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紅顏禍水——妺喜
妺喜,姓嬉(喜),有施氏之女,夏朝最後一位君主夏桀的王後。在《莊子》等作中也有以妺為妹的用法,因此常誤作妹喜。夏桀在位時,發動大軍攻打有施氏,有施兵敗求和,獻出他們的牛羊、馬匹、美女,其中包括妺喜。夏桀得到妺喜後,對她非常寵愛。妺喜有三個癖好:一是笑看人們在規模大到可以劃船的酒池裡飲酒;二是笑聽撕裂絹帛的聲音;三是喜歡穿戴男人的官帽。因妺喜聽到撕扯繒帛的聲音就笑,而夏桀喜歡看見妺喜笑,於是為此下令宮人搬來織造精美的絹子,在她面前一匹一匹的撕開,以博得妺喜的歡心。在農業時代初期,絲綢製造業剛剛興起,破壞這種稀有昂貴的物品,無異於暴殄天物。有詩稱贊妺喜的美麗:「有施妺喜,眉目清兮。妝霓綵衣,裊娜飛兮。晶瑩雨露,人之憐兮。
2、傾國傾城——妲己
妲己,己姓,字妲,有蘇氏部落之女,世稱「蘇妲己」。據《左傳》記載,公元前1047年,商紂王發動大軍,攻擊有蘇部落。有蘇部落抵擋不住強大的商軍進攻,在滅亡和屈膝間,有蘇部落首領選擇屈膝,獻出牛羊、馬匹及美女妲己。傳說妲己是一個蛇蠍美人,千古淫惡的罪魁禍首,具體的事實約有:第一,紂王為了討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異寶,珍禽奇獸,放在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飲酒作樂,通宵達旦。 第二,嚴冬之際,妲己遙見有人赤腳走在冰上,認為其生理構造特殊,而將他雙腳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凍的原因。 第三,妲己目睹一孕婦腹部隆起,因為好奇不惜剖開孕婦肚皮看看腹內究竟,枉送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第四,妲已慫恿紂王殺死忠臣比干,剖腹剜心,以印證傳說中的「聖人之心有七竅」 說法。據說有蘇氏是以九尾狐為圖騰的部落,所以才會有《封神演義》這般附會。雖然妲己不是狐狸精變的,可照樣把紂王迷得五迷三道,神魂顛倒,足見妲己容顏之美。
3、一笑亡國——褒姒
褒姒,姒是她的姓,褒國人。褒國禮制「婦人稱國及姓」,褒姒因是褒國人,姒姓,故稱褒姒。周幽王三年(前779年),周幽王攻打褒國,褒國兵敗,於是獻出美女褒姒乞求投降。周幽王得到褒姒後,對她非常寵愛。據《史記》記載,褒姒不愛笑,周幽王想出各種辦法讓她笑,但她還是不笑。周幽王設置烽火台和大鼓,有敵人來到就點燃烽火召集援兵。有一次,周幽王點燃烽火,諸侯都率兵趕來。諸侯到後卻發現沒有敵人,褒姒看到諸侯驚慌失措的樣子,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非常高興,因此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不在信用,漸漸不肯應召而來。後來申國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點燃烽火召集諸侯援救,諸侯卻沒有前來援救。犬戎最終殺死周幽王,俘虜褒姒,西周滅亡。
4、絕代佳人——西施
西施,姓施,春秋時期越國人,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在吳越之爭硝煙散盡之後,美女西施的結局,後世有各種各樣的傳說,《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學戲劇作品大都這么描繪。說吳國滅亡的當天,范蠡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勸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難的文種,趁早離開勾踐。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蘇台下花蔭深處找到了萎頓不堪的舊日情人西施,倉皇逃到太湖,雙雙駕一葉扁舟,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蘇東坡曾經寫道:「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在山東肥城,據說有范蠡和西施墓。
5、美人計謀——貂蟬
貂蟬是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認為呂布部將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三國演義》中貂蟬因十常侍之亂,避難出宮,為司徒王允收留為歌女。王允將貂蟬收為義女,定下連環美人計,離間董卓與養子呂布的關系。 「閉月」是貂蟬的代稱。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6、千古留名——王昭君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西漢漢元帝和親宮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為「明妃」,王明君。王昭君維護漢匈關系穩定半個世紀,昭君出塞的故事流傳千古。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里,漢匈兩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關系,她一個人影響著整個匈奴以及中原全人民的生活。王昭君為實現漢朝與匈奴的和睦相處而遠嫁匈奴,開創漢匈間60年無戰事的和平局面。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加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
7、花中魁首——趙飛燕
趙飛燕趙氏,號飛燕,本巴郡蒼溪譙里人,出身平民之家,家境貧窮,選入宮中為家人子(即宮女),後在陽何公主處學舞,為漢成帝第二任皇後。「趙後腰骨纖細,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枝,顫顫然,他人莫可學也」。「踽步」是趙飛燕獨創,其手如拈花顫動,身形似風輕移,可見其舞蹈功底深厚。趙飛燕還自創「掌上舞」,「掌上舞」又稱「掌中舞」因舞蹈體態輕盈,彷彿可以置於掌中,故得名。此舞後成了趙飛燕的一個獨有標志,亦可比喻女子舞姿輕盈。在中國歷史上,她以美貌著稱,所謂「環肥燕瘦」講的便是她和楊玉環,燕字指的正是趙飛燕。如此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體態輕盈瘦弱的美女。同時她也因美貌而成為淫惑皇帝的一個代表性人物。
8、多才風雅——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唐代女官、詩人、皇妃。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製造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封為昭容,權勢更盛,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上官婉兒以一介女流,影響一代文風,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她不僅以其詩歌創作實績,而且通過選用人才、品評詩文等文學活動倡導並轉移了一代文風, 成為中宗文壇的標志者和引領者。對於當時文壇的繁榮和詩歌藝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9、忠於愛情——楊貴妃
楊玉環,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的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之一。雖然體態豐腴,但史書上也記載著她是一位舞蹈高手,還精通胡旋舞,身段飄搖,翻躍如風,令人眼花繚亂。楊玉環自入宮以後,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已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天寶十五載,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從延秋門出長安,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
10、秀色煞人——蕭觀音
蕭觀音,遼道宗耶律洪基的第一任皇後,遼代著名女詩人。相貌穎慧秀逸,嬌艷動人,個性內向纖柔,很有才華,常常自製歌詞,精通詩詞、音律,善於談論。她彈得一手好琵琶,稱為當時第一。也有詩作,被遼道宗譽為女中才子。蕭觀音自幼能誦詩,旁及經書、子書。長大後,容貌端莊秀麗,為蕭氏諸女之冠。蕭觀音工詩,喜書,善談論,並能自製歌詞,好彈箏,尤善琵琶。蕭觀音的傳世作品雖然只有15首,但她卻是在中國女性文學史上排得上位,在契丹諸詩人中公認的第一人。蕭觀音深受中原漢文化熏陶,具有很高的漢文化素養。
⑵ 唱酒廊情歌歌曲的十四大美女各叫什麼名字
網路搜索即可
你好,只能採納祝你,,心想事成,身體健康長壽,財運亨通,好運連連,開心每一天
⑶ 十四大美女都叫什麼長相依
既然是美女,那還什麼長相,肯定是看了就會喜歡上、愛上,甚至心動的那種!
⑷ 中國古代傾國傾城美女有哪些
⑸ 十四大美女各叫什麼名字
貂蟬西施楊玉環王昭君
⑹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四大名妓…四大才女…分別是那些…
一、四大美女
1、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 ,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後人尊稱其「 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美女
網路——四大名妓
網路——四大才子
⑺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別稱是什麼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別稱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1、西施:沉魚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是浣紗的女兒,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有一天她站在一條河邊、清澈見底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得她更加美麗,見到她的美麗身影時,河下面的魚都忘記的游水,漸漸沉到河底,從此西施「沉魚」這個代稱開始傳下來。
2、王昭君:落雁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送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
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王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2、貂蟬:閉月
在三國時期,王允的女兒貂蟬有一天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剛好王允瞧見,為了宣揚自己女兒的美麗,她就說月亮見到他女兒時都要躲在彩雲後面,從此貂蟬就得來「閉月」的代稱。
3、楊玉環(楊貴妃):羞花
有一天楊玉環在花園逛時,她對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的她摸了一下面前的花,沒想到花瓣就立即收縮起來,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
這時候剛好有個丫環看到然而到處跑地說楊玉環跟花比時,比不過楊玉環的美麗,花都害羞低下了頭。從此楊玉環就得了「害羞」的代稱。
(7)十四大美女有哪些擴展閱讀
歷史典故
1、沉魚之容
西施天生麗質,婀娜迷人,浣紗時魚見其美而忘記了游水,漸沉於水底,故譽其有「沉魚」之美。
事實上,「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
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
2、貂蟬拜月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貂蟬以侍婢出現,以死者家屬退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只敘列呂布白門樓殞命,便以一句「妻女運回許都」作結,自此,貂蟬生死成了千古之謎。在1971年時,還有人看見了貂蟬墓,但也有說是她女兒的墓。可見三國演義上的說法也不足取信。
3、玉環羞花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復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朵淡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朴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
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含羞草的葉棲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裡面充滿了足夠的水分。
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里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
4、平沙落雁
王昭君與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其中「落雁」,就是指昭君出塞的故事。
竟寧元年(前33年),南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來長安朝覲漢天子,對漢稱臣,並自請為婿,漢元帝挑選了宮女王昭君。昭君告別故土,登程北去。
一路上黃沙滾滾、馬嘶雁鳴,使她心緒難平,遂於馬上彈奏《琵琶怨》。凄婉悅耳的琴聲,美艷動人的女子,使南飛的大雁忘記了擺動翅膀,紛紛跌落於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為了王昭君的雅稱。
⑻ 古代八大美女
西施 貂蟬 王昭君 楊玉環十四大美女 沒聽說過八大美女,所謂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一個詞對應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