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抗戰時期的女英雄
抗戰時期有李林趙一曼
李林,福建尤溪縣人,1915年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幼年僑居印度尼西亞。1936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爆發後,隨晉綏邊區工作委員會到雁北抗日前線,任雁北抗日游擊隊第8支隊支隊長。1938年春,任獨立支隊騎兵營教導員,率部與日偽軍作戰,屢建戰功。賀龍稱贊她是「我們的女英雄」。 1940年4月,日偽軍集中1.2萬兵力,對晉綏邊區進行「掃盪」。晉綏邊區特委、第11行政專員公署機關和群眾團體等500餘人被包圍。
25日,指揮部決定,向平魯方向突圍轉移,李林不顧懷有3個月的身孕,率警衛連斷後。 午夜時分,突圍開始了。大隊人馬剛翻過一道山樑,突然前面響起了槍聲,隊伍被敵人團團圍住。李林對地委武裝部姜部長說:「我帶騎兵排往東沖,掩護大部隊向南突圍!」幾十匹戰馬掀起沖天的塵土,敵人誤以為他們是主力部隊,慌忙調集南北山上的日偽軍全力向東增援,姜部長抓住時機,指揮大部隊迅速向南突了出去。 敵人發覺上了當,惱羞成怒,緊緊咬住騎兵排不放。李林率領戰士們接連沖過了兩道包圍圈。突然,李林的坐騎中彈倒地,她被重重地摔下馬來,腿部和胸部多處負傷。戰士們要下馬來扶她,她厲聲喝道:「干什麼?快!沖出去!」 李林忍著劇痛,隱蔽在一個土堆旁,一手拿駁殼槍,一手拿一支小手槍,左右開弓,掩護戰友們突圍。連續斃傷6個日偽軍後,李林手中駁殼槍的子彈打光了,敵人嚎叫著「抓活的」,一步步圍攏過來。李林忽地站起身,舉起小手槍,將最後一顆子彈從容地射進喉部,壯烈犧牲,時年25歲。 (歐燦摘編)
人物簡介
姓 名: 趙一曼
學 籍: 黃埔軍校六期
黨 派: 中國共產黨
籍 貫: 四川省宜賓
生 卒: 1905—1936
軍 職: 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
趙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學名,又名李一超,四川宜賓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五四運動期間,趙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24年大姐夫鄭佑芝用通訊的方式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她加入共產黨,曾任共青團宜賓地委婦女委員和縣國民黨黨部代理婦女部長。1927年入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7月,武漢政府反共,她轉移到上海,隨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翌年與同學陳大榜(陳達邦)結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調回國,先後到宜昌、上海、南昌等處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更名為趙一曼,先後在奉天(沈陽)、哈爾濱領導工人斗爭。翌年,為掩護身份,她曾同滿洲總工會負責人老曹(黃維新)假稱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爾濱以東的抗日游擊區,任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後任珠河區委書記,一度被抗聯戰士誤認為是趙尚志總司令的妹妹。1935年秋,她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被當地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女政委」。
抗日事跡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很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一曼在准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的珠河縣處死「示眾」。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縣(現尚志市)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斗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
另補充: 楊開慧、劉胡蘭、文斗燦、劉桂貞、安瑞芝、孫玉敏、劉耀梅、李林、成本華。很多,至於她們的事跡我都不忍心再說來了...一個比一個慘,悲壯,致敬。
⑵ 抗日戰爭時期最美的女人的名字叫什麼
劉胡蘭(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別名劉富蘭,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優秀共產黨員。她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進中共婦女幹部訓練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做婦女工作,擔任婦救會秘書,後為主任,並成為中共候補黨員。14歲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15歲英勇就義,毛澤東主席知道後非常傷心,專門為劉胡蘭題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劉耀梅,河北阜平縣人。1921年出生。16歲開始從事抗日工作。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羅峪村婦救會主任。她為發展全村婦女參加抗日工作,編寫了通俗易懂的《婦女解放歌》。 1943年12月10日,劉耀梅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堅貞不屈。劉耀梅壯烈犧牲後,抗日軍民找到了她的遺體,人們含淚把她側翻過來,由八路軍晉察冀畫報攝影記者葉曼之拍攝了後來廣為人知的這幅照片《劉耀梅之死》。 現阜平縣平陽村樹有她的紀念碑。
趙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學名李淑寧,又名李一超,四川宜賓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斗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1962年4月9日,郭沫若為趙一曼題寫了一首充滿革命激情的詩篇。
成本華(1914年---1938年),安徽省和縣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縣,遭到和縣人民的武裝抵抗,成本華指揮戰斗,被日本侵略軍俘獲,她英勇不屈,視死如歸,被殘酷殺害。犧牲時年僅24歲。
⑶ 女英雄有哪些
劉胡蘭
劉胡蘭,女,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現改名為劉胡蘭村)人,1932年10月8日誕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出生時父母給她起名「劉富蘭」,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一個掙扎在苦難與貧困線上的家庭對富裕生活的企盼與追求。然而,在那黑暗籠罩的年代,數不清的苛捐雜稅與勞役壓得這個家庭連氣都喘不過來。父親劉景謙,雖是種地的一把好手,但是在封建地主與富農的殘酷壓迫剝削下,加上連年的天災兵禍,雖使出了全身的力氣也難以支撐這日漸貧困的家。由於長期的清貧與勞累,生母王變卿身體虛弱多病,特別是生下其妹愛蘭之後,一病不起。劉胡蘭4歲時,生母就撒手人間,使劉胡蘭過早地失去母愛,倍加體嘗到了人生的不幸與苦難。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全面開赴抗日前線。文水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也組織了抗日游擊隊,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英勇斗爭。不久,八路軍來到文水,同人民一道抗戰,劉胡蘭和雲周西村人民一起歡迎子弟兵。
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呂梁山麓,救亡浪潮席捲了汾河兩岸。1938年4月中共清(清源縣)、太(太原縣)、徐(徐溝縣)特委文水特別支部成立,文水縣抗日民主政府同時成立,年輕的共產黨員顧永田同志擔任了第一任縣長。5月,文水縣抗日游擊隊在離雲周西村2.5公里遠的大象鎮伏擊了日本侵略軍,戰斗結束後,劉胡蘭跟父親一起慰問游擊隊,祝賀新勝利。
顧永田是文水縣人民愛戴的好縣長,1938年,他來到雲周西村,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劉胡蘭認真聽了他的演講。這年秋天,雲周西村成立了抗日民主村公所,廣大人民歡欣鼓舞,熱烈慶祝。
1939年秋天,雲周西村成立了共產黨地下組織,黨組織十分重視對青少年的培養和教育,常給劉胡蘭他們講一些革命的道理,也就在這一年雲周西村辦起了抗日小學,還未入學的劉胡蘭就經常和小夥伴們到學校聽唱歌、看游戲。
1940年初,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了反頑固斗爭的偉大勝利,晉綏邊區政府也在興縣成立了,抗日形勢進一步發展。那時候,八路軍經常在雲周西村駐扎,他們出操、訓練、學習、做群眾工作,劉胡蘭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常常模仿八路軍和小夥伴們玩游戲。晉綏邊區和黨中央的領導同志經常路過這里,縣幹部們也經常在雲周西村活動,劉胡蘭常聽他們講革命故事,遲遲不想離去。偉大的革命時代,深刻地影響著劉胡蘭,使劉胡蘭在抗日戰爭的暴風雨中度過了童年時代。
同年,也就是劉胡蘭生母王變卿撒手人間的4年後,胡文秀從南胡家堡嫁了過來,成了劉胡蘭的繼母。勤勞善良的胡文秀一家人和睦相處;特別是對胡蘭、愛蘭姐妹倆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使幼小的劉胡蘭重新感受到了母愛的溫暖和幸福。
1941年,9歲的劉胡蘭上了冬學,開學那天母親胡文秀在用廢紙訂成的小本子上端端正正地給她寫下了「劉胡蘭」3個字,將「富」字有意改成自己的姓氏「胡」字,這一字之差透出了母女間的深情厚意。
由於連年的戰亂,冬學不久就停辦了,母親胡文秀見劉胡蘭勤奮好學,便利用在家紡線的機會,用家裡蓋麵缸的石蓋片做石板,用石灰塊在上面手把手地教劉胡蘭認字、寫字。
劉胡蘭的祖母經常給她和妹妹愛蘭講苦難的家史和村史,父親劉景謙經常和鄉親們一起去根據地給八路軍送糧食、布匹,他常對女兒說:「答應下八路軍的事,咱就是拼上命也要完成。」
在艱苦的日子裡,平川堅持斗爭的八路軍日夜活動在青紗帳里,劉胡蘭常隨情報員為八路軍送干糧,傳情報。抗日幹部們頑強斗爭的精神,給了她深刻的教育。
1942年,劉胡蘭當上了兒童團長,經常和小夥伴們站崗、放哨,掩護抗日幹部。
一天,晉綏專署抗聯的米主任,正在雲周西村召開幹部會,劉胡蘭發現日軍偷襲,馬上報告米主任,使他們安全轉移。
1942年中共文水縣敵後工作委員會成立了。一天,工委李書記來到雲周西村,傳達黨的指示,劉胡蘭聽了十分高興,積極為落實黨的政策出力辦事,她常隨武工隊員到敵人據點散傳單、貼標語,對敵人展開政治攻勢。就在這時,中共文水縣委委員張振晉同志,隱蔽在雲周西村,秘密領導這一帶的抗日工作。劉胡蘭經常受到他們的幫助和教育。
在艱苦的斗爭中,許多優秀黨員和革命戰士為革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事跡使劉胡蘭深受教育,特別是15歲的通訊員王士信、武占魁為掩護區長脫險,壯烈犧牲的情景,更使她永生難忘。
黨的教育,先烈的影響,使劉胡蘭更加無畏地在斗爭中鍛煉成長。這年夏天,劉胡蘭和敵工站的劉站長,趁敵人據點唱戲的機會,偵察敵情,順利完成任務。
1943年,日寇為了維護其日益殘敗的局面,拚命地搶糧抓丁,黨領導農民針鋒相對,開展了抗糧斗爭。有一天,敵人又來搶糧食,劉胡蘭機智地把敵人引向破壞抗糧工作的地主家,保護了人民的利益。
1944年夏天,抗日政府決定除掉漢奸劉子仁(住在保賢村),劉胡蘭知道後,經常操心劉子仁的行蹤一天,劉胡蘭在下地回家的路口,看見劉子仁向保賢村走上,馬上報告了區幹部,協助武工隊處決了漢奸劉子仁。
1945年1月,文水縣工委領導全縣萬余軍民打下了西社據點,奪回糧食50多萬公斤,劉胡蘭參加了這次大規模的戰斗,經受了戰火的考驗。5月,八路軍伏擊了偷襲雲周西村的日本侵略軍,在戰斗中,劉胡蘭和青年們主動上前線為八路軍送彈葯,救護傷員。
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勝利,1945年9月1日,八路軍打下了文水縣城。第二天,文水萬余群在縣城集會,歡慶勝利,文水縣人民掀起了擁軍熱朝。中秋節,劉胡蘭和鄉親們一起慰問八路軍。劉胡蘭像一顆幼松迎著抗日的烽火茁壯成長起來。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url總統與中共未能按時履行停戰協議,國共兩黨開始了內戰。劉胡蘭在共產黨的培養下,投入了新的戰斗。
10月,她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婦訓班」的生活很苦,擔任小組長的劉胡蘭,經常幫助值日的同學拾柴、做飯、和同學談心。
由於敵人的騷擾,「婦訓班」曾幾次轉移,途中,劉胡蘭拿文件、背糧食,幫助體弱的學員扛行李。她常常鼓勵大家說:「八路軍打仗死都不怕,咱們還能怕困難,怕困難哪能幹革命……」
回村後,劉胡蘭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積極組織婦女上冬學,宣傳革命道理,帶領婦女紡線織布、做軍鞋、看護傷員、學習軍事技術、參戰支前。1946年5月,她被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候補黨員。當時她才14歲。劉胡蘭在黨旗下庄嚴宣誓:「……不怕流血,不怕犧牲,困難面前不低頭,敵人面前不屈服,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不久,她參加了區委組織的土地改革工作組,回雲周西村領導土改運動,正確地執行了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46年秋天,國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住文水一帶的八路軍調往晉西作戰,閻錫山趁機掃盪晉中平川,形勢惡化。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中共文水縣委根據上級指示,決定留少數幹部組織「武工隊」,堅持敵後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劉胡蘭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經過鍛煉逐漸成熟起來的劉胡蘭,想到自己年齡小易於隱蔽,敵後工作更需要她,請求留下來堅持斗爭,上級批准了她的請求。在艱苦的環境里,她深入敵區;收集情報,發動群眾,開展斗爭。經常出入「青紗帳」,隱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協助「武工隊」鎮壓了雲周西村罪大惡極的反動村長石佩懷。
劉耀梅
劉耀梅,河北阜平縣人。1921年出生。16歲開始從事抗日工作。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羅峪村婦救會主任。她為發展全村婦女參加抗日工作,編寫了通俗易懂的《婦女解放歌》。1943年初,為粉碎日軍對晉察冀邊區壯岳區進行的大「掃盪」,不分晝夜地站崗放哨,抬傷員,洗血衣,做軍鞋,搶秋運糧,堅壁清野,多次受到表揚與嘉獎。 1943年12月,日寇荒井部隊血洗阜平縣平陽鄉,劉耀梅剛好在那裡宣傳區武工隊的決議,敵人察覺到了這個重要人物的存在,立即包圍了村莊。12月10日,劉耀梅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堅貞不屈。腦羞成怒的荒井暴跳如雷,竟將她綁在樹上,用刀子一塊一塊地割她的肉。劉耀梅一次次昏死,一次次醒來,醒來就痛斥敵人。荒井用刺刀將她身上的肉割下後,當場煮熟吃下去。在折磨了整整三天後,無計可施的敵人將女英雄拖到上平陽村掏心砍頭。劉耀梅壯烈犧牲後,抗日軍民找到了她的遺體,人們含淚把她側翻過來,由八路軍晉察冀畫報攝影記者葉曼之拍攝了後來廣為人知的這幅照片《劉耀梅之死》。 現阜平縣平陽村樹有她的紀念碑。
趙一曼
趙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學名李淑寧,又名李一超,四川宜賓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
五四運動期間,趙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24年,大姐夫鄭佑芝用通訊的方式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她加入共產黨,曾任共青團宜賓地委婦女委員和縣國民黨黨部代理婦女部長。1927年夏,武漢政府反共,她轉移到上海,隨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翌年與同學陳大榜(陳達邦)結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調回國,先後到宜昌、上海、南昌等處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更名為趙一曼,先後在奉天(沈陽)、哈爾濱領導工人斗爭。翌年,為掩護身份,她曾同滿洲總工會負責人老曹(黃維新)假稱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爾濱以東的抗日游擊區,任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後任珠河區委書記。1935年秋,她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被當地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女政委」。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很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一曼在准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的珠河縣處死「示眾」。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斗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1962年4月9日,郭沫若為趙一曼題寫了一首充滿革命激情的詩篇:
蜀中巾幗富英雄,石柱猶存良玉蹤。
四海今歌趙一曼,萬民永憶女先鋒。
青春換得江山壯,碧血染將天地紅。
東北西南齊仰手,珠河億載漾東風。
成本華
成本華(1914年---1938年),安徽省和縣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縣,遭到和縣人民的武裝抵抗,成本華指揮戰斗,被日本侵略軍俘獲,她英勇不屈,視死如歸,被殘酷殺害。犧牲時年僅24歲。
1938年初,山下弘一所在的日軍中隊侵入安徽和縣,遭到中國人的武裝抵抗。後來,他們抓住了抵抗的一些中國人,其中一名是個很漂亮的中國女子。鬼子兵很快搞清楚,這個漂亮的中國女子名叫成本華,是和縣本地人,24歲,負責指揮這次抵抗。鬼子要成本華投降,成本華輕蔑地看著鬼子,一言不發。隨軍的日本記者拍下了這一幕。鬼子就把成本華連同其他參與抵抗的中國人關押起來。然後,鬼子們集體強奸了成本華。山下弘一、小林勇也參與了這次野獸般的強暴。幾天後,鬼子要撤退,他們再次集體強奸了成本華,並把抓住的中國人全部刺殺、槍殺。在槍殺、刺殺中國人時,鬼子把成本華捆綁著,帶到現場,讓成本華觀看他們的殺人表演。成本華冷冷地看著鬼子們的獸行,強烈的蔑視寫在她的臉上、嘴角上。殺完幾十名中國人後,鬼子們累了,找來幾個板凳,靠在和縣古老的城牆腳下休息。慘淡的陽光照著斑駁的城牆,照著獰笑著的鬼子,照著地上血淋淋的屍體,陰森恐怖。鬼子解開成本華身上的繩索,讓隨軍的日本記者給成本華拍照。成本華輕輕活動一下被綁得發麻的雙臂,然後,理一理凌亂的頭發,面朝太陽,雙手交叉抱在胸前,輕蔑地微笑著,從容面對死亡。拍完照,幾個鬼子發瘋般地把刺刀刺進了成本華的身體
以上內容轉載自網路知道 no58pp 回答.
⑷ 歷史上有很多女英雄,請選擇其中一位,談談你對她的認識,400字左右
花木蘭,中國古代女英雄,以代父從軍擊敗北方入侵民族聞名天下,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在後世影響深遠。其事跡被多種樣式的文藝作品所表現,尤其是電影、電視劇多次重拍,甚至影響波及美國和全世界。花木蘭其人其事僅限《木蘭辭》中,縱觀南北朝、隋唐諸史並無記載,所以其生卒年和故里有很大爭議。 花木蘭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歡練武。花木蘭的父親以前是一位軍人,從小就把木蘭當男孩來培養。木蘭十來歲時,他就常帶木蘭到村外小河邊,練武,騎馬、射箭、舞刀、使棒。空餘時間,木蘭還喜歡看父親的舊兵書。 北魏經過孝文帝的改革,社會經濟得到了發展,人民生活較為安定。但是,當時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南下騷擾,北魏政權規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線。木蘭的父親年紀大了,沒辦法上戰場,家裡的弟弟年紀又小,所以,木蘭決定替父從軍,從此開始了她長達多年的軍隊生活。去邊關打仗,對於很多男人來說都是艱苦的事情,更不要說木蘭又要隱瞞身份,又要與夥伴們一起殺敵。但是花木蘭最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數十年後凱旋迴家。皇帝因為她的功勞之大,認為她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職,不過,花木蘭拒絕了,她請求皇帝能讓自己回家,去補償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來,花木蘭一直是受中國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為她又勇敢又純朴。1998年,迪斯尼將花木蘭的故事改編成了動畫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
王昭君
王昭君約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宜昌秭歸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王昭君去世後,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三 梁紅玉
梁紅玉是南宋高宗的和岳飛同時代的大將軍韓世忠之妻,本是京口的妓女,遭人虐待,為韓世忠所救。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當時韓世忠只是一名小軍官,不敢答應,後來韓世忠升為將軍後,才正式迎娶梁紅玉為妻。在韓世忠的眼中,梁紅玉並不是一般的風塵女子,她應有過人之處。 韓世忠在京口和金兵的金兀術在黃天盪對歭。當時,金兀術擁兵十萬,戰艦無數,而韓世忠只有八千疲兵。韓世忠聽取梁紅玉的計策,由韓率領小隊宋兵艦誘金兵深入葦盪,再命大隊宋兵埋伏,以梁紅玉的鼓聲為命,以燈為引,用火箭石矢焚燒敵船。 金兵果然中計,梁紅玉站在金頂上擂鼓台,韓世忠率船隊迎戰,只聽「咚,咚」戰鼓響,金兵被韓世忠引入黃天盪,梁紅玉三通鼓響,埋伏的宋軍萬箭齊發,頓時火光沖天,金兵紛紛落水,棄船逃命,死傷無數。梁紅玉以燈為引,指揮宋軍把金兵打得落花流水。 梁紅玉擊鼓退金兵的故事至今仍為人們所傳誦
編輯本段四 秦良玉
秦良玉(1574~1648年) ,字貞素。明朝末期巴渝戰功卓著的女將軍、女軍事家。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為石砫宣撫使馬千乘妻。史書記載到: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常為男子裝。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丈夫死後,繼任其職,她曾派出兄弟秦邦屏、秦民屏救援沈陽抗擊後金,被明熹宗封為二品夫人、充總兵官,並賜「忠義可嘉」匾額。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榆關)。崇禎三年,又奉詔勤王,收復永平、遵化等四城,受到崇禎帝優詔褒美並誥封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掛鎮東將軍印。並且在四川、貴州地區又相繼擊敗奢崇明、安邦彥、張獻忠、羅汝才等叛軍,取得成都之捷、重慶之捷、夔門之捷等。清軍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晉封太保兼太子太保、忠州侯爵。去世後謚號「忠貞」。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正史登錄的巾幗英雄。郭沫若曾撰文贊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北京四川營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遺址。
編輯本段五 冼夫人
南朝至隋初時期冼夫人是嶺南少數民族首領,她生年不祥,是高涼(今屬廣東)人,出身於俚族冼姓大家。她從小就喜歡耍刀使槍,武藝高強,還精通兵法,又讀過許多書,是一位知書達理的女子。梁武帝在位的時候,她嫁給了高涼太守馮寶,從此被稱為「冼夫人」。 梁武帝末年,羯族首領侯景起兵反梁,高州刺史李遷仕不但不去討伐,竟然還與侯景勾結起來,想利用馮寶所統率的軍馬。幸好李遷仕的陰謀被冼夫人看穿了,冼夫人帶領千名勇士進入高州城,猝不及防地出擊,很快平定了叛軍,李遷仕被迫狼狽逃竄。冼夫人協助馮寶治理嶺南,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公元569年,馮寶去世了,兒子馮仆當上了陽春(今廣東陽春)太守。廣州刺史歐陽訖起兵反梁,誘騙馮仆作為人質,想逼迫冼夫人一同反叛。兒子的性命和國家大局擺在冼夫人面前,她思量來思量去,最後毅然起兵平叛。慶幸的是,兒子也被平安救出。由於這次功勞,冼夫人被封為中朗將、石龍太夫人。隋朝時,冼夫人仍然積極協助朝廷治理嶺南,平定叛亂,被隋文帝封為譙國夫人。即使到了晚年,冼夫人還常常以國家大義教育她的子孫。冼夫人一輩子都致力於國家的統一,作為女流之輩,又是邊遠少數民族,因此她的事跡尤為人們所贊嘆。
編輯本段六 樊梨花
樊梨花,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涼國(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後投唐,與薛丁山結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後,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
編輯本段七 荀灌
荀灌,西晉臨潁人,尚書左僕射荀嵩小女。13歲時,其父以都督荊州江北諸軍事平南將軍之職,鎮守南陽,被賊將杜曾圍困,糧盡援絕,危在旦夕。荀灌見此情景,自薦出城討救,率勇士數十人於夜晚縋城突圍。賊兵發現,緊緊追趕,荀灌奮勇當先,激勵將士,且戰且進,直到進入魯陽山,才擺脫追兵。急速趕往石覽將軍處乞求發兵救助,接著又帶父親書信向南中郎將周訪請援,周訪當即派遣其子周撫率三千人會同石覽前去救嵩,杜曾聞訊,撤兵逃走,宛城解圍。
編輯本段八 唐賽兒
唐賽兒,明代農民起義首領,明初,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大修宮殿,又組織人力,南糧北調,還開挖運河,先後在山東征調數十萬民夫,農民徭役負擔沉重。唐賽兒以白蓮教為名義,自稱「佛母」,借傳白蓮教發動群眾,組織起義力量。1420年,組織農民軍數千人,於青州卸石棚寨起義。起義後,全殲了前來圍攻的青州衛都指揮使高風的官軍,青州以東各地人民紛紛響應,大小數十支起義軍,和卸石棚起義軍聯為一起,共約萬人,「毀官衙、燒倉庫」,殺富濟貧,官吏紛紛逃命,告急文書傳至京師,明成祖派使召降,唐賽兒怒斬來使,於是明政府又派遣總兵柳升、都指揮劉忠帶領京營兵馬來鎮壓。唐賽兒抓住柳升狂妄輕敵的弱點,派人到敵營詐降,柳升信以為真,起義軍趁機於夜間向防備薄弱的敵大本營猛攻,打亂了敵軍,劉忠中箭斃。天亮後,柳升得知中計,帶領大隊人馬前來攻打,趕到山寨時,起義軍已經轉移。唐賽兒安然脫險,使明成祖十分惱火,一方面嚴懲地方官員,又令各地緝拿唐賽兒。後懷疑唐賽兒削發為尼,逮「天下出家婦女,先後幾萬人」,但「賽兒卒不獲,不知所終」。
編輯本段九 楊娥
楊娥,明永曆帝護衛張小將的妻子,自幼習武,驍勇過人,將殉國,娥為報國仇家恨投身義軍,反清復明,化裝成賣酒婦,刺殺明朝叛將吳三桂,行刺未成,而壯烈犧牲.
編輯本段十 葛嫩娘
清兵入侵中原時,其父戰死,葛嫩娘無所依侍,被歹徒拐賣至妓院。在一次偶遇中,葛嫩娘結識孫克咸,兩人一同投入抗清軍隊中。但因清兵的力量太大,終至戰敗被俘,清兵主將欲娶葛嫩娘為妾,葛嫩娘大怒,嚼碎了自己的舌頭,滿口鮮血噴向清將,清將來不及防備,猛地吃了一驚,順勢將劍一挑,刺入了葛嫩娘的胸膛,鮮血噴涌而出,染紅了大片的土地.
⑸ 抗日戰爭時期的女英雄有哪些
成本華(1914-1938),女,安徽省和縣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縣,和縣人民奮起抵抗,成本華指揮戰斗,最終被日本侵略軍俘獲,她寧死不屈,視死如歸,被殘忍殺害。犧牲時年僅24歲。
趙一曼(1905年-1936年8月2日),字淑寧,原名李坤泰,四川省宜賓市白花鎮白花場村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抗日烈士。曾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畢業於黃埔軍校六期。曾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二團政委,率軍民與日寇浴血奮戰在白山黑水之間,在與日寇殊死搏鬥中為國捐軀。
劉胡蘭(生於1932年10月8日逝世於1947年1月12日),別名富蘭,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人。著名的革命先烈,抗日游擊隊隊員。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進中共婦女幹部訓練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做婦女工作,擔任婦救會秘書,後為主任,並成為中共候補黨員。14歲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15歲英勇就義,毛澤東主席知道後非常傷心,為劉胡蘭題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她也是唯一三代領導人均為其題字的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