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板胡獨奏曲有哪些
《河南梆子腔》《秦川行》《易水行》《汾水情》《春城節日》《大起板》《大姑娘美》《敘事曲》《遠望》《鄉情》《串調》《壯鄉新歌》《秦腔牌子曲》《山東小曲》《對花》
Ⅱ 板胡的板胡分類
按板胡的發音高低及使用范圍,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
1、 高音板胡(俗稱梆子胡、大弦或瓢),多用於河北梆子、評劇、豫劇、山東梆子、呂劇及歌舞、演唱、獨奏及合奏等,這種板胡用途最廣。
2、中音板胡(俗稱胡呼、秦胡),多用於秦腔、蒲劇、郿鄠、隴劇、陝北道情、蘭州鼓子等的伴奏以及器樂合奏和獨奏。音箱較高音板胡為大,呈半圓形,背面有金錢花孔,琴桿也較長,定弦比高音板胡低五度,音色渾厚柔和。
3、 次中音板胡(俗稱椰子胡),多用於晉劇和上黨梆子。音箱比中音板胡稍大,也雕有金錢花孔。定弦比中音板胡低小三度或純四度。音色渾厚,音量宏大,宜於演奏緩慢、低沉的曲調。
建國後,對板胡進行了不斷的改革,現已有一種中音板胡,改用鋼絲弦,音色較高音板胡寬厚、柔和,能奏較高的把位。板胡已由伴奏樂器成為合奏、獨奏樂器。
板胡的品種較多,除用於獨奏和樂隊合奏的板胡外,還有各地方劇種用的板胡,它們在琴筒的大小、琴桿的粗細、弦軸的長短和琴弦的使用上,都有著明顯的差異。
1、獨奏板胡,琴筒和面板都較大,直徑8 ~10 厘米,琴桿比二胡粗,全長70 ~73 厘米,外弦使用鋼絲弦,裡弦用絲弦,或全部使用鋼絲弦。音色寬厚柔美,能奏較高的把位。
2、高音板胡,又稱「河北梆子板胡」或「評劇板胡」。形制比獨奏板胡略小,發音高亢、尖脆、明亮,適於為河北梆子和評劇伴奏。河北梆子伴奏用的瓢較大,評劇伴奏用的瓢較小。
3、中音板胡,又稱「河南梆子板胡」。琴桿長70 厘米,面板直徑8.5 ~9.5 厘米,弦軸粗,外弦用普通老弦,裡弦用粗老弦,音色渾厚柔和,用於河南梆子伴奏。
4、秦腔板胡,又稱「胡呼」。琴筒用較大的椰殼製作,琴弦都用老弦,發音低於前幾種板胡,主要用作秦腔伴奏。
5、山西板胡,又稱「晉中板胡」。琴筒比秦腔板胡大,琴桿也粗,弓子桿是用寬3厘米的竹板製成,外弦用老弦,裡弦用纏弦或腸衣弦。音色渾厚、音量宏大,宜於演奏緩慢、低沉的曲調,是山西梆子的主要伴奏樂器。
此外,有一種與京胡結構相同的板胡,只是琴筒略大不蒙蛇皮而已,琴桿與琴筒均用竹製,發音較其他板胡清脆,用於浙江紹興高調中、在江、浙兩省極為流行。
6、雙千斤板胡,受雙千斤二胡的啟發而製成。它將原腰馬改為駝馬上移,起到支撐和平衡琴弦壓力的作用,增加了有效弦長,音域向下擴展了五度音程。在駝馬下面配置了可以上下移動的活動千斤,並在活動千斤以下增設了轉調千斤。雙千斤的底座安置在琴桿里,可以上下滑動。板胡裝置這種活動雙千斤後,轉調極為方便,音域達三個半八度,音質柔和優美,並具有高音板胡和中音板胡的音色特點,豐富了板胡的演奏技巧和責現能力。
7、三弦板胡,七十年代末研製成功的板胡新品種。琴桿下端呈弓形彎曲,斜插入琴筒中。琴頭與三弦相同,為扁鏟狀。弦軸(左2 右1 )分列兩側,千斤用紅木製作,呈斜角梯形,便於琴弦等距排列,弦馬為竹製階梯三腳馬,3條琴弦分別架在不同高度的台階上,弓子在弦外拉奏,可演奏雙音、和弦及簡單的復調旋律。
板胡據各地方音樂特點的不同,在使用上有琴筒大小之分,如陝北一帶的音樂用板胡,琴筒都略大;河北、東北一帶的音樂用板胡,琴筒都較小。
Ⅲ 單丹峰的音樂方面:
青年胡琴演奏家;青年影視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二胡學會會員;中央音樂學院板胡藝術碩士。吉林省公主嶺市人,4歲起隨父親單力學習二胡,1996年以二胡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吉林省藝術學院附中,隨王恩成、劉漢臣教授學習二胡,1998年開始師從著名青年板胡演奏家劉冠廷學習板胡,2002年以板胡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師從著名板胡演奏家、教育家、民族器樂作曲家李恆教授學習板胡,並跟隨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劉長福教授學習二胡。曾任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青年民族樂團首席;現任煙台大學二胡、板胡專業教師、煙台大學青年民族樂團藝術總監、樂團指揮;煙台市女子國樂團客座指揮。
2004年隨中國青年民族樂團在北京保利劇院為來京參加「第三界亞洲政黨國際會議「的亞洲36國元首演出;10月在人民大會堂為國家主席胡錦濤與法國總統希拉克演出; 同年12月擔任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青年民族樂團」首席與著名指揮家、作曲家閻慧昌、王甫建、景建樹、作曲家趙季平等多位作曲家、指揮家合作赴北京、上海、山西等地成功演出了《華夏之根》大型民族交響音樂會,並得到了各位作曲家、指揮家的一致好評;同月以樂團首席的身份參加中央電視台《風華國樂》欄目——「華夏之根」音樂會的錄制;2003年至2006年曾先後十餘次參加「民樂走進高校活動」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十餘所高校演出;曾多次為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神曲》、《愁空山》等作品成功擔任SOLO演奏;2005年9月在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辦的《許講德從藝55周年音樂會》的演出,並擔任板胡SOLO;2006年1月參加了由中央保健委員會、中央軍委保健委員會在釣魚台國賓館舉辦的「2006年新春聯誼會」和國家文化部在北京飯店舉辦的「2006年文化部團拜會」的演出均擔任獨奏演員,成功的演出了板胡獨奏《花梆子》、二胡獨奏《二泉映月》等經典曲目;在大學期間隨中國青年民族樂團、中央民族樂團等國家級著名樂團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山西、東莞等地演出;在學術與創作方面也有一些新的探索,例如,2006年撰寫的論文《論二胡的聲音與教學》在「2006年全國文化教育理論建設獎」評選活動中獲二等獎,並被國家出版社出版的《當代文化與教育論苑》一書收錄;同年,創作了現代派板胡作品《第一板胡幻想曲》,該曲打破了胡琴演奏的常規,創造了許多新的演奏技法,例如,雙音、增四度音程以及一些高難度的快速換把與半音階快速上行下行等技巧,進一步豐富了胡琴演奏的技術及表現力,獲得了極大的成功,此曲並獲得「山東省第四屆高校音樂專業師生基本功大賽」創作一等獎;與岡巴演奏家Lius Cover(美)合作改編、移植的「民族弦樂岡巴《G弦上的詠嘆調》」;同時還創作了非常富有針對性的二胡、板胡練習曲20餘首。個人資料收錄在華音網站以及「當代青年民族器樂演奏家及樂壇新秀專訪薈萃」一書當中。
近年來還與多位作曲家、指揮家、音樂人以及樂團合作,演奏了大量不同形式諸如二胡、板胡、中胡與民族樂隊、電子音樂、流行音樂、爵士樂等用各種不同創作手法的新老作品,例如為電視劇《農家十二月》、《鄭板橋上任》等多部影視劇錄制二胡、板胡SOLO;為大型網路游戲《風火之旅》錄制二胡主題音樂,現代音樂作品《風聲水韻》當中板胡SOLO的演奏;2008年12月成功舉辦《單丹峰胡琴獨奏音樂會》,音樂會演出了,二胡獨奏《蘭花花敘事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野蜂飛舞》;板胡獨奏《大姑娘美》、《花梆子》;廣東音樂《雨打芭蕉》;中胡獨奏《草原上》等經典曲目。2010年7月在山東大學威海藝術學院音樂廳作為樂團首席與指揮家、作曲家景建樹先生再次合作演出了整場音樂會並成功演繹了原創作品《第一板胡幻想曲》、改編、移植的「民族弦樂與岡巴《G弦上的詠嘆調》」、二胡與樂隊《喬家大院》第三樂章得到了社會各界極高的評價;2012年11月21日參加「首屆北京胡琴藝術節」,並成功的演出原創作品《第一板胡幻想曲》;2012年12月21日於中央音樂學院成功舉辦《單丹峰板胡碩士獨奏音樂會》。
獲獎情況:
獲「山東省第四屆高校音樂專業師生基本功大賽」創作一等獎,獲獎曲目《第一板胡幻想曲》;獲「山東省第四屆高校音樂專業師生基本功大賽」教師民樂組演奏二等獎;
論文「論二胡的聲音與教學」獲全國文化建設獎評選活動二等獎;
音樂創作:
中音板胡獨奏曲《第一板胡幻想曲》;
二胡練習曲《手指跨度練習》3首、多首琶音練習;
Ⅳ 高胡,板胡,京胡,二胡的異同點,跪謝了!!
高胡
高胡亦稱奧胡,願流行於廣東地區,現已在全國各地民族樂隊中普遍使用。琴筒木製,張兩根金屬弦。高胡用高音譜表記譜,可用實音記譜亦可以比實音低八度記譜。高胡沒有明顯的音差別。上加五線以上的音,發音纖細,尖銳,宜少用。演奏技巧高胡可以自如地演奏音階,音程的跳動,也可以演奏裝飾音,滑音和泛音。
高胡的音質清亮,透明,聲音穿透力強,很有特點。高胡既可演奏緩慢,抒情,華麗的旋律,又能演奏活潑,輕快的技巧性樂緞。可獨奏或參加重奏,合奏。高胡是演奏廣東音樂的重要高音樂器,高胡上的加花演奏是很具特色的。
京胡
用於京劇伴奏的高音二胡。琴筒和琴桿都為竹質,琴筒小。音高、域窄,定弦不固定。音質堅亮,發音剛勁有利,在合奏中有穿透力。京胡大多用於伴奏常腔,在潤腔韻味上與唱腔很貼切,在節奏感和力度上(俗稱「勁頭」)給唱腔以有力的支撐和補充。有時也用於戲曲過門,以陪襯「文常」表演,演奏獨立的曲牌。京胡獨立演奏較長篇幅,在傳統戲中很多。《夜深沉》是其中一首。此曲旋律來自昆劇《思凡》中的《風吹荷葉煞》,因其唱段開始楚的場次「夜深沉」三字而命名。經京胡以人們加工,用於《擊鼓罵曹》中的彌衡擊鼓和《霸王別姬》中的虞姬舞劍,用大鼓伴奏,發揮了京胡樂器的特殊表現力,旋律流暢,意境深遠。京胡獨奏曲還有《柳青娘翻七調》、《五子開門》等。
板胡
板胡又名梆胡、秦胡、大弦等。它是隨戲曲梆子腔的出現,在胡琴的基礎上產生的樂器。大約在明末清初隨梆子腔的興起而流行,至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
板胡的演奏技巧很多。右手弓法有跳弓、頓弓、碎弓等。能連續快速演奏,擅長表現輕快熱烈的情緒。左手指法能自如的奏上、下滑音、吟、揉、顫音等。便於模仿唱腔的各種潤腔裝飾,貼近人生,適於抒情性、歌唱性的旋律。
板胡的形制大致和二胡相同,只是琴筒不蒙皮膜而膠以薄木板,故得板胡之名。弦多用金屬(鋼絲或銅絲)。採用四度或五度定弦,音域較高,音域較高,為d2-d4(a4)。音質堅實,音色明亮。 板胡音色明亮、高亢、適於表現熱烈奔放的曲調。各地區的板胡又都善於表現不同的風格,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板胡除適合於獨奏和樂器合奏外,並為多種地方戲種如河北梆子、平劇、呂劇、豫劇、晉劇、秦腔等的重要伴奏樂器。流行的地區很廣,其中以陜西、甘肅、山西等省最為普遍。
板胡作為獨奏樂器的曲目很多。較典型的有《大起板》、何彬根據河南曲子的板頭曲音樂改編創作的;《花梆子》,閻紹一根據河北梆子音樂此寫成的;《紅軍哥哥回來了》,張長城、原野根據陝北民間音調寫成。
Ⅳ 評劇(板胡)用什麼型號的弦(女唱,要說明內弦與外弦)
外弦揚琴28號,內弦琵琶三弦。也有用內弦大提琴一弦,外弦揚琴27的
Ⅵ 板胡獨奏眉戶屠夫狀元銀燈結綵花成雙選沒
現在這秦腔、眉戶把腔一下子改的都變了味了,說秦腔不秦腔說眉戶不眉戶跟歌劇一樣,尤其是李梅的唱腔,雖然嗓子很好,唱的也美但就和歌劇差不多,那有點秦腔味道。
眉戶的原汁原味還是屬於梁秋燕為最高境界,那才是真真正正的眉戶。
Ⅶ 板胡的名曲佳作
建國以來,在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隨著板胡獨奏藝術的興起與日益完善,從而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品如:《大起板》(何彬編曲)、《翻身的日子》(朱踐耳曲)、《大姑娘美》(彭修文編曲)、《秦腔牌子曲》(郭富團編曲)、《馬車在田野上賓士》(葛炎曲,劉明源、徐連曾改編)、《月牙五更》(東北民歌,劉明源改編)、《眉戶聯奏》(劉明源編曲)、《豐收樂》(劉明源曲)、《秀英》(張長城曲)、《哥哥回來了》(張長城、原野曲)、《山東小曲》(原野曲)、《花梆子》(閆紹一編曲)、《影調》(劉鈞編曲)、《燈節》(白潔、戚仁發曲)、《春城節日》(周其昌、丁永盛曲)、《河南梆子腔》(趙國良曲)、《敘事曲》(李恆曲)、《秦川行》(李恆曲)、《串調》(李恆曲)、《桑梓》(沈誠曲)、《第一板胡幻想曲》(單丹峰曲)。這些作品猶如一朵朵美麗的鮮花,在民族音樂的百花園里爭奇斗妍。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脫穎而出,使我們的民樂事業更加輝煌!
Ⅷ 板胡用什麼方法演奏
板胡通過拉弦的方法來演奏。
相關介紹:
板胡,拉弦樂器的一種,中國大約有300多年的歷史,板胡除用於獨奏和樂隊合奏的板胡外,還有各地方劇種用的板胡,它們在琴筒的大小、琴桿的粗細、弦軸的長短和琴弦的使用上,都有著明顯的差異。板胡據各地方音樂特點的不同,在使用上有琴筒大小之分,如陝北一帶的音樂用板胡,琴筒都略大。
(8)小美女板胡獨奏紅白花擴展閱讀
板胡和中國其它的胡琴類樂器相比,最大的特點就是音量大,音色清脆嘹亮,尤其擅長表現高亢,激昂、熱烈和火爆的情緒,同時也具備優美和細膩的特點。
板胡形制大部分與二胡相同,主要區別在琴筒和千斤。琴筒又叫瓢,圓筒形,用椰子殼製作,也有用木質、銅質或竹筒的。琴筒前口蒙桐木板是板胡發音的關鍵。
除用於獨奏、合奏的板胡外,還有高音板胡(又稱河北梆子板胡或評劇板胡)、中音板胡(又稱河南梆子板胡)、秦腔板胡(又稱胡呼)、山西板胡(又稱晉中板胡)
Ⅸ 板胡內外弦如何調音
一、大概調:
板胡調音可以藉助標准發音器(音哨、音叉、定音器),當外弦音高為標准音小字一組的a音(440HZ)時,在板胡D調中為5(so)音。用相同的方法調內弦,內弦要調節到D音,即板胡D調的1(do)音。
二、精細調:
將電子校音器的模式選擇為「板胡校音模式」,放在板胡琴筒附近,然後用比較均勻的力度拉外弦的慢長弓。指針根據音的細微變化,會在儀表上左右擺動。指針指在0至-50之間,紅燈亮,表示此音偏低;反之紅燈亮,表示音偏高;當指針指在中間0的位置,綠燈亮時,音準了。
(9)小美女板胡獨奏紅白花擴展閱讀:
「平腿式」身體坐下,兩腿自然分開,左腳稍向前,右腳靠後,板胡放在左大腿彎曲處稍外。(或大腿面靠里三分之一處)這種姿勢優點在於全身重心下移,腰腿部負擔較小,演奏時活動范圍大。
「架腿式」,左腿架在右腿上或右腿架在左腿上,板胡放置於兩腿與小腹交叉之間,這種演奏姿勢是先輩秦腔板胡演奏琴師所推崇的,它的演奏效果也是有其長處的。
重心穩定集中,和平腿式比較各有特色。當然,好書家是不擇筆的。秦腔板胡演奏姿勢的選擇同樣也是由演奏者自己決定。但不管採用任何姿勢演奏,提醒注意下列幾點是合乎邏輯的。
(1)演奏時做到表情儀態自然大方,不必要緊張和做作。
(2)注意不要斜肩,或左肩高於右肩。這是我們演奏者不太經意的,但確實應該防止這類現象發生。
(3)演奏時搖頭晃腦,咬牙切齒,或各種與演奏無益的動作和行為是大忌。
Ⅹ 評戲板胡和秦腔板胡有什麼區別
板胡有哪些種類
板胡的品種較多,除用於獨奏和樂隊合奏的板胡外,還有各地方劇種用的板胡,它們在琴筒的大小、琴桿的粗細、弦軸的長短和琴弦的使用上,都有著明顯的差異。根據各地方音樂特點的不同,板胡有琴筒大小之分,如陝北一帶的音樂用板 胡,琴筒都略大;河北、東北一帶的音樂用板胡,琴筒都較小。按音域板胡可以分為高音板胡、次高音板胡、中音板胡、次中音板胡、低音板胡、雙千斤板胡及三弦板胡等。 1.高音板胡。 高音板胡俗稱河北梆子板胡、梆子胡、評劇板胡、大弦或瓢,多用於河北梆子、評劇、豫劇、山東梆子、呂劇及歌舞、演唱、獨奏及合奏等,這種板胡用途最廣。高音板胡形制比獨奏板胡略小,發音高亢、尖脆、明亮,適於為河北梆子和評劇伴奏。河北梆子伴奏用的瓢較大,評劇伴奏用的瓢較小。 2.中音板胡。 中音板胡俗稱河南梆子板胡、胡呼、秦胡,多用於秦腔、蒲劇、郿鄠、隴劇、陝北道情、蘭州鼓子等的伴奏以及器樂合奏和獨奏。中音板胡琴桿長70厘米,面板直徑8.5-9.5厘米,弦軸粗,音箱較高音板胡為大,呈半圓形,背面有金錢花孔,琴桿也較長,弦用普通老弦,裡弦用粗老弦,定弦比高音板胡低五度,音色渾厚柔和,用於河南梆子伴奏。 3.次中音板胡。 次中音板胡俗稱椰子胡,多用於晉劇和上黨梆子。音箱比中音板胡稍大,也雕有金錢花孔。定弦比中音板胡低小三度或純四度。音色渾厚,音量宏大,宜於演奏緩慢、低沉的曲調。 4.雙千斤板胡。 雙千斤板胡是受雙千斤二胡的啟發而製成,它將原腰馬改為駝馬上移,起到支撐和平衡琴弦壓力的作用,增加了有效弦長,音域向下擴展了五度音程。在駝馬下面配置了可以上下移動的活動千斤,並在活動千斤以下增設了轉調千斤。雙千斤的底座安置在琴桿里,可以上下滑動。板胡裝置這種活動雙千斤後,轉調極為方便,音域達三個半八度,音質柔和優美,並具有高音板胡和中音板胡的音色特點,豐富了板胡的演奏技巧和責現能力。 5.三弦板胡。 三弦板胡是七十年代末研製成功的板胡新品種。三弦板胡的琴桿下端呈弓形彎曲,斜插入琴筒中;琴頭與三弦相同,為扁鏟狀;弦軸分列兩側;千斤用紅木製作,呈斜角梯形,便於琴弦等距排列;弦馬為竹製階梯三腳馬;3條琴弦分別架在不同高度的台階上;弓子在弦外拉奏,可演奏雙音、和弦及簡單的復調旋律。 6.獨奏板胡。 獨奏板胡的琴筒和面板都較大,直徑8-10 厘米,琴桿比二胡粗,全長70-73 厘米,外弦使用鋼絲弦,裡弦用絲弦,或全部使用鋼絲弦。音色寬厚柔美,能奏較高的把位。 7.山西板胡。 山西板胡又稱晉中板胡。琴筒比秦腔板胡大,琴桿也粗,弓子桿是用寬3厘米的竹板製成,外弦用老弦,裡弦用纏弦或腸衣弦。音色渾厚、音量宏大,宜於演奏緩慢、低沉的曲調,是山西梆子的主要伴奏樂器。 8.秦腔板胡。 秦腔板胡又稱「胡呼」。琴筒用較大的椰殼製作,琴弦都用老弦,主要用作秦腔伴奏。 9.此外,有一種與京胡結構相同的板胡,只是琴筒略大,不蒙蛇皮而已,琴桿與琴筒均用竹製,發音較其他板胡清脆,用於浙江紹興高調中,在江、浙兩省極為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