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養殖黃鱔的時候容易犯哪些錯誤呢如何避免這些錯誤呢
養殖黃鱔的時候容易犯哪些錯誤呢?
黃鱔幼苗死亡是很常見的情況。當死苗太多時,農民不得不重新種植。這個時候很容易出現苗種不一致的情況。如果不同的幼苗混種,很容易在育種中出現問題。有些養殖戶自己也喜歡去野外弄點鱔魚苗回來混在一起。在購買幼苗時,商家也可能在其中混入一些其他品種的幼苗。各種因素加起來,養殖池裡的苗有的長得快,有的長得慢,有的帶的病菌多。犯了這樣的錯誤,育種效率自然就差了。
2.大小混養
黃鱔養殖要注意整體生長速度。如果有的長得快,有的長得慢,慢的可能會死。大小不一的黃鱔,大的會欺負小的,小的可能吃不上飼料,大的甚至餓了會把小的吃掉,導致減產。遇到養殖增長速度不平衡的情況,養殖戶要及時分組,減少損失,不要等死了才動手。
② 黃鱔如何養!主要吃什麼
放在家裡水缸里,放一點水就夠了,泥土什麼的都不用,水只要稍稍沒過鱔魚,不要太多否者容易缺氧悶死。放一個把星期都完全沒問題,注意每天早上換水
黃鱔因為有相互殘食的習性,所以放養規格要求基本一致,一般為20至50克/尾。
黃鱔主要吃蚯蚓、小雜魚、螺肉、小蝦、蝌蚪、昆蟲,也可搭配投喂一些米糠、豆餅等蛋白質含量較高的植物飼料,腐敗變質的飼料不可投喂。
人工養殖
黃鱔的活動習性是晝伏夜出,即白天靜卧洞內,晚上出洞覓食。可根據此習性進行夜間捕捉。黃鱔的鰓呈退化狀態,主要依靠表皮和輔助呼吸器官直接從空氣中呼吸氧氣。
因此在氧氣含量很低的水中也能正常生活,據此,人工養殖的密度可以加大。黃鱔體表的粘液豐富,只要保持體表潮濕,就不會死亡,因此運輸十分方便。
黃鱔的食性以底棲動物性食物為主,如水蚯蚓、螺蚌、蝌蚪、小型魚蝦等。另外也攝食一些腐屑和藻類、瓜菜等。
③ 黃鱔怎麼養
1、選擇水質良好,無污染源,外界干擾少的池塘。用毛竹在池塘內搭設支架,將網箱四角固定在支架上。每個網箱內設置一個食台。黃鱔因為有相互殘食的習性,所以放養規格要求基本一致,一般為20至50克/尾。
2、黃鱔的放養時間應選擇在4月份、5月份,或者8至9月份,以避開5月中旬至7月份的黃鱔性成熟繁殖期。最適合黃鱔生長的溫度是攝氏24至28度。
3、投喂要定時,鱔魚晝伏夜出,在下午6時~8時投飼為宜。投放的飼料要新鮮,不能投放腐霉變質的飼料。飼料投放前應先洗凈,每立方水體再用3至5克的食鹽浸洗10-20分鍾,然後用清水沖洗,才能投喂。一般選擇淡水小雜魚,每日投餌數量為網箱內黃鱔總重量的3%-5%。
4、人工飼養時,由於投喂大量飼料,黃鱔排除的糞便容易污染水質,所以要經常加註新水,保持水質清新。春季7天~10天換一次水,夏季3天~5天換一次水。
網箱還要定期進行消毒,每立方水用10克的漂白粉化水,全池潑灑。
5、放養後,網箱中可放養適量泥鰍,利用泥鰍上下游竄的習性,起到分流增氧作用,又可消除黃鱔的殘餌。在池塘內放養一定量的花白鰱來調節水質。
適時清洗網箱,除去過多的雜物和附著藻類,保持網箱內外水體交換暢通。網箱種放置水草、以水葫蘆、水花生為好,為黃鱔的生長棲息提供一個良好的場所。移植水花生時最好去根洗凈後放在5%的食鹽水中浸泡10分鍾左右,以防止螞蝗等有害生物隨草帶入箱中。
④ 農村庭院應該怎麼養殖黃鱔
近年來,許多農村家庭利用屋前屋後的小坑和池塘養殖米鰻。年產米鰻每平方米4-6公斤。因此,人工養殖米鰻是一種可行的家庭魚類養殖副業。
一,育種設施技術要求選址
由於稻田鰻魚生命力強,養殖環境不高,養殖管理簡單,面積小(幾平方米),用水量不大。首先,庭院有充足的水源。養殖面積約8-15平方米。池塘的形狀從東到西呈矩形。池底和池壁很難防止滲水,土壤質量好保水。
⑤ 新手黃鱔養殖,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有句話一定要記在心中,稱為挑選不對,勤奮徒勞。大家養殖黃鱔,第1步要做的肯定是選苗,假如選苗不對,那麼人們所做的勤奮也有將會會為此而浪費。實際上不一樣的苗木合適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地方飼養,針對初學者飼養不成功這一苗種具有了根本性的功效。
大家作為新人需要選用的是這些存活率非常高的種類,千萬別去找這些天然的的黃鱔回家養,由於天然的的黃鱔要是沒有歷經對應的培養作為新人的大家,沒有更快的工藝去做好管理方法,非常容易引起身亡。
黃鱔24小時都是在水裡邊,水體危害到黃鱔的生長發育。污水溝通常沒有黃鱔,很多滋長的排水溝及其混濁腐壞的排水溝,我們都是難以見到黃鱔的,因此 這也告知大家一個大道理,水體的優劣直接影響了黃鱔的生長發育,一定要挑選一些水體比較好的地域。
⑥ 請問哪裡有黃鱔和水蛭養殖視頻
找養殖技術視頻,到「扶農視界」啊,扶農網是目前國內比較全面的農業網站,還有個專業的視頻分站,各種農業技術視頻都有,全得很。
⑦ 黃鱔養殖技術視頻 培訓哪裡有的下載
http://hi..com/xiujixie/blog/item/fcf29d264c86d12c1e30895e.html 這有個技術視頻可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