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內窺鏡是什麼
在現代醫學上,有一個能自由出入人體的「儀器」,它的名字叫內窺鏡。這種儀器可以通過內窺鏡看到的胃像「人造隧道」那樣,伸進人體內部來直接地檢查疾病。
內窺鏡由一根非常細的軟性長金屬管和探頭組成。軟性長金屬管可以通過口腔伸到胃裡、伸到氣管里,通過肛門伸到腸里。鏡管內有光導纖維束,一端接一個光源,把光傳遞到內窺鏡的另一端,產生亮光,要不然,這些器官的內部「黑咕隆咚」,什麼都看不清。醫生們通過操作器,可使鏡片的頭部像蛇頭一樣活動、彎曲,到達要觀察的部位,把觀察到的情況,通過傳像束傳送到電視監視器成為圖像,再由電子計算機處理,醫生就可以發現這些器官的毛病。如果在內窺鏡的探頭安裝照相機,那麼,還可以拍照。內窺鏡的鏡管內還有一個特殊孔道,通過孔道可以安裝微型手術刀,醫生可以在不剖腹的情況下,直接在器官內部為病人做手術;還可以安裝一根細長的夾鉗,夾取少量的活體組織進行病理切片檢查。
內窺鏡既然可以直接觀察人體內部器官的病變,因此可以大大提高疾病早期的檢出率,這對於癌症尤為重要,因為癌症早期治療效果比晚期好。此處,內窺鏡對於一些消化性疾病,如胃、十二指腸炎,或是潰瘍也能做出准確診斷。近年來,醫生們又將內窺鏡技術與超聲技術結合起來,用於消化道腫瘤浸潤深度的判斷、良性與惡性腫瘤的鑒別,以及對其他一些病變的診斷,都顯示出巨大的威力。
此外,內窺鏡還可用於治療。
內窺鏡下局部止血可避免手術下止血的復雜過程,減少病人的痛苦,同時見效快。內窺鏡激光治療可應用於消化道疾病,如出血腫瘤等。
內窺鏡激光也適用其他疾病的治療,如腸息肉的治療。所謂腸息肉是指突出於腸腔的增生組織團塊,多為橢圓形,並有一蒂與腸粘膜相連,少數腸息肉可發展為癌腫,應用內窺鏡可以將腸息肉切除。此外,對於晚期內臟腫瘤患者,可應用治療解除梗阻、緩解症狀、延長壽命。近年來,醫生們還發展了多種新技術,其中有內窺鏡的高頻電凝治療,內窺鏡的微波治療,內窺鏡的氣囊、水囊擴張治療等。這些技術一方面可收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一方面又將治療的范圍更加擴大。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不小心吞下異物,可用內窺鏡觀察,在其引導下,將異物取出,避免了手術的痛苦,迅速而又方便。
目前世界上的內窺鏡已有許多種,有胃鏡、食道鏡、十二指腸鏡、小腸鏡、大腸鏡,最近還進一步試製成了心臟鏡和腎盂鏡。
微型技術是什麼?
微型技術,就是能將物體的體積變小的技術。微型技術解決了許多人類目前不能解決的難題,有人預言它將在21世紀「大展鴻圖」。
目前,醫學實驗室里出現了一批「跳蚤」,是利用微型技術製造的,它的造型千奇百怪,個頭極小,甚至肉眼難以辨認。它們能上天入地,進入人體的血管里去清淤排障,定點定時送葯。同時,它們也能像孫悟空一樣鑽到人的肚子里去「興風作浪」,在關鍵部位搞破壞,致使指揮癱瘓……微型技術,實在是「人小鬼大」,無所不至。
據報道,法國科學家研製成功了一種新的腸道探測器,長4厘米,直徑約1厘米,裡面裝滿了電子器件,包括自動記錄器、微電腦和微型齒輪等等。它的外形像一艘宇宙飛船,因此被譽為「人體飛船」。
這種探測器進入人的腸道後,可以藉助齒輪沿著腸道運動,並通過微型電子發射器,將腸道內的情況如實地顯示在外面的電子顯示屏上。它還能在一個特定的位置吸取腸液,並利用自帶的微型實驗室來分析腸內的酸性、溫度、收縮壓以及各種食物的消化程度等。必要時還能按指令在病患處塗抹葯物。
在探測器的頂端,可以安裝一架微型電視攝像儀,用來直播沿途的圖像。如果配上微型手術刀或激光器,便可以遙控它在腹腔內進行手術。
目前,世界上有成千上萬名科學家和工程師都沉醉在這個由各種微型機械組成的袖珍世界中,這代表了未來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在微型機器的應用上,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醫學,微型人體飛船便是一個例子。
醫學家們說,有了微型機械,醫學大為改觀。人們設想,微型機械可以在血液中從事奇特的運輸工作,可以連續監測糖尿病人的葡萄糖濃度並輸送胰島素。
在匹茲堡的卡內基——梅隆大學,實驗者成功地製成了一個比3根頭發絲還窄的液輪。這個液輪和水輪一樣,在血液流過它的時候轉動。這樣就可以靠著血液的動力使這個裝置沿著動脈清除動脈壁上的粥樣硬化沉澱物。
利用微型剪刀及微型電鋸,可以進行精密手術,例如切割視網膜的傷疤組織。美國加州大學德克利分校的專家在1991年製作了一個硅燈泡。它比一根頭發絲還細,可以裝在注射器的針頭上,與光學感測器配合,對可疑的腫瘤組織進行活體組織檢查。微型機械可用於殺滅癌細胞和病毒。
當微型機械的能量耗盡時,就人不知鬼不覺地被排出體外。根本不必擔心它會變成身體內永遠除不掉的垃圾。
科學家還展望了微型技術在醫學上廣泛應用的光明前景。有的醫學科學家提出設想:大型平面電視屏幕上各個光點的亮度都由一個微型機械來控制。那樣,如果將這些微型機械輸送到人體的各個重要部位,就可以將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健康狀況顯示在這個大屏幕上,使醫生非常直觀地從電視屏幕上看到這些組織和器官的情況。這將是診斷技術的一個突破。
無論是中國古代醫家的「望、聞、問、切」的診斷方式,還是現代醫學的打針吃葯,都在相當程度上採用了「模糊處理」技術。而微型技術則直接深入到人體,就好比是醫學家從人體體內將組織解剖出來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一樣。它比以往的「X射線探測法」和其他的一些診斷技術更加科學。如果技術更成熟的話,還可以用微型機械直接在人體體內完成從診斷到治療的一整套過程。
微型技術在醫學上的廣泛應用將引起醫學的革命,意義之大,也許將超過X射線發明對醫學的貢獻。
2. 小女孩有很重的魚尾紋怎麼辦特別是笑的時候很明顯的紋路啊
小女孩?年齡多大?
醫學上消除紋的主要方法是以下三種:1、內窺鏡消除紋:在內窺鏡引導下經皮膚小切口實施除皺操作的手術。醫生雖然不能夠直視術區,但可根據內窺鏡傳出的清晰的圖像,進行准確的分離、切開、止血、縫合等各項手術操作。2、玻尿酸消除紋:玻尿酸又名糖醛酸及透明質酸,是人體真皮組織的成分之一
3. 朋友被確診為鼻中隔偏曲,醫生建議內窺鏡手術,因為是女生比較擔心手術風險和術後是否會很疼痛。請醫生朋
鼻中隔偏曲一定要有手術適應症,因為鼻中隔就從幾何學來講基本上沒有完全筆直的。所謂十人九偏。臨床上鼻中隔偏曲只有引起鼻功能障礙或產生症狀者,才稱病理性的鼻中隔偏曲,才需要干預。根據您提供的報告來看,醫生提出手術治療的建議主要是因為——慢性肥厚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症狀是:鼻塞、有閉塞性鼻音,嗅覺減退; 鼻涕不多,為黏液性或黏膿性,不易擤出; 肥大的下鼻甲後端如壓迫咽鼓管咽口,可出現耳鳴及聽力下降;多伴有頭痛、頭昏、打鼾、失眠及精神萎靡等症狀。
手術治療並不是治療慢性鼻炎/鼻竇炎的主要或是首選方法,手術本身並不能去除炎症,而是為炎症的消退創造有利條件,手術的內容主要是矯正影響鼻腔、鼻竇通氣引流障礙的異常結構,去除不可逆的病變組織,清除鼻竇腔內的致病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術前、術後也應配合規范的葯物治療。手術通常在鼻內鏡下進行,術中盡量不破壞正常結構、保留可恢復的黏膜及其功能,從而以較小的創傷來爭取理想的療效。
鼻中隔手術可以選用:局麻或全麻。如果經濟條件允許,或者精神緊張,特別懼怕手術,當然最好選用全麻。目前,全麻是一種國際流行趨勢,同時也很安全,但費用相對較貴。
局麻手術存在的疼痛,一般可以耐受。全麻術中沒有疼痛。其實,無論全麻和局麻,術中疼痛都不是問題的關鍵。
鼻腔手術如果術後要填塞止血材料會比較疼痛,其疼痛程度與填塞材料有一定關系,一般術後三天疼痛會比較明顯,術後24~48小時換葯時會有些痛苦,需要在病人清醒的狀態下,把內鏡伸到鼻孔中把分泌物吸干凈,換葯後疼痛會逐漸減輕。
局麻和全麻的收費標准,請咨詢醫生。
————————————— ——————————————— ——— ————————————明康中錦斯百瑞呼吸機,為您解答,望您採納~
4. 內窺鏡8mm和5.5mm區別
摘要 1、焦距越短,視角越大。看的范圍越大。焦距越長,視角越下。看的范圍越小。5mm的毫米數值小,8mm的毫米數值大,相比較而言,5mm的監控看的比mm監控近,適合小范圍的。而8mm的監控更適合大范圍的區域。
5. 內窺鏡有什麼特點
1998年11月底,15歲的初三學生周琦上完晚補習課後回家。她坐在公共汽車上,口含著圓珠筆,專心致志地思考老師布置的題目。不料,公共汽車一個緊急剎車,姑娘竟將筆套「吞」進氣管里去了!這下麻煩大了,姑娘咳嗽、胸悶,呼吸也越來越困難。「必須立即施行手術!」上海市肺科醫院的醫生果斷作出決定。不久,手術結束了,醫生將已嵌入周琦右下葉肺基底的圓珠筆筆套取了出來。不過,醫生在這復雜的手術中並沒有使用手術刀,而是巧用氣管鏡,並運用嫻熟的操作手法將異物從周琦的肺里「鉗」出來的。氣管鏡是現代高科技產物——醫用內窺鏡中的一種。內窺鏡是一種可插入體內的微型小鏡子,它可以幫助大夫從人體外直接觀察到人體內臟器官里的情況。醫用內窺鏡的發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1877年,英國的尼茲醫生發明了宮腔鏡,以後人們又發明了膀胱鏡、鼻咽鏡、氣管鏡、腹腔鏡等。不過,內窺鏡真正在醫學上得到普遍使用,是在20世紀50年代內窺鏡發生了革命性變化之後。內窺鏡的「革命」是由光纖——光導纖維的發明所引發的。光纖的發明顯然受了1870年一個著名實驗的影響。那一年,英國物理學家丁達爾在皇家學會演講廳做了一個實驗:他在一個桶里放滿水,在桶的上方用燈泡照亮桶中的水,然後,他讓桶里的水從桶側壁下部的一個小孔流出來,此時人們看見,從小孔里流出的彎曲的水流是一條亮柱——光線會跟著水流彎曲傳播。為什麼光在這里不作直線傳播了?原來,這是光的全反射現象,丁達爾解釋:光在沿直線傳播時,遇到有東西阻擋,就會被反射回來,以上現象是光線在彎曲的水流中作了許多次全反射的結果。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用截面直徑只有頭發幾分之一的極細的玻璃纖維製成的光導纖維,就是利用了光的這種全反射現象來傳遞各種光信號的。醫學家很快就將它應用到醫學上,1957年,美國製成了第一台光纖十二指腸鏡,以後各種光纖內窺鏡紛紛面世。這類光纖內窺鏡與先前使用的用橡膠與金屬材料製作成的醫用內窺鏡相比,有兩大優點:一是管子細,又很柔韌,可以任意彎曲扭動;二是光纖能導光,這樣不僅可以採用外部冷光源進行照明,還能夠獲得十分清晰、色彩逼真的圖像,診斷的准確率也就提高了。各類內窺鏡的基本構造都差不多,一般由一根細的軟性長金屬管和探頭組成。叫做鏡管的軟性長金屬管可以通過口腔等部位進入人體內,鏡管內有光纖束,一端接一個光源,光由光纖傳遞到內窺鏡的另一端,產生亮光,照亮人體內臟器官內部。反過來光纖又可把圖像從體內傳到體外,所以這種光纖束也叫做傳像束。內窺鏡的探頭內徑約11毫米~13毫米,可這樣小的東西里,竟然裝有照明燈、導軌、超微型攝像頭等。醫生通過操作器,可使探頭像蛇頭一樣活動、彎曲,到達要觀察的部位,把觀察到的情況通過傳像束傳送到電視監視器成為圖像,再由電子計算機處理,醫生就可以發現這些器官的毛病了。內窺鏡的鏡管內還有一個特殊孔道,通過孔道可以安裝微型手術刀,這樣醫生就可在不剖腹的情況下,直接在器官內部為病人做手術。孔道內還可以安裝一根細長的夾鉗,便於醫生在病人器官里夾取少量的活體組織進行病理切片檢查。有的專用器械還可把胃、食道、氣管、肺等器官中的異物取出,就像前面講的從周琦肺中取出圓珠筆套那樣。吞下一條長管子來檢查內臟病變,聽起來好像挺嚇人,實際上,這只會有一點點不舒服感而已。為使病人放鬆,以便管子的插入,有時會讓病人服用少量鎮靜劑,或者在喉部噴上一些麻醉劑。管子放入時,可先讓病人側卧並伸長脖子,頭部向前,這樣,就方便醫生將探頭伸入病人喉部,使病人吞下了。操作者再經目鏡觀測,將光纖慢慢地引導入食道、胃或小腸等處。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內窺鏡還可以伸到脊髓中去,脊髓分布於脊椎骨內,從大腦延髓一直延續到臀部的骶髓。作為中樞神經的重要一環,它控制著運動和感覺神經。1996年,日本新潟大學的下地恆毅教授研製了內徑僅0.5毫米的微型脊髓內窺鏡,它能在脊髓被膜——硬膜外腔和蛛網膜下腔的空隙間自由行進,而無損於脆軟的神經。內窺鏡檢查治療人體內部臟器的情況,都可以通過電視錄像記錄下來,進行重放。這對醫學研究和教學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醫科大學的課堂上,老師播放著由內窺鏡拍攝下來的錄像,對著圖像可以向學生們詳細講解:食管、胃、十二指腸健康正常時是什麼樣,早期病變有哪些變化特徵,應怎樣通過內窺鏡施行手術……醫用內窺鏡目前品種有好多,除了有胃鏡、食道鏡、十二指腸鏡、小腸鏡、大腸鏡等消化道系統的外,還有前面述及的氣管鏡、脊髓鏡和子宮鏡等,心臟鏡和腎盂鏡等也已投入了使用。它們已經成為現代醫學一類不可缺少的儀器了。
6. 做一次消化道膠囊內鏡檢查要多少錢效果如何呢有最近做過檢查的小夥伴嗎
截至2020年3月,膠囊內鏡檢查費用一般需要六千元左右。具體跟育醫院不同收費也有所區別。
膠囊內鏡檢查是一種新型無創的消化道無線監測系統,屬於非侵入性檢查,可作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腸疾病診斷的首選方法。
通過口服內置攝像與信號傳輸裝置的智能膠囊,藉助消化道蠕動功能,使之在消化道內運動、拍攝圖像,並以數字信號傳輸圖像給患者體外攜帶的圖像記錄儀,進行存儲記錄。醫生通過影像工作站分析所記錄的圖像,了解患者的整個消化道情況,從而對病情作出診斷。
(6)小美女內窺鏡擴展閱讀:
檢查前准備:
1、患者在檢查前禁食8~12小時,並進行腸道准備。
2、檢查前2~3日進食少渣、半流質食物。
3、檢查前24小時內及檢查期間,患者禁止吸煙,若腹部體毛較多應剔除。
4、檢查前12小時可使用瀉劑如番瀉葉、甘露醇等,同時多飲水。
5、檢查當日禁食早餐。
6、檢查前2小時,禁止服用葯物。
7. 內窺鏡豐胸多少錢
隆胸手術後注意飲食上要清淡一些,不要飲酒和濃茶,不要吃刺激性的東西,腌制的東西也要少吃.過鹹的東西不要吃,可以多喝一些水,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
8. 醫院做內窺鏡檢查的醫生需要什麼資質或者要求嗎我做腸道內窺鏡檢查出意外了,一個小年輕做的,後來問剛
醫生都可以做,主要是靠經驗,沒有什麼資質或要求什麼的。
9. 內窺鏡鏡頭設計解析度一般應大於9.92Lp/mm(L=10mm),怎麼轉化為設計參數MTF值或者其它
MTF值是一組數據的集合,繪製成表格。單個數據不能繪製成MTF曲線。
10. 最小的內窺鏡
樓上的朋友也說了這個不是價格的問題,我們本身做內窺鏡的都沒法做2MM以下的,你檢測模具內部隙縫需要這么小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