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百歲的新四軍女戰士令人敬佩,你還知道中國哪些抗戰女英雄
2. 國民黨大陸時期女將軍有那四個人
國民黨大陸時期女將軍有四個人為胡蘭畦、宋美齡、奇俊峰、姜毅英。
姜毅英從警校畢業後,入軍統局任譯電員,因工作勤奮、譯電業務熟練,旋升任軍統廈門電台主任報務員,兼任監察台密碼破譯工作。在抗戰期間,由於及時偵查得知日軍南進情報被嘉獎,升軍統本部第四處電台台長,任譯電科長,後來譯電科改機要組。
具體介紹:
1、胡蘭畦生卒於成都。曾考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女生隊,參加了北伐。留學柏林,任「旅德華僑反帝同盟」主席,由廖承志、成仿吾介紹入黨。1931年7月,因陪同宋慶齡從柏林回國被開除了黨籍(理由是她護送的宋慶齡不是共產黨員,是國民黨的大官)。
2、宋美齡,1932年任航空委員會秘會長,負責組建空軍,被譽為「空軍之母」,授中將軍銜。她聘請陳納德來華任中國空軍顧問(以後又組建飛虎隊);1937年8月14日,高志航率部取得筧橋空戰大捷(擊落日機三架)後,她提議以8月14日為空軍節。
3、奇俊峰內蒙古阿拉善旗人,原名色福勒瑪。19歲嫁烏拉特西公旗旗長,夫死,繼任。「七七事變」後,率十餘人由日偽控制區赴國軍駐扎的五原縣參加抗日,1938年5月國府軍委會任命她為烏拉特前旗防守司令部少將司令,
在旗內招收200餘名青年,編為兩個團,在西山嘴保衛戰中表現英勇。1940年到重慶述職。受蔣介石夫婦召見,晉升中將,後所部擴編為三個團,兵力擴充到600多人,在傅作義之前線各部隊中擔負向導和偵察任務。
4、姜毅英,浙江江山縣人。浙江警官學校畢業後入軍統任譯電員。因與戴笠毛人鳳同為江山縣同鄉,且工作勤奮、譯電業務熟練,升任軍統廈門電台主任報務員,兼密碼破譯工作。破獲日軍南進和偷襲珍珠港的絕密情報情報,升電台台長、譯電科長、機要組少將組長、情報處少將處長。
3. 一位抗日英雄的資料(圖片『音像等),把他(她)的故事簡要寫下來.
王小二
中國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於河北省淶源縣上庄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盪」,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盪」,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機智勇敢的小英雄王二小,就這樣被日本侵略者殘酷地殺害了,犧牲在淶源縣狼牙口村,年僅13歲。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辣椒炮彈」
1940年9月,百團大戰進入第二階段。我八路軍385旅按縱隊首長的部署,准備攻取管頭據點。時任炮兵指揮部主任的趙章成奉命帶領一個迫擊炮連參加戰斗。9月23日23時,我攻擊部隊迅速包圍了敵人據點。戰斗發起後,先由我迫擊炮進行射擊,數發炮彈全部命中目標。但敵工事很堅固,並沒有被摧毀。
炮彈都打得很准,可就是難以殲敵,而我步兵戰士卻在敵人隱蔽火力的猛烈射擊下,一批批地倒下。趙章成看在眼裡,心裡像裝了塊石頭沉甸甸的。他寢食難安,連做夢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怎樣才能把敵人從工事里引出來,讓敵暴露在我火力之下,然後將其一舉殲滅呢?
一天深夜,趙章成終於有了辦法。他要用「辣椒炮彈」把敵人引出來。趙章成翻身從床上跳起來,把連隊的文書和通信員都叫醒,找來工具。幾個人連夜動手改裝武器。他們把迫擊炮彈里的炸葯倒出一部分,然後把辣椒壓成面,裝進去,再裝上引信。幾個小時的忙碌過後,20發奇特的「辣椒炮彈」就製成了。
9月26日,我軍再次對管頭據點發起攻擊。趙章成把火炮陣地設置在距敵150 米處,以便盡快提高射擊速度。攻擊開始後,全連4門迫擊炮同時射擊,首先仍以普通炮彈對敵進行火力准備,掃清了據點外圍的障礙。據點內的敵人憑借「烏龜殼」繼續頑抗。
正當敵人得意忘形之時,趙章成下達了口令:「辣椒炮彈裝填———放!」 ,只見一發發「辣椒炮彈」飛向敵陣,在敵碉堡周圍爆炸了。一股股濃烈的辛辣氣味涌進敵堡,嗆得敵人難以忍受。由於不知道我軍使用了什麼「新式武器」,敵人連納鍵棚滾帶爬紛紛棄堡出逃。我攻擊部隊抓住有利時機迅速發起沖鋒,將暴露之敵一舉殲滅,佔領了管頭據點。
趙一曼 是著名的抗日民族女英雄。四川省宜賓縣人。1905年出身於封建地主家庭。「五四」時期接受進步思想,反抗封建禮教,謀求婦女解放,沖破封建地主家庭束縛,走上爭取人民解放的道路。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入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習。1927年9月,去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次年回國,在宜昌、南昌和上海等地秘密開展黨的工作。
「九一八」事變後,被派往東北地區發動抗日斗爭。先後任滿洲總工會秘書、組織部長,中共濱江省珠河縣中心縣委特派員、鐵北區委書記,領導工人進行罷工運動,組織青年農民反日游擊隊與敵人進行斗爭。她能文能武,機智過人。為了啟發工人、婦女覺悟,她不時創作一些文藝作品在地下刊物上發表。在一首《濱江述懷》的詩中抒發了她堅定的抗日意志:「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1935年秋,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第2團政治委員。11月間,第2團被日偽軍圍困於一座山間。她協助團長指揮作戰,與亮遲敵激戰竟日,連續打退敵軍6次進攻。團長讓趙一曼帶領部隊突圍。趙一曼果斷地說:「你是團長,有責任將部隊帶出去洞則,我來掩護!」趙一曼為掩護部隊突圍,身負重傷。後在珠河縣春秋嶺附近一農民家中養傷,被日軍發現,戰斗中再度負傷,昏迷被俘。日軍對她施以酷刑,用鋼針刺傷口,用燒紅的烙鐵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寧死不屈,嚴詞痛斥日軍侵略罪行。為了得到口供,日軍將她送進醫院監護治療。在醫院里,她積極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教育爭取看護和看守人員。1936年6月28日,在看護和看守幫助下逃出醫院。6月30日晨,被追敵再度捉捕,受到更加殘酷的刑訊。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敵殺害。臨刑前,她高唱《紅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視死如歸,從容就義。時年31歲。
為紀念她,哈爾濱的一條主要街道命名為一曼大街。朱德、宋慶齡、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她題了詞。
抗日民族英雄
永遠的豐碑:楊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裡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
楊靖宇,1905年生於河南省確山縣。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同年5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後,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1932年秋被派往南滿,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游擊根據地。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4月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率部長期轉戰東南滿大地,威震東北,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中共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向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之為「冰天雪地里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斗之模範」。
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游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蒙江一帶,最後隻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趙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東菏澤人。1914年加入馮
玉祥的部隊,後任馮的隨身護兵。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任第29
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後任第132師師長。
1933年初,日本侵略軍越過山海關,開始侵襲熱河省(今並入河
北、遼寧、內蒙古等地),在3月4日攻佔了承德後,開始向長城各口
發動大舉進攻。10日,日軍逼近喜峰口。趙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軍
40華里,在日軍之前抵達喜峰口孩兒嶺,並將敵先頭部隊擊退,在孩
兒嶺及口門一線穩定了前沿。為了有效消滅進攻陣地的敵軍,趙登禹
要求部隊待敵進至百米之內,再突然出擊,以手榴彈炸,用大刀砍。
由於兩軍混雜,使敵飛機、大炮、坦克無法發揮作用。入夜,趙登禹
又利用敵軍警戒疏忽,率部從兩翼迂迴敵人側後,進行包抄襲擊,打
得敵人措手不及,死傷甚眾。戰斗中,趙登禹腿部被炸彈擊傷,但仍
裹傷出擊率部眾與敵肉搏相拼。激戰數日,敵人多次攻擊不果,銳氣
盡挫,中國軍隊取得喜峰口戰役勝利。喜峰口戰役,共殲滅日軍五六
千人,狠狠地打擊了敵軍的囂張氣焰。
全面抗戰爆發後,7月下旬,日寇調集數以萬計的日軍在飛機和
坦克的掩護下,分別向北平、天津以及鄰近各戰略要地大舉進攻。擔
任132師師長的趙登禹,率部抗擊日軍入侵,守衛北京城外的南苑。
日軍出動40餘架飛機輪番轟炸陣地,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
發動猛烈攻擊。132師將士在趙登禹的率領下,不畏強敵,奮勇抵抗。
日軍將中國軍隊切成數段,分割包圍。部隊孤軍作戰,在敵人炮火和
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趙登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拚死抗擊。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軍伏擊,壯烈殉國,犧牲
時年僅39歲。
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趙登禹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贊他們在執
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任務中光榮地壯烈地犧牲了」,他們「給
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發
布命令,追贈趙登禹為陸軍上將。1945年後,北平市政府將北溝沿改
名為趙登禹路,以示紀念。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人民政府對盧溝橋
西道口的趙登禹烈士墓進行了多次修繕。
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活躍著一支以回民兄弟為主組成
的抗日部隊——回民支隊。這支部隊屢建戰功,威震敵膽,給日本侵
略軍以沉重打擊,被八路軍冀中軍區譽為「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
不垮,拖不爛的鐵軍」。毛澤東稱其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馬
本齋就是這支英雄的回民支隊的司令員。
馬本齋,1901年出生於河北省獻縣的一個回族農民家庭。早年投
身奉軍當兵,逐級升至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面對國土淪喪,
報國無門,因不滿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對日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卸
甲,回到了故鄉河北省獻縣東辛庄。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後,馬本齋在家鄉組織回民抗日義勇
隊,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1938年4月率隊參加八路軍,所部改編為
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任總隊長。1939年,回民教導總隊改編為八
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任司令員。1942年8月,回民支隊奉命到達
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馬本齋被任命為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
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隊和廣大群
眾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編後的回民支隊,在馬本齋的率領下,戰鬥力
不斷提高,隊伍發展到2000多人,成為一支能征善戰的抗日勁旅。從
1937年至1944年,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不懼犧牲,浴血作戰,奮勇
殺敵,經歷大小戰斗870餘次,殲滅日偽軍3.6萬餘人,在廣闊的冀中
平原和冀魯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屢建戰功,打得日本侵略軍聞風喪
膽。
在黨組織幫助下,在人民軍隊的大熔爐和抗日戰爭烽火硝煙的考
驗中,馬本齋的政治覺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黨的偉大,決心
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的事業,為打敗日本侵略軍,為祖國和民族的
解放而奮斗。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甘心情願把我的一切獻給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的
偉業。」1938年10月,馬本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3年底,馬本齋在率部參加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反蠶食戰斗中,
頸後長了毒瘡。由於戰事繁忙,加之缺醫少葯,未能及時治療,不久
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隊奉命開赴延安。出發前,他抱病
為部隊作了最後一次動員,叮囑同志們「要跟著黨,跟著毛主席,抗
戰到底!」同年2月7日,馬本齋在山東莘縣不幸病逝,時年42歲。
抗日戰爭時期,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頑強
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斗中投江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
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她們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
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
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
冷雲,原名鄭志民,1915年生,黑龍江省樺川縣人。1931年入樺
川縣立女子師范學校讀書。「九一八」事變後,她積極參加抗日救國
活動。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佳木斯從事秘密抗日活動。1936年,
與具有愛國思想的吉乃臣(後改名周維仁)加入東北抗聯第5軍,後
經組織批准倆人結為革命伴侶,志同道合,共同進行抗日斗爭。冷雲
先在軍部秘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後調到5軍婦女團擔任小隊長和指
導員。1938年夏,冷雲強忍丈夫英勇犧牲的巨大悲痛,告別剛剛出生
兩個月的嬰兒,隨5軍1師部隊西征,任婦女團政治指導員。
在西征隊伍中,婦女團的戰士們和男戰士一樣跋山涉水,英勇作
戰。7月12日參加了攻打樓山鎮戰斗。10月上旬,該部在牡丹江地區
烏斯渾河渡口與日偽軍千餘人遭遇。已行至河邊准備渡河的婦女團的
上述8名成員,為掩護大部隊突圍,毅然放棄渡河,在冷雲率領下,
分成3個戰斗小組,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
使部隊主力得以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是她們卻被敵圍困於河邊。
在背水作戰至彈盡的情況下,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冷雲堅定
地對大家說:「同志們,我們是共產黨員、抗聯戰士,寧死也不做俘
虜!為祖國的解放而戰死,是我們最大的光榮!」她們毀掉槍支,挽
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唱著《國際歌》:「……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
要為真理而斗爭……」集體沉江,壯烈殉國。犧牲時,她們年齡最大
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
為弘揚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
江紀念碑」奠基典禮。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婦聯主席的康克清
為工程奠基題詞:「八女英靈,永垂不朽!」
4. 抗日電視劇里的土匪女的特別丑有哪些
抗戰劇里的「奇葩」,整容臉、硅膠胸、大濃妝,別再侮辱軍人了
小唐匯生活
2022-10-13 13:13福建
關注
隨著科技的進步,影視行業也變得越來越「便利」。
過去拍戲幾乎都是真人真景,可如今卻全靠特效,摳圖、換臉屢見不鮮,看起來非常假。
而且,就連演員自身也用上了「科技」,各種整容臉頻頻在影視劇中亮相,拉低了整部作品的水準。
尤其是那些頂著整容臉出演抗戰劇和軍旅劇的明星,更是讓人一言難盡。
一、周牧茵
《特戰榮耀》大概是近兩年最離譜的一部軍旅劇了,因為劇中集結了三位「整容臉」,首先就是飾演「冷靜」的周牧茵。
她的這張臉可謂科技感滿滿,飽滿凸出的蘋果肌、標準的歐式雙眼皮、過分挺翹的山根,再加上又尖又長的下巴,幾乎把整的地方都整了。
剛一出場,彈幕就滿屏的問號,隨後網友們的各種吐槽接踵而至,紛紛表示周牧茵整得太過分了。
本來,她這個角色在劇中的人設很不錯,而且周牧茵的演技也一向在線,按理說應該挺圈粉的。
結果這張臉直接勸退了觀眾,頂著這樣一張打滿了玻尿酸的臉,就算演技再好也白搭。
想當初,周牧茵還出演過《美人心計》、《美人無淚》等古裝劇,那時候她的臉還是挺正常的。
雖然下巴看起來稍微有點整容的痕跡,但整體給人的感覺並不違和,也算是一位顏值很高的美女了。
可是不知道她為啥想不開非要去整容,最慘的還是整容失敗了,把自己弄成了這幅模樣。
或許是受到容貌的影響,周牧茵在2016年以後就沒有再演電視劇了。
不過她也沒閑著,她自己開了一家名叫星煜文化的公司,當上了老闆。
而星煜文化正是《特戰榮耀》背後的出品方之一,也就是說周牧茵屬於「帶資進組」了。
但說實在的,以她這個臉部狀態還是別出來演戲了,最起碼不要再演軍人了。
二、何曼睿
第二張整容臉是戰地女記者「顧萌」,扮演者是女星何曼睿。
她的臉部五官給人一種僵硬不自然的感覺,整張臉就像是拼起來的一樣。
而且,她貌似也整容失敗了,下眼瞼看起來有點突兀,說話或是做表情的時候還總是把牙給呲出來。
最離譜的還是她的假鼻樑,那高聳的山根直通眉毛,整個鼻子像是用泥巴捏的一樣。
估計她是控制不了自己的面部肌肉,所以在表演的時候總是五官亂飛、擠眉弄眼。
好好的一個女兵讓她演得非常輕浮,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混進來的奸細。
她拍戲的時候還要全程帶著精緻的妝容,一切到近景就能看到她那又黑又亮的睫毛,換身衣服都能直接去網紅直播間帶貨了。
浮誇的演技、僵硬的塑料臉,再加上本身就不討喜的人設,讓「顧萌」成了劇中最失敗的一個角色。
更搞笑的是,何曼睿還在社交平台花錢請水軍誇自己「演得好」。
不知道這位網友到底收了多少錢,才能說出這樣一句昧良心的話。
據說,何曼睿當初也是帶資進組。她自己投了八千萬,就為了能跟楊洋一起拍戲,也是沒誰了。
奉勸她有這錢還是自己留著吧,別出來丟人現眼侮辱軍人了。
三、李一桐
最後一位整容臉就是女主李一桐了,當然跟前兩位比起來她還算是正常,只是在某些鏡頭里顯得有些臉僵。
之前網上曾曝出過李一桐早年的照片,那時候她眼睛小、臉比較胖,五官也沒有現在精緻。
還有人爆料李一桐不僅整容,還曾改過名字和年齡。
2010年參加某檔婚戀節目時,李一桐自稱1988年出生,結果官方資料顯示她出生於1990年。
由此可見,李一桐的黑料也不少。
網上曾有人這樣評價李一桐,說她「低頭像海陸、抬頭像張檬、臉僵像南笙」。
不過,從李一桐近兩年的狀態來看,至少她整容的後遺症不算明顯,而且也沒有變成「網紅臉」。
其實李一桐的資源一向不錯,自從2015年被於正捧著出道以後,她就一直在演女主戲。
可正所謂「小紅靠捧,大紅靠命」,縱使她資源再好也始終沒能爆紅。除了一點運氣因素之外,最主要的還是實力不足。
希望李一桐能夠好好打磨演技,別像前兩位女星一樣,把精力都浪費在整容上。
四、文夢洋
文夢洋被稱為圈內的「爛片女王」,無論劇本是好是壞她都來者不拒。
之前,她就出演過一部抗戰神劇《喋血孤島》,飾演了女特工「白鴿」。
當時她的臉已經徹底崩了,鼻子又直又挺,就像是用刀削過了一樣。
整張臉也非常僵硬,以至於她做表情的時候總是用力過猛,弄得嘴歪眼斜十分出戲。
想當初她憑借《醜女無敵》走紅,還跟鞏俐、劉德華等大咖有過合作,事業前景一片大好。
結果就在正當紅的時候,文夢洋跑去做了整容手術,把自己弄成了塑料臉。
本來,她想著把自己整漂亮點就可以安安心心地做個花瓶。
沒成想整容失敗,她的顏值嚴重下滑,事業也呈現斷崖式下跌,直接淪為了18線的龍套。
之前,文夢洋還曾在一些網大里客串妖精。不得不說,以她現在這個長相,還挺適合這類角色的。
五、郭艷
郭艷這個名字估計很多人都沒聽過,但是在《戰心時刻》的開機儀式上,她卻小「火」了一把。
當時,劇組的成員在舞台上拍合照,而郭艷的整容臉成為了全場的焦點。
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她那一眼假的硅膠胸,好像下一秒就要把衣服撐破了似的。
她還刻意把衣服折起來一截,露出了白花花的肚皮,完全沒有對軍人角色的尊重。
其次就是她那科技感滿滿的臉蛋,估計是臉僵的原因,她全程幾乎都是一個表情。
尤其是跟其他演員合照的時候,雙方的反差十分明顯,別人看著都很正常,可郭艷卻像是真人蠟像一樣。
看到郭艷的這幅模樣,網友們也不禁紛紛吐槽,更有觀眾直接被勸退,表示不會支持這部作品。
有時候一位演員的狀態真的會影響整部作品,所以說製片方還是要認真篩選,別隨便拿過一個人就用。
這樣不僅對不起觀眾,更侮辱了我們的戰士。
六、周揚
周揚也是抗戰神劇里的「釘子戶」,自出道以來她出演了不下10部抗戰劇,而她的整容臉也讓人非常不舒服。
就比如在《絕地槍王》里,周揚的臉僵硬浮腫、鼻孔外翻、鼻樑歪曲,整張臉顯得極不協調。
而類似的情形還有很多,之前她曾在電視劇《養母的花樣年華》里飾演過女二號,結果卻因為整容臉遭到了網友們的調侃。
「原來在70年代整容技術就這么發達了」。
實際上,周揚剛出道的那兩年顏值很高,她還跟陳寶國等人合作過《越王勾踐》,並且飾演了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
在《寶蓮燈前傳》里,她飾演的「三聖母」也是溫文爾雅、明艷大方,沒有一點整容的痕跡。
2009年,周揚還出演了《中天懸劍》、《特殊爭奪》等諜戰劇。憑借清秀漂亮的容貌,她還獲得了「諜戰劇之花」的美譽。
可是到了2011年前後,周揚的臉就變樣了。下巴變尖、臉部填充、鼻子墊高,徹底成了整容臉。
如今,周揚已經很久沒有新劇問世了,而她的臉也變得越來越僵硬。
像她這樣的整容臉確實不適合在抗戰劇里出現,建議她以後還是挑一些其他類型的劇本,畢竟演軍人需要一張正常的臉。
七、李依曉、李彩樺、蔣林靜
這三位女星的雷點都來自於抗戰劇《家國恩仇記》,男主也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演員王新軍。
其實,整部劇里的女演員都「不合格」,因為所有女兵都是衣冠整潔、濃妝艷抹,沒有一點行軍打仗的樣子。
劇中有一段隊伍跨越泥沼地的情節,結果一行人走下來身上連個泥點都沒有。
搞得觀眾都不禁好奇「難道他們都是飛過來的嗎?」
而且,在一群女演員之間還隱藏了那麼幾個整容臉,看起來格外扎眼。
至於這三位戲份比較多的主演,那更是獲得了劇組的特殊關照,就連軍服都特意定做了緊身的,生怕掩蓋了她們的「魅力」。
回想起二十年前,那時候的條件雖然不如現在,但劇組在一些細節方面都力求完美。
軍人都穿著帶補丁的衣服,臉上黑不溜秋一摸一把灰,這才是抗戰時期戰士們的真實樣貌。
哪成想拍攝技術越來越好,對於這些細節的把握卻越來越差,只想著嘩眾取寵、博人眼球。
八、劉一含、陳羽芊
這兩位都是抗戰劇《鐵傢伙》里的演員,一個女主一個女配。
本身,劉一含的整容痕跡就很重,到了抗戰劇里就更明顯了。
整張臉浮腫僵硬,眼睛都快要凸出來了,鼻子的形狀也歪歪曲曲,一看就是整容的失敗案例。
而且,無論身處怎樣的環境,劉一含全程都頂著雷打不動的妝容,就算是被鬼子追殺也必須得保持精緻。
陳羽芊的畫風跟劉一含如出一轍,鏡頭拉進之後,她那假鼻子和錐子臉實在太搶鏡了,兩隻眼瞼做得還有些不對稱。
仔細一看,她裡面還穿了一件類似旗袍的衣服,也不知道是要去打仗還是要去參加選美。
除了這兩人之外,劇中飾演衛生員的女演員也是一個整容臉,而且她整得跟劉一含非常像,沒准還是同一位醫生的手筆。
不提別的,光是看到這幾張科技感滿滿的臉,估計很多觀眾就沒有了追劇的慾望。
更何況整部劇在其他方面也是槽點滿滿,評分低不是沒有道理的。
九、王芯芯
越是小成本的作品越沒有底線,前不久有一部名叫《夜鶯》的網劇上線,結果劇中的幾位女演員清一色的整容臉。
飾演女主女星名叫王芯芯,是一位名不經傳的小演員,出道多年也沒什麼亮眼的表現。
或許是好不容易有機會登上熒幕,所以她在表演時總是用力過猛,打扮得也是花枝招展。
這些大家都忍了,但她那塑料感十足的臉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剛一出鏡,她的整容臉就成了焦點,又高又挺的鼻子、深入刀刻的雙眼皮,還有充滿玻尿酸的臉蛋,真不知道導演為啥要給她個特寫。
既然女主都已經這樣了,劇中的其他女演員自然也「不甘示弱」。
幾位女配無論任何時間地點,都成都戴著美瞳、化著濃妝。要不說是地下黨,還真以為她們是幾朵交際花了。
不管怎麼看,幾位女演員的畫風都完全不是在拍抗戰劇,反而像是在演偶像言情劇。
十、葉璇
自從離開了TVB之後,葉璇的作品質量就大不如前,自立門戶以後更是爛片不斷,其中就有一部名叫《青春烈火》的抗戰神劇。
實際上,這是一部披著抗戰外衣的言情劇,劇中的服化道非常時髦,各種皮衣皮鞋是主角的標配。
每一個女性角色的服飾妝容都可以拿來演舞台劇,而作為女主的葉璇更是配備了「死亡芭比粉」,每次登場都頂著一張烈焰紅唇。
踩著10公分的恨天高,殺氣鬼子來毫不拖泥帶水,甚至在草叢里狙擊鬼子之前,她還得拿出口紅塗上兩下。
光塗口紅還不夠,還得給眼睛蒙上蕾絲,這樣才能讓別人認不出來。
但有一點不禁讓人疑惑,蒙上眼睛還能打得准了嗎?
更有意思的是,之前在一檔節目里,葉璇曾擺出很高的姿態教導陳紫函,告訴她「爛片不要接,不管對方給多少錢」。
結果葉璇本人卻接了數不盡的雷劇,典型的表裡不一。
這些花枝招展的女星出現在抗戰中,無疑是對戰士們的一種侮辱。
既然選擇了這種題材的作品,那就不必過分追求外貌,只要能夠演出軍人的精神就值得認可。
希望製片方和這些女星們都能清醒一點,拍不了別硬拍,演不了別硬演,給抗戰劇留條活路吧。
2
5. 你還知道哪些愛國華僑的人簡單介紹一下.
陳嘉庚 群體:南僑機工
陳嘉庚,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領袖、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泉州府同安縣集美社人(現廈門市集美區)。[1]
1913年回家鄉集美先後創辦了集美小學、中學、師范、水產、航海、商科、農林等校(統稱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廈門大學、集美學村各校師生都尊稱其為「校主」。[1]
1949年應毛澤東主席的邀請回國參斗沖加政協籌備會。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主席等職。曾被毛澤東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1]
1990年3月11日,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把一顆編號為2963的小行星命名為「陳嘉庚咐雀星」。[1]
成長於鄭成功抗清復明故壘的陳嘉庚一生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晚年的陳嘉庚,請人在鰲園刻錄「台灣省全圖」,念念不忘國家統一。
南僑機工,是指抗戰時期,從東南亞各國空簡殲華人子弟組成的「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他們從各個地區先後回到了祖國,為支援抗戰做出了重要貢獻。後人為紀念「南僑機工」的功勛,修建了「南僑機工紀念碑」。
6. 女英雄有哪些
劉胡蘭
劉胡蘭,女,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現改名為劉胡蘭村)人,1932年10月8日誕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出生時父母給她起名「劉富蘭」,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一個掙扎在苦難與貧困線上的家庭對富裕生活的企盼與追求。然而,在那黑暗籠罩的年代,數不清的苛捐雜稅與勞役壓得這個家庭連氣都喘不過來。父親劉景謙,雖是種地的一把好手,但是在封建地主與富農的殘酷壓迫剝削下,加上連年的天災兵禍,雖使出了全身的力氣也難以支撐這日漸貧困的家。由於長期的清貧與勞累,生母王變卿身體虛弱多病,特別是生下其妹愛蘭之後,一病不起。劉胡蘭4歲時,生母就撒手人間,使劉胡蘭過早地失去母愛,倍加體嘗到了人生的不幸與苦難。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全面開赴抗日前線。文水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也組織了抗日游擊隊,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英勇斗爭。不久,八路軍來到文水,同人民一道抗戰,劉胡蘭和雲周西村人民一起歡迎子弟兵。
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呂梁山麓,救亡浪潮席捲了汾河兩岸。1938年4月中共清(清源縣)、太(太原縣)、徐(徐溝縣)特委文水特別支部成立,文水縣抗日民主政府同時成立,年輕的共產黨員顧永田同志擔任了第一任縣長。5月,文水縣抗日游擊隊在離雲周西村2.5公里遠的大象鎮伏擊了日本侵略軍,戰斗結束後,劉胡蘭跟父親一起慰問游擊隊,祝賀新勝利。
顧永田是文水縣人民愛戴的好縣長,1938年,他來到雲周西村,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劉胡蘭認真聽了他的演講。這年秋天,雲周西村成立了抗日民主村公所,廣大人民歡欣鼓舞,熱烈慶祝。
1939年秋天,雲周西村成立了共產黨地下組織,黨組織十分重視對青少年的培養和教育,常給劉胡蘭他們講一些革命的道理,也就在這一年雲周西村辦起了抗日小學,還未入學的劉胡蘭就經常和小夥伴們到學校聽唱歌、看游戲。
1940年初,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了反頑固斗爭的偉大勝利,晉綏邊區政府也在興縣成立了,抗日形勢進一步發展。那時候,八路軍經常在雲周西村駐扎,他們出操、訓練、學習、做群眾工作,劉胡蘭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常常模仿八路軍和小夥伴們玩游戲。晉綏邊區和黨中央的領導同志經常路過這里,縣幹部們也經常在雲周西村活動,劉胡蘭常聽他們講革命故事,遲遲不想離去。偉大的革命時代,深刻地影響著劉胡蘭,使劉胡蘭在抗日戰爭的暴風雨中度過了童年時代。
同年,也就是劉胡蘭生母王變卿撒手人間的4年後,胡文秀從南胡家堡嫁了過來,成了劉胡蘭的繼母。勤勞善良的胡文秀一家人和睦相處;特別是對胡蘭、愛蘭姐妹倆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使幼小的劉胡蘭重新感受到了母愛的溫暖和幸福。
1941年,9歲的劉胡蘭上了冬學,開學那天母親胡文秀在用廢紙訂成的小本子上端端正正地給她寫下了「劉胡蘭」3個字,將「富」字有意改成自己的姓氏「胡」字,這一字之差透出了母女間的深情厚意。
由於連年的戰亂,冬學不久就停辦了,母親胡文秀見劉胡蘭勤奮好學,便利用在家紡線的機會,用家裡蓋麵缸的石蓋片做石板,用石灰塊在上面手把手地教劉胡蘭認字、寫字。
劉胡蘭的祖母經常給她和妹妹愛蘭講苦難的家史和村史,父親劉景謙經常和鄉親們一起去根據地給八路軍送糧食、布匹,他常對女兒說:「答應下八路軍的事,咱就是拼上命也要完成。」
在艱苦的日子裡,平川堅持斗爭的八路軍日夜活動在青紗帳里,劉胡蘭常隨情報員為八路軍送干糧,傳情報。抗日幹部們頑強斗爭的精神,給了她深刻的教育。
1942年,劉胡蘭當上了兒童團長,經常和小夥伴們站崗、放哨,掩護抗日幹部。
一天,晉綏專署抗聯的米主任,正在雲周西村召開幹部會,劉胡蘭發現日軍偷襲,馬上報告米主任,使他們安全轉移。
1942年中共文水縣敵後工作委員會成立了。一天,工委李書記來到雲周西村,傳達黨的指示,劉胡蘭聽了十分高興,積極為落實黨的政策出力辦事,她常隨武工隊員到敵人據點散傳單、貼標語,對敵人展開政治攻勢。就在這時,中共文水縣委委員張振晉同志,隱蔽在雲周西村,秘密領導這一帶的抗日工作。劉胡蘭經常受到他們的幫助和教育。
在艱苦的斗爭中,許多優秀黨員和革命戰士為革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事跡使劉胡蘭深受教育,特別是15歲的通訊員王士信、武占魁為掩護區長脫險,壯烈犧牲的情景,更使她永生難忘。
黨的教育,先烈的影響,使劉胡蘭更加無畏地在斗爭中鍛煉成長。這年夏天,劉胡蘭和敵工站的劉站長,趁敵人據點唱戲的機會,偵察敵情,順利完成任務。
1943年,日寇為了維護其日益殘敗的局面,拚命地搶糧抓丁,黨領導農民針鋒相對,開展了抗糧斗爭。有一天,敵人又來搶糧食,劉胡蘭機智地把敵人引向破壞抗糧工作的地主家,保護了人民的利益。
1944年夏天,抗日政府決定除掉漢奸劉子仁(住在保賢村),劉胡蘭知道後,經常操心劉子仁的行蹤一天,劉胡蘭在下地回家的路口,看見劉子仁向保賢村走上,馬上報告了區幹部,協助武工隊處決了漢奸劉子仁。
1945年1月,文水縣工委領導全縣萬余軍民打下了西社據點,奪回糧食50多萬公斤,劉胡蘭參加了這次大規模的戰斗,經受了戰火的考驗。5月,八路軍伏擊了偷襲雲周西村的日本侵略軍,在戰斗中,劉胡蘭和青年們主動上前線為八路軍送彈葯,救護傷員。
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勝利,1945年9月1日,八路軍打下了文水縣城。第二天,文水萬余群在縣城集會,歡慶勝利,文水縣人民掀起了擁軍熱朝。中秋節,劉胡蘭和鄉親們一起慰問八路軍。劉胡蘭像一顆幼松迎著抗日的烽火茁壯成長起來。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url總統與中共未能按時履行停戰協議,國共兩黨開始了內戰。劉胡蘭在共產黨的培養下,投入了新的戰斗。
10月,她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婦訓班」的生活很苦,擔任小組長的劉胡蘭,經常幫助值日的同學拾柴、做飯、和同學談心。
由於敵人的騷擾,「婦訓班」曾幾次轉移,途中,劉胡蘭拿文件、背糧食,幫助體弱的學員扛行李。她常常鼓勵大家說:「八路軍打仗死都不怕,咱們還能怕困難,怕困難哪能幹革命……」
回村後,劉胡蘭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積極組織婦女上冬學,宣傳革命道理,帶領婦女紡線織布、做軍鞋、看護傷員、學習軍事技術、參戰支前。1946年5月,她被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候補黨員。當時她才14歲。劉胡蘭在黨旗下庄嚴宣誓:「……不怕流血,不怕犧牲,困難面前不低頭,敵人面前不屈服,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不久,她參加了區委組織的土地改革工作組,回雲周西村領導土改運動,正確地執行了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46年秋天,國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住文水一帶的八路軍調往晉西作戰,閻錫山趁機掃盪晉中平川,形勢惡化。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中共文水縣委根據上級指示,決定留少數幹部組織「武工隊」,堅持敵後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劉胡蘭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經過鍛煉逐漸成熟起來的劉胡蘭,想到自己年齡小易於隱蔽,敵後工作更需要她,請求留下來堅持斗爭,上級批准了她的請求。在艱苦的環境里,她深入敵區;收集情報,發動群眾,開展斗爭。經常出入「青紗帳」,隱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協助「武工隊」鎮壓了雲周西村罪大惡極的反動村長石佩懷。
劉耀梅
劉耀梅,河北阜平縣人。1921年出生。16歲開始從事抗日工作。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羅峪村婦救會主任。她為發展全村婦女參加抗日工作,編寫了通俗易懂的《婦女解放歌》。1943年初,為粉碎日軍對晉察冀邊區壯岳區進行的大「掃盪」,不分晝夜地站崗放哨,抬傷員,洗血衣,做軍鞋,搶秋運糧,堅壁清野,多次受到表揚與嘉獎。 1943年12月,日寇荒井部隊血洗阜平縣平陽鄉,劉耀梅剛好在那裡宣傳區武工隊的決議,敵人察覺到了這個重要人物的存在,立即包圍了村莊。12月10日,劉耀梅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堅貞不屈。腦羞成怒的荒井暴跳如雷,竟將她綁在樹上,用刀子一塊一塊地割她的肉。劉耀梅一次次昏死,一次次醒來,醒來就痛斥敵人。荒井用刺刀將她身上的肉割下後,當場煮熟吃下去。在折磨了整整三天後,無計可施的敵人將女英雄拖到上平陽村掏心砍頭。劉耀梅壯烈犧牲後,抗日軍民找到了她的遺體,人們含淚把她側翻過來,由八路軍晉察冀畫報攝影記者葉曼之拍攝了後來廣為人知的這幅照片《劉耀梅之死》。 現阜平縣平陽村樹有她的紀念碑。
趙一曼
趙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學名李淑寧,又名李一超,四川宜賓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
五四運動期間,趙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24年,大姐夫鄭佑芝用通訊的方式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她加入共產黨,曾任共青團宜賓地委婦女委員和縣國民黨黨部代理婦女部長。1927年夏,武漢政府反共,她轉移到上海,隨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翌年與同學陳大榜(陳達邦)結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調回國,先後到宜昌、上海、南昌等處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更名為趙一曼,先後在奉天(沈陽)、哈爾濱領導工人斗爭。翌年,為掩護身份,她曾同滿洲總工會負責人老曹(黃維新)假稱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爾濱以東的抗日游擊區,任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後任珠河區委書記。1935年秋,她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被當地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女政委」。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很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一曼在准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的珠河縣處死「示眾」。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斗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1962年4月9日,郭沫若為趙一曼題寫了一首充滿革命激情的詩篇:
蜀中巾幗富英雄,石柱猶存良玉蹤。
四海今歌趙一曼,萬民永憶女先鋒。
青春換得江山壯,碧血染將天地紅。
東北西南齊仰手,珠河億載漾東風。
成本華
成本華(1914年---1938年),安徽省和縣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縣,遭到和縣人民的武裝抵抗,成本華指揮戰斗,被日本侵略軍俘獲,她英勇不屈,視死如歸,被殘酷殺害。犧牲時年僅24歲。
1938年初,山下弘一所在的日軍中隊侵入安徽和縣,遭到中國人的武裝抵抗。後來,他們抓住了抵抗的一些中國人,其中一名是個很漂亮的中國女子。鬼子兵很快搞清楚,這個漂亮的中國女子名叫成本華,是和縣本地人,24歲,負責指揮這次抵抗。鬼子要成本華投降,成本華輕蔑地看著鬼子,一言不發。隨軍的日本記者拍下了這一幕。鬼子就把成本華連同其他參與抵抗的中國人關押起來。然後,鬼子們集體強奸了成本華。山下弘一、小林勇也參與了這次野獸般的強暴。幾天後,鬼子要撤退,他們再次集體強奸了成本華,並把抓住的中國人全部刺殺、槍殺。在槍殺、刺殺中國人時,鬼子把成本華捆綁著,帶到現場,讓成本華觀看他們的殺人表演。成本華冷冷地看著鬼子們的獸行,強烈的蔑視寫在她的臉上、嘴角上。殺完幾十名中國人後,鬼子們累了,找來幾個板凳,靠在和縣古老的城牆腳下休息。慘淡的陽光照著斑駁的城牆,照著獰笑著的鬼子,照著地上血淋淋的屍體,陰森恐怖。鬼子解開成本華身上的繩索,讓隨軍的日本記者給成本華拍照。成本華輕輕活動一下被綁得發麻的雙臂,然後,理一理凌亂的頭發,面朝太陽,雙手交叉抱在胸前,輕蔑地微笑著,從容面對死亡。拍完照,幾個鬼子發瘋般地把刺刀刺進了成本華的身體
以上內容轉載自網路知道 no58pp 回答.
7. 有哪些愛國的華人華僑的事跡
崢嶸歲月 僑史佳話
華僑貢獻巨大
抗戰初期,海外僑胞有1000多萬,其中90%在東南亞。「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的隆隆炮聲,震撼了海外僑胞的心靈。抗日救國、救亡圖存,世界各地華僑在抗戰期間成立了900多個抗日救國團體,成為支援祖國抗戰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幅整齊的圖表,清晰地表明了華僑對抗日戰爭的巨大貢獻:
各地華僑慷慨捐輸,認購公債達11億元國幣,占當時的國民政府在抗戰時發行公債總額的1/3強;僑胞們捐出僑匯購買飛機,共達數百架,僅菲律賓華僑就捐50架飛機;各地僑胞捐的汽車上千輛,葯品、衣物無數。
一張張發黃的圖片,無聲地述說著烽火狼煙中的赤子丹心。
舊金山中華會館組織捐款;新加坡華僑的抗日集會上,兒童爭相把節省的糖果錢塞進箱子;泰國僑領蟻光炎、美洲僑領司徒美堂捐款購買飛機。1938年11月,馬來西亞華僑彭士馨率領南洋華僑司機回國服務團,跋涉14000餘里,歷時3個月到達延安,帶來了兩輛救晌顫護車和一批葯品。
洛杉磯華僑李兆煥響應宋慶齡號召,為孩子們捐款捐物,並專程送到延安。1942年,中央決定將延安中央托兒所改名為洛杉磯托兒所……
奉獻青春熱血
陳列以大量史料,反映了當年廣大華僑青年懷著滿腔熱血,漂洋過海,匯聚在延安寶塔山下,投入抗日救亡運動的情景。
當時在延安學習工作過的華僑有600多人,他們出身不同,經歷各異,有的是沖破封建家庭的束縛來到延安的,但他們都有一顆赤誠的愛國碰基之心。不少人後來成為各級領導幹部,在政治、軍事、外交、教育、僑務等崗位上建功立業。有的為民族解放獻出年輕的生命。
女英雄李林,印尼華僑,曾任八路軍騎兵營教導員,1940年4月在晉西北英勇犧牲,年僅24歲。泰國華僑庄儒邦,在反「掃盪」戰斗中壯烈犧牲時,年僅21歲。
老歸僑、原蘭州軍區後勤部政治部副主任譚嵐,在一幅照片前佇立良久。照片上,一群泰國華僑青年出發赴延安時,在輪船上向親人揮手告別。譚嵐女士對記者說,她當時是一位華僑女學生,從曼谷取道香港,歷經曲折到了西安。八路軍西安辦事處希望她留在西安工作,她一定要去延安學習,然後到抗日前線去。她和幾個同伴一路步行,三原、銅川、宜君、洛川、榆林橋、三十里埔、杜甫川,不知翻過多少山峁,穿過多少河溝,15歲的少女腳上起了無數水泡。「快看啊,寶塔,寶塔山!」一行人走近革命聖地時高興得跳了起來,忘記疲勞狂奔一陣,從此投入了革命的大熔爐。
陳嘉庚訪延安
1939年冬,國民黨製造國共摩擦,引起海外華僑的不安,著名僑領陳嘉庚決定回國考察,探詢真情。1940年3月,67歲的陳嘉庚組織了「南洋華僑回國慰勞視察團」。5月到延安訪問。
6月1日下午,毛澤東在楊家嶺接見了陳嘉庚和侯西反,由朱德作陪。談話後,毛主席留陳嘉庚共進晚餐。一張陳舊的飯桌,上面鋪著4張白麻紙,以代桌布。菜餚是以洋芋、豆腐等陝北農家菜為主,其中青菜、水蘿卜等都是從毛澤東自己種的菜地里拔來的。唯一笑謹謹的一隻黃燜雞,還是幾天前老鄉送給毛澤東的。陳嘉庚看著這桌宴席,十分感慨。因為在重慶蔣介石以8萬元巨款作為接待費用,請他吃飯,吃的是山珍海味。後來,他常對人說:「一黨之領袖其艱苦樸素有如此者,令人欽佩。」
陳嘉庚耳聞目睹延安政治民主,上下團結,廉潔奉公,民風純朴,對陝甘寧邊區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增強了對共產黨的正確認識和信任感。延安之行,是陳嘉庚先生人生的重大轉折。他回到重慶作了一次報告,《新華日報》將其全文發表,引起了蔣介石的不滿。他回到新加坡在萬人大會上講話說:「我未去延安時,對中國前途甚為悲觀,以為中國的救星還未出世,或還在學校讀書。其實此人已經四五十歲了,而且已做了很多大事了。此人現在延安,他就是毛澤東。」他把延安同重慶作了對比,結論是:「中國的希望在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