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佛教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可以變美女漂亮姑娘什麼的嗎
當然可以!這就是您不了解佛教的緣故了!
1、根據《佛說無量壽經》里記錄的「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之九:「神足無礙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凡能夠往生西方極樂凈土者,必具五神通,而「五神通」之一的「神足通」,就能夠變幻無窮(孫悟空72變就屬於神足通),至於變出一些讓您吃香的喝辣的東西,把自己變成美女啊,那根本就不是事。
2、其次,所謂的欲求,是具有不同的層次的。蛆蟲吃糞,它覺得其香無比,但是在狗狗眼裡,哪比得上一根肉骨頭呢?狗狗覺得肉骨頭真香,但是在人類眼裡,根本也不值得一提;禪定者到達三禪境界時,能得到「世間最樂」,遠超男女情愛,我們世俗人士夢寐以求的東西,在得道的高僧大德與禪者眼裡,與蛆蟲吃糞又有何異?這個道理就像我們大人在看小孩子辦家家的感覺是一樣的,小孩子用土塊當牛,草棚做屋,偶爾被別人弄壞一塊便心疼得哭鬧不停;但是在大人眼裡卻是可笑,心想那不就是一塊泥土嗎?所以我們在地球上迷戀的東西,也許在極樂世界的人的眼裡,不過就是一塊土坷垃嗎?我們的恩愛情仇,在他們眼裡,不就是大人眼中的辦家家嗎?
簡而言之,你在地球想著變美或變美女的事情,對於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來說,那就根本不值一提了
2. 和尚怎麼還會看美女呀
現在的和尚有幾個是為了真正得道成佛而成為和尚的?對真正的和尚來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無所謂紅顏。現在的所謂和尚僅僅是為了賺錢,把它當成一種職業,一種謀生手段而已。所以說,和尚看美女對現在來說是很正常的。
3. 為什麼唐僧有那麼多美女喜歡呢
唐僧長得帥,但也不是最帥的,女妖精長生不老之後有大把的時間找帥哥,何必在唐僧這棵樹上弔死。其實女妖精抓唐僧也是為了長生不老,只不過和男妖精的手段不同。唐僧肉固然很有吸引力,但跟唐僧身上的另一件寶貝比起來,那一身人肉根本不值一提,而且唐僧的這件寶貝只對女妖精有吸引力。
這件寶貝便是唐僧的元陽。我們知道唐僧肉之所以能長生不老,是因為唐三藏是金蟬子的轉世。而這金蟬子本是如來佛祖座下二弟子,其佛法和修為都遠在其他佛門弟子之上,這樣的得道高僧,即便進入轉世輪回,其轉世之人也絕非等閑之輩。金蟬子轉世之人最直接的價值便是食其肉可長生,但這個長生並不是萬壽無疆,只是能活的更長。對於唐僧而言,他如果能最大限度地保留金蟬子的法力,其肉身的價值也就更高。
至於如何保留金蟬子的法力,主要看轉世之人的元陽泄了多少。元陽外泄的越多,金蟬子保留的法力就越少,如果金蟬子轉世因縱欲多度而外泄了所有元陽,此人也就跟普通人無異了。而唐三藏卻是個奇葩,因為他從小就廟裡面長大,幾十歲了還是個童子之身。可以說唐僧是所有金蟬子轉世之人中保留的最完整的一個。如此一來唐三藏的肉身價值肯定是最高的,與此同時唐三藏的元陽也就比肉身更有價值了。
要說取唐僧的元陽,男妖精肯定是有心無力了,即便他們知道唐僧元陽的價值最高,也無可奈何,總不至於把自己掰彎吧。但是對女妖精就簡單多了,放著唐僧的元陽不取,而去吃唐三藏的肉身,這不是暴殄天物嘛。要是能吸干唐僧的元陽,女妖精不僅能獲得長生,還能強增法力,估計還有機會得道成仙,一舉三得誰還去吃那干癟癟唐僧肉。女妖們要取唐僧元陽,也不能霸王硬上弓,畢竟唐僧的定力堪比柳下惠,硬來肯定不行,於是女妖精只好借愛慕之名,誘騙唐僧跟她們成親,成親就得洞房啊,如此一來不就得手了嘛。
4. 【靈魂擺渡】第九集《奇跡》上趙吏講的那個「字靈」(無口女子)的故事,出自哪裡
出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小說《陰陽師》第一部第二章《梔子花》。
作者簡介:
夢枕貘
1951年1月1日生於神奈川縣小田原市,本名米山峰夫(Yoneyama Mineo)。在日本的奇幻文學界夢,枕貘家是喻戶曉的知名作家。被譽為「日本魔幻小說超級霸主」的夢枕貘目前是SF作傢俱樂部會員、日本文藝家協會會員。他興趣廣泛,嗜好釣魚、泛舟、攝影、登山等戶外活動,甚至格鬥技巧都有涉略,並時常運用到小說中。
作品簡介:
陰陽師
到了現代,以日本著名奇幻小說大師夢枕貘所著的《陰陽師》系列小說為代表,陰陽師和安倍晴明的傳奇推上了時尚流行的尖峰。由此所演化出的陰陽師旋風在電影、漫畫、游戲、歌舞伎、落語等藝術形式上全面鋪開,使得日本人看待安倍晴明就像我們看待姜子牙、諸葛亮或是劉伯溫一樣,既敬且畏。《陰陽師》系列小說,是以日本民間傳說為基礎的神怪小說,取材自《今昔物語集》,以安倍晴明(陰陽師)、源博雅(武士)這兩個主角為中心,展開一段段神奇的故事。夢枕貘以神秘古典又不失閑適的文筆構築了當時獨特的文化景象,更把安倍晴明塑造得有血有肉。夢枕貘雖寫鬼神靈異之事,卻用一種超脫的心態思索咒術、陰陽術與人生的哲學問題,並深入到人性面,寓意深遠,因此成為影視、動漫改編不可或缺的生鮮素材。
《陰陽師》是由當代日本著名作家夢枕貘創作的多卷本奇幻巨制,以幽暗遙遠的平安時代為背景,虛構了一個神秘典雅的人鬼共處世界,在日本出版後,立即引起轟動。該書主人公陰陽師安倍晴明飄逸恬淡又愛戲謔人間的性格,加上耿直敦厚的源博雅,一柔一剛,一邪一庄,令人無不痴迷。兩人一搭一唱連袂破解了一樁樁不可思議的離奇事件,為人鬼解憂。
5. 得道高僧能看見美女會心動嗎
不會。動心的都不是得道高僧了。
6. 佛教故事中,關於女人的典故
龍女成佛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故事。
好像還有這么一個故事,是關於禪宗的馬祖道一的。
馬祖道一原是四川人,相傳他沒出家以前住在那個什麼街上(名字不記得了),全街人家都是賣簸箕的,他成道後想回家去傳法.附近的人聽說鄉里來了一個得道高僧都爭相去看,結果一看原來是馬簸箕的兒子,就一轟而散了,他能有什麼道行呢?所以馬祖道一就感嘆:得道莫還鄉,還鄉道不香.就准備離開家鄉,可是他嫂子卻非常相信他,要跟他修學,馬祖道一說:"如果你真的相信我,那就找個雞蛋用繩子吊起來,每天把耳朵貼在雞蛋上聽,什麼時候你能聽到雞蛋裡面的聲音了那你就成道了."他嫂子深信不疑.回家照辦.連聽了幾年都沒有聽到什麼聲音,後來有一天在她專心聽的時候繩子斷了,雞蛋啪地一聲掉在地上,她由此而悟道.
大體意思好像是這樣.
7. 王爺上山打獵,發現一隻箱子,為何突然從裡面走出一美女
因為這個美女是被鎖在了箱子裡面的,古代的時候人類的興趣活動非常少,並沒有現在的這么多的節目可以觀看或者游戲能夠參加,狩獵是為數不多的興趣活動,所以說在當時人們非常喜歡狩獵這種活動,而這個王爺在上山打獵的時候,在山林里發現了一個箱子,命令手底下人打開箱子,卻發現裡面沉睡著一個長相絕美的女子,在當時王爺就感到十分的好奇。
李憲一聽說非常氣憤的就想為這個女子出頭,然後就想到了一個辦法,就是在這個箱子裡面放了一頭熊進去,然後等到這兩個假和尚回來的時候,他們打開箱子就會被一隻熊活活給打死,算是為這個女子報了仇,但是李憲後看見這個女子異常美麗,就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唐玄宗正在找妃子,然後把她獻給了唐玄宗,並且說出了自己得到這個女子有怎樣的一個經歷,唐玄宗對此非常感興趣,所以說這個女子到後來在宮中十分受寵。
8. 【好色無過,必須有度】
【好色無過,必須有度】
一、食色性也
食色性也語出《孟子·告子上》。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內也,非外也;義,外也,非內也。」
孟子曰:「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
詩經的:『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德。』
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吾未見有好德如好色者也 。」
告子主張性無善無不善論,與荀子主張的性惡論及孟子主張的性善論構成了對人性的三種認識。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這句話只說出了人有動物的相類似的特性;孟子認為「仁義禮智」也是人的本性。補充了人與動物有著本質不同的特性,並要求人應該盡所能的要仁義禮智;孔子則認為,人太過追求好色的本性,卻沒有追求好德的本性,會因為偏物不博,辯是非則有不察。
食,為喜愛的意思;色,為態度、美好的意思;食色性也,即喜愛美好的東西,是本性使然。
「食色性也」經常被人誤認為是孟子說的。其實這句話雖然出自《孟子·告子上》,卻不是孟子說的。告子是一位年輕的哲學家,他對孟子的「人性善」觀點很不滿意,就找上門與孟子辯論。過程中告子說了句「食色,性也」,意思是食慾和性慾都是人的本性。
告子主張性無善無不善論,與荀子主張的性惡論及孟子主張的性善論構成了為對人性的三種認識。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這句話,是為了證明自己關於性無善無不善論的,告子主張「生之謂性」學,也就是主張食、色為人類生存所必需。
對於二千多年前的這場有關人性本質的辯論,最終誰勝誰負其實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這句話被記錄在儒家的經典著作《孟子》之中,而且從此之後也成了人類論述食慾和性慾本質的經典。
二、男性好色
「世上男人皆好色」,走在大街上男人看到美女,眼睛總是直勾勾的,尤其是看到穿著暴露的美女,心跳加快。哪怕自己的愛人就在身邊,也不能阻止他們追隨「美女」的目光。美其名曰:「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誠為最佳托辭。
為何男人「好色」?
首先,是由人的生物性狀決定的。
女性外在美的標准多數與生育力息息相關,男性將符合這些標準的異性視為「美女」,從視覺上迅速「定位」並追逐她們。因此,愛看美女的背後,藏著人類生生不息的繁衍動力。
其次,看到年輕貌美的異性,會讓男性感覺快樂和滿足。
研究顯示,在觀看迷人女性的照片時,男性大腦中掌管快樂的區域會更加活躍。
再次,看美女還能帶來諸多健康益處。
男性每天凝望美女10分鍾,相當於做30分鍾有氧運動,平均壽命可延長4—5年。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還發現,面對美女,男性的精子質量也會大幅改善。
最後,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好色」的男人讓人覺得男性特徵凸出,具有較強的性能力,也更容易吸引女性的關注。
三、女性好色
缺少父愛的女孩子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基本會出現如下三種狀態,這三種狀態一旦非常明顯,就會被周圍的人視為「好色」之徒,甚至會用一些不堪入耳的話來謾罵和嘲笑他們,久而久之也許會讓他們產生「破罐破摔」的結果,最終走向被人們稱為「壞女人」的道路。
1.幼兒時候
缺乏父愛的女人,「好色」一般在幼兒的時候就能表現出來。
這樣的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就明顯地表現出來願意和男孩子在一起玩,其實他們並不是對男孩子玩的項目感興趣,而是覺得和男孩子在一起玩,自己是女孩,男孩子大多數會讓他們幾分,如果有和自己玩的和手的男孩在身邊,一旦女孩自己受欺負了,男孩子就站起來幫助自己。這樣的女孩就是典型的缺乏父愛的表現,他們從小就感覺到家裡沒有男人來保護她,所以他們在尋覓著能保護自己的男人。這樣的孩子一般被家長視為不正常的孩子,有的因為喜歡和男孩子在一起玩,會遭到大人的譴責或者懲罰,甚至有的大人會謾罵女孩從小就「不要臉」。
2.青年時代
缺乏父愛的女人,「好色」一般在青年時代戀愛表現更為突出。
缺乏父愛的女孩長大之後,在戀愛期間更是極力在情感裡面尋找那種父愛。他們往往在選擇男朋友的時候,把外表形象高大和寬闊的胸懷看的尤為重要,特別是那種具有像愛護小鳥一樣愛護女人的男人更是他們所青睞的。然而有的女人因為很多原因,卻沒有找到那種具有「父愛」的男人,相反卻找了一個還需要女人來愛護和關懷的「小男人」,這樣就使「好色」的特點依然在女人的思想占據一定地位,在以後的生活歲月里,女人還會用一雙「好色」的眼睛去尋找自己渴望的那種具有「父愛」般的男人。其結果可能會發生「出軌」,或者「婚外情」,因為這種「缺少」一直是他們的遺憾。
3.中年時候
缺乏父愛的女人,「好色」一般也會在他們中年的時候更為突出。
缺少父愛女人在沒有實現自己的願望里生活到了中年,可能很多人認為他們就此放棄了自己的那種渴望父愛的追求,已經「認可」命運對自己的安排,然而現實中不是這樣的結果。這種女人到了中年好像有一種「肆無忌憚」的感覺,他們經歷了所有的人間滄桑;品嘗比別人更多的世態炎涼;飽受了其他女人沒有過艱難困苦……剩下的時間他們幾乎完全是在自己的世界裡,於是這樣的女人還在尋找他們「缺乏」的那種父愛,他們可以坦盪地去約會男人,甚至可以毫無顧忌地向男人解釋自己的需求,他們已經沒有了童年那種莫名其妙地被大人謾罵的結果了;也不會有青年時代那種唯唯諾諾的感覺;現在具有的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達到自己的目的。也許這個時刻他們已經有了「完美」的家庭,但是依然改變不了他們追尋的願望和結果,於是這種女人被人們看作「好色」,不正常。
4.不是放盪
在古代男人可以有三妻四妾,而女人一有一點點風吹草動就要被火燒被浸豬籠,現在,男人好色就要一萬種理由,而女人好色只能被說風流放盪,為什麼男女一樣好色,本質卻差這么多呢。
男女好色源自生理本能,卻有諸多不一樣,其表現大多源自社會輿論壓力和中國古代封建道德潛移默化的影響。客觀來講,驅動好色的本能心理與道德無關,只有由好色產生的心理驅動的結果才關乎道德。
大多數人把女人好色與「風流」「放盪」聯系起來,讓女人即使有色心,也絕對會隱藏起來。其實這沒有公正客觀地看待問題,好色心是一種源自生理本能被異性美貌的吸引,這種本能與道德無關(本能驅使某種行動,這就與道德有關了)。男人和女人是一樣的,都是源自生理本能。
四、好色無過
好色,即喜愛美色。本意是指對異性的動人美色的愛好和嚮往,是一種正常的性愛心理,不應該受到排斥和禁止。好色絕不是脫離美好行為的淫盪,下流,亂性等骯臟行為。
正常的男人,都是好色的,只不過其程度不同罷了。男人好色不丟人,但要有個度。
柳下惠坐懷不亂、青史留名,就因為他要麼屬於不正常的男人,要麼就是特別能裝。
已值高年的鍾南山院士曾直面媒體,堂堂正正的回答:我也喜歡看看漂亮的女人,喜歡和漂亮女人說說話,這個沒有錯吧?
好色沒錯,必須有度。
首先要尊重女人,尤其是漂亮女人。尊重她的人格,體會她的感受。那就不會出現見了漂亮女人就拔不動腿,色眯眯的盯著對方,也不會去開那些下流的玩笑,更不會去動手動腳,去強迫女人做什麼。就像喜歡一朵美麗的鮮花一樣,你可以欣賞,但不能去傷害她。
男人好色,其實是一種本能,是人類繁殖的根本。食慾和色慾,都是人的本能。人生最離不開的,就是這兩件事。都屬於人生最正常的事情,好色又有什麼丟人的呢?只要你掌握了分寸,不去危害別人,尤其不能去危害你喜歡的異性,心裡愛對方,喜歡對方,何錯之有?
戰國時期,有個明君叫齊宣王,就是那個喜歡聽竽的那個。這個人就屬於一個很爺們,很實在的一個人。他曾經和孟子有一段對話,很有意思。
齊宣王:老孟啊,我有一個毛病,很好色,怎麼辦啊?
孟子:好色好啊,這不算什麼毛病啊,別太當回事了,把心思多用在其他方面就可以了。
齊宣王:此話怎講?
孟子:只要大王您把心思都利用在民生上,體恤眾生,普天下家庭和睦,有情人都成了眷屬,大王好色,又算什麼毛病呢?大王能做到與民同樂,天下太平,老百姓甚至會擔心您不好色呢?
一個是千年的思想家亞聖孟子,一個是戰國時期有名的君王,他們都把好色看的這么正常,我們又何需在這方面羞答答的偽裝自己?
老子有個很牛逼的地方,就是以為一切事情要做到順其自然,按現在的說法,就是按客觀自然規律生活。他的觀點就是:「知雄守雌」,「以柔克剛」,「不為天下先」。他認為性是可以嚮往追求的,但不能過度,不能痴迷。也就是做到「若即若離,似有還無「,此乃好色的最高境界。
孔子對好色的觀點,看法應該屬於最正確的。
子曰:「已矣乎!吾未聞好德如好色者也。」。
老孔哀嘆的是:唉!我長了這么大,根本沒有見到把自己的道德品質上的追求,勝過對好色的追求。
當然,孔子這里的好色,不是單純的男女之色,應該屬於人的慾望,包括錢財地位等。但這也說明,人的慾望是強大的,好色也是難免的。一個人,在道德品質上的追求,能與自己對慾望追求,對好色的程度持平,就應該屬於比較有修養的人了。這就是對好色的一個度。這個度的標准就是,要盡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以道德修養,壓制自己的慾望與好色,而不能過度的去縱欲好色,危害他人。
五、縱欲傷元氣
1.元氣與食慾
泄精之後,人體的能量大量喪失,導致足陽明胃經的空虛虧乏,脾胃之氣不足,食慾變的低下,吃飯不香,只有吃刺激性的食品,如麻辣燙、辣椒、燒烤等味道比較厚重的食物才會感到有嘴裡滋味,胃口才會變的好一點。
人的元氣充沛,口中津液充盈,即使吃粗茶淡飯都會有滋有味,即使吃窩頭喝米粥都會覺的香甜無比,這說明脾胃健運,中氣充沛,消化能力強健。如果人的中氣不足,脾胃之氣衰敗,人的食慾就會降低,即使是山珍海味擺在面前,也懶的動一下。
經常泄精的人,面色萎黃,口中乾燥沒有津液,口臭,甚至唾液都是有臭味的,沒有食慾,只有吃非常刺激的食品才能勾起食慾,這都是脾胃之氣大衰的表現。
2.元氣與眼神
「肝開竅於目」,肝腎同源,腎氣不足,腎水便不能滋養肝目,兩眼便無神,眼圈發黑,俗稱熊貓眼。腎氣充足的人,眼睛清澈明亮,奕奕有神。一般腦子里經常想一些烏七八糟的色情事情的人,眼睛往往很渾濁,兩隻眼睛像喝醉酒一樣游離而沒有定力,這在相書上稱為「桃花眼」,代表好色,一輩子下賤,命不好。
古人總結的很多經驗,背後都有他的深刻道理在裡面。好色的人,從外表就能看出來,腎氣不足,其人腦力、精力、體力就會比較差,工作事業不容易成功,男女關系混亂,家庭必然一團亂糟,身體不好,事業不成功,家庭不幸福,這不是命不好是什麼?古人稱之為:「下賤之命」。
3.元氣與頭發
頭發稀疏、提前變白、焦枯無華等諸多表現都腎氣虧虛有密切聯系,中醫認為「腎之華在發」,腎的精華都表現在頭發上。腎氣充足的人,頭發通常比較茂密而且有光澤。頂肉髻相,代表陽氣充足,腎精充足的人,頭頂總是往外突出,所以我們看到得道高僧的畫像,有很多是頭頂鼓起很高,這代表著智慧。
一個真正心地清凈的人,他的磁場好,在他的身邊你會感到陽氣充沛,非常舒服;如果一個人心地污濁,一看到他你就會有一種厭惡的感覺,雖然其人穿戴都很講究很乾凈,但是就覺的他(或她)非常臟。一個人通過改變自己的內心,行為,而讓別人樂於與你接觸,那不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么?
4.元氣與呼吸
我們觀察嬰兒的呼吸,小腹部一起一伏,這叫做「氣入丹田」,小孩子元精充沛,這是身體健康的表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七情六慾的侵擾,加之不注意節欲寶精,元氣隨之耗散,呼吸就會變的越來越淺,很多人吸氣到不了小腹,只是在胸部便感覺憋悶不暢了,這說明身體開始變差,內氣不足。瀕臨死亡的病人,呼吸非常短淺,僅是在喉頭部位急速的喘息,這是生命力微弱的外在徵象。
中醫認為:「金水相生」,金代表肺,水代表腎,腎氣不足的人,吸氣就很難納到丹田,所以老年人哮喘有一種類型就是「腎不納氣」,其表現是:氣短、胸悶、吸少呼多,稍一活動便容易出汗,怕風,容易感冒,渾身乏力,甚至心慌心悸。老百姓把這種表現叫做「虧氣」,我在臨床中常常會聽到有人說:「胸中感到發空」,「提不上氣,身上沒勁」這些老百姓語言,所表達的其實就是氣陰兩傷的表現。經常泄精的人肺氣就會不足,此外,古人說:「開口真氣散」,說話多就會耗費氣,操心多、睡不好覺就會傷陰血,二者合起來就是氣陰兩傷。
生命與呼吸有著莫大的關系。凡是修行得力,呼吸必然會變的又深又長,綿綿不絕,這是丹田氣足,生命力提高的表現,相反,呼吸粗重、散亂,則是身體元氣不足、心中煩惱比較多的表現。
5.元氣與脾氣
經常泄精的人,腎的封藏能力不足,心火就容易上犯,心情變的急躁,經常莫名其妙的發脾氣。
生活、學習、工作中你會遇到以上種種情況,不能說都是腎氣虧虛導致的,但是經常泄精氣,或曾經經常泄精氣而導致腎氣虧虛的人非常容易出現以上種種表現,這些都是元氣不足所導致的。
六、邪淫之害
一害天倫:男女各有配偶,這是天定的人倫。如果和配偶以外的任何人發生了邪淫的心或行為,便是亂了倫,與禽獸無別,身為衣冠人類,絕不可邪淫。
二害人節:男女在一生中最重節字,若犯邪淫,將令別人失節,瓦破難圓,遺羞終身,故絕不可邪淫。
三害名節:若犯邪淫,無論你做得多秘密,到最後一定事跡敗露,無人不知,臭名遠揚,被人恥笑,就連雙方親戚也都連帶受辱,沒有顏面,故絕不可邪淫。
四害門風:犯邪淫者,雙方的父母公婆夫婦兄弟姐妹等一家大小都受羞辱,乃至於辱及孫輩,三代受害,故不可邪淫。
五害性命:或婦女羞憤而死,或其夫氣憤致死,或夫殺妻,或夫殺姦夫,或因爭風吃醋互毆相殺致死,邪淫殺命的事例,古代現代均甚多,絕不可邪淫。
六害心術:淫念一起,各種惡念都生,如幻想、迷妄心、貪戀心、嫉心、妒心、謀奪心、殺心等等常伴隨淫心而起,因此邪淫最危害人的心術,絕不可邪淫。
七害風俗:鄰里中若有廉恥喪盡、人面獸心的貪色好淫之人,使愚人看了作榜樣,朋比為奸,敗害鄉里的善良風俗,如此罪惡定遭劫數,故絕不可邪淫。
八害陰騭:邪淫是傷天理、滅良心、敗德喪行、禍亂常道的事,足以傷陰德、削損犯者的陰騭,故絕不可邪淫。
九害壽命:人若犯了罪過,壽命即被鬼神削奪。犯邪淫是最易折壽的人,何況貪好邪淫,身體精神必然耗竭,將導致驚恐死、勞瘵死、惡瘡死、染病毒死。好色必死,早夭短壽,故不可犯邪淫。
丁俊貴
2019年11月19日
9. 《西遊記》里,唐僧在離開時回頭看女兒國國王時在想什麼
電視劇《西遊記》中,唐僧在離開女兒國回頭看女兒國國王的時候,唐僧想把心中的不舍對女兒國國王表白,但他卻不能開口,他捨不得離開,卻又不得不離開。書中原文交代,在唐僧與女兒國國王道別之際,唐僧「慢下龍車,對女王拱手」。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唐僧並沒有急於逃離女兒國的意願,「慢」字甚至生動描寫出他的不舍與留戀。而「拱手」一詞用的更是精妙,直白地反映出唐僧內心情感的波動變化。因為,「拱手」是凡俗的禮節,與佛家的雙手合十動作是有本質區別,此時唐僧完全已放下高僧的身份,潛意識里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一個俗家人。
實際上,在那離別女兒國時分,唐僧暗藏在心底的愛意在外化的行為上已經表現得格外明顯,離別的這一幕,也展現出唐僧身為凡人的情感追求。
10. 為什麼說蒲松齡的《長清僧》闡述了真正的得道高僧
因為《長清僧》中講述了一個面對物質不為所動的高僧。僧人有諸多戒律,為何?因為要戒“欲”,此時的“欲”不單純指色,色只是其中之一。古人講“過而為欲”,也就是指一切“過度”的事情都是“欲”。例如我想要喝水,喝一杯就解渴了,可是我心中卻想要喝一缸水,我也喝了一缸水。這就是“欲”。
而在《長清僧》中描述了一個高僧,在死後不知不覺中附身到了一位富家少爺身上,面對錦衣玉食他沒有迷失,面對成群妻妾他依然堅守自我,面對敵國家產他不為所動,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到自己原來所在的寺廟繼續清修。他知道自己的修行還沒有達到濟公那種境界,他知道自己還需要繼續在清幽的環境中繼續修行,他放棄了世俗的一切。
綜合而言,《長清僧》中講述了一個能夠控制自身慾念的人,能夠讓自己面對誘惑不為所動,所以說這個故事闡述了真正的得道高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