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宋慶齡的資料和圖片
宋慶齡(1893-1981),政治家、社會活動家、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1893年1月27日生於上海,1913年畢業於美國喬治亞州梅肯威斯理女子大學,1915年與孫中山結婚。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她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1981年5月29日病逝於北京。
慶齡
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梁。然而,共和國在搖籃中被扼殺,革命的大潮已經消退,宋慶齡學成歸國改革和建設祖國的抱負無由施展。她徑直到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斗、救中國」的囑託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慶齡出訪蘇聯,以後旅居歐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大國,研讀了馬克思的著作,與流亡歐洲的許多中國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土地和農民問題,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
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斷擴大,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宋慶齡迅速作出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認為「國難當頭、應該盡棄前嫌。必須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抵抗日本,爭取最後勝利。」她關於全國團結抗戰的思想,與克服了「左」傾教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是相一致的。她並且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她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之後她一直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1950年,她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2年,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聯絡委員會主席。
1954年9月宋慶齡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59年4月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她再次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再次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78年2月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任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80年8月3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擔任大會執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病逝於北京。
宋慶齡是20世紀中國的一位偉大女性。在紀念她誕辰110周年之際,一部70萬字,由尚明軒先生主編,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宋慶齡研究專著《宋慶齡年譜長編》問世了。
所謂年譜長編,是傳統史學的一種史書體例。即用編年方式,把一個人延續一生的言行、活動加以記敘、編撰而成的著作。《宋譜長編》即是按編年體例,詳細全面記述宋慶齡的家世、出生、讀書求學、戀愛婚姻、品格情操、成長道路、革命活動,以及她在中國近現代歷史重大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與國共兩黨重要政治人物的關系,在國際事務中的活動,和各國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交往、作出的貢獻等等,是宋慶齡研究的重要成果。有關權威部門也對該書做出了很高評價,認為「是一部集權威性、學術性於一體的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工具書」。
閱讀這部新著,感到它和以往的宋慶齡研究著述相比,具有一些突出的特點。
首先,《宋譜長編》收集並整理了大量文獻資料,不僅系統整理了公開發表過的資料,還刊布了不少未曾公開的,第一次面世的資料,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解讀了某些久懸未解的歷史謎團,這是以前相關著述所難以比擬的,也填補了宋慶齡研究中的空白。
主編尚明軒先生自1992年就開始為這部書收集資料。他利用去美國講學的機會,跑了斯坦福大學、伊里諾大學等幾所大學的圖書館、檔案館,接觸了大量有關資料,僅宋子文的檔案40多箱,就全部翻閱了一遍。他從美國得到的直接有關宋慶齡的資料,包括來往信件、文稿、入學表格等共有130多件,另外還從香港、台灣收集到了一些,這些未曾刊世的資料,具有珍貴價值。
在國內獲取的新材料也不少。浙江湖州的南潯小鎮,很少有人問津,在這里的張靜江故居,就發現了宋慶齡為促進第二次國共合作,建立民族統一戰線,與何香凝聯名致張靜江的信,還有陳友仁致張靜江的信。此外,還訪問了與宋慶齡共同工作和生活過的人,取得他們親歷、親見、親聞的一批第一手材料。
第二,《宋譜長編》不僅僅局限於記敘和考證宋慶齡的生平事跡,還充分反映了她思想形成和發展的脈絡,並且不局限於她個人所言所行,還把她放到時代的大背景之中,引征方方面面與其相關的事件和人物,從宏觀到微觀,從背景到前景,從平面到立體,有血有肉,生動全面地展現宋慶齡的全貌。這不僅反映了編撰者的研究思想和觀念,也是對傳統編年體裁史書的發展創新。
第三,《宋譜長編》對豐富的史料進行了認真甄別、辨析、考證和存疑,真實反映了歷史。這部書從人名、地點、時間、事件、人物關系等各個方面,對材料加以重新考訂,特別是對有疑義的問題,並在按中加以闡釋。比如宋藹齡的「藹」字,以前各版本圖書中,不少寫成「靄」字,本書經考證後特加以澄清;再比如,關於宋慶齡的出生地,有上海浦西虹口與浦東川沙兩說,經分析後編者認為浦西說更為合理,便在按中註明了兩說和編撰者的傾向性意見。
第四,《宋譜長編》在編撰過程中,查閱了大量國內外檔案和中外文書刊,書中主要引征的中外文圖書期刊就達300多種,所參考的書刊論文更是不計其數,可以說是引征參考資料最為全面詳盡的,它把現有的研究成果,包括傳記、論著、各種研究成果等等都吸收進來,加以參考、採用、整理和融會貫通,集中反映了現今研究宋慶齡的現狀和水平。
㈡ 宋慶齡年輕時有多美
宋慶齡出生於1893年1月27日的上海,她的父親宋嘉樹是民國實業家,財力雄厚。母親倪桂珍則是名門閨秀,並且還是中國明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的後裔。所以說,她們三姐妹本身都是名媛,後來嫁的不凡也是情有可原。不過對於妹妹宋美齡來說,當時家裡卻並不支持她和蔣介石的婚姻,主要的原因還是覺得蔣介石是一介武夫,身份有一點特別,反觀宋美齡這邊,出生在書香家庭,從小就接受了先進的教育,因此無論是在相貌上還是在文化上都是十分出眾,不過家裡人還是阻擋不了倆人之間的感情,最後宋美齡也是嫁給了蔣介石,對於姐姐宋慶齡來說,這並不見得是一件壞事。
㈢ 求張圖,畫的是一個漂亮的中國女性,嘴巴被中國國旗裹住了。
中國近代的傑出女性——宋慶齡
慈禧老佛爺,中國近代史上最傑出偉大的女性之一!
慈禧太皇太後,影響中國一時的老人,她的功績,不能因為她的民族和當時的歷史原因全面否定,修建頤和園,就是她為整個民族做的實事之一。除此之外他還為中國做了不少好事。
當代傑出女性
真實,自然,甜美的「民歌皇後」。宋祖英,37歲,中國當代最具實力的青年歌唱家之一。
美麗優雅,卓而不群,天寵人愛,最具女人味和最孩子氣面目的影星。34歲的許晴,善良,有親和力,許晴塑造了觀眾喜愛的那麼樣一種老少咸宜的乖巧甜蜜女孩形象,從而寄託著觀眾在塵世間最美麗的夢想。
鍥而不舍,頑強堅毅,不畏艱難的中國一流女棋手。甚至達到了男子國際象棋特級大師的標准分,獲得了國際象棋男子「國際特級大師」的稱號。6歲的時候,謝軍開始學習中國象棋,還得過北京市比賽的兒童冠軍,10歲時在北京棋院改學國際象棋,16歲進入國家隊,並很快嶄露頭角, 1984年、 1985年,她以全勝的戰績兩度奪得全國少年冠軍,並成為我國最年輕的國家大師(至今仍無人打破此項記錄)。
一位傳遞著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使者,一個美麗動人用身影流泄出生命律動的舞神。楊麗萍,雲南大理白族人。從小酷愛舞蹈,沒有進過任何舞蹈學校,一直以來,人們將這位從深山裡走出來的神秘舞蹈家稱為「巫女」——一位善於用肢體說話的人。
為了維護中華民族尊嚴,進行了一場中國民間個人針對日本政府強弱懸殊的時日持久的世紀之訴。一名真正愛國的中國人。1997年8月11日,在日本東京地方法院上,王選女士代表中國108名原告,就侵華日軍細菌戰中國受害對日本政府提起訴訟,將日本政府推上被告席,要求日本政府謝罪賠償。
愛動感情、親和,平實,不張揚的中央電視台優秀的節目主持人。1990年,倪萍調入中央電視台做節目主持人,她在《綜藝大觀》及連續十多屆的春節聯歡晚會中的瀟灑表演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部部表現出深刻的人生觀察,直探人性的力作。在生命的氣息里創造出「思想的表情」,以及「力度表情的豐富性」,藉此表現出人生的真諦。鐵凝,自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發表文學作品約150餘萬字。
中國經濟環境的清潔師」、「敢說出皇帝根本沒穿新衣的直言的孩子」,甚至被稱為「真英雄」的普通的中國女性。劉姝威,中央財經大學一位普通的研究員,這是一位儒雅、文靜但卻用良知說話、堅守自己職業操守的女性知識分子——劉姝威。
率真、本色的歌唱演員。那英的性格中滲透了她太多家鄉的味道,而這也一直在影響著她的生活、她的事業。
一個身體傷殘但卻像詩一樣生存的靈魂。20歲以下的人,很少有人還記得張海迪。20年前,她是「時代的先鋒,青年的楷模」,當時,醫生斷言,她活不過27歲。今年,她已經47歲了,現代醫學延續了她的生命,也延續了張海迪。
㈣ 宋慶齡的資料
更多圖片(10張)
宋慶齡,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斗,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贊譽和熱愛,並享有崇高的威望。
㈤ 宋慶齡資料圖片
1893年1月27日,宋慶齡誕生在上海一個牧師兼實業家的家庭。她的父親作為孫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個啟蒙老師。少年時代,她即負笈異域,在美國接受了「歐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義的洗禮。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專制統治,使她對祖國的獨立、自由、民主和富強滿懷憧憬。父親源源寄來的書信與剪報資料,在她的心中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事業架起了橋梁。然而,共和國在搖籃中被扼殺,革命的大潮已經消退,宋慶齡學成歸國改革和建設祖國的抱負無由施展。她徑直到流亡的革命黨人集中的東京,不久即擔任了孫中山的助手,開始了她長達70年的革命生涯。
1915年10月25日,宋慶齡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決定與流亡中的孫中山結婚,以堅定的步伐毫不猶豫地跟隨孫中山踏上捍衛共和制度的艱苦鬥爭歷程。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他把「和平、奮斗、救中國」的囑託交給了宋慶齡和他的同志。
1927年8月,宋慶齡出訪蘇聯,以後旅居歐洲4年,考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幾個主要的資本主義大國,研讀了馬克思的著作,與流亡歐洲的許多中國革命者一起研究中國革命的核心問題--土地和農民問題,思想上有了質的飛躍。
當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不斷擴大,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主要矛盾的時候,宋慶齡迅速作出科學的判斷和正確的決策,認為「國難當頭、應該盡棄前嫌。必須舉國上下團結一致,抵抗日本,爭取最後勝利。」她關於全國團結抗戰的思想,與克服了「左」傾教條主義的中國共產黨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戰略方針是相一致的。她並且為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搭橋鋪路,起著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宋慶齡長期承擔了大量的國務活動。與此同時,她把許多精力投入婦女與兒童的文化、教育、衛生與福利事業中。之後她一直擔任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婦女聯合會名譽主席和中國人民保衛兒童全國委員會主席職務。1950年,她被選為世界和平理事會理事。1952年,被選為亞洲及太平洋聯絡委員會主席。
1954年9月宋慶齡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1959年4月7日,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宋慶齡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6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她再次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75年1月,第四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她再次當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78年2月第五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連任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80年8月30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擔任大會執行主席。
1981年5月14日,宋慶齡患的冠心病及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病情惡化。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接收宋慶齡為中國共產黨正式黨員。16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宋慶齡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榮譽稱號。1981年5月29日20時18分病逝於北京。
㈥ 宋慶齡、宋藹齡和宋美齡誰漂亮
所謂美是有時代條件的,審美觀也不同,可能用今天的眼光看楊貴妃奇醜無比,這三個女人在當時都是排在前茅的美女,他們都很有社會地位,可以說他們是春蘭秋菊,各有千秋。
個人覺得宋靄齡是季軍,宋慶齡有傳統的大家閨秀之美,而宋美齡有時尚潑辣之美(讓人想起紅樓夢里的王熙鳳)。
㈦ 宋氏三姐妹圖片簡介
三姐妹的父親是宋嘉樹母親是倪桂珍,母親倪桂珍則出身上海,其中倪桂珍這一支母系祖先可以追溯到明末大學士徐光啟。宋美齡父親宋嘉樹,又名宋耀如,宋耀如初期並不姓宋,而是姓韓,名教准。宋慶齡祖父韓宏義是個農民,韓教准(宋嘉樹)是其次子。韓宏義夫人為王氏。由於家境貧寒,韓教准12歲時就飄洋過海,到美國找堂舅父謀生,韓教准舅父姓宋,是旅居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經營絲茶生意的僑商,他沒有兒子。韓教准就被舅父收為養子。
大姐宋靄齡,1889年7月15日生於上海;1914年在日本與孔祥熙結為夫婦;1973年10月19日在美國紐約去世。
二姐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生於上海;1915年和孫中山結婚;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三妹宋美齡, 1897年3月5日生於上海;1927年與蔣介石結婚;2003年10月24日,在美國紐約逝世。
宋家所有成員:宋藹齡、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宋子良、宋子安(按年齡從大到小)
㈧ 宋慶齡的資料和家族
宋慶齡(1893年1月27日-1981年5月29日),偉大的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
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斗,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
她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
她受到中國人民、海外華人華僑的景仰和愛戴,也贏得國際友人的贊譽和熱愛,並享有崇高的威望。
(8)美女宋慶齡圖片大全擴展閱讀:
宋慶齡孤獨晚年:姐妹離散,天各一方
1925年孫中山逝世,從此,宋慶齡便一個人走上了那條孫中山未走完的革命之路。
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她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並長期致力於婦女兒童福利事業,為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
在祖國統一,改革開放的道路上,宋慶齡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但是宋慶齡所走的這條路,有多崇高,就有多孤獨。
因為政治立場原因,宋氏家族三姐妹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1944年9月,大姐宋靄齡抵美定居,1950年宋美齡抵達台北,自此三姐妹天各一方,至死都沒能夠團聚。
因為當年不顧父母的反對執意要與孫中山結婚一事,宋慶齡的內心總是對父母抱有深深的愧疚。這一決定她雖然不悔,但卻始終成為了她無法釋懷的心結。
1981年5月30日,宋慶齡在北京逝世。根據其生前遺囑,骨灰安葬於上海萬國公墓其父母合葬墓的東側。在近七十年後,她終於可以向父母說上一句遲來的對不起。
㈨ 有哪些女明星演過宋慶齡
夏漢碧在1981年在電影《楚天風雲》中扮演宋慶齡,是第一個在銀幕上扮演宋慶齡的女演員。
肖慧芳1984年在電影《陳賡蒙難》《陳賡脫險》以及1989年在《開國大典》中扮演宋慶齡。
張曉敏在《非常大總統》里扮演宋慶齡
張嬿是扮演宋慶齡最多的女星
周莉在電影《風雨十二年》飾女主角宋慶齡。
趙靜也在電影《中國1949》中扮演宋慶齡。
朱媛媛在電視劇《孫中山》里扮演宋慶齡。
2009年吳海燕也出演了電視劇《宋慶齡》。
貴州姑娘班嘉佳在電視劇《宋慶齡》當中飾演宋慶齡的少女時代。
許晴在《建國大業》當中飾演的宋慶齡獲譽頗高,被贊為「最美的宋慶齡」。
李媛媛在電影《龍雲與蔣介石》中飾演宋慶齡,可惜英年早逝。
1990年,李羚在電視劇《宋慶齡和她的姐妹們》中,與王馥荔、張曉敏聯袂演出了宋氏三姐妹。李羚憑借她出色的演技,征服了當時的觀眾,也成為公眾記憶中最難忘的宋慶齡形象。
1997年,張曼玉憑著《宋家皇朝》當中宋慶齡一角獲得金像獎最佳女演員獎。
㈩ 宋慶齡明明是女士,為什麼被稱為「先生」
這其實就是一種尊稱,以表示尊敬!宋慶齡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是社會上公認的優秀女人,將其稱為「先生」,乃是在表達對偉人的尊敬!
另外,古人也將當鋪或是商鋪內的「賬房」稱之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