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德國都沒能挽留的美女博士,獲得1300萬獎金後回到中國,如今怎樣了
《魚我所欲也》中這樣寫道:「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這里的魚和熊掌皆是古代的美食,孟子也都愛吃。為何孟子要「舍魚而取熊掌」呢?原來,在古代。魚十分常見,而熊掌卻十分珍貴,只有高尚的君子方可食用。如今,魚和熊掌被重新定義——如果說「魚」是當今社會上的功名利祿,那麼「熊掌」便代表高尚的情懷和品格。如果是你,你會更願意選擇其中的哪一個呢?
結語
「明明可以靠顏值吃飯,卻偏偏要靠才華。」庄曉瑩作為一位美女博導、科學家,在「魚和熊掌」之間作出了無比正確的選擇,其為了國家利益犧牲自身利益的行為值得每個人學習,庄曉瑩放棄德國的豐厚待遇,毅然回國任教,也給每個中國人都上了一課——我們應時刻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❷ 90後少女博導獲阿里百萬獎金了
是的,9月9日,阿里青橙獎揭榜,29歲的浙大女博導趙保丹和另外9位青年科學家一起入選,10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達摩院的1000萬元獎金。
趙保丹本科畢業於南京大學,博士畢業於劍橋,發表SCI論文20多篇。趙保丹在生活中是個樂觀開朗的少女,喜歡粉紅色,從小理科就好,沒為讀書苦惱過。
讀大學時,她選了物理專業,「因為物理越學越簡單,最後統一成幾個公式,很美。」原本讓人很頭疼的理工科在她看來如此的簡單,達摩院青橙獎實至名歸。
(2)北大美女博導獲獎金擴展閱讀
獲獎選手還將得到阿里提供的開放數據等全方位科研支持:
青橙獎是阿里巴巴達摩院在2018年發起的公益性評選,面向35歲及以下的中國青年學者,發掘和支持對科技進步有關鍵推動作用的人物。
除了獎金,獲獎選手還將得到阿里提供的開放數據、應用場景等全方位科研支持。這群平均年齡不足32歲的科研後浪還收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鼓勵:「你們處在最好的時候,要記得把握機遇。」
❸ 90後少女博導獲阿里百萬獎金,她是怎麼做到的
這位90後的女博導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做到的,她入選了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然後直接被阿里巴巴授予了一百萬的獎金。成就令人羨慕,筆者同為90後,人家卻是不折不扣的人生贏家!
當然這個也是羨慕不來的,畢竟人家的成績是靠實力贏得的,誰叫筆者當初沒有好好讀書呢!
最後對於這起事件,大家如何看待,歡迎留言探討哦。
❹ 90後少女博導獲阿里百萬獎金,她獲的是一種什麼樣的獎
這名90後的少女博導獲得的是阿里青橙獎,據說這名90後的少女博導和另外9位青年科學家入選了2020年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而這位90後的少女博導也是10個獲獎青年科學家裡面唯一女性,這10位獲獎青年科學家獲得了阿里集團達摩院的1,000萬獎金。
當然這個也是羨慕不來的,畢竟人家的成績是靠實力贏得的,誰叫筆者當初沒有好好讀書呢!
最後對於這起事件,大家如何看待,歡迎留言探討哦。
❺ 中國美女科學家獲德國千萬大獎,獎金高達165萬歐元,後來怎樣
其實從女性的角度來看,庄曉瑩真是值得所有中國女性學習的榜樣,勇於打破男女從業領域中,令人刻板的印象,能獨身一人出國求學,更是憑借著自身的不懈努力,在由男性占為大多數的科學領域的情況下,從中脫穎而出,並且打破國界和對女性的狹隘目光,成就自身斐然傲績與豐碩成果,而中國正是有了諸多像庄曉瑩這種,在各領域取得驕人的成績後傑出女性,才使得我們中國的女性的地位逐步提高,更是鼓舞我們萬千女性要勇於挑戰自己,嘗試不同領域的無畏精神!
❻ 晶元女神黃芊芊:28歲成北大博導,30歲斬獲國際大獎,她憑什麼
在清華生科院里,顏寧可謂是女神教授,她和施一公協作完成了多項諾獎級別研討,並在nature、cell等頂級期刊上發表了諸多文章。在世人眼中,她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才女。遺憾的是,2017年,顏寧選擇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職。2019年,她正式中選美國國度科學院外籍院士,這惹起了國內學者的激烈深思。為何優秀的人才最終都去了國外?中國難道就留不住人才了嗎?答案能否定的。在北京大學,晶元女神黃芊芊便是其中一位。她的成果、美貌都不遜色於顏寧,黃芊芊的才能有多強?關於她,外界很少有人曉得。2015年,她從北京大學博士畢業。僅僅過了兩年,她就被學校聘為了微電子系研討院、博士生導師。而這一年,她才剛滿28歲。
在獲到「鐵飯碗」後,黃芊芊並沒有停下行進的步伐。她所獲得的實驗成就,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重要影響。2018年,她和中芯國際協作研製了超低功耗原件,同時探索出了世界上首個基於現行規范CMOS工藝平台的互補隧穿器件集成技術。2019年,她被學術組織「IEEE」授予了青年成就獎。這天,她才剛剛過完30歲華誕。在9月的北大重生儀式上,黃芊芊受邀上台演講。這位年輕學姐發表了感人的講話,她用本人的親身閱歷,鼓舞了一批北大學子。2020年,她又取得了「求是出色青年學者獎」。在微納米元器件范疇,她繼續帶頭領跑,向世界同行展示了本身特殊的才幹。
❼ 90後少女博導獲阿里百萬獎金,研究方向是什麼
9月9日,今年29歲的浙江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趙保丹收獲了一份獎勵青年科技學者的大禮,其和另外9位青年科學家一起入選2020年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10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達摩院的1000萬元獎金。趙保丹的研究方向為新型半導體材料在光電中的應用。
雖然僅有29歲,但她的學術成就已經極為硬核:2019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榜單最年輕的入選者之一。
她以制備簡單、成本低廉的新方法突破了鈣鈦礦LED效率的世界紀錄;還利用錫代替鉛的手段降低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毒性。三年發表SCI論文2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5篇,包括Nature Photonics, Nature Electronics, Advanced Materials等領域頂級期刊。作為(共同)作者,在Nature/Science/Cell系列期刊總計發表論文7篇。
(7)北大美女博導獲獎金擴展閱讀
1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2020年阿里達摩院青橙獎
9月9日,2020年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獲獎名單公布,梁文華等10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獲得達摩院的1000萬元獎金。這群平均年齡不足32歲的科研「後浪」收到了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鼓勵:「你們處在最好的時候,要記得把握機遇。」
青橙獎是阿里巴巴達摩院在2018年發起的公益性評選,面向35歲及以下的中國青年學者,發掘和支持對科技進步有關鍵推動作用的人物。除了獎金,獲獎選手還將得到阿里提供的開放數據、應用場景等全方位科研支持。
2020年青橙獎共收到317份有效申報,並陸續有23位院士、2點陣圖靈獎得主、29位IEEE/ACM Fellow通過撰寫推薦信,向達摩院舉薦他們心目中的人選。
今年「硬核10人」的科研領域腹地廣闊,既有晶元、工控軟體、人工智慧、材料器件等應用科學,也有基礎數學,還有醫學大數據等交叉學科。
❽ 90後少女博導獲阿里百萬獎金,這是怎麼做到的
獲得阿里百萬獎金的90後少女博導是趙保丹。
9月9日,今年29歲的浙江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趙保丹收獲了一份獎勵青年科技學者的大禮,其和另外9位青年科學家一起入選2020年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10位青年科學家獲得達摩院的1000萬元獎金。
趙保丹先後獲得南京大學物理學院理學學士,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物理學博士、博士後、副研究員,從2019年至今擔任浙江大學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趙保丹的研究方向為新型半導體材料在光電中的應用。雖然僅有29歲,但她的學術成就已經極為硬核:2019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區「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MITTechnologyReview-InnovatorsUnder35China)榜單最年輕的入選者之一。
(8)北大美女博導獲獎金擴展閱讀
我國研究生導師情況
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我國普通高校研究生指導教師共44萬多人,其中29歲及以下的只有1934人,只佔導師總數的0.4%,而博導更是只有14人,鳳毛麟角。
我國高校研究生導師主要集中於40-54歲的年齡段,在29歲或29歲以下就成為了博導,可以說是非常優秀了。
目前,我國很多著名高校的碩士導師在逐步年輕化,很多雖是剛從院校畢業的博士研究生,可能沒有足夠豐富的教學經驗,也沒有足夠帶學生的經驗。
但是能做研究生導師,也說明他們每一個人都有著極強的科研能力,在導師這個群體中,科研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很多的高校已經不再是使用以前的那種老傳統,即必須是副教授以上才可以帶學生,也積極地用一些科研能力強的年輕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