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四大美女是誰啊...分別在那個朝代啊....會什麼特長啊.都嫁給誰了啊......誰最漂亮啊...求解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
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漢元帝年間的人。
貂蟬,山西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
楊玉環(公元719-756年):號太真,蒲州永樂人,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
四大美女各有千秋,是根據不同時代的不同審美觀念。
⑵ 古代四大美女的老公是誰究竟是誰擁有了她們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的美譽。那歷史上又是那四個幸運的男人得到了她們呢。
復仇的工具——西施浣紗
西施有“沉魚”之貌,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 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覺得西施太美麗了 ,都自行慚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來。西施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首,但是生不逢時。當時越國稱臣於 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楊玉環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 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 顏色。”李白和白居易兩大才子更是把把楊玉環的美,寫得登峰造極。
本是嫁給唐玄宗李隆基之子、壽 王李瑁為妃,以唐玄宗母親竇太後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隨後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 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經過這么一系列的神操作,自此一段傳奇的愛情故事就此拉開帷幕,但 ,事與願違,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攻破潼關之後,玄宗在一個清晨帶著貴妃和少數親信倉皇而逃。
逃 到馬嵬坡,兵士不肯前行,怨氣沖天,要求處死楊氏兄妹玄宗無奈,賜白綾,貴妃縊死。如果,他們只 是平頭百姓,該有多好。只可惜,歷史沒有“如果”,更可惜“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⑶ 歷史的四大美女是哪四的美女,她們的丈夫分別是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楊貴妃) 中國的四大美女究竟誰排第一,本來已有定論,不過那是古代的排法。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西施嫁於吳王夫差 王昭君嫁於匈奴呼韓邪單於 貂嬋嫁於呂布楊貴妃嫁於唐明皇李隆基(玄宗)
⑷ 四大美女中,沉魚指誰落雁指誰閉月指誰羞花指誰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一般指西施、王昭君、貂蟬、楊太真(楊玉環,又稱楊貴妃),分別對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典故。
沉魚
傳說春秋時代的西施在越國浦陽江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到她的容顏,都驚艷得沉入江底。
落雁
傳說西漢昭君出塞時,王昭君行於大漠途中,悲懷於自身命運和遠離家鄉,因而在馬上百無聊賴,彈《出塞曲》。而天邊飛過的大雁聽到曲調的幽怨和感傷,肝腸寸斷,紛紛掉落在地。「沉魚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閉月
傳說東漢末年,貂蟬在花園中拜月時,有雲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後王允就對人說貂蟬比月亮還漂亮,稱為「閉月」。
羞花
傳說唐代楊貴妃在花園中賞花時悲嘆自己的命運,用手撫花,也許是含羞草,也許是別的原因,花瓣收縮,花葉垂下。被宮女看見,就說楊貴妃與花兒比美,花兒自知不如,都羞得低下了頭。
中國的四大美女在古代的排法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不過這只是古代的排法。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人"不僅在我國婦孺皆知,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譽。千百年來,人們以"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蟬與楊貴妃四位女子的絕代芳姿,這種形容既生動又含蓄,給人們留有充分想像的餘地。
僅僅這八個字,卻包含著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四個小故事,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四大美人有著傾國傾城之貌,在歷史的大事件中她們曲折動人、救國救民的傳奇故事,被古代民間廣為傳頌。
(4)四大美女沉魚落雁分別嫁給誰擴展閱讀:
一、簡介
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來自四位美女的典故。花,自古都是古代人們心中美麗的代名詞,比花美,比月美,可見其美貌非凡;魚游水中,雁翔天上,為美人所打動,可見其美貌過人。古人本來用這四個修辭來形容四大美女,後來更廣泛的用於形容人的美貌。
二、其他說法與爭議
因為貂蟬是虛構人物,許多說法中,貂蟬都被取代。
有一種說法將她換成趙飛燕,稱四大美女為:西施、王昭君、趙飛燕、楊太真(楊貴妃)。
四大美女還有一種「笑褒姒、病西施、狠妲己,醉楊妃」的說法,即:褒姒、西施、妲己、楊貴妃;四妃都曾使帝王失國。另一說法則是「楊貴妃、鄭貴妃、董鄂妃,陳圓圓」,這四位美女都曾經紊亂國家大政。
1909年在甘肅發現的南宋平陽木刻年畫《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也稱為《四美圖》,該圖從右往左依次繪有綠珠、王昭君、趙飛燕、班婕妤四位古代美人。
明代詩人張元凱《伐檀齋集》中有《四美人詠》組詩,分別詠「明妃」(王昭君)、「飛燕」、「文君」、「綠珠」等「四美人」。
《紅樓夢》第六十四回,林黛玉曾為西施、虞姬、明妃(王昭君)、綠珠、紅拂五位古代美女各寫下一首絕句,賈寶玉命名為《五美吟》。其中西施、王昭君兩人為通行版「四大美女」中的人物,通行版「四大美女」的說法在曹雪芹生活的時代似乎還並未固定並佔主導地位。
⑸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我國古代四大美女的結局,都是怎樣的呢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對我國古代四大美女的美譽。"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不管怎樣的故事都說明女人在古代地位是非常低的,即使再美麗的女人也只是男人的依附品,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他們雖然在歷史上都留下佳話,但是他們的結局都很凄慘,都成為了政權爭奪的犧牲品。
貂蟬:根據《三國演義》記載貂蟬是關西臨洮人氏,貂蟬是她的小名,原姓任,據說是呂布的原配妻子,兩人在家鄉失散後流落一方,後成為王允的婢女。《三國演義》中,董卓禍亂朝綱,殘忍暴戾,濫殺無辜,百姓深受其害。於是貂蟬就成了王允連環計中的美人,她在王允的安排下周旋於董卓與呂布父子之間,最後父子二人終於大動干戈,董卓被呂布所殺。而呂布則因貂蟬“生則同居,死則同穴,至死不分離。”的話中,放棄陳宮妙計,置前線的戰事於不顧。最後被曹操擒殺。至於貂蟬之死沒有正面描寫,其結局在“慘死”和“善終”兩種說法之間。
⑹ 古代四大美女沉魚指誰落雁、閉月、羞花分別指誰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指中國四大美女。沉魚指西施,落雁指王昭君,閉月指貂蟬,羞花指楊玉環。
1、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2、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3、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4、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⑺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四大美女最後花落誰家了
在中國古代 歷史 上,有四大美女,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朝代,但並不影響他們成為後人公認的四大美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楊貴妃 )。她們四大美女享有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
從上面可以看出四大美女確實非常美,但是最後花落誰家了呢?
西施,出生於春秋時期的越國( 今浙江省紹興市諸暨薴蘿村 ),具體生卒不詳,原名叫施夷光,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為「西子」。
春秋時期,各個國家相互爭奪霸主的地位,當時,吳王派兵攻打越國,由於各種原因最後戰敗,吳王也受了重傷,在去世前囑咐兒子夫差為他報仇。為了給父親報仇,吳王夫差開始屯糧練兵,經過幾年的發展,吳國已經變的強大。
吳王夫差開始攻打越國,經過兩年的戰爭,把越國打敗,越王勾踐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准備自殺,正要自殺,謀臣文仲勸住他說:「吳國大臣 伯嚭 是個貪財好色之徒,不如去派人賄賂他,或許可以活命」勾踐聽了文仲的建議,就派文仲帶著奇珍異寶和美女西施等人去賄賂伯嚭,伯嚭看見這么多財寶和美女,答應帶他去見吳王,吳王看到了西施的美色,把一切事情抱之腦後。得到西施後,吳王一直對西施恩愛有加,和西施在一起後,由於沉迷於酒色,導致亡國,亡國後西施不知所蹤。西施最終嫁給了 吳王夫差 ,吳王夫差對西施也不錯,如果不是亡國,西施一定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王昭君,出生在 西漢時期 的南郡秭歸縣寶坪村,姓王名嬙,字昭君,是西漢時期漢元帝的宮女。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明過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由於王昭君絕世佳人,順著溪水傳遍南郡,最後傳到京城。
在公元前36年, 漢元帝 進行選秀,告示天下,在南郡,無人能比得過王昭君,因此王昭君名列其中,漢元帝下詔,命王昭君擇日進京。王昭君在進宮後,因覺得自己美貌過人, 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 毛延壽 因此將王昭君的畫像畫的難看,漢元帝看後,勃然大怒,覺得王昭君欺瞞聖上,將王昭君貶入冷宮。三年後,北方匈奴首領單於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漢元帝派王昭君出塞和親,在送行的時候見王昭君貌美如花,後悔不已,最後將畫師毛延壽處死。王昭君在車隊的簇擁下,肩負著重大的使命,經過一年多長途跋涉於第二年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歡迎!嫁給單於後,沒有過幾年,單於去世後,留下一子。按照匈奴「 父死,妻其後母 」的風俗,嫁給了呼韓邪的長子,又生下兩個女兒,沒有過幾年丈夫又去世,王昭君從此寡居,一年後,年僅33歲的王昭君去世。王昭君一生過的坎坷,最終死在他鄉,讓人惋惜。
貂蟬,生卒不詳,古籍中沒有記載,在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在羅貫中的《 三國演義 》里,對貂蟬進行了詳細的描寫。在小說人物中,據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得出:貂蟬,姓任,字紅昌,出生於並州郡九原縣木耳村,在15歲的時候被選入宮中,掌管朝臣帶的貂蟬冠,從此更名為貂蟬。
東漢末年,董卓專權,王允利用董卓和呂布好色,使用連環計,促使呂布殺死了董卓,董卓死後,貂蟬嫁給了呂布。呂布在去世後,曹操重施連環計,將貂蟬賜予 關羽,貂蟬 為了不影響劉關張三人的情義,想要自殺,被關羽攔下,在關羽的保護下逃出,逃出去以後,當了尼姑。 曹操 知道後去抓捕貂蟬,貂蟬撲倒劍上身亡。貂蟬的一生終究也逃不出被人控制的命運。
楊玉環,開元七年出生在唐朝一宦門世家,祖上都是朝廷官員,楊玉環天生麗質,再加上生在富貴人家,受教育環境也非常優越,姿質豐艷,擅長歌舞,精通音律。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描述其為: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恰逢唐玄宗的女兒 咸宜公主 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了婚禮。咸宜公主的胞弟壽王 李瑁 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 武惠妃 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結婚以後,兩人如膠似漆,十分恩愛。
在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去世,武惠妃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自從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鬱郁寡歡,後宮佳麗三千,沒有喜歡的,有人進言:楊玉環「 天生麗質,可以來充後宮 」,於是唐玄宗將楊玉環召入後宮之中。
從此以後,唐玄宗對楊貴妃恩愛有加,雖然期間多次把楊貴妃趕回娘家,只是滅滅楊家的威風,滅過楊家威風後,最後還是把楊貴妃接入了宮中。
在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發生安史之亂,兵鋒直指長安。為了躲避叛亂,第二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逃亡蜀中(今 四川成都 ),途徑馬嵬驛,(今 陝西興平市西 )時,以 陳玄禮 為首的隨駕禁軍軍士,一致要求處死楊貴妃,唐玄宗不想處死楊貴妃,但是禁軍認為,楊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因楊貴妃而起,不殺難以慰軍心,難振奮士氣,繼續包圍唐玄宗,唐玄宗接受臣子勸言,為求自保,不得已殺死楊貴妃,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 縊死在佛堂的梨樹下 ,年僅38歲。安史之亂結束後,唐玄宗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遺體,沒有找到,至今不知所蹤。
縱觀四大美女的一生,她們都過得並不如人意,都不是善終,要麼是自殺,要麼孤獨終老。如果 歷史 可以重演,他們的結局又會不會像這一樣呢?
⑻ 古代四大美女,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有怎樣的結局
在如今這個信息化時代,隨著自媒體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草根達人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就拿抖音來說吧,各路大神爭相鬥艷,有直播吃飯的、做菜的、唱歌的、繪畫的等等非常之多,還有的直播化妝的,你別說,她們畫起妝來還真是漂亮,各個都變成美女了,這也引發網友各種吐槽,以後再也不相信網上視頻圖片了!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唐玄宗看上,冊封為楊貴妃。天寶十五載發生安史之亂,楊玉環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⑼ 在我國古代被稱為四大美女的分別是誰,最後都是什麼結局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傳說中的中國古典四大美女分別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後世有人引用成『』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不過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不過分別沉魚是西施、落雁王昭君、閉月貂蟬、羞花楊玉環,代表著中國古代最美麗的女子。那麼,四大美女都嫁給了誰呢?她們最後的命運又怎麼樣了?
羞花楊貴妃
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感嘆: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情到深處聲淚俱下,她伸手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她摸的是含羞草。這一情景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楊玉環本是壽王李瑁的妃子,唐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死後鬱郁寡歡,當聽說有位「羞花」的絕色美女之後,想盡辦法「霸佔」了自己的兒媳婦。唐玄宗先以母親竇太後祈福的名義,敕書楊玉環出家為女道士。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隨後正式冊立楊玉環為貴妃,開始了沒羞沒臊的生活。馬嵬坡兵變後行蹤成謎,應當就是死於兵變。
⑽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指哪四大美人她們的故事分別是什麼
沉魚西子
西施,春秋時期越國轄內今浙江諸暨人,姓施名夷光別名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有「沉魚」之貌,相傳西施在溪邊綄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所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為先,國色天香四大 西施畫像
美女,西施居首。 春秋戰國時期,吳越相爭,吳國兵強馬壯,很快打敗越國,把越王勾踐和宰相范蠡押作人質。越王為報滅國之仇,暫棲於吳王膝下,裝得十分老實忠誠。一次吳王肚子疼,請來郎中也沒有看出啥病。越王勾踐得知後就當著吳王夫差的面,親口嘗了他的糞便,說:「大王沒什麼病,是著了涼喝點熱酒暖暖就會好的。」吳王照勾踐說的,喝了點熱酒,果然好了。吳王看到勾踐這樣忠心,就將他放回越國。勾踐回國後接受了范蠡獻的復國三計,一是屯兵,加緊練武,二是屯田,發展農業,三是選美女送給吳王,作為內線。 西施被選送到吳國後,吳王一看西施長得如此漂亮,對西施百依百順,終日沉溺於游樂,不理國事,國力耗費殆盡。同時離間吳王夫差與吳國大將伍子胥,削弱吳軍事力量,為越國復興和吳越戰爭越國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越國戰勝吳國後,西施回國,與越國大將范蠡一起隱居,泛舟五湖。明代的西施祠,有副用鳥蟲篆書寫的對聯:「越錦何須衣義士,黃金祗合鑄嬌姿」稱頌西施在興越滅吳中的功績。 西施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一個山野浣紗女,擔起了復國的重任,最終不辱使命。同時憑著自己的美貌與才識,贏得了美滿的愛情。關於西施,千百年來傳說太多,對於這樣的一代紅顏,後人在她身上寄寓的理想也總是那麼完美。清曹雪芹有《西施》詩一首:「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
落雁王嬙
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今興山縣)寶坪村人西漢元帝時期人氏,從小長得艷若桃花,聰明伶俐。清代詩人贊她:「飄飄秀色奪仙春,只恐丹青畫不真」,「娥眉絕色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出神入化地活脫出昭君的美容與神采。昭君有「落雁」之姿,傳說昭君出塞時滿腹愁懷,為抒解思鄉之情,便在馬背上彈起了琵琶。曲哀人艷,連 王昭君畫像
南飛的大雁都為之傾倒,以至放棄飛行,落在昭君的周圍。「落雁」故此而來。 昭君17歲那年,正逢漢元帝詔示天下,普選美女。昭君被選入後宮待詔。當時的皇帝驕奢淫佚,後宮佳麗數以千計,元帝依畫像召見。因王昭君不肯行賄。畫師便在昭君臉上點上了一顆黑痣,醜化了昭君的形象,使她長期深鎖後宮。 西漢時,漢朝和匈奴常有戰事,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韓邪單於前住長安朝漢稱臣,主動提出願與漢朝和親,共保邊塞安寧。深明大義的王昭君,為了民族和睦,不使漢匈兩族再起戰亂。決心以個人之苦換百姓之樂,毅然「自願請行」,出塞和親。當王昭君餞行的宴會上,滿朝文武頓時為之傾倒,只見她亭亭玉立,光采照人。這時元帝大驚,深感後悔,想把昭君留下,但又不好更改,為了取信於匈奴,只好忍痛割愛,把昭君嫁給呼韓邪單干。呼韓邪單干歡喜若狂,對漢朝千恩萬謝。 昭君為了民族團結出塞和親,實為巾幗壯舉,影響非凡。為了紀念昭君出塞和親,漢元帝將這年改元「竟寧」,意為邊境安寧。呼韓邪單於封昭君為「寧胡閼氏」,意思是娶了昭君做匈奴皇後,從此得安寧。昭君出塞和親,世人稱之為和平使者,功在當代,惠及子孫。她所播下的友好種子和留下的影響,在後世漢匈關繫上,長期起著作用,漢匈之間和睦相處,近百年無戰事。清代女詩人郭潤玉贊道:「琵琶—曲千戈靖,論到這功是美人」。周恩來生前稱贊王昭君是:「發展中華民族大家庭團結最有貢獻的人物。」
貂禪拜月
「閉月」,是貂蟬的代稱。貂蟬,山西並州(今忻州)人,與西施、王昭君、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能歌善舞,很受王允的寵愛。當時,董卓專權,挾天子以令諸侯,大臣們敢怒而不敢言。王允每天悶悶不樂,茶不飲,飯不進。貂蟬很為主人憂愁。在一個月明星稀的夜晚,她在後花園燒香跪地,為主人祈禱:「月亮啊月亮,你雖清白如洗,可哪知我們老爺心中的煩惱!蒼天啊蒼天,你雖那樣深邃,卻難容我們老爺如火如焚的心情。我是老爺的婢女,願為國為民,萬死不辭。」趕巧,王允也來花園散心。頓時,他感情激動,趕忙走上前去將貂蟬扶起。王允說:「你能為我分憂,我憂在何處,你知道嗎?」「知道,大人。」「那你能助我討國賊,殺董卓嗎?」 「只要大人信得過奴婢,奴婢願肝腦塗地。」王允聽罷,兩手一合,當即給貂蟬一拜。從此,便和貂蟬以父女相稱。一年多後,王允先將其女許給董卓,後又許給呂布。董、呂二人爭風吃醋,發生沖突,董卓被殺。這就是王允巧使連環計,一女二聘殺國賊。
玉環羞花
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驕奢淫逸,派出人馬,四處搜尋美女。當時壽邸縣的宏農楊元琰,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這件事傳到明皇耳朵里,便喜出望外,當即選場玉環來見駕,楊玉環濃裝艷抹,梳洗打扮後進見,明皇一見,果然美貌無比,便將楊玉環留在身旁侍候。由於楊善於獻媚取寵,深得明皇歡心,不久就升為貴妃。楊貴妃得勢後,與其兄楊國忠串通一氣,玩弄權術,陷害忠良。安史之亂發生以後,明皇攜著貴妃和文武大臣西逃,安祿山率兵追趕,不僅要唐朝的江山。還要美女楊貴妃。西逃路上,大臣們質問明皇,國破家亡,國破家記,社稷難存,你要江山還是要貴妃,貴妃不死,我們各奔西東。萬般無奈,明皇賜貴妃一死,自縊於梨園的梨花樹下。後來,大詩人白居易寫了一首《長恨歌》,記敘的就是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