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動漫 > 明朝的美女有哪些

明朝的美女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6-01 04:18:47

❶ 明朝前期的美女都有哪些人呢

江蘇南京人,
明初京城女子劉莫邪是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她一生有兩奇,一奇是她那個御賜
的「女秀才」的名號,二奇則是她後半生暗中聯絡,擁戴故君的行動,最終,她也就是死在這後一奇上。
劉莫邪出生於元末南京城中一個普通讀書人家,父母早逝,年幼的劉莫邪被舅舅家收養。她舅舅是個閑散之人,膝下無子,非常疼愛已是孤兒的外甥女,見她聰明伶俐,所以常教她些名家詩詞,小小年齡的劉莫邪竟能聽三遍就記住,而且還能依自己的理解評點一番。舅舅見小莫邪乖巧可愛,每次參加文友的詩會總愛帶著她,這種時候,小莫邪特別高興,在詩會上,她閃著一雙烏亮的大眼睛,專心致至地盯著品詩論文的大人們。
那些詩興盎然的文人除了偶爾逗弄一下這個長相甜美的小姑娘外,誰也不把她放在眼裡。
一個丹桂飄香的日子,一幫文友又在一座花園中舉辦文會,小莫邪照例由舅舅帶著參加了。這次的詩題是「詠四季花」,由每人在素箋上寫一首詩。小莫邪看到大人們或低頭沉吟,或揮筆走龍,很有興致,於是也向舅舅討來紙筆,悄悄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
三秋桂子美錢塘,疏影橫斜點素妝;
十里芙蓉嬌出水,春風桃李滿庭芳。
這時莫邪的舅舅還未寫完,小莫邪扯了扯舅舅的衣襟,把寫好的詩箋遞給了他。舅舅接過詩箋一看,十分滿意,於是對眾人誦吟了一遍,頓時,文會上人人噴噴稱奇。這短短四句詩,恰到好處地概括了秋桂子、冬梅花、夏芙蓉、春桃李,四季代表性的花卉,詩意雖談不上新奇,但出自一個九歲小姑娘之手,詩句老練自然,怎不讓眾文人贊口不絕呢!從此,小莫邪成了文會中的一位正式成員每次與大人平起平坐,作詩論文,她的名聲不脛而走,成了南京城中人人皆知的:「女神童。」
元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南京也成了戰火紛飛之地,在性命難保的動盪之中,誰也顧不得什麼詩文,劉莫邪這個「女神童」自然也就沒人關心了。
朱元漳力挫群雄,破元立明成了明太祖,京都定在南京,南京城便又恢復了昔日的昇平繁華。這時,花信年華的劉莫邪又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這時的劉莫邪已成了一個圓熟干練的小婦人,憑著她的詩才和詩名,頻頻出現於公侯門的詩文酒會,成了高級社交圈中的名流,尤其受到一些名媛貴婦的傾愛。她與明太祖的女兒大長公主關系十分密切,是大長公主的座上常客,如此一來,她的盛名通過大長公主又傳到明太祖耳中。
明太祖朱元漳雖出身貧賤,卻也酷愛附庸風雅,聽女兒說起京城裡有一個女才子,特意召到殿上面試。劉莫邪在皇帝面前毫不驚慌,應答自如,朱元漳一時高興,當即賜她為「女秀才」。
按科舉考試的慣例,秀才是通過「縣試」就可以取得的基本資格;根本無需皇帝欽命,皇帝只主持「殿試」,從進士中點狀元。如今由明大祖親自賜給劉莫邪一個「女秀才」稱號,可以說是有點不倫不類,很是滑稽;但既然是皇帝開了金口,誰也不能說不合適,從此,劉莫邪就有皇帝御賜的「女秀才」這一奇特名號。
劉莫邪不但名號奇特,身世也令人猜摸不透。戰亂之後,劉莫邪是以一個獨身婦人的形象出現的,她時而作貴夫人打扮,妝扮得渾身溢光流彩;時而又布衣淡妝,儼然一副村姑民婦模樣,誰也弄不清她的身份。有人說她嫁過人,丈夫是個富商,在戰亂中喪生,卻給她留下了大批錢財,使她成了個富孀;也有說她在戰亂中遇到世外高人,傳授給她了幻術蠱法,能替人醫治疑難雜病,也能迷人心神;還有人說她曾經出家為尼,在青燈古剎中潛心修煉,因而練得一手好書法和一身詩才。因為她從不對別人談起自己的經歷,所以這一切都只是猜測。
現在,劉莫邪頂著「女秀才」的頭銜,似乎有了個身份。雖說一般的秀才並沒有多少地位,俯首便可抓出一把來;可劉莫邪這個秀才與別人不同,因為她是皇帝御賜的特殊秀才,全國獨此一個,不知不覺地有了「見官大三級」的殊榮,再加上她與大長公主的密友關系,人人便對她敬畏三分。她廣交達官貴人、文士名流,因為她的聰明才乾和豁達爽朗的性格,成了京城裡的一個十分吃得開、兜得轉的「名女人」,辦起事來總能左右逢源。
後來,明太祖朱元璋駕崩,這時太子已先他而逝,於是由皇太孫允敉繼位,作了明惠帝。惠帝害怕明太祖所分封的藩王勢力膨脹影響自己的政權,就聽從了侍臣齊泰、黃子澄的計謀,採取了削藩政策。分封在燕地的燕王朱核對此十分不滿,他憑著手中的兵權,打出「清君側」的旗號,由燕京起兵南下,實際上是要爭奪惠帝的皇位。 惠帝急忙派大軍去,無奈燕王的軍隊訓練有素,驍勇善戰,雙方血戰了四個年頭。大長公主的丈夫、駙馬都尉梅殷,奉命率領重兵屯紮在淮南,以作為保護南京的屏障,幾經交鋒後,朱棣的部隊逐漸攻下一些北方的城市,許多北方守將在大軍壓頂的形勢之下,紛紛降歸了燕王。燕王大軍直逼到淮南,局勢緊迫,南京城中風傳駙馬都尉梅殷也有投降意圖,一時間,全城官民惶恐不安。副都御史茅大方想寫信探明梅殷的態度,可是兵荒馬亂之中,竟找不到人去冒險送信。就在這時,劉莫邪自告奮勇地站了出來,因為她長期周旋於官貴門戶,所以對政局十分清楚,危亂之時,她有意地運用自己特殊的能力,助朝廷一臂之力。因為劉莫邪是梅殷妻子的密友,她去傳信自然合適不過,茅大方當即寫下一詩帖箋,並密囑有關事項,劉莫邪便攜帶詩箋離開了南京。
穿過硝煙彌漫的路程,劉莫邪風塵僕僕地來到淮安防地,拜見了梅殷。梅殷一見是妻子大長公主的閨中密友來到,驚訝之餘當然是殷勤招待。到了帥府,劉莫邪取出茅大方的詩箋對著梅殷大聲朗誦道:
幽燕消息近如何?聞道將軍志不磨:
縱有火龍翻地軸,莫教鐵騎過天河。
關中事業蕭丞相,塞上功勛馬伏波;
老成不才無補報,西風一度一悲歌!
因是探試梅殷的態度,所以這首詩寫得含義曲折委婉,使梅殷一時間不甚明白劉莫邪百里送詩的意圖,於是問:「此詩何意?」劉莫邪覺得梅殷似無二心,就索性點明了說:「茅大人對西風興悲,是擔心樹葉將辭舊枝呀!」梅殷番然領悟,忙表白道:「食君之祿,忠君之國,理所當然。梅某率兵拒敵,決不會作辭枝的落葉,隨風飄舞!」劉莫邪證實了自己的感覺,連夜返回南京,把消息傳給了茅大方。
此後,燕王大舉南下,探知了梅殷堅決抗拒的決心,只好繞過了他的防地,由揚州渡江直取京師。谷王朱穗歸降,薛岩打開金川門迎接燕軍,南京很快就被攻陷,宮中燃起了大火,朱棣進宮時,惠帝已不知去向。
燕王朱棣自立為皇帝,稱為明成祖,改元永樂,重製朝綱。
梅殷一死,女秀才劉莫邪立刻被捕了。當時許多公侯的家眷和文人名士,出於仰慕女秀才的才華和能耐,紛紛出面為她向朝廷求情。人們普遍認為,她不過是個女流之輩,沒有丈夫子女,也沒有官職,怎麼可能去參加那些皇位之爭的政治活動,想必是冤枉了她。等到後來,許多證據陸續查清後,人們不再敢為她說情求保了,只是驚嘆這女子為何有這般出人意料的舉措。
劉莫邪此時已經年逾半白,歷盡繁華之後,自己選擇了一條充滿艱險的政治道路,事到如今,似乎也在意料之中,所以對生死已能安然處之。在獄中她十分但然地嬉笑怒罵,把一些見風使舵的軟骨頭舊臣,一個個指名譏笑嘲弄,縱情表明自己堅貞的信念。
有一天,大理寺少卿薛岩前去查獄,前呼後擁,不可一世。他本是惠帝舊臣,因打
開金川門降迎朱棣進京而有功,所以又成了明成祖朱棣的寵臣。劉莫邪見他那無恥的得意之狀,朝他吐了一口口水,並哈哈大笑地朗吟道:
三朝元老兩朝臣,尺蠖龍蛇看屈伸;
縮頭脅肩公相貴,金川門外迎新君。
這首詩正好揭了薛岩的傷疤,他不由惱羞成怒,臨走時命獄卒在當天夜裡將劉莫邪縊殺了。就這樣女秀才結束了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給人們留下無數驚嘆和不解
杭州西湖邊有兩座常令遊人悲嘆的美人墓:一座是南齊著名詩妓蘇小小的孤塋,位於西冷橋畔;另一座則葬著明初怨女馮小青,長寂在孤山腳下的梅樹叢中。兩座長滿青草的孤墳,給西子湖畔增添了幾分凄美的色彩,到這里憑吊的人們不免會回想起兩位薄命佳人的凄婉故事。
馮小青原本是廣陵(今揚州)的世家女。其祖上曾追隨朱元璋南征北伐,到馮小青父親則受封為廣陵太守。馮小青童年的日子可謂是錦衣玉食,呼婢喚奴。小青自小生得秀麗端雅,聰穎伶俐,深得父母的寵愛。小青十歲那年,太守府中來了一個化緣的老尼,她見小青聰明可愛,就將她喚到身邊。老尼撫著小青的頭,緩緩開口說:「小姐滿臉穎慧,命相不凡,我教你一段文章,看你是否喜歡?」小青好奇心正強,饒有興致地點點頭。老尼閉目合手,念了一大段佛經。念完後,睜開眼睛看了看小青,小青知是在考自己,當即也閉了眼,把剛才老尼念的佛經復述了一遍,竟然是一字不差。
老尼臉露驚詫之狀,隨即搖了搖頭,轉身對小青母親鄭重說道:「此女早慧命薄,願乞作弟子;倘若不忍割捨,萬勿讓她讀書識字,也許還可有三十年的陽壽!」意思說若捨不得讓馮小青出家,又教她讀書識字,那就連三十歲還活不到。
馮母聞言大吃一驚,但她認為憑自家的條件,小青無論如何也能過得舒舒服服。老尼定是故弄玄虛,豈可深信!送走化緣老尼後,馮母依然一如既往地調教女兒。
誰料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借「靖難」之名奪得了建文帝的皇位。朱棣進軍南京時,馮小青之父作為建文帝之臣,曾帶兵堅決阻擋。當朱棣取得天下後,馮家自然成了他的刀下鬼,誅連全族。年方及笄的馮小青當時恰隨一遠房親戚楊夫人外出,倖免於難,慌亂之中,隨著楊夫人逃到了杭州。
在杭州城裡,馮小青舉目無親,只好寄居到一個曾與馮父有過一回交往的本家馮員外家中。馮員外是經營絲綢生意的富殷,家大業大,見馮小青孤身一人,楚楚可憐,就收留了她。
住進馮家,吃穿住都不用發愁了,可一夜之間從太守千金淪落為寄人籬下的孤女,使馮小青一直沉浸在悲痛憂郁之中。轉眼到了元宵燈節,馮員外家張燈結綵,好不熱鬧。楊夫人見小青一個人悶坐在屋中,就硬把她拉了出來看燈。馮家大少爺馮通是個精通文墨的儒商,制了不少謎語掛在燈上。待馮小青出來時,燈謎已被猜中大半,她走近看時,被一條謎語的謎面吸引住了:

話雨巴山舊有家,逢人流淚說天涯;
紅顏為伴三更雨,不斷愁腸並落花。

這條燈謎的謎底一下子就被馮小青猜中了,是紅燭。但更吸引她的倒是這首絕句體的謎面,彷彿是她此時心境的寫照,不由地站著發呆。
馮小青異樣的神情被制謎的馮家大少爺看在眼裡,不禁升出一股憐惜之情。他早知道家裡住進了一個遇難的小姐,聽人說是如何才貌雙全,無奈自己是有婦之夫,不敢隨意造訪。今見到馮小青,他馬上猜出了她的身份。
幾天後,杭州城裡下了一場春雪。馮小青的屋外有幾樹白梅,這時梅花正迎雪吐蕊,清香溢滿小院。在廣陵舊宅她的閨閣前就種著一大片梅樹,如今飄落異鄉,又見到了熟悉的梅花映雪,她沉悶的心情閃出一片晴朗。於是找了一個瓷盆走出房間,到院中的梅樹叢中,十分用心地從梅花瓣上收集晶瑩的積雪,准備用來燒梅雪茶。
就在這時,也有愛梅雅好的馮通走進了小院,他是特意來看梅花的。兩個愛梅人在雪地梅樹下不期而遇。於是,馮通開始幫著小青一同拂掃梅雪。不知不覺中,就收到了滿滿一盆梅花雪。馮小青略帶羞澀地邀請馮通進屋一同燒煮品嘗梅雪茶,馮通欣然領命。兩個人在一起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燒雪、品茶、談詩,情融意恰。
有了那次傾談後,馮通情不自禁地總想找機會接近小青。小青覺得馮通文雅知禮,又善暖人心,因此也十分樂意馮通來看她。如此一來,馮通三天兩頭瞞著妻子崔氏來會小青,終於,兩人的感情發展到如火如荼的地步,彼此不忍再暗中相會、日日別離,在春天來臨時,馮通向父親提出了納妾的要求。馮員外原本對聰明可人的小青就頗有好感,加之馮通的原配夫人崔氏婚後三年不曾生育,因此爽快地應充了馮通娶小青為妾的婚事。崔氏對此雖然耿耿於懷,但既然老爺子點了頭,她也奈何不得,只在暗中切齒發恨。
小青與馮通有了名正言順的關系,益發朝朝夕夕相伴相守。馮小青滿以為劫難已過,否極泰來。不料好景不長,新婚蜜月剛過,馮通的原配夫人崔氏就開發施展她大少奶奶的威風了。先是對馮通的行動嚴加約束,繼而又對馮小青的生活挑三揀四。

因受制於崔氏,馮通很少有機會來馮小青屋中陪她。小青重新又落於孤寂中,因為有了那一小段美好時光,眼下的孤寂變得更加難耐。枯坐屋中,小青只好借詩詞排遣憂情。這天,她心有所慨,寫下這樣兩首絕句:

垂簾只愁好景少,卷簾又怕風繚繞;簾卷簾垂底事難,不情不緒誰能曉!

雪意閣雲雲不流,舊雲正壓新雲頭;來顛顛筆落窗外,松嵐秀處當我樓。

寫成後詩箋攤放在桌上,小青就焉焉地睡著了。正巧這時崔氏路過,見屋內寂靜無聲,悄悄溜進來窺探,無意中發現了桌上墨跡未乾的詩箋。崔氏粗通文墨,竟也看明白了那兩首詩的含義,知道是暗諷自己的,頓時大發淫威,吵嚷起來。
抓到一絲把柄後,崔氏就決不放過,非逼著馮通把小青送出家門,否則自己就尋死覓活。迫於崔氏的潑辣橫蠻,加之她娘家是馮家的世交,也是杭州城裡的富商,不便得罪,馮通只好把小青送到孤山的一座馮家別墅中居住。
馮小青的住處靠近當年宋代處士林和靖隱居的地方,雖已物換星移,但這里仍留下大片的古梅林。面對看盡人間盛哀的梅樹,她不由地暗嘆自己飄零凄苦的身世.形然而下的眼淚化成了一束悲詩;

春衫血淚點輕紗,吹入林逋處士家;嶺上梅花三百樹,一時應變杜鵑花。

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閑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痴如我,豈獨傷心是小青。

鄉心不畏兩峰高,昨夜慈親入夢遙;說是浙江潮有信,浙潮爭似廣陵潮。

小青漸漸茶飯不思,人變得病弱懨懨。她歪在病榻上,抱著琵琶,一遍又一遍地彈唱著自撰的「天仙子」
文姬遠嫁昭君塞,小青又續風流債;也虧一陣墨罡風,火輪下,抽身快,單單零零清涼界。
原不是鴛鴦一派,休算作相思一概;自思自解自商量,心可在,魂可在,著衫又執雙裙帶。
一日,小青對老僕婦說:「立刻請一位高明的畫師來為我寫真,不惜金錢多少!」畫師請來後,馮小青仔細描了妝,穿上最好的衣衫,端坐在梅花樹下,讓畫師為自己畫像。畫師仔細畫了兩天,終於畫成了小青倚梅圖,小青接過畫看了一會兒,轉頭對畫師說:「畫出了我的形,但沒畫出我的神!」
畫師又開始重新作畫。又費了兩天時間,畫成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畫像。馮小青仍然搖頭嘆息道:「神情堪稱自然,但風態不見流動!也許是我太過矜持的原因吧。」
於是,第三次畫象,馮小青不再一板正經地擺著姿勢,而是如平常一般地生活行動,或與老僕婦談笑;或扇花烹茶;或逗弄鸚鵡;或翻看詩書;或行於梅樹間。畫師在她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間,把握了她的神韻,用了四天時間把畫畫成。這副畫中,小青依然倚梅樹而立。生動逼真,幾乎是呼之欲出。
馮小青重金酬謝了畫師,然後請人將畫像裱糊好,掛在自己的床邊,天天獃獃地望著畫中的自己,似乎在與她作心與心的交流。
新妝竟與畫圖爭,知是昭陽第幾名?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

畫像上的小青光鮮依舊,可生活中的小青卻日漸衰弱。無緣再會心上的夫君,畫像又怎能解她心上的憂愁。此生萬般無奈,她只好祈禱來世的幸福:

稽首慈雲大士前,莫生西土莫生先;願為一滴楊枝水,灑作人間並蒂蓮。

蕭秋來臨,萬物盡凋。這天一早,身體已極度虛弱的小青,把一封「訣別書」托老僕婦轉交給她唯一的親戚楊夫人。並把自己的幾卷詩稿包好,讓老僕婦尋機送給馮家大少爺。一切交待完畢,她竭力打起精神,沐浴薰香,面對自己的畫象拜了兩拜,禁不住大聲慟哭,哭聲愈來愈小,終於氣斷身亡。這年她還不滿十八歲,果然應了當年老尼的預言,這究竟是天命,還是人為?
馮通聽到了小青的死訊,不顧一切地趕到了別墅,抱著小青的遺體大放悲聲,嘶聲喊著:「我負卿!我負卿!」清檢遺物時,馮通找到了三副小青生前的畫像,連同老僕婦轉交給他的詩稿帶到家中,象寶貝一樣地珍藏起來。不料,幾天後,詩稿和畫像被潑婦崔氏發現,全部丟在火中。馮通奮力搶救,才勉強搶出一些零散的詩稿。
楊夫人受馮小青之託,從各方搜羅了她的詩稿,將它們結集刊刻行世,書名就稱《焚余稿》。

西陵芳草騎轔轔,內信傳來喚踏春。杯酒自澆蘇小墓,可知妾是意中人?

何處雙禽集畫闌,朱朱翠翠似青鸞。如今幾個憐文彩?也向秋風斗羽翰!

盈盈金谷女班頭,一曲驪珠眾伎收。值得樓前身一死,季倫原是解風流。

脈脈溶溶灧灧波,芙蓉睡醒欲如何?妾映鏡中花映水,不知秋思落誰多?

蘇坦妹,元末明初,江浙一帶著名的才女,和楚方玉並稱「江南蘇楚」。同浙江四賢,劉伯溫等人也是素有往來,他們經常

參加浙江地區當時非常有名的「蘭溪會」,在會上常常高談闊論,吟詩作對。

真是「紅顏薄命」啊,蘇坦妹正值如花似玉的年紀時卻被朱元璋給誤殺了,後來,朱元璋為了表示悔意,在蘇坦妹的墳前立了一個「罪己碑」。

楚方玉,元末明初江南才女之一,死時年僅24歲,14歲便與江南另一才女蘇坦妹並稱「江南楚蘇」, 在浙西文人匯集的著名詩會---蘭溪雅會上,以詩才力壓群賢.與蘇坦妹並稱,二人交好情同姐妹.明初因蘇坦妹被朱元璋誤殺,作為摯友的楚方玉悲痛萬分,立誓要為蘇坦妹申冤,隨後就有了她女扮男裝,參加科舉考試並一奪狀元之舉,在大殿上羞辱朱元璋的傳奇故事!

從小備受戰亂之苦,家人都死於戰火,後跟隨一老僕人背井離鄉,曾在一寒冬之日給了落破之時的朱元璋一碗泔水---說是什麼珍珠翡翠白玉湯,以至於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還念念不忘當年的施捨之人.最後,當楚方玉在高中狀元之後再大殿上說明當年施捨之事後,朱元璋仰慕其才情和美貌,想納其為妃,楚方玉冰清玉潔怎肯答應,最後,完成了一生最後一本書稿<<珍珠翡翠白玉湯文存>>之後,便投繯自縊了.文稿還是當年"浙西四賢"之一的宋濂給幫忙刊發的.今已軼失.宋濂看到當年的文壇好友仙逝,惋惜的連嘆道"可惜!可憐!可嘆!"

❷ 我國明代有名的女子有哪些

秦淮八艷指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愛情故事的八位才藝名妓。
明末在秦淮一帶的八個名妓,有兩個版本:
顧橫波 馬湘蘭 李香君 柳如是 董小宛 卞玉京 寇湄 鄭妥娘
李香君 李貞麗 王月 寇湄 陳圓圓 楊宛 王微 柳如是
又稱「金陵八艷」。秦淮八艷的事跡,最先見於余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等六人。後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而稱為八艷。
她們八人有幾個共同點,首先都具有愛國的民族氣節;秦淮八艷除馬湘蘭以外,其他人都經歷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換代的大動亂。當時好多明朝的貪官貪生怕死,賣國求榮,而和他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秦淮八艷雖然是被壓迫在社會最底層的婦女,在國家存亡的危難時刻,卻能表現出崇高的民族節氣。然後呢,她們在詩詞和繪畫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她們八人個個能詩會畫,只是大部分已經散失,只有柳如是作品保留下來較多,她們創作勤奮,努力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

❸ 明朝末期都有哪些美女

秦良玉,明朝末年戰功卓著的女性軍事統帥、民族英雄、軍事家。曾率「白桿兵」參加平播、援遼、平奢、勤王、抗清、討逆(張獻忠)諸役。累功至大明柱國光祿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官、忠貞侯、一品誥命夫人。死後南明朝廷追謚曰「忠貞」。 明末著名女詞人沈宜修、葉紈紈、葉小鸞母女,擅寫家國之思的徐燦,身世與詞作獨具特色的朱中楣與顧貞立以及柳如是、李因、王微、楊宛等名妓詞人。 秦淮八艷指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畔留下凄婉愛情故事的八位才藝名妓。 明末在秦淮一帶的八個名妓,又稱「金陵八艷」。秦淮八艷的事跡,最先見於余懷的《板橋雜記》分別寫了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等六人。後人又加入柳如是、陳圓圓而稱為八艷。

❹ 中國各個朝代的美女有哪些要全!!!

夏:妹喜
商:妲己
周:褒姒
越:西施
秦:趙姬,又稱朱姬,嬴政的母親
楚:虞姬
漢:戚夫人(被呂雉砍去手腳的那一位)、李夫人(傾國又傾城的那一位)、衛子夫(由女奴到皇後的那一位)、陳阿嬌(金烏藏嬌的由來)、趙飛燕(環肥燕瘦的那一位)、趙合德(趙飛燕的妹妹)、班昭(班婕妤)、卓文君(司馬相如的太太)、王昭君、蔡文姬
三國:貂禪、大喬、小喬、孫尚香(「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夫人」)、甄氏(曹丕的老婆,曹植的「洛神」)
隋:宣華夫人、瓊花公主、蕭皇後
唐:長孫皇後、高陽公主、武媚娘、太平公主、上官婉兒、梅妃、江采芹、楊玉環、沈珍珠、魚玄機、蘇小小
南唐:大、小周後
宋:花蕊夫人 、李師師
明:秦淮八艷:陳圓圓、董小婉、柳如是、顧橫波、李香君等
清:香妃

❺ 中國古代的所有美女的名字

上古:娥皇、女英、女媧 ,嫦娥
春秋前:妲己、褒姒、齊文姜、夏姬、西施

從戰國到漢朝期間,主要有七位佳麗:趙姬、虞美人、卓文君、趙飛燕、王昭君、班昭、班婕妤

三國到南北朝的十一位美女:

大喬、二喬、薛靈美、梁綠珠、祝英台、蘇若蘭、蘇小小、潘玉兒、張麗華、 貂禪、蔡琰、

道韞、甄宓

唐朝的十四位佳麗是:武則天、上官婉兒、太平公主、孫窈娘、楊玉環、萬春公主、柳搖金、

裴玉娥、晁采、關盼盼、顏令賓、崔鶯鶯、王寶釧、步非煙

從五代十國到宋朝有八位佳麗:花見羞、王朝雲、李師師、陳妙常、金玉奴、呂順哥、唐婉、

白玉娘

元朝有四位佳麗:張麗容、阿蓋郡主、張紅橋、劉翠翠

明朝有八位佳麗:馮小青、李妙惠、李鳳姐、秋香、王潤貞、杜十娘、陳圓圓、董小婉、

清朝有五位佳麗:賽金花、慈善、秋紅、金纖纖、香妃

秦淮八艷:柳如是、李香君、寇白門、董小婉、陳園園、顧媚、馬香蘭、卞玉京。

❻ 明末時期得美女都有哪些呢

9 卞玉京
卞玉京(約1623年——1665年)名賽,又名賽賽,因後來自號「玉京道人」,習稱玉京。 她出身於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變身為歌妓,卞賽詩琴書畫無所不能,尤擅小楷,還通文史。她的繪畫藝技嫻熟,落筆如行雲,「一落筆盡十餘紙」喜畫風枝裊娜,尤善畫蘭。
8 馬湘蘭
馬氏生長於南京,自幼不幸淪落風塵,但她為人曠達,性望輕俠,常揮金以濟少年。她的居處為秦淮勝處瞎兆笑,慕名求訪者甚多,與江南才子王稚登交誼甚篤,她給王稚登的書信收藏在《歷代名媛書簡》中。在王稚登70大壽時,馬氏集資買船載歌妓數十人,前往蘇州置酒祝壽,「宴飲累月磨含,歌舞達旦」,歸後一病不起,最後強撐沐浴以禮佛端坐而逝,年57歲。馬氏死後葬在其宅第,今白鷺洲公園的碧峰寺附近。 在日本東京博物館中,收藏著一幅中國明代的「墨蘭圖」,此畫並非出自名家大師之手,而是明神宗時期的秦淮名妓馬湘蘭所作,卻被日本人視為珍品。

7 馮小青:
原本是廣陵(今揚州)的世家女,明朝定鼎南京後,馮家享有高官厚爵,馮小青父親則受封為廣陵太守。後來發生政變,淪落為寄人籬下的孤女,後嫁給杭州商人馮通為妾,受到原配夫人崔氏阻撓,被安置在西湖孤山居住,過著孤寂的生活,最終抑鬱而死。遺稿有《小青詞》。
6 寇白門
寇白門又名寇湄,金陵人,其寇家是著名的世娼之家,她是寇家歷代名妓中佼佼者,余懷稱她「風姿綽約,容貌冶艷」。「今日秦淮總相值」,是錢謙益對寇白門的才與貌的贊譽。寇白門的一生,充滿了許多傳奇色彩。

5 顧橫波
名眉,字眉生,別字後生,號橫波,應天府上元縣(今江蘇省南京市)人。與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寇白門、柳如是、陳圓圓同稱「秦淮八艷」。工詩善畫,善音律,尤擅畫蘭,能出己意,所畫叢蘭筆墨飄灑秀逸。作有《海月樓夜坐》、《花深深·閨坐》、《虞美人·答遠山夫人寄夢》、《千秋歲·送遠山夫人南歸》等詩詞,收入所著《柳花閣集》。受誥封為「一品夫人」。
4 柳如是
本姓楊,名愛,改姓柳,名隱,後改名是,號河東君,又號蘼蕪君,盛澤鎮人。幼年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女。受徐教養,柳詩擅近體七言,分題步韻,作書得虞世南、諸遂良筆法。年稍長,流落青樓。在松猜毀江,她以絕世才貌,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詩歌唱和。明崇禎十四年東林領袖、常熟錢謙益與柳如是結秦晉之好。兩人同居絳雲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戲稱柳如是"柳儒士"。明亡,柳勸錢殉節,在刀、繩、水三種死法中選一。錢面有難色,如是奮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錢謙益降清後,遭猜忌被逐回鄉,鬱郁而死。錢氏家族乘機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繯自盡。

3 李香君
又名李香,蘇州人,為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艷之一。自孔尚任的《桃花扇》於1699年問世後,李香君遂聞名於世。李香君與復社領袖侯方域交往,嫁與侯作妾。侯曾應允為被復社名士揭露和攻擊而窘困的閹黨阮大鋮排解,香君嚴辭讓侯公子拒絕。阮又強逼香君嫁給漕撫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爭,此時正值馬、阮大捕東林黨人,侯等被捕入獄,香君也被阮選送入宮。清軍南下之後,侯方域降順了清朝,香君之下落,眾說紛紜。
2 董小宛
綜觀董小宛的一生,她是一位熱烈的愛國者,這是三百多年來,人們懷念她的原因。首先,她雖然出身卑微,卻關心國事。來往金陵、蘇州之時,中國社會正處於一個大變動的關鍵時刻,東林黨、復社,強烈要求改革明末弊政,跟以閹黨餘孽阮大鋮為代表的大地主集團的斗爭達到白熱化程度。董小宛與手帕姐妹顧橫波、李湘真、李香君、柳如是等同情東林黨人,站在復社後期領袖陳貞慧、侯方域、冒襄、方以智、吳應箕、黃宗羲等一邊,支持他們的正義行動。

曾經有人寫過一篇叫《娶妻當如董小宛》的文章,艷羨明末才子冒辟疆娶了一個十全十美的「全職」女人,集多個角色於一身,樣樣都讓小冒心滿意足。但這樣一個好女人,怎麼死乞白賴地非要嫁給冒辟疆為妾呢?其實這也是小宛的聰明之處,她有心,選對了丈夫。
1 陳圓圓
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明末清初江蘇武進(今常州)人。居蘇州桃花塢,隸籍梨園,為吳中名優,「秦淮八艷」之一。
崇禎末年被田畹鎖擄,後被轉送吳三桂為妾。相傳李自成攻破北京後,手下劉宗敏擄走陳圓圓,吳三桂遂引清軍入關,後人稱之沖冠一怒為紅顏。
陳圓圓因與在歷史上頗有爭議的吳三桂聯繫到一起,成了「以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的女子,幾百年來是非都與「沖冠一怒為紅顏」有關,成了「紅顏禍水」的代表。然而,我們追思歷史,絕非那麼簡單!

❼ 明朝末期期的美女都有哪些人呢

明末美女最著名的是秦淮八艷,共有八位,具體可自行搜索。

❽ 明朝風流才子 明朝八大美女,不知醉倒多少風流才子

董小宛,本名董白(1624-1651),一字青蓮「秦淮八絕」之一,神姿艷發,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第一流人物又稱「針神曲聖」。她性好清靜,每到幽林遠壑,往往眷念不舍,容易涌動柔情,給人以真心真意的嬌媚之笑。

李香君又名李香,為秣陵教坊名伎。自孔尚任的《桃花扇》於1699年問世後,李香君遂聞名於世。阮又強逼香君嫁給漕撫田仰作妾,香君以死抗爭,此時正值馬、阮大捕東林黨人,侯等被捕入獄,香君也被阮選送入宮。清軍南下之後,侯方域降順了清朝,香君之下落,眾說紛紜。

卞玉京名賽,又名賽賽,因後來自號「玉京道人」,習稱玉京。她出身於秦淮官宦之家,姐妹二人,因父早亡,二人淪落為歌伎,卞賽詩琴書畫無所不能,尤擅小楷,還通文史。她的繪畫藝技嫻熟,落筆如行雲,「一落筆盡十餘紙」喜畫風枝裊娜,尤善畫蘭。18歲時游吳門,居虎丘,往來於秦淮與蘇州之間,是明末清初的一位秦淮著名歌伎。卞賽一般見客不善酬對,但如遇佳人知音,則談吐如雲,令人傾倒。

馬湘蘭(1548—1604)可以稱為明代的女詩人、女畫家。據《秦淮廣記》載,她名守真,字湘蘭,小字玄兒,又字月嬌,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稱「四娘」。她秉性靈秀,能詩善畫,尤擅畫蘭竹,故有「湘蘭」著稱。她相貌雖不出眾,「姿首如常人」,但「神情開滌,濯濯如春柳早鶯,吐辭流盼,巧伺人意」。

馬湘蘭(1548—1604)可以稱為明代的女詩人、女畫家。

陳圓圓(1623-1695),原名邢沅,別名圓圓、畹芳,明末清初「秦淮八艷」之一。陳圓圓母親早亡,育於姨夫家,重利輕義的姨夫將圓圓賣給蘇州梨園。陳圓圓日漸失寵,遂辭宮入道,於1695年逝世。

柳如是是活動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伎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聲名不亞於李香君、卞玉京和顧眉生。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蕪,本名愛柳,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後又稱「河東君」、「蘼蕪君」。

❾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各有哪些有名的美女

盤古開天:女媧
夏朝:妹喜 嫦娥 娥皇 女英
商朝:婦好 妲己
西周:織女 褒姒 董雙成
春秋:齊文姜 驪姬 桃花夫人媯氏 夏姬 弄玉 西施 鄭旦 文嬴
戰國:如姬 趙姬 鄭袖
秦朝:孟姜女 虞姬
漢朝:呂雉,戚夫人 竇猗房(竇太後)卓文君 衛子夫 鉤弋夫人 李妍 班婕妤 趙飛燕 趙合德 王政君 王昭君 陰麗華 鄧綏 班昭 劉蘭芝
三國:貂蟬 甄宓 大喬 小喬 蔡文姬
晉朝:羊獻容 綠珠 祝英台 蘇若蘭
南北朝:馮小憐 蘇小小 潘玉兒 徐昭佩(徐娘) 馮太後 婁太後 張麗華 孔貴嬪 花木蘭
隋朝:千金公主 尉遲氏 蕭皇後 陳妃
唐朝:平陽公主 長孫皇後 楊妃 何仙姑 武則天 霍小玉 上官婉兒 步非煙 柳搖金 晃采 絳娘 崔鶯鶯太平公主 武惠妃 關盼盼 杜秋娘 顏令賓 楊貴妃 文成公主 昇平公主 虢國夫人 柴皇後
五代十國:大周後 小周後 花蕊夫人 花見羞 陳金鳳
宋朝:李師師 魏芷 呂順哥 蘇小妹 李清照 朱淑真 唐婉 白玉娘
元朝:奇皇後 張麗容 管仲姬
明朝:萬貴妃 李鳳姐 馮小青 秋香 陳圓圓 柳如是 李香君
清朝:孝庄太後 賀雙卿 金纖纖 沙天香(香妃) 董鄂妃 關秋芙 慈禧太後 洪宣嬌 珍貴妃 秋謹 賽金花

❿ 明朝歷史上的美妃

皇帝的妃子

萬貴妃就不介紹了

鄭貴妃

鄭氏(?~1630),明神宗朱翊鈞貴妃。大興(今北京大興)人。她是一個嗜權如命的女強人,野心勃勃,為達到總攬大權的目的不擇手段,詭計多端。她攪得朝廷內外不得安寧,腐敗墮落,人心渙散;她攪得萬曆江山危在旦夕,致使萬曆一朝宮廷斗爭波瀾起伏,成為明末社會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她可謂是活躍於萬曆一朝的風流人物。

爭立太子 費盡心機

鄭氏的父親叫鄭承憲,官至都督同知。初入宮時,鄭氏位在淑嬪。她容貌艷麗出眾,並且機智聰敏,愛讀書、有謀略,更善於逢迎。因此,鄭氏不久即得到神宗的寵愛,並在萬曆十一年(1583)超晉加封為貴妃,地位甚至躍居已生有皇長子的王恭妃之上。由於鄭貴妃對神宗十分關心,鼓勵他親政,被神宗視為相見恨晚的知音。於是,無論於情於理,神宗對鄭貴妃的寵愛和倚重便都是無以復加了。

萬曆初年,李太後為神宗娶的原配妻子是京師名門之女王氏。王皇後為人端謹知禮,伺奉太後用心周到,對神宗百依百順。但是神宗並不喜愛她,加上她也沒有給神宗生下一子,所以她對神宗尋花問柳之事並不介意,只求相安無事。

萬曆九年(1581年)的一天,神宗到太後處請安,發現服侍太後的宮女中有一個面容清秀的女孩,當時就臨幸了這位姓王的宮女。不久,這位王氏宮女生下一子,即皇長子朱常洛(後來的光宗)。遵照李太後的旨意,神宗無奈只封了王氏宮女一個恭妃的名號。按禮,母以子為貴,已生有皇長子的王恭妃,地位僅可略次於皇後,除皇後之外,沒有一個有資格可以位居其上的;而鄭貴妃一入宮即受神宗寵幸,冊封為貴妃,位於皇後之下、諸嬪妃之上,顯然是於禮有違的。這是早已習慣封建正統禮法的朝廷百官們所不能接受的,於是為此鬧得舉國上下議論紛紛,奏章更是像雪片一樣往京城宮中鋪天蓋拆喚地襲來,搞得神宗十分氣惱,坐立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此時鄭貴妃卻從旁說了句:何不把這些奏章一概留中,看看這些鄉巴佬還能怎樣?神宗一聽轉憂為喜,便採納了鄭貴妃的建議。就這樣,時間一長,果然奏章上的越來越少,漸漸地居然平息了下去,很少有人再提起這樁事了。

可是一波稍平,一波又起。轉眼間鄭貴妃已有身孕,萬曆十四年(1586)生下一子,這就是三皇子朱常洵。母以子貴,隨之鄭貴妃又晉升為皇貴妃--皇貴妃是僅次於皇後的封號,在名分上高出皇長子母親恭妃兩級。這樣鄭貴妃在宮中地位更加穩固,其野心和私慾也就逐漸膨脹起來。在封建宮廷中,一個女子的最高願望無非是爭得皇帝的寵幸,當上皇後,從而光宗耀祖,顯達門庭。鄭貴妃明白,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首先要把自己的兒子推上太子之位,然後母以子貴,自己再做皇後;而此時最大的障礙就是皇長子朱常洛。

當時,那些堅持封建正統「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朝中官員們,早已把皇長子朱常洛看作是未來的皇帝。鄭貴妃一心想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時常鼓動神宗立其子為太子;神宗也一向偏愛鄭貴妃和朱常洵,不喜歡朱常洛,又有立朱常洵為太子之意。但是因立其子不合禮儀,勢必要遭到眾人的反對,所以,神宗只好對立太子之事一拖再拖,以待時機,事見《明史·神宗本紀》:「儲位久不定,廷臣交章固請,皆不聽。」這也正符合鄭貴妃的心計。然而,鄭貴妃與神宗這種計謀瞞不過朝中大臣們。這一年,給事中姜應麟上書皇帝,提出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以避免朝廷中的流言飛語。神宗看過姜應麟的奏章後,頓時大怒,在鄭貴妃的唆使下立舉聖旨,降諭道:「立儲自有旅型凱長幼之分,姜應麟懷疑君主,顯擺耿直,應該降級到邊遠地區任雜職。」御旨一下,姜應麟即被貶往大同境內,但旨中有「立儲自有長幼」一語,這句話實際上等於肯定了皇長子的地位。神宗起初沒有察覺有此一失,待諸大臣要求皇上實現諾言,按照「立儲自有長幼」原則趕租滾快立儲時,方才感到竟然如此地失策。但因此時聖旨既下,已無法挽回,經過與鄭貴妃的又一番密謀,決定還是使用慣常伎倆,拖拖看。於是神宗出面對群臣推說,皇長子方才6歲,年紀尚幼,這時候談立儲,實非所宜。神宗原以為,這么一說就能矇混過去了,可反駁的奏章反而因此有增無減。這是因為神宗本人就是在6歲的時候被立為皇太子的,人們自然要以此為由來辯駁。此時,人多口眾,神宗如何能抵擋得了。拖了兩三年實在熬不過去了,最後神宗只好自己定出期限,讓首輔傳諭諸大臣,說立儲一事應到萬曆二十年(1592)議行,要諸臣安心等待,不要再為此驚擾聖上。「如果大家能遵守,我後年即行冊立太子;若再有人生事的話,就等皇長子長到15歲的時候再行大禮。」

此時皇長子已經11歲了,本來也等不了幾年;但因此前神宗本人屢次失信於人,所以這次自定限期,仍有廷臣放心不下,惟恐他會忘記或者是裝聾作啞。因此,就在限期「後年」臨近的時候,工部主事張有德忍耐不住,便變了個法子進行試探,上疏請求把冊立太子的儀注先行訂出。沒有此疏還罷,此疏一出,神宗果然抓住了把柄,怒道:「我早已有話在先,如若瀆擾,便要延期。現在又來瀆擾,只有延期,以向天下昭示大信。如再瀆擾,還要再延。」

此時立太子之事雖然又延了期,但鄭貴妃眼看形勢對自己不利,於是左思右想,又想出一個「待嫡」之說,要神宗加以宣諭。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神宗在給朝臣的詔書中說他「想待嫡子」。因為抬出了嫡子,則其他所有的皇子便都成了平頭弟兄,都不是嫡子,也都沒有什麼當立為儲的特權。但因禮法上所謂「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皇長子之所以不同於諸子,正是由於他是符合於「無嫡立長」這一條的。所以這一說還沒等公議,就被廷臣們推翻了。鄭貴妃見此計不成,轉眼又想出了一招,請求神宗來個「三王並封」。

所謂「三王並封」,就是在建儲之前,先把皇長子朱常洛、皇三子朱常洵和另一個皇子朱常浩三人都封王,只要三人同時封王,彼此就都別無二致。鄭貴妃讓神宗交與閣臣擬旨,大臣們仔細一研究,認為這又是鄭貴妃為抑制皇長子布下的一個陷阱,是鄭貴妃為自己的下一步所做的鋪墊,這道諭旨當然也就不了了之。而且在這之後,朝臣又堅持讓皇長子朱常洛預教。萬曆二十二年(1594),神宗為朱常洛舉行了預教典禮。

就這樣彼此你來我往互相較量了無數個回合,皇長子朱常洛在這場馬拉松賽中長到了20歲。神宗此時已被這場斗爭搞得精疲力竭,終於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皇太子,並於第二年給他完了婚。至此,前後鬧騰了十幾年之久的立太子風波,才算告一段落。鄭貴妃在這一重大回合中終於慘敗了下來。

隨心所欲 腐化無度

鄭貴妃不僅野心勃勃,一心想當皇後,而且對金銀財寶等財物也貪得無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以後,神宗派出大批礦監稅吏,賦予種種特權,到各處去搜刮金銀財寶。一方面,這些臭名昭著的礦監稅吏如陳奉、馬堂、梁永等都是鄭貴妃的心腹宦官,他們知道鄭貴妃受寵幸,無不極力巴結她。他們把從各地搜刮來的金錢和各地進貢的稅銀,進貢神宗與鄭貴妃大肆揮霍。僅供鄭貴妃和其他嬪妃使用的胭脂費,每年就支用白銀10萬兩,而萬曆初年全國的田賦收入每年才400萬兩。另一方面,這些宦官稱鄭貴妃為「內主」,他們倚仗著這個後台在各地搜刮掠奪,殺人搶劫,無惡不作。雖然各地百姓群起反抗,一些正直的地方官員也紛紛上疏要求懲辦這些宦官,但是神宗與鄭貴妃都極力為他們開脫,使他們逍遙法外。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朱常洛立為太子後,朱常洵隨之被封為福王。按規制,福王朱常洵受封藩王後應該立刻到藩國就任,但他卻遲遲不肯前往。直至萬曆四十年(1612年),在群臣的一再呼籲和堅持下,鄭貴妃知道無法讓福王留在北京了,便以此為借口,提出了種種條件,想大撈一把。

鄭貴妃提出要為福王在洛陽修建好藩邸方才就任。神宗一看大勢所趨,這次福王是非去不可了,只好命朝廷撥款28萬巨資在洛陽為朱常洵修建福王藩邸。然而,全部完工後,在鄭貴妃的縱容下,福王堅決不到洛陽就任。藉此,鄭貴妃又要求劃給福王莊田4萬頃。按照明初規定,藩王明太祖朱元璋在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的同時,還把他的24個兒子和一個重孫分封為王,稱為藩王。他們一部分授以兵權,另一部分則駐於內地各省。在諸王中,以北方諸王勢力最大。除歲祿外,劃給的草地牧場多不過千頃,而鄭貴妃要求給福王的土地大大超過了此數。後來因群臣的堅決反對,神宗不得已只好減半。

至此,鄭貴妃還是不滿足,又開始為兒子准備去洛陽的揮霍。如索要大學士張居正被籍沒的財產及四川鹽稅和茶稅,並要朝廷給淮鹽300引,讓福王在洛陽開店賣鹽,並壟斷洛陽的賣鹽權。神宗不僅答應了這些要求,又在福王臨行之時,把歷年來稅吏、礦吏所進獻的珍寶,大都交給福王帶走。福王到洛陽後,橫征暴斂,胡作非為,造成黃河南北、齊楚河淮騷動,河南數年大荒,人民相食。而福王藩庫有金錢百萬,竟然超過了大內倉儲。

鄭貴妃自得寵後,其家族也大沾其光,飛黃騰達者前後有三代。神宗對鄭貴妃家人的賜封更是隨心所欲,超出常制。鄭貴妃的父親鄭承憲橫行地方,驕奢淫逸,為非作歹。然而神宗不僅不加過問,反而將他晉升為都督同知。鄭承憲死後,他的兒子鄭國泰超出父死子襲的常例,竟被神宗破格授予他都指揮使。對此,遭到朝廷中的許多官員表示反對,大臣們提出:「妃家蒙恩如是,何以優後家。」語見《明史·外戚列傳·鄭承憲》: 「給事中張希皋言:『指揮使下都督一等,不宜授任子。妃家蒙恩如是,何以優後家。』」顯然是懷疑鄭國泰兄妹陰謀篡權。果不其然,鄭國泰利慾熏心,後來竟策動宦官收買張差,企圖殺害皇太子朱常洛,但因為是鄭貴妃之兄,未受任何懲處,不久反而升遷為左都督。鄭貴妃的伯父鄭承恩更是一個慣於挑撥離間、誣陷賢良的小人。當鄭承恩得知給事戴士衡和全椒知縣樊玉衡與禮部侍郎呂坤有矛盾,並對貴妃專權不滿,便上疏皇帝說戴、樊二人離間皇室,攻擊皇帝和貴妃,應予嚴懲,結果使戴、樊二人不僅遭受庭杖之苦,而且還被流放邊地。

神宗寵幸鄭貴妃後,就經常不上早朝。鄭貴妃見朝廷中有許多官員攻擊自己,也害怕神宗被這些官員說服,與己不利,便極力唆使神宗盡量少和朝廷中官員見面,於是神宗從萬曆十八年(1590)開始,不再上朝理政,終日與鄭貴妃廝守在一起,或是與太監、宮女做游戲,尋歡作樂。他們除了關心廢長立幼外,其他任何事都不願與大臣商量處理,諸如地方和中央官員補缺、有關國計民生的措施,甚至到了宮廷失火都懶得過問的地步。

明宮三案 禍首鄭妃

皇長子朱常洛被立為太子,福王朱常洵被迫遷往洛陽就任,這對鄭貴妃來說,不能不算是沉重的打擊。但就是這樣,這個女人也一刻都沒有因此放鬆對目標的追求,反而更加猖狂,狼子野心有增無減,致使新的宮廷斗爭愈演愈烈。鄭貴妃和她的父親鄭承憲、伯父鄭承恩、哥哥鄭國泰狼狽為奸,互相勾結,比以前更起勁地在暗中搬弄是非,挖空心思要把已冊立的太子給廢掉。他們的心裡都清楚:只有廢了太子,他們才會有救,於是製造了「妖書」一案。

所謂「妖書」案,還是在皇長子朱常洛被冊立以前發生的一件案子。當時刑部左侍郎呂坤寫了一本名叫《閨范圖說》事見《明史·呂坤列傳》:「坤撰《閨范》,獨取漢明德後者,後由貴人進中宮,坤以媚鄭貴妃也。坤疏陳天下憂危,無事不言,獨不及建儲,意自可見。」的小書,書中所載是歷代一些有賢德淑名女子的故事。這本圖說以漢明帝馬皇後為首,而馬皇後又是從宮女逐漸被晉封為皇後的,呂坤的用意很明顯是在向鄭貴妃獻殷勤,為鄭貴妃以後當皇後找個說法。神宗偶爾翻見到此書,也就把它賜給了鄭貴妃。賜者無意,可受者有心。鄭貴妃看過這本小書以後,覺得可以利用它來做點文章,於是自己又另外加上了12個人的圖說,並且為之作序,又印了一些散發以擴大影響。事見《明史·後妃列傳·鄭貴妃》:「侍郎呂坤為按察使時,嘗集《閨范圖說》。太監陳矩見之,持以進帝。帝賜妃,妃重刻之,坤無與也。」鄭貴妃之所以要刻此書,其意在於為自己的兒子朱常洵能立為太子找個先例,加以宣揚罷了。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大學士朱賡又發現京城流傳著一部名為《續憂危竑議》的書,其核心是說太子雖然已立,但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被廢掉,因為皇上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不得已勉強冊立太子的,暗喻鄭貴妃的愛子福王必會成功之意。事見《明史·後妃列傳·鄭貴妃》載:「帝於東宮不得已而立,他日必易。其特用朱賡內閣者,實寓更易之義。」不料此書的出現觸痛了鄭貴妃的心病,她哭鬧著要神宗追查寫書的人,於是大朝廷興冤獄,許多朝臣、百姓為此無辜受害,死於非命。然而,此案最終卻不了了之。

種種陰謀伎倆均未奏效,鄭貴妃曾一度絕望過。但還有一個可能存在,那就是王皇後早日去世;如果王皇後真的死了,正宮一席非鄭貴妃莫屬,到時候「子以母貴」,母正位中宮,其子自然成為嫡子,皇長子的東宮太子也就當不成了。此時的鄭貴妃在絕望中看到了一線希望,於是又開始實施新計劃。只是王皇後雖說身體欠安,但卻因生性清心寡慾,對人對事都抱一種超然的態度,又加上李太後多方保護,居然熬了一年又一年,最終到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與神宗同一年去世。鄭貴妃一個個手段都用盡了,一個個幻想都破滅了,絕望之餘,她要鋌而走險。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的二月,李太後去世,鄭貴妃再也沒有了顧忌,決定放手一搏。於是鄭貴妃等人採取了非常手段,這就是次年發生的「梃擊」案--此乃萬曆年間發生的明宮三大案之首案。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傍晚,有一個不知姓名的漢子,手持棗木棍,悄悄地闖進了皇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打傷守門太監,直到大殿前檐下才被內侍抓獲。擾攘多年的明末三大案以此為起點,終於發生了。

第二天,皇太子急忙把夜裡發生的一切向神宗啟奏。神宗得奏以後,就命先將罪犯交由近處法司先行審問。審理此案的巡皇城御史劉廷元審問之後,向上奏報初審的大致情況:罪犯名叫張差,是薊州(今天津薊縣)人,自稱靠乞討為生,語無倫次,如同瘋癲,但是察看他的相貌,又像很狡猾的樣子。因為此人有謀殺太子的嫌疑,所以,此案接著又移交到刑部由御史劉廷元與刑部郎中胡士相等會審。此時鄭貴妃兄長鄭國泰密訪二人,經過一番協商,劉、胡二人便順著鄭國泰的意思上疏說:這個男子叫張差,患有精神病,應速處決,神宗也就同意了。然而,提牢主事王之寀對此事甚為懷疑,就私下詢問張差,張差承認是受內侍指使。王之寀深感事關重大,立即告訴了刑部侍郎張問達。一時間,有人要謀害太子的消息在京師迅速傳開。由於鄭貴妃蓄謀奪權已久,其兄鄭國泰又有秘密行動,朝議都指向鄭貴妃兄妹。神宗也察覺到此事非同小可,於是下令十三司會審。張差經此一審,又供出自己謀害太子的行動是鄭貴妃的心腹宦官龐保、劉成所指使,龐、劉二人曾許諾張差事成之後給以厚賞,此案終於真相大白。

此時,最緊張、最害怕的莫過於鄭貴妃了,她越想越害怕,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不得不使出了女人的最後一招。於是到神宗面前,連哭帶嚎地要神宗給她做主,不然的話,就要死在神宗的面前。經她這么一鬧騰,果然神宗心酸起來,嘆息著對自己的愛妃說道:「現今既然已經鬧成這個樣子,恐怕是難解了,我出面恐怕反倒會壞事,現在只有一人能救你母子性命。」語見《明史·後妃列傳·鄭貴妃》:「帝曰:『外廷語不易解,若須自求太子。』」鄭貴妃一聽連忙收住眼淚,急切地問道:「是誰?」神宗答道:「就是你要害掉的皇太子。」鄭貴妃一聽,不禁倒吸一口冷氣:「這如何使得?」神宗說道:「以他的出身、地位和目前的處境,我想也許會饒過你的,你去好好說說吧。」鄭貴妃低下了頭,迅速盤算著:看來也只能有這一招了。於是把心一橫,轉身親自去求太子。

到了東宮,鄭貴妃先是裝出十分可憐的樣子,抽泣著,一見太子便俯身下拜。太子一見,受驚不小,連忙回拜。鄭貴妃順勢拉著太子的手,傷心地哭訴著,說她是如何如何地冤枉,只有太子能救她的命,給她辨明是非。太子畢竟年紀還輕,對宮廷這種你死我活的政治斗爭缺少經驗,對鄭貴妃還一向膽怯幾分,因而盡管深知鄭貴妃常欲加害自己,也無可奈何;再加上鄭貴妃有求於自己,倒認為這是緩和矛盾的好機會。經過鄭貴妃的這一番表演,皇太子很痛快地讓手下草擬了一道旨意,要朝中大臣們不必再為此事多加糾纏,既然兇手早已抓到,即刻正法就是了,不要再牽扯他人。鄭貴妃見此連連稱謝,又把太子好誇了一頓,才高興地離去。本來群臣認為必須揪出幕後指使人鄭貴妃一家,否則國無寧日、民無寧日;可是經太子這么一處理,大臣們看到連被危及生命的當事人對此都不加追究,當然也不便再追究到底。隨後,朝臣按旨意將張差處死,又把劉成、龐保秘密處決。這場興師動眾、人命關天的梃擊案就這樣草草了結了,自始至終導演這場鬧劇的鄭貴妃卻有驚無險地度過了一場危機。

五年後,也就是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明神宗去世。皇太子朱常洛在八月初登上皇位,是為明光宗。可他在位僅30天。為什麼在位只有這么幾天呢?這還得從明末三大案的第二樁大案--「紅丸」案說起。

梃擊案了結以後,鄭貴妃眼見皇太子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了,因而對自己的前途感到了擔憂:一旦神宗去世,自己該如何自處?為將來著想,現在必須討好皇太子。於是鄭貴妃索性來個順水推舟,借著感激皇太子在梃擊案中的搭救之恩,極力接近皇太子,以改變長期的緊張關系。皇太子自幼不得寵,長年受到皇父及鄭貴妃的冷遇,生性懦弱,精神上受到壓抑,身體也欠佳。鄭貴妃就此抓住皇太子的弱點,使出一條妙計,暗想:此招一則定會使皇太子更加信任我、親近我,二則最主要的是能致皇太子於死命。果然不出鄭貴妃所料,這位皇太子真的掉入了圈套。鄭貴妃先是把自己最喜愛的珠寶獻給皇太子。皇太子得到鄭貴妃的禮物,又見鄭貴妃態度轉變,也就忘記了過去的私怨。李選侍是皇太子最寵愛的妃子,皇太子聽信李選侍的話,還要禮部為鄭貴妃加封。但終因遭到以禮部侍郎孫如游為首的一些官員的抵制而未能實現。

同時,鄭貴妃又在自己的宮中選出八名最有姿色的美女,送給皇太子,讓她們盡心盡力服侍未來的皇上,使他心滿意足。皇太子開始放縱,整日耽於酒色之中,年紀尚不足四十,卻早已垮了身子。等到即位稱帝時,已病得很重了,沒過幾天就病入膏肓、卧床不起了。內醫太監崔文升開了一服瀉葯,光宗服後腹瀉不止,一天要拉三四十次。後來,鴻臚寺丞李可灼獻上一顆紅丸,自稱是仙丹,光宗服後覺得精神大有好轉。過了半日,李可灼又獻上一顆,光宗再服之後,睡到次日凌晨,竟然再也沒有起來。這就是所謂「紅丸案。」

光宗死後,內外官員首先將其死因歸咎於李可灼,事見《明史·熹宗本紀》:「光宗崩,遺詔皇長子嗣皇帝位。群臣哭臨畢,請見皇長子於寢門,奉至文華殿行禮,還居慈慶宮。丙子,頒遺詔。時選侍李氏居乾清宮,吏部尚書周嘉謨等及御史左光斗疏請選侍移宮,御史王安舜疏論李可灼進葯之誤,『紅丸』、『移宮』二案自是起。」後來又知道進瀉葯而使病情驟然加重的崔文升,竟是鄭貴妃屬下的人,而李可灼又是方從哲帶進宮中的。原本二人都應處以極刑,但最後卻都從輕處理:李可灼充軍,崔文升貶放南京;方從哲和鄭貴妃也都躲了過去。「紅丸」案也就這樣收了場。

光宗一死,鄭貴妃頓感搬去了擋在自己面前多年的一塊石頭,輕鬆了許多,認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又有了希望,於是唆使光宗愛妃李選侍(西李)霸居乾清宮,釀成「移宮」一案。

光宗死後,鄭貴妃企圖當太後垂簾聽政。她一面把皇太子暫時隔離起來,不讓他登基與群臣見面,一面又唆使李選侍不要搬出乾清宮,以便向朝臣發號施令。但朝中官員們不買她們的賬,聯名上疏指責李選侍「既非嫡母,又非生母,儼然居正宮,而殿下(指熹宗朱由校)仍居慈慶宮,這種名分倒置的作法,是借撫養之名,行專政之實,武後之禍將見於今日」。並安排太監王安從宮內秘密接出太子,突然在文華殿升殿,接受群官朝拜。新皇帝即位,是為明熹宗。第二天,群臣又簇擁著新皇帝齊聚乾清宮,逼李選侍搬遷。李選侍見生米已成熟飯,只好離開乾清宮。不久,群臣又以熹宗名義宣布削去李選侍封號,對鄭貴妃也不予理睬。在東林黨人控制朝政的幾年,鄭貴妃勾結李選侍企圖垂簾聽政的美夢遭到了破滅。這就是所謂「移宮」案。

明熹宗年間,鄭貴妃的權力慾望雖不減當年,但畢竟已年過六旬,力不從心了。崇禎三年(1630年)七月,這位一生享盡榮華富貴,連做夢都想做皇後的女人,最終未能實現自己的夢想而結束了頗富傳奇色彩的一生。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陰險、毒辣的貴妃,把大明江山攪得天昏地暗,竟與大明一朝相始終,遺禍之深為歷代罕匹;而她本人卻屢次有驚無險,竟安然地度過了餘生,這種結局也算是「一奇」了。鄭貴妃死後,被謚「恭恪惠榮和靖皇貴妃」,埋葬在銀泉山。

田貴妃
恭淑貴妃田氏,陝西人,後家揚州。父弘遇以女貴,官左都督,好佚游,為輕俠。妃生而纖妍,性寡言,多才藝,侍庄烈帝於信邸。崇禎元年封禮妃,進皇貴妃。宮中有夾道,暑月駕行幸,御蓋行日中。妃命作蘧篨覆之,從者皆得休息。又易小黃門之舁輿者以宮婢。帝聞,以為知禮。嘗有過,謫別宮省愆。所生皇五子,薨於別宮,妃遂病。十五年七月薨。謚恭淑端惠靜懷皇貴妃,葬昌平天壽山,即思陵也。
參考資料:《明史》

〔明〕女。思宗(一六一一至一六四四)貴妃。揚州(今江蘇揚州)人。其母精音律,善丹青,妃盡得其傳。入宮後,大得寵嬖,居承乾宮。嘗作群芳圖呈御,凡二十四種,合為一本。思宗命特付裝潢,特加賞覽,每頁鈐「承乾宮印」,「南薰秘玩」。上端有思宗題詩。明亡,散落人間,有蔣氏得其二頁,一為海棠,一為芙蓉,幽逸冷艷,皎然獨絕。《梵天廬叢錄》

封王的妃子
小說中,趙敏只有王保保一個哥哥。而在真實歷史上,王保保的親屬見於記載的有一個弟弟脫因帖木兒和一個妹妹王氏。脫因帖木兒一直追隨哥哥擴廓(王保保)。妹妹王氏估計當時年紀較小,所以沒有跟哥哥到部隊中。她應該留在了老家河南沈丘或在哥哥擴廓的食邑汝南或在干爺爺梁王阿魯台的封地汴梁,明軍佔領了河南,她也成了明朝的子民。

對擴廓招降的失敗讓太祖(朱元璋)更加敬重擴廓了。他竟然把擴廓的妹妹王氏嫁給了他的第二子秦王朱爽,洪武四年九月,「冊故元太傅中書右丞相河南王保保女弟為秦王妃」(《明實錄》)。洪武四年正是擴廓在定西沈兒峪全軍覆沒後不久。太祖此舉一方面是對擴廓的招降,另一方面也是對擴廓的敬重。

成為天子的兒媳婦,本是件榮幸的事,但擴廓的妹妹王氏顯然保持著其政治上的反對派(或者叫持不同政見者)的態度,對這門婚事進行了反抗。《國初群雄事略》載:「時妃有外王父喪,上命廷臣議之。」「外王」指的是梁王阿魯台,「父喪」指當時擴廓的妹妹正在服喪期間。以太祖高皇帝在朝廷和家裡的威信,提出這兩個理由來抗拒皇命的不可能是秦王爽或者是朝廷的大臣,只可能是王氏本人。顯然,王氏不情願嫁給哥哥死敵的兒子,但又不能明目張膽地抗拒皇帝的命令,所以提出了「外王」和「父喪」這兩個拒婚的理由。這兩個理由還是很充分的,使朱元璋感到為難,所以他讓大臣們商議。幸好禮部尚書陶凱會拍馬屁,提出「大功以下,雖庶人亦可成婚,況王妃無服」。(《國初群雄事略》)有了禮部的說法,朱元璋也就置「外王父喪」於不顧了,正式發布冊書,冊王氏為秦王正妃。

可是這個秦王卻屢次犯錯誤,受到太祖的斥責。多虧哥哥太子朱標多方救解,才免被罷黜。死後朱元璋親自定其謚號為「愍」,是一個含有一定貶義的謚號。

洪武28年秦王薨,擴廓的妹妹竟然為朱元璋的兒子殉葬了。《明史秦王傳》載:「(秦王)其妃為元河南王王保保女弟,……洪武28年秦王薨,……王妃殉。」奇怪的是朱元璋其他的兒子死後都沒有發生妻子殉葬的事,連朱元璋最討厭的第十子魯荒王朱檀在洪武22年死後也沒有王妃殉葬,為什麼偏偏只有秦王朱爽的王妃殉葬?可能因為當時擴廓已經去世多年,而且北方經過洪武21年捕魚兒海戰役,基本肅清了北元的殘余勢力,所以擴廓的妹妹也就不重要了。同王氏一起殉葬的還有秦王朱爽的次妃鄧氏,她是寧河王鄧愈的女兒。鄧愈早在18年前也就是洪武10年就去世了,他的長子鄧鎮娶了李善長的外孫女,李善長在洪武23年因為大逆罪被殺,株連到鄧鎮,鄧鎮因此也被當作奸黨殺掉。娘家破敗如此,鄧氏的殉葬也就不足為奇了。

摘自

http://ke..com/view/82017.htm

閱讀全文

與明朝的美女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340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167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799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943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632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671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672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1930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422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618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1903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479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437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987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121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2823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766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777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965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