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女詩人有哪些
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許多才華橫溢的才女,她們或出身於書香門第、或長於名門豪宅、或來自民間市井、或落魄煙花柳巷,由於所處環境不同,遭遇不同,其文風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或婉娩、或凄楚、或纏綿、或悲慟,那一行行美麗的詩句,尤如一簇簇含香的奇花異葩,在中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那麼,女詩人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中國古代十大女詩人盤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許穆夫人:我國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許穆夫人,姬姓(名不詳),衛公子碩與宣姜的女兒。於公元前690年出生在衛國都城朝歌定昌。長大後嫁給許國許穆公,故稱許穆夫人。她是我國見於記載的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春秋之際,諸侯林立,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衛國,在當時是一個中等諸侯國,首邑是商朝的朝歌。許穆夫人在少女時代就深為祖國的安危而擔憂,思索著如何為保家衛國作出自己應作的貢獻。當時,諸侯各國之間政治性通婚聯姻盛行,許穆夫人長得貌美多姿,許、齊兩諸侯國都派使者前來求婚。許國施以重禮,打動了她下,父母決定把她嫁給許國國君為妻。
公元前660年,北狄侵衛,許穆夫人聞知祖國被亡的消息,異常悲痛,決然馳驅至漕,歸唁衛侯,並要控於大邦,拯救衛危。半路上,被許國的大夫追上迫回後,夫人對此十分憤怒,賦《載馳》一詩,痛斥了許國那些鼠目寸光的庸官俗吏,表達了一個女子熱愛祖國、拯救祖國的堅定信念。當齊桓公得到這一消息後,立即派公子無虧率兵救援衛國,使衛國避免了一場災禍。此後,衛國又得到復興。這首詩後來錄進了《詩經鄘風》里。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篇,單從時間上來講,比屈原的《離騷》還要早三百多年。
許穆夫人的詩飽含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現在我們能讀到的是收集在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竹竿》、《泉水》、《載馳》等三篇十二章。《竹竿》詩中描寫了許穆夫人自己少女時代留戀山水的生活與她身在異國,卻時常懷念養育自己的父母之邦的思鄉之作。《泉水》寫夫人為拯救祖國奔走呼號的種種活動及寄託她的憂思。《載馳》抒發了夫人急切歸國,以及終於沖破阻力回到祖國以後的心情。詩中突出地寫出了她同阻撓她返回祖國抗擊狄兵侵略的君臣們的斗爭,表達了她為拯救祖國不顧個人安危、勇往直前、矢志不移的決心。在這些詩的字里行間中,充滿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今天我們吟詠起來仍震撼心扉,愛不釋手。
2、蔡文姬:博學的流亡女詩人
蔡文姬(約177年—?)名琰,原字昭姬,晉時避司馬昭諱,改字文姬,東漢末年陳留圉(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詩人、文學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
蔡文姬是漢代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有深厚的家學淵源。蔡文姬生在這樣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說蔡文姬有一個幸福的童年,可惜時局的變化,打斷了這種幸福。
蔡文姬的生活經歷正好與東漢末年朝代更迭、混亂不堪的時局驚人的相似。她父親死後,關中地區又發生李傕、郭汜的混戰,長安一帶百姓到處逃難。蔡文姬也跟著難民到處流亡。那時候,匈奴兵趁火打劫,擄掠百姓。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匈奴兵,被他們搶走。匈奴兵見她年輕美貌,就把她獻給了匈奴的左賢王。打這以後,她就成了左賢王的`夫人,左賢王很愛她。她在南匈奴一住就是十二年,雖然過慣了匈奴的生活,還是十分想念故國。
她的《悲憤詩》用血淚書寫自己坎坷的經歷,同時也成了漢末那段歷史的真實寫照。「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痴」。在戰亂的年代生靈塗炭,最遭殃的當然是百姓。被亂兵所虜,輾轉流落南匈奴十二年的蔡文姬更是不幸中的不幸。幸好後來曹操思賢慕才,用金璧將她從匈奴贖回。她的遭遇折射出時代的悲哀,她更是時代女性的代言人。
蔡文姬傳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還有《悲憤詩》,被稱為我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真情窮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詩歌中別構一體。
3、左芬:宮廷的「花瓶」女詩人
左芬,字蘭芝,芬一作「棻」。少好學,善作文。為晉武帝司馬炎的妃嬪。作品有《啄木詩》、《離思賦》、《感離詩》等。她的詩構思新穎,感情充沛,是中國古代詩歌的優秀作品。
左芬的哥哥左思,西晉文學家,尤其擅長辭賦與詩歌。妹妹左芬與哥哥一樣,也是才華橫溢,尤其擅長詩文。兄妹倆還有個共同缺點,就是長相醜陋。晉武帝司馬炎本是好色荒淫之徒,聽說左芬的才華後,居然把她納入後宮。當然,晉武帝則選擇娶個文人做妃子,意在彰顯他自身的品位。
可見。晉武帝並不是娶了個女人,而只是娶了個「女詩人」。才女左芬不過就是被皇帝選中的一個文學道具而已。這與宮里的一個古董花瓶,一幅名家字畫也無多少差別。左芬雖不受寵,但還得完成作為才女「作詩作賦」的義務,扮好一個文學擺設的角色。她「受詔作愁思之文」,完成了皇帝的命題作文《離思賦》,這首賦可算是左芬的代表作。司馬炎對她吟詩作賦的本事非常滿意,「帝重芬詞藻,每有方物異寶,必詔為賦頌」,「言及文義,辭對清華,左右侍聽,莫不稱美」(《晉書》)。於是,宮廷中有什麼紅白喜事,左芬總是要受命寫些或者感人或者華麗的詩賦。事實上,左芬更象是一位宮廷御用詩人,而不是嬪妃。
左芬存有詩、賦、頌、贊、誄等20餘篇,大多為應詔而作。在她受命而寫的那些詩賦中,雖也不乏情真意切之作,但豈能擺脫得了應景的形式之作?所以,對於左芬來說,承受的是雙重痛苦。首先,從女人的角度來說,她既沒有得到真摯的愛情,也沒有得到普通夫妻間的日常恩愛。其次,從詩人的角度來說,她沒有創作的自由,總得寫些命題應景之作,豈不痛苦?
左芬的名聲亞於她的哥哥左思,兄妹倆素來友愛。左芬被選入後宮,左思曾作《悼離贈妹詩》兩首。所謂「悼離」,更與尋常離別不同,因為被征入後宮,咫尺便是天涯,生離亦同死別。左芬的詩僅存兩首,其中一首《感離詩》,就是答左思《悼離贈妹詩》的作品,載於《藝文類聚》。其間,左芬寫下著名的《啄木詩》,千古流傳,因為啄木鳥是一種很醜陋的益鳥,所以這首詩被認為是左芬寄情所作。
4、謝道韞:最具人文情懷的女詩人
謝道韞,魏晉時期才女,出生名門望族,為贏得「淝水之戰」的一代名將謝安之侄女,安西將軍謝奕之女,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謝道韞才學過人,甚是聰慧,且勇敢果斷,品味高雅,為東晉女詩人。《晉書》本傳記她「風韻高邁」、「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
詩人謝道韞在謝家眾多子嗣中,是最具有人文情懷與詩人氣質的一個,她的才情深得其叔父謝安的欣賞。有一次,謝安問謝道韞:「道韞,你覺得《毛詩》中哪首詩寫得最好?」謝道韞答:「周朝賢臣文能安邦、武能治國的尹吉甫寫的《民》一詩最好,其詩『詞清句麗,穆如春風』。」謝安一聽,竟然與自己不謀而合。謝安稱道韞頗有「雅人的深度」。
謝道韞在王家平淡地過了數十年,此時東晉王朝氣數已盡,著名的孫恩、盧循起義爆發了。當時任會稽內史的王凝之已迷戀上道教,面對強敵進犯,不是積極備戰,而是閉門祈禱道祖能保佑百姓不遭塗炭。後賊兵便長驅直入,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殺。
謝道韞目睹丈夫與兒女蒙難的慘狀,手持兵器帶著家中女眷奮起殺賊,但終因寡不敵眾被俘,此時她還抱著只有三歲的外孫劉濤。她對孫恩厲聲喊道:「大人們的事,跟孩子無關,要殺他,就先殺我。」孫恩此前聽說過謝道韞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女子,今日又見她如此毫不畏懼,頓生敬仰之情,非但沒有殺死她的外孫劉濤,還派人將他們送回會稽。從此謝道韞寡居會稽,過著平靜的隱士生活。
謝道韞長於詩文,所著詩、賦、誄、訟,傳於世。她的作品據《隋書·經籍志》載有詩集兩卷,已經亡佚。《藝文類聚》保存其《登山》(又名《泰山吟》)與《擬嵇中散詠松》兩首詩,《全晉文》收其《論語贊》。我國古代名媛詩作,多以陰柔見長,以宛轉細膩見勝,而謝道韞的《泰山吟》,卻充滿陽剛之氣。女才子大筆揮灑,氣度非凡,不讓須眉。《晉書》本傳記她「風韻高邁」、「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這首詩正可見其一斑。
5、薛濤:淪落為營妓的女詩人
薛濤(約768~808年)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父薛鄖,仕宦入蜀,死後,妻女流寓蜀中。薛濤姿容美艷,性敏慧,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德宗貞元(785~804)中,韋皋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召令賦詩侑酒,遂入樂籍,後以歌伎而兼清客的身份出入幕府。韋皋曾擬奏請朝廷授以秘書省校書郎的官銜,格於舊例,未能實現,但人們往往稱之為「女校書」。後世稱歌伎為「校書」就是從她開始的。
薛濤與當時著名詩人白居易、張籍、王建、劉禹錫、杜牧等人都有唱酬交往。居浣花溪上,自造桃紅色的小彩箋,用以寫詩。後人仿製,稱為「薛濤箋」。晚年好作女道士裝束,建吟詩樓於碧雞坊,在清幽的生活中度過晚年。王建《寄蜀中薛濤校書》詩稱道:「萬里橋邊女校書,枇杷花里閉門居。掃眉才子知多少,管領春風總不如。」
薛濤字無女子氣,筆力峻激。其行書妙處,頗得王羲之法,少加以學,亦衛夫人之流也。每喜寫己所作詩,語亦工,思致俊逸,法書警句,因而得名。
薛濤的詩,不僅如世所傳誦的《送友人》、《題竹郎廟》等篇,以清詞麗句見長,還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關懷現實的作品。在封建時代婦女,特別是象她這一類型婦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曾到過接近吐蕃的松州,有《罰赴邊有懷上韋令公》詩,其第一首說:「聞說邊城苦,而今到始知。羞將門下曲,唱與隴頭兒。」對防守邊疆士兵的艱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有《錦江集》5卷,今佚。《全唐詩》錄存其詩1卷。近人張蓬舟有《薛濤詩箋》。事跡見《唐詩紀事》、《唐才子傳》。
距杜甫浣花草堂不遠的成都近郊,至今還聳立一座薛濤「吟詩樓」,點綴著錦江玉壘的秀麗風光,那是薛濤晚年棲息吟詠之地。
6、魚玄機:大膽開放的女詩人
魚玄機:字幼薇,又字蕙蘭,唐代詩人,長安人。《全唐詩》存其詩1卷。性聰慧,好讀書,有才思,尤工詩歌,與李郢、溫庭筠等有詩篇往來。初為補闕李億妾,以李妻不能容,出家於長安咸宜觀為女道士。自傷身世,有「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的慨嘆,後來大開艷幟,咸宜觀車水馬龍,她本人從棄婦變成了盪*,過上了半娼式的生活。後因殺人被處死。
魚玄機詩作大膽,多情,她幾乎不掩飾強烈的感情與獨特的思想,歡喜、悲哀、憂郁、柔情都會坦盪盪地躍然紙上。在她這里,打動人心的是撲面而來的真摯情感,而詩的章法與技巧卻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如《贈鄰女》中「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自能窺宋玉,何必恨王昌」——我們盡可以去大膽追求宋玉這樣才高八斗、風流瀟灑的男子,又何必再為那薄情郎傷心呢?其思想之大膽開放在今天也覺得嘆為觀止。
曾與魚玄機交遊的文士有:李郢、溫庭筠、李近仁、李騭等。魚玄機從來沒有過這樣的自由自在:她可以以盛宴與狂歡來招待客人,看誰不順眼也可以一腳將其踢出門去。魚玄機的生動、鮮活、潑辣、才華,迷倒了整個長安城,男人都俯在她的石榴裙下,聽候她的差遣。那一刻,她是情慾世界的女皇。誰都知道魚玄機是出了名的盪*。可是,她的道觀門前,還不是排成了長隊?無怪乎她縱聲大笑,要把天下無行的男人都視為腳底泥。然而,放浪與狂傲之外,她從自己的詩與文字里,照見了自己的卑微:一旦失去了追求者與愛慕者,她將無處可逃。外表依然美艷絕倫的魚玄機,內心卻開始生出霉斑,開始蔓延,她不是不知道這點。就象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兒的下場一樣,魚玄機24歲的時候,人人都看出來,她人老珠黃了。因為與丫環綠翹爭寵,魚玄機把綠翹打死了。而審問她的,竟是舊日追求她而被掃出門去的裴澄。魚玄機被斬首了,終年24歲。
7、上官婉兒:掌管宮中詔命的女詩人
上官婉兒(664~710年),唐女詩人。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婉兒是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麟德元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後所殺,家族籍沒。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庭。她十四歲的時候,出落得妖冶艷麗,秀美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度,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下筆千言。儀鳳二年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珠圓玉潤,調葉聲與,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此後,武則天所下制誥,多出上官婉兒的手筆。
上官婉兒慫恿中宗設立修文館,大召天下詩文才子,邀請朝中善詩文的大臣入修文館,摛藻揚華。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與,連流竟夕,醉不思歸。上官婉兒每次都同時代替中宗、韋後與安樂公主,數首並做,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與。對大臣所做之詩,中宗又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
自此,朝廷內外,吟詩做賦,靡然成風。韋後本不工詩,即由婉兒代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後親筆,但當面只好認她自製,格外稱揚,韋後遂把婉兒寵上加寵。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最有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武則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為女皇。到了開元年間,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兒的才華,下令收集其詩文,輯成二十卷。貞元時,呂溫曾做《上官昭容書樓歌》,尚可見其文學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兒在唐代歷史中是個極有魅力的後宮女性,在《舊唐書》、《新唐書》的「後妃傳」中都有專篇記載。
盡管上官婉兒也曾一度享盡榮華與權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後、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這個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後來,她仍未逃脫厄運,做了皇權爭斗的犧牲品。
8、李冶:才情橫溢的女詩人
李冶生於唐玄宗開元初年,浙江吳興人。她容貌俊美,天賦極高,從小就顯露詩才,頗有文才。六歲那年,她寫下一首詠薔薇的詩,其中有這么兩句「經時未架卻,心緒亂縱橫。」父親見詩大驚曰:「此女後必為失行婦人!」在李冶十一歲時,被送入剡中玉真觀中做女道士,後棲身開元寺為女冠。
出家為女道士後,她又與許多詩人鴻儒交遊,酬詠甚多。她神情瀟灑,專心翰墨,生性浪漫,愛作雅謔,又善彈琴,尤工格律。當時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陸羽(鴻漸)與釋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詩人劉長卿也與她有密切聯系,她還與朱放、韓揆、閻伯鈞、蕭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其中詩歌《寄朱放》、《送閻二十六赴剡縣》等詩一掃從來女性作家的羞澀之態,坦然男女社交,在千後千年的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天寶年間,玄宗始聞知李冶詩才,特地召見她入京面聖。此時的李冶,已然是美人遲暮,沒有了青春時的絕代風華。玄宗見了風韻猶存的李冶道:「上方班姬(婕妤)則不足,下比韓英(蘭英)則有餘。不以遲暮,亦一俊嫗。」可見她曾經有過怎樣的傾城美貌。
在京城,李冶又結交朋友,贈送詩文。可她沒有想到,京城的政治斗爭太復雜,她認為的一次很平常的贈詩,竟然惹下了殺身之禍。
興元年間(784),朱漬起兵叛亂,以失敗而告終,遂被滿門抄斬,株連九族。在朱漬的府上,查出了李冶曾經寫給朱漬的詩,於是也被德宗以通匪罪處死。
可嘆李冶一生風華絕代、才情橫溢,最後香消玉殞不得善終。
9、李清照:獨具政治洞察力的女詩人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漢族,濟南章丘人,婉約派代表詞人。有《易安居士文集》等著作傳世。代表作有《聲聲慢》、《一剪梅》、《如夢令》、《夏日絕句》等。
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李清照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她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其創作以北宋、南宋生活的變化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前期的詞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與思想感情,表現了自然風光與別思離愁,如《如夢令》。後期的詩詞變清麗明快為凄涼悲痛。因為她的丈夫去世,再加上亡國之痛,抒發了傷時念舊、懷鄉悼亡的情感,也寄託了強烈的亡國之思。
人們談到李清照,更多的是憶起了她婉約的詞作「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等。李清照的詩比起她的詞來,有著完全不同的風貌。大家都知道她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可她的詩卻雄渾豪邁,內容涵蓋面很寬泛。李清照雖為封建禮教籠罩下的女性,卻有著清醒的政治頭腦與敏銳的政治眼光。李清照透過大量的社會現象清楚地看出,北宋末年的政治形式,酷似安史之亂前夕李隆基統治下的唐王朝。李清照對此甚為憂慮,也極其憤懣。在她的詩里,她用安史之亂給唐王朝帶來的巨大災禍,警告當朝皇帝要注意汲取歷史教訓:「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咸陽草。」李清照的詩詞創作可謂有膽有識,說她有膽,因為北宋王朝對言論控制極嚴;說她有識,是因為她的政治洞察力是非凡的。
當年,李清照背井離鄉,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後寂寞地死在江南。如今她的紀念館座落在泉城——山東濟南大明湖畔。
10、朱淑真:情致纏綿的紅艷詩人
朱淑真,(約1131年前後在世),宋代女詞人,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朱淑真籍貫身世歷來說法不一,《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南宋初年時在世,相傳為朱熹侄女。朱淑真生於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優裕。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
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郁悶,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後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後世常與李清照相提並論。流傳頗廣地《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一闋,長期以來被認為歐陽修所作,其實是當時怕壞了女子地風氣,才將作者改為了歐陽修地。
朱淑真書畫造詣也相當高,尤善描繪紅梅翠竹,其能力非尋常深閨女子可比。她地別號是「幽棲居士」,為南宋多情才女與美女,與李清照齊名,有《斷腸集》存世。從「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愁懷》)來看,她地婚姻是不幸地,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戀情,被一些學者剝奪著作權。她地作品存有大膽露骨地香艷鏡頭:「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纏綿於情愛連時間也不管了,「嬌痴不怕人猜,與衣睡倒人懷」——猶如今人當街親吻一般大膽。
相傳因父母作主,嫁給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後生活很不如意,抑鬱而終,其墓在杭州青芝塢。
2. 古代著名的女詩人有哪些
1、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
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
2、唐婉:又名婉,字蕙仙,浙江紹興人。唐琬是鄭州通判唐閎的獨生女兒,母親李氏媛,祖父是北宋末年鴻儒少卿唐翊。唐琬自幼文靜靈秀、才華橫溢,陸家曾以一隻精美無比的家傳鳳釵作信物,與唐家訂親。
3、蔡文姬: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4、卓文君:原名文後,西漢時期蜀郡臨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崍市)人,漢代才女。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為蜀郡臨邛的冶鐵巨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卓文君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被人津津樂道。她也有不少佳作,如《白頭吟》,詩中「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
5、蘇惠:字若蘭,魏晉三大才女之一,迴文詩之集大成者,傳世之作僅一幅用不同顏色絲線綉制的織錦《璇璣圖》。據《晉書·列女傳》記載, 蘇蕙是始平(今陝西省武功縣蘇坊村)人,善屬文。武功蘇坊有一少女,名蕙字若蘭,是陳留縣令蘇道質的三姑娘。若蘭從小天資聰慧,三歲學字。
五歲學詩,七歲學畫,九歲學綉,十二歲學織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艷的書香閨秀,提親的人絡繹不絕,但所言皆屬庸碌之輩,無一被蘇蕙看上。後嫁於秦州刺史竇滔。
3. 唐代十大女詩人的代表作都有什麼
引言:唐代十大女詩人的代表作都有什麼?下面一起來和小編了解一下吧!
三、《贈鄰女》
是唐代女詩人魚玄機創作的一首詩。此詩以無價寶比有心郎,闡述了女子對愛情的重視和追求;以易求反襯難得,訴說了愛情追求的艱難與痛苦。詩人以自己切身的生活經驗得出痛苦的結論,喊出被侮辱被損害婦女的苦悶心聲,這是對封建社會中婦女普遍遭受婚姻不幸的高度概括。 魚玄機才十七八歲便嫁給李億為妾,原先甚得李的寵愛,後李因其妻之讒言,而將玄機冷落。她從自己的切身經歷出發,總結出了當時女子的愛情,哀婉的韻律,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4. 中國古代的女詩人或女詞人有哪些有哪些代表姓的詩或詞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夏日絕句》等
5. 中國古代有哪些著名的女詩人
1、許穆夫人:我國第一位愛國女詩人
朱淑真,(約1131年前後在世),宋代女詞人,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朱淑真籍貫身世歷來說法不一,《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一說「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南宋初年時在世,相傳為朱熹侄女。朱淑真生於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優裕。幼穎慧,博通經史,能文善畫,精曉音律,尤工詩詞。素有才女之稱。
其詩詞多抒寫個人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郁悶,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後世人稱之曰「紅艷詩人」。作品藝術上成就頗高,後世常與李清照相提並論。流傳頗廣的《生查子》:「……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一闋,長期以來被認為歐陽修所作,其實是當時怕壞了女子的風氣,才將作者改為了歐陽修的。
朱淑真書畫造詣也相當高,尤善描繪紅梅翠竹,其能力非尋常深閨女子可比。她的別號是「幽棲居士」,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與李清照齊名,有《斷腸集》存世。從「鷗鷺鴛鴦作一池,須知羽翼不相宜」(《愁懷》)來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戀情,被一些學者剝奪著作權。她的作品存有大膽露骨的香艷鏡頭:「但願暫成人繾綣,不妨常任月朦朧」——纏綿於情愛連時間也不管了,「嬌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懷」——猶如今人當街親吻一般大膽。
相傳因父母作主,嫁給一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婚後生活很不如意,抑鬱而終,其墓在杭州青芝塢。
6. 唐代十大女詩人,代表作都有什麼
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背過唐詩三百首,唐詩的形式是各種各樣的,而且在唐代由於當時朝代得到了發展,社會也比較開放,就出現了很多的女詩人。唐代的詩歌對後世的影響有重要的意義,很多人都是通過嘗試了解唐代的風俗,文化以及民情。在清朝時期對唐詩的收集達到了五萬多首,其中唐詩三百首是流傳最廣的。唐代的很多代表性詩人相信大家想到的都是李白,王維,孟浩然等,可以說唐代造就了很多的才子,同時唐代還有很多優秀的女詩人。
唐代的十大女神被大家認為是女中詩豪,她們在唐代數萬首詩歌中默默地散發著自己的光芒。
7. 有哪些女詩人寫的詩(詞)很美盡量列舉出多的作品
李清照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點絳唇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鍾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浣溪沙
小院閑窗春己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浣溪沙
淡盪春光寒食天,玉爐瀋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鬥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鞦韆。
浣溪沙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雲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
浣溪沙
綉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訴衷情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挪殘蕊,更拈餘香,更得些時。
菩薩蠻
歸鴻聲斷殘雲碧,背窗雪落爐煙直。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瀋水卧時燒,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長記海棠開後,正是傷春時節。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
清平樂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挪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憶秦娥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後,暮天聞角。
斷香殘香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添字採桑子
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攤破浣溪沙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
攤破浣溪沙
病起蕭蕭兩鬢華,卧看殘月上窗紗。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
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怨王孫
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鷓鴣天
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鷓鴣天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玉樓春 紅梅
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悶損闌干愁不倚。要來小看便來休,未必明朝風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長門春草青,紅梅些子破,未開勻。碧雲籠碾玉成塵,留曉夢,驚破一甌春。
花影壓重門,疏簾鋪淡月,好黃昏。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雕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臨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
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蝶戀花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鈿重。
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翦燈花弄。
蝶戀花 昌樂館寄姊妹
淚濕羅衣脂粉滿,四疊陽關,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長水又斷,瀟瀟微雨聞孤館。
惜別傷離方寸亂,忘了臨行,酒盞深和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
蝶戀花 上巳召親族
永夜懨懨歡意少,空夢長安,認取長安道。為報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隨意杯盤雖草草,酒美梅酸,恰稱人懷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憐人似春將老。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漁家傲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佛夢魂歸帝所,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漫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
雪裡已知春信至,寒梅點綴瓊枝膩,香臉半開嬌旖旎,當庭際,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瓏地。共賞金尊沉綠蟻,莫辭醉,此花不與群花比。
減字木蘭花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瑞鷓鴣 雙銀杏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誰教並蒂連枝摘,醉後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
念奴嬌 春情
蕭條庭院,又斜風細雨,重門須閉。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
險韻詩成,扶頭酒醒,別是閑滋味。征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
樓上幾日春寒,簾垂四面,玉欄干慵倚。被冷香消新夢覺,不許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
長壽樂
南昌生日,微寒應候,望日邊六葉,階蓂初秀。愛景欲掛扶桑,漏殘銀箭,杓回搖斗。
慶高閎此際,掌上一顆明珠剖。有令容淑質,歸逢佳偶。到如今,晝錦滿堂貴胄。
榮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綠綬。更值棠棣連陰,虎符熊軾,夾河分守。
況青雲咫尺,朝暮入承明後。看綵衣爭獻,蘭羞玉酎。祝千齡,借指松椿比壽。
行香子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行香子 七夕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
雲階月地,關鎖千重。縱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
牽牛織女,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孤雁兒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煙斷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歹帶〕人嬌 後亭梅開有感
玉瘦香濃,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樓楚館,雲間水遠。清晝永,憑欄翠簾低卷。
坐上客來,尊前酒滿,歌聲共水流雲斷。
南枝可插,更須頻剪,莫待西樓,數聲羌管。
滿庭芳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滿庭芳
小閣藏春,閑窗銷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
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無人到,寂寥恰似、何遜在楊州.
從來,如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
莫恨香消玉減,須信道、掃跡難留。難言處,良窗淡月,疏影尚風流。
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慶清朝慢
禁幄低張,雕欄巧護,就中獨占殘春。
客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真。
待得群花過後,一番風露曉妝新。
妖嬈艷態,妒風笑月,長〔歹帶〕東君。
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競走香輪。
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
更好明光宮殿,幾枝先近日邊勻,金尊倒,拚了盡燭,不管黃昏。
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拈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多麗 詠白菊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
恨瀟瀟、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
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
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
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
似愁凝、漢阜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
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8. 中國歷史上十大女詩人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十大女詩人
一:蔡文姬——兩拍張弦兮弦欲絕,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二:蘇惠——臣賢惟聖配英皇,倫匹離飄浮江湘。
蘇惠,字若蘭,武功人,生於公元357年。若蘭容貌秀麗,舉止嫻雅。她自小聰穎過人,三歲學畫,四歲作詩,五歲撫琴,九歲便學會了織錦。十歲剛過,即可描龍綉鳳,琴棋書畫的神韻,全被她運用到了織錦之中。
三:謝道韞——時見林泉飛白石;還思柳絮散清芬。
謝道韞(生卒年不詳),字令姜,東晉時女詩人,是宰相謝安的侄女,安西將軍謝奕的女兒,也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四:左芬——性清者榮,性濁者辱。
左芬(?—300),西晉女文學家,齊國臨淄(今山東淄博)人。據出土墓誌,字蘭芝,芬應作棻,我國較早的女詩人之一。少好學,善作文。為武帝妃嬪。今存詩、賦、頌、贊、誄等20餘篇,大都為應詔而作,《離思賦》最著名。原有集,已失傳。
五:鮑令暉——容華一朝盡,情余心不變。
鮑令暉生活在公元420年,南朝女文學家,東海人,是著名文學家鮑照之妹,其出身貧寒,但能詩文。鮑令暉是南朝宋齊兩代唯一留下箸作的女文學家。曾有《香茗賦集》傳世,今已散佚。
六:薛濤——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薛濤(約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女詩人,成都樂妓。16歲入樂籍,與韋皋、元稹有過戀情,戀愛期間,薛濤自己製作桃紅色小箋用來寫詩,後人仿製,稱「薛濤箋」。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流傳至今詩作有90餘首,收於《錦江集》。
七:李清照——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1084~約1156年),宋代(兩宋之交)女詞人,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濟南)人.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而尤精詩詞。她的詞作獨步一時,流傳千古,被譽為「詞家一大宗」。
八:班婕妤——玉窗螢影度,金殿人聲絕。
班婕妤(約公元前48年-2年),名不詳,樓煩人,西漢女作家,漢成帝嬪妃。班氏為班況之女、班彪的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今存作品僅《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亦稱團扇歌)》三篇。
九:朱淑真——鋪床涼滿梧桐月,月在梧桐缺處明。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後余篇。
十:秋瑾——死生一事付鴻毛,人生到此方英傑。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倡女權女學,為婦女解放運動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9. 中國史上第一位女詩人是誰她都有哪些經典作品呢
據了解,春秋時期的庄姜應該是中國第一位女詩人,而有記載的中國第一位愛國女詩人則是許穆夫人。
庄姜與許穆夫人之間是有淵源的。按齊國這邊來看,許穆夫人的母親宣姜是庄姜的侄女,因此庄姜是許穆夫人的姑姥姥;按衛國這邊來看,庄姜是許穆夫人曾祖父衛庄公的夫人,因此庄姜是許穆夫人的曾祖母。
一、中國第一位女詩人庄姜。
庄姜是齊庄公的嫡長女,身份尊貴,絕代風華,可以稱得上千古第一美女,《詩經·衛風》中有關於她美貌的描寫:“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世人的美人無人能出其右。
後來公子完的生母戴媯死了,庄姜親自撫養公子完。 而衛庄公處處寵著州吁,他好武又驕橫奢侈。公元前735年,衛庄公去世,公子完繼位,是為衛桓公。 衛桓公罷免了州吁的官職。州吁出逃。幾年後,州吁回國弒君自立。做了國君的州吁依然好戰,攻打鄭國,國人厭煩,石蠟聯合陳國殺了州吁,迎回公子晉做了衛國國君,是為衛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