學習前代的大詩人,受蘇軾的影響最大。他的詩風,因創作背景不同而幾經變化:早年未中舉時和為官初期還沒有脫離模仿階段,他的反映民生疾苦的詩多效張籍、王建等人,一些成功的作品大都有切直勁峭的特點,這在以後出使金國途中寫的72首絕句中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徽州後期的寫景詩如《番陽湖》、《回黃坦》等描寫細密、語言工緻,已露出清麗精雅詩風的端倪。為官桂林和成都時期,由於飽覽山川之神秀壯美,其詩境界開闊、詩藻華贍,以清峻瑰麗為特色,五言詩尤為突出。晚年隱居石湖時期詩風漸趨溫麗秀婉、圓潤優美,以七言詩尤其是七言絕句最為擅長。范成大學習蘇軾,於其清曠、雄偉等方面均有所得,但由於藝術修養不及,他在豪邁、飄逸方面距蘇稍遠,一些詩作顯得氣韻不足,略欠渾成。他在蘇軾未甚著意的五言詩上下了功夫,並吸收了他所擅長的辭賦的一些特點,取得了較大的成功。但同時也發展了蘇軾詩中愛用典、逞才學、押險韻等缺點,晚年多病時用僻典佛典寫病態的詩作和一些禪偈似的六言詩尤不足取。和陸游與楊萬里相比,范成大受江西詩派的影響較小,但其詩仍不免有南宋時期注重鍛造、務奇逞怪的習氣。
文賦及詞的創作 范成大的文、賦在當時也享有盛名。早年所作《館娃宮賦》借吳王夫差信用□佞、殘害忠良、沉溺聲色之事暗諷時事,一時傳誦。《桂林中秋賦》對月抒懷,境界清曠。他的政論、奏章皆能切中時弊,據理力陳,不為空言,不邀虛名,侃侃而談,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氣韻。如《論日力國力人力疏》、《論邦本疏》等都是代表作。這些政論文大都篇章短小,語言平實,很少用典,在宋代奏疏中很有特色。他的記敘文字成就也很高,中年時寫的《三高祠記》為紀念范蠡、張翰、陸龜蒙三位隱逸之士而作,文章開頭盛贊三人的高風亮節,中間卻掉轉筆鋒,對世人多希冀歸隱,不問國事表示了沉痛的感嘆,被周密稱為"天下奇筆",流傳甚廣,獲譽很高。他的山水游記長於隨物賦形,善傳動態,深得柳宗元筆法,其兩篇故意效仿蘇軾《赤壁賦》而作的《泛石湖記》,更是以柳之筆,寫蘇之意,獨造清麗秀雅之境,屬宋代山水游記中的佳作。另外,他的幾篇祭文如《祭亡兄工部(范成象)文》等,也寫得真摯感人。
范成大也擅長詞作,今存詞近百首。其詞早年多寫柔情相思,如〔南柯子〕《七夕》、《霜天曉角》等,情長意濃,逼近秦觀;〔醉落魄〕凄清幽冷,宛如晏□道。中、後期作品更近於蘇軾,如〔水調歌頭〕《燕山九日作》豪宕激越,〔水調歌頭〕"萬里籌邊處"氣韻沉雄;〔念奴嬌〕"雙峰疊嶂"放達塵外。其清曠之處,尤與張孝祥類似,如〔滿江紅〕"柳外輕雷"、〔念奴嬌〕"吳波浮動"幾乎可與《於湖詞》中佳作相混。至於〔浣溪沙〕寫"茅店竹籬開席市,絳裙青袂□□田",〔蝶戀花〕"江國多寒農事晚,村北村南,穀雨才耕遍",則清新明快,可與他的田園詩媲美。
范成大興趣廣泛,他的《攬轡錄》記述出使金國時的所見所聞,具有多方面的史料價值。赴任桂林和離蜀歸鄉時所作的《驂鸞錄》、《吳船錄》,記述山川形勝,風土人情,考訂傳聞,轉述異事,不僅可資考證,游記色彩也很濃厚。《桂海虞衡志》所記載的桂林岩洞、器具、飲食、物產和民俗史料,對研究廣西地方史和西南民族史尤為珍貴。其中關於鳥獸、花果、草木、蟲魚的記載,和他晚年所作的《菊譜》、《梅譜》一樣,也是自然科學史研究的重要資料。所著《吳郡志》50卷,是中國最早的具有正式規模的地方誌之一,歷來都為歷史學家所重視。范成大在書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詣,岳珂《寶真齋法書贊》稱其書法"筆勁體遒,可廣可狹",明王世貞也稱其"書法出入眉山、豫章間,有米顛筆,圓熟遒麗,生意郁然"(《□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三十),與張孝祥並稱為南宋前期書法兩大名家。
范成大《石湖大全集》 136卷,佚。《石湖居士詩集》34卷,系從《全集》中抽出,最後1卷為辭賦;有明弘治活字本、清康熙顧氏及黃氏刊本。《石湖詞》 1卷,有《□村叢書》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校刊本《范石湖集》上下冊,將其詩集和詞集合刊後附清人沈欽韓集注 3卷。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孔凡禮輯《范成大佚著輯存》。《攬轡錄》1卷,《驂鸞錄》1卷,《吳船錄》2卷,有《知不足齋叢書》本。《梅譜》1卷、《菊譜》1 卷,有《百川學海》本。上五種均收入《叢書集成》。《桂海虞衡志》 1卷,有《知不足齋叢書》本。《吳郡志》50卷,有《擇是居叢書》本。
G. 描寫夏天美女的詩句
1. 關於夏天和美女的詩句
關於夏天和美女的詩句 1.關於夏天美人的詩句
詩中夏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白居易:《觀刈麥))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復古:《大熱》)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7.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 題》) 描寫夏天的古詩和描寫夏天的名句 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徂:開始。
《詩經·小雅·四月》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農歷四月。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 春余:春末。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麥隨風里熟,梅逐雨中黃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應令》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寫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涼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小池殘暑退,高樹早涼歸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軒:窗。唐·杜甫《夏夜嘆》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
春余:春天剩餘之景,時已至初夏。唐·韋應物《游開元精舍》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嵐:霧氣。
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夏半陰氣始,淅然雲景秋 夏半:夏季過半,農歷五月半後。淅:風吹拂的樣子。
唐·韓愈《送劉師服》殘暑蟬催盡,新秋雁帶來 唐·白居易《宴散》江南孟夏天,慈竹筍如編。蜃氣為樓閣,蛙聲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農歷四月。
慈竹:竹名,亦稱子母竹。如編:象編排起來一樣。
蜃氣:古人以為蜃(大蛤)吹氣可成樓閣虛景,實際是光線穿過不同密度的空氣,經過折射,把遠景顯現在空中的一種幻影,也稱為海市蜃樓。管弦:形容蛙的鳴叫象奏樂一樣。
唐·賈弇《孟夏》岩溜噴空晴似雨,林蘿礙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進發,一片雲煙,象是晴天掛起一幅雨簾。林蘿句:林間藤蘿纏繞,濃蔭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涼意。
唐·方干《題報恩寺上方》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盛一院香 水晶簾:形容映入水中的樓台倒影象水晶的簾子一樣晶瑩明澈。
唐·高駢《山亭夏日》牆頭雨細垂纖草,水面風回聚落花 唐·張蠙《夏日題老將林亭》晴日暖風生麥氣,綠陰幽草勝花時 麥氣:麥收時的氣息。花時:花開之時。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觀《三月晦日偶題》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 嘉樹:樹的美稱。意謂雛鶯在和風中長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樹下形成了清涼的圓形樹陰。
宋·周邦彥《滿庭芳·夏景》過雨荷花滿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 沈李浮瓜:瓜果浸於寒水之中。宋·李重元《憶王孫·夏詞》困人天氣日初長 宋·朱淑真《即景》:「謝卻海棠飛盡絮,困人天氣日初長。」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宋·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清風破暑連三日 元·王揮《過沙溝店》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宋·趙師秀《有約》:「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 紅紫:泛指各色花朵。宋·陸游《初夏絕句》:「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
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
2.關於「夏天美人」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夏天美人」的詩句有:
1.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唐 白居易:《觀刈麥))
2. 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唐 李商隱:(晚晴))
3.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唐 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 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唐 杜甫:《夏夜嘆》)
5. 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唐 戴復古:《大熱》)
6.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唐 李昂:《夏日聯句》)
7. 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唐 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唐 范成大:《喜晴》)
9.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唐 杜甫:《江村》)
10.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唐 秦觀:《三月晦日偶》)
11. 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南朝宋·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12. 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3.描寫美人和夏天的詩句
很多啊,不知道你需要多少~~
1.千秋無絕色!悅目是佳人!傾國傾城貌!驚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3.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4.俏麗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氣,聲音笑貌露溫柔
6.翩若驚鴻,婉若游龍
7.美人既醉,朱顏酡些
8.冰肌自是生來瘦,那更分飛後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11.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12.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屆笑春桃兮,雲堆翠髻;唇綻櫻顆兮,榴齒含香
14.嫻靜猶如花照水,行動好比風扶柳
15.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16.裊娜少女羞,歲月無憂愁
17.芳容麗質更妖嬈,秋水精神瑞雪標
18.珠纓旋轉星宿搖,花蔓抖擻龍蛇動
19.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0.花心定有何人捻,暈暈如嬌靨
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22.脈脈眼中波,盈盈花盛處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24.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25.君還知道相思苦,怎忍拋奴去
26.不辭迢遞過關山,只恐別郎容易、見郎難
27.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香。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
28.芸芸眾神贊,飄飄仙子舞
29.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30.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31.雲一渦,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32.鳳眼半彎藏琥珀,朱唇一顆點櫻桃
33.柳腰春風過,百鳥隨香走
4.關於「夏天美人」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夏天美人」的詩句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唐 白居易:《觀刈麥))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唐 李商隱:(晚晴))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唐 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唐 杜甫:《夏夜嘆》)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唐 戴復古:《大熱》)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唐 李昂:《夏日聯句》)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唐 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唐 范成大:《喜晴》)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唐 杜甫:《江村》)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唐 秦觀:《三月晦日偶》)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南朝宋·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麗景燭春余,清陰澄夏首。(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5.描寫夏天的詩句
采蓮曲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釣魚灣 儲光羲 垂釣綠灣春, 春深杏花亂。
潭清疑水淺, 荷動知魚散。 夏夜嘆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
安得萬里風,飄颻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
何由一洗濯,執熱互相望。 竟夕擊刁斗,喧聲連萬方。
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 北城悲笳發,鸛鶴號且翔。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
唐代詩人高駢 《山亭夏日》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宋代詩人王令 《暑旱苦熱》 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著翹飛上山。 人困已懼江海竭,天豈不惜河漢干。
宋代詩人秦觀 《納涼》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宋代詩人楊萬里 《夏夜追涼》 夜熱依然午熱同,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宻蟲鳴處,時有微涼只是風。
唐代詩人孟浩然 《夏日南亭懷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宋代詩人蘇舜欽 《夏意》 別院深深夏席清,石榴開遍透簾明。
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 南宋詩人陸游 《幽居初夏》: 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樹陰中野徑斜。
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 籜龍己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
6.形容夏天的詩句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 7.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
(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夏夜嘆 【唐】杜甫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腸。
安得萬里風,飄颻吹我裳, 昊天出華月,茂林延疏光。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
虛明見纖毫,羽蟲亦飛揚。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 念彼荷戈士,窮年守邊疆。
何由一洗濯,執熱互相望。 竟夕擊刁斗,喧聲連萬方。
青紫雖被體,不如早還鄉, 北城悲笳發,鸛鶴號且翔。況復煩促倦,激烈思時康。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蘇軾 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 望湖樓下水如天。
[注釋] 1.望湖樓:在杭州西湖邊。 2.翻墨:像墨汁一樣的黑雲在天上翻卷。
遮:遮蓋,掩蓋。 3.跳珠:形容雨點像珍珠一樣在船中跳動。
4.卷地風:風從地面捲起。 [解說] 這首詩描寫了夏日西湖上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
第一句寫黑雲翻滾,第二句寫大雨傾盆,後兩句寫雨過天晴。大自然變化多麼迅速,詩人用筆又多麼神奇。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注釋] 1.曉:早晨。 凈慈寺:全名「凈慈報恩光孝禪寺」,與靈隱寺為西湖南北山兩大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閣秘書。 2. 四時:春夏秋冬四季。
在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時節。 3.無窮碧:因蓮葉面積很廣,似與天相接,故呈現無窮的碧綠。
4.別樣:特別,不一樣。別樣紅:紅得特別出色。
[賞析] 西湖美景歷來是文人墨客描繪的對象,楊萬里的這首以其獨特的手法流傳千古,值得細細品味。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首句看似突兀,實際造句大氣,雖然讀者還不曾從詩中領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從詩人贊嘆的語氣中感受到了。
這一句似脫口而出,是大驚大喜之餘最直觀的感受,因而更強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詩人用一「碧」一「紅」突出了蓮葉和荷花給人的視覺帶來的強烈的沖擊力,蓮葉無邊無際彷彿與天宇相接,氣象宏大,既寫出蓮葉之無際,又渲染了天地之壯闊,具有極其豐富的空間造型感。
「映日」與「荷花」相襯,又使整幅畫面絢爛生動。全詩明白曉暢,過人之處就在於先寫感受,再敘實景,從而造成一種先虛後實的效果,讀過之後,確實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與四時同」的美麗風光。
[作者簡介] 楊萬里(1127—1206)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字廷秀,號誠齋。紹興二十四年進士。
孝宗時官至太子侍讀。光宗召為秘書監。
工詩。為「南宋 四大家」之一。
初學「江西詩派」,後學王安石及晚唐詩,終自成一家。一生作詩二萬余首。
亦能文。有《誠齋集》。
小池 【宋】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四時田園雜興(晝出夜耕夜績麻) 【宋】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 1. 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2. 耘田:除草。
3. 績麻:把麻搓成線。 4. 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從事,參加。
[簡析] 《四時田園雜興》是詩人退居家鄉後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
初夏,水稻田裡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乾的活。
「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幹完別的活後,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
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當家」指男女都不得閑,各司其事,各管一行。
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於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
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四時田園雜興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注釋】: ①麥花——麥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綠色,在江南蘇州一帶是農歷四五月間。
菜花——指油菜花。 鮮黃色,農歷四五月間落花結子,所以說「稀」。
②日長--夏至白晝最長。籬落——籬笆。
麴院風荷 【清】陳。
H. 宋代詩人范成大的背景資料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 ),字至能 ,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學家。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進士第,累官禮部員外郎兼崇政殿說書。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處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為泛使出使金國,索求北宋諸帝陵寢之地,並爭求改定受書之儀,不辱使命而還。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書舍人出知靜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調任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參知政事,此後相繼知明州、建康府,頗著政績。晚年退居石湖,並加資政殿大學士。紹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贈少師、崇國公,謚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他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I. 中國古代「國色天香」是指哪位美女
中國古代「國色天香」當指唐朝貴妃楊玉環。
楊貴妃豐滿漂亮,雍容華貴,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
四大美人:閉月、羞花、沉魚、落雁。
閉月-貂禪
羞花-楊玉環
沉魚-西施
落雁-王昭君
唐朝楊王環被初選進宮時,並未受寵幸。一天,悶悶不樂的她到花園里賞花,看見盛開的牡丹,感慨萬千,順手去摸花,花縮葉卷,怎知她先摸到的是含羞草。一宮女為邀寵,便四處張揚說娘娘比花美,羞得花兒也低下了頭。
唐明皇聞言心動,召見場玉環,見梳洗打扮的她果然膚白如膏脂,貌美賽牡丹,歡心不已,隨後賜楊玉環為貴妃。
詩人劉禹錫有詩為贊:「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