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成都請變臉節目求電話
在成都,要觀看川劇表演有兩個地方:一個是★★蜀風雅韻,(蜀風雅韻:坐落於成都琴台故徑青羊宮古建築群內。其建築古樸,獨具古西蜀特有的風骨。許久以來即為名角薈萃的川劇演員會館。抗日時期曾一度作為國民政府中央黨校臨時校址,是中國四川省僅存的、距今有百年淵源的大型古典梨園。近年來,蜀風雅韻薈集川內名角名家,推出每晚一場「中國川劇絕技表演」聲名鵲起,被海內外媒體廣泛報道。使梨園風采昔日重現。)另一個是:★★芙蓉國粹(位於市中心的錦江劇場)兩個地方的節目都一樣,大家可以根據晚上住宿的地方來選擇.川劇,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戲劇之鄉。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清代乾隆時,在本地車燈戲基礎上,融匯各地聲腔,形成了含有高腔、胡琴、崑腔、燈戲、彈戲五種聲腔的用四川話演唱的「川劇」。川劇語言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充滿鮮明的地方色彩,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川劇劇目繁多,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數不完的三列國」之說。廣為流傳的名戲有《白蛇傳·金山寺》、《柳蔭記》、《玉簪記》、《綵樓記》等。川劇絕技豐富,如托舉、開慧眼、變臉、噴火、藏刀等,令人嘆為觀止。小知識:變臉,是川劇表演藝術的特殊技巧之一,是揭示劇中人物內心思想感情的一種浪漫主義手法。把不可見、不可感的抽象的東西變成可見、可感的具體的東西。變臉的手法大體上分為三種,「抹臉」、「吹臉」、「扯臉」,此外,還有一種「運氣」變臉。蜀風雅韻--節目表:1、開場鑼鼓--鬧台「鬧台」是由蜀風雅韻茶藝社從藝三十年的數位樂師精心編排的開場鑼鼓,此曲以川劇鑼鼓作為主要演奏樂器,四川地方特色突出,韻味十足,烘托出一片熱鬧歡喜的祥慶之氣。.2、川劇摺子戲--石懷玉驚夢「石懷玉驚夢」是一出古典摺子戲,取材於《聊齋志異》。戲中薈集了川劇中的許多絕技:魔燭、倒硬人、甩水發、雲步、水袖等,讓人一飽眼福。該劇由著名的國家一級演員擔綱主演。.3、二胡獨奏二胡獨奏由曾經數次成功地在海內外舉個人二胡獨奏音樂會,並享有盛譽的青年演奏家出演。4、杖頭木偶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源於漢代。杖頭木偶是一種人偶同台的木偶形式,以四川的木腦殼戲及北京的托偶戲最為著名。這種木偶造型精妙,技藝獨特,帶著來自曠古時代的淳樸氣息。由於其道具製作復雜,操作難度大,能夠繼承其衣缽的木偶藝人已寥寥無幾。著名的木偶表演藝術家、當今唯一精通該項絕技的藝人在蜀風雅韻獨家演出。5、滾燈西諺有雲:"一個小丑進城,勝過一打醫生"。《滾燈》是川劇中久負盛名的獨門絕技,川劇小丑劇的經典之作。語言詼諧,不拘一格。由中國著名戲劇家、川劇燈戲代表人主演。此戲曾多次應邀於歐美及東南亞各國演出,受到廣泛贊譽。6、變臉、吐火川劇中獨一無二的神秘絕技,源於古西蜀,馳名中華梨園。變臉者以魔術般的技法,瞬息間變換臉譜,以顯示人物內心和劇情的急劇變化以及內在張力,是川劇中刻畫人物的有力藝術手段。蜀風雅韻的變臉表演代表川劇變臉不同門派和最高水平的大師獻藝,其技藝精湛、風格迥異的表演與吐火神功的詭異配合,展示了當今川劇變臉、吐火的最高境界。7、川劇鑼鼓民樂合奏--金蛇狂舞金蛇狂舞是一首傳統民樂,曲調歡快、迷醉,數位知名鑼鼓樂師和民樂演奏家同台演奏使該曲獨具西蜀民間韻味。演出時間:每晚20:00-21:30門票:98元|人
❷ 用鑼鼓喧天造句
1、慶祝大會上彩旗飛舞,鑼鼓喧天。
2、支支社火隊英姿煥發,鑼鼓喧天。
3、村裡很熱鬧,跳花燈鑼鼓喧天走街串巷。
4、樓下也不知道怎麼的,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
5、喜報傳來,東昌大街鑼鼓喧天,李家大院人如潮湧。
6、隔壁一間大廳里卻是鑼鼓喧天,清唱平劇拉開序幕。
7、一會兒是鑼鼓喧天,緊接著就是鞭炮齊鳴,真是熱鬧。
8、在大橋通車典禮上,彩旗飄揚,鑼鼓喧天,熱鬧非常。
9、三八節活動,新鮮出爐喲,那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
10、美女節日快樂,我們愛你",鑼鼓喧天,歡笑不斷…!
11、外面忽然鑼鼓喧天,所有人都爭先恐後地跑出去看熱鬧。
12、大街小巷,鑼鼓喧天,人們正在慶祝我國奧運健兒的勝利。
13、19日,壺關縣青龍峽旅遊風景區內,鑼鼓喧天彩旗飄揚。
14、後面跟著一大幫皇親貴族,鼓樂齊鳴、鑼鼓喧天,煞是熱鬧。
15、廠大門口,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職工們在歡慶勞模表彰會的召開。
16、超市wsj特賣,全場七五折。那場面,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山人海。
17、開業典禮可用盛況空前來形容,冠蓋雲集,車水馬龍,軍樂悠揚,鑼鼓喧天。
❸ 亂彈是干什麼的
亂彈:泛指清代康熙末年到道光末年的一百多年間新興的地方聲腔劇種。戲曲名詞。「亂彈」一詞在我國戲曲聲腔中含義很多,大抵可分四類:1、作為戲曲聲腔名稱,基本上與梆子腔同,亦兼指梆子腔系統的主要劇種秦腔,秦腔因用彈拔樂器伴奏而被稱為「亂彈」,在某些受秦腔影響較大的劇種中,也有直接以亂彈為腔調名的,如紹劇也叫「紹興亂彈」,川劇中有「彈戲」等。2、當「昆、亂」或「昆、高、亂」並稱時,亂彈系作為崑腔或崑腔、高腔以外各劇種統稱,3、有人把京劇稱為「亂彈」,如過去以「文武昆亂不擋」形容演員能兼演昆劇和京劇,4、某些劇種因兼唱多種不同聲腔源流的腔調,劇目、也以亂彈為名,如「溫州亂彈」、「河北亂彈」等。 秦腔也稱「亂彈」,唱腔音色高亢激昂,要求用真嗓音演唱,所以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點,角色可分為:老旦、正旦、小旦、花旦、武旦、媒旦、老生、須生、小生、大凈、毛凈、丑角等十幾種。是我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經秦,漢,隋,唐,宋,元,明歷代發展日趨成熟,明末清初盛行於南北各地,對許多劇種都有很大的影響。其特點是:慷慨激昂,寬音大嗓,主要流行於西北各地,為群眾所喜聞樂見,其唱腔、道白、板路、臉譜、身段、角色門類自成體系。秦腔所保留的劇目達700 多個,為各劇種之首。秦腔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劇種,是在古時陝、甘、寧一帶民間歌舞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的。由於它產生於民間,所以能夠生動地反映出人民的願望、愛憎、痛苦和歡樂,反映他們的生活和斗爭,因而有著深厚的根基。秦腔藝術源遠流長。相傳唐玄宗李隆基曾經專門設立了培養演唱子弟的梨園,既演唱宮廷樂曲也演唱民間歌曲。梨園的樂師李龜年原本就是陝西民間藝人,他所做的《秦王破陣樂》稱為秦王腔,簡稱「秦腔」。這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樂曲。其後秦腔受到宋詞的影響,從內容到形式日臻完美。明朝嘉靖年間,甘、陝一帶的秦腔逐漸演變成了梆子戲。清乾隆時,秦腔名角魏長生自蜀入京,以動人的腔調,通俗的詞句,精湛的演技轟動京城,如今京劇的西皮流水唱段就來自於秦腔。秦腔可分為東西兩路,西路入川成為梆子;東路在山西為晉劇,在河南為豫劇,在河北為梆子,所以說秦腔可以算是京劇、豫劇、晉劇、 河北梆子這些劇目的鼻祖。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亂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編輯本段]威縣亂彈 亂彈是河北南部的地方戲曲劇種,產生並發源於今邢台市威縣。"亂彈"是一種獨特的聲腔藝術,在中國戲曲史上曾作為花部"諸腔"的代稱與崑腔相提並論,謂之"花雅二部",至今南北不少劇種仍保留著"亂彈腔"。亂彈腔高亢粗獷,唱腔獨特,音樂流暢,武功見長,在音樂的用律上,採用"純律",其唱腔與伴奏之間"支聲復調"的科學運用,在全國其他聲腔中是獨一無二的。 威縣亂彈是河北省一種僅存的稀有劇種,曾經唱紅大江南北,受到周恩來總理特別關注,它歷史久遠,聲腔獨特,劇目豐富,表演粗獷,被專家稱為戲曲研究的活化石,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威縣亂彈兼容河北亂彈的東、西兩路和山東亂彈,不僅是一個劇種,同時是一種獨特的聲腔藝術,在戲曲史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 本世紀二三十年代,是河北亂彈的發展時期,班社眾多,名伶輩出。1918年和1928年,河北亂彈曾兩次赴天津演出亂彈戲劇目計有300多個。《臨潼山》,<楊金花奪印》、《大刀王懷女》等眾多劇目,都受到觀眾熱烈的歡迎。 邢台威縣有中國唯一的亂彈劇團,2006年5月20日,亂彈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❹ 找一部韓國mv,一開始是小女孩拿著鑼鼓隊指揮的的樣子,後面出來美女,她們穿著也是鑼鼓隊的衣服,
你說的有可能是After School的<Bang>
❺ 黃梅戲天仙配觀後感800字
黃梅戲天仙配觀後感800字
黃梅戲天仙配觀後感800字,天仙配為安慶黃梅戲戲曲傳統經典劇目,而黃梅戲是一個比較歡快的戲種,它沒有越劇的悲沉,也沒有京劇的高亢,以下分享黃梅戲天仙配觀後感800字。
《天仙配》之所以成為黃梅戲經典,是因為其劇情、唱腔、唱詞、演員表演等無一不是經過千錘百煉、精心打磨的,《天仙配》也是黃梅戲的傳統曲目,解放前就已經在各黃梅戲幫演出,但真正成功還是解放後五十年代新中國文化團體對其進行改編版,同時也造就了嚴鳳英、王少舫等著名黃梅戲演員,並在全國引起了轟動,最後該劇也被搬上大銀幕,讓全國人民都能夠欣賞黃梅戲藝術精華。所以說,《天仙配》劇目在黃梅戲中的地位相當於九鼎之尊,在某種程度上,就成了黃梅戲的代名詞。
天仙配》的劇情非常簡單,角色也不多,但故事情節卻非常的討巧,深受老百姓的喜好,通俗一點就是適合他們的品味。《天仙配》的劇情是歷史上有關孝子董永的傳說演變而來,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歷朝歷代都重視孝道,董永「賣身葬父」的故事經過民間或野史不斷的流傳,最終就成了神話愛情故事,其本義也就是宣揚孝道、盡孝能夠感動上天,給自己帶來好運。五十年代經改編後的劇本,並沒有放棄神話的因素,只是將主題升華,加入「玉皇大帝」、「財主」的反面角色,將整個劇情改編成包含「勞動人民追求幸福生活,與封建制度(統治勢力)做斗爭」寓意,既保留了傳統的文化精華(「孝道」),又貼近時代的特點(反封建),滿足時代進步文化的要求,所以該劇本在藝術性和思想性上達到了高度統一。
戲曲絕對是一種以音樂為主的藝術,戲曲中的音樂絕對是戲曲的靈魂,不同風格的戲曲音樂也就造就了中國不同的地方戲,黃梅戲被譽為「山野吹來的風」,可見其戲曲音樂風格乃是清新、自然,有濃郁的地方鄉土氣息。《天仙配》的戲曲音樂,不論從詞或是曲來看,都是非常地朴實,就和家鄉的百姓一樣淳樸。
《天仙配》的唱詞,極其通俗,接近大白話,就算是沒有一點文化的勞苦大眾也能夠理解,比方說其中背廣為傳唱的「樹上的鳥兒成雙對」唱段,很通俗地告訴大家,勞動人民的幸福就是夫唱夫隨、夫妻恩愛、家庭和諧,體現在具體的表象上就是「你耕田來我織布」、「你挑水來我澆園」,很簡單但又非常真實,不需要過多的華麗詞藻、不要過多的典故來裝飾。戲曲的唱腔也比較單一,沒有過多的花哨、技巧,沒有像京、昆那樣復雜曲牌、套路,老百姓很容易就能理解其中包含的「喜、怒、哀、樂」的情緒,當然,黃梅戲這種音樂特點,也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其本身的發展,也就是說有些曲目,比方說武戲等,就不太適合黃梅戲來演繹。
由黃梅戲藝術大師嚴鳳英、王少舫演出拍攝的《天仙配》電影已是家喻戶曉,蜚聲海外。其實這部神話劇由大師級和名角演員演出無可挑剔也是專門為她們寫的,所以縣級基層劇團要演好這種陽春白雪確有難度,其一,挑梁名角實屬少有;其二,部門設備,燈服道效景樂的水平難以滿是神話劇的需求;再就是演出市場和服務對象也有局限性。但作為黃梅戲專業劇團,無論是省市級或縣級乃至民營團,不可能不排演這個黃梅戲的傳統看家戲。
那就看你怎麼排怎麼演了,是平平淡淡還是轟轟烈烈?是平平淡淡無名角挑梁肯定壓不住台,冷冷靜靜觀眾也無法耐心看下去,是轟轟烈烈沒有豐厚的資金鋪墊包裝打造也難能達到要求。筆者有幸觀看了來自基層的望江縣黃梅戲劇團演出的《天仙配》真的出乎意料,先前也了解到該團就「天仙配」也演了幾代人,不用質疑是一代勝一代。這里也不可否定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時下已是聲光音控的信息時代。肯定在部門設置上勝過從前,對打造神話劇基礎條件也優越些。但是,要打造好《天仙配》沒有一個用心的領導策劃,沒有一個用心的導演構思還是難以出新。望江團做到了,他們正是「用心」才「出新」。
是在一次「文化恵民,送戲下鄉」活動中看到該團為農民演出的一「天仙配」讓我震撼了,簡直不相信如今的望江縣劇團青年演員的演出水平完全不遜色於地市級專業團。當夜幕降臨,傳統的鬧台鑼鼓喧天,村民們從四面八方擁向台口,開演的鍾聲響起,在悲壯的「天仙配」主題曲後混聲合唱中帷幕漸漸拉開,電子顯示屏幕上天空烏雲翻滾,舞台上煙霧彌漫,一柱強烈的追光燈照射著站立在鵲橋上的七女,儼然是凄涼的天空歲月,每個觀眾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舞台,聆聽著七女委婉甜潤的唱腔,尤其是七個仙女同時出場,那輕盈的台步遨遊鵲橋和來回穿梭用纖細的小手編織錦絹真的令人目不暇接。導演獨具匠心的舞蹈手法既不落窠臼又不失傳統,既虛無漂渺又寫真寫實,特別是燈、服、道、效、景、樂有機配合真是大手筆、大風范,大排場,神話般展示在觀眾眼前。
提到「用心」就不得不說該劇二度導演姚虹,她出身梨園世家,從小受父母(該團有影響的老領導和老藝人)熏陶,跟班學藝,功底扎實,文武不擋,擔任過歷屆藝術節獲獎劇目「阿珍」「鴛鴦壼」「相知吟」的副導演和技導並為該團所有恢復排練的數十個傳統劇目的二度執導,在二度創作上頗見功力,尤為新穎。她領悟到「天仙配」雖說有傳統樣板但隨著時代發展和觀眾層面也不能老戲老演,應該融入新意,她執導演出的`《天仙配》「鵲橋」與「織絹」兩場戲從舞蹈構思上打破了傳統模式,充分發揮載歌載舞的表演優勢,再就是在演員服飾和道具上展現時尚新潮,有看點和亮點,也非常養眼。所以令觀眾魂牽夢繞,流連忘返。這就彰顯出導演獨具匠心的二度創作。
再說劇中七女和董永這兩個挑梁角色雖不是資深名角但七女的扮演者童玲紅也算該團遠近聞名的當家花旦,曾在《阿珍》《鴛鴦壼》《相知吟》三個獲獎劇目擔任主角有一定舞台經驗,她嗓音甜潤,穿透力強,唱功見長,很有深度。董永的扮演者王文華雖年輕稚嫩但英俊瀟灑,表演老道,曾受王少舫大師弟子李守強就董永一角進行過專門訓練,偶見確實留有大師痕跡,很是規范。所以這倆個人物在表演上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較為成功。
再就是天將的扮演者何東雖是配角戲不多但他造型好表演逼真,特別是他那恢宏渾厚的嗓音再加上渾響音效更加如雷貫耳,一聲「七公主速速返回天庭」頓時配上燈光音效,狂風呼嘯,電閃雷嗚,飛沙走石,恰似翻江倒海穿雲裂石之勢確有震懾力,不得不讓觀眾身臨其境為七女和董永的生離死別而揪心而悲痛,而同情而惋惜,就是鐵石心腸的人此時也得眨眼淚花。正是如此這般,從而使這個難演的黃梅戲看家戲《天仙配》表演到位,有趣有味。可以說他們為黃梅戲的傳承繁榮真正的做到了「用心」良苦,「出新」良多。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一直是嚮往美好的,無論是什麼故事,人們都希望有一個美好圓滿的結局,所以現在看到的大部分影視戲曲資料以喜劇為主,很少有悲劇,哪怕是悲劇,人們也將其圓滿化。然黃梅戲《天仙配》卻是徹頭徹尾的悲劇,我觀看之後,產生了無限感想,故而記下。
《天仙配》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講的是東漢時期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與七仙女槐蔭樹下喜結鸞鳳,最後被玉帝活活拆散的悲劇故事。
故事開始了,電影版的黃梅戲《天仙配》是由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王少舫主演的,人世間的真性情在他們演的主角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故事先以展現仙界美景為開始,由七仙女來訴說仙界的寂寞凄冷,於是想起了大姐說的人間之美好,想把人間偷看一番,但又怕父王知道了法不容情。其實古代封建時期君王的權威就是這樣的,本身該故事是神話傳說,天上的玉帝正是人間帝王的影射,故事在寫仙界天宮天規的森嚴,其實是對現實生活中王權制度黑暗的刻畫,七仙女的思凡心裡正是倡導了解放人性、追求自由的人性主義觀念。
七仙女和眾姐姐偷看人間的美景,看到了現實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但這在她們看來卻是無比美麗的。首先他們看到了打魚的人們正在江心捕魚,接著他們又看到了砍柴的樵夫,之後看到了田間幹活的農民,隨後又看到了正在苦讀的書生,然後她們看到了花轎正在迎親,最後看到了主人公董永賣身葬父。
仙女們看到的這六件事,囊括了人間所有的人情世故。打魚、砍柴看起來是很平常的事,其實在暗中傳達了一種道家思想,打魚垂釣砍柴是修身養性之事,是道家積極無為的思想,古曲《漁樵問答》所體現的就是漁夫與樵夫自得其樂、清心寡慾的淡雅生活。《天仙配》所要表達的也是這個主題。農民在田間勞作正體現了中國古代自給自足的小農生活,迎親與葬父正好體現了人世間婚喪嫁娶之大事,既表現了男歡女樂的魚水歡樂之情,又體現了人生在世難免生老病死的悲痛,最後也闡述了人世間忠孝之大義。
看這人間的美景,突然天宮中幾聲鍾響,驚得她們忙欲起身回宮,惟有七仙女兩眼斜視天宮,充滿了憤懣與叛逆之情,盡管人間有貧富差距,生老病死,然她卻對董永產生了愛慕與憐憫之情,,所以決心下凡去與董永終身相伴,在封建社會這是十分違背倫理道德的,是叛逆者的行為,然而這恰恰體現了七仙女不戀神仙生活而追求自由、追求真愛的品質於是她便求大姐成全她,幫助她下凡人間。起初大姐不答應,最後拗不過七仙女,大姐便答應了她,且送給她一隻難香,倘若遇到困難就點燃難香,眾姐姐一定會相助,最後大姐又叮囑了她幾句,讓她下凡去了。
「神仙歲月我不愛,願做鴛鴦比翼飛」,七仙女滿懷興奮與激動,將拂塵率氣地一丟,毫不猶豫地下得凡來,在她擲拂塵的那一瞬,我看出了她對凡間生活追求的堅決與矢志不渝,並且對仙界生活的毫不依戀。
下凡以後七仙女首先看到的是水中歡樂自在的游魚和樹上成雙成對,嘰嘰喳喳唱著歌兒得鳥兒,她笑了,笑的是那麼燦爛,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悅。之後七仙女喚出了本方的土地,且告訴了他自己的心事,讓土地成全於她,土地聽了嚇得滿頭大汗,忙說使不得,最後在七仙女的苦苦哀求下土地終於答應了,於是她與土地設下一計來賺取董永,所以她化成了一村姑,
,土地化成了一老漢,好戲就要上場了。
首先七仙女在大路上將董永攔阻,且用含情脈脈的眼神看著他,董永生性忠厚老實,且懂得男女交談是非多,更何況是荒郊野外,孤男寡女,於是他便繞過去走小路,七仙女於是又在小路上攔著他,如此三番,七仙女三次將他攔阻,最後董永實在無可奈何了,便上前求大姐讓他過去,七仙女假意讓路,卻暗中撞了他一下,然後又忙羞羞打打地退了回去,由此可以看出在舊社會女七仙女為追求真愛而大膽主動的行為,就這樣七仙女幾次將董永調戲,故而二人爭執了一番,隨後他們互訴心事,七仙女勸董永不要悲傷難過,董永聽了甚是感激。
董永又問她家住哪裡,要往何處,對於董永突然的問題,她一時不知作何回答,但很快七仙女就編了一個謊,說自己記不住2蓬萊村,千里迢迢來投親,誰知親人無音訊,天涯淪落嘆飄零,說完之後董永也對她產生了憐憫之情,隨後七仙女便向董永流露出了愛意,願與君配成婚,董永聽了大吃一驚,忙矢口拒絕,考慮到自己的身世,且二人萍水相逢,因此他堅決不肯,而七仙女卻說不嫌棄董永,願與他同到傅家受苦,董永還是不從,因此二人爭執了起來,正在這時,一位老漢在槐蔭樹後出來了,這便是土地化成的老漢,便上前細問端詳,最後他們說明了始末緣由後在老漢的撮合下,二人在槐蔭樹下拜了天地,喜結連理。
老漢撮合親事前對他們說了,成親要有三媒六證之人,所以老漢為主婚人,槐蔭樹做紅媒,可見古代婚姻禮節的繁縛。
❻ 歌詞前幾句是:鼓鑼緊緊篩, 閑言都丟開, 聽我唱首祝英台, 山伯訪友來。 請發至[email protected]
山伯訪友
( 湖北小曲 )
鼓鑼緊緊篩, 閑言都丟開, 聽我唱首祝英台, 山伯訪友來。
兩足走如雲,杭州攻書文,歸家直往祝家村,說來找知音。
一問祝家莊,前面一瓦房,四水歸池一壁牆,一棟兩廂房。
來到祝家莊,解帶換衣裳,龍行虎步上高堂,參拜祝九郎。
仁興來答話,九郎未在家,書生問她什麼話,明日來會她。
一去五六月,杭州來的客,我名字叫梁山伯,與他兄弟結。
仁興聽此情,兩足走如雲,綉房說與姑娘聽,堂前一書生。
堂前一位客,名叫梁山伯,他與姑娘兄弟結,記得不記得。
英台聽此情,心如冷水冰,莫是梁兄到我門,冤家害煞人。
英台把樓上,急忙巧梳妝,象牙梳子當中放,明鏡掛上方。
頭發烏青絲,梳起多標致,美女頭發三尺七,黑如烏金子。
雙手挽盤龍,牡丹對芙蓉,身插石榴一點紅,打扮不相同。
穿件大紅襖,綉花朵朵巧,腰中系根黃絲套,頭戴珍珠寶。
穿件翠蘭衫,綉花朱紅鑽,十字排扣結兩邊,梅花團團轉。
下擺水羅裙,裹腳白如雲,腳小金蓮如三寸,打扮觀世音。
英台女姣娥,一雙好小腳,不長不短一雙腳,神仙脫的殼。
英台走出去,仁興忙扶起,一見梁兄身作揖,幾時歸來的?
山伯把眼瞅,兩眼認不出,心想九郎好福氣,娶妻像天仙。
山伯把頭低,叫聲賢弟媳,我與九郎結義氣,同學把書題。
山伯你請猜,實話說出來,我是讀書祝英台,尼山轉回來。
尼山轉家鄉,苦把梁兄望,早來三日結成雙,遲來夢一場。
尼山轉回程,早把爹娘問,爹娘不知兄弟情,許配馬家門。
律日在學堂,女扮男兒樣,同床共枕在書房,結拜你一場。
昔日在學堂,應該對我講,我與九郎結成雙,山伯不思想。
真情我早說,梁兄識不破,想叫哥哥心識破,識破也難約。
送到一里橋,抱住欄桿搖,叫聲哥哥莫搖橋,我家走一遭。
送我到松林,白鴿鬧陣陣,入學中舉我二人,點破不聰明。
送我到江河,魚兒穿水過,魚兒好比我兩個,全然識不破。
送我到長亭,我就說真情,好比兩人去回門,姻緣不得成。
送我到廟堂,打卜問神靈,這回姻緣不得成,缺少做媒人。
送我到牆頭,牆頭一石榴,口叫哥哥莫動手,姻緣不長久。
送到十里坪,我就說真情,好比春風貫耳心,全然不知音。
送我到洋河,句句向你說,許嫁我家小九妹,全然識不破。
梁兄來得稀,請進書房去,紅漆椅子四下放,二人淚汪汪。
英台叫梅香,忙把茶奉上,你到廚房備酒菜,我要陪梁郎。
仁興聽此情,忙把廚房進,要辦十樣好菜餚,去把梁郎敬。
牛肉煮得爛,炒菜兩大碗,韭菜切碎炒豬肝,兩碗荷包蛋。
一碗辣子雞,醬油多放些,又是鯽魚和鯉魚,藕粉糊蝦米。
兩碗白切肉,一碗炸排骨,油煎鯉魚姜和醋,美酒上一壺。
酒菜都齊備,端進書房內,金杯玉盞好氣派,要陪梁兄吃。
筷子放兩雙,梁兄莫客氣,仁興旁邊把壺提,奴來陪伴你。
斟上一杯酒,奉與梁兄手,叫聲哥哥莫擔憂,寬懷好飲酒。
山伯把杯取,未曾端杯飲,眼淚汪汪杯子里,放下酒不吃。
二杯酒才斟,說與梁兄聽,姻緣本是前生定,不能強著成。
樹林牆下栽,花兒往上開,梁兄來早我來遲,不怪姻緣失。
三杯酒斟滿,來把梁兄勸,你回家裡攻文章,莫把奴來想。
想奴不要緊,不要思成病,倘若得了相思病,誤了你前程。
四杯酒斟起,未曾端過去,手上娶下金戒子,梁兄你戴起。
戒子就了就,奉與梁兄手,兄弟情義永不丟,梁兄常來走。
山伯叫賢弟,閑語少說些,我的病兒漸漸起,還是轉家裡。
梁兄來得稀,沒有好招待,不住十天奴不依,奴來陪伴你。
賢弟你莫留,留我結冤讎,我在你家不方便,姻緣難成就。
你今要回去,奴不挽留你,好意留你成惡意,回去安心些。
你今要回去,脫件汗衫衣,回去討個美貌妻,奴來送賀喜。
二人手挽手,送到樓門口,眼淚汪汪難開口,梁兄慢慢走。
送到地壩邊,山伯上馬鞍,二人鬆手各分散,烏鴉叫連天。
英台進書房,焚起紫檀香,保佑梁兄病安康,奴來燒願香。
英台把樓上,打開窗戶望,梁兄騎馬好快當,空來走一趟。
馬兒跑得凶,只用兩天功,不覺來到自家門,兩眼淚淋淋。
茶飯不思量,得病象牙床,日夜夢想祝九郎,想思人膏盲。
爹娘問一聲,姣兒你且聽,你是得的什麼病,說來為父聽。
你是欠寒窗,還是欠文章,還是欠你二爹娘,得病象牙床。
一不欠寒窗,二不欠文章,我在尼山轉回鄉,遇見一女郎。
尼山轉回來,遇見一乖乖,她的名叫祝英台,實在逗人愛。
爹娘說一聲,姣兒你且聽,明日請媒去打聽,與兒結門親。
山伯說一聲,爹娘你且聽,為兒遲去三天整,許配馬家門。
梁老說一聲,姣兒你且聽,本城有個賽觀音,多少做媒人。
山伯性剛直,不聽爹娘講,朝思暮想祝九郎,雪上又加霜。
爹娘請出去,佘話都不提,提筆修書尋葯醫,吩咐四九去。
拜上多拜上,拜上祝九郎,尼山讀書有恩情,葯方開幾味。
四九聽此情,兩足走如雲,不覺來到祝家門,英台問原因。
英台問原因,我就說真情,我的公爺得了病,發葯救他人。
英台說一聲,四九你且聽,梁兄得的姻緣病,神仙醫不靈。
英台進書房,與他開葯方,梁兄為我把命傷,埋怨二爹娘。
一要龍王角,二要梭羅樹,三要甘露來泡葯,四要蛾眉月,
五要雷公須,六要鳳凰來打湯,七要千年雪,八要萬年霜,
九要王母身上香,十要仙桃嘗。話是這樣說,哪來這些葯?
回去安排衣棺角,梁兄不得活。四九轉回城,英台追出門,
招呼四九且留步,還有一句要記清,牢牢記在心,轉告切莫忘。
梁兄把命傷,埋在南山大路旁,去來好燒香,時時來祭拜。
四九聽此情,兩足走如雲,不覺來到自家門,忙把書信呈。
山伯說一聲,爹爹念我聽,大字小字認不清,兩眼有些昏。
爹娘說一聲,姣兒你且聽,哪裡醫過這樣病,別處求醫生。
山伯不返陽,二老哭一場,量想姣兒七尺長,安排人棺材,
與郎抬在南山埋,高高壘墳台。好個馬家郎,配與祝九郎,
山中樹木錯配成,姻緣害死人。英台叫梅香,攏來聽端詳,
昨夜一夢夢不祥,夢見我梁兄,梁兄哭得好悲傷,埋在南山上。
英台叫梅香,攏來聽端詳,與我辦十三生祭,抬到南山去。
鑼鼓響連連,馬家迎親來,馬家迎親喜開懷,愁壞祝英台。
花轎往前去,祭禮都擺齊,生人不免死人意,要把梁兄祭,
英台淚綿綿,梁兄你聽見,顯靈就在此處顯,雙雙好團圓。
忽地一聲響,黑氣高萬丈,英台一見入墓坊,一去不返陽。
眾親鬧哄哄,英台你聽到,馬家等你拜洞房,為何不返陽。
好個馬家郎,解下索一條,樹上打個活爾套,陰間把狀告。
閻君你聽到,去告祝九郎,我與英台結成雙,為何不久長。
英台說一聲,閻 君你且聽,山伯我家來定親,戒子為憑證。
山伯說一聲,閻 君你且聽,同學讀書三年整,親口許一生,
閻君說一聲,三人你且聽,姻緣本是自願定,不差半毫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