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歷史中的歷代美女
中國歷代美女籍貫全單 妺喜:山東滕州人。妺喜是夏代一個叫有施氏部落的人,有施氏在今天的山東滕州。滕州市現在隸屬棗庄市。 妲己:河南武陟人。妲己是商代一個叫有蘇氏部落的人,有蘇氏在今天的河南武陟。《封神演義》稱妲己是冀州侯蘇護的女兒,實際上妲己並非河北冀州人。武陟縣現在隸屬焦作市。 褒姒:陝西漢中人。褒姒是西周時期褒國的美女,褒國在今天的陝西漢中。 夏姬:河南新鄭人。夏姬是鄭穆公的女兒,因此她是河南新鄭人。新鄭市現在隸屬鄭州市。 息媯:河南淮陽人。息媯的丈夫是息侯,但息媯是在陳國出生、成長的,因此不能說息媯是河南息縣人。淮陽縣現在隸屬周口市。 西施:浙江諸暨人。諸暨市現在隸屬紹興市。 趙姬:河北邯鄲人。趙姬出身於邯鄲富商的家庭,家道中落後她做了歌姬,並先後成為巨商呂不韋的愛妾和秦莊襄王嬴子楚的王後。趙姬是秦始皇嬴政的生母。 虞妙弋:虞妙弋就是項羽的愛妃虞姬,江蘇沭陽人。虞妙弋的祖上是浙江紹興塔石村人,但虞妙弋是在沭陽出生、成長的,因此說她是江蘇沭陽人。沭陽縣現在隸屬宿遷市。 呂雉:呂雉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後,山東單縣人。單縣現在隸屬菏澤市。 竇猗房:竇猗房是漢文帝劉恆的皇後,河北武邑人。武邑縣現在隸屬衡水市。 王娡:王娡是漢景帝劉啟的皇後,陝西興平人。興平市現在隸屬咸陽市。 衛子夫:衛子夫是漢武帝劉徹的皇後,山西臨汾人。衛子夫是西漢名將衛青的姐姐,初為平陽公主家的歌女,漢武帝廢黜皇後陳阿嬌後立衛子夫為後,晚年因誣蠱之禍所牽連而自殺。 李妍:李妍是漢武帝劉徹的寵妃,河北定州人。李妍是西漢著名音樂家李延年的妹妹,進宮後令漢武帝迷戀得如醉如痴。定州市現在隸屬保定市。 趙鉤弋:河北河間人。據記載漢武帝在巡狩期間路過河間,有善於星相學的專家說,這里的天空祥雲籠罩,一定有奇女子。於是漢武帝緊急派遣使者按照祥雲的位置尋找這位奇女子,真的就找到了。把這個奇女子帶到漢武帝面前一看,原來這個容貌極其美麗的女子是個殘疾人,兩只手都緊握拳頭打不開。漢武帝親自出手掰這美女的拳頭,奇跡出現了,那美女無人能打開的拳頭伸開了。既然是仙苑奇葩,漢武帝自然是神魂顛倒,不假思索就把她帶回長安,並得到寵幸,這位美女就是趙鉤弋。河間市現在隸屬滄州市。 卓文君:四川邛崍人。邛崍市現在隸屬成都市。 上官小妹:上官小妹是漢昭帝劉弗陵的皇後,甘肅天水人。上官小妹年僅15歲就成了太後,她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太後。 許平君:許平君是漢宣帝劉詢的皇後,山東金鄉人。金鄉縣現在隸屬濟寧市。 王政君:王政君是漢元帝劉奭的皇後,河北正定人。正定縣現在隸屬石家莊市。 王昭君:湖北秭歸人。秭歸縣現在隸屬宜昌市。 趙飛燕、趙合德(趙飛燕本名趙宜主):兩人均是江蘇蘇州人。趙飛燕、趙合德的母親是西漢江都王的女兒,嫁給了中尉趙曼,卻暗中與舍人馮萬金私通而生下二女,趙曼病逝後母女三人相依為命,趙氏姐妹從此也備嘗艱辛,從姑蘇一直流落到京城長安。趙氏姐妹被漢成帝劉驁看中而入宮,姐妹兩人深受寵愛,不久漢成帝又廢黜皇後許誇立趙飛燕為後。 陰麗華:陰麗華是漢光武帝劉秀的皇後,河南新野人。新野縣現在隸屬南陽市。 鄧綏:鄧綏是漢和帝劉肇的皇後,河南新野人。 班昭:陝西咸陽人。 閻姬:閻姬是漢安帝劉祜的皇後,河南滎陽人。滎陽市現在隸屬鄭州市。 梁妠:梁妠是漢順帝劉保的皇後,甘肅平涼人。 何蓮:何蓮是漢靈帝劉宏的皇後,河南南陽人。何蓮出身於屠戶家庭,因貌美而入宮成為皇後,漢靈帝死後何蓮臨朝稱制,其兄何進想依靠豪強董卓消滅宦官勢力,結果宦官先發制人,殺死何進,董卓攻入洛陽後又殺死何蓮,東漢遂進入群雄割據狀態。 蔡文姬:東漢末文學家蔡邕之女,河南杞縣人。杞縣現在隸屬開封市。 貂嬋:據考證貂嬋本名叫任紅昌,山西忻州人。曾經也流傳貂嬋是陝西米脂人,但現在多數學者認為貂嬋應該是山西忻州人。 甄洛:河北無極人。無極縣現在隸屬石家莊市。 郭女王:據考證郭女王大名叫郭照,她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後,河北廣宗人。廣宗縣現在隸屬邢台市。 薛夜來(薛夜來本名薛靈芸):河北正定人。正定縣現在隸屬石家莊市。 孫仁獻(戲曲中稱孫尚香):浙江富陽人。富陽市現在隸屬杭州市。 楊艷、楊芷:楊艷、楊芷是晉武帝司馬炎的皇後,兩人均是陝西華陰人。華陰市現在隸屬渭南市。 梁綠珠:梁綠珠是西晉大富豪石崇的寵姬,廣西博白人。石崇在朝中失勢後,趙王司馬倫的手下孫秀暗慕梁綠珠,並向石崇索取,遭到了石崇的拒絕,孫秀遂向司馬倫進讒言誅殺石崇,石崇臨死前對梁綠珠嘆息道:「我因你而獲罪」,梁綠珠也墜樓自盡。博白縣現在隸屬玉林市。 羊獻容:山東費縣人。羊獻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度皇後,她是個美麗善良的女人,先是做了晉惠帝司馬衷的皇後,西晉滅亡後她被匈奴貴族劉曜所得,又成為前趙國的皇後。費縣現在隸屬臨沂市。 褚蒜子:褚蒜子是晉康帝司馬岳的皇後,河南禹州人。褚蒜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三次臨朝聽政的太後。禹州市現在隸屬許昌市。 鮑令暉:鮑令暉是南朝詩人鮑照之妹,山東郯城人。郯城縣現在隸屬臨沂市。 馮潤、馮清:馮潤、馮清是魏孝文帝元宏的皇後,兩人均是河北冀州人。冀州市現在隸屬衡水市。 胡仙真(歷史上稱為胡充華):甘肅鎮原人。胡仙真即史書上的胡充華,充華為妃嬪封號並非人名。胡仙真是北魏司徒胡國珍的女兒,她在魏宣武帝死後臨朝稱制,她揮霍無度,寵愛男色鄭儼,最終導致北魏六鎮起義。鎮原縣現在隸屬慶陽市。 徐昭佩:山東郯城人。徐昭佩是梁朝大將徐緄的女兒,她就是典故「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女主角。 張麗華:張麗華是陳後主陳叔寶的寵妃,江蘇南京人。 冼阿莫:廣東陽江人。小說中稱冼夫人為冼英,現在歷史學家已經考證出冼夫人叫冼阿莫。 獨孤伽羅:獨孤伽羅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後,河南洛陽人。獨孤伽羅的父親獨孤信是中國歷史上十大美男之一。 蕭美娘:蕭美娘是隋煬帝楊廣的皇後,湖北荊州人。蕭美娘是後梁明帝蕭巋的女兒,雖然蕭氏家族祖上是江蘇常州人,但蕭美娘是在荊州出生、成長的。 唐朝之後的美女: 長孫無垢:長孫無垢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後,河南洛陽人。 武則天(武則天小名武媚娘):四川廣元人。武則天的父親武士獲雖然是山西文水人,但武則天是在廣元出生、成長的,因此說武則天是四川廣元人。 陳碩真:浙江建德人。建德市現在隸屬杭州市。 上官婉兒:河南三門峽人。 韋香兒:韋香兒是唐中宗李顯的皇後,陝西西安人。 楊玉環:四川成都人。楊玉環的祖上雖然是山西芮城人,但楊玉環是在成都出生、成長的,因此說楊玉環是四川成都人。 江采蘋:江采蘋是唐明皇李隆基的寵妃,福建莆田人。 薛濤:陝西西安人。薛濤幼年隨父薛鄭寓居成都,**歲能詩,父死家貧遂墮入樂籍,脫樂籍後終身未嫁。 關盼盼:江蘇徐州人。關盼盼就是「佳人魂斷燕子樓」的女主角。 魚玄機(魚玄機本名魚幼薇):陝西西安人。 花見羞:花見羞是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寵妃,陝西彬縣人。花見羞本姓王,其真名歷史上沒有記載,她被譽為五代第一美女。彬縣現在隸屬咸陽市。 陳金鳳:陳金鳳是閩國王延鈞的皇後,福建福清人。陳金鳳是一個私生子,她父親是當時的福建觀察使陳岩,陳岩有斷袖之癖,寵愛男色侯倫,陳金鳳即為侯倫與陳岩妻子陸氏所生。陳金鳳玉肌滑膚,成為了閩國國王王延鈞的皇後,並獨攬朝政。後來王昶和李春燕發動兵變,將陳金鳳和王延鈞殺死。福清市現在隸屬福州市。 李春燕:李春燕是閩國王昶的皇後,福建福州人。李春燕家住福州郊外森林中,王昶在一次游獵迷路時與李春燕相遇,後來李春燕幫助王昶奪取了皇位。 金飛山:金飛山是前蜀國王宗衍的皇後,四川成都人。 周娥皇、周女英:周娥皇、周女英是南唐後主李煜的皇後,兩人均是浙江杭州人。 林默:林默被後世尊稱為媽祖天後,福建莆田人。林默出生於莆田湄洲島上,相傳她貌美、深通巫術,時常出海解救落難的人。 劉娥:劉娥是宋真宗趙恆的皇後,山西太原人。 高滔滔:高滔滔是宋英宗趙曙的皇後,安徽蒙城人。蒙城縣現在隸屬亳州市。 李師師:河南開封人。 李清照:山東濟南人。 吳芍芬:吳芍芬是宋高宗趙構的皇後,河南開封人。吳芍芬歷經高、孝、光、寧四朝,在後位(含太後)長達55年,是中國歷史上在後位時間最長的皇後。 梁紅玉:江蘇淮安人。梁紅玉因戰亂流離潤州為妓,遭人虐待,為韓世忠所救。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所傳誦。 李鳳娘:李鳳娘是宋光宗趙敦的皇後,河南安陽人。 楊桂枝:楊桂枝是宋寧宗趙擴的皇後,浙江淳安人。淳安縣現在隸屬杭州市。 謝道清:謝道清是宋理宗趙昀的皇後,浙江天台人。天台縣現在隸屬台州市。 楊妙真:山東青州人。青州市現在隸屬濰坊市。 馬秀英:馬秀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皇後,安徽宿州人。 錢錦鸞:錢錦鸞是明英宗朱祁鎮的皇後,江蘇連雲港人。 萬貞兒:萬貞兒是明憲宗朱見深的寵妃,山東諸城人。明憲宗與萬貴妃「少夫老妻擅寵而終」之事堪稱中國皇家歷史上的奇跡。諸城市現在隸屬濰坊市。 王滿堂:河北霸州人。王滿堂就是著名的「浣衣皇後」,她是霸州有名的美人,被山匪段長所得成為壓寨夫人,明武宗朱厚照發兵消滅段長後又將王滿堂掠至宮中,王滿堂因是罪犯之妻遂投入浣衣局,明武宗偶然發現了王滿堂的美貌,非常寵幸她。霸州市現在隸屬廊坊市。 周玉鳳:周玉鳳是明崇禎帝朱由檢的皇後,北京大興人。雖然周玉鳳的祖籍是江蘇蘇州,但周玉鳳是在北京大興出生、成長的。 秦良玉:重慶忠縣人。 陳圓圓:江蘇蘇州人。陳圓圓就是「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女主角。 柳如是:浙江嘉興人。 李香君:江蘇南京人。李香君是秦淮河畔媚香樓里的名妓,她就是桃花扇故事的女主角。 賽金花(賽金花本名傅彩雲):江蘇蘇州人。 中國歷史上十大美女的籍貫:西施(浙江)、貂嬋(山西)、王昭君(湖北)、楊玉環(四川)、趙飛燕(江蘇),褒姒(陝西)、妲己(河南)、夏姬(河南)、張麗華(江蘇)、花見羞(陝西)。可見,歷史上中國出美女最多的省份是江蘇、河南、陝西。
② 古代神話中的7位女神,誰在民間人氣最高
第七名:媽祖
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歷代航海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民間在海上航行要先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媽祖,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供奉。媽祖在民間的人氣挺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有媽祖廟近5000座,信奉者近2億人。
第六名: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又被成為西王母,所有女仙及天地間一切陰氣的首領,傳說中的神女,玉皇大帝的妻子。王母娘娘在漢代時成為重要的漢族民間信仰,西王母信仰中包含的長生不老理念,也投合了道教對長生的追求。《西遊記》中,王母娘娘整天和玉帝在一起,令人印象深刻。
第五名:孟婆
孟婆,雖然只是一位幽冥小神,但因為她掌管著去除前世記憶的孟婆湯,令她在民間的人氣相當高。在中國的古代傳說里,孟婆是地府中專司掌 孟婆相關圖片管,把生魂抹去記憶的陰使,關於孟婆的由來,有好幾種說法,有人說是孟姜女,還有人說是西漢時期的美女。
第四名:三聖母
三聖母,玉皇大帝的外甥女,其兄長為二郎神楊戩。在《寶蓮燈》中,因戀上凡人,與凡人通婚而觸犯天條,後被二郎神鎮壓在華山底下,她還有個兒子叫沉香,後來沉香劈山救母。
第三名:嫦娥
嫦娥,天庭上的絕世仙女,後來因為豬八戒醉酒調戲嫦娥,被貶下凡間,投胎成了豬。據說,玉帝之所以這么生氣,是他跟嫦娥之間有一腿,天蓬元帥膽子也真肥,連玉帝看上的仙女都敢調戲。另外,從小我們就聽說嫦娥奔月的故事,這也使得嫦娥的人氣不是一般的高。
第二名: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據說,在佛教傳入我國之前,觀音是男子,但在我國就成了白衣飄飄的女神。她集智慧、慈悲,救苦救難良好等品德真善美於一身,到處都受到人們的愛戴和尊重,其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
第一名:女媧
女媧,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 ,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雄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 ,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 。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 ,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
③ 28歲的女子被全球3億人供奉,媽祖是怎麼做到的
媽祖這個人對於北方人來說可能不太了解,但是對於南方那些沿海地區的人來說還是很受歡迎的,之所以很多人都信奉她,就是因為她一直有著一種魔力,其實也是一種很神奇的預感,不僅僅能夠保護漁民的出海打魚,也是能去幫助更多地方的和平與安寧,讓更多人能夠健康安全的生活。
媽祖也是靠著自己的水性救了自己的父親,可是她的哥哥就這么沒了,就這樣很多人也都知道了媽祖,很多時候出海之前都要問一下媽祖,媽祖之後也是威名遠揚,很多人都相信他。也是這件事慢慢的引發了全球三億人的供奉。
④ 《媽祖》默娘扮演者是誰
《媽祖》中默娘的扮演者是劉濤。
你可以參考http://www.tvmao.com/drama/HS5mKTA=/actors
⑤ 介紹一下媽祖
媽祖,是人們對海上女神的親昵稱呼。據宋代的文獻史料記載,她是莆田湄洲一位姓林的女子。
林姓是福建望族之一。閩林始祖林祿,在晉永嘉元年(307)以黃門侍郎琅琊王司馬睿渡江鎮建業(今南京市)。十年之後,
司馬睿於建業即帝位,是為東晉元帝,林祿以招遠將散騎常侍領合浦太守。太寧三年(325),林祿奉敕守晉安(今福建省之
閩中、閩西和閩南沿海地區,治所在福州),卒贈晉安郡王。林祿的十世孫林茂,於隋代遷居莆田北螺村(今西天尾紫霄山
一帶)。迨至十六世孫林披,又遷澄渚(今西天尾鎮澄渚村)。
( 林披於唐天寶十一年(752)明經出身,官終檢校、太子詹事、蘇州別駕,賜紫金魚袋、上柱國,生九子,名葦、藻、著、
薦、蘊、蒙、邁,皆官至州刺史(即州牧),世稱「九牧林」。)
媽祖的七世祖林蘊,在「九牧」兄弟中排行第六,唐貞元四年(788)明經出身,辟為西川節度推官。元和元年(806)西川
節度使劉辟謀反,派劊子手持刀脅迫林蘊隨他反叛,林蘊毫無畏懼地叱罵「死即死,我頸豈頑奴礪石耶?」劉見其大義凜然,
終不敢殺。川亂平後,擢為邵州刺史。卒後賜謚「忠烈」。
林蘊後裔有一支居湄洲灣沿岸,地名叫忠門,即表其「忠節」之意,現在地名仍舊。媽祖的高祖林圉,五代時仕閩。曾祖
保吉,仕後周,顯德元年(954)任統軍兵馬使,鑒於天也紛亂,棄官歸隱。祖父名孚,官福建總管。
媽祖的父親名惟願(一說名惟愨),宋初官都巡檢,母親王氏,生一男(名洪毅)六女。媽祖是這個家庭中的最小女兒。
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口,有一個美麗的島嶼叫湄洲島。島上有一座巍峨雄
偉、金碧輝煌的廟宇,供奉著世界聞名的「海神」 媽祖。
媽祖出生於仕宦之家,是福建晉代晉安郡王林祿的二十二世孫女。是當地的望
族。她原名林默,媽祖父親林惟愨,母親王氏,人多行善積德。一天晚上,王
氏夢見觀音大士慈詳地對她說:「你家行善積德,今賜你一丸,服下當得慈濟之
賜。」於是便懷了孕。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將近
分娩,見一道紅光,從西北射入室中,光輝奪目,香氣飄盪,久久不散。又聽
得四隆隆作響,好似春雷轟鳴,地變紫色。王氏感到腹中震動,媽祖於是降
生。因生得奇,甚為疼愛。她出生至滿,一聲不哭,因此,父親給她取名「默」。
媽祖有一個哥哥和五個姐姐。八歲時到一所私塾讀書,老師所教文章她能很快融會貫通。十歲余,她信佛焚香念經,早晚不懈。十三歲時,有一位老道士玄通經常往來她家,對她說:「你具仙性,應得渡入正果。」於是授以「玄微秘法」。她依法修煉,均能領悟要旨。
媽祖十六歲時,與群女閑游,照妝於井中。忽見神人捧銅符一雙,擁井而上,後有仙班簇擁著,把銅符授給她,女伴們都駭得跑開,媽祖則受之不疑,不一會便靈通變化。此後,她雖身在室中,卻能時常神遊方外,談吉凶禍福,無不奇中。能駕雲飛渡大海,拯救海難,還經常為人治病消災,遠近的人都很感激她,並稱她為「神姑」、「龍女」。
媽祖16歲這年秋天九月,有一天,她的父與兄駕舟渡海北上,當時媽祖正在室中精心織布,忽然伏在織布機上閉起眼睛,臉色突變。一手抓梭,一手扶抒,兩腳緊踏機軸,拼盡全力在掙扎扶持,惟恐有失。其母發覺後,十分驚恐,急忙把她叫醒。媽祖於是失手將梭掉在地上。她睜開眼睛,頓足高聲哭說:「我父得救,哥哥墜海死了!」其母聽罷,十分驚慌,連忙差人打聽消息。不一會兒有人來報,媽祖所言果然屬實。當時其父在怒濤中,倉皇失措,幾次將翻船,若似有人穩住其舵,與她哥哥的船靠近,無奈其兄已是舵摧舟覆了。當時媽祖閉著眼時,腳踏著的是父親的船,而手抓的是兄船的舵,母親把她叫醒,梭墜地,兄船舵摧傾覆了,父親脫險返航,而其兄則被洶涌的浪濤所吞沒。兄溺水後,媽祖陪著母親、嫂嫂和幾個村民一道駕船徑往茫茫大海尋找哥哥的屍體去了。當時海水洶涌,他們突然發現一群水族聚集海面,大家不由得害怕起來。媽祖說,不要怕,並告訴水族不必迎接。突然水色變清,她哥哥的屍體已浮於海面。這時大家才知道是水神護屍來了。終於把兄屍載回,湄洲島民無不稱贊她孝順和慈善。此後凡遇媽祖誕辰,半夜即有大魚成群,環列於湄嶼之前,好像拜舞的樣子,黎明始散去。
湄洲之西,有一個地方叫文夾(今名文甲),為湄洲灣出入的要沖。礁石夾雜,分布其地。有一次有艘商船經過這里遭到巨風襲擊,船角觸礁,海水涌進船艙,情況十分危急,船中人哀號求救,媽祖知道後,非常焦急,忙對村民說:哆頭商船即將沉沒,應趕快前去援救。可是大家看著狂風巨浪,不敢向前。在這緊急關頭,媽祖信手將腳邊小草,找了幾根,拋向大海。剎時間,幾根小草變成大杉,排駕流向船旁,商舟有大杉相附,於是不致沉沒。不一會,風平浪息,船上的人相慶大難不死,都以蒼天相助,互相慶賀。待到將船靠岸,忽發現大木不知去向,經詢問鄉人,才知化草成杉附舟,乃是媽祖的神奇功力。這就是傳說中的《化草救商》。
話說當時湄洲嶼西北方有二神:一聰而善聽,號順風耳。一明而善觀,號千里眼。二神經常出沒作崇,村民甚受其苦,祈求媽祖懲治。神姑於是混雜在婦女當中上山採摘,經十餘日,方與之相遇。二神誤以為媽祖是民間女子,將近前,經媽祖將手中絲帕一拂,遂霾瘴蔽空,狂風卷地,兩怪仍持斧疾視。媽祖說:敢擲下你們手中的斧么?他們竟然丟下,但再也收不起來,因而咋舌伏法。兩年後,二神又出來作崇。這次是在水上出現,乘濤騎沫,沉浮滾盪。當時巫覡都治不了它們。媽祖說:「江河湖海,水德攸鍾,彼乘旺相之鄉,須以土木方可克之。」於是演起神咒,林木震盪,呼呼作響,沙石飛揚,二神無處躲閃,於是拜伏在地,願歸依媽祖。神姑乃將他們收之為徒,作為耳目,為拯救海難,驅惡揚善效力。
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媽祖時年二十八歲。在重陽節的前一天,媽祖對家中人說:「我心好清凈,不願居於凡塵世界。明天是重陽節,想去爬山登高。預先和你們告別。」大家都以為她要登高遠眺,不知將成仙。第二天早上,媽祖焚了香,念了經,與諸姐說:「今天要登山遠游,實現自己的心願,但道路難走而且遙遠,大家不得與我同行,」諸姐笑著安慰她說:「要游去游就是了,何須多慮呢!」媽祖於是告別諸姐,直上湄峰最高處,這時,只見湄峰頂上濃雲四合,一道白氣沖上天空,彷彿聽見天空有絲竹管弦奏起的仙樂聲,直徹雲天,彩虹輝映,媽祖乘長風駕祥雲,翱翔於蒼天皎日間。俯視人世,若隱若現。忽然彩雲布合,不可復見。湄洲人仰頭望去,無不欷噓驚嘆。此後媽祖經常顯靈,鄉親們時常能看到她在山岩水洞之旁,或盤坐於彩雲霧靄之間,或朱衣飛翔海上。常示夢顯聖,救人急難,護國佑民。於是鄉里之人就在湄峰建起祠廟,虔誠敬奉,後人前來朝拜者,絡繹不絕。
媽祖一生在大海中賓士,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她立志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已任。
媽祖生平傳說
媽祖生平有許多傳說,據《天後志》記載的有十五則,據《天妃顯聖錄》記載的有十六則。它們分別是:
A:萊嶼長青: 湄洲島旁邊有一個小嶼,傳說有一天,媽祖到小島上遊玩時將菜子撒在地上,不久菜子奇跡般成長,花開滿地。隨後,每年無需耕種,自然生長。當地人視仙花采之。以後,人們就把這個地方稱為「菜子嶼」。
B:禱雨濟民: 相傳媽祖二十一歲的時候,莆田地方出現大旱,全縣百姓都說非媽祖不能救此災害。於是,縣尹親往向媽祖求救,媽祖祈雨,並說壬子日申刻就會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無雲,絲毫沒有要下雨的徵兆,申刻一到,突然烏雲滾滾,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復往日生機。?
C:掛席泛槎: 相傳媽祖在世時,有一天,海上起風浪,媽祖要渡海,岸邊船隻是有,但是船上沒有船槳,也沒有船篷,加上風急浪大,船手不敢開船,媽祖對船手說:你只管起船。隨即叫人將草席掛在桅桿上用作船帆。船開上海面,乘風破浪,飛弛而去。
D:化草救商: 相傳媽祖在世時,湄洲嶼西邊有個出入湄洲的要沖叫門夾(就是今天的文甲),有一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風襲擊觸礁,海水涌進船艙,即將沉沒,村民見狂巨浪,不敢前去營救。在這緊急時刻,媽祖信手在腳下找了幾根小草,扔進大海,小草變成一排大杉劃到並附在即將沉沒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沒,船中人免難。?
E:降伏二神: 相傳在媽祖二十三歲時,湄洲西北方向有二神,一為順風耳,一為千里眼。二神經常出沒貽害百姓。百姓祈求媽祖懲治二神。為了降服二神,媽祖與村女們一起上山勞動,這樣,一直過十多天,二神終於出現了,當二神將近時,媽祖大聲呵斥,二神見媽祖神威,化作一道火光而去,媽祖拂動手中絲帕,頓時狂風大作,那二神弄不清所以,持斧疾視,媽祖用激將法激二神丟下鐵斧,丟下鐵斧之後二神再也收不起鐵斧,於是認輸謝罪而去。兩年後,二神海上再次作崇,十分厲害,媽祖用神咒呼風飛石使二神無處躲避,二神服輸,願為媽祖效力,於是媽祖收二神為將。?
F:解除水患: 相傳媽祖二十六歲時,那年上半年,陰雨連綿,福建與浙江兩省倍受水災之害。當時當地官員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雨,但祈求毫無改觀。當地請求媽祖解害,媽祖道:災害是人積惡所致,既然皇上有意為民解害,我更是應當祈天赦佑。於是焚香禱告,突然天開始起大風,並見雲端有虯龍飛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還獲得了好收成,人們感激媽祖,省官於是向朝廷為媽祖請功並准得到褒獎。 ?
G:救父尋兄: 相傳媽祖十六歲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駕船渡海北上之際,海上掀起狂風惡浪,船隻遭損,情況危急。這時媽祖在家織布,忽然閉上眼睛,使勁全力扶住織機,母親見狀,忙叫醒她,媽祖醒來時失手將梭掉在了地上,見梭掉在了地上,媽祖哭道:父親得救,哥哥死了!不久有人來報,情況屬實。兄掉到海里後,媽祖陪著母親駕船前去大海里尋找,突然發現有一群水族聚集在波濤洶涌的海面,眾人十分擔心,而媽祖知道是水族受水神之命前來迎接她,這時海水變清,其兄屍體浮了上來,於是將屍體運回去。此後每當媽祖誕辰之日,夜裡魚群環列湄嶼之前,黎明才散去,而這一天也成為當地漁民的休船之日。
H:懇請治病: 相傳媽祖在世時,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縣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縣尹媽祖有解難之法力。於是,縣尹親自拜請媽祖,媽祖念他平時為官不壞,加上他是外來官,告訴他用菖莆九節煎水飲服,並將咒符貼在門口。縣尹回去後遵囑施行,不日疾病痊癒。
I:收伏二怪: 相傳媽祖在世時,湄洲有嘉應和嘉佑二怪,經常出沒害民。有一天,一位船客遭怪物作怪,船將沉沒。媽祖見之即化作一貨船,前去救難。嘉佑見貨船前來,立即來追貨船。媽祖口念神咒,將其制服。嘉佑當即叩首服罪,媽祖將其收入水闕仙班。為制服嘉應,媽祖施計,於山路獨行,嘉應以為只是民間美女,便起歹心前來觸犯,媽祖一揮塵拂,嘉應見之不妙逃去。時隔一年,嘉應又出來為害百姓,媽祖說:「這個怪物不歸正道,必然擾害人間。」於是叫村民帶符焚香齋戒,自己則乘小舟,到海上出其不意,降服嘉應。媽祖也將嘉應收為水闕仙班一員。
J:窺井得符: 相傳媽祖十六歲的時候,有一次,與一群女伴出去遊玩,當她對著井水照妝時,一位後面跟著一班神仙的神人捧著一雙銅符,擁井而上,把銅符授給她,一起玩得女伴們都嚇跑了,而媽祖則接受銅符,並不懷疑。媽祖接受銅符後,靈通變化,符咒避邪,法力日見神通,以至她常能神遊,騰雲渡海,救急救難,人門稱她是「神姑」,「龍女」。
K:媽祖誕降: 媽祖父親林惟愨(諱願),母親王氏,二人多行善積德。惟愨年四十多歲時,已生有一男五女。但擔憂一子難保傳宗接代,所以經常焚香禱告,想再生一個兒子。惟愨夫婦的虔誠感動了南海觀音,一天晚上,觀音托夢給王氏並對王氏說:「你家行善積德,今賜你一丸,服下當得慈濟之賜。」不久王氏便懷孕了。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時,西北處一道貌岸然紅光射入屋中,並伴有隆鳴之聲,媽祖降生了。因媽祖是女孩,父母非常失望,但媽祖生得奇異,因此十分疼愛。媽祖從出生到滿月,一聲不哭,所以,其父母給她取名林默。相傳媽祖誕生在湄洲島。
L:湄嶼飛升: 宋太宗雍熙四年,媽祖時年二十八歲,重陽節的前一天,對家人說:「我心好清凈,不願居於凡塵世界。明天是重陽佳節,想去爬山登高。預先和你們告別。」家人都以為她要登高遠眺,不知將要成仙。第二天早上,媽祖焚香誦經之後,告別諸姐,一人直上湄峰最高處,這時,湄峰頂上濃雲重重,媽祖化作一道白光沖入天空,乘風而去。此後媽祖經常顯靈顯聖,護國佑民,救人危難,當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峰建起祠廟,虔誠供奉。據傳祖廟後的摩崖「升天古跡」處就是媽祖飛天的地。
M:驅除怪風: 相傳媽祖在世時,湄洲對面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橋,是當地百姓南來北往的要道。有一天,忽然怪風颳起,刮斷了全部橋樁,一時交通斷絕,人們無法過往。百姓以為是風神所為,於是祈求媽祖解難。媽祖到石橋處察看,見遠處天空一道黑氣,知道是有怪所為,於是施展靈術將怪驅逐遠去,從此石橋通暢無害。
N:收伏晏公: 相傳媽祖在世時,海上有一怪物叫晏公,時常在海上興風作浪,弄翻船隻。有一天,媽祖駕船駛到東部大海,怪物又開始興風作浪,媽祖乘坐的船隻搖晃的非常厲害。媽祖即令拋錨,見前方波濤中一舟上有一金冠綉袖、掀髯突睛之神在作怪。媽祖不動聲色,掀起狂風巨浪與之抗擊,晏公害怕媽祖的神威,叩拜盪舟離去。但怪物一時為法力所制有所不服,於是變成一條神龍,繼續興風作浪,媽祖說到:「此妖不除,風波不息」,在中游拋錨,制服神龍。媽祖命令晏公統領水闕仙班(共有十八位),護衛海上船民,後來晏公成為媽祖部下總管。
O:收高里鬼: 相傳媽祖在世時,有一個叫高里的地方出了一個妖怪,當地百姓受其害,染上百病,當地百姓前去求媽祖醫治,媽祖給求治者一符咒,叮囑百姓回去後,將符咒貼於病人床頭上。妖怪知符咒法力巨大,於是變成一隻鳥逃去,媽祖追出,見鳥藏在樹上,鳥嘴還噴出一團黑氣,媽祖口中念到:「此怪物不能留此,為患鄉里」,追擊並將鳥抓獲。原來是一隻鷦鷯,媽祖用符水噴灑小鳥,小鳥落地變成一撮枯發,媽祖取火燒之,枯發現出小鬼原相。小鬼忙叩請媽祖收留,媽祖於是將它收在台下服役。
P:鐵馬渡江: 相傳有一天,媽祖要渡海,可是沒有船隻,這時候,媽祖見旁邊屋檐前懸有鐵馬,於是靈機一動,取之揮鞭,鐵馬奔海對面風馳而去,待人上了對岸,忽然之間,鐵馬無影無蹤,旁邊的人無不驚嘆「龍女」的神通廣大。
媽祖顯靈傳說
媽祖顯靈傳說 之一:甘泉濟師
據記載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軍水師提督施琅奉旨率三萬水兵駐扎平海,等待乘風東渡台灣。當時正遇到乾旱,軍中缺水。平海天後宮旁有一被填廢井,施琅命令挖掘,並暗向媽祖祈禱,井挖好後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難,泉水從此不竭。施琅以為這是神賜甘泉濟師,親書「師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
媽祖顯靈傳說 之二:佑助收艇
傳說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施琅第一次率兵渡海攻打台澎,因缺風船行很慢,施琅下令回航平海。不久,忽起大風,戰艦上小艇被風刮下海,不知去向。第二天風停息後,命令出海尋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灣中,艇上人報告說:昨夜波浪中見船頭有燈光,似人攬艇,是天妃默佑之功。施琅大為感動,命令整修平海天後宮,重塑媽祖神像,捐重金建梳妝樓、朝天閣,並請回媽祖神像一尊奉祀在船上。
媽祖顯靈傳說 之三:澎湖助戰
傳說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第二次率兵東渡攻打澎湖,軍中士兵感到神妃在左右助戰,個個英勇向前,千總劉春夢天妃告之二十一日必克澎湖,七月必克台灣。後來清兵強攻澎湖七晝夜,並台灣統一。當時清兵出戰攻澎之日,媽祖派千里眼、順風耳二神將助戰,即媽祖「澎湖助戰」的神話故事。
媽祖顯靈傳說 之四:托夢建廟
傳說宋紹興二十七年秋(1157年),莆田城東五里處的白湖這個地方,有章氏、邵氏二族人共夢神指地立廟,隨後驗其地果然是吉地,於是建廟,第二年廟建成。宋紹興三十年,海寇侵擾,百姓到廟里祈禱,忽然狂風大作,海浪滔天,敵畏懼而退。後來又來侵犯,再次顯靈威,很多敵寇被官軍擒獲。
媽祖顯靈傳說 之五:聖泉救疫
傳說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興化一帶發生瘟疫,無葯可治,媽祖托夢給白湖一村民,說離海邊不遠的地下有甘泉,喝了可以療愈疫病。第二天群眾前去控掘並取水飲用,果然靈驗。消息傳開後,遠近人都來取水,絡繹不絕,染疫的人全都得救了,這口井被譽為「聖泉」。
媽祖顯靈傳說 之六:神女搭救
傳說北宋宣和初年,莆田人洪伯通有一次航行在海上,突然遇到颶風,帆船差一點覆沒,急忙呼神女搭救,喊聲剛剛結束,大海突然風平浪靜起來,洪氏躲過了滅頂之災。
媽祖顯靈傳說 之七:神女救船
傳說北宋宣和五年,宋朝派使者率船隊出使高麗(今朝鮮),在東海上遇到大風浪,其中八條船沉了七條,只剩下使者所乘的船還在風浪中掙扎,忽然船桅頂上閃現一道紅光,一朱
⑥ 電視劇 <媽祖>中飾演電母的女演員有人知道嗎喜歡^^^^^^
電母??
《媽祖》主要角色主要角色 ▪ 媽祖林默(劉濤 飾) ▪ 吳宗倫(嚴寬 飾) ▪ 媽祖媽媽(劉佳 飾)
▪ 觀音(林心如 飾) ▪ 睚眥(趙鴻飛 飾) ▪ 林願(劉德凱 飾)
▪ 楊生全(黃嘉樂 飾) ▪ 狴犴(劉岳 飾) ▪ 東海龍王(魏宗萬 飾)
▪ 王母娘娘(娟子 飾)
其他角色 ▪ 赤腳大仙(王繪春 飾) ▪ 桂花(呂晶晶 飾) ▪ 林洪毅(胡彪 飾)
▪ 李海燕(王亞梅 飾) ▪ 林妙珠(庄慶寧 飾) ▪ 阿鳳(趙雨菁 飾)
▪ 少年林默(關曉彤 飾) ▪ 少年生全(萬昌皓 飾) ▪ 蚌妃(羅曼雅 飾)
▪ 珍王妃(朱海燕 飾) ▪ 晏公(張宏林 飾) ▪ 白鯊精(賴曉生 飾)
▪ 嘉應(張建國 飾) ▪ 嘉佑(張國慶 飾) ▪ 龜將軍(李晴 飾)
你可以去網路看看,或者去貼吧(*^__^*) ,我平時是這樣來著的
⑦ 電影《媽祖的傳說》中扮演觀音菩薩的女演員叫什麼名字
這張圖片的演員是劉妙 飾 林默娘(也就是媽祖娘娘)
⑧ 和平女神的媽祖「和平女神」
媽祖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活態文化。它既在代代不斷傳承,但又在處處與時俱進,豐富充實自己的內涵,拓展自己的外延,努力地發揚光大。2009年,媽祖故鄉福建莆田市公布了第一批36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這些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除了傳承「媽祖信俗」外,更重要的就是「繼承和弘揚媽祖文化,鞏固湄洲島世界媽祖文化中心地位」(引自《莆田市加強媽祖信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定》語)。如今,湄洲媽祖祖廟的祭典就是20世紀90年代恢復媽祖祭祀以後,由一批專家參考借鑒山東曲阜的「祭孔」、陝西「祭黃帝陵」和山東泰安「封禪典禮」制定的,而且如今仍在不斷完善中。媽祖新祭典中的「八佾舞」、女子「舞生」、新創作的《海平》《和平》《咸平》等祭典歌詞以及借鑒莆仙戲曲牌改編的音樂,都是湄洲媽祖祖廟祭典的創新亮點。它既有傳承,又有創新,反映出時代特徵,適應了社會需求,充分顯示出媽祖文化作為優秀傳統的活態性文化組成部分的特徵。這些創新事物,自然也要反映於術語之中。如媽祖的「海峽和平女神」「世界和平女神」稱謂,就是新時代人們賦予媽祖文化新概念、新內涵的體現。(以上出自《媽祖學概論》)
在追憶歷朝歷代對媽祖的封號當中,有一個封號顯然是被忽略了,那就是海峽和平女神。據《媽祖文化》一書的作者黃國華考證,自宋高宗紹興二十六年(1156)封媽祖為靈惠夫人起,經宋、元、明、清四個朝代,前後對媽祖一共進行了36次褒封。其中,宋朝13次,元朝5次,明朝2次,清朝16次。封號的規格由夫人、妃、天妃、天後,直到天上聖母。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海峽兩岸關系逐步走向緩和,隨著媽祖文化在兩岸交流中越來越深入人心,媽祖遂被閩台人民譽為海峽和平女神。但把這六個字刻在石上,則另有一段故事。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1987年,為紀念媽祖羽化1000周年,莆田市人民政府邀請南京著名書法家林散之先生題字,不久,就收到林老先生的這幅字大如斗、氣勢磅礴的墨寶。下面落款:一九八七年為湄洲祖廟紀念女神羽化一千周年林散之九十一歲書。1988年,莆田市有關部門聘請著名的石雕師傅,將林散之先生題寫的海峽和平女神六個大字刻在媽祖山下的石壁上,一字幾米見方,漆成白色,十分醒目。當時坐在進島的渡船上,遠遠的就可望見這幾個耀眼的大字。
在目前條件下,海峽和平女神作為對媽祖信仰的定位,是很恰當、很合適的。女神是媽祖,和平是主題,海峽兩岸是適應范圍。具體說,就是讓媽祖在海峽兩岸關系發展中,發揮和平使者的作用。這是人民的願望,也是時代的要求。眼下,大陸人民建設普遍小康社會,需要有一個和平的環境,台灣同胞求安定、求發展,同樣也要以和平為前提。兩岸交流的實踐證明,媽祖文化是通往兩岸和平的一座理想的橋梁。20多年來,我們通過這座橋梁,不僅密切了兩岸人民的交往,在許多事情上達成了共識,尤為重要的是,通過媽祖文化的交流,增進了對兩岸人民同宗同根、血脈相連,同屬於中華民族的認同,這就為化干戈為玉帛、實現和平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今後,我們繼續圍繞海峽和平這一主題,深入開展媽祖文化交流活動,將會進一步推動兩岸關系的發展,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
媽祖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海峽和平女神的定位也合乎世界潮流。和平和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建設和諧世界是人類的崇高理想。媽祖文化作為促進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可以為海峽兩岸的和平鋪路搭橋,也可以在建設和諧世界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峽兩岸倘若創造出和平發展的奇跡,也將會影響世界各地。而隨著這種影響的擴大,媽祖文化也一定會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的歡迎。加拿大卑詩省坎伯蘭市市長貝茨·弗雷德趁參加第十屆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之機,來湄洲祖廟恭請媽祖神像去加拿大祠奉一事,就是生動的例證。
媽祖文化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豐富的過程。將媽祖定位為海峽和平女神,也為媽祖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在實現兩岸和平的過程中,人們將用新的探索、新的研究成果,以及許許多多美麗的神話傳說,進一步充實、豐富媽祖文化,把媽祖文化發展推進到一個新的境界。
海峽和平女神的石刻之所以可貴,不僅是因為它紀錄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由人民自己賦予媽祖的神聖稱號,其題字本身也相當難得。林散之先生是全國著名書法家,被譽為草聖。然而他應莆田之邀題寫的海峽和平女神幾個大字,卻用的是隸書,對他來說,用隸書寫這么大的字還是平生第一次,而且筆鋒蒼勁有力,字字神采飛揚,十分難得。兩年後,即1989年,林散之老人仙逝,湄洲島上的這幅隸書題字,便成為老人生前留下的唯一的一幅。(以上出自王仲莘《媽祖的第三十七個「封號」 「海峽和平女神」》一文)稱謂
歷史上的媽祖稱謂,有民間稱呼、文人稱謂和官方稱謂,且往往是交織在一起,互為影響。
宋代,民間稱媽祖為神女、靈女、林氏靈女;文人或稱龍女;官方亦稱媽祖為「神女」,如《宋會要》載「莆田縣有神女祠」。南宋仙游籍特奏名進士廖鵬飛在《廟記》中稱「通天神女」,南宋莆田人進士丁伯桂在《廟記》中稱「通賢神女」。自宋代起,林默被朝廷屢加褒封,由神女先晉為夫人,共加封號四次,故宋代有順濟夫人、靈惠夫人、崇福夫人、無極夫人之稱。嗣後媽祖又由夫人晉為妃(一般認為晉爵為妃的時間為紹熙元年,即1189年),所以媽祖又有靈惠妃、聖妃、神妃等稱謂。另外,宋代已開始出現按地域命名的媽祖稱謂,如由聖墩宮衍生的聖墩妃、由浮曦妃祠衍生的浮曦妃之類。
元代,元世祖於至元十八年(1281)加封媽祖為「護國明著天妃」,此後「天妃」成為媽祖最常見的一個官方稱謂。除天妃簡稱外,又有明著天妃、護國天妃、海神天妃等稱謂。但《元史》中又有稱媽祖為泉州神女、南海女神靈惠夫人的記載。對於前一稱呼,泉州的學者多持因元代泉州港崛起海運發達而使媽祖有「泉州神女」說法;或者認為是因宋太祖建隆元年天妃誕生時,莆田尚歸泉州管轄,故「媽祖青少年時代生活在泉州的轄區之內,說媽祖為泉州人亦不為過」①。但福建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徐曉望在《媽祖信仰史研究》「『泉州神女』封號的由來」一節中則考證認為,元代朝廷的官員並弄不清「湄洲神女」的誕辰為哪一年?「所以,元朝官員是不可能知道媽祖的年青時代莆田隸屬於泉州,因此,元朝稱『湄洲神女』為『泉州神女』,應當另有理由……『泉州神女』之號與元初泉州建省有關」,徐先生的結論是:「其時莆田隸屬於泉州省,所以,『湄洲神女』被稱為『泉州神女』。」②而元代媽祖還有「南海女神」稱謂,剛是因媽祖信仰特別興盛於中國南部沿海之故。另外,元代民間水陸畫中則開始稱媽祖為天妃聖母、天妃娘媽、娘媽。
明代,開始出現媽祖經書,媽祖除天妃正式稱呼外,在明代(太上老君說天妃救苦靈驗經》《太上說天妃救苦靈驗經》中,媽祖又被稱為妙行玉女、仙妃、上聖天妃、英烈天妃、無極輔斗助政普濟天妃、金闕聖妃、金闕聖後、齊天聖後等。在《地羅經下針神文》中則稱為湄洲娘媽等。在明代小說《天妃娘媽傳》中又稱為護國濟世天妃、天妃娘娘、天妃林娘娘、天妃娘媽、天妃媽、妃媽、林氏娘娘等,並言天妃為北天妙極星君之女――玄真女下凡。自明代《天妃顯聖錄》中《天妃誕降本傳》以及《海山奇遇》中《說麻姑化天妃記》等傳記問世後,媽祖開始有了「林默」的正式姓名,此後又衍生出林默娘、林默姑③等姓名昵稱。
清朝初期,一般仍沿用天妃稱呼。康熙中葉,媽祖晉:封天後。此後的雍正朝、乾隆朝,官方和文人就普遍稱媽祖為天後、天後聖母,文人又有稱作「聖後」的。在清代民間經懺和籖詩中則尊稱為妙行玉女宏仁普濟元君、天後元君、天後聖母元君、天上聖母。清代道書中還有天後聖母巨德元君、巨德天後慈雲廣覆元君、天後聖母明著元君等稱謂。在文人著述中還有海神聖母、海道正神等媽祖名號。北方民間又有把天後與泰山女神混而為一的,因此,官方和民間都出現稱媽祖為「天後聖姥碧霞元君」「天後聖母慈惠碧霞元君」「天仙聖母碧霞元君」的事實。
因媽祖曾遭到明清一些儒者的批判甚至否定,至清嘉慶年間,莆田籍進士陳池養作《林孝女事實》一文,力求把媽祖納人儒家忠孝倫理軌范,於是清季以降,媽祖又有了「林孝女」稱謂。⒛世紀80年代興起「媽祖熱」後,媽祖又有了「海峽和平女神」「世界和平女神」的時代新稱謂。
① 許在全主編:《媽祖研究》,廈門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4頁。
② 徐曉望:《媽祖信仰史研究》,海風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101頁。
③ (清)楊浚:《島居三錄》卷7《紀誕》。
以上資料均出自《媽祖學概論》
王仲莘在《媽祖的第三十七個「封號」 「海峽和平女神」》一文中就認為海峽和平女神這個稱號對媽祖信仰的定位是非常正確的,應該受到重視。媽祖,又稱天妃、天後、天上聖母、娘媽,是歷代船工、海員、旅客、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沉人亡,船員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的保佑。在船舶啟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 媽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朵奇葩,在千年歷史的長河中滌盪,其在社會事務中發揮的作用不斷得以分化和演進。進人現代,尤其改革開放以後,媽祖在現代社會,除了在兩岸事務上發揮作用,還依然在集聚海內外各方力量、維持社會穩定和社會秩序、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1)媽祖強化了全球華人的民族認同感
媽祖隨著信奉媽祖的福建人和廣東人移居世界各地進而傳播各地,其范圍已遍及全世界佔在海外華人居住區以及港澳台地區,媽祖宮廟極為普遍,在紐約甚至有「一條華人街,兩個天妃宮」的說法。媽祖由於與儒、釋、道相交融成為海外華人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在華人社會中具有極強的聚合功能,他們認為媽祖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根之所在,魂之所系,是超越社會制度、超越政治信仰,連接炎黃子孫的心靈紐帶。因此,他們通過媽祖崇拜這樣一條宗教文化的紐帶,來體現自己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在中華民族中尋找自己的根。這種「尋根」的信念,反過來使媽祖信仰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並使之得以長期延續下來。同時,使這些海外媽祖宮廟不僅僅是進香的祠廟,更多則成了僑胞和三胞聚首的會館,成了加強僑胞和三胞團結,激發他們的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增強他們中華民族心理認同的重要場所。
(2)媽祖推動了亞太地區的合作發展
(一)推動亞太地區海洋和平發展中國一貫主張和平利用海洋,合作開發和保護海洋,公平解決海洋爭端。但當前我國的和平海洋戰略面臨著這些問題:①周邊一些國家、地區對我國的和平海洋戰略缺乏了解,與我國在東海、南海發生爭端,出現不和諧的聲音;②大陸與台灣之間的關系還存在著某些不穩定性,特別是大陸與台灣之間的政治互信、軍事互信還有相當長的路程要走;③西方海洋霸權主義的影響依然存在,急需一種海洋和平文化來與之相互比較、相互交融,形成一種能為國際廣泛認同的新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政治理念,以調節、規范世界各國的海洋行為。媽祖作為中國大陸、港澳台地區、東南亞地區、日本等亞太國家、地區都崇敬的「海上和平女神」,可以作為良好的海洋文化溝通媒質,可以在海洋和平發展文化倡導中發揮情感紐帶和溝通橋梁作用,召集國際間各方人士一起探討解決爭端、謀求共同發展的路徑和方法,推動亞太地區各方海洋文化間的相互交流,創造一個良好和平發展的文化環境,強化各方在尋求海洋事業發展和進步過程中的和諧共生關系、以實現亞太地區乃至全世界海洋事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二)推動亞太地區合作發展
現代社會中媽祖具備海內外文化認同的功能,是情感交融、加強人際關系的紐帶。在新加坡,相同方言的華人設立自己的方言會館;在馬來西亞興安會館,每個地方性分會館都設立天後堂,提供同鄉的聯誼場所;在日本地緣性的會館,如「八閩會館」、「福建會館」,都會供奉媽祖,把共同的神緣作為聯絡同鄉僑胞的堅強紐帶。媽祖文化在海外特定環境下具有強大的磁場,成為亞太華人與當地族群互相認同的紐帶,成為促進情感交流、商務交往的紐帶,促進亞太經貿合作發展。媽祖文化的海洋性、重商性、誠信性和努力拚搏的精神,會鼓勵亞太地區人民開拓進取、同舟共濟、忘我無私、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等經商精神,不斷創造商業奇跡,促進亞太地區的和諧與穩定發展。①
(3)媽祖推動了我國社會道德的提升
媽祖集真、善、美於一身,所體現出來的慈悲博愛、無私無畏、救人急難、公平誠信等高尚精神,是令人景仰值得仿效的道德典範。因而千百年來得到民眾的稱頌和信仰,成為人們行事做人的楷模,成為人們追求高尚遠離卑鄙的精神動力。媽祖精神所具有勸善、求真、倡美的社會道德教化功能只要得到充分發揮,就能在社會上產生明榮知恥、倡導高尚的作用。當前中國處於社會轉型階段,出現人性浮躁、物慾橫流、道德失范、社會失序、誠信缺失等現象,在社會道德滑坡情況嚴重困擾著人們的時候,一千多年前媽祖的事跡及精神可以成為我們的一面鏡子,燭見我們的卑微,引發我們的反思,提升我們的道德。
(4)媽祖促進了我國社會的和諧媽祖的愛是一種超越等級觀念、民族界限、性別差異的廣博的愛,是一種無私無求的真誠的愛。這種愛已成為一種文化積淀深深植人媽祖信徒的心中,它要求人們自覺地克服反道德的因素,使人心向善,緩解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對立乃至敵對的關系,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友愛、和諧關系,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
①官品佳、袁書琪:《媽祖文化內涵及其在亞太合作發展中的重要功能》,《資源開發與市場》2012年第2期。(以上資料出自媽祖學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