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貂蟬,楊貴妃,王昭君。
⑵ 古代四大美女的稱號及名字
古代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1、西施
西施,子姓施氏(9月19日出生,農歷八月二十五,具體生卒年不詳,一說卒於公元前473年),本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句無薴蘿村(今浙江省紹興市諸暨薴蘿村),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
⑶ 古代四大美女出現的先後順序
先後順序是:西施(春秋時期人)、王昭君(西漢人)、貂蟬(東漢人)、楊貴妃(唐朝人)。
1、西施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西施,今浙江紹興諸暨人,姓施名夷光,別名西子,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容貌過人。
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2、王昭君
王昭君(約前52-前19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為「明妃」,王明君。
3、貂蟬
貂蟬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認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4、楊貴妃
唐代蒲州永樂人(今山西永濟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楊玉環因貌美嬌艷,無與倫比,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
有一次,楊玉環在御花園觀草賞花,無意間手碰到了含羞草,含羞草因本能立即合攏了葉片,給人以「含羞帶愧」的樣子,宮女們見狀,誤以為這草因楊玉環的婀娜多姿、絕代靚麗而蒙羞帶愧。這事很快傳進唐明皇的耳朵,龍顏大悅,連連贊嘆貴妃有「羞花」之美。於是「羞花」就成了楊玉環姿色超群的代名詞。
(3)西漢王妃四大美女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中國的四大美女在古代的排法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不過這只是古代的排法。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不僅在我國婦孺皆知,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譽。
千百年來,人們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蟬與楊貴妃四位女子的絕代芳姿,這種形容既生動又含蓄,給人們留有充分想像的餘地。僅僅這八個字,卻包含著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四個小故事,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
四大美人有著傾國傾城之貌,在歷史的大事件中她們曲折動人、救國救民的傳奇故事,被古代民間廣為傳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⑷ 歷史上四大美女分別是誰
中國古代有四位著名的美女,這四位美女早已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所以四大美女是誰,這原本是沒有什麼探討意義的話題。
不過倒是可以本著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態度,來簡單交流下與四大美女相關的一些歷史知識。四大美女肯定都是顏值很高之人,但她們能被評為四大美女更多的還是因為與其相關的歷史背景。
4.楊玉環(羞花)
楊玉環是山西人,生活於唐玄宗時期,史稱其姿質豐艷、能歌善舞。楊玉環原本是皇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後被李隆基封為貴妃。李隆基對其寵愛有加,楊家因此得勢,楊國忠等人也因此得以重用。唐朝在玄宗時期由盛轉衰,楊貴妃也因此頗受後人詬病。
⑸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先後都是嫁給誰
1、西施,被獻於吳王夫差做妃
西施,姓施,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薴蘿山村。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5)西漢王妃四大美女擴展閱讀
據說,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後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
3天下來,范相國所得金錢無數。進京後,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後代的「美女經濟」開了先河。
⑹ 古代四大美女分別出處哪個朝代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句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王昭君
西元前33年,匈奴貴族呼韓邪單於到長安與漢元帝要求和親。但宮女們都不願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沒有昭君本人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裏去聽候挑選。因王昭君不願送那畫工禮物,所以他沒把她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便把那畫工殺了。
王昭君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之後,匈奴和漢朝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昭君最後在匈奴生了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貂蟬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有傾國傾城之貌。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楊貴妃
唐代蒲州永樂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父兄均因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如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及其堂妹楊貴妃。最後貴妃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⑺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誰啊
浣紗女(西施 );西漢時期匈奴王妃( 王昭君);東漢歌妓(貂禪 );唐玄宗貴妃( 楊玉環 )
⑻ 四大美女的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中國古代的貂蟬,西施,王昭君和楊玉環。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
沉魚
傳說西施在古越國浦陽江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到她的容貌,都驚艷得沉入江底。
落雁
傳說「昭君出塞」時,王昭君行於大漠途中,悲懷於自身命運和遠離家鄉,因而在馬上百無聊賴,彈《出塞曲》。而天邊飛過的大雁,聽到曲調的幽怨和感傷,肝腸寸斷,紛紛的掉落在地。因而「沉魚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閉月
傳說貂蟬在花園中拜月時,有雲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後王允就對人說貂禪比月亮還漂亮,稱為「閉月」。
羞花
傳說楊玉環在花園中賞花時悲嘆自己的命運,用手撫花,花瓣收縮,花葉垂下。被宮女看見,就說楊貴妃與花兒比美,花兒都羞得低下了頭。
「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糜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
四大美女還有一說是褒姒,西施,妲己,楊玉環。並成為:「笑褒姒 病西施 狠妲己 醉楊妃」。
「四大美女」有何缺陷
我國古代有四大美女。她們是春秋時期的浣紗女西施,西漢時的匈奴王妃王昭君,東漢的歌姬貂蟬,唐玄宗的貴妃楊玉環。可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這四大美女各自都有一點生理缺陷。西施的耳輪長得特別;王昭君的腳長得大;貂蟬有狐臭;楊玉環體胖,走路的聲音沉重難聽。這四個美人各自想了一個掩飾的辦法。
西施讓金銀匠給她製作了一對金環戴在耳輪上,她給這個金環起名叫耳墜。王昭君請巧裁縫給她製作一件長裙。貂蟬自採花汁製成香氣撲鼻的花露水用以掩蓋狐臭的氣味。楊貴妃令銅匠製作了許多小銅鈴戴在衣裙上,她給這鈴起名叫響鈴。後來這四件東西代代相傳,不斷改進,成為婦女們的裝飾品。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⑼ 我國古代有四大美女
浣紗女(西施 );西漢時期匈奴王妃( 王昭君);東漢歌妓(貂禪 );唐玄宗貴妃( 楊玉環 )
西施是大腳,楊玉環有狐臭,王昭君是斜肩膀,貂禪耳朵小。
中國古代四大古典美女西施、貂禪、王昭君與楊玉環,都不是完人,都有缺點,都是通過取長補短之後才傳芳名於後世的。
西施是大腳,所以她的裙子都很長 ,就在腰間佩戴一串搖鈴,走路時不僅沒有腳板聲,反而因為鈴聲,倒更增添了幾分女性的嫵媚。
楊玉環有狐臭,必須一天洗幾個花粉浴才能減少狐臭的影響。
貂禪耳朵太小,所以戴一對大大的耳環,使美貌與耳朵對稱。
王昭君是斜肩膀,所以她喜歡穿斗篷。可以看到王昭君的畫像都是披著斗篷。
⑽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有什麼缺點
四大美女缺點:
1、西施
西施的缺點是大腳,所以她的裙子都很長 ,就在腰間佩戴一串搖鈴,走路時不僅沒有腳板聲,反而因為鈴聲,倒更增添了幾分女性的嫵媚。
(10)西漢王妃四大美女擴展閱讀:
1、西施舌
有一種名為「西施舌」的菜式,是由一種叫「沙蛤」的海產貝類為原料做成的。這種貝類呈三角扇形,體型厚實,外殼為淡黃褐色,頂端帶紫。貝殼打開時,吐出的一截白肉,形似一條小舌頭,讓人聯想頗多,故名「西施舌」。
關於「西施舌」的得名有一個傳說。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借西施之力,施美人計滅了吳國。大局已定,越王正欲接西施回國,越國王後恐西施回國後受寵,對自己的地位構成威脅,便叫人綁巨石於西施背上,將她沉入海底。西施死後便化為「沙蛤」,期待被人尋到,吐出香舌,盡訴冤情。
2、貂蟬豆腐
貂蟬豆腐,又名「泥鰍鑽豆腐」、「漢宮藏嬌」。據傳這菜名是清朝美食家袁枚起的,以泥鰍比喻老奸巨滑的董卓,貂蟬就是那嫩白豆腐。熱湯之中,泥鰍無處藏身,情急之中鑽入冷豆腐里,結果還是未能逃脫被烹煮的命運。
王允利用貂蟬借呂布之手除掉了董卓,這菜也是利用豆腐烹飪了泥鰍,袁枚的想像倒也入理。
3、貴妃雞
據史載,唐明皇自從有了楊貴妃之後,便整日與她尋歡作樂、不理朝政。有一回,兩人飲酒對歌,楊貴妃醉意朦朧中道:「我要飛上天!」唐明皇卻因醉聽錯了,以為她要吃「飛上天」;於是,命御膳房速速備出「飛上天」這道菜來。
楊貴妃品嘗了此菜,甚是滿意,對皇上說:「此菜色艷、肉嫩、味濃香,與我貴妃相似,乾脆就叫貴妃雞吧!」
4、昭君鴨
傳說王昭君生在楚地,出塞後吃不慣麵食,於是廚師就將粉條和油麵筋放在一起用鴨湯煮,昭君食後甚是喜歡,後人便將此菜稱為「昭君鴨」。
不過,如今的「昭君鴨」是名符其實的鴨子和粉條、香菇、油麵筋「亂燉」而成,湯汁鮮濃,鴨肉嫩滑,風味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