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嗩吶喪事出殯專用曲有哪些
嗩吶喪事出殯專用曲:
1、嗩吶獨奏《一江風》
2、嗩吶曲《黃河情》
3、嗩吶獨奏豫劇《秦雪梅弔孝》
4、嗩吶母親
5、嗩吶父親
6、哀樂
7、嗩吶悲調曲
8、嗩吶哭皇天
9、嗩吶悲曲
10、嗩吶獨奏朝陽溝
嗩吶使用環境:
在民間,嗩吶有著深厚的根基,一般百姓家舉辦婚喪壽慶、喬遷新居、過年過節時都要請幾個嗩吶手來慶賀熱鬧一番,發展到今天,送子參軍,開張剪綵也要請嗩吶樂隊,廣泛應用於民間的婚、喪、嫁、娶、禮、樂、典、祭及秧歌會等儀式伴奏。
⑵ 河南豫劇-常玉香真名
姓名:常香玉
性別:女
原名:張妙玲
英文名:
生日:1922年
星座:
國籍:中國
地域:中國大陸
身高:
血型:
三圍:
嗜好:
生平介紹:常香玉,豫劇表演藝術家,河南鞏縣人,1922年出生。
出身藝人家庭的她,九歲隨父張福仙搭班學戲,拜翟燕身、周海水為師並隨義父姓改名為常香玉。初學小生、須生、武丑,後專演旦腳。幼功深厚。十歲登台,十三歲主演6部《西廂》,名滿開封。原唱豫西調,後在演出中逐漸融合豫東、祥符各調,並吸收曲劇、墜子、山西梆子、河北梆子、京劇等一些唱腔,別創新腔。1938年後因病不能再演武戲而潛心鑽研青衣、花旦表演和說白的改革。1941年赴陝甘演出。1948年在西安創辦香玉劇社,致力於培養青年演員。1951年為支援抗美援朝,率劇社巡迴西北、中南、華南各地演出,以演出收入捐獻「香玉劇社號」戰斗機一架,有「愛國藝人」之譽。1952年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獲榮譽獎,同年出國演出。
「常派」唱腔字正腔圓,運氣酣暢,韻味淳厚,格調新穎,以聲繪情、以情帶聲,多彩多姿,雅俗共賞,表演剛健清新、細膩大方,內涵深邃、性格鮮明,在表達人物內在的思想感情上,細致入微,一人一貌,栩栩如生。代表作有《花木蘭》、《拷紅》、《斷橋》、《大祭樁》、《人歡馬叫》、《紅燈記》等。
她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河南分會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河南省戲曲學校校長,是一、二、三、五、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
音視頻:
其它:
⑶ 嗩吶經典曲目
一、百鳥朝鳳
1953年春,由山東省荷澤專區代表隊作為嗩吶獨奏參加第一屆全國音樂舞蹈會演演出時,受到烈歡迎。後來嗩吶名家任同祥在專業音樂工作者協助下,壓縮鳥叫聲,刪去雞叫聲,並設計了一個華彩樂句,運用特殊循環換氣法的長音演奏技巧,擴充了快板尾段,使全曲在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束。樂曲以熱情歡快的旋律與百鳥和鳴之聲,表現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景象。
二、全家福
嗩吶曲獨奏曲,用豫北安陽地區的民間戲曲唱腔、板式、曲牌組合起來的吹奏樂曲。
該曲的旋律走向、調式色彩及吹奏特點,都給人一種古樸、灑脫、強進之意,使你揮之不去、難以忘懷。該曲由散板、中板、快板、飛板組成,可以說是典型的傳統板式結構,符合中國人的傳統審美趨向。由散板到正扳、由慢板至快板、由敘述到激越,又給人以思慮、解脫、圓滿之感。
三、抬花轎
抬花轎音樂是我國民間的曲劇音樂,根據抬花轎的動作、行走、運動狀態而編配的音樂,廣泛流行於我國民間,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古典音樂之一,表現形式以嗩吶演奏為主。由於歷史悠久,音樂的作者已經無法考證。
四、六字開門
嗩吶獨奏曲,原是一支民間器樂曲牌。曲調流暢,情緒輕快。
戲曲中常用以伴奏劇中人更衣、打掃、行路的拜賀等場面,是《小開門》的變體。前半段運用模擬人笑聲的「氣拱音」, 以及「氣頂音」技巧,使旋律優美如歌;後半段運用單、雙吐技巧奏出類似三弦聲音的「三弦音」技巧,短促而富有彈性的樂音和輕快的節奏相結合。
五、社慶
嗩吶獨奏曲《社慶》作者葛禮道,1965年在「為農村服務的音樂作品徵稿」活動中獲選由音樂出版社出版並收入《建國三十年器樂作品選》,錄制唱片並被藝術團體帶到日本、韓國、美國、尼泊爾等國演出。很喜愛的嗩吶曲。
六、一枝花
一枝花,嗩吶獨奏曲,任同樣於1959年春根據山東的地方戲和其它民間音調編寫。
樂曲開始是一段散板,採用山東梆子「哭腔」音調,凄楚悲壯,接著是敘述性的慢板,柔婉動人。最後慢起而漸快轉入中板,採取《小桃紅》為素材,節奏活潑,音樂輕快。
七、鳳陽歌與後八板
《鳳陽歌絞八板》是一首著名的魯西南鼓吹樂曲,也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嗩吶曲,但經過郝益軍先生整理移植而成的同名笛曲卻鮮為人知。本文作者通過對山東琴書音樂的了解和多年來年來從事笛子與嗩吶兩門樂器的演奏與教學實踐,對笛曲《鳳陽歌絞八板》的結構布局、素材來源、風格表現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著重闡述了演奏該曲應注意的九個問題。
八、山村來了售貨員
嗩吶獨奏曲,張曉峰作。樂曲以東北民歌音調為基礎,描述了山村售貨購貨的情景,並與抒情相結合,音樂輕快、詼諧。
樂曲分為:〔趕路〕、〔吆喝〕、〔山谷回聲〕、〔山村活躍〕、〔選購〕、〔告別〕、〔繼續前進〕,每個標題都提示了該段所要表達的內容。描寫山村售貨購貨的歡樂、熱鬧情景,是一首反映現實生活題材的作品。
九、懷鄉曲
《懷鄉曲》是王國潼先生採用台灣地方戲曲《歌仔戲》的曲牌「哭調子」、「七字調」為素材創作而成的。作者在樂曲的演奏藝術要求中寫道:「台灣《歌仔戲》與福建《薌劇》屬於同一劇種,都起源於福建的民間歌舞《錦歌》、《鋪地掃》,相互之間有著密切的血緣關系,故此曲最初曾取名為『懷薌曲』,意用『薌』『鄉』二字同音,以表達台灣同胞借懷念昔日薌曲之音而抒發今朝懷鄉思親之情。現在恢復原曲名的同時將『薌』字改為『鄉』字,以使其含義更為確切。」
十、 豫西二八板
嗩吶曲《二八板》在上個世紀80年初由於演出的需要再次加功,在時值上由兩分多鍾發展為4分半鍾,由高音嗩吶改為中音嗩吶,在《二八板》前又加了「豫西」兩個字即《豫西二八板》。《豫西二八板》劉文金先生執筆修改完成,1983年由郝玉岐加工。通過中音嗩吶細致入微的模擬,使得吹腔在飄動中透著剛氣,在深厚古樸中透著柔美,如同吟頌、如同哼腔;這里如青蜒點水般的氣吐音的柔弱吟奏,使吹腔入木三分更加感人。在第三段快板中,在豫劇快流水板的發展變化中,花腔跳動跌宕粉繁,給人們以歡快愉悅之感。
青年嗩吶演奏家侯彥秋簡介
侯彥秋,青年嗩吶演奏家,中國音樂學院教師。6歲開始學習嗩吶,師從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郝玉岐先生,12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又先後師從我國著名嗩吶演奏家趙春峰、胡海泉、宋保才先生等,附中畢業後被保送到中國音樂學院大學本科學習,1993年畢業並被留校任教。多次在中國民族器樂大賽上獲獎,曾在1995年獲「國際中國民族器樂大賽」嗩吶金獎。
祖籍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執教於中國音樂學院、嗩吶藝術研究生、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理事,中國民族管樂研究會秘書長,中國嗩吶專業委員會理事。她6歲開始學習嗩吶,師從於河南著名嗩吶演奏家郝玉岐先生,12歲考入中國音樂學院附中,成為了我國民族管樂界女子演奏嗩吶的第一人,入校後先後師從於我國著名嗩吶大師趙春峰、胡海泉、著名嗩吶演奏家宋保才、丁懷成、左繼承等老師學習。
侯彥秋在附中畢業音樂會上,她一人成功的演奏了嗩吶、管子,雙管、吶子,悶笛等樂器,成為了當時附中歷屆畢業音樂會上,演奏多種樂器的第一人,受到了專家評委的一致好評和高度贊揚,並以優異的成績被附中免試保送到中國音樂學院大學本科學習,1993年大學畢業,以出色的專業被中國音樂學院留校任教。
侯彥秋曾多次在中國民族器樂大賽上獲獎,並在1995年獲「國際中國民族器樂大賽」嗩吶金獎。同時受到音樂界普遍關注,確立了她在音樂界新的地位。
拓展資料
嗩吶簡介
嗩吶,是中國民族吹管樂器的一種,也是中國各地廣泛流傳的民間樂器。
嗩吶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製,呈圓錐形,上端裝有帶哨子的銅管,下端套著一個銅制的喇叭口(稱作碗),所以俗稱喇叭。在台灣民間稱為鼓吹;在廣東地區又被稱為嘀嗒[1],是廣東「八音」樂器中的一種。
嗩吶發音高亢、嘹亮,過去多在民間的吹歌會、秧歌會、鼓樂班和地方曲藝、戲曲的伴奏中應用。經過不斷發展,豐富了演奏技巧,提高了表現力,已成為一件具有特色的獨奏樂器,並用於民族樂隊合奏或戲曲、歌舞伴奏。
⑷ 河南豫劇嗩吶好學嗎
嗩吶是很好學
但要學好也並不輕松
要天天練嘴
一個最多不會超過150
如果你要買好的那我就不知道了
沈丘有好多
⑸ 豫劇結尾音樂、就是最後結束的時候好像是吹的嗩吶吧,什麼名字
豫劇唱段最後尾聲音樂是嗩吶吹奏。
⑹ 求幾個河南豫劇
卷席筒,天仙配
⑺ 河南結婚放什麼豫劇戲曲
河南洛陽的本地戲就是豫劇,適合結婚的豫劇:《洛陽橋》、《凌雲志》、《女貞花》和《柳綠雲》,用的最多的是《春秋配》,講述了一對才子佳人歷經磨難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
《春秋配》講述了一對才子佳人歷經磨難終成眷屬的愛情故事。少女姜秋蓮生母早逝,父親出外經商,經常受後母虐待。一日,姜秋蓮隨乳母深山撿柴,路遇公子李春華,李同情姜的遭遇贈銀相助,姜難中受助對李產生愛慕之情。後母唆使外甥侯上官深夜奸殺姜秋蓮不成反而誤殺乳母,於是嫁禍於李春華,誣陷李殺死乳母拐走秋蓮將其告至公堂。縣官受賄枉法將李春華屈打收監。姜秋蓮連夜逃離家庭尋父鳴冤,巧遇李春華摯友、佔山為王的張彥行帶領弟兄下山營救李春華。最終張彥行假扮朝廷大員趕至公堂,懲處後母、侯上官及縣官一干惡人,救出蒙冤的李春華,並當場讓李、姜二人拜堂成婚。
《春秋配》是一出唱功戲,尤以「撿柴」一場最為經典,這也是陳素真大師花費心血精益求精之作。那段「羞答答出門來將頭低下」的正宗祥符調慢板唱腔,一詠三嘆,九曲回腸,唱得人如痴如醉,具有回味無窮的魅力,這正是當年汴京城「戶戶『羞答答』」的原因所在。這場戲的表演也很見功力,姜秋蓮受後母辱罵毒打之後的委屈、幽怨、痛楚,作為一個閨中少女拋頭露面野外撿柴的羞澀、難堪,對素昧平生而解囊相助的公子李春華的感激,由感激而產生的朦朧的愛慕之情,以及因愛慕而急於了解對方更多情況卻又沒有勇氣直接詢問只能讓乳母代為傳話,這一系列復雜的感情通過精心設計的唱腔和動作表現出來,一個無辜受難、矜持嬌羞而又情竇初開的古典少女形象站立於舞台之上,引發人無限的憐愛與同情。
⑻ 河南豫劇嗩吶包公辭朝
包公辭朝》是河南地方戲曲劇經典劇目之一,1952年,由李圪塔口述,曲劇老藝人藍輯吾和其子藍文祥演出。1979年,王占柱、藍文樣整理。 此劇1979年至1982年,先後由河南電台、河南電視台、陝西電視台錄音錄相播放。包公的主要唱段由中國唱片社灌片發行。《包公辭朝》主要以黑臉,老生應工。包拯唱的「十二月農事」,獨具風采。
北宋仁宗時,北遼侵犯邊境,楊宗保掛帥御敵。兵部司馬王昌為奪江山,勾結遼邦,暗通蕭後,假意進獻內設機關的寶蠟求和。楊府安葬令公屍骨,宋王親往弔祭。寶蠟燃至中間爆炸,王昌誣奏楊家謀反弒君。宋王將佘太君滿門問斬。包拯聞訊前往營救,先在午門怒打王昌,繼而金殿辭朝。宋王弄清真相,遂赦免楊家。剛正不阿的包公通過計謀保護了受奸臣陷害的楊家將。爾後,包公不想幹了,揮揮手,不帶走一丁點雲彩,歸田園居。回到故鄉過恬靜輕松的農民生活。也許對他來講是無官一身輕的最好解脫吧。最精彩的,則是他對皇上的一段唱,可謂是餘音繞梁、三日不絕,
包公辭朝戲詞
編輯 包公白)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二暑連秋處露秋寒霜降立冬小大冬寒寒二十四節勤農事不懂節令怎種田(唱)自幼 耕讀在山鄉老臣我熟知莊稼行春種夏耘汗濕土為得,為得秋收和冬藏啊~正月 里來喜洋洋人慶佳節換新裝啊過了初一過十五大鬧啊,大鬧元宵喜欲狂啊~家家都把那花燈放啊~各色的彩燈滿村莊啊~孔雀開屏綉球燈龍鳳彩燈呈齊祥飛禽走獸真好看跑馬燈,滴滴溜溜是轉的忙獅子旱船跑豬馬唱的是,三戰呂布劉關張紅男綠女去觀賞萬歲呀,強似你萬歲坐昭陽啊~過罷了元宵春耕忙牽牛扶犁挑糞筐一路走來是一路唱萬歲呀,勝似你笙歌在宮牆春二三月該下種穀雨前後要場墒麥收把時三場雨玉米,玉米下種稻插秧四月小滿麥稍黃置辦農具該糙場杈把掃帚牛籠嘴鐮刀繩索和鋤張鐮刀繩索和鋤張啊五月芒種人倍忙男女老少上南崗大麥小麥是都收凈擔哩擔,扛哩扛推哩推來是裝哩裝慌忙積垛是把場揚慌忙積垛是把場揚啊割一捆新麥吃捻饌接著又過五端陽五端陽,炸油香吃粽子,飲雄黃,我的萬歲呀,勝似你瓊林玉宴飲酒漿六月三伏熱難當背鋤下田鋤草忙莊稼苗比作忠良將雜草刺芥,雜草刺芥它似奸黨鋤去了雜草禾苗壯趁南風樹蔭之下去乘涼頭枕鋤杖睡一覺萬歲呀,強似萬歲你的龍鳳床啊七月八月是天氣爽秩穀子早秋都進了場玉米穀子有千萬斗還有那,還有那大豆紅高粱九月十月天氣涼一陣秋風一場霜摘了棉花收蔬菜大麥小麥,大麥小麥都又種上十一月臘月大雪降農事已畢聚一堂殺豬宰羊把年過天倫之樂笑聲揚一十二月對主講耕樵漁讀臣在行農家樂勝似我為首相臣辭萬歲回故鄉,我不伴君王(宋王白)愛卿留步,愛卿留步!(唱)我只說她不懂庄農事那料想他句句都在行國事更比農事重老愛卿再莫要難為王(包公白)萬歲!(唱)非是臣辭官欺皇上皆只為寇楊綁法場萬歲不赦忠良將天下英傑淡心腸(宋王)有心赦下寇楊將刺王罵王罪昭彰(包公)刺王並非是楊家將寇天官直言敢諫是忠良叛臣就在君左右(宋王白)他是哪個?(包公白)萬歲!(唱)兵部司馬賊王強![1]
包公辭朝釋義
編輯 包公以「春雨驚春清谷天」的二十四節氣歌開始。告訴皇上,「自幼耕讀在山鄉,老臣熟知莊稼行」。意思說,老大你別擔心,我還是能夠吃得消農活的,畢竟過去的知識分子家庭奉行耕讀傳家嘛,包公也是伴隨著農活長大的。然後包公依次唱出了農民一年十二個月的幸福生活,盡管有不少的農活要忙碌,但是包公看來更多的是享受自由,「正月里來喜洋洋」,過佳節,換新裝,看花燈,那個精彩別提了,真是讓人喜盈狂!感覺「強似萬歲坐昭陽!」(也許皇上不這么認為吧)過了佳節開始了一年的春耕,也不忘記「一路走來一路唱」,田間地頭到處是歌聲,戲聲,果真是黃發垂髫怡然自樂,也能在歡樂中減輕了疲勞,包公看來「勝似萬歲笙歌在宮牆」,二月三月得搶種,穀雨前後要搶墒,四月麥稍黃了,就整理各種農具,准備收麥子了,俗話說,五黃陸月天,五月當然是最忙的,老老少少齊上陣,要收麥子了,唱到這里,包公還興致勃勃來了一個「慌忙急垛把場揚」的現場特寫,秀一把自己標準的農活架勢!吃了新麥做的碾饌,馬上就過端午節了,炸油香,吃粽子,飲雄黃酒,這對農面來講,勝似皇上瓊林玉宴飲酒漿。六月鋤草,還不忘記幽默一把,把禾苗比作忠良將,雜草刺芥比作奸黨,這是包公的職業習慣所致,休息時候可以到樹蔭下乘涼,頭枕鋤頭柄睡上一覺,那個舒服勁,可以說是,「勝似萬歲龍鳳床」。七月八月開始收秋,玉米穀子大豆高粱,九月十月天氣涼了,一場秋雨一層霜,該種菜,種麥子了,十一月臘月農事已畢,殺豬宰羊准備過年,享受天倫之樂,這種與大自然親近的充實感,吸引了包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