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廣東代表戲曲劇種有哪些
廣東代表戲曲劇種有:
1、粵劇:漢族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台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
2、潮劇:又名潮州戲,潮音戲,潮調,潮州白字,潮曲,主要流行於廣東省潮汕地區,汕頭,潮州,揭陽,普寧,澄海,潮陽,饒平等地,是用潮州話演唱的一個古老的漢族地方戲曲劇種。
3、雷劇:原名大歌班,是廣東省四大漢族戲曲劇種之一,是雷州方言圈內人們喜聞樂見,人人傳唱的一朵藝術奇葩,具有濃郁而鮮明的地方特色。
4、廣東漢劇:廣東漢劇唱腔優美,以皮黃板腔體為主,兼收崑曲、小調、吹牌、大板、佛曲、安春調等紅進唱腔味,獨有特色。
廣東戲曲劇種著名的戲劇有:
粵劇中著名的戲劇有:《寒宮取笑》、《三娘教子》、《三下南唐》、《沙陀借兵》、《五郎救弟》、《六郎罪子》、《四郎探母》、《酒樓戲鳳》。
《打洞結拜》、《打雁尋父》、《平貴別窯》、《仁貴回窯》、《李忠賣武》、《高平關取級》、《高望進表》、《斬二王》、《辨才釋妖》、《金蓮戲叔》。
潮劇中著名的戲劇有:《楊令婆辯本》、《掃窗會》、《鬧釵》、《琵琶記》、《劉希必金釵記》、《俠女徐鳳珠》、《圍城記》、《秦香蓮》、《妲己亂紂》、《易婚記》、《杜王斬子》。
漢劇中著名的戲劇有:《鳳儀亭》、《金山寺》、《珍珠衫》、《百里奚認妻》、《打金枝》、《潘必政》。
2. 潮劇林燕雲簡介
燕雲,女,潮劇小生。廣東澄海人。曾先後在《梅亭雪》中飾王金龍,《掃窗會》中飾高文舉,《蘆林會》中飾姜詩,《岳雲》中飾岳雲,《大河情》中飾康熙,《飛龍刺狄青》中飾狄青,《劉明珠出征》中飾陳俊英,《井邊會》中飾劉咬臍,《龍鳳環》中飾李夢奇,《陸文龍》中飾陸文龍,《乾元山》中飾哪吒,《血濺三寶袍》中飾錢宗林,《蘇後復國》中飾三武,《大難陳三》中飾陳三,《槐蔭別》中飾董永。曾多次隨團赴新加坡演出得到好評。
3. 潮劇演員湯麗娟
麗娟 閨門旦。福建雲霄縣人,四級演員,畢業於福建省藝術學校潮劇班,1995年調至廣東潮劇院一團。在《保嬰記》中飾金滿月、《京娘送兄》飾京娘、《金花女》中飾金花女,曾隨團赴新加坡、越南、柬埔寨、香港等地演出,是潮劇表演新秀。
4. 潮劇演員有哪些
謝大月、蘆吟詞、謝吟、楊其國、陳華、黃玉斗、洪妙、郭石梅、蔡錦坤、李有存、方展榮、姚璇秋、范澤華、吳麗君、張長城、黃瑞英、黃盛典、葉清發等。
5. 潮劇蘇六娘主要內容
《蘇六娘》戲劇由廣東省潮劇團演出,1957年拍攝成電影,由香港鴻圖影業公司拍攝,於1959年12月拍成彩色影片。本片以戲劇的演繹了揭陽荔浦蘇員外年輕貌美的女兒蘇六娘與潮陽西臚表兄郭繼春青梅竹馬,情愫暗生,被父許婚饒平楊子良,弱女以死拒婚的愛情故事。
潮州蘇員外之女六娘在舅父家寄讀,與表兄私訂終身。蘇員外趨炎附勢,硬要將她許配給府衙楊師爺之子,六娘拒不肯嫁。楊師爺通過族長施加壓力,六娘決定投江殉情。就在她即將投江的時刻,丫環桃花和船夫救了她,並幫助她與表兄一起遠走他鄉。
刻本系摘錦本,共十一出,即《六娘對月》、《林婆見六娘說病》、《六娘送肉救繼春》、《六娘寫書得消息》、《桃花引繼春到後門》、《六娘會繼春》、《六娘對桃花敘舊》、《六娘死繼春自縊》、《蘇媽思女責桃花》、《六娘想繼春刺目》、《六娘出嫁》。
(5)廣東六大美女潮劇擴展閱讀
蘇六娘(明代揭陽荔浦村人)與其表兄郭繼春(潮陽西臚人)的戀愛故事,在潮汕民間廣為流傳。民間並賦予不少神話色彩。至遲在萬曆年間已衍成戲文搬上舞台。此刻本據認為是萬曆年間刻本,原刻本存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見廣東人民出版《明本潮州戲文五種》)。
清咸同年間揭陽名儒謝巢有長詩《蘇六娘歌》詠其事。潮州歌冊有《金釵羅帕記》、《古版〈蘇六娘〉全歌》。其故事情節與戲劇大同小異。揭陽炮台區荔浦村蘇員外娶妻西臚郭氏,只生一女,名六娘。自幼寄讀外婆家,與表兄郭繼春情愛甚篤,私訂婚姻。
蘇員外因與人爭風水,邀荔浦村蘇族長同上潮州府城打官司,賄買府衙內饒平人楊師爺相助,獲勝訴。謝宴之一,族長為媒,將六娘許配楊師爺之子楊子良。回家後,安人因不願獨生女遠嫁,員外也自悔婚,遂拖延不許迎親。
楊子良因與其乳娘同來揭陽討親。官威族勢,不得已訂三天後出閣。桃花奉命赴西臚報訊。婚前一夜,六娘以婚期在即,桃花未回,無計拖延,因留絕命書。投江自殺。
來到江邊,忽遇桃花與繼春同來,遂由桃花請渡伯相助,載一對小夫妻歸渡伯家暫避。桃花與蘇員外、安人以六被迫死為由,與蘇族長及楊子良大鬧,族長與楊子良因出了人命,惶恐萬分,各抱頭鼠竄。
四百多年前的文藝復興時期,西方作家莎士比亞改編出的悲劇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創作於1594 年),廣為人知。
恰巧在同個時期,地球另一邊的中國也誕生了另一愛情悲劇劇本《蘇六娘》(約1572年-1620年)。這是一部在潮汕地區家喻戶曉的經典潮劇。泉州梨園戲和閩南高甲戲中也保留有《桃花搭渡》這一傳統摺子戲。
6. 金獎薈萃 潮劇全劇劇情內容
潮劇 狂飈曲(揭陽市潮劇團)
潮劇 劉胡蘭(東山潮劇團)
潮劇 劉咬臆登基(南澳潮劇團)
潮劇 謝玉環(汕頭地區潮劇二團)
潮劇 嚴蘭貞(普寧潮劇團)
潮劇 楊門女將(普寧潮劇一團)
潮劇 姻脂(福建東山潮劇團)
潮劇 真假附馬(普寧潮劇團)
潮劇 斬龐洪(汕頭市潮劇團)
潮劇 紅頭船(潮汕歷史)(電視台)
潮劇 八仙鬧海、鐵弓緣(廣東潮劇院二團)
潮劇 彩鳳進宮(揭陽市潮劇二團)
潮劇 打金枝(揭陽市潮劇團)
潮劇 太明天子(饒平縣潮劇二團)
潮劇 大鬧商州府(潮州市潮劇團)
潮劇 德政碑(數碼拍攝)(廣東潮劇院一團)
潮劇 恩怨三代情(潮陽潮劇團)
潮劇 鳳回巢(饒平縣潮劇團)
潮劇 貴妃認親(韓江潮劇團)
潮劇 宮花公主(饒平縣潮劇團)
潮劇 弓劍情(饒平縣潮劇團)
潮劇 魂斷馬鬼坡(揭陽市潮劇團)
潮劇 漢宮雙後(惠來縣潮劇團)
潮劇 皇後救駕(韓江潮劇團)
潮劇 活令婆(廣東潮劇院)
潮劇 海瑞平冤(潮州市潮劇團)
潮劇 火燒太白樓(廣東潮劇院二團)
潮劇 火燒聽月樓(潮州市潮劇團)
潮劇 湖陽公主(揭陽市潮劇團)
潮劇 火焰駒(潮州市潮劇團)
潮劇 狐羊情(揭陽市潮劇團)
潮劇 皇子爭國(澄海潮劇團)
潮劇 刑釵記(澄海潮劇團)
潮劇 晉宮風雲(潮州市潮劇團)
潮劇 晉宮釋賢(澄海潮劇團)
潮劇 金獎薈萃(廣東潮劇院一團)
潮劇 金雞玉兔(潮州市潮劇團)
潮劇 九龍劍(福建東山潮劇團)
潮劇 金鑾禧(澄海潮劇團)
潮劇 界牌關(揭陽市潮劇團)
潮劇 金玉奇緣(揭陽市潮劇二團)
潮劇 李旦寵馬妃(饒平縣潮劇團)
潮劇 劉桂英串婚(澄海潮劇團)
潮劇 亂世情仇(澄海潮劇團)
潮劇 李元霸(福建東山潮劇團)
潮劇 雷震天波府(廣東潮劇院二團)
潮劇 明宮奇冤(韓江潮劇團)
潮劇 梅蘭菊與狀元郎(揭陽市潮劇二團)
潮劇 女巡按審天(揭陽市潮劇二團)
潮劇 奇寶風雲(韓江潮劇團)
潮劇 七子救駕 (上、下集)6片(廣東南澳縣潮劇團)
潮劇 三關擺宴(揭陽市潮劇團)
潮劇 蘇後復國(廣東潮劇院一團)
潮劇 三進親王宮(1-2集)(潮陽潮劇團)
潮劇 三進親王宮(3-4集)(潮陽潮劇團)
潮劇 三鸞配(廣東潮劇院二團)
潮劇 雙龍鎖(福建東山潮劇團)
潮劇 雙聯玉鎖(饒平縣潮劇團)
潮劇 三王復國(澄海潮劇團)
潮劇 孫悟空三調芭蕉扇(廣東潮劇院二團)
潮劇 雙武狀元(韓江潮劇團)
潮劇 雙玉嬋(廣東潮劇院一團)
潮劇 四子五狀元(揭陽市潮劇二團)
潮劇 唐宮女皇夢(澄海潮劇團)
潮劇 桃花公主(惠來縣潮劇團)
潮劇 天山金鳳(上、下集)6片裝(廣東南澳縣潮劇團)
潮劇 天王奇緣(揭陽市潮劇團)
潮劇 太子張雲龍(揭陽市潮劇二團)
潮劇 王妃告夫(廣東潮劇院二團)
潮劇 武則天親勘梨花案(惠來縣潮劇團)
潮劇 兄弟親仇(潮州市潮劇團)
潮劇 仙凡情未了(揭陽市潮劇團)
潮劇 血濺三寶袍(廣東潮劇院一團)
潮劇 仙姬送子(惠來縣潮劇團)
潮劇 小麗十八(廣東潮劇院)
潮劇 西施歸越(廣東潮劇院一團)
潮劇 謝玉輝進宮(普寧縣潮劇團)
潮劇 袁崇煥(廣東潮劇院一團)
潮劇 義膽俠心(廣東潮劇院二團)
潮劇 姚剛下山(饒平縣潮劇團)
潮劇 玉蝴蝶(澄海潮劇團)
潮劇 義海情天(揭陽市潮劇二團)
潮劇 姚濟民救太子(廣東潮劇院二團)
潮劇 楊家小將(澄海潮劇團)
潮劇 嚴嵩帝夢(韓江潮劇團)
潮劇 玉珠串(潮州市潮劇團)
潮劇 幼主復國(惠來縣潮劇團)
潮劇 玉簪記(廣東潮劇院二團)
潮劇 真假韓廷美(揭陽市潮劇團)
潮劇 智破紅丸案(廣東潮劇院二團)
潮劇 張廷芳掛帥(澄海潮劇團)
潮劇 中原情(饒平縣潮劇二團)
潮劇 狀元花燭夜(澄海潮劇二團)
潮劇 狀元認親(揭陽市潮劇二團)
潮劇 珍珠塔(澄海潮劇團)
潮劇 八寶與猶狄青(方展榮,詹少君,張長城)(潮劇院)2片
潮劇 柴房會(方展榮,李義鵬,吳玲兒)(潮劇院)
潮劇 陳三兩(鄭健榮,鍾怡坤)(潮劇院)
潮劇 陳太爺選婿1-3(陳學希,張長城)(潮劇院) 3片
潮劇 串戲定親(潮陽劇團)
潮劇 長相思1-2(潮劇院)2片
潮劇 春香傳1-2(吳玲兒,何麗芳)(潮劇院) 2片
潮劇 大腳夫人(鄭健英,柯立正,陳文炎)(潮劇院)2片
潮劇 賭妻記1-2(陳秦夢,朱楚珍,陳幸希等)(潮劇院)2片
潮劇 古琴案1-3(方展榮,吳玲兒,馬嬋如)(潮劇院) 3片
潮劇 桂枝告狀(潮劇院)
潮劇 皇帝與村姑1-3(陳學希,蔡明輝)(潮劇院) 3片
潮劇 回書(鄭健英、黃成典、周細卿)(潮劇院)
潮劇 韓文公凍雪(黃盛典,李義鵬)(潮劇院)
潮劇 井邊會(朱楚珍,周細卿)(潮劇院)
潮劇 金花女1-3(3片)
潮劇 荔鏡記1-2(姚璇秋,肖南英 )(潮劇院) 2片
潮劇 藍繼子1-2(方展榮,吳玲兒,張長城)(潮劇院) 2片
潮劇 劉明珠1-2(范澤華,洪妙,張長城 )(潮劇 ) 2片
潮劇 磨房會(張長城,鄭健英)(潮劇院)1片
潮劇 鬧釵(方展榮,蔡明輝)(潮劇院)1片
潮劇 秦香蓮1-2(鄭健英,陳文炎)(潮劇院)2片
潮劇 三姑鬧婚1-2(潮劇院)2片
潮劇 蘇六娘1-2(姚旋秋,陳秦夢,陳瑜)(潮劇院)2片
潮劇 桃花過渡(方展榮,陳馥閨等)(潮劇院)1片
潮劇 翁萬達平南1-3(黃盛典,吳麗君,陳學希)(潮劇院)3片
潮劇 徐九經陞官記1-2(陳秦夢,張怡凰)(潮劇院)2片
潮劇 相女奇冤1-2(潮劇院)2片
潮劇 益春藏書(王少瑜,陳喬)(潮劇院)
潮劇 嚴蘭貞打破玉花瓶1-2 (2片)
潮劇 岳銀瓶1-2(吳奕敏,方展榮,陳麗玉等)(潮劇院)2片
潮劇 獄卒平冤1-2(潮劇院)2片
潮劇 張春朗削發1-2(陳學希,詹少君,張長城 )(潮劇院)2片
潮劇 知府賒官1-2(潮劇院)2片
潮劇 真假珍珠扇1-2(潘麗娟,李妙雲)(潮劇院)2片
潮劇 斬庬洪1-2(孫少華,張長城,吳文蘭)(潮劇院)2片
潮劇 張怡凰潮劇名家(潮劇院)
潮劇 白狐仙1-3(張怡凰,羅小燕,劉志偉)3片
潮劇 風花雪月1-6(張怡凰,鄭錫彬,羅小燕)6片
潮劇 荔鏡記1-2(姚璇秋,黃清城,肖南英)2片
潮劇 劉明珠1-2(范澤華,洪妙,張長城)2片
潮劇 梅花1-6(陳學希,方展榮,吳玲兒)6片
潮劇 張春朗削發1-2(陳學希,孫少華,張長城)2片
潮劇 地藏菩薩本願經(劇院)1片
潮劇 風雪羅家槍(饒平)6片
潮劇 平貴登基(三團) 6片
潮劇 雙駙馬上下集(海聲)6片
潮劇 鄭舜英專輯(潮州團)2片
潮劇 潮劇唱腔卡拉OK
潮劇 梟後烈女
潮劇 三門街
潮劇 皇帝斬子
潮劇 韓仙子
潮劇 晉王偷雞
潮劇 借巡按
潮劇 龍鳳呈祥
潮劇 明宮雙太子
潮劇 鬧開封
潮劇 生死碑
潮劇 紅樓夢
潮劇 孟麗君
潮汕小品 潮汕情(汕頭市話劇團)
潮汕小品 潮汕講古陳世文《碧血劍》44片
潮汕小品 潮汕講古慶大壽(楊俊)(2片)
潮汕小品 潮汕講古林大欽妙對震乾坤(楊俊)(2片)
潮汕小品 潮汕講古至上三下潮州(上)(楊俊)(2片)
潮汕小品 潮汕講古至上三下潮州(下)(楊俊)(2片)
潮汕小品 潮汕民居(電視系列片)6片
潮汕小品 雙晴盲傳奇1-6(大盒)
潮汕小品 發財仔透玄機
7. 潮劇藝人肖南英簡介
首先,她叫蕭南英!
蕭南英(1938- ),女,潮劇花旦,較早為海外觀眾知名的潮劇演員之一。汕頭市潮陽區棉城人,第一代潮劇「五朵金花」之一。
1953年參加正順潮劇團,1956年調廣東潮劇團,後轉廣東潮劇院一團。受教於潮劇名教戲馬飛先生,工花旦。
她先後飾演過《大難陳三》的益春,《妙嫦追舟》的陳妙嫦,《搜樓》的小姐,《刺梁驥》的鄔飛霞,《荔鏡記》的益春,《八寶公主》的八寶公主等十幾個旦行角色,尤以花旦較為出色。
尤其是1961年參加潮劇藝術影片《荔鏡記》(《陳三五娘》)的拍攝,在影片中成功塑造了婢女益春的人物形象,受到海內外觀眾的喜愛。
她身段優美,表演靈巧,唱工清脆輕婉,給人以新鮮活潑。曾兩次隨團到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南昌等地演出,其花旦角色表演獲觀眾好評。
1969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離團參加支農赴增城。1972年赴香港定居。
定居香港後,受到香港文藝界和商界的重視,活躍在香港潮劇舞台上。多次參加東華三院、潮州商會、潮州互助社賑災義演。在香港與多位名藝員聯袂演出,如與新馬師曾合唱《辭郎洲》,與野峰合演《桃花過渡》,在韓江潮劇團演出《拾玉鐲》、《姑嫂鳥》等劇目。1975年與邵氏電影公司拍攝潮語電影《辭郎洲》。
8. 廣東潮劇院一團所有演員名字
劇團成立之初,匯集多路精英,人才濟濟。後又不斷從汕頭戲曲學校和其它演出團體抽調補充新生力量,使陣容始終保持嚴整和活力。
劇團曾擁有姚璇秋、張長城、陳學希、鄭健英、陳秦夢、孫小華、許仁敬、李義鵬等觀眾熟悉喜愛的潮劇表演藝術家。現擁有國家一級演員張怡凰、林初發,國家二級演員劉小麗、吳奕敏、陳鴻飛、陳幸希、李四海等。
廣東潮劇院一團,原為廣東省潮劇團,始建於1956年,廣東潮劇院成立後,該團隸屬於潮劇院,成為第一演出團。
廣東潮劇院成立於1958年12月25日,由廣東省潮劇團和源正、怡梨、玉梨、賽寶、三正潮劇團合並而成的省級藝術表演團體,作為潮劇藝術的代表性單位,具有示範、培養、研究的性質和職能,是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專業藝術表演團體。
劇團先後創作、整理演出了一批深受觀眾歡迎並廣泛流傳的優秀劇目。
如《陳三五娘》、《辭郎洲》、《蘇六娘》、《火燒臨江樓》、《辯本》、《掃窗會》、《鬧釵》、《柴房會》、《鬧開封》、《張春郎削發》、《終南魂》、《陳太爺選婿》、《煙花女與狀元郎》、《葫蘆廟》、《德政碑》、《東吳郡主》等。
其中《張春郎削發》參加首屆中國藝術節獲高度評價;《終南魂》獲廣東省第五屆藝術節優秀演出獎;《陳太爺選婿》1993年9月參加全國地方戲曲(南方片)交流演出獲優秀劇目獎等七項獎,1994年獲文化部第四屆「文華獎」文華新劇目獎和文華劇用獎。
《煙花女與狀元郎》獲廣東省第二屆「五個一工程獎」;《葫蘆廟》獲「2000年中國曹禺戲劇獎·劇本獎,第七屆中國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優秀編劇獎、優秀表演獎等多項獎勵,填補了潮劇在此項目上的空白。
《德政碑》2002年獲第八屆廣東省藝術節劇目一等獎、編劇一等獎、作曲一等獎等多項獎項。
《東吳郡主》2005年獲第九屆廣東省藝術節劇目一等獎、編劇一等獎、導演一等獎、音樂一等獎、舞美·人物造型設計一等獎、表演一等獎等多項獎勵,首屆中國戲劇獎·曹禺劇本獎,該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授於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2006—2007年度)「精品提名劇目」。
陳學希、張怡凰分別榮獲第18屆、23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張春郎削發》和《煙花女與狀元郎》拍成電影。此外還有一批優秀中青年藝員獲過國家和省的獎勵。
2019年4月24日,第七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29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審出爐,廣東潮劇院一團林燕雲演出的潮劇《李商隱》獲戲曲類獎。
9. 潮劇院一團一級演員湯麗娟
湯麗娟, 廣東省潮劇院一團女演員,主攻閨門旦,國家二級演員,1995年分配到廣東潮劇院一團工作至今。
先後在《保嬰記》中飾金滿月、《京娘送兄》飾京娘、《金花女》中飾金花女,《張春郎削發》飾雙嬌公主、《狄青出使》飾八寶公主、《楚宮風雲》飾孟嬴、《趙少卿》飾趙賽英、《大義巾幗》飾柴玉英、《煙霞山》飾夏妃、《紅鬃烈馬》飾玳瓚公主、《蘇後復國》飾白玉蘭等。
1998年參加廣東省中青年演藝大賽獲得金獎,同年被評為汕頭市文藝一等獎。1999年參加廣東省中青年演唱演奏比賽獲得金獎,同年被評為汕頭市文藝一等獎。2002年參加潮劇院中青年演藝大賽獲得一等獎。2002年參加中國名家名段演唱大賽榮獲全國專業組二等獎,同年被評為汕頭市文藝一等獎。2006年參加廣東省中青年演藝大賽榮獲金獎,參加中國第三屆紅梅薈萃大賽榮獲金獎,同年被評為汕頭市文藝一等獎。
2008年赴上海戲曲學院導演系進修並結業。曾多次隨團赴新加坡、越南、柬埔寨、香港等地演出,廣受贊賞。
10. 潮劇有哪些著名的曲目,演員;潮劇的分當
潮劇的行當一開始便繼承南戲七角分行的辦法,如《金釵記》、《琵琶記》都是按生、旦、外、貼、丑、凈、末七角來安排的。到了《金花女》,雖出現婆、童、梅香、手下等稱謂,但直至清末,潮劇行當仍大體循南戲七角舊觀。 隨著歷史的發展,新行當不斷產生,比如,文明戲帶動了裘頭丑、褸衣丑、長衫丑的出現。潮劇目前共有二十多個行當。新中國成立之後,歸納為生、旦、丑、凈四大行當,這便與大部分劇種合軌了。生、旦、丑、凈之下,再分若干個小行當。好像醜行分為十種,為其他劇種所無。 行當列簡表如下: 生:小生、老生、武生、花生 旦:青衣(烏衫)、閨門旦(藍衫)、衫裙旦、彩羅衣旦(花旦)、烏毛、白毛(老旦)、武旦 凈:文凈、武凈(草鞋烏面)、丑烏面 丑:官袍丑、項衫丑、踢鞋丑、武丑、裘頭丑、長衫丑、褸衣丑、老丑、小丑、女丑 在四大行當中,潮劇凈行最弱,分類也最簡單,不像京劇那樣分得很細,有大花臉(銅錘花臉)、二花臉(副凈、架子花臉)、武凈、摔打花臉、毛凈、紅凈等分類。京劇的旦行和生行也比潮劇分得細,各有十多種。 在潮劇的所有行當中,只有醜行分類最細。京劇僅有六種丑,潮劇卻有十種。其中,武丑、老丑與大多數劇種相同。官袍丑,幾乎所有的劇種都有這一行,只是稱謂略有不同而已,有的稱官丑,有的稱袍帶丑。項衫丑,有的稱方巾丑,有的稱褶子丑,或丑生、公子丑。另外,京劇有專扮花花公子的鞋皮丑,也近似潮劇的項衫丑。小丑,近於京劇的茶衣丑。 至於女丑,越劇稱婆娘丑,京劇稱丑婆子,有的則歸入旦行,稱丑旦或搖旦。 至於長衫丑、褸衣丑、裘頭丑,大部分劇種都沒有,或歸入其他行當中。 行當,古代稱為腳色(角色)。從戲曲史看,其劃分是由簡而繁的。唐代參軍戲只有「參軍」、「花鶻」兩個固定腳色。其後,宋雜劇、元雜劇、明傳奇,腳色不斷增多,名稱也互有不同。在近代,行當一詞,指戲曲演員專業分工的類別。它是根據所演不同的腳色類型及其表演藝術的特點而逐漸劃分形成的。每個行當都有嚴謹的法度和表演程式。 行當分得過細也不一定是好事。既分了行,便有各自的規范。而演戲,卻要從人物人手,深入角色的內心世界,揣摩其性格特徵,這是創造人物的基礎。用一種行當去套某個人物,有時難免要削足適履,故常常要跨行。一名好演員,多掌握幾個行當的技能,演出時才能應付裕如。 經典劇目: 《陳太爺選婿》、《袁崇煥》、《張春郎削發》、《金花女》、《柴房緣》、《柴房會》、《擲嬌媚》、《換偶記》、《三篙恨》、 《楚宮風雲》、《五女圖》、《趙寵寫狀》、《斷橋會》、《鬧開封》、《王茂生進酒》、《救風塵》、《綵樓記》、《金花女》、《香壺案》 著名演員: 姚璇秋、范澤華、張長城、李玉蘭、許雲波、蔡明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