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除了嚴詠春外還有哪些古代女武術家
除了嚴詠春外還有很多;
越女,春秋時女劍術家。越國人。據《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載:「越有處女,出於南林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就之術「。其劍法天成,居於山林,授劍法以士兵,助越王勾踐滅吳。
地術拳創始人---四月神尼
白鶴拳相傳由福建省福寧州(現霞浦縣)北門外少林拳師方種的獨生女方七娘所創。
『貳』 《功夫詠春》:不容忽視的美女拳法
北京王志鵬師傅是《功夫詠春》的技術指導,主演白靜是王志鵬師傅的弟子。
『叄』 古代有名的女武術家
花木蘭,楊門女將
『肆』 在傳統武術詠春拳的歷史上,出現過哪些堪稱大師級的人物
我國作為一個文明古國,不止在琴棋書畫方面名家濟濟,在武術方面更是大家輩出。今天編就和大家聊一聊詠春拳這一流派的大家們,關於詠春拳大師級的人物,家喻戶曉的葉問、李小龍且不用說,當然更少不了詠春拳的創始人嚴詠春,還有當代的詠春名家丁浩等,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相信大家對李小龍都不陌生,他拜了不少武師,學過太極拳、洪拳和少林拳等等。李小龍在1954年拜葉問門下,學習詠春拳,並在其影視作品中靈活了運用了詠春拳的打法,讓詠春拳呈現在大眾面前。
詠春拳得以家喻戶曉則是現代的事情了,可以說一部電影《葉問》讓整個世界都在學習詠春拳了,形成了一股“詠春風”。
『伍』 中國有沒有女性武術高手叫什麼名字,干什麼的
1.(1)劉玉華.「中華武林百傑」、中國「十大武術名教授」、武術九段劉玉華(十位中唯一的女性)就是其中的一位。劉玉華,女,1916出生,河南省開封市人。她7歲在開封大同武術社師從「何大刀」何富同和「孟大槍」孟廣泰習武。後考入河南省國術館訓練班和南京中央國術館。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教於湖北教育學院、華中師范學院、武漢體育學院,培養了大批武術人才。(2)2005年「十運會」設女子散打一塊金牌,更是對女性散打運動的開展起到了極大的作用。該時期,女性中涌現出大量的武術(教育)家,上海體育學院的王菊蓉教授 (3)、孫式太極拳第二代掌門人孫劍雲女士等。 2、創設武術拳派 女性不但躬身練習武術,她們還參與了武術門派的創編工作。現在中國武術「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風格獨特,自成體系」的拳派有131個(9),其中的創編與女性有關的拳派有: 2.1五梅拳 「傳女不傳男」的五梅拳,又名梅花樁八法拳。據《五梅拳拳譜》記載,該拳由一位號「五梅」的尼姑所傳。清道光年間,她在福建上杭廬豐鄉將該拳傳於義子黃寶善(後改名黃寶林),後黃寶林傳福建蘭溪鄉人龔榮煌,逐漸在福建、廣東傳播開來。 2.2永春白鶴拳 主要傳布於福建省境內的永春白鶴拳由清康熙年間的方七娘創編。方七娘自幼隨父親學習少林拳,因觀白鶴閃跳、彈擊等動作而受到啟發,隨將白鶴閃擊等動作融入少林拳中而創白鶴拳。 2.3詠春拳 主要流布於廣東、廣西的詠春拳相傳由嚴詠春所創。嚴詠春,又名詠春三娘,相傳清嘉慶年間,嚴詠春隨父嚴四(習練少林拳)避難逃至福建連城縣隱居。嚴詠春自幼隨父習少林武術,一日,嚴詠春洗衣時偶見白鶴和青蛇爭斗而受到啟發,於是她將蛇鶴相鬥的纏繞吞吐動作和當地流行的永春白鶴拳及少林拳法等融為一體而創編出詠春拳。 3.影壇傑出女性武術表演家:楊紫瓊/李香凝/...
『陸』 詠春拳的創始人是女的
詠春拳的創始人是女的。
詠春拳的創始者是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師太(原名朱紅梅),五枚師太將禪武結合,最終創出一種適合女性演練的的實用功夫——詠春拳。
之所以用「詠春」二字命名,是其一生博學心得的結晶體現。如簡單的一個「詠」字的右半邊「永」字的點、橫、折、豎、勾、挑、撇、捺,就暗藏著詠春拳的拳理與招法。
(6)詠春十大美女武功擴展閱讀:
詠春名宿
1、阮奇山自小酷愛武術,其父不惜以重金,先後禮聘詠春武術名家郭寶全、馮少青為其兄長阮濟雲及阮奇山教授拳技。尤以被後人稱為「佛山阮老楂」的阮奇山成就為大。
他在研習拳術中懂得科學地融會貫通,將詠春門的拳、樁、刀、棍等功技挾於一身,與葉問、姚才被門人譽稱為「詠春三雄」。生年僅傳技於摯友張保愛徒岑能及記名弟子黃精。
2、葉問幼時天資聰穎,然體弱多病,當年佛山詠春拳宗師梁贊的弟子陳華順租用葉問家宗祠設館授徒,葉問因年幼體弱,便有幸拜陳華順為師,學習詠春拳術。
而陳華順以其聰穎過人,勤奮好學,故經常親自教授,而吳仲素則從旁協助,常與葉問過手,將詠春拳奧妙逐一指點,葉問因而武技大進。陳華順中風病逝後,葉問隨吳仲素苦練三年,比前更大有進步,時年不過15。
3、李小龍幼年因體弱而拜名師葉問習詠春拳術,18歲往美國留學,畢業後在美國西雅圖開設「振藩國術館」傳授中國武術。期間他悉心研究、吸收中外技擊精華,創截拳道。
1971年返港從事影視業工作,拍攝了多部轟動世界影壇的中國功夫片,其本人被譽為「功夫之王」,他早年所習的佛山詠春拳也因此在世界各地大受歡迎 。
『柒』 詠春那麼厲害,那個時代是不是詠春那個女人最厲害,為什麼!
。。。。。。 這個你可能有些誤區。
武術它本身沒有強弱,習武的人才是關鍵。 如果武術本身厲害,哪么任何人學了之後,豈不是都天下無敵,哪來勝負之分。
所以 武術本身沒有強弱, 哪個時代,比 嚴詠春 厲害的人多得是。 只不過沒有在歷史上表現的哪么清晰。
詠春拳是以實戰為主,所以很多招式都是搏擊中比較實用的。 學習的人自然要比沒學過的人強一些。
中國 實戰武術 有很多 比如 八極拳 蔡李佛 洪拳 等很多武術最初是以搏擊為目的,而後來太平盛世,人們才開始 轉型為 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