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宋代南戲代表作
現存的宋代南戲只有《張協狀元》《趙貞女蔡二郎》《王魁》《王煥》《樂昌分鏡》五種。證明了宋代戲曲已有代言體,標志著中國戲曲的成熟。
⑵ 宋代戲曲介紹
宋代的戲曲在宋代大都叫雜劇,金人叫做院本。宋代的雜劇是在唐代參軍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傀儡戲(木偶戲)與影戲。歌舞劇是繼唐代的大麴而發展的,其形式有三種:1、轉踏,其組織形式是用一曲連續歌唱。2、大麴,是一種規模很大的舞曲。3、曲破,始於唐、五代,當時只偏於樂舞,宋始藉以表演故事。另有諸宮調,鼓片語織更大,音樂變化更復雜。《西廂記諸宮調》金董解元作,是諸宮調中一部傑出的作品,把《鶯鶯傳》那件戀愛故事加以種種合理的組織,進行了必要的加工,加強了戲劇的因素與效果。實為王實甫《西廂記》的底本
⑶ 宋代時期汴梁唱皮影戲有哪些藝人
皮影戲的形成時代尚無確考,但據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記載,它至晚在宋代已經成熟和盛行,東京汴梁瓦舍中的影戲藝人已有董十五、趙七、曹保義等9人。
⑷ 宋朝都有哪些美女,說出名字和有關她的詩詞、歌賦。如果有更相信的就最好了。
1李師師(宋朝名妓)
芳跡依稀記汴梁,當年韻事久傳揚;
紫宮有道通香窟,紅粉多情戀上皇。
孰料胡兒驅鐵馬,竟教佳麗死紅羊;
水滸傳中的描寫:
靖康奇恥誰為雪,黃河滔滔萬古殤。
嚲眉鸞髻垂雲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嚲眉鸞髻垂雲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鳳鞋半折小弓弓,鶯語一聲嬌滴滴。
裁雲剪霧制衫穿,束素纖腰恰一搦。
桃花為臉玉為肌,費盡丹青描不得。
2唐婉(詩人陸游的表妹、夫人)
陸游寫給唐婉的《釵頭鳳》
紅酥手,黃籘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唐婉 和的《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3李清照(女詞人)
千古傳頌的著名女詞人,作品太多了。
4梁紅玉(宋朝名妓,韓世宗夫人,民族英雄)
擊鼓抗金的梁紅玉
宋金大戰中,韓世忠聽從梁紅玉的計策把宋軍兵分兩路,看中軍搖旗為號,進行包圍截殺。結果金軍大敗。韓世忠放聲高歌:萬里長江,淘不盡壯懷秋色,漫說秦宮漢帳,瑤台銀闕,長劍倚天氛霧外,寶光掛日煙塵側!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龍虎嘯,鳳雲泣,千古恨,憑淮說。對山河耿耿,淚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鸞輿步老遼陽幄。把唾壺擊碎,問蟾蜍,圓何缺?
5琴操(宋朝名妓,蘇軾相好)
http://ke..com/view/349994.html?wtp=tt
6嚴蕊(宋朝名妓)
http://ke..com/view/48975.htm
⑸ 宋朝時有些什麼戲種,有沒有出名的戲班子,有沒有出名的戲曲
戲曲最開始是由巫師的跳大神開始的,那是戲曲美的出現。在漢朝時期出現了「角抵戲」,這個戲種大約延續到唐朝,唐初時出現「參軍戲」,這是一種類似於現在的相聲一樣的滑稽表演,至唐代中期而大盛。到宋朝時出現了宋雜劇,雜劇在表演過程中加入了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創造。此時,南戲也在不起眼的溫州出現了。南戲過後就是元雜劇,此時是中國戲劇真正的黃金時代。元雜劇的高度繁榮大約持續了一個世紀,之後漸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有南戲發展而來的傳奇,而南戲中,最有名的聲腔就是崑曲了,於是崑曲就最後走向戲劇表演和劇本創作的頂峰,此時出現了像《牡丹亭》之類的高文學品位的劇本。崑曲成於明朝初,沒於清朝沒,因為這時出現了京劇,當然這時出現的不僅有京劇,還有許多其他被稱為「花部」的地方劇種,此時,戲曲變得越來越豐富了。所以現在我們在舞台上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最悠久的劇種應該是崑曲,算來已有600年的歷史了。
後面的兩個怎麼回答我也不知道
⑹ 宋戲曲有那些
宋雜劇(如:目連救母)、金院本(如:張生煮海)、南戲(如:琵琶記)
⑺ 表現宋代時期生活的戲曲有多少個
答:具體有多少個很難說,但所有根據《水滸傳》《說岳》《楊家將》《包公》改編的戲都是描寫宋朝的。京劇中有句行話叫「唐三千宋八百唱不完的周列國」,指的就是與朝代有關的劇目數量,可以看出表現宋代時期的劇目眾多。
⑻ 宋,元時期產生哪些重要戲曲形式
宋、元時期是中國戲曲走向成熟的時期,經歷了宋雜劇、宋元南戲和元雜劇的漫長歲月。
1、宋雜劇。
宋雜劇是繼承唐代參軍戲的傳統,並吸收表演、歌唱的技藝,進一步綜合而成的戲曲。
宋雜劇有強烈的人民性與戰斗性,以滑稽戲的形式出現,針對當時的社會矛盾,盡情揭露,批評非常尖銳。對封建王朝統治的不合理現象以及官吏的腐敗無能,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對人民生活的困苦有所反映。
宋雜劇分為兩大類:滑稽戲和歌舞戲雜劇。
2、宋元南戲。
在金人人侵、宋室南渡之際,汁梁的雜劇分為以燕京為中心的北戲和以臨安為中心的南戲。南戲是以浙、閩里巷歌謠歌唱民間小戲為基礎,吸收北來的宋雜劇表演故事的形式和民間的說唱伎藝,以表演故事情節為主,亦稱「戲文」。期間出現了四大南戲 《荊釵記》、《拜月亭記》、《白兔記》、《殺狗記》。其中《拜月亭記》被簇稱為南戲的最高成果,後人評論它是我國古典戲曲中一枝永不凋謝的花朵。
南戲的形成,不但確立了我國戲劇的獨特的藝術形式,而且它把各種表現手段(如大麴、諸宮調、歌舞、滑稽戲等要素,並在演出結構和塑造人物方面受宋雜劇、平話、說唱藝術和傀儡戲的影響)綜合在一起開創了我國戲曲舞台藝術獨有的表現原則與表現方式。
3、元雜劇。
蒙古族建立元朝後,南北戲大規模交流,形成元雜劇。
元雜劇的代表劇目有:關漢卿的《竇娥冤》《望江亭》《單刀會》《玉鏡台》;王實甫的《西廂記》;馬致遠的《漢宮秋》;紀君祥的《趙氏孤兒》;石君寶的《秋胡戲妻));康進之的《李逵負荊》。
元雜劇的形成,使中國戲曲走向成熟。
⑼ 宋朝女將有哪些
歷史上著名的女將有花木蘭,秦良玉,婦好,蘇三娘等等。
花木蘭(412年-502年),花木蘭的事跡流傳至今,中國古代巾幗英雄,忠孝節義,代父從軍擊敗入侵民族而流傳千古,唐代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貞素,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丈夫馬千乘是漢伏波將軍馬援後人,世襲石砫宣撫使(俗稱土司),馬千乘被害後,因其子馬祥麟年幼,秦良玉於是代領夫職。秦良玉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戰功顯赫,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崇禎皇帝曾作詩四首贊頌秦良玉。秦良玉死後後世文人贊頌秦良玉所作的詩詞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對秦良玉大加稱贊,愛國將領馮玉祥也曾說到:「紀念花木蘭,要學秦良玉。」明朝滅亡後,南明王朝追謚秦良玉為「忠貞侯」。
婦好 ,好姓(即子姓, 中國古姓多從女,為母系氏族余留),先秦時期我國女性的姓多寫在後(如太姒、文姜、息媯、孟嬴),故稱婦好,商朝君主武丁的妻子,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她不僅能夠率領軍隊東征西討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還主持著武丁朝的各種祭祀活動。因此武丁十分喜歡她,她去世後武丁悲痛不已,追謚曰「辛」,商朝的後人們尊稱她為「母辛」、「後母辛」。婦好墓於1976年於河南安陽殷墟發現,墓中的謎團目前正在不斷發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