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海門市市花是誰
徐靜蕾啊,
下面是當選市花的14位美女明星:
1,北京的徐靜蕾——人淡如菊靜如蕾
2,上海的孫儷——上海新開白玉蘭
3,香港的張曼玉——花樣年華花樣紅
4,台北的林心如——紫薇花開瓊瑤台
5,濟南的鞏俐——秋菊永遠迎雪艷
6,南昌的陳紅——風花雪月凱歌紅
7,貴陽的寧靜——陽光燦爛照米蘭
8,蕪湖的趙薇——燕子低飛映山紅
9,南京的梅婷——梅花香自金陵來
10,大連的秦海璐——紫荊花灑情海路
11,青島的朱媛媛——一支紅杏出牆來
12,無錫的陶虹——花樣游泳小陶虹
13,長沙的瞿穎——春花秋月何時了
14,重慶的於娜——絲路花雨落海潤
⑵ 安徽的女人,漂不漂亮
安徽美女排行榜
第一名:滁州,以江寧的最為出色,時髦,大方(滁州市區的美女以外地人居多);
第二名:蚌埠,美女以吳江的最為出色,水靈,開放;
第三名:宣城,以海門的最為出色,有點小上海的味道,精明,能幹;
第四名:合肥,近合肥,有點合肥人的味道,皮膚較粗;
第五名:馬鞍山,
興化的女子人水靈,清秀,比較土;
第六名:亳州,亳州人有點小市民,美女們都是傍大款的,沒出息;
第七名:巢湖,巢湖以金壇的美女最為出色,含蓄美,好吃懶做;
第八名:滁州,青山秀水,人風光,有點水性揚花;
第九名:蕪湖,有點江浙人的精明,多半能幹,是做事業的人,不溫柔;
第十名:,宿州聽說美女不少,但都不注意打扮;
第十一名:銅陵,北方味道太濃,聲音太粗;
第十二名:安慶,美女不多,有幾個好一點的也都離開本地,攀高枝去了;
第十三名:六安:基本沒有;
第十四名:蕪湖:萬分之零點二;
第十五名:淮北:本地沒有幾個美女,真正的美女都是外地來的;
第十六名:黃山:美男不少,美女不多,據說是從杭州、上海、蘇州引進的
⑶ 江蘇省海門市的簡介
海門特產有紅燒海門山羊肉,一般除夏天外其他三個季節的飯店都有,還有就是東灶港海鮮.好玩的地方有東灶港蠣蚜山,江海風情園,快活林.也可在沿江漁場釣魚休閑.危險的區域:處處充滿危險.自己小心了.
⑷ 海門有哪些名人,還要有事例,答得好的追加40
永貞革新失敗後,劉禹錫被一貶再貶,時間長達二十三年。在艱苦惡劣的環境中、在不為人所理解甚至遭到道德批判的情況下,他仍能保持積極樂觀、昂揚豪邁的精神品格,這既與他的性情有關,也與他的才識和處世態度有關。
江蘇省海門市地處黃海之濱,位於長江和沿海兩大開放帶的交匯點上,東臨黃海,南依長江,是中國黃金水道與黃金海岸「T」字型的結合點。與國際大都市上海隔江相望,西靠港口城市南通,北倚廣袤的江海平原,素有「江海門戶」之稱。境內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物產豐富,交通發達,經濟繁榮。
公元前,長江大量泥沙沉積於長江口,形成大小不等的沙洲,大約經過800多個春秋,至唐末,出現東洲和布洲兩大沙洲及成群小沙洲,沙洲漸次連片。至五代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建縣,縣治設於東洲鎮,名海門縣。由於長江主泓道北移,至明朝中,境內大片土地坍沒,坍至呂四、余東、四甲一線,縣治遷於徐澗(今南通縣興仁鎮)。並廢縣歸並通州建靜海鄉。清初,江流主泓南傾,長江北岸開始漲積,漲出40多個新沙,綿亘百餘里。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江蘇省海門直隸廳,設治於茅家鎮,民國元年(1912)復稱海門縣,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海門人民護坡治坍,根除了坍害。海門縣隸屬蘇北政區南通區(1953年為江蘇省南通區,1955年4月改為江蘇省南通專區,1971年4月,改為江蘇省南通地區)。1983年實行市管縣,南通地區撤銷,海門縣隸於江蘇省南通市。 1994年6月撤縣設市,成立海門市,屬於南通市代管,市人民政府駐海門鎮。
海門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西南靠長江,東南鄰啟東市,東北瀕臨黃海,有海岸線11.73公里,西和北部與南通市轄區—通州區接壤。市境位於北緯31°46′─32°09′,東經121°04′─121°32′。全市土地總面積1001.24平方公里。市境內地勢平坦,溝河縱橫成網路狀,與長江相通,地表平均海拔4.96米,(以廢黃河為基準)。地勢呈西北略高,東南偏低,西部最高處海拔5.2米,東部最低處海拔2.5米,南部橫截面呈弧形,兩頭低,中間高。全市耕地面積847426畝,占總面積的49.2%。
2001年4月區劃調整前,全市設有18鎮,4鄉,1場,3個街道辦事處,52個居民委員會,726個村民委員會。調整後,王浩、樹勛、臨江撤鄉建鎮。年末,全市共有21鎮,1鄉,1場。3個街道辦事處,52個居民委員會,239個村民委員會。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907598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97.71人。當年人口出生率7.9‰,自然增長率0.6‰。2001年4月區劃調整前,全市設有18鎮,4鄉,1場,3個街道辦事處,52個居民委員會,726個村民委員會。調整後,王浩、樹勛、臨江撤鄉建鎮。年末,全市共有21鎮,1鄉,1場。3個街道辦事處,52個居民委員會,239個村民委員會。根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為907598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897.71人。當年人口出生率7.9‰,自然增長率0.6‰。海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較足,土地肥沃,水、氣、肥比較協調,有利於多種雜糧旱谷和棉花、油料、薄荷、黃麻、葯材等作物生長。市境盛產元麥、玉米、水稻、蠶豆、大豆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其次還有油菜、黃麻、薄荷、留蘭香、海門朝天椒辣椒、香芋、葯材、水果、花卉等。全市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畜牧業有豬、羊、雞、鴨、兔、蜂、牛、馬、驢等產品以及水貂、鴿、鵪鶉、花鳥等特種飼養產品。海門頻江臨海,豐富的長江水和黃海水資源為發展水產業提供了優越的自然條件。內河產魚、河蟹、鏝鱺、黃鱔、鱉、龜、牛蛙及河蚌育珠,近海產對蝦、梭子蟹、鋸緣青蟹、文蛤、牡蠣、扇貝、養殖海帶、條斑紫菜等。另外還有蠶繭、食用菌、蔬菜和瓜果等。礦產資源有磁鐵礦、大理石和礦泉水。其中磁鐵礦石儲量2565萬噸,另有海鹽。氣溫:2001年全市平均氣溫15.9℃,比常年偏高能0.7℃,。其中1月、2月、3月、5 月、10月顯著偏高,4月、7月偏高;8月偏低,其餘月份為正常。2001年,極端最高氣溫是7月22日36.70℃,極端最低氣溫是1月15日-5.5℃。 降水:2001年,全市降水量1348.0毫米,比常年顯著偏多。其中1月、4月異常多,6月22日-24日受飛燕(2號台風)和梅雨鋒影響本市普降特大暴雨,降水量262-347毫米,以悅來為最大,全市出現暴雨5次。8月降水量顯著偏多,其餘月份正常或偏少,其中3月、5月、9月顯著偏少。 日照:2001年全市日照總時數2121.5小時,與常年相仿,其中3月231小時,比常年平均值多75.4小時,為異常多;其次為5月偏多13小時,7月偏多33.5小時,11月偏多20.3小時。其餘月份為正常或偏少,其中2月、12月顯著偏少,比常年平均值少34.5和55.2小時。
歷史名人
海門設縣初期,居民多以煮鹽為業,經濟文化不發達。明代起文化開始興盛,民間的祭神樂活動已成習俗,戲曲活動也開始出現,文風漸興。由於土地漲坍不定,文化也隨之興衰。清代中葉以後,海門文化受江南吳文化的影響而迅速發展,呈現出繁榮景象。明清兩代,海門曾涌現出崔桐、周家祿等文史學家,程源、張光鑒、李潛昭、丁有煜、李芳梅等近10位書畫家,尤以有「外八怪」之稱有丁有煜為代表。近代涌現出實業家、教育家張謇,琵琶演奏家沈肇洲等。至當代,海門更是人文薈萃,涌現出書畫家王個簃,文學評論家陳遼、林非、翻譯家、文學家卞之琳,中國古典文學家陸侃如,音樂家龍飛等。海門民間文化傳統底蘊深厚,從江南傳入的吳歌逐步演變為具有海門地方特色的海門山歌,並於建國後發展為新興的地方劇種――海門山歌。通東民歌在海門北部十分盛行,民間舞蹈豐富多彩,如跳財神、跑五方、跳判等。清末,誕生了海門第一個京劇戲班――張洪福班,評彈演唱遍於城鄉。以沈肇洲為代表繼承和發展了瀛洲琵琶流派,並於1920年灌制了中國音樂史上第一張琵琶曲唱片。建國後,海門曾建過越劇團、評彈團、京劇團、雜技團,產生過廣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