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大全 > 蘇綉大美女

蘇綉大美女

發布時間:2022-07-29 13:55:41

⑴ 傳奇女子秦淮八艷,她們都有著哪樣的人生呢

「秦淮八艷」,即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上的八個南曲名妓,故又稱「金陵八艷」。計有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寇白門、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

她們八人所以聯名,因為有這樣幾個共同點:

美艷逼人,聲名遠播;多才多藝,能詩會畫;忠於愛情,堅貞不屈;氣節不俗,勝於須眉。這里單說她們的氣節,秦淮八艷除馬湘蘭外,其他人都經歷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換代的大動亂,表現了高於許多官宦士子的氣節,令七尺丈夫汗顏。

秦淮八艷

風流女俠寇白門

寇白門名湄,字白門,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艷之一。《板橋雜記》曰:白門娟娟靜美;跌寇白門宕風流,能度曲,善畫蘭,相知拈韻,能吟詩,然滑易不能竟學。

正由於寇白門為人單純不圓滑,而決定了她在婚戀上的悲劇。寇氏歸金陵後,人稱之女俠,她「築園亭,結賓客,日與文人騷客相往還,酒酣耳熱,或歌或哭,亦自嘆美人之遲幕,嗟紅豆之飄零」。後又從揚州某孝廉,不得意復還金陵,最後流落樂籍病死。

當時文壇祭酒的東林領袖錢謙益作《寇白門》詩追悼曰:「寇家姊妹總芳菲,十八年來花信迷,今日秦淮恐相值,防他紅淚一沾衣。叢殘紅粉念君恩,女俠誰知寇白門?黃土蓋棺心未死,香丸一縷是芳魂。」

絕色吳女名門後,生不逢時淪青樓。

俠骨柔腸志高潔,一生飄零終無悔。

靈秀多才馬湘蘭

馬湘蘭(1548——1604)可以稱為明代的女詩人、女畫家。據《秦淮廣記》載,她 馬湘蘭

名守真,字湘蘭,小字玄兒,又字月嬌,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稱「四娘」。她秉性靈秀,能詩善畫,尤擅畫蘭竹,故有「湘蘭」著稱。她相貌雖不出眾,「姿首如常人」,但「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

馬氏生長於南京,自幼不幸淪落風塵,但她為人曠達,性望輕俠,常揮金以濟少年。她的居處為秦淮勝處,慕名求訪者甚多,與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誼甚篤,她給王稚登的書信收藏在《歷代名媛書簡》中。在王稚登70大壽時,馬氏集資買船載歌妓數十人,前往蘇州置酒祝壽,「宴飲累月,歌舞達旦」,歸後一病不起,最後強撐沐浴以禮佛端坐而逝,年57歲。

馬湘蘭為王稚登付出了一生的真情,自己卻像一朵幽蘭,暗自飲泣,暗自吐芳。馬氏死後葬在其宅第,今白鷺州洲公園的碧峰寺附近。




⑵ 當代刺綉界的著名大師有哪些

1、朱鳳

朱鳳不僅是一位刺綉藝術大師,同時又是一位刺綉藝術教育家,刺綉藝術理論家。她一生從事刺綉藝術已有六十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刺綉生涯里,她繼承了顧綉、沈綉的傳統,對蘇綉承先啟後,繼承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她還先後撰寫出版了大量總結刺綉理論與實踐的著作,如:《中國刺綉技法研究》《刺綉學教學大綱》《中國刺綉色彩研究》《手綉實用品色彩學》《刺綉法演變時》《中國刺綉史》《針上組織幾何圖》等書。

2、陳英華

陳英華,國家高級工藝美術師、蘇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民間工藝家。1973年出生於蘇州刺綉之鄉。自幼喜愛家鄉刺綉藝術,並得到刺綉前輩的精心指導,深得刺綉藝術的精髓。二十多年來,她以針代筆,以線著色,不斷探索和創新,將中西方繪畫、攝影作品與刺綉藝術相結合,

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刺綉藝術風格,她用活潑瀟灑的針法,豐富多彩的色線,創作的水鄉風景,花卉,動物,靜物,人物肖像等作品,形象生動,逼真傳神。2014年獲得「蘇州市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3、顧金珍

顧金珍,1938年6月生,蘇州市吳縣人,中國著名蘇綉藝術大家。 顧金珍大師,師從全國著名蘇綉藝術家朱鳳(1910-1993)先生和已故原蘇州刺綉研究所傅元忠大師(1923-1995)。顧大師數十載如一日,淡泊名利,潛心鑽研蘇綉之技藝,七十餘載走過,顧大師毫無保留,無私地傳授絕技,

為蘇州乃至全國刺綉屆培養了無數人才,顧大師之高超技藝,不僅僅是繼承了前輩大師的蘇綉技藝,並且在實踐過程中,潛心研究繼承傳統技藝的同時,刻苦攻關,獨創人物肖像獨特的"免光T型針法」,其卓越的技藝以及鬼斧神工的藝術創作,成為蘇綉歷史新的里程碑。

4、何曉霞

何曉霞,遼寧沈陽人。何曉霞生長在手藝世家,她的母親便是她第一位刺綉老師。之後何曉霞進入美術學院正式學習美術畫理,在學習的過程中萌生了將傳統刺綉融入現代繪畫中的藝術構想,經過研究嘗試,最終創造了當代遼綉。

5、林智成

[現代](一九二二至?)刺綉藝術家。出生於泰國華僑工人家庭,九歲喪父,隨母回國。十三歲進綉庄當童工,二十歲已能獨立設計各類產品。一九五七年曾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學習。從事潮綉創作設計四十多年,為發展潮綉工藝做出了較大貢獻。配合潮劇出國演出,

創作了十五個劇目的劇裝細圖一百九十件,這些戲曲服裝,在演出時受到國外友人的好評。他設計的潮劇蟒袍等,獲全國劇裝評比第三名。一九七四至一九七八年,他連續創作設計了潮綉掛屏綉稿五十多幅,送往英國、埃及、日本和敘利亞等國展出。

一九八二年他設計的「九龍屏風」,榮獲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賽的金杯獎。在一九七九年召開的全國工藝美術藝人、創作設計人員代表大會上,被授予工藝美術家稱號。

⑶ 關於蘇綉的歷史、人文、典故。

歷史
蘇州刺綉至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早在三國時期(公元220~280年)就有了關於蘇綉製作的記載。

蘇綉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江蘇省的無錫、常州、揚州、宿遷、東台等地。江蘇土地肥沃,氣候溫和,蠶桑發達,盛產絲綢,自古以來就是錦綉之鄉。優越的地理環境,絢麗豐富的錦緞,五光十色的花線,為蘇綉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三國之前據西漢劉向「說苑」記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國已將用於服飾。三國時代,吳王孫權曾命趙達丞相之妹手綉《列國圖》,在方帛上綉出五嶽、河海、城邑、行陣等圖案,有「綉萬國於一錦」之說。
宋朝據《清秘藏》敘述,「宋人之綉,針線細密,用線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鳥極綽約底饞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可見宋代蘇綉藝術已具有相當高水平。
明朝(1368~1644年)時,蘇綉已成為蘇州地區一項普遍的群眾性副業產品,形成了「家家養蠶,戶戶刺綉」的盛況。江南已成為絲織手工業中心。在繪畫藝術方面出現了以唐寅 (唐伯虎)、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推動了它的發展。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製作,所綉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淋漓盡致,有「以針作畫」 「巧奪天工」之稱。自此,藝術在針法、色彩圖案諸方面已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在藝苑中吐芳挺秀,與書畫藝術媲美爭艷。
清朝(公元1644~1911年)的蘇綉以「精細雅潔」而聞名,當時的蘇州更有了「綉市」的譽稱。清代中後期,蘇綉在綉制技術上有了進一步發展,新出現了精美的「雙面綉」,僅蘇州一地專門經營刺綉的商家就有65家之多。
清朝是蘇綉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品,幾乎全出於藝人之手。民間更是豐富多彩,廣泛用於服飾、戲衣、被面、枕袋帳幔、靠墊、鞋

清月山莊
面、香包、扇袋等方面。這些蘇綉生活用品不僅針法多樣、綉工精細、配色秀雅,而且圖案花紋含有喜慶、長壽、吉祥之意,深受群眾喜愛。還有一種「畫綉」,屬於高檔欣賞品,稱之為「閨閣綉」。史載吳縣的錢慧、曹墨琴,吳江的楊卯君、沈關關,無錫的丁佩、薛文華等人的佳作,皆名垂一時。
特別是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學東流的潮流中,蘇綉也出現了創新的兆頭。 光緒年間,技藝精湛的藝術家沈雲芝聞名蘇州綉壇,她溶西畫肖神模擬的特點於刺綉之中,新創了「模擬綉」。
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壽辰,沈雲芝綉了佛像等八幅作品祝壽。慈禧備加贊賞,書寫「壽」、「福 」兩字,分賜給沈雲芝和她的丈夫余覺。從此沈雲芝改名沈壽,嗣後她的作品《義大利皇後愛麗娜像》,曾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給義大利,轟動了意國朝野,《耶穌像》1915年在美國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博覽會」上獲一等大獎,售價高達一萬三千美元。《美國女伏倍克像》赴美展出時,其盛況空前。沈壽的「模擬綉」傳譽中外,開拓了蘇綉嶄新的一頁。
在她的倡導下,江蘇的蘇州、南通、丹陽、無錫、常熟等地分別舉辦了傳習所、綉工科、綉工會等。她曾先後到蘇州、北京、天津、南通等地課徒傳藝,培養了一代新人。其時著名藝人還有華基、唐義真、李佩敝、蔡群秀、張應秀、金靜芬……她們的作品先後在「義大利都朗萬國博覽會」(公元1911)、「巴拿馬一一太平洋國際博覽會」(公元1915年)、「比利時萬國博覽會」(公元1930年)上獲獎,為中華民族傳統工藝在國際上贏得了榮譽。三十年代初,丹陽正則女職中綉工科主任楊守玉,始創了縱橫交叉、長短不一、分層重疊的「亂針綉」 豐富與提高了蘇綉藝術的表現能力。自本世紀五十年代初以來,藝人創作開拓了新的廣闊天地。蘇州、南通、常州、無錫、揚州、東台等地先後建立了研究機構或工廠,使藝人安心專致研究和創作。對失傳的技藝進行了挖掘、總結、提高、發展,使古老的蘇綉藝術重放異彩。
民國時期整體來講,由於常年戰亂,蘇綉業曾一度衰落。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蘇綉得到進一步的恢復和發展。1950年後,國家專門設立了蘇綉研究所,並開辦刺綉訓練班。蘇綉的針法由原來的18種發展到今天的40餘種。
人文
在中國傳統刺綉工藝中,蘇綉是最擅長吸取其他藝術精華的品種,它的圖案以亭台樓閣、小橋流水為題材,一般以藍、綠為主色調,體現出清雅、幽靜的效果。從人物、花鳥到山水、動物,從靜若處子到動如脫兔,蘇綉呈現的無不是江南水鄉那細膩綿長的人文內涵。而這些美輪美奐的蘇綉都是在上千年的歷史時空中,由一代代綉娘巧手穿引,心手相傳,一針一線創造出來的。
蘇州也是一座充滿水影絲光的城市,疊印於河流與絲綢之上。春秋戰國時期,蘇州就出產著名的絲綢「織貝」,是一種先染絲,後織成貝殼紋樣的錦帛。蘇州產的白錦縞帶也讓北方人驚嘆不已。公元前514年,吳國丞相伍子胥將都城蘇州有規劃地建成許多縱橫交錯的通道,並充分利用蘇州的水,在每一條道路旁又挖掘出一條河流,形成蘇州「人家盡枕河」 的水城風貌,有一條錦帆路,至今還在,其實原來還有錦帆河,傳說吳王夫差經常乘錦帆花舟攜美女暢游此河,錦帆儷影,綵綢飄舞,水影絲光燦爛了蘇州的許多歲月。
從三國時代開始,蘇州的絲綢生產一直走在前列。唐宋時期,蘇州就是全國絲綢中心;宋代蘇州民眾已普遍穿著絲綢服飾,絲綢在蘇州已不再金貴,而大多數地方只有達官貴人才能穿得上。
唐宋時,蘇州每兩星期生產的綢緞,即可從古絲綢之路的起點長安,鋪到終點羅馬。明代蘇州已經是江南大都會,皇家高級絲綢織品也大多出自蘇州織工之手。宋元明清,歷代皇家織錦織造機構,蘇州都名列其中。清代的蘇州織造署在「江南三織造」中更是地位最高,規模也最大。乾隆年間,蘇州城內擁有絲織機12000多台,十萬餘人從事絲綢織造和貿易。明清時期的機戶組織「賬房」就產生於絲織發達的蘇州,他們是左右絲綢生產過程的早期資本家。正是蘇州在明清時的繁華,全國的資本和財富往蘇州流動,商賈雲集,蘇州開始了造園之風,後來聞名於世的蘇州古典園林大多誕生於此。
典故
蘇綉的發源地在蘇州吳縣一帶,現已遍衍江蘇省的無錫、常州、揚州、宿遷、東台等地。江蘇土地肥沃,氣候溫和,蠶桑發達,盛產絲綢,自古以來就是錦綉之鄉。優越的地理環境,絢麗豐富的錦緞,五光十色的花線,為蘇綉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據西漢劉向"說苑"記載,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吳國已將刺綉用於服飾。三國時代,吳王孫權曾命趙達丞相之妹手綉《列國圖》,在方帛上綉出五嶽、河海、城邑、行陣等圖案,有「綉萬國於一錦」之說。據《清秘藏》敘述,「宋人之綉,針線細密,用線一、二絲,用針如發細者為之。設色精妙,光彩射目。山水分遠近之趣,樓閣得深邃之體人物具瞻眺生動之情,花烏極綽約底饞唼之態,佳者較畫更勝。」可見宋代蘇綉藝術已具有相當高水平。
到了明代,江南已成為絲織手工業中心。在繪畫藝術方面出現了以唐寅 (伯虎)、沈周為代表的吳門畫派,推動了刺綉的發展。刺綉藝人結合繪畫作品進行再製作,所綉佳作栩栩如生,筆墨韻味琳漓盡致有「以針作畫」 「巧奪天工」之稱。自此,刺綉藝術在針法、色彩圖案諸方面已形成獨自的藝術風格,在藝苑中吐芳挺秀,與與書畫藝術媲美爭艷。
清代是蘇綉的全盛時期,真可謂流派繁衍,名手競秀。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綉品,幾乎全出於蘇綉藝人之手。民間刺綉更是豐富多彩,廣泛用於服飾、戲衣、被面、枕袋帳幔、靠墊、鞋面、香包、扇袋等方面。這些蘇綉生活用品不僅針法多樣、綉工精細、配色秀雅,而且圖案花紋含有喜慶、長壽、吉祥之意,深受群眾喜愛。還有一種「畫綉」,屬於高檔欣賞品,稱之為「閨閣綉」。史載吳縣的錢慧、曹墨琴,吳江的楊卯君、沈關關,無錫的丁佩、薛文華等人的刺綉佳作,皆名垂一時。特別是到了清末民初,在西學東流的潮流中,蘇綉也出現了創新的兆頭。 光緒年間,技藝精湛的刺綉藝術家沈雲芝聞名蘇州綉壇,她溶西畫肖神模擬的特點於刺綉之中,新創了「模擬綉」。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慈禧七十壽辰,沈雲藝綉了佛像等八幅作品祝壽。慈禧備加贊賞,書寫「壽」、福 」兩字,分賜給沈雲芝和她的丈夫余覺。從此沈雲芝改名沈壽,嗣後她的作品《義大利皇後愛麗娜像》,曾作為國家禮品贈送給義大利,轟動了意國朝野;《那穌像》1915年在美國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國際傅覽會」上獲一等大獎,售價高達一萬三千美元。《美國女伏倍克像》赴美展出時,其盛況空前。沈壽的"模擬綉"傳譽中外,開拓了蘇綉嶄新的一頁。

⑷ 蘇綉大師何建英是誰啊

都知道是蘇綉大師了當然是做蘇綉呀,何建英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華國禮蘇綉藝術家,中國蘇綉梅花篆字創始人,蘇綉中華一筆福創始人。

⑸ 蘇綉大師何建英的事跡

她在2008年創建了「何氏名綉」工廠,親自主導、專業從事刺綉藝術品研發、創作、設計、生產。2012年,成立刺綉公司。讓蘇綉在古典格局,詩意江南的基礎上,積極革新,推陳出新,讓傳統的民間蘇綉工藝不再奢侈,逐步進入蘇綉禮品商務化、家裝設計化的理念,讓蘇綉藝術走進千家萬戶。

⑹ 蘇綉大師何建英這個人很出色嗎

蘇綉大師何建英出生在刺綉之鄉——蘇州,自幼聰惠靈性、一點就通、基本功扎實、技藝超群、令人嘆服。在受祖輩的藝術熏陶下和經名師指點、言傳身教,精心研習刺綉技藝,從傳統刺綉中吸取精華,擺脫束縛、傳承經典,將繪畫、書法、攝影與刺綉完美結合,大膽創新、源自傳統而又超越傳統,形成了「獨樹一幟」藝術特色。

⑺ 四大美女,四大名校,你知道中國還有哪些「四大」么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為中國四處最主要的道教聖地,分別是:
山西五台山
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華山
浙江普陀山

中國四大道教名山為中國四處最主要的道教聖地,分別是:

位於湖北十堰的武當山;
位於江西鷹潭的龍虎山;
位於安徽黃山的齊雲山;
位於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

四大菜系普遍的有兩說
一是川魯粵淮,二是川粵魯蘇。但是以八大菜系的說法更能緊跟時代步伐。
我國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川、蘇、粵、閩、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魯、川、蘇、粵四大菜系形成歷史較早,後來,浙、閩、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就形成了我國的「八大菜系」。
一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到的烹飪特色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資源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為:蘇、浙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魯、皖菜猶如古拙樸實的北方健漢;粵、閩菜宛如風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內涵豐富充實、才藝滿身的名士。

蘇綉、湘綉、粵綉、蜀綉譽為中國四大名綉。
1、蘇綉
主要產於江蘇蘇州、南通一帶,因產地蘇州而得名。有單面綉和雙面綉、雙面異色綉,雙面異色異物綉及雙面異色異針異物三異綉及環形綉等。題材廣泛,圖案新穎,針法細膩,形象逼真,色彩秀麗,富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具有高貴典雅的風格特徵。最能體現蘇綉藝術特徵的「雙面綉」,可從兩面觀賞,雙面綉《貓》是蘇綉的代表作品。
2、湘綉
產於湖南長沙,是湖南長沙一帶綉品的總稱。吸收蘇、粵綉的優點,融合傳統的繪畫、刺綉、詩詞、書畫及金石藝術於一體,作品具有構圖優美,針法細膩,綉藝精湛,色彩鮮艷,絢麗奪目,風格豪放,花紋瑰麗奇特,神態生動等特點,享有「超級綉品「之譽。題材廣泛,以獅、虎、松鼠為代表作,有「蘇貓、湘虎」之說,著名有《鬅毛獅》、《鬅毛虎》。
3、蜀綉
產於四川成都,是四川成都傳統刺綉工藝品,以軟緞和彩絲為原料,技藝講究,施針嚴謹,針腳精細,摻色柔和,虛實得體,圖案美觀。以構圖精巧、刻畫細膩、形神兼備、色彩明麗而著稱。主要有高級藝術綉屏,代表作有《芙蓉鯉魚》、《熊貓》等。
4、粵綉
產於廣東省(廣州、潮州)。金銀線墊綉是粵綉特技,以構圖飽滿、繁而不亂、色彩濃郁、立體感強等特點著稱。題材多樣,主要是各種吉祥圖案、百鳥等。其中「百鳥朝鳳」、「龍鳳」、「博古」最具特色,充分體現了當地人民的審美情趣。

閱讀全文

與蘇綉大美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536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86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2056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1065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888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832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794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181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533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761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2110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697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609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095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241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631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892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2052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110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