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大全 > 四大美女王昭君詩詞

四大美女王昭君詩詞

發布時間:2022-07-01 10:17:29

❶ 與王昭君有關的詩詞有哪些

與王昭君有關的詩詞有:

1.我本漢家子,將適單於庭。——西晉·石崇《王明君辭》

意思是:我本是漢人,卻要去匈奴單於的漠北之地。

2.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唐代·李白《王昭君》

意思是:漢家秦地上空的明月,飄光流影照耀著明妃王昭君。

3.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唐代·李白《王昭君》

意思是:今日漢朝宮人,明天就成為胡人的妻妾。

4.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唐代·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意思是:穿過千山萬壑一直奔向荊門,這是美麗的昭君生長的村莊。

5.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唐代·李商隱《蝶》

意思是:看到翩翩蝴蝶飛舞,有如美人芳魂,尋尋覓覓,就像王昭君在尋找著故鄉。

(1)四大美女王昭君詩詞擴展閱讀

王昭君(約前52-前19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又稱為「明妃」,王明君。王昭君維護漢匈關系穩定半個世紀,昭君出塞的故事流傳千古。

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里,漢匈兩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關系,因此西漢末年的和親是成功的。西漢呼韓邪單於附漢與昭君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而且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此外,通過和親加強了和親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❷ 四大美女王昭君詩句

紅顏落雁香空老,殘夢依稀化逝花。
胡漢親和柔骨獻,怨傷彈淚濺琵琶。

過華清宮
杜牧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雲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❸ 贊美王昭君的詩詞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漢元帝時期宮女,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據說在昭君出塞時,她彈奏了《琵琶怨》這個樂曲,天上的大雁聽見這個樂音,竟然忘了扇動翅膀,從天上掉了下來,於是王昭君就有了「落雁」這個美稱。王昭君是家喻戶曉的四大美女之一,她與西施並稱為「沉魚落雁」。古代詩人喜歡歌詠美女,這沒辦法,誰叫男詩人比女詩人多出了很多個數量級!胡適曾說:「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而在昭君之後的近2000年裡,王昭君又是古代男性詩人心中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據不完全統計,有500多位詩人為她寫了700多首詩。而在這眾多詩歌中,最好的當屬詩聖杜甫的《詠懷古跡》: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唐宋詩醇》里說:「詠明妃者,此首第一。」清代詩評家沈德潛也說:「詠昭君詩此為絕唱,余皆平平。」這首詩的首聯交代了昭君的出生,正是應了那句話,不平凡的人都有一個不平凡的出生,昭君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周圍是「群山萬壑」,氣勢不凡。

頷聯「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千古傳頌,這一句體現了杜甫律詩的一貫風格——雄勁有力,這是雄渾與開闊的結合。出塞是昭君悲劇人生的開始,塞外的青冢是她一生悲劇的結束。「連朔漠」從空間上說了大漠的浩瀚,「向黃昏」則從時間上說明了昭君死後的孤寂。這一聯簡單的兩句話就是對整首詩主題「怨恨」最有利的證據。

頸聯的「春風面」和「環佩」這與其它詩歌一樣,不忘了贊美王昭君的盛世容顏,只是在這盛世容顏之下有著傷心的過往。漢元帝按圖識人,終至昭君「懷貌不遇」。「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這也是對皇帝的斥責。即使王昭君沒能「生入玉門關」,沒能活著的時候回到故國,但是作者想像:昭君的魂魄會在月夜重歸故土。只是這個「空歸」的「空」也看得出杜甫對昭君遭遇的心痛之情。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這一聯盪氣回腸,讓人唏噓不已,點出這首詩的主題「昭君怨」。這首詩全詩不著一句議論,但是作者的觀點很明顯了,這首詩包羅的信息很多,骨力雄勁,不愧是歌詠王昭君最好的詩,不知何時有人能比杜甫這首詩寫得更好?難道真的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❹ 描寫古代四大美女的詩詞有哪些

1、西施

《西施》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薴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閑。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勾踐征絕艷,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

2、王昭君

《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3、貂蟬

出自《三國演義》

西江月

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掌中身,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好花風裊一枝 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七律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雲到畫堂。眉黛促成遊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榆錢不買千金笑,柳 帶何須百寶妝。舞罷隔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七絕

一點櫻桃啟絳唇,兩行碎玉噴陽春。丁香舌吐衠鋼劍,要斬姦邪亂國臣。

4、楊玉環

《清平調三首》--李白

其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❺ 有關王昭君的詩句!!!!!!!!!!!

王昭君wánɡ zhāo jūn 與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嬋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她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於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據統計,古往今來,反映王昭君的詩歌有700餘首,與之有關的小說、民間故事有近40種,寫過昭君事跡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現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漢、翦伯贊、費孝通、老舍等。

一千九百多年來,生長在巴山楚水地區的一個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歷代文人的心靈共鳴,把中國文壇攪得風雷激盪。這正是因為南方巴楚文化與北方華夏文化交匯的光環,投射在昭君這個創作本體上,反映出了奪目光彩。

新中國創建者之一的董必武,為王昭君題寫了一首七絕,此詩對歷史的昭君作了總結性的評價,也對昭君的思想、見識、行動作了贊頌。詩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從此,王昭君一抹滿臉的淚水和愁雲,以一個愉悅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的願望。
附(資料由無常冥使供):昭君《怨詞》

《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芭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轉嫁繼子,服毒而死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於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於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五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系,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後,這位太皇太後就是漢元帝的皇後,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可惜匈奴單於認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內蒙古包頭西南五十里的黃河岸邊,據說入秋以後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家」。

關於「青家」也另有解釋:《筠廓偶筆》:「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青色,故雲青家。」《塞北紀游》上也說:「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十里外,故曰青家。」

歷來提到「青家」的詩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見青家上,行人為澆酒。」杜牧的「青家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

王昭君在歷史上又被稱為「明妃」,系西晉時,為避司馬昭的諱,改稱「昭君」為「明君」,後漸漸有「明妃」一說。

對昭君出塞歷來評價頗多,評價各異,如: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家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李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兩人都對昭君出塞寄予無限的憐惜與感嘆。另外還有: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家使人嗟。

王安石也有吟詠王昭君的詩,他另創新意,不落俗套,認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如: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家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此外歐陽修的「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也與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後輝映,以理度情,從人性角度著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後的悲苦之餘,也未嘗沒有另一種迷離心情,也未嘗不是人生價值的另一種實現。「青家」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這首詩,包括「和親果使邊烽消,鹿閣何人許共論。」總算對王昭君出塞和親,有了公允的論斷。

王昭君的兒子右逐日王一系後來日益強盛,與東漢交惡,被竇憲追擊,一路西竄,越過蔥嶺進入歐洲,佔領哥特人的地盤引起羅馬帝國的崩潰,在歐洲大陸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也就是後來的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等國。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傳了兩千年了。戲本《漢宮秋》里,昭君似乎脫離深宮苦海,以公主的名義遠嫁嵇候珊後得到了幸福,但事實是在她第二個丈夫雕陶死後,她請求歸漢未被允許,並被命嫁給前夫的兒子,多年的積怨太深,無法排遣,她服毒而死。昭君也有詩作傳世:

「……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長。

烏呼哀哉。憂心惻傷。」

❻ 求王昭君的生平及和她有關的詩句

王昭君,名嬙,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漢元帝時期宮女,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

生平
王昭君之墓「青冢」王昭君於漢元帝時期被選入宮為宮女。雖然其相貌出眾,但因品格高尚,不似他人用各種手段以謀求皇帝的寵愛,於是「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於來朝請求和親,昭君自願請求嫁於匈奴,後呼韓邪單於封其「寧胡閼氏」。王昭君與呼韓邪單於育有一子,名伊屠智牙師,後為右日逐王。呼韓邪死後,王昭君再嫁復株累若鞮單於,育有二女,長女為須卜居次,次女為當於居次。王昭君死後,葬於「青冢」(現內蒙古呼和浩特城南)。

相關文學作品
「昭君出塞」,為漢與匈奴之間結束戰爭,對加強彼此的友好關系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王昭君的題材成為古往今來許多文學作品的素材:
唐朝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宋朝郭茂倩所編的《樂府詩集》卷五十九《昭君怨》
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
曹禺的劇本《王昭君》
翦伯贊的長詩《游昭君墓》

相關野史
「沉魚落雁」的典故
傳說「昭君出塞」時,王昭君行於大漠途中,悲懷於自身命運和遠離家鄉,因而在馬上百無聊賴,彈《出塞曲》。而天邊飛過的大雁,聽到曲調的幽怨和感傷,肝腸寸斷,紛紛的掉落在地。因而「沉魚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後漢書》關於昭君的記載
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於閼氏焉。

詠王昭君的詩詞很多,最著名的當推杜甫寫的那首七言律詩: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明妃」即王昭君。「青冢」是王昭君的墓。據說每到秋天,四野枯黃,唯獨昭君墓上之草獨青,故名「青冢」。此詩重點在寫一個「怨」字——「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根據詩人的看法,昭君出塞,當然是「悲劇」了。後世的元人雜劇;也都是因襲杜詩的觀點,把王昭君寫成哭哭啼啼出塞,甚或把她的結局寫成投崖自盡。這當然是違反歷史事實的。事實是她嫁給匈奴王呼韓邪單於,號寧胡閼氏。呼韓邪死,她又嫁給呼韓邪前妻之子復株累若鞮單於。她是壽終正寢,喪在匈奴的領土的。但也有不同的看法,可以王安石那兩首《明妃曲》為代表。

(一)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回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死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二)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軍百兩皆胡妃。
含情慾說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桿撥春風乎,彈看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是歷史上有名的「拗相公」,這兩首詩大做翻案文章,也充分表現了他「拗」的性格。一則說「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死毛延壽。」替毛延壽開脫。再則說「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和認為昭君出塞是悲劇的唱反調。三則說「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著重「相知」二字,這就更進一步了。既然失意無分南北,與其留在漢宮做被困長門的「阿嬌」(其實對王昭君而言,假如她不是自請遣嫁匈奴,根本就沒有機會見到漢元帝,連阿嬌都做不成的),倒不如遠嫁匈奴,得到知心夫婿了。翻案文章,做到這個地步,那已不是「昭君怨」而是「昭君樂」了。
說來有趣,昭君出塞,是喜劇還是悲劇,歷來就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唱對台戲的不僅杜甫和王安石而已。
昭君墓周圍有很多詩碣,其中一首詩碣刻的詩是:閨閣堪垂世,明妃冠漢宮。一身歸朔漢,萬里靖兵戎。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人皆悲遠嫁,我獨羨遭逢。縱使承恩寵,焉能保始終。至今青冢在,絕城賦秋風。「衛霍」即漢朝的名將衛青和霍去病,詩人把王昭君與「衛霍」相提並論,對她可說是高度贊揚了。不過詩中雖沒明言,但顯而易見,詩人筆下的王昭君是抱著「自我犧牲」的精神和番的。是則在昭君的「得意」(詩人「我獨羨遭逢」的「得意」)中也還有怨在。
近人郁達夫也有一首詠王昭君的詩,命意和此詩相類。郁詩道:馬上琵琶出塞吟,和戎端的愛君深。當年若賄毛延壽,哪得詩人說到今。
寫王昭君是抱著「愛君」(漢元帝)之心,為保主上江山而去「和戎」。就命意和技巧來說,這首詩都不能算是佳作。不過這是郁達夫的「少作」,他寫這首詩時,只有18歲。
前面所引的這幾首詩,不管是說昭君怨還是昭君樂,基本上都是同情王昭君的,但也有一首詩,非但不同情王昭君,而且是大罵她。此詞見於《疆村叢書》,詞牌名《燭影搖紅》,詞的前面有序文。

燭影搖紅(後漢匈奴傳,言呼韓邪單於來朝,願為漢婿,後宮王嬙以積怨自請行,此事之實也。《西京雜記》乃雲,元帝使畫工毛延壽圖宮人形貌,按圖召幸。王嬙以賄金少,畫不及貌,宮人王嬙當行,帝見之悔,乃殺延壽。夫元帝柔仁之主也,而謂其因女色殺畫工,余固不信。而王嬙以無寵自請行,誠一污賤女子耳,後之為昭君曲者多歸咎元帝,殊不當也。因此賦。)
深鎖宮花,綉生魚鑰重門閉。美人何事怨東風,獨賦傷春意。月照黃沙萬里,到氈城,芳心自喜。尊前歌舞,馬上琵琶,寵深誰比。
毳服胡妝,哪思舊日驕羅綺。年年秋雁向南飛 肯寄相思字。歲久玉顏憔悴。似花落、悔隨流水。草青墳上,應是香魂,尚含愁思。

罵王昭君為「污賤女子」,和那首把王昭君與「衛霍」相提並論的詩對照來看,恰成極端的對比。不過「到氈城,芳心自喜」,倒也說明了王昭君是出於自願的事實。她並沒有抱怨。
董必武游覽昭君墓時,也曾留詩一首,詩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
詞客各攄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對王昭君作出正確評價,是「和親」,而不是「和番」或「和戎」。
曹禺的劇作《王昭君》,是遵周總理之意而寫的。劇作的主題也就是表達「胡漢和親識見高」這七個字。

❼ 王昭君詩詞賞析

李白《王昭君》其一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李白《王昭君》其二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頰。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李白的這兩首詠王昭君的詩,歷來受到後代文人墨客的好評。「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如何不使人唏噓。】劉長卿《王昭君歌》

自矜嬌艷色,不顧丹青人。那知粉繪能相負,

卻使容華翻誤身。上馬辭君嫁驕虜,玉顏對人啼不語。

北風雁急浮雲秋,萬里獨見黃河流。纖腰不復漢宮寵,

雙蛾長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調多,蕭蕭羌笛聲相和。

誰憐一曲傳樂府,能使千秋傷綺羅。

【「五言長城」劉長卿的作品,頗有敘事詩的意味。】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老杜的《詠懷古跡五首》中分別寫的庾信、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五人。足見王昭君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地位。】

❽ 有關王昭君的詩詞

歷代詠王昭君的詩歌賞析

王昭君,名嬙,漢元帝時宮人。據《西京雜記》記載:漢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元帝後宮嬪妃宮人很多,不得常見,於是讓畫工圖形,按圖召幸。宮人皆賂畫工,昭君自恃容貌,獨不肯與。工人乃丑圖之,遂不得見。後匈奴入朝,求美人,呼韓邪來朝,帝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上按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昭君貌為後宮第一,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悔之,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故不復更人。乃窮案其事,畫工毛延壽棄市。

昭君嫁到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漢成帝,想回故鄉。不料漢成帝竟下詔令其「從胡俗」。而當時胡俗是「子烝其母」,她只好嫁呼韓邪的兒子雕陶莫皋,又生了兒女。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內蒙古包頭西南五十里的黃河岸邊,據說入秋以後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冢」。
王昭君是我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昭君出塞」的故事,一直在我國的文學作品中演繹著。千百年來,詠王昭君其人其事的詩歌多如牛毛,數不勝數,但大多數詩歌的立意是抒寫王昭君的離愁別恨、惋惜她的紅顏薄命。

昭君拂玉鞍,上馬啼紅顏。
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李白《王昭君》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其二

李白的詩,對王昭君充滿著惋惜、同情。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下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三》

這是杜甫經過湖北秭歸明妃村,感王昭君故事而作。杜甫此詩集中地抒寫她的怨恨。

`
自矜驕艷色,不顧丹青人。
那知粉繪能相負,卻使容華翻誤身。
上馬辭君嫁驕虜,玉顏對君啼不語。
北風雁急浮雲秋,萬里獨見黃河流。
纖腰不復漢宮寵,雙蛾長向胡天愁。
琵琶弦中苦調多,蕭蕭羌笛聲相和。
誰憐一曲傳樂府,能使千秋傷綺羅。
----劉長卿《王昭君歌》

感嘆昭君自恃美貌,不肯賄賂宮廷畫師,結果釀成自身悲劇。

漢 使 卻回 憑 寄 語, 黃 金 何 日 贖 蛾 眉。
君 王 若 問 妾 顏 色, 莫 道 不 如 宮 里 時。

---- (唐) 白 居 易《王 昭 君》其 二 詩人們大多從王昭君未能受皇帝寵幸的角度抒發她的紅顏薄命。白居易這首詩可謂格調更低。

然而,王昭君真的很在乎這一點嗎?實際上王昭君自願請行,就是想跳出漢宮這個牢籠。傳說是王昭君寫的《五更哀怨曲》表達了她的心情:
一更天,最心傷,爹娘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二更里,細思量,忍拋親思三千里,爹娘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進京見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痴心一片亦堪憐。
四更里,苦難當,凄凄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凄涼。
五更里,夢難成,深宮內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嘆人生皆有定。

而王昭君離鄉背井在匈奴生活時,念念不忘的仍是父母和家鄉。呼韓邪死,昭君上書漢成帝,想回故鄉,並不是要求回宮。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芭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王昭君《怨詞》

有些詩人感嘆國力衰弱,保護不了百姓才釀成王昭君的悲劇。

明妃遠嫁泣西風,玉箸雙垂出漢宮。
何事將軍封萬戶,卻令紅粉為和戎。
----胡曾 《詠史詩·漢宮》

環佩魂歸青冢月,琵琶聲斷黑山秋。三槐居語文網,a \ Q&x2Q)[
漢家多少征西將,泉下相逢也合羞。
----金·王元節《詠王昭君詩》

黃沙堆雪暗龍庭②,馬上琵琶掩淚聽。

漢室御戎無上策,錯教紅粉怨丹青③。

-----王思廉《昭君出塞圖》

其實詩人不懂,和親是在國力強盛時採用的懷柔政策。國力衰弱時恐怕只有進貢錢帛美女以求苟安而不得。看看宋朝,歷經遼,金,元的侵掠,每年輸銀帛無數,仍不能保住平安,先是偏安一隅,最後滅亡。宋朝皇帝,大臣何不用和親之策?

明妃風貌最娉婷,合在椒房應四星。
只得當年備宮掖,何曾專夜奉幃屏。
見疏從道迷圖畫,知屈那教配虜庭。
自是君恩薄如紙,不須一向恨丹青。
----白居易 《琴曲歌辭·昭君怨》
白居易這首詩把怨恨指向了皇帝。 莫怨工人丑畫身,英嫌明主遣和親。 當時若不嫁胡虜,只是宮中一舞人。
----王睿《解昭君怨》

王睿作了一個翻案文章。王昭君留在宮里又如何?王昭君的悲劇,並不只是她個人的悲劇,而是封建制度(至少是嬪妃制度)造成的必然結果。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王安石《明妃曲》-其一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家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其二

王安石的這首詩問世以後反響很大,它立意高,主題開掘深刻。昭君出來,淚濕鬢腳,自顧「無顏色」,但元帝見了,竟不能自持。原來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態」。而畫師又是個畫肉不畫骨的,所以「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二句成為千古絕唱。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這才是詩的主題。玩弄、遺棄女子,歷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這樣,王安石就提出一個社會制度問題。

王安石闖了詩禍。「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此語一出,議論洶洶。或謂「今之背君父之恩投拜而為盜賊者皆合乎王安石之意」;或謂「苟心不相知,臣可叛其君,妻可棄其夫乎?」其實,王安石這里所說的恩,確是指男女關系。但不是一般的男女關系,而是從更高的角度,即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問題的。也可說,此語即對前一首所提問題的答案,即男女結合應以「相知心」為准則。這思想很有點近代化。

王安石的《明妃曲》問世後,歐陽修寫了兩首《和明妃曲》:

胡人以鞍馬為家,射獵為俗。
泉甘草美無常處,鳥驚獸駭爭馳逐。
誰將漢女嫁胡兒,風沙無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國人,馬上自作思歸曲。
推手為琵卻手琶,胡人共聽亦咨嗟。
玉顏流落死天涯,琵琶卻傳來漢家。
漢宮爭按新聲譜,遺恨已深聲更苦。
纖纖女手生洞房,學得琵琶不下堂。
不識黃雲出塞路,豈知此聲能斷腸!

----明妃曲和王介甫作

詩人的感受是深刻的:應該是漢人最感難堪的樂曲現在卻被漢宮當作新聲來翻奏;昭君的琵琶曲早已傳至家鄉故里並成為時尚,但真正知會其中愴懷悲思的又有幾人?詩人把深刻的命意寓於從容委婉的敘述,平易曉暢的語言和清晰自然的層次接轉之中,反襯出對歷史悲劇的感喟深沉。這種平易婉曲的語言與從容寄慨的抒情相輔相成,洋溢著濃郁的藝術魅力。

漢宮有佳人,天子初未識,
一朝隨漢使,遠嫁單於國。
絕色天下無,一失難再得,
雖能殺畫工,於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
漢計誠已拙,女色難自誇。
明妃去時淚,灑向枝上花;
狂風日暮起,飄泊落誰家。
紅顏勝人多薄命,莫怨春風當自嗟。

----其二 這首詩更是從批評皇帝的角度入手,「雖能殺畫工,於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你皇帝眼皮底下的人都管不好,你怎麼能指揮千軍萬馬去消滅邊境的來犯之敵呢?歐陽修的詩歌在針砭時弊上,比王安石更進一步,確實是非常深刻的。可評作詠王昭君詩歌中的問鼎之作。
漢主曾聞殺畫師,畫師何足定妍姿?宮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單於君不知! 清朝歷史學家劉獻廷的這首詠昭君詩表達同一個意思:一個畫師怎麼能夠評斷出一個人的美醜?更進一步,他寫道,後宮里的美女,像王昭君這等姿色的,可能還多的是,只因為昭君要嫁到外國,臨行前向皇帝辭別時,才被元帝發現了她的美。至於那些始終沒被皇帝發現,白頭宮中的美女,還不知道有多少呢。甚至可以引申為,社會上不是沒有人才,而是人才被埋沒的悲劇實在太多太多了!
也有詩為昭君出塞另作評價的:
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昭君墓》
漢家天子鎮寰瀛,塞北羌胡未罷兵。
猛將謀臣徒自貴,蛾眉一笑塞塵清。

----(唐)汪遵 《昭君》

明代有位詩人寫道:

將軍杖鉞妾和番,一樣承恩出玉關。
死戰生留俱為國,敢將薄命怨紅顏。

歷史進入新中國以後,更有人把王昭君看作是民族團結的和平友好大使了。比如已故的老一輩革命家董必武1963年在內蒙參觀昭君墓後,題寫了一首七絕《謁昭君墓》: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
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著名歷史學家翦伯贊上個世紀60年代在內蒙考察學習過一段時間,寫過《內蒙訪古》等散文名篇,也寫過一首歌頌王昭君歷史功績的詩:
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

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

這樣評價王昭君的出塞,似乎過於了。自古以來中國人都說紅顏禍水,固然是荒謬絕倫。但把一個女子和親拔到如此高度,其實也是紅顏禍水論的另一個極端。

❾ 描寫我國古代四大美女的詩句

1.西施——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之美譽。
相關詩句
(1)妾自吳宮還越國,素衣千載無人識。當時心比金石堅,今日為君堅不得。(謝王軒《西施》)
(2)雲霞出沒群峰外,鷗鳥浮沈一水間。一自越兵齊振地,夢魂不到虎丘山。(《西施詩》)
(3)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王維《西施詠》)
2.王昭君——王昭君(約前52年—約8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與貂蟬、西施、楊玉環(楊貴妃)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
(1)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2)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歸來卻怪丹青手,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王安石《明妃曲》)
(3)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燕支長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李白《王昭君》)
3.楊玉環——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1)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過華清宮絕句》)
(2)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白居易《長恨歌》)
(3)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李白《清平調詞》)
4.貂嬋——貂蟬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認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1)美人為計凝眉愁,思前想後無心休。一心思報王公恩,無意為國雪恨仇。(《貂蟬賦》)
(2)不負司徒托,鋤奸救漢祚。一出連環計,千秋美傳說。(《詠貂嬋》)

❿ 《王昭君》的詩句是什麼意思

王昭君與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三、關於詠王昭君的詩

詠王昭君的詩,有的帶有「王昭君」「明妃」之類的標識,有的不帶。

歷代詠王昭君的作品很多,始於漢代,而歌詞無傳。《樂府詩集》收自晉至唐詠王昭君的歌詞四十多首,其中的《王明君詞並序》是現在可見的最早的作品,作者是石崇。原詩有序:「王明君者,本是王昭君,以觸文帝諱,故改之。」全詩如下:

我本漢家子,將適單於庭。辭決未及終,前驅已抗旌。仆御涕流離,轅馬為悲鳴。哀郁傷五內,泣淚沾朱纓。行行日已遠,遂造匈奴城。延我於穹廬,加我閼氏名。殊類非所安,雖貴非所榮。父子見凌辱,對之慚且驚。殺身良未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積思常憤盈。願假飛鴻翼,棄之以遐徵引。飛鴻不我顧,佇立以屏營。昔為匣中玉,今為糞上英。朝華不足歡,甘與秋草並。傳語後世人,遠嫁難為情。

在唐代後,以王昭君為題材的古典作品中,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中的第三首、王安石的《明妃曲》兩首、歐陽修的《明妃曲和王介甫作》等都是傑出的。

比如王安石的《明妃曲》——

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家人萬里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最後再舉幾例,供欣賞——

1.白居易的《王昭君》:

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

2.李商隱的《王昭君》

毛延壽畫欲通神,忍為黃金不為人。

馬上琵琶行萬里,漢宮長有隔生春。

閱讀全文

與四大美女王昭君詩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540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89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2059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1068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893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836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798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188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540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765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2115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702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610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098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246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661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898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2060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118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