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神話哪個女神祇姓馬
摘要 馬仙,又稱馬氏天仙、馬元君等,自古是以柘榮為中心的民間崇拜地方神明,與媽祖、陳靖姑並稱「福建三大女神」。
❷ 太姥娘娘是誰
堯帝之母慶都。
慶都是伊耆侯(《史記》作「陳鋒氏女」)的女兒。慶都成婚以後仍留住娘家,某年春正月末,慶都與父母坐上小船於三河之上游覽,正午時出現了一條飛舞的赤龍。第二天又出現了形體小些的赤龍,晚上,慶都睡不著,閉著雙眼還不由得抿嘴發笑。
朦朧中,陰風四合,赤龍撲上她身,醒來時身上還留下腥臭的涎水沫子,身旁留下一張沾滿涎水沫的畫兒,上面畫著一個紅色的人像,臉形上銳下豐滿,八采眉,長頭發,畫上寫著:亦受天佑。之後,她就懷孕了。
太姥娘娘與白茶仙子:
海之濱有一座雲牽霧繞,奇石林立的太姥山。數千年前,有堯帝之母在此山中以茶治病,被百姓們奉為太姥娘娘,威名傳揚至今。
然而靈秀的山卻慘遭人類的蠶食和破壞,眼見植被砍伐焚燒,精靈野獸們流離失所,仁慈的太姥娘娘在山中開辟出了一個遺世獨立的空間———太姥秘境,為無處容身的精靈野獸們提供了安身之所。
後來,太姥娘娘在曾經種下的白茶古樹中,得到了古樹精靈———白茶仙子的幫助。她們開始在這山間流連,尋找著連接秘境的法門。
❸ 我想知道福建太姥山的傳說
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太姥山是太姥娘娘的道場,因太姥娘娘而得名。那麼,太姥娘娘究竟是何方神聖,引無數閩越人士竟折腰呢?
道藏正統《歷世真仙體道通鑒》記載,「混沌初開,有神曰聖姥,母子二人居此,秦時人號為聖姥,眾仙立為太姥聖母」;漢朝王烈的《蟠桃記》也稱,太姥娘娘在堯帝時期就已得道升天;《八閩通志》還稱,太姥娘娘在「閩中未有生人時,其神始拓土以居民」。這些都准確無誤地告訴我們,太姥娘娘是上古女神,同時也是福建最早的女神。
其實,按照現代觀點,上古神仙往往就是古代先民對自己的祖先或部落群體中傑出人物崇拜的升華。就太姥娘娘而言,她當是母系氏族年代古越人中的傑出女性,甚至是始祖母。
當代學者認為,這位傑出女性的真身,很可能就是堯帝的母親!
在太姥山民間傳說中,遠古時候,堯帝攜母巡遊東海,途遇狂風濃霧靠岸才山。後來,堯母戀此仙境,留下修道,教鄉民制藍、種茶,最終羽化成仙,被後世尊為太姥娘娘,才山因此更名太姥山。
其實,《後漢書·南蠻傳》、畲族《高皇歌》以及瑤族、苗族、黎族關於自己民族的起源說,也為我們揭開此歷史的秘密。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嚳高辛,將女兒嫁給了幫他剿滅外患的盤瓠;之後,盤瓠攜妻遷徙到南方開疆闢土,其後代便是古越土著;漢武帝南征時,古越土著人「逃遁山谷」,「其後滋蔓,號曰蠻夷」,逐漸演變成畲族和南方其他少數民族。據《史記·五帝本紀》等記載,上古聖賢之君的堯帝,恰恰就是帝嚳高辛的兒子放勛,當然也是盤瓠妻子的兄妹或姐弟。而堯帝的母親,也就是盤瓠的岳母,在放勛(堯帝)8歲時就離開了他,按照母系氏族慣例,她是與女兒生活在一起的。
隨女兒南下的堯母,其主要在浙閩一帶活動,她的子孫成為這片土地的最初拓荒者。「姥」是女性長者的意思,因堯母是古越土著人的始祖母,故浙中地區尊其天姥,浙南、閩東地區尊其為太姥,閩北地區尊其為大姥,閩南地區尊其為太武;因「堯墟之地為魏國」,故道教經典又被稱其為魏夫人、魏真人;因堯母原本是皇族人,故她還有「皇太姥」、「聖姥」的尊稱。
最後,堯母定居才山,因為此處原本是教授堯帝的先祖軒轅黃帝養生之術的容成子修道的地方,而且還有很多天然岩洞供他們居住。所以,後人將此山更名太母山,漢武帝時又改稱太姥山,堯母也就神話為太姥娘娘。
由此,太姥山地區留下了眾多的遠古文明印記也就不足為奇。太姥山周邊,已發現新石器遺址30多處,其中馬欄山遺址還是新石器的集中加工區,說明這里曾經是古人類聚集的區域;太姥山地區世代相傳的古白茶製作工藝,據考證就是承襲華夏祖先最初的制茶技藝,被稱作「茶葉活化石」;太姥山地區是畲族聚集區,這里的畲族女子出嫁時必穿「鳳凰裝」以顯示高貴,因為她們的祖先原本是皇族血統;太姥山地區畲民還稱其先祖是從河南遷移過來的,而堯母所在的部落原本就生活在河南一帶。
太姥娘娘的身世之謎揭開之後,我們前去登臨太姥山時,別忘了專程去拜謁一下這位福建最早的女神、古越人的始祖母、堯帝的母親。
二。「夫妻峰」的來歷:
太姥山下曾經有個靠山面海的小漁村,村裡住著十幾戶人家,男的打魚耕田,女的織布綉花。鄉親們和睦相處,日子過得十分香甜。
村裡有一對年輕的夫妻,男的叫帆哥,生的高大英俊,是個捕魚的好手;女的叫娟妹,長得標致嫵媚,是個綉花的行家。夫妻倆相親相愛,就象水上的一對鴛鴦。
這年秋天,皇帝要選妃。說是選,其實就是搶,民間良女一旦被搶入宮內,不但一輩子永無出頭之日,就是死活,也不得由著自己了。消息一傳開,家家戶戶的妻女藏的藏的躲的躲,象逃避惡魔一樣。
巧的是,娟妹的丈夫出海去了,家裡沒有別的人。嬌弱的女子離開丈夫,象一隻舢舨離開堅實的海岸,她心裡那個急呀,恨不得長上翅膀,飛跨重洋,飛到丈夫的身邊;她心裡那個怕呀,恨不能化成一縷煙霧。飄上天去,好躲過官兵的搜索。可娟妹畢竟是人,又長得那麼漂亮,漂亮得連月亮姑娘都自愧不如。這次選美,她肯定凶多吉少。
果然,這天村上來了個手執聖旨的欽差大臣,說是當選貴妃,可享盡世間榮華富貴,若不從命,滿門抄盡斬絕。娟妹的美貌同她綉的花一樣出名,軟差大臣點名道姓地找她來了。
娟妹不稀罕山珍海味,也不稀罕綾羅綢緞,她只要善良朴實的帆哥,她只要布衣紗裙、粗茶淡飯。
娟妹從後山坡逃走了,由於匆忙,連向鄰居打個招呼都沒來得及。走呀走呀,不知翻過了多少個山頭,也不知走了多少里路,只記得日升七次,日落了七次,她昏倒在一座破廟門前。
好心的尼姑救下了娟妹。娟妹的家給燒了,她已無家可歸,就在山中削發為尼了。
記不清過了多少日子。這天,娟妹正在山野中採集草葯,忽聽得對面的山坳里有砍柴的聲音。她抬頭望去,只見一個新受戒的和尚在砍柴,高高的身子、寬寬的肩膀,那不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帆哥嗎?娟妹想喊,但喊不出聲來,喉嚨象塞了一團草;娟妹想哭,但哭不出淚來,淚水早就流幹了,她只覺得天旋地轉……
醒來時,娟妹已躺在帆哥的懷里,帆哥正用樹葉把泉水接來,一滴滴地滴進她的嘴裡。
多麼清甜的泉水,多麼溫暖的懷抱,它滋潤了娟妹乾涸的心田,它溫暖了娟妹冰涼的身軀。一別三年,有多少話語要說呀!
三年前的那天,帆哥出海歸來,村莊已夷為平地,娟妹已不見蹤影,父老鄉親們死的死,逃的逃,不見一人。後來他四處打聽,有的說娟妹逃走了,有的說她被官兵帶走了。帆哥抱著一線希望,在家鄉的廢墟上搭了一間小草房。等呀等呀,燕子飛回又飛去,山上的杜鵑花開了三次,還不見娟妹回來,一個陰影罩在他的心頭,莫非娟妹真的被搶進皇宮?三天前,碰到一個下山化緣的和尚,帆哥便隨他出家了。
這對久別重逢的夫妻談呀談呀,談不完三年的離別恨,訴不盡三年的相思情,不覺太陽西移,天近黃昏。想想過去男耕女織、夫妻團圓的美滿生活,再想想如今男僧女尼、天各一方的悲慘境遇,夫妻雙雙決定回返家鄉,重建家園。
兩人正說間,忽然一道刺目的霞光從雲端射出,他們的舉動被西去講經的南海法師看見了。法師悖然大怒,喝道:「大膽逆徒,犯我佛門清規,罪不可恕!」帆哥和娟妹忙將事情的前前後後敘述了一番,求法師成全他們,讓帆哥還俗返鄉。哪料到南海法師鐵面無情,說是他們若肯回心轉意,遵從法規,便不予計較,否則,將他倆變為石頭,以戒後者。
夫妻倆不願分離,帆哥猛地背起娟妹,想憑借氣力與膽識逃出佛掌。就在同一時刻,南海法師念動咒語,夫妻倆雙雙成了石頭。
這就是「夫妻峰」的來歷
❹ 福建太姥山簡介
姥山風景名勝區位於福建省福鼎縣南部,面積約60平方公里。巍峨挺拔於東海之濱,三面臨海,一面依山。相傳堯時有老母在山中種蘭修道,後人稱此山為太母山。到了西漢,東方朔奉命為天下名山訂正名字,改為太姥山。太姥山以花崗岩峰林洞群為主要特色,融山、海、川和人文景觀於一體,以峰險、石奇、洞異、雲霧多四絕而聞名遐邇,素有「山海大觀」之稱,有詩贊之:「懸崖壁矗千層險,雲霧多變盡奇觀。」傳說諸仙每年到此聚會一次,故又有「海上仙都」的美名。太姥以花崗岩峰林洞群為主要特色,融山、海、川和人文景觀為一體,包容了山嶽峰崖、溪潭瀑布、山頂泉湖、等風景資源。其中山嶽景區是主體,以峰險、石怪、洞奇、雲霧多四絕,為世人所稱道。太姥山有54峰,24洞,10岩9泉,3溪2瀑,特別是據有各種民間傳說的象形景石多達360處,誠可謂石景林立,生動逼真美麗的石景,系山石、峰岩所構成。例如,「九鯉朝天」一景,系9塊天然巨石,酷似9條鯉魚,昂首朝天,口噴水沫,散落山谷,幻景成為濃霧,瞬變輕雲。在眾多的峰石下面,藏著眾多山洞,這些山洞前後上下,四通八達,形態各異。一線天洞狹長冷峭,上漏一線天光。滴不洞,水聲叮當,如奏木琴。還有三聲應,七聲應等迴音谷,令人神秘莫測。登上太姥山制高點天門嶺,更是別有山水情趣,溪水流緩,山花似錦。站在天門嶺,極目東海,天海一色,大小島嶼盡收眼底。近年新建國內第一座室內觀日台,擁有高倍望遠鏡設備。在室內,東可望茫茫海天,北可望南雁盪山,南可望台、澎諸島,西可望青山疊翠。
❺ 有人去過福建省福鼎的太姥山嗎那裡的風光怎麼樣啊
風光很美!太姥山是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觀賞面積有92.02 平方公里,保護面積為200平方公里,是一處以花崗岩峰林岩洞為特色,融山、海、川和人文景觀於一體,以峰峻、石奇、洞異、溪秀、瀑急、雲幻等自然景觀以及古寺石雕、摩崖碑刻等豐富的人文景觀而聞名遐邇。有太姥山嶽、九鯉溪瀑、晴川海濱、福瑤列島、桑園翠湖等5 個景區和冷城古堡、瑞雲寺2個景點。
太姥山岩石為花崗岩,長期風化形成各種形態的石景360多個。有的像人,如夫妻峰、二佛談經、二仙對弈、彌勒坦腹、沙彌拜月、羅漢岩、八戒石等;有的像物,如九鯉朝天、仙人鋸板、金龜爬壁、玉猴照鏡、金貓撲鼠、玉兔聽潮、金雞報曉、一片瓦、牛背石等;有的具有神話色彩,如太姥升天石、雲標石、飛來石、望仙橋等,塊塊岩石無不惟妙惟肖,且步移景異。前人曾贊:"太姥無俗石,個個似神工,隨人意所識,萬象在胸中。"尤其是"九鯉朝天"、"二佛談經"兩組景觀,綿亘千米,氣勢雄偉。
太姥山上共有各種各樣的洞100多個,若想遍歷諸洞,需時28天, 有的洞一進一出需歷時一天。這些洞各具特色,而在諸洞中最神奇的,首推 一線天、七星洞、將軍十八洞。
❻ 福建省的太姥山在哪福建省的太姥山門票價格
福建省的太姥山在哪?福建省的太姥山門票價格?
太姥山,閩浙邊界的福鼎市境內:
北鄰溫州118公里、南距福州200公里,同三高速及溫福鐵路穿其腳下而過,交通便利。
它雄峙於東海之濱,山海相依、傲岸秀拔,素有“山海大觀”、“海上仙都”之美譽:
景區游覽面積24.6平方公里。這里峰巒險峻、怪石嵯峨、岩洞幽致、雲霧繚繞,以峰險、石奇、洞幽、霧幻四絕名聞遐邇。
寧德市福鼎太姥山旅遊區,國家AAAAA級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位於閩浙邊界的福鼎市境內,北鄰溫州118公里、南距福州200公里,同三高速及溫福鐵路穿其腳下而過,交通便利。
它雄峙於東海之濱,山海相依、傲岸秀拔,素有“山海大觀”、“海上仙都”之美譽:
太姥山是一處以花崗岩峰林岩洞為特色:
融山、海、川、島和人文景觀於一體的風景旅遊勝地,觀賞面積92.02平方公里、保護面積200平方公里。
太姥山面臨東海,地處亞熱帶,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6℃,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擁有太姥山嶽、九鯉溪瀑、福瑤列島、晴川海濱四大景區和瑞雲古剎、翠郊古民居兩處獨立景點。
相傳堯時老母種蘭於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
故名"太母",後又改稱"太姥"。閩人稱"太姥"、武夷為"雙絕",浙人視"太姥"、雁盪為"昆仲"。
傳說東海諸仙常年聚會於此,故有"海上仙都"的美譽:
它北望浙江雁盪、西眺福建武夷,三者成鼎足之勢,閩人稱武夷、太姥為雙絕,浙人視雁盪、太姥為昆仲, 構成閩越三大名山。
用時參考
建議1-2天
交通
1.如果從江浙地區去太姥山,可以先到浙江溫州,在溫州新南站乘直達太姥山的班車,2個半小時就可以到;上海滬太路長途車站每日13:00有車至太姥山。
2.如果是其它城市出發,一些重要城市都有去往福鼎的大巴,到達福鼎汽車站可以再選坐大巴直通景區。寧德各縣市都有到秦嶼的班車,到了秦嶼再坐景點接送中巴到景區,票價10元左右。
門票
門票130元人民幣(含15元景交車費);身高1.2 米-1.5米的兒童、全日制學生、非福鼎籍 60 周歲以上老人憑有效證件半價;1.2米以下兒童免票。
開放時間
7:00-21:00
景點位置
福建省福鼎市秦嶼鎮
以上僅供參考
❼ 八閩福地之太姥和霞浦值不值得去
八閩福地中的太姥和霞浦都是值得游覽的福建地區知名景觀,也是比較具有閩地特色和代表性的兩處景點,推薦初次到達福建地區的遊客遊玩。
除了太姥山和霞浦以外,八閩福地的知名景色還有很多。鼓浪嶼就是當地的知名海島,每年都有來自全國各地大量的遊客湧入其中,素有“海上花園”的美譽。由於島上從上個世紀起就有很多歸國華僑定居,因此建築風格迥異。既有古典園林的中式風格,也有歐式庄園特色,還有知名的明代風格建築皓月園,行走在鼓浪嶼的大街小巷,就像是穿越了時空,遊走在不同的歲月中。總的來看閩地旅行還是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可以去的。
❽ 福建太姥山夫妻峰,為何叫「和尚背尼姑
福建太姥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閩浙交界的福鼎市境內,太姥山麓有座巍峨俊秀的山峰,遠遠望去,象是一對久別重逢的情侶,正在低語話衷情呢。要是在月清風柔的夜晚,你悄悄地來到峰腳下,似乎還可以聽到他們的喃喃語聲。
他們在說些什麼呢?
原來,太姥山下曾經有個靠山面海的小漁村,村裡住著十幾戶人家,男的打魚耕田,女的織布綉花。鄉親們和睦相處,日子過得十分香甜。
村裡有一對年輕的夫妻,男的叫帆哥,生的高大英俊,是個捕魚的好手;女的叫娟妹,長得標致嫵媚,是個綉花的行家。夫妻倆相親相愛,就象水上的一對鴛鴦。
這年秋天,皇帝要選妃。說是選,其實就是搶,民間良女一旦被搶入宮內,不但一輩子永無出頭之日,就是死活,也不得由著自己了。消息一傳開,家家戶戶的妻女藏的藏的躲的躲,象逃避惡魔一樣。
巧的是,娟妹的丈夫出海去了,家裡沒有別的人。嬌弱的女子離開丈夫,象一隻舢舨離開堅實的海岸,她心裡那個急呀,恨不得長上翅膀,飛跨重洋,飛到丈夫的身邊;她心裡那個怕呀,恨不能化成一縷煙霧。飄上天去,好躲過官兵的搜索。可娟妹畢竟是人,又長得那麼漂亮,漂亮得連月亮姑娘都自愧不如。這次選美,她肯定凶多吉少。
果然,這天村上來了個手執聖旨的軟差大臣,說是當選貴妃,可享盡世間榮華富貴,若不從命,滿門抄盡斬絕。娟妹的美貌同她綉的花一樣出名,軟差大臣點名道姓地找她來了。
娟妹不稀罕山珍海味,也不稀罕綾羅綢緞,她只要善良朴實的帆哥,她中要布衣紗裙、粗茶淡飯。
娟妹從後山坡逃走了,由於匆忙,連向鄰居打個招呼都沒來得及。走呀走呀,不知翻過了多少個山頭,也不知走了多少里路,只記得日郵七次,日落了七次,終於她昏倒在一座破廟門前。
好心的尼姑救下了娟妹。娟妹的家給燒了,她已無家可歸,就在山中削發為尼了。
記不清過了多少日子。這天,娟妹正在山野中採集草葯,忽聽得對面的山坳里有砍柴的聲音。她抬頭望去,只見一個新受戒的和尚在砍柴,高高的身子、寬寬的肩膀,那不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帆哥嗎?娟妹想喊,但喊不出聲來,喉嚨象塞了一團草;娟妹想哭,但哭不出淚來,淚水早就流幹了,她只覺得天旋地轉......
醒來時,娟妹已躺在帆哥的懷里,帆哥正用樹葉把泉水接來,一滴滴地滴進她的嘴裡。
多麼清甜的泉水,多麼溫暖的懷抱,它滋潤了娟妹乾涸的心田,它溫暖了娟妹冰涼的身軀。一別三年,有多少話語要說呀!
三年前的那天,帆哥出海歸來,村莊已夷為平地,娟妹已不見蹤影,父老鄉親們死的死,逃的逃,不見一人。後來他四處打聽,有的說娟尋逃走了,有的說她被官兵帶走了。帆哥抱著一線希望,在家鄉的廢墟上搭了一間小草房。等呀等呀,燕子飛回又飛去,山上的杜鵑花開了三次,還不見娟妹回來,一個陰影罩在他的心頭,莫非娟妹真的被搶進皇宮?三天前,碰到一個下山化緣的和尚,帆哥便隨他出家了。
這對久別重逢的夫妻談呀談呀,談不完三年的離別恨,訴不盡三年的相思情,不覺太陽西移,天近黃昏。想想過去田耕女織、夫妻團圓的美滿生活,再想想如今男僧女尼、天各一方的悲慘境遇,夫妻雙雙決定回返家鄉,重建家園。
兩人正說間,忽然一道刺目的霞光從雲端射出,他們的舉動被西去講經的南海法師看見了。法師悖然大怒,喝道:「大膽逆徒,犯我佛門清規,罪不可恕!」帆哥和娟妹忙將事情的前前後後敘述了一番,求法師成全他們,讓還俗返鄉。哪料到南海法師鐵面無情,說是他們若肯回心轉意,遵從法規,便不予計較,否則,將他倆為石頭,以戒後者。
夫妻倆不願分離,帆哥猛地背起娟妹,想憑的氣力與膽識逃出佛掌。就在同一時刻,南海法師念動咒語,夫妻倆雙雙成了石頭。
這就是「夫妻峰」的來歷。
盡管他們化成了石頭,但還有說不盡的話語,吐不完的情絲呀!他們竊竊私語講的就是這些。
如果你在秋高氣爽的時節上太姥山,請在夕陽西下時,細細瞧瞧帆哥和娟妹,那娟妹秀麗的臉龐是微微向上仰的,在落日余輝的五彩斑瀾中,還可以見到她的睫毛在淚花中抖動呢。
至今,還有調皮的後生,把「夫妻峰」叫為「和尚背尼姑」。這也有點道理,因為娟妹確實當了三年的尼姑,帆哥也當了三天的和尚呀。
❾ 太姥山在哪裡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一一太姥(mǔ)山,位於福建省東北部,閩浙邊界的福建省福鼎市境內,在福鼎市正南距市區四十五公里,約在東經120度與北緯27度的附近。北鄰浙江溫州118公里,南距福建福州200公里。挺立於東海之濱,三面臨海,一面背山。主峰海拔917.3米。它北望雁盪山,西眺武夷山,三者成鼎足之勢,閩人稱武夷、太姥為雙絕,浙人視雁盪、太姥為昆仲, 構成閩越三大名山。。
相傳堯時老母種蘭於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後又改稱"太姥"。閩人稱"太姥"、武夷為"雙絕",浙人視"太姥"、雁盪為"昆仲"。
據陸羽《茶經》載:"永嘉縣東三百里有白茶山"。據考證,此"東"為"南"之誤,"南三百里"即太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