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大全 > 四川廣元四大美女之一

四川廣元四大美女之一

發布時間:2022-09-08 23:42:31

㈠ 中國歷史上有哪四位美女

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1)四川廣元四大美女之一擴展閱讀

1、西施,姓施,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薴蘿山村。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西施世居越國薴蘿。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薴羅山下臨浣紗溪,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 。

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大夫文種獻滅吳七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計。

2、公元前52年王昭君出生於南郡秭歸縣(今湖北興山縣)的一戶平民之家。建昭元年(前38年),以民間女子的身份被選入掖庭,成為了一名宮女。

根據民間傳說和記載,王昭君入宮以後,由於不肯賄賂宮廷畫師毛延壽,毛延壽將王昭君畫的並不是十分美麗,因此沒有被選入漢元帝的後宮之中。

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南匈奴呼韓邪單於來長安朝覲漢天子,自請為婿。元帝遂將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於,並改元為竟寧。單於非常高興,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

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韓邪單於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

3、貂蟬最早出現於《三國演義》前身《三國志平話》中。貂蟬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呂布的原配妻子,兩人在家鄉失散後流落一方,淪為成為王允的婢女。

王允得知後其身世後心生一計,設家宴款待太師董卓,讓貂蟬與董卓見面。王允又設宴招待呂布赴會,讓他與原配妻子相會,並承諾改日讓他們正式團聚。之後王允便送貂蟬到董卓家,董卓誤以為是王獻給自己的厚禮,喜出望外,當晚便共赴雲雨之好。呂布得知董卓的行為後,勃然大怒,提劍入堂殺害醉倒的董卓。

在《三國演義》中,貂蟬則是因遭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貂蟬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在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

恰巧為王允瞧見。於是,王允便將貂蟬收為義女,定下連環美人計,離間董卓與養子呂布的關系。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配給呂布,再明著把貂蟬獻給董卓做妾。貂蟬嫁給董卓之後對呂布曖昧送情,周旋於父子二人之間。

4、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 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的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唐玄宗李隆基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從延秋門出長安,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公歷7月15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

㈡ 武則天長得好看嗎

武則天當然長得是很美的了,是不是漂亮咱們不敢說,當時唐太宗就因為她貌美,才把她招入宮中,但是武則天到底長什麼樣呢?史料沒有記載,所以現在的專家,有兩種推測:一種推測,就是因為史書上記載著她的女兒太平公主,長得是「方額廣頤」。「額」就是額頭,很方,「廣頤」就是下巴很寬,「方額廣頤」。然後史料又記載,說是這個太平公主很像她媽媽,很像武則天,那麼就是說武則天也應該是「方額廣頤」。從這個理論推測,有人就認為,現在洛陽龍門石窟有個奉先寺,奉先寺里頭的主尊叫盧舍那大佛,這個大佛就是照著武則天的樣子雕塑的。為什麼呢?因為這個石窟它完成於上元二年,我們看上元元年的時候,武則天被封為天後,這個石窟,就是武則天出資建造的。武則天為了建這個石窟捐資兩萬貫脂粉錢,所以很有可能這個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就是照著武則天的樣子塑造的。我們看一看是不是方額廣頤,好像額頭很寬,方額廣頤,長得還是比較漂亮,不是說漂亮,她有一種我們再看看她的細部,這個就是研究武則天的專家的第一種推測,武則天有可能長得是這個樣子。另外還有一個,就是說在四川廣元有一個皇澤寺,皇澤寺就被推測當年是武則天,為了紀念武則天而建的。1954年那兒出土了一塊碑,碑上明確寫著這個寺當年是武則天的家廟。所以這個寺里頭供的有一個彌勒轉世像,有人認為這個就是按照武則天的樣子塑造的,所以這個彌勒轉世像,一般現在稱為武則天武後真容石刻像。這當然是她老年的時候,應該是她老年的時候,現在這個像已經重新修飾了。大家不知道有沒有廣元的人,但是她修飾以後反而很難看,顯得很新,這是幾十年前拍的了,倒比較真實。這個很顯然是照著真人做的,它不像一個菩薩的樣子。當然武則天到底長什麼樣,我們還只能推測,也許將來乾陵發掘以後,里頭有些資料,可以證明武則天長得什麼樣。

㈢ 楊貴妃吃的荔枝產自哪裡

產地之謎
A.福建
宋代,一個叫蔡襄的福建人寫有一部荔枝專著,認為福建所產荔枝天下第一。
打量今天的中國地圖,你會發現,福建和長安(西安)之間隔著江西、湖北兩省,而兩廣則和長安隔著湖南、湖北兩省。表面看,福建和兩廣到長安的距離似乎差不多,但其實不然。查問唐代的「國家地理」———官員李吉甫的著作《元和郡縣志》———唐代從福建一帶前往長安,其經行的路線是繞行浙江、江蘇、安徽、河南,其大致路線則是福州—溫州—寧波—紹興—杭州—蘇州—常州—揚州—淮安—盱眙—宿州—商丘—開封—鄭州—洛陽—靈寶—潼關—長安。
如此一圈折騰下來,即便以每天250公里的速度晝夜兼程,也得在10天以上。運輸時間需要10天的荔枝,顯然已不能食用。因為,對閩中荔枝贊不絕口的蔡襄,也沒說楊貴妃的荔枝來自福建,而是替楊貴妃婉惜,感嘆她貴為皇妃,卻沒口福吃到福建荔枝。
B.兩廣
為這種說法提供最原始依據的是唐人李肇《國史朴》:「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所謂南海,即南海郡,郡治在番禺,在今天的廣州境內。廣東荔枝中最知名的品種人稱妃子笑,其得名,據說亦是當初楊貴妃曾拈果微笑。廣西則以北海、容縣、藤縣、百色等地最為盛產,其產量和品種僅次於廣東,居全國第二。
依舊歷史資料,可以畫出楊貴妃時代從兩廣到長安的路線。以茂名為例,要先後經過廣州、昭關,然後翻越崎嶇起伏的大庾嶺———此山一趕是古時中原地區深入粵桂的天險,蘇東坡從海南回中原翻起此山時,曾在嶺上與一位老翁交談,並為之感嘆不已,作詩說「問翁大庾嶺上住,曾見南遷幾人回」。可見這座山在古代中國是阻礙南北交通的屏嶂。
越過大庾嶺後,前往長安的路線折而向東,進入江西,經贛州抵達南昌———唐時叫作洪洲,再由南昌經九江抵達武昌、漢陽,進而經安陸到隨州,由隨州西行進入陝西,趕至長安。這一路程,比起從福建到長安,的確要稍短一些,但以每天250公里的行程,大約也需要9到10天,同樣無法保證在荔枝色味變之前把它安全運抵帝國中心長安。
C.四川
巴蜀說雖然同樣找不到正史上的證據,但一些相對比較嚴肅的野史則有明確記載,如成書於宋代的《鶴林玉露》就說:「唐明皇時,一騎紅塵妃子笑,謂瀘戎產也,故杜子美有『憶向瀘戎摘荔枝』之句。」此外,對家鄉福建荔枝贊不絕口的蔡襄也認為,楊貴妃所食荔枝,就是來自四川。
有人認為,楊貴妃乃四川人,其父曾在四川做過多年地方官,正是在四川吃過荔枝,楊貴妃才對荔枝依依不忘,以至於才有後來的唐玄宗為博美一笑而不惜勞民傷財。
真相追蹤
如果楊貴妃吃的是四川的荔枝,那究竟是四川什麼地方出產的呢?
杜甫流落四川期間,曾游歷到今天宜賓一帶,他在一次宴會上吃到了鮮荔枝,為此作詩說「重碧拈春酒,輕紅擘荔枝」。當時的宜賓稱為戎州,其所轄區域遠較今天的宜賓市范圍大。在鄰近戎州的州縣中,居於其下游的合江是一個有2000年歷史的古縣,也是四川最重要的荔枝產地,而楊貴妃的荔枝,可能就是從這里運往長安的。
當年,從這里摘下的荔枝,經由瀘州、隆昌、資中、簡陽,爾後抵成都,再由成都向北,也就進入了著名的古蜀道。李白曾感嘆蜀道之難於上青天,還說「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其實這只是詩人的誇張之辭。歷史上,從先秦起,雖有群山阻隔,但就在山與山的埡口間,有一條條連接起四川和陝西的秘密通道斗折蛇行。這條古老的道路從成都北上,經德陽、綿陽、梓潼,越過大小劍山,經廣元棋盤關出川,然後沿著褒河過石門,越秦嶺而達長安,為了楊貴妃心愛的荔枝,那些強壯的驛卒和驛馬一站接一站地以每天250公里的速度飛奔,大約4到5天即可抵達長安。
多年來,當地民間一趕流傳著一種荔枝保鮮法,據傳說就是當年為楊貴妃運送荔枝而發明的:把剛摘下來的荔枝放進大竹筒內,再用濕泥把竹筒封上,這樣便能以竹的生氣使荔枝的保鮮期得以延長。當地搞荔枝研究的縣農站工程師對這種保鮮方式的效果予以肯定。
還有人認為是重慶石柱。白居易《荔枝圖序》中寫道:荔枝生巴峽間。巴即今天的重慶,歷史上屬於四川,峽指三峽。當年白居易寫作此文的南賓,即今天的石柱,就在重慶境內。這說明,重慶石柱一帶,在唐代也是荔枝產地之一,雖然今天這些地方已很難找到荔枝的影子了。蔡襄認為,楊貴妃的荔枝就自於四川涪州———即今重慶涪陵,而很長時間里,石柱都是涪陵下轄的一個縣。
從涪陵運往長安的荔枝,經行的是另一條古道,這條古道甚至因為楊貴妃運送過荔枝而被人改稱荔枝道,其基本線路在明朝學者的著作中尚有明確標示,即涪陵—墊江—梁平—達州—通川—宣漢—魏家—通江—長石—鎮巴—西鄉—寧陝—長安。荔枝道全程約1000公里,其里程與合江到長安相差無幾,費時也是4到5天,這為荔枝的保鮮提供了時間保證。
更多的爭執
A.楊貴妃吃的是「荔枝酒」或者「荔枝樹」
持「兩廣說」者意識到距離的問題,他們提出了兩種假設:假設之一,楊貴妃所食的不是新鮮荔枝,而是用荔枝釀成的酒,這些酒在兩廣荔枝產地釀成後,再由驛路運到長安。但如果真是荔枝酒,則不需要趕時間,那麼無論如何也不會用加急文書的方式送往長安。
假設之二,當荔枝成熟時,把整棵荔枝伐倒,連枝帶葉全部運往長安。因為荔枝還長在樹上,雖然荔枝樹已砍倒,但比起從樹上摘下的鮮荔枝,這一方法的保鮮期要長一些。但是,這種假設之所以不可能成立,原因有兩個:其一,唐代的驛路不比今天的高速公路,許多路段都是穿行於莽莽叢林中的崎嶇小徑,一棵掛果的成年荔枝樹,至少也有幾米的枝幹,這不能不給運輸平添許多麻煩,也使速度變得緩慢,它所增長的保鮮期和更緩慢的運輸時間,兩者相抵,完全不再有優勢;其二,如果真是把整樹荔枝運往長安,那麼杜牧不可能說「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B.唐朝的保鮮技術
許多人堅持認為,「兩廣」作為中國最大的荔枝產地,楊貴妃吃的荔枝應該產自這里。
深圳一位荔枝專家認為,南方無論那裡產的荔枝,如不採取特殊的保鮮方法,送到長安肯定成為一堆干荔枝了!
其實,史書及廣東民間有多種荔枝保鮮的說法,比如說將荔枝連枝帶葉裝進竹桶,兩側用蠟封住,可保鮮多天。然後,再通過快馬送達。從這個角度講,「楊貴妃荔枝產地」為嶺南應是講得通的。

楊貴妃沒吃過鮮荔枝?
關於楊貴妃吃荔枝最出名的說法就是杜牧那首《過華清宮絕句》,說楊貴妃在驪山吃的荔枝。
驪山在陝西臨潼縣境內,從開元末年起,唐玄宗幾乎每年10月都帶著主要官員去華清宮,年底才回長安城,後來有了楊貴妃自然要帶上。然而10月到年底這段時間有荔枝么?新鮮的荔枝每年5月開始上市,7至8月是最可口的時節,顯然貴妃在驪山的時候壓根沒有新鮮荔枝。
有論者認為,杜牧詩內容「失實」。其理由是,唐玄宗一般只在冬春幸臨驪山,那時並非荔枝成熟季節。而陳寅恪在《元白詩箋證稿》說:「據唐代可信之第一手資料,時間、空間,皆不容明皇與貴妃有夏日同在驪山之事實。」
由此可見,杜牧或者只是道聽途說了個故事,然後發一下感慨而已,並非確有其事,至少唐玄宗與楊貴妃未在華清宮享用過荔枝。
楊貴妃喜歡吃荔枝應該是毫無疑問的,問題在於她有沒有吃到新鮮的荔枝。據《唐國史補》載:「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然而「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於是,每年送到長安的荔枝來自遙遠的「南海」。根據詩詞描述送荔枝的人「七日夜至長安,人馬俱斃」,盡管有誇大其詞之嫌,但足以說明為了送荔枝,騎手是快馬加鞭晝夜兼程的趕路的,皇家之馬必定是最好的千里馬,盡管如此趕路也要「七日夜」方到,可見路途之遠。
在沒有冷藏保鮮設備的唐代,如此之遠的路途,荔枝還能保鮮嗎?白居易《荔枝圖序》有「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之說。李肇的《唐國史補》卷上,在記南海每歲向貴妃進荔枝之後說:「然方暑而熟,經宿則敗,後人皆不知之。」《楊太真外傳》亦如此說。到蔡襄撰《荔枝譜》,則斷言「雖曰獻鮮而傳置之速,腐爛之餘,色香味之存者亡幾矣,是生荔枝中國未嘗見也。」
因此,曾鞏乾脆利落地說:「這些新鮮荔枝摘下來留五七日就全壞掉落了,所以每年進貢給楊貴妃的,都是荔枝幹。」這也就是說:楊貴妃從未吃過新鮮荔枝。很可能是後人為了歪曲她的形象,加點罪名,杜撰出來的。

㈣ 武則天和楊玉環是不是同一個人

不是。
武則天(624—705年),籍貫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生於利州(今四川省廣元市)。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之母,高宗去世後,武則天相繼廢掉兩個兒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創造了「曌」(讀音「zhao」),這個字意為「日月當空」,並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武則天統治的前期,重用酷吏,嚴厲打擊反對他的元老重臣,勛貴舊族,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壟斷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陽。690—705年在位。世人據其尊號「則天大聖皇帝」稱之為武則天(則,法則也,以為法則也。則天,即以天為法則,向上天學習,遵循上天的規律和要求的意思)。性巧慧,多權術。唐朝開國功勛武士彟的次女,生母楊氏是武士彟的續妻,隴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寧公楊達之女。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太宗稱其為「媚娘」。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歷史功績,昭昭於世。誠如宋慶齡對她的中肯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武則天出生在唐初新貴顯宦之家,顯赫的權勢,豪奢的生活,滋養了她無限量的權力欲。然而,初唐極重士族的門閥之風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門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飽受流俗的輕視,而不甘埋沒。這一特殊的境遇與遭際,強烈地刺激著青年時代的武則天,陶冶了她狂妄地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權力,以達唯我是從的慾望,和以冷酷而不擇手段地去報復一切的心理。這一點在她以後從政乃至於「南面稱孤」的一系列政治斗爭中,表現的尤為突出,成為她一生功過參差的修養。品德、性格和心理根源。
楊玉環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唐代蒲州永樂人(山西永濟人)。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楊貴妃與西施、王昭君、貂蟬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楊玉環(公元719-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開元七年719年農歷六月初一生於容州(今廣西玉林容縣),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雖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體有狐臭,因此特別喜歡沐浴。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陽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
開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楊玉環(719—756),號太真,蒲州永樂人,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氏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開元二十二載(734年)她被冊立為李瑁的妃子,後又受令出家,天寶四載(745年),楊氏正式被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玄宗西逃四川,楊氏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

㈤ 中國古代美女

四大美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西施: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今浙江諸暨人,姓施名夷光 別名西子,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七夕節前浙江寧波紹興地區的婦女有用荊樹葉浸水洗頭發的習俗,傳說可以使頭發滑潤烏黑。相傳春秋時期,吳國大敗越國,越王勾踐被俘作了人質,得赦回國後,選范蠡為相,卧薪嘗膽,圖謀報仇,復興大業,范蠡深思熟慮之後,准備選取一才色兼備的女子送給吳王,使其溺情於聲色,不理朝政,以便越國報滅國之恨。一天,范蠡遇見了西施。西施自幼聰慧,天姿國色,平常喜歡用荊葉浸水梳洗。越滅亡以後,她常在浣沙溪邊自吟:「春色年年有,年年不見春,浣沙水清清,難洗亡國恨。」范蠡見西施不但貌美,而且為亡國而哀痛,是個難得的好女子。在稟告越王勾踐之後,范蠡帶了印符護送西施到了吳國。西施委曲求全入吳,吳國滅亡後,范蠡便帶了西施於七月七日隱姓埋名,泛舟於五湖之間,老百姓為了表示對西施的敬愛,於七月七日用荊樹葉浸水洗發,以示紀念。
王昭君:
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今興山縣)寶坪村人西漢元帝時期人氏,從小長得艷若桃花,聰明伶俐。清代詩人贊她:「飄飄秀色奪仙春,只恐丹青畫不真」,「娥眉絕色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出神入化地活脫出昭君的美容與神采。 昭君有「落雁」之姿,傳說昭君出塞時滿腹愁懷,為抒解思鄉之情,便在馬背上彈起了琵琶。曲哀人艷,連南飛的大雁都為之傾倒,以至放棄飛行,落在昭君的周圍。「落雁」故此而來。
范曄《後漢書》有如下記載: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貂蟬:
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來縣木耳村,15歲被選入宮中。漢末宮廷風雲驟起時,貂禪出宮被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收為義女。當時,董卓專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大臣們敢怒而不敢言。王允的義女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後漢書·呂布傳》有這么一段記載:「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嘗小失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侍婢私通,益不自安。」從這一記載里,可以看到貂蟬的影子——董卓的一位侍妾,而董卓與呂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國演義》「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發出來的。在這里,「侍婢」僅僅是一個被污辱與被損害者,談不上什麼品格。後來,經過人民群眾和許多藝術家的創造,這一「侍婢」才變成光彩奪目的貂蟬女形象。
楊玉環: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羞花」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當即選楊玉環來見駕,楊玉環濃裝艷抹,梳洗打扮後進見,明皇一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留在身旁侍候。由於楊善於獻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後,與其兄楊國忠串通一氣,玩弄權術,陷害忠良。安史之亂發生以後,明皇攜著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還要美女楊貴妃。西逃路上,大臣們質問明皇,國破家亡,國破家記,社稷難存,你要江山還是要貴妃,貴妃不死,我們各奔西東。萬般無奈,明皇賜貴妃一死,自縊於梨園的梨花樹下,貴妃時年三十八歲。後來,大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長恨歌》,記敘的就是這段歷史。也有傳說楊玉環沒死,而是亡命日本,有爭議。

先秦:娥皇與女英娥皇,四千多年前的舜帝二妃(娥皇、女英)中的一個 ,堯見舜德才兼備,為人正直,辦事公道,刻苦耐勞,深得人心,便將其首領的位置禪讓給舜,並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為妻。
妲己:妲己,為中國商朝最後一位君主商紂王的寵妃。傳說姓蘇,不過有關蘇的來源有不同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其父親乃是諸侯蘇護;另外一種說法是,妲己來自一個叫蘇的部落。
褒姒,西周幽王的寵妃,生卒年不詳。褒人所獻,姓姒,故稱為褒姒。有謂她是龍沫流於王庭而變玄黿使女童懷孕所生女,棄於路被一對夫婦收養於褒。她甚得周幽王寵愛,生下兒子「伯服」。

夏姬 夏姬,春秋時鄭穆公之女。初嫁子蠻。子蠻早死,繼為陳國大夫夏御叔之妻,生子徵舒。御叔死,她與陳靈公、大夫孔寧、儀行父私通。徵舒射殺靈公,孔寧等奔楚,請楚師伐陳。她被楚莊王所俘,送給連尹襄老為妻。襄老戰死,她從申公巫臣謀,托詞歸鄭,後申公巫臣娶以奔晉。

卓文君
卓文君,西漢臨邛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她是漢臨邛大富商卓王孫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馬相如過飲於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馳歸成都。因家貧,復回臨邛,盡賣其車騎,置酒舍賣酒。相如身穿犢鼻褌,與奴婢雜作、滌器於市中,而使文君當壚。卓王孫深以為恥,不得已而分財產與之,使回成都。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又據《西京雜記》載,文君作司馬相如誄文傳於世;又載相如將聘茂陵人之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後世常將卓文君事用為典故。

趙飛燕
孝成趙皇後(前45年—前1年)名宜主,長安宮人.因其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故人們稱其為「飛燕」。

西漢成帝昭儀趙合德(?—?),漢成帝皇後趙飛燕之妹,漢成帝劉驁的寵妃。趙合德和姐姐原是陽阿公主家舞姬,後由姐姐趙飛燕引見給漢成帝,深得皇帝寵愛。

參考:網路

秦莊襄王後趙姬:
趙姬,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人,出身於富商的家庭,秦莊襄王贏異人的王後,善歌舞,性淫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太後。
虞姬【yú jī】(?—公元前202),秦末人.
按《史記》、《資治通鑒》載,項梁殺人避禍攜項羽由下相奔吳中,即今日蘇州地。虞氏為會稽郡(秦末置春秋吳、越地域為會稽郡,以吳(今蘇州)為郡治)吳中望族。項梁叔侄在此結交江東子弟。虞姬,吳中虞氏美女(估計也是當地貴族)慕項羽英名,嫁與項羽為妻,陪伴左右。抑或可以說是項羽有幸淂識虞姬,得此佳人,共譜華章。

班昭
1.班昭(約49—約120),一名姬,字惠班,扶風人。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妻,早寡。固為《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漢和帝詔就東觀續成之。數召入宮,令皇後貴人師事,號曰曹大家(gū)。有《女誡》七篇,集三卷。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學淵源,尤擅文采。她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宮,教授皇後及諸貴人誦讀經史,宮中尊之為師。

班婕妤
班婕妤(前48?——前 6年),樓煩(今山西省寧武)人,左曹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相傳為班固、班超和班昭的姑母。漢成帝的妃子,善詩賦,有美德。立為婕妤。

蘇若蘭
蘇若蘭為情巧作「璇璣圖」東晉時代,北方被匈奴、鮮卑、羯、氐、羌五個少數民族占據,前前後後,大大小小共建立過十六個政權,史稱「五胡十六國」。

蘇小小

蘇小小,生平無詳考,相傳是南齊時錢塘名妓,年十九咯血而死,終葬於西泠之塢。歷史常常簡單到一句話就是一個人的一生。「蘇州楊柳任君誇,更有錢塘勝館娃。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家。」白居易老先生看樣子也是個風流種子。「妾乘油壁車,郎騎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傳說蘇小小死後葬於西泠橋畔,前有石碑,題曰:錢塘蘇小小之墓。蘇小小墓在杭州的知名度可謂家喻戶曉。有詩雲:「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鑄金」。墓上覆六角攢尖頂亭,叫「慕才亭」,據說是蘇小小資助過的書生鮑仁所建。亭上掛了整整12副楹聯,分別有「桃花流水沓然去,油壁香車不再逢」、「金粉六朝香車何處,才華一代青冢猶存」、「燈火疏簾盡有佳人居北里,笙歌畫舫獨教芳冢佔西泠」、「幾輩英雄拜倒石榴裙下,六朝金粉尚留抔土壟中」、「千載芳名留古跡,六朝韻事著西泠」等。「生在西泠,死在西泠,葬在西泠,不負一生愛好山水」是蘇小小的遺願,西泠橋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卻了佳人遺願,又為西湖山水增色。
參考:http://tieba..com/f?kz=591883196

㈥ 關於四川文化名人作文(100字內)

古代名人嫘祖,黃帝軒轅氏之妻,發明養蠶 萇弘(前575~前492),四川資中人,孔子之師,死後血液化碧 紀信,字成(?—公元前204),巴郡閬中(今四川省西充縣地秦屬閬中)人。 武則天(624~705),利州(今四川廣元)人,祖籍並州(今山西),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 楊貴妃(719~756),即楊玉環,蜀州(今四川崇州)人,祖籍蒲州(今山西),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劉光第(1859~1898年),四川自貢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維新派著名愛國詩人 文化名人卓文君:西漢臨邛(今成都邛崍)人,漢代才女 司馬相如:字長卿,南充人,西漢文學家,大辭賦家 揚雄:字子雲,成都郫縣人,西漢辭賦家、哲學家、語言學家 王褒:字子淵,資陽人,西漢文學家,辭賦家 袁天罡:成都人,唐代天文學家、星象學家、預測家 陳子昂:字伯玉,射洪人,唐初文學家 李白:字太白,江油人 薛濤:字洪度,幼年流寓成都直至去世,唐朝才女,詩人 花蕊夫人:成都青城人,五代十國詩人,才女 黃筌:字要叔,成都人,五代西蜀畫家 歐陽修:生於綿陽,祖籍江西廬陵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眉山人。 張問陶:號船山,船山區人(今蓬溪縣金橋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乾嘉詩壇泰斗、著名書畫家 李調元:號雨村,(1734~1803),德陽羅江人,中國清代戲曲理論家,詩人 郭沫若:近代著名作家 ,樂山沙灣人 張大千:國畫大師,內江人 趙完璧:國畫大師,(1904-1994),四川南充市大通鎮人 巴金:原名李堯棠(1904~2005),成都人 艾蕪:成都新都人,著名作家 沙汀:原名楊朝熙,安縣人(1904-1992),作家 流沙河:成都青白江人,當代著名詩人 劉心武:成都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家 魏明倫:內江人,當代著名戲劇家、辭賦作家 軍事名人鄧小平(1904~1997),生於廣安市廣安區協興鎮 朱德(1886~1976),生於南充儀隴縣 張瀾(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今西充縣蓮池鄉人) 陳毅(1901~1972),四川樂至人 羅瑞卿(1906~1978),南充市舞鳳鄉人 張愛萍(1910-2003),達州市通川區人,副總理,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 梁光烈,1940年12月生,四川三台縣人,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 黃繼光(1931~1952),四川中江縣人 江竹筠(1920~1949),即江姐,自貢市人 劉湘(1888~1938),四川大邑縣人,民國軍閥,號稱四川王

㈦ 四川最出名的人物有誰

古代名人
落下閎,(前156年—前87年),巴郡閬中(今四川閬中)人,中國西漢民間天文學家。 嫘祖,黃帝軒轅氏之妻,發明養蠶 萇弘(前575~前492),四川資中人,孔子之師,死後血液化碧 紀信,字成,巴郡閬中(今四川省西充縣地秦屬閬中)人。 武則天(624~705),利州(今四川廣元)人,祖籍並州(今山西),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正統的女皇帝 楊貴妃(719~756),即楊玉環,蜀州(今四川崇州)人,祖籍蒲州(今山西),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劉光第(1859~1898年),四川自貢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維新派著名愛國詩人
文化名人
陳壽:字承祚,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人。西晉史學家。 卓文君:西漢臨邛(今成都邛崍)人,漢代才女 司馬相如:字長卿,南充人,西漢文學家,大辭賦家 揚雄:字子雲,成都郫縣人,西漢辭賦家、哲學家、語言學家 王褒:字子淵,資陽人,西漢文學家,辭賦家 袁天罡:成都人,唐代天文學家、星象學家、預測家 陳子昂:字伯玉,射洪人,唐初文學家 李白:字太白,江油人 薛濤:字洪度,幼年流寓成都直至去世,唐朝才女,詩人 花蕊夫人:成都青城人,五代十國詩人,才女 黃筌:字要叔,成都人,五代西蜀畫家 歐陽修:生於綿陽,祖籍江西廬陵 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眉山人。 張問陶:號船山,船山區人(今蓬溪縣金橋人),清代蜀中詩人之冠,乾嘉詩壇泰斗、著名書畫家 李調元:號雨村,(1734~1803),德陽羅江人,中國清代戲曲理論家,詩人 郭沫若:近代著名作家 ,樂山沙灣人 張大千:國畫大師,內江人 趙完璧:國畫大師,(1904-1994),四川南充市大通鎮人 巴金:原名李堯棠(1904~2005),成都人 艾蕪:成都新繁(今成都市新都區)人,著名作家 沙汀:原名楊朝熙,安縣人(1904-1992),作家 流沙河:成都青白江人,當代著名詩人 劉心武:成都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紅學家 魏明倫:內江人,當代著名戲劇家、辭賦作家
軍事名人
劉湘(1888~1938),四川大邑縣人,民國軍閥,號稱四川王 鄧小平(1904~1997),四川廣安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 家,中國共產黨,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理論的創立者。

㈧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美女多來自於河南,你的家鄉都有誰

我的家鄉在江蘇,美女有陳圓圓,明清之際常州武進人。趙飛燕,原名宜生,精通音樂,長安宮人,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

在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上,它們來自遠方的繪畫。他們不知道有多少痴迷的男女,也不知道有多少老百姓嚮往。他們的精神比玉還純潔,雪是骨肉,所以很容易幻滅!

1、 蘇大吉是商代周王最寵愛的妃子。

人物:一代女巫。來自一個叫蘇的游牧部落。三千年後,中國人還記得一個女人。據說梅德讓她的劊子手拿不起刀來,所以美麗的花朵很難夠到。她名字中的“Da”也表明Da很漂亮。因為獨特的美,讓人記住了蘇大吉。

2、 西施出生於諸暨市濮陽河東金雞山腳下的鄭氏家族。

她美得像桃李,冷得像冰,又瘦又嫩。他是漢代著名的舞蹈家。他的舞姿輕盈如飛燕鳳凰。因此,人們稱之為“飛燕”。她才華橫溢,學得一手好鋼琴,舞姿出眾。她一度以長安聞名。

中國美女是誰

古代四大美女 1.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流傳開來。中國歷史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因此她排第一毫無疑問。 2.貂蟬 貂蟬,在關漢卿的劇本里記載此女名為任紅昌,山西並州(今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 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而貂蟬也跟隨了呂布。呂布死後貂蟬不知所蹤,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只有兩個人物沒有記載去向,其中就有貂蟬。而根據我對三國的研究,我認為貂蟬最終是跟隨了曹操,而關羽之所以後來又反叛曹操投奔劉備,就和貂蟬有關。 相傳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歷史上有很多關於貂蟬的傳說,而我看過的就不下十餘種版本,其中更是有傳說曹操、諸葛亮和關羽等人都被其吸引,可見其美。位居第二,實至名歸。 3.王昭君 王嬙,號昭君,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 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紅顏薄命,昭君年僅33歲就香消玉損,離開人世。 昭君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以其美貌與貢獻,探花一位非她莫屬。 4.楊貴妃 楊貴妃 楊貴妃,原名楊玉環,唐代蒲州永樂人(陜西省華陰市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當年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因此也就有了羞花的典故。歷史記載楊貴妃體態豐腴,很多人理解成胖。可是一個胖女人怎能成為帝王崇愛?我猜想因為當初沒有一個詞,所以文人不知如何描寫,那個詞就是「性感」。能與前三位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人,說明她有足夠的資本,排名第四沒有問題。 陳圓圓 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畹芬。明末清初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家境貧寒,流落蘇州為妓。後被明將吳三桂收為妾。李自成軍攻克北京,曾被俘。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又歸三桂,隨至雲南。「三藩」亂平,自縊死。一說曾出家為尼,名寂靜,字玉庵,死在雲南。 虞姬 虞姬,名虞。秦末虞地(江蘇沭陽縣)人,有美色,善劍舞。公元前209年,項羽助項梁殺會稽太守,於吳中起義。虞姬愛慕項羽的勇猛,嫁與項羽為妾,經常隨項羽出征。項梁死,項羽為次將,施升上將軍,虞姬與項羽形影不離。楚漢之戰,項羽困於垓下,兵孤糧盡,夜聞四面楚歌,以為楚地盡失。項羽在飲酒中,對著虞姬唱起悲壯的《垓下歌》,虞姬為楚霸王起舞,含淚唱:「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義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拔劍自刎,死後葬於垓下,今安徽靈縣東南有虞姬墳。宋詞詞牌《虞美人》就得名於虞姬。 盡管楚漢相爭項羽慘敗,但兩千年來他一直被奉為英雄,而有情有義的虞姬也成為了無數少年的夢中美人。誰為少年等在窗前,誰為英雄走到江邊,枉費了因緣,如何思念?就讓英雄唱空悲切,就讓君子嘆斷橋前,試問有此重情重義的佳人相伴,縱情江山誰又在乎輸贏?! 趙飛燕 趙飛燕,原名宜主,長安人,趙臨的女兒,漢成帝劉驁的皇後,能歌善舞,體態纖美,輕盈如燕,相傳其能在掌中起舞,故稱「飛燕」。成帝時入宮,為婕妤,後立為皇後。平帝即位後,被廢為庶人,自殺而亡。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應玄完全之詔創制「清平調三章」歌頌楊貴妃的艷美時,其中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之絕句。可見她的美,在李白心中,佔有絕對的席位。在中國,她與晉代綠珠、唐代楊貴妃並稱為「古代中國三大傑出女舞蹈家」。 武則天 武則天,名曌,祖籍文水(今山西文水東),生於四川利州(今廣元市),並在利州度過她的童年和少年時期。。唐高宗李治皇後,後改國號武周,定都洛陽。690—705年在位。武則天,性巧慧,多權術,是一個似傳奇而非傳奇的歷史人物。她是唐朝開國功勛武士彟的次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於世。 武則天也是一位女詩人,《全唐詩》等錄有其詩58首,多為廟堂祭奠之作,然也間有記游抒情詩篇。其美貌讓世人絢目,但其才華也同時是各美女中無人能比的,可以說是才貌雙全的佳人。 蕭皇後 蕭皇後,後梁國都江陵人,後梁孝明帝蕭巋的女兒。隋煬帝楊廣的皇後,性婉順,好學能文,此女天生麗質,嬌媚迷人。 甄宓 甄宓,中山無極人,漢太保甄邯的後人,父親官至上蔡令。三歲時失去父親,九歲能文識禮,看懂過去的成敗得失。建安年,袁紹為次子袁熙取她為妻。後來曹操與袁紹宣戰,袁熙被外調出去守幽州,甄氏獨自留在冀州。袁紹兵敗,曹軍將冀州踏平,曹丕趁亂取她為妻,很是寵愛,之後她為丕生下魏明帝及東鄉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稱帝,封她為文昭皇後。漢亡之後不久,因曹丕得了新寵郭後、陰貴人,甄宓從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得知大怒,二年六月,派遣內使賜死她,葬於鄴。曹植為了紀念她,寫了千古留芳的《洛神賦》。甄皇後不僅賢德,而且文才出眾,留有《甄皇後詩選》,其中的《塘上行》堪稱樂府詩歌的典範,膾炙人口,流傳至今。她創造發明的「擰旋式」發型很美麗。據載:她初入魏宮,宮中有一綠蛇,她每日梳妝時,此蛇則盤纏成形,她仿效而梳成發型,每天皆同蛇形變化而梳發不同,取名為「靈蛇髻」。曹植《洛神賦》中認為甄宓就是水中洛神,以曹子建的智慧能如此贊賞,可見其美艷程度必然要進前十

閱讀全文

與四川廣元四大美女之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424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17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888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995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748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730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721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017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465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674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1990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555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501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031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175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130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822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884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021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