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新水滸美女排名
1.潘金蓮 潘金蓮嬌媚無雙,風情萬種,長得有點像秦嵐,是新水滸里的第一美女。
2.賈氏 盧俊義的老婆賈氏一出場就很驚艷,屬於明艷型的美人。以上兩個人我最喜歡。
3.閻惜嬌 雖然整容了,但是確實好看,就是表情略顯呆板。
4.潘巧雲 單論長相不算拔尖,但珠圓玉潤,有一股媚勁兒,身材也不錯,暫且排上。
5.扈三娘 紅衣戰袍的造型很驚艷,不過單論五官不算美人,不過還算喜歡。
6.顧大嫂 胡可是美女啊,只是裡面的造型和氣場太彪悍,還是新聊齋里的造型美艷。如果是
新水滸聊齋選美,我就選胡可美人第一了,可惜可惜。
7.金翠蓮 不是我的菜,不過確實長的可以。
8.李師師 有些人長得不錯,但不適合演傾國傾城的李師師。
9.白秀英 不喜歡。長得像男人
Ⅱ 水滸傳中的三位女將
1、扈三娘
綽號「一丈青」,是梁山三位女將之一。她是獨龍岡扈家莊扈太公的女兒,與祝家莊的祝彪訂親,宋江攻打祝家莊時,扈家莊派兵救援祝家莊,扈三娘於陣前俘獲了梁山的王英,又被林沖所擒。宋江派人連夜將她送上樑山,交給其父宋太公看管。
三打祝家莊後,她成了宋江的義妹,又被指婚給王英,成為梁山一員女將。梁山大聚義時,排名59,星號地慧星(或地彗星)。與丈夫王英共同擔任「專掌三軍內探事馬軍頭領」。後來梁山受招安後,南征北戰,征討方臘時,丈夫王英戰死,扈三娘前往接應時,也被方臘部下鄭彪所殺。
2、孫二娘
孫二娘外號母夜叉,菜園子張青的妻子,。在孟州道十字坡與張青開酒店賣人肉。梁山泊上僅有的三女將之一。
武松被發配到孟州路過十字坡,險遭孫二娘的毒手。武松假裝喝醉酒捉住了孫二娘,孫二娘求饒,武松遂與張青、孫二娘夫婦相識。
武松後來二龍山頭領率孫二娘夫婦等同歸梁山,擔任梁山駐西山酒店迎賓使兼消息頭領,迎來送往,打探消息,是梁山第一百零三條好漢,隨宋江征討方臘時,孫二娘被杜微飛刀打中,陣亡。死後追封旌德郡君。
3、顧大嫂
顧大嫂綽號母大蟲,登州人氏。他與丈夫孫新開酒店為生,後因搭救表弟解珍、解寶,劫獄反登州,上樑山入伙,並參與祝家莊卧底。梁山大聚義時,排第一百零一位,上應地陰星,擔任東山酒店掌店頭領。征方臘後封東源縣君,返回登州。
(2)新水滸三大美女擴展閱讀:
1、創作基礎
南宋時,梁山英雄故事流傳甚廣。當時的畫家、文學家龔開的《宋江36人贊並序》稱: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畫家也執筆為他們圖形繪影。
《水滸傳》最早的藍本是宋人的《宣和遺事》,它著力描寫了楊志賣刀、晁蓋等結伙劫生辰綱和宋江殺閻婆惜等事,對林沖、李逵、武松、魯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寫。宋元之際,還有不少取材於水滸故事的話本。在元雜劇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發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關水滸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創作《水滸傳》過程中,忠實地接受了人民的觀點,這是《水滸傳》之所以取得偉大成就的思想基礎。
2、小說取材
《水滸傳》的成書,取材於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的故事。據《東都事略侯蒙傳》:「江以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
又據《宋史徽宗本紀》:「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宋史*張叔夜傳》:「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覘所向,賊徑趨海瀕,劫鉅舟十餘,載擄獲。
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距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賊,江乃降。」此外,李埴的《十朝綱要》,宋代陳均的《九朝編年備要》和徐夢莘的《三朝北盟會編》,也都有類似的記載。
還有的記載說宋江投降後曾參加過征方臘之役。從這些記載里,可以知道這支起義軍,人數不多(但也決不止36人),但戰鬥力很強,在群眾中甚有影響,曾經給宋王朝造成一定的威脅。宋江等起義的年代大約在宣和元年(1119)至宣和三年(1121),前後三年多。
宋代說書技藝興盛,民間流傳的宋江等36人故事,很快就被說書人采來作為創作話本的素材,南宋羅燁《醉翁談錄》記有小說篇目《青面獸》、《花和尚》和《武行者》,這當是說的楊志、魯智深、武松的故事,此外,《石頭孫立》一篇可能也是水滸故事。
這是有關《水滸傳》話本的最早記載。南宋末有龔開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並序》,序里說:「宋江事見於街談巷語。」並說在龔開之前有畫院待詔李嵩,曾畫過宋江等人像。
但龔開的贊並未說故事內容。現在看到的最早寫水滸故事的作品,是《大宋宣和遺事》(見《宣和遺事》),它或出於元人,或為宋人舊本而元時又有增益。有的研究者認為它是說書藝人的底本。
它所記水滸故事梗概,從楊志賣刀殺人起,經智取生辰綱、宋江殺閻婆惜、九天玄女授天書,直到投降朝廷鎮壓方臘起義止,順序和後世的《水滸傳》基本一致。這時的水滸故事已由許多分散獨立的單篇,發展為系統連貫的整體。
元代雜劇盛行,有大量的水滸戲出現,元雜劇和《大宋宣和遺事》所記水滸的人物姓名大致相同,但聚義地點不同。
雜劇說的是梁山泊,《遺事》說的是太行山;雜劇中已有「一百八個頭領」之語,《遺事》只提到了36將的綽號姓名;《遺事》中寫李逵位列第14,燕青位列第28,雜劇中李逵是第13頭領,燕青是第15頭領。
凡此種種,可見在《水滸傳》成書以前,水滸故事在流傳中內容細節上頗有異同。這或者同在不同地區流傳也有關系。
施耐庵正是把這些在不同地區流傳的故事,匯集起來,經過選擇、加工、再創作,才寫成這部優秀的古典名著《水滸傳》。《水滸傳》的故事最初起源於北宋宣和年間,從南宋開始就成為了民間口頭文學的主要題材。流傳下來的根據說書人編成的話本中就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
3、書名由來
「水滸」出自《詩經·大雅·緜》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一句。但至於這個書名的確切含義,一直存在異議。
一種說法是:作者施耐庵由於厭惡爾虞我詐的官場,僅供職兩年,便辭官回到老家,一面教書,一面寫《江湖豪客傳》。
書終於脫稿了,施耐庵對書中的情節都很滿意,只是覺得書名欠佳。當時還是施耐庵學生的羅貫中建議書名為《水滸傳》,施耐庵一聽,高興得連聲說:「好,好!這個書名太好了!『水滸』,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
且合《詩經》里『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典故,妙哉!」於是將《江湖豪客傳》正式改名為《水滸傳》。
4、內容簡介
《水滸傳》主要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
九紋龍史進因為得罪了官府,被人告發,出於無奈,只得投奔外鄉。後來碰到了一個下級軍官魯達,二人在酒樓談天,得知酒樓賣唱父女受當地惡霸鄭屠的欺凌,魯達仗義贈銀,發送父女回鄉,並主動找上門去,三拳打死了鄭屠。事後棄職逃亡,轉去五台山出家,法名「智深」。
魯智深受不了佛門清規戒律的約束,寺中長老只得介紹他去東京(開封)大相國寺看管菜園。在此期間,他在偶然的情況下結識了東京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
當朝高太尉之子高衙內貪戀林沖妻子的美貌,設計陷害林沖,誣陷他「帶刀」進入白虎堂,將他發配滄州,並企圖在途中殺掉林沖。幸虧魯智深一路暗中護送,才得以化險為夷。林沖發配滄州後,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殺了仇人,上了梁山。
梁山附近有個當保正的晁蓋,得知奸臣蔡京的女婿梁中書派楊志押送「生辰綱」上京,便由吳用定計,約集了其他七名好漢劫了生辰綱,投奔梁山。楊志丟了「生辰綱」,不能回去交差,就與魯智深會合,佔了二龍山。
鄆城有個好漢叫宋江,他的情婦閻婆惜與人私通。在探知宋江與梁山強盜有來往後,她百般要挾。宋江一怒之下,殺了閻婆惜,逃奔小旋風柴進莊上,結識了武松。武松與宋江分手後,在景陽岡上打死猛虎,成了英雄,之後去陽谷縣當了一名武官,碰巧遇見失散多年的胞兄武大。
可是他的嫂子潘金蓮卻不守婦道,趁武松外出,私通西門慶,毒死武大。武松歸後察知其情,殺了二人,給兄長報了仇。事後他被發配孟州,結識施恩,醉打蔣門神,怒殺張都監全家,也轉去投二龍山安身。
宋江與武松分手後,到了清風寨寨主花榮那裡,不久被父親召回,因被人告發,發配江州。一日酒醉偶題「反詩」,又被判處死刑,幸得梁山弟兄劫法場救出。宋江執意要回家探父,又屢遭危險,終於上了梁山。
隨後,經過三打祝家莊,出兵救柴進,梁山聲勢甚大。接著又連續打退高太尉三路進剿,桃花山、二龍山和梁山三山會合,同歸水泊。而後,晁蓋不幸中箭身亡,盧俊義經歷幾多曲折也上了梁山。
梁山義軍大破曾頭市,又打退了朝廷幾次進攻,其中好些統兵將領也參加了梁山聚義。最後,梁山共招募了一百零八個好漢,排定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座次。
面對梁山義軍越戰越勇的形勢,朝廷改變策略,派人招撫。於是,在宋江等人妥協思想的指導下,梁山全體接受招安,改編為趙宋王朝的軍隊。統治者採用「借刀殺人」的策略,命令梁山好漢前去征遼、征方臘。連年的戰事,弄得一百零八條好漢最後只剩下了二十七個人。
然而,就是這些倖存者也未能逃脫接踵而至的厄運。統治者眼見梁山好漢們勢孤力單,便在封官賞爵後不久,對宋江等人下了毒手:宋江、盧俊義被分別用葯酒、水銀毒死,李逵又被宋江臨死時拉去陪葬,吳用、花榮也在蓼兒窪自縊身亡。一場轟轟烈烈的起義,就這樣被扼殺了。
Ⅲ 水滸傳里三位女將是誰
?小說《水滸傳》中有三位女將,分別是: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蟲顧大嫂、母夜叉孫二娘。
《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批梁山好漢,在梁山發動起義,反抗腐敗的宋朝政府的故事,這是一部記述英雄傳奇的長篇小說,主要的角色都是男性,但作者施耐庵在這部以男性為主要角色作品裡,加入了三位與眾不同的女性角色,她們一反常態,不以美貌與柔弱走在男人身後,而是拿著武器,騎著戰馬,和男人一樣沖鋒陷陣,她們的名號也位列一百零八將之中。
扈三娘,外號「一丈青」,扈三娘是獨龍崗扈家莊的大小姐,在幫助祝家莊抵禦梁山的圍攻時,生擒了宋江手下的王英,然後落敗給林沖。就這樣被宋江擒獲,後來扈三娘成了宋江的義妹,被宋江指婚給了王英。扈三娘是大家出身,文中也描寫過她是「霧鬢雲鬟嬌女將」,所以容貌很美,在梁山好漢中她排名59,戰功卓越,善於在敵軍中生擒敵人。最後死於與方臘的戰爭中。
顧大嫂,外號「母大蟲」,就是母老虎的意思,在《水滸傳》里,顧大嫂性格豪放,脾氣倔強,因為劫獄上了梁山落草為寇。書中對顧大嫂的描寫是「滿臉橫肉,眉粗眼大,胖面肥腰」,這個描寫與她「母大蟲」的外號很符合,是一個脾氣火爆的兇悍女人。在梁山好漢里她排名101位,最後在與方臘的征戰後,得以倖存,返回了登州。
孫二娘,外號「母夜叉」,在書里記載孫二娘經營了一家賣人肉包子的黑店,在武松進這家店時,兩人不打不相識,後來與丈夫一起上了梁山。孫二娘殺人不眨眼,但精明有智慧,負責梁山義軍的消息傳遞。在一百零八將中排名103,最後也死於征討方臘的戰爭里。
Ⅳ 水滸傳中有三位女英雄分別是誰
1、扈三娘,綽號:一丈青。梁山大聚義時,排名59,星號地慧星(或地彗星)。
梁山三位女將之一。她是獨龍岡扈家莊扈太公的女兒,與祝家莊的祝彪訂親,宋江攻打祝家莊時,扈家莊派兵救援祝家莊,扈三娘於陣前俘獲了梁山的王英,又被林沖所擒。
宋江派人連夜將她送上樑山,交給其父宋太公看管。三打祝家莊後,她成了宋江的義妹,又被指婚給王英,成為梁山一員女將。
與丈夫王英共同擔任「專掌三軍內探事馬軍頭領」。後來梁山受招安後,南征北戰,征討方臘時,丈夫王英戰死,扈三娘前往接應時,也被方臘部下鄭彪所殺。追封花陽郡夫人。
2、孫二娘,綽號:母夜叉。是梁山第一百零三條好漢,
菜園子張青的妻子,在孟州道十字坡與張青開酒店賣人肉。梁山泊上僅有的三女將之一。
武松被發配到孟州路過十字坡,險遭孫二娘的毒手。武松假裝喝醉酒捉住了孫二娘,孫二娘求饒,武松遂與張青、孫二娘夫婦相識。
武松後來二龍山頭領率孫二娘夫婦等同歸梁山,擔任梁山駐西山酒店迎賓使兼消息頭領,迎來送往,打探消息,隨宋江征討方臘時,孫二娘被杜微飛刀打中,陣亡。死後追封旌德郡君。
3、顧大嫂,綽號:母大蟲。排第一百零一位,上應地陰星。
顧大嫂是登州人氏,性情彪悍,頗有武藝,人稱母大蟲。他與丈夫孫新居住在登州東門外十里牌,家中不但開張酒店,還殺牛放賭。孫新是駐防軍官子弟,哥哥孫立官拜兵馬提轄。
顧大嫂的表弟解珍、解寶因獵虎遭到地主毛太公陷害,被其勾結官府打入死牢。小牢子樂和是孫立的妻弟,與解珍兄弟有姻親,有意搭救二人,遂暗中將此事告知顧大嫂。
顧大嫂忙與孫新商討對策。孫新糾合登雲山好漢鄒淵、鄒潤叔侄,商議劫牢救人,並打算逼孫立一同參與。他們決定在事成後投奔梁山入伙。
顧大嫂謊稱病重,將孫立夫婦騙到家中,而後將實情告知孫立,對他曉以利害,甚至拔刀威脅。孫立只得同意一同劫牢。
次日,顧大嫂身藏貼肉尖刀,扮做送飯婦人,進入獄中,與孫立里外夾攻,劫了死囚牢,將解珍兄弟救出。孫立讓顧大嫂夫婦與樂和護送妻子樂大娘子先行,自己與解珍兄弟、鄒淵叔侄去殺死毛太公滿門,然後星夜投奔梁山。
顧大嫂八人到達梁山後,得知宋江正率軍攻打祝家莊,卻兩戰不能破庄。孫立與祝家莊教師欒廷玉師出同門,便獻破庄之策,作為進身之階。
他帶著孫新等人,以調防鄆州的名義進入祝家莊作卧底,最終與梁山兵馬里應外合,攻破了祝家莊。期間,顧大嫂作為女眷,一直在後院保護樂大娘子,並在破庄時殺盡庄中婦人。而後,八人正式加入梁山。
Ⅳ 盤點水滸傳中的三大帥哥和三個美女,誰最帥
首先盤點水滸三大帥哥!
一:花榮
書中是這樣描寫花榮;「齒白唇紅雙眼俊,兩眉入鬢常清,細腰寬膀似猿形。」花榮擅長騎馬射箭,他被人比作西漢「飛將軍」李廣,人稱「小李廣」。放在現在,他就是個標準的大帥哥!花榮和宋江關系很好,是因為宋江才上的梁山,宋江被朝廷毒死後,花榮在宋江墳前上吊自盡了!
二:盧俊義
盧俊義綽號「玉麒麟」,從他的綽號就可得知他相貌不凡。他原本是河北大名府富商、大財主、員外,被宋江和軍師吳用騙上山,上山後他因為活捉了史文恭,替前任梁山寨主晁蓋報了仇,被大家推舉為梁山老二。書中說他:目炯雙瞳,眉分八字,身軀九尺如銀。威風凜凜,儀表似天神。這樣的男人,男子氣概十足,外貌又英俊,著實是個大帥哥啊!
三:燕青
燕青綽號浪子,書中說燕青「唇若塗朱,睛如點漆,面似堆瓊。」他本是盧俊義的僕人,但和盧俊義感情很深,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多才多藝,就連京城頭牌李師師也對他傾慕三分!《水滸傳》裡面說燕青最後和李師師私奔了,真是帥哥配美女,有情人終成眷屬啊!
其次,盤點水滸三大美女
一:潘金蓮,
潘金蓮的作風問題先放一邊,光看她「眉似初春柳葉,臉如三月桃花,纖腰裊娜,檀口輕盈」的外貌,她也稱得上水滸中的大美女!要不然閱人無數的西門大官人也看不上她啊!
二:扈三娘
扈三娘是《水滸傳》中不多見的美貌女將,他的美主要來自於她巾幗女英雄的氣質。她是矮腳虎王英的老婆,後在征討方臘是犧牲了,真是可惜!書中說她:天然美貌海棠花, 玉雪肌膚,芙蓉模樣。她這樣的不是大美女,誰是?
三:李師師
宋徽宗後宮佳麗三千卻獨愛李師師,由此可見李師師的個人魅力!原書這樣描述她:「芳容麗質更妖嬈,秋水精神瑞雪標。鳳眼半彎藏琥珀,朱唇一顆點櫻桃。露來玉指纖纖軟,行處金蓮步步嬌。白玉生香花解語,千金良夜實難消。」如此超凡脫俗的氣質,加上琴棋書畫無所不通,李師師估計是許多男人心中最夢寐以求的女人!
Ⅵ 《水滸傳》裡面有名有姓的女人都是誰啊
《水滸傳》百二十回本中出現過的女性大約有七十六位,其中略為提及不作具體描寫的有47人。而全書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有五百七十七個,有姓無名的有九十九個,有名無姓的九個,共寫了六百八十五個人物。書中提到但未出場的人物還有一百零二個,共七百八十七個人物」。1)在整部小說中,女性形象所佔比例不大。而且,在這樣一部「英俠傳奇」之中,幾乎沒有一位女性是小說的「主流人物」,她們或者在小說中充當被梁山好漢們屠殺虐待的反面角色,或者同化於好漢群體之中,或者融化在芸芸眾生之中,根本不能算作一個完整生動的藝術形象。
對於《水滸傳》中所出現的女性形象的研究,從這部小說出現之日起就一直在進行著。最近十年來,專門探討這個問題的專文大約有三十幾篇2),還有一部專著《紅顏禍水——<水滸傳>、<金瓶梅>女性形象的文化思考》(王宜庭著,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另外還有大量「水滸」文章及專著談到了這個問題。
綜觀近年來探討《水滸傳》中的女性問題的文章,我們不難發現,論者們多數都強調了《水滸傳》的作者對女性的無視和仇視,並從多個角度分析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但是,我個人感覺其中有些觀點未必很好地解釋了《水滸傳》的女性觀所表現出的一系列問題,還有很大的商榷空間。因為時間和能力的關系,本文只能對一些文章的觀點提出質疑,並作一個簡析,至於真正的「解決問題」,只能留待以後了。
一、《水滸傳》中女性之形象群體劃分
對於《水滸傳》中所出現女性的群體劃分,雖然不同學者有不同的標准,並為不同類別取了不同的名稱,但是,把這七十餘位女性分為三類還是大多數學者的主要取向。
依照不同的標准,有的學者把這些女性分為:作者揭露、批判的對象;歌頌、贊美的對象和寄予了同情的對象。這是以「作者對這些女性所持的態度」的角度。還有學者把這些女性分類為「天使型」、「惡魔型」和「雄化型」,取的是人物形象本身的形象特徵。另有學者把這些女性分類為「弱女子」、「女英雄」和「淫婦」,則是依照情節所作的劃分。在一些「漫說水滸」類的書籍中,作者則把這些女性分類為「妖女」、「魔女」和「無面目女子」,這種劃分,主觀性較強3)。
此外,還有少數文章把「作者著意刻畫」的女性分為兩類,一類是「三位女英雄」,還有一類是「非英雄女子」,即潘金蓮、潘巧雲、王婆、閻婆等等淫婦、妓女、虔婆。
應該說,以上幾種分類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是站在一定的角度對小說中人物形象進行的劃分。但是,仔細讀了小說之後,我們會發現,以上幾種分類還是顯得有些粗疏。
很早以前就曾聽到過這樣一種說法,說《水滸》的作者,一定是與姓潘的有仇,要不《水滸傳》里兩個姓潘的女人潘金蓮和潘巧雲怎麼都是淫婦而且還不得好死?這話十九是開玩笑,但它也說出了一定道理,即《水滸傳》對女性有一種特殊的仇視。但是,仇視歸仇視,說作者意在「揭露、批判」這些紅杏出牆的女性則未必合適。與之相對,認為出現在「梁山好漢」之中那三位女俠屬於作者「著力贊美、歌頌」的女性,也未必合適。有關這個問題,本文將在下一部分中繼續質疑。
此外,把宋江麾下三位女俠(加上瓊英,可以算作四位)歸結為「雄化女性」,與「惡魔型」,也即小說中那些「淫婦」相對,也並不合適。且不論扈三娘這樣的非天使、非惡魔也沒有被雄化的女性如何措置,就說這「雄化」和「惡魔」的界限足夠清晰么?孫二娘在十字坡做的是殺人害命的買賣,對於她的樣貌,作者描寫道:「眉橫殺氣,眼露凶光,轆軸般坌腰肢,棒槌似桑皮手腳。厚鋪著一層膩粉,遮掩頑皮;濃搽就兩暈胭脂,直侵亂發。紅裙內斑斕裹肚,黃發邊皎潔金釵。釧鐲牢籠魔女臂,紅衫照映夜叉精。」擁有這種長相,不論看外形還是看她所做過的勾當,與妖魔何異?反倒是潘巧雲的所作所為遠遠夠不上「魔女」的標准,她不過是搞了一個婚外情。
二、被作者「著力贊美、歌頌」的女將
上文說過,孫二娘長得就像個母夜叉,而她殺人越貨,甚至把人做成饅頭餡,以這樣的行為,要把她歸並到「善」的陣營之中,與潘金蓮、潘巧雲等「淫婦」對立,實在是不恰當的區分。
《水滸傳》中的女性,在善惡問題上區別不太鮮明。正如在小說的男性世界裡,善惡也很難區分,梁山好漢可以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卻並不能始終一貫地執行這個信條:天神般的武松初識孫二娘的時候曾把她當作「鏟平」的對象,可是他們一旦結拜,便默許了張青夫妻的為惡;魯智深嫉惡如仇,慷慨瀟灑,卻因為受不了別人的小氣而砸了人家的酒席,搶了東西就走;而宋江因為受到黃文炳讒言的構陷,就把他活割了吃掉,這些都不足以使他們成為「善」的代表。至於說梁山好漢們推平祝家莊、曾頭市,更是不值得被我們「贊頌」。夏志清在他的《中國古典小說導論》中分析道:「他們先後有組織有系統地平毀丁與梁山作對的祝家莊和曾頭市,這只能說明他們的暴虐和貪婪。這些庄園都是富有戰斗性的大庄戶,與梁山好漢孔家兄弟入伙前所在的村莊頗為相似。就其具有獨立精神和練兵習武以保證不受政府壓迫方面來說,這里的居民與梁山好漢們並沒有多少不同。然而後者卻仇恨他們帶有敵意的獨立,與他們在最小的事端上結下深仇。」4)
只要我們能夠從讓我們醉心的豪俠故事中跳出來重新審視這一個個情節,我們就能夠發現:小說中的善惡觀其實是混亂的。然而,當小說寫到楊雄殘殺潘巧雲的時候,或者梁山好漢推平祝家莊曾頭市的時候,我們所感到的卻常常是一種暢快。這樣,我們是不是可以進行一個大膽的推測:《水滸傳》之中所謂的「熱情的歌頌」在很多時候是為了迎合市民聽眾的趣味而安排、設計的一系列情節,作者熱烈歌頌的動機並不鮮明,至少,作者並不是完全站在「善」的角度在進行形象的塑造。
此外,梁山女將在小說中並未得到和《水滸傳》之中主流英雄對等的贊頌。小說中有著完整故事經歷的英雄人物包括魯達、林沖、武松、宋江、李逵、石秀、燕青等等,而幾位女將的戲分是遠遠不能和他們相比的。孫二娘的出現簡直是「曇花一現」,扈三娘僅僅在戰場上最顯英姿,在其他時候完全是可有可無。顧大嫂的形象略微飽滿一些,卻也僅僅是一位被妖魔化了的女強人,看不出作者在這幾位女將身上傾灑了多麼濃重的筆墨。
更別說,在梁山之上,幾位女將的地位之低,也是非常明顯的。一百單八將都是「天上星宿」,巧的是,好漢們的排序與他們所對應的星宿有著明顯的關聯。然而,三位早期女將(相對於瓊英)所對應的星宿之檔次實在太低,三人中最高的扈三娘不過是地彗星列第二十三位,總排名第五十九。在她前面,還有無數長相、本事乃至道德都遠遠不如她的好漢,比如她丈夫。而顧大嫂和孫二娘則乾脆被安排在倒數第幾位。
在《水滸傳》中還有一段「勸降」的好戲,兩位女將押著一位敗將上堂來,竟被宋江怒斥:「焉得無禮!」兩位女將便唯唯諾諾地退下到兩旁。這雖然是宋江的巧計,卻也可以看出這句話背後的文章:梁山女將哪裡有什麼真正的地位,她們在宋江(作者)眼裡,是可以被人隨意忽視的。
因此,便有了扈三娘被宋江當作禮物一樣許配給王矮虎的合理情節的出現。如果說這也算作「著力贊頌」的話,我不知道除了被殘殺的好漢們的敵人,還有誰沒有被這樣贊頌了。
三、情節之中的「過渡」作用
常有論者注意到《水滸傳》之中大多數女性形象的可有可無,甚至提出:連顧大嫂、扈三娘這樣的角色都僅僅起一個穿針引線、使情節進行下去的作用。
實際上,如果用這一現象來說明作者對女性的「忽視」,是十分牽強的。
《水滸傳》決不是單單描寫一群梁山好漢的,它是一部宋明時期的風情畫。小說中出現了六七百個人物形象,而隱藏在主角、配角身後「群眾」形象則不計其數。在如此眾多的人物形象之中,要分清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並不是很難。即便是在一百一十餘位梁山好漢之中,我們也能夠清晰地分辨出「主流角色」和「非主流角色」。上文列舉過一些「有著完整故事經歷的英雄人物」,如魯達、林沖、武松、宋江、李逵、石秀、燕青等等,他們便是「主流角色」。在《水滸傳》成書之前,他們就活躍在眾多「水滸戲」當中,本身就是一個故事或者一出戲的主角。而此外眾多角色,則幾乎都是處於一個推動情節向前發展的配角乃至「群眾演員」地位之上。在這一層面上,不分男女貴賤,一律平等,大家都要服從情節的安排。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小說中的女將也好,「淫婦」也好,總是「男性話語權」統治下的可有可無的配角,但是,其他非主流角色的出現,也都在發揮著自己推動情節前進的作用,如段景柱之失馬,如時遷之偷雞,如鄆哥之掐架……
因此,如果我們因為《水滸傳》中的女性形象之「非主流」而認為作者在這里「單單蔑視女性」,是不恰當的。作者確實在小說中表現了對女性的無視甚至仇視,卻不是通過這一細節表現出來的。
四、「禮教」在女性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還有論者在論及《水滸傳》的女性觀這個問題的時候,十分著重地強調了宋明理學的作用。有的學者十分肯定地把小說對女性的仇視,尤其是對婚外情的極端仇視和「存天理滅人慾」聯系起來,暗示了「封建禮教」在作者頭腦中的作用。
《水滸傳》對女性婚外情的痛恨確實是十分明顯的。小說裡面對於幾個出名的「品行不端」的女性的懲罰,可以說是非常殘忍的,而且是嚴重地處罰過當的。作者描寫武松對潘金蓮實施的酷刑的時候,以及楊雄對潘巧雲實施的暴虐的時候,採用的語言對暴行的實施者沒有一絲的責備,讀者讀到的是一種大仇得報的暢快之感。
但是,如果說這種情節的設計安排完全來自一種意識形態性頗強的「禮教」的作用,則未必符合真實情況。
在宋代,道學、理學都還不是宋學中的主流學派,它的正統地位是在元代被確立的。而所謂「存天理滅人慾」的理學宗旨對社會倫理道德產生指導意義,也就是說,「理學融入社會具有決定意義的契因,是其被國家政權所認可和推崇,成為具有權威地位的國家意識形態。5)」而這種權威的學術地位則是在朱熹死後才獲得的。在此之前,二程和朱熹都備受壓制,二程之學被冠以「元佑學術」的大帽子而被明令禁止;朱熹更被列入了「偽學逆黨籍」,他的學術也被當作「偽學」而被取締。
因此,沒有證據表明,宋人的道德觀乃至宋元間的文學作品都是明顯地受到道學倫理觀指導的。元代一些戲劇作品中體現了理學的若干信條,比如《琵琶記》開場時所提出的「不關風化體,縱好也徒然」,但這並不能說明水滸傳說的作者——那些市井藝人或者落魄文人也都明顯依照理學的倫理規范指導自己的創作。
五、特定階層的價值觀、人生觀的體現
「水滸」故事最初的來源是市井講唱,這些故事所面對的第一觀眾也是城市小市民。因此,水滸故事從一開始就打上了這些階層人民的烙印。
對於此問題,有兩種見解進行了更深入的分析:
一種是由孫述宇先生在《水滸傳的來歷、心態與藝術》一書中提出的看法,認為仇視婦女,著意宣揚一種女人禍水的觀念,是強盜文學的典型特徵。此書認為,在水滸英雄的故事被寫定成書前在民間流傳講述的二、三百年裡,南宋初年北方當地的抗金武裝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這些帶有強人色彩的抗金武裝的英雄故事與原來的淮南盜宋江的故事融合,一方面,這些亡命之徒又通過講述水滸故事向民眾宣傳,獲取物質支援和兵員補充,同時又講給自己人聽來自娛並作為行動的指導。既然將水滸故事定為強人的宣傳文學,裡面的一些問題便迎刃而解,在這些強人的亡命生涯里,對婦女必然持一種防範疑懼態度:女人可能成為妨礙作戰行動的累贅,女人可能使自己傷身,女人可能軟化這些漢子強悍的亡命意志,女人可能使漢子們爭風吃醋發生內訌,女人還可能和敵對勢力的男人發生情感成為內奸而出賣自己人,……因此作為強人宣傳文學的水滸故事,通過各種情節反復向這些亡命漢子們灌輸「婦女不祥」的觀念,也就成為題中應有之義了。
另一種見解是王學太先生在《中國流民》一書中提出的。此書認為,一部《水滸傳》,反映的是遊民的價值觀和人生理想,在它成書過程中,遊民知識分子也扮演了重要角色。而遊民的人生與農民不同,他們闖盪江湖,沖州撞府,流浪已久,家在他們心中早已淡漠了,妻兒對他們沒什麼吸引力,甚至還可能是他們成大事的累贅。在六十年代出土的明成化年間(1465-1487)刊刻的《新編全相說唱足本花關索出身傳四種》里,開篇便講到,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為做一番大事業,關羽、張飛竟然決定互相殺掉對方的家小(劉備此時是光棍兒),於是張飛跑到關羽的老家,一口氣殺了關家大小十八口,只因一時不忍才放走了有孕在身的關羽的妻子胡氏,而那邊關羽也同時動手,將張飛一家殺得乾乾凈凈。這個血淋淋的故事今天讀起來真是觸目驚心,但這就是遊民價值觀的真實體現。同樣,《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為拉某人上山,也不惜設計鋤滅其家室,斷絕其對家的依戀,如秦明、盧俊義的上山便是明顯例證。既然遊民不重家室,對女性採取漠視乃至敵視的態度也就不足為奇了,《水滸傳》中對女性的種種特殊描寫,正是遊民心態的典型表現6)。
上面兩種說法,具體結論不同,但大致思路是非常接近的,即都把《水滸》做為某一特殊社會群體或階層的價值觀和人生理想的體現,並認為這一群體或階層在成書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實際上,兩種說法都能自圓其說,二者也有相通之處,因為歷史中的遊民距離強人其實只有一步之遙,他們的心態本就多有相似之處。至於說《水滸傳》的作者和讀者是否一定屬於遊民或者強人,則需要對宋元明的社會生活作出細致入微的考證和分析,這個任務也只能以後完成了。我們認為,不論是「流民」抑或「強人」,都應該屬於市民階層之內,在這個群體之內,各種人群都有互相轉化的直接可能,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也都是非常接近的,強分彼此未必現實。因此,以「市民階層的道德觀之體現」來解釋《水滸傳》中對女性的歧視現象,還是比較合理的。
柳州電腦網
y《水滸傳》裡面有名有姓的女人都是誰啊
Ⅶ 《水滸傳》108將里的三位女性分別是誰
《水滸傳》108將里的三位女性分別是:
1、顧大嫂:
扈三娘,是梁山三位女將之一。她是獨龍岡扈家莊扈太公的女兒,與祝家莊的祝彪訂親,宋江攻打祝家莊時,扈家莊派兵救援祝家莊,扈三娘於陣前俘獲了梁山的王英,又被林沖所擒。
宋江派人連夜將她送上樑山,交給其父宋太公看管。三打祝家莊後,她成了宋江的義妹,又被指婚給王英,成為梁山一員女將。
Ⅷ 水滸傳中三位女將都是誰
1、扈三娘
綽號:一丈青
扈三娘是梁山第一女將,武藝高強,一雙刀神出鬼沒,更有用繩套的絕技,陣前用繩套捉人十分厲害。宋江攻打祝家莊時,扈三娘首戰便捉了「矮腳虎」王英。扈三娘後被林沖所捉,由宋江主婚與王英成了夫妻。同掌梁山三軍內采事,是梁山第五十九條好漢。隨宋江征討方臘 時,王英被南軍將領鄭彪一槍刺死,扈三 娘急去救應被鄭彪擲來的鋼磚打中門面而死。
2、顧大嫂
綽號:母大蟲
顧大嫂是梁山第二位女英雄,有一身本領,原來在登州城東門外開酒店。顧大嫂是解珍姑媽的女兒。解珍、解寶被毛太公陷害關入大牢後,顧大嫂請來鄒潤。鄒潤叔侄和丈夫孫新、夫哥孫立等劫了大牢。
顧大嫂又以孫立女眷的身份打入祝家莊內,和梁山其他好漢一起,里應外合攻破了祝家莊。顧大嫂上樑山後與丈夫孫新開梁山東山酒店,重操舊業,是梁山第一百零一條好漢。受招安後,顧大嫂被封為東源縣君。
3、孫二娘
綽號:母夜叉
孫二娘,是張青的妻子,在孟州道十字坡與張青開酒店賣人肉,專干殺人奪貨的勾當。武松被發配到孟州路過十字坡,險些遭到孫二娘的毒手。武松假裝喝醉酒捉住了孫二娘,張青求饒,武松遂與張青、孫二娘夫婦相識。孫二娘後來跟隨張青上了梁山,主持梁山西山酒店,迎來送往,打探消息,是梁山第一百零三條好漢。隨宋江征討方臘時,孫二娘陣亡。
Ⅸ 水滸傳中三位女將分別是誰 他們的綽號分別是什麼
顧大嫂,綽號母大蟲,登州人氏,武器為雌雄虎頭刀,擅長雌虎震天吼、雙虎迴旋斬。她與丈夫孫新以開酒店為生,後因搭救表弟解珍、解寶,劫獄反登州,上樑山入伙,並參與祝家莊卧底。她在梁山大聚義時,排第101位,上應地陰星,擔任東山酒店掌店頭領,征方臘後封東源縣君,返回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