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動漫 > 博興曹王美女有哪些

博興曹王美女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0-17 21:14:23

① 濱州博興到東營疫情限行嗎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8日訊 3月17日,博興縣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發布消息,為做好當前疫情防控工作,有效阻斷疫情傳播途徑,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相關規定,以及濱州市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關於實施全市臨時交通管制的通告》(濱指發〔2022〕22號)要求,經博興縣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研究決定,在全縣實施臨時交通管制,現通告如下:
一、管制時間
自2022年3月18日0時起,實施全時段交通管控,解除時間另行通知。
二、管制區域
博興縣全域。轄區內所有高速公路、國省道、縣鄉道路等濱州、博興出入口進行管制。
三、通行管制檢查點
1.長深高速博興龐家出口;2.長深高速陳戶出口;3.G205桓台交界處(曹王鎮曹營村南);4.G205高新交界處(龐家鎮西高村);5.S309高新交界處(龐家鎮李家村);6.S309廣饒交界處(純化鎮楊家村);7.S228臨淄交界處(興福鎮初橋村南);8.S228東營交界處(純化鎮窩劉村北);9.S316高青交界處(博昌二路);10.S316廣饒交界處(店子鎮)。除以上10個管控檢查點外,其餘進出博興路口全部禁止出入。
四、管制車輛
除執行任務的疫情防控車輛、醫療救助車輛、應急救援車輛、軍警車輛等特種車輛以及持有濱州市委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運行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戰疫情保暢通通行證》的其他車輛,山東省交通運輸廳(濱州市交通運輸局)核發通行證的重點物資運輸車輛外,其它車輛禁止出入博興縣。
對有運送危重病人、臨產孕婦等緊急特殊需求的車輛,在確保防疫安全的情況允許通行,提供周到服務,做好相關記錄。
穿行博興轄區車輛應按指定路線通行,不得違規駐留,違者依法嚴肅查處。
提醒廣大市民,為了大家的健康,請自覺遵守法律法規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不出門、不聚集、不隨意走動,攜手並肩,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② 誰知道洛賓王的資料

駱賓王(619--約687),字觀光,唐朝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幼年即資質穎悟,聰慧過人。7歲時即景賦《詠鵝》詩,一時傳遍鄉閭,譽為神童。晚年參加徐敬業揚州起事,並寫下了著名的《計武氏檄文》。 駱賓王作為「初唐四傑」之一,對盪滌六朝文學頹波,革新初唐浮靡詩風,開辟唐代文學的繁榮局面作出了貢獻,因而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有影響的人物,長期來受到人們的贊譽。他一生著作頗豐,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作家,一個政治上很有抱負卻長期懷才不遇的小官吏。

江南神童 齊魯才子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也就是唐代開國的第二年,駱賓王誕生在烏傷城外的駱家塘小村子裡。
駱姓是古烏傷望族,早在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就出過駱俊、駱統等著名人物。駱賓王的祖父和父親,都是飽學之士。他們望子成龍,根據《周易·觀·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的意思,給小兒取名賓王,字觀光。用意是期望小生命長成後,能體察民情,輔佐君王。不久他父親駱履元上京謀仕,把兒子的撫育教養,留給自己的父親和年輕的妻子。
為了使期望成為現實,祖父對駱賓王的教育非常用心。當他開始咿啞學語之後,就教他朗讀簡易詩文。到了五、六歲時,不僅熟記多首詩文,在祖父的指點下,還能吟句聯文。
轉眼到了七歲,一天,祖父的一位朋友遠道來訪。席間,祖父談起教孫讀書的樂趣,就把賓王在吟詩習文方面的靈悟表現,情不自禁地一一道出。客人聽著,捋髯而笑,心裡似乎不太相信。飯罷,祖父帶賓王陪客人外出散步,領略農家幽靜的田園風光。當他們走過村邊的一口池塘時,看見一群白鵝正在塘中戲水。有的拍翅追逐,有的引頸高歌。白毛翻騰,清波盪漾,煞是好看。客人心裡一動,就把小賓王拉到身邊,指著塘中的景象,附耳對他說:「你能把白鵝戲水的情景做成一首詩嗎?」賓王聽罷,向塘中凝視片刻,略一思索,就用清脆的童音大聲 念道: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短短18個字,把一群白鵝戲水的神態維妙維肖地表現出來。形象是那麼生動,意境是那麼清麗。「白毛」、「紅掌」,「綠水」、「清波」,於用詞准確,對仗工緻之中,又流露出童稚的天真浪漫。客人幾乎不相信自已的耳朵,他一把把賓王抱在懷里,激動地說:「你真是一位神童!」
駱賓王七歲詠鵝的故事,迅速傳遍遐邇,為此,他博得了江南神童的美譽。 駱賓王的父親外出謀仕,經過幾番拼搏,終於京試中式,被任命為博昌(今山東博興)縣令。大約在10歲左右,駱賓王隨母北上,寓居父親的任所。
駱賓王的父親為了給兒子實施嚴格的系統教育,一方面他親自督導,讓賓王繼續承接家學的傳統。另一方面,他又把賓王送進博昌縣學館,接受齊魯學風的熏陶。同時還讓兒子多方接觸當地的學界名流,使他在廣泛的交流切磋中,提高和深化自己的學識。通過這種多渠道、多層面的嚴格教育,加上駱賓王資質穎 悟,學習刻苦,態度虛心,所以學業進步很快。在日後寫的《上兗州崔長史啟》中,駱賓王回顧自己在博昌學習的情事,詳細談到由於接受父親的嚴格訓導,各方面規范自己的言行,學習非常專心,態度極為刻苦。所學的內容也十分廣泛,不僅有儒家的經典、諸子的學說、名家的詩賦,而且還涉及兵書、術數、方技、乃至三教九流的諸多學問。最終使自己成為「雖不能縱逸韻於霜皋,唳野致九天之響;而頗亦蓄余芬於露薄,垂薰有十步之芳」的著名學者。
總之,通過在博昌的多年苦讀,駱賓王已經從一個江南神童,成長為一名齊魯才子。他不僅學識淵博,而且賦詩作文,得到當地學人的交口稱贊。他在齊魯大地的才子林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佼佼者。但就在這個時候,一場厄運降臨到他的頭上; 正當英年有為的父親,突然病死任上。這時駱賓王年僅十七八歲,還缺乏處世經驗和應變能力。幸虧駱履元為官清正,做人剛直,深受當地父老鄉紳的擁戴,人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孤兒寡母料理喪事。接著駱賓王停學守孝,待到三年服闋,家計已十分艱難。為了解決一家人的溫飽,也為了自已的仕途前程,駱賓王決定上京赴試。期望春闈一搏,鵬程萬里,然後輔君佐國,建功立業,以實現祖、父對自已的熱切期望。

仕途艱維 隱居兗州
駱賓王入京應試,是在22歲那年的秋天。
試前,他把家移居到兗州的瑕丘縣,投靠父親生前的好友韋明府(唐時稱縣令為明府),然後直奔長安。駱賓王對自己的學識頗為自負,以為春闈一博,即可雁塔題名,獲取功名。他對科舉場上的種種流弊,諸如請托、通關節、私薦、場外議定之類,不屑一顧。考試前後,人家忙忙碌碌進行院外活動,他卻悠閑自得地飽覽京、洛名勝。
然而考試的結果,竟是名落孫山! 這一下駱賓王慌了手腳,他第一次體味到現實生活的冷酷無情。個人的前程、家庭生活的改善、父輩師長的熱情期待,都成了泡影。下一步該怎麼辦?經過幾個不眠之夜的輾轉思忖之後,他決定南下義烏,向親人求援。
在外流浪的遊子,投入了久違的故鄉懷抱,受到家人和親友們熱情地接待,使他真切地感受到親情的溫暖。但這時母親和年幼的弟弟正在遠方翹首等待。他不能在故鄉多作逗留,於是匆匆趕回瑕丘,和一家人團聚。此後他以更務實的態度潛心書海,閉門苦讀,為迎接第二次試場拼搏作充分的准備。
幾年以後,駱賓王終於在長安出仕了。 這次謀仕的經過及其所擔任的職務不清楚。從自傳體長詩《疇昔篇》中所描述的生活境況來看,大約是權門幕僚之類。但僅僅過了幾年,就遭人排擠,受到誣陷,罷去了官職。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使駱賓王陷入深深的苦惱之中。幸好有人出來幫忙,推薦他到道王李元慶府中擔任新的職務,才算擺脫了困境。
李元慶是唐高祖李淵的第16個兒子,唐太宗的異母弟,封道王,其時正任豫州刺史。他對駱賓王的學識十分贊賞,當賓王在他府中任職三年之後,特地下了一道手諭,要賓王「自敘所能」。目的是希望駱賓王自陳器識才情,要賓王「自敘所能」。目的是希望駱賓王自陳器識才情,作為任滿提拔舉薦的依據。這是唐初任用官員的普遍做法,但駱賓王認為這樣做有自我吹噓之嫌,會使虛誇浮飾之人乘機而入。所以回書李元慶,不願奉命。駱賓王這樣做,固然表現了他剛直的品質,但也違悖了李元慶的初衷。此後李元慶對此事不再過問,根據唐制在諸候王府中任職時間不能過長的規定,不入駱賓王就離開道王府。在官場混跡將近十年,目睹宦海中翻滾的污水濁浪,駱賓王對繼續謀仕不再感興趣。於是返回第二故鄉兗州,決定過耕讀自娛的隱居生活。他經常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悠遊山水,飲酒賦詩,開頭一陣,生活過得很舒坦,也創作了大量反映山水情趣的隱逸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經濟越來越拮據,最後到了「糟糠不贍,簞笥無資」的地步。一批要好的朋友,有的出外謀仕,有的改任他鄉,使他的心境也一天比一天落寞起來。
駱賓王閑居兗州,前後一共12年。這是他一生中第一個創作高峰,為列名「四傑」奠定了基礎。特別是最後幾年,由於生活艱難,加上母親和自己身體都不好,這種病困窮愁,反映在詩文中,顯得意蘊深厚,感情真切,具有極大的藝術感染力,博得時人的交口稱贊。 生活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駱賓王只好改變初衷,重謀出仕,於是他給司列太常伯兼右相的劉祥道等一批朝廷大員寫信,企求引薦。大約是由於他的文壇聲譽,不就被舉薦入朝對策。這年駱賓王已經49歲了,他白發滿頭,重上長安,開始了又一輪多災多難的仕途生涯。

再度遭譴 從軍邊塞
駱賓王風塵僕僕來到闊別十七八年的長安,經過對策考試,終於中式錄用,被授予奉禮郎。品秩為從九品上,任務是朝廷舉行朝會、祭祀典禮時負責君臣版位的安排和各種祭器的擺設,以及儀式開始時做做贊導和主持鼓吹。讓一員文壇宿將去做這樣的工作,的確是才非所用。好在這時的駱賓王,經過幾十年的宦海浮沉和齊魯窮愁之後,心地已經平實多了。只要一家人的溫飽能夠解決,職位的高下並不在意。公事辦完,和詩友切磋詩藝,議論文章,生活過得倒還自在。
大約是詩文界有地位的朋友舉薦,駱賓王擔任奉禮郎不久,又兼任東台詳正學士。後者是學術機構的職務,地位與影響比奉禮郎為高。 駱賓王的耿介剛直、嫉惡如仇的豪邁性格難免得罪權要,並遭群小的嫉恨。但任奉禮郎的第三年,又遭人排擠,被罷了官職。正當駱賓王進退維艱的時候,西北邊境發生了戰爭,吐蕃大舉寇邊,佔領了西域的的大片土地。朝廷派薛仁貴為行軍大總管,率兵進討。於是駱賓王上詩給朝中掌管人事的大員,要求從軍以自效。很快得到吏部同意,於當年七月離開長安,開始了窮沙極漠的軍旅生涯。 薛仁貴孤軍深入吐蕃腹地,結果全軍覆沒,只得議和而歸。因而整個西北前線都籠罩著失敗的陰雲。駱賓王從軍的動因雖由罷官引起,但他的內心深處卻激勵著愛國的激情。他在《從軍行》中高喊:「不求生入塞,惟當死報君!」大有投筆從戎去,馬革裹屍還的英勇氣概。在此時創作的別的一些詩歌中,也都表露了這種心聲。但當他到了天山腳下的安西都護府之後,目睹將士低落的情緒塞外荒涼的自然景色,既沒有勝利的喜悅,也沒有激烈戰斗的刺激,他的心境也就漸漸地落寞起來。從軍初期流溢出來的壯志豪情逐漸消退,最終只留下無盡的悲涼了。
雖然駱賓王立功邊疆的理想沒能實現,但軍旅生活的親身經歷,使他獲得了極其豐富的創作素材。天山積雪、交河絕塞、戈壁流沙、邊庭落日,加上戍樓烽火、野氣狼煙,拌和著作者濃濃的愛國情思和羈旅的感慨,凝鑄成一首首情真意切的軍旅詩歌,成為有唐一代邊塞詩的先聲。 ]
不久,駱賓王離開西域,隨軍入滇,參加姚州(今屬雲南)境內的平叛戰斗。這場戰爭進行得很激烈,唐軍在幾天內就取得了勝利。主帥向朝廷報捷的幾道文書都由駱賓王起草。戰爭結束,駱賓王跟隨主將入朝獻捷,得以和老母及家人小聚。因為他還在服役期中,不入即奉命入蜀。
駱賓王在四川擔任的大約是軍中的幕府書記之類,主要負責文字工作。高級將領和地方官佐都願和他接近。蜀中山水,歷來為文人騷客所嚮往,駱賓王盡情 遨遊各地的名勝古跡。峨眉山秀麗的風光,諸葛孔明的八陣圖址,李冰父子的都江堰,以及司馬相如的琴台,卓文君的酒肆,他都一一親臨光顧。所見所感,融入詩歌,掀起了他創作生涯中的又一高潮。 駱賓王在蜀中停留了兩個整年,56歲那年的冬天,他返回長安,總算結束了漂泊不定的從軍生涯。

十年不調 誣贓下獄
駱賓王回到長安,吏部按績考核,量功補過,授予他一個武功縣主簿的職位。和十年前對策入選所授的奉禮郎,同屬九品,僅增二階。長年漂泊邊庭,歷盡艱辛,卻落得這樣的結果,心裡難免耿耿。
就在武功主簿任上,駱賓王的著名長詩《帝京篇》寫成,一時朝野傳誦,譽為絕唱。不久,調任明堂縣主簿。明堂是京縣,品秩有所提高。這年底,母親病故,駱賓王離職守孝。待三年服滿,補授長安縣主簿。幾個月之後,他突然被提拔重用,擔任御史台御史。這是駱賓王一生中最高的職位,是「糾舉百僚,推鞠獄訟」的朝廷監察官。駱賓王以剛直不阿、嫉惡如仇的態度治事,自然受到別人的忌恨。上任還不到半年時間,就以「贓罪」入獄。也就是說有人告的他在長安主薄任上有貪污行為。 駱賓王在獄中受盡折磨,知情人懾開誣陷者的淫威,不敢為他伸冤。縶獄期間,他寫下了一系列詩賦,控訴司法的腐敗,抒發內心的鬱勃,表明自已的清白。最有名的有五律《在獄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時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整首詩托物寄興,借蟬自喻。蟬兒居高飲潔,品性高雅,但卻受到秋風秋露無情地摧殘,使它欲飛不能,欲響無聲。「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這扯心裂肺的呼喊,噴身出駱賓王滿腔憤怒,讀之令人心神為之震憾。
駱賓王在獄中關了將近兩年,62歲那年的八月,唐高宗立英王為皇太子,大赦天下。他遇赦出獄,但沒有官復原職。第二年夏天,把他謫貶到東南邊遠的臨海(今屬浙江台州),擔任一名小小的縣丞。

揚州起事 兵敗逃亡
駱賓王五月初攜家眷扶母棺南下,長安城內的文人學士、故友至交,紛紛為這位文壇領袖送行。 七月初駱賓王回到故鄉義烏,受到親友鄉賢的熱烈歡迎。 七月二十日,他為母親舉行葬禮。喪事結束以後,就去臨海赴任。 大約是八月中旬,駱賓王到達臨海。他原擬到任後即借故離開仕途,過遁跡山林的隱居生活。但臨海的秀麗山水把他深深地吸引住了,於是經常與一批文士悠遊山水,飲酒賦詩,頗感樂趣。 公元683年臘月,也就是駱賓王任職臨海的第三年,高宗駕崩。來年一月,皇太子李顯遵遺詔即位,改元嗣聖,是為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後。但武則天權欲極旺,野心很大。高宗在世時,她已經實際執掌朝柄幾十年,她不願把朝政大權交給兒子,就借故把中宗廢為廬陵王,幽禁於別所。另立小兒子李旦為皇帝,是為睿宗。「政事決於太後,居睿宗於別殿,不得有所預。」(《資治通鑒·唐紀》)為了防止天下反對,武則天一方面大肆誅殺李唐宗室和元老勛臣,另一方面重用武氏宗族和自己的心腹,同時大開告密之風。由是天下惶惶,籠罩著一派恐怖氣氛。
駱賓王於這年春天因事進京,目睹了武則天廢帝奪權、大開殺戒,以及武氏勢力橫行無忌的種種惡行,心中頗感憤憤。他帶著一腔鬱郁之氣離京南下,但沒有再回臨海。而是去了揚州,和徐敬業等人聚合密商,准備武裝討伐,推翻武則天。
徐敬業是唐代開國元勛英國公徐世 的長孫,原為四川眉州刺史,擁有兵權,這時貶為柳州司馬。因此他的祖父死後曾封揚州大都督,所以他沒有去柳州赴任,而是跑到揚州,密謀起事。駱賓王在四川軍中,大約就和徐敬業結識,所以徐就密召駱賓王參與。經過一番密商,制訂出行動計劃:確定以「擁戴廬陵王,匡復唐室」為號召;首先佔領揚州城,作為起事根據地;徐敬業任匡復府上將,領揚州大都督;駱賓王為藝文令,起草討伐武則天的檄文。徐敬業等迅速佔領揚州城,並把駱賓王寫的討武檄文傳布各個州縣,號召天下勤王。這篇檄文義正詞嚴,氣勢磅礴,彷彿長虹凌空,迅雷震宇,深深地扣動讀者的心弦。天下反武勢力,莫不聞檄扼腕。人們奔走相告,聞風而動,「旬日間得勝兵十萬」。
揚州起兵的最初形勢很好,不僅很快集結軍隊十多萬人,而且楚州率先響應,兵不血刃就擁有揚、楚兩州之地。不久又攻下潤州,連朝廷內部也產生動搖。宰相裴炎就要求武則天退出政治舞台,還政於皇帝。但徐敬業沒有利用這有利形勢,揮師西進,直逼京洛。而是想先鞏固江南根據地,然後再經營中原。這就給武則天以足夠的時間清除朝中的反對派,然後派幾十萬大軍圍剿夾擊。徐敬業雖然奮力迎戰,也取得了幾次勝利,但最後終因力量懸殊而失敗,前後歷時僅三個月。
兵敗後駱賓王的下落,傳說紛紜。有說被殺的,也有說逃亡的,還有說投江水而死的。綜合各種史料考證,逃亡一說似較可信。因為武則天死後,朝廷曾令山東人郄雲卿搜集駱賓王的詩文,並結集發行,作為對駱賓王匡扶唐室的褒揚。郄在文集序中有「兵事既不捷,因致逃遁」的話,想必有據。至於逃亡後的行蹤,也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其中靈隱為僧,月夜為宋之問續詩一說,流傳最廣。實際情況大約是脫逃以後,就隱姓埋名,在吳中一帶流亡。隱匿幾年之後,帶著一腔壯志未酬的遺恨離開了人世,終年約在70歲左右。

道德文章 萬古流芳
綜觀駱賓王的一生,其前進道路,有著兩條明顯不同的發展軌跡。作為一位作家,他前進的道路較為順暢。從七歲詠鵝,到齊魯親閑居寫下的大量隱逸詩,再到從軍路上寫的邊塞詩,回長安後創作的以《帝京篇》為代表的長篇歌行,一直到揚州起兵寫下的《討武氏檄文》,成就和聲譽直線上升,一浪高似一浪。在唐初人才濟濟的文壇上,技壓群芳,穩居盟主的地位,成為「初唐四傑」之一,可以說是一帆風順。但作為一個官吏,政治上卻處處遭受挫折,先是求仕不果,繼而罷官長安。在兗州過了十多年窮困生活之後,再度入朝,不久又被免職。接著從軍邊塞,羈留蜀中,待再回京師,做的仍是和十處前一樣的九品小官。後來突然得以提升,成為御史台侍御史,但不到半年,就被誣下獄。最後憤而走向武裝反抗,迅即被狂飆淹沒,以致身死何處,都成了歷史懸案。這條道路發展得很不順利,不僅荊棘叢生,坎坷泥濘,而且四周潛伏著毒蛇猛獸,稍不留意,就有被吞噬的危險。
但這兩條道路,又是粘合在一起互相影響、交錯前進的。其相互影響的關系,又往往成反比形式表現出來。即政治上下沉的時候,文學上就呈上升態勢。如早年宦途不遂,隱居齊魯,就創作出大量描寫閑情逸致、詩酒遊冶為主題的隱逸詩,掀起了一生創作的第一個浪峰,博得了很高的聲譽。第二次仕途波折,從軍邊塞,功業無成,心情寥落,但這期間寫的軍旅詩,開有唐一代邊塞詩的先河。返回長安之後,政治上不被重用,十年不調,仍舊沉淪下僚,但卻寫出了《帝京篇》、《疇昔篇》等著名歌行,不僅名動京城,而且把這種藝術形式推向新的高峰。人獄以後,更以滿腔悲憤,創作了《在獄詠蟬》、《螢火賦》等名篇,既為自己抒志辯誣,也為文壇增光添彩。揚州兵起,他以垂暮之年,杖策而從,雖兵敗後逃亡荒野,最後客死他鄉,不為人知。但他寫下的那篇《討武氏檄文》,卻眾口傳誦,萬古流唱。與王勃的《滕王閣序》一道 ,成為中國駢文史上的雙璧。這一沉一顯的發展軌跡,表面看來,好像相互背向,實際卻反映了駱賓王人品、文品和志行的高度統一。他以清正耿直之性氣,懷經國安邦之抱負,力圖政治上有所進取,但不為時用,並處處受到佞小的打擊和排擠。有志難伸,於是郁積心頭的不平之氣,就通過詩文創作迸發出來。郁積越深,噴發力越強,而噴發出來的又全是思想珠璣,自然為大眾所喜愛。這就是每當駱賓王政治地位下沉,而文學聲譽卻愈顯的原因。 但人們對駱賓王的評價,往往把兩者割裂開來。在駱賓王生活的當時,主流社會一些政治上和他對立的人,鑒於他文學上的成就有目共睹,無法否定,就採取文才肯定,人品否定的辦法予以詆毀。說他「文才有餘而器識不足」,屬「浮躁淺露」之輩。《舊唐書》本傳,就說他「落魄無行,好與博徒游」。宋代的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也把駱賓王參加揚州起兵,稱為「從逆」,屬:「賊黨」。駱賓王在「四傑」中的排名,起先稱「駱盧王楊」和「盧駱楊王四才子」,大約也因為他參加揚州起兵的關系,最終成為「王楊盧駱」,殿居末座。
宋元以後,理學興盛,武則天作為唐太宗的才人,居然做了唐高宗的皇後,而且使用各種手段,攫取權柄,最後終於改李唐為武周,自己做了皇帝。這種從「亂倫」而至「竊國篡位」的穢跡惡行,自然激起以理學為統治思想的主流社會的憤慨。武則天成了罪惡的化身,作為其對立面的駱賓王,人品受到竭力贊揚。把他看作忠臣義士,地位急劇上升。
明代著名詩評家胡應鱗,學者吳之器,以及《駱臨海集箋注》的作者、清人陳熙晉等,為駱賓王寫傳記時,雖贊揚駱賓王的文才,但更崇拜他的人品氣節。胡應麟兩次上書州、郡督學,將駱賓王的塑像迎入州、郡的鄉賢祠奉祀。明末義烏知縣熊人霖,則為駱賓王建立「唐傑流風坊」,並題詩其上。義烏本地則為駱賓王重修規模宏偉的楓塘古墓。墓成之後,各地的文人、官員紛紛寫志賦詩,記事頌德,盛極一時。連明末在南京即位的福王朱由崧,也出面封駱賓王為「文忠公」,並「御賜像贊」。其東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的張國維,更為駱賓王寫了「碑文」、詩和楹聯,對賓王的忠心義節大加褒揚。
明正德九年(1514),傳說南通城黃泥口一曹姓農民挖地時發現駱賓王墓。(事載朱國楨《涌幢小品》)消息傳開,遠近轟動。有個名叫邵乾的人,寫了一組《駱臨王遺墓詩》,徵求和者。人們紛紛響應,現公收錄在《駱賓海集箋注》附錄中,就有197首之多。充分反映了人們對駱賓王的欽敬,以及對他命運的同情關注。此後人們紛紛湧向南通,在傳說發現駱賓王墓的地方,拜謁憑吊,賦詩抒懷。不久,墓址被水淹沒。清乾隆十三年(1748),任職南通的福建人劉名芳,著人下水搜尋,結果找到幾根「枯骨查牙」,就當作駱賓王的骸骨,迎至狼山東南麓,和隨文天祥抗殉職的金將軍葬在一起,取其「忠臣義士同處一堂」之意。這就是保存至今的南通駱賓王墓。
1949年以後,在左傾思想影響下,有人為了給武則天翻案,作為其對立面的駱賓王,一度受到貶詆。「文革」結束,他的形象才又煥發出光芒。而今,《詠鵝》詩編入小學生讀本,得到億萬兒童的朗聲高唱。文集一再整理出版,研究他的論文、著作,不斷通現,駱賓王重又成為萬千人關注的對象。
作為駱賓王的故鄉,65萬義烏人民以曾經養育出駱賓王這樣傑出的人物而自豪。為駱賓王修復了楓塘古墓,建設了駱賓王紀念公園。國內外知名的義烏小商市場,也以駱賓王的名字命名,稱賓王市場。此外還有賓王路、賓王大橋等等。人們懷念他,紀念他,目的是弘揚他的高風亮節,學習他的道德文章。他的形象作為義烏人文薈萃的象徵,將永遠給後人以精神的滋養,促進長久的文明建設。

③ 博興縣付縣長介紹

博興縣目前在任的副縣長有六位:




  1. 副縣長 田洪健

簡歷:

田洪健,男,漢族,1974年6月出生,山東惠民人,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1993年7月參加工作。

1990.08—1993.07 惠民師范學校普通師范專業學習

1993.07—1993.12 惠民縣教育局團委書記、職教科長

1993.12—1997.12 惠民縣人事局辦公室主任

(1995.06-1997.12在山東省委黨校業余本科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1997.12—2000.01 惠民縣委辦公室秘書室主任

2000.01—2003.01 共青團濱州市惠民縣委副書記

2003.01—2004.02 共青團濱州市惠民縣委書記

2004.02—2006.02 惠民縣姜樓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06.02—2006.11 惠民縣李庄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06.11—2007.12 惠民縣李庄鎮黨委書記

2007.12—2008.01 惠民縣政府副縣長、李庄鎮黨委書記

2008.01—2009.12 惠民縣政府副縣長

(2005.09-2008.06 在中共山東省委黨校在職幹部研究生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2009.12—2011.11 惠民縣委常委、辦公室主任

2011.11—2013.12 濱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2013.12— 博興縣委常委

2014年1月7日當選博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2.副縣長 趙春良

簡歷:

趙春良,男,漢族,1969年9月出生,山東博興人,大學學歷,中共黨員,1987年12月參加工作。

1987.12-1991.03 博興縣政府辦公室工作
1991.03-1993.09 博興縣民族宗教外事僑務辦公室辦事員、秘書
1993.09-1995.06 博興縣政府辦公室秘書科值班秘書
1995.06-1997.12 博興縣政府辦公室秘書室副主任
(1992.09-1995.07在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農經專業專科班學習)
1997.12-2001.03 博興縣喬庄鄉黨委宣傳委員
2001.03-2001.12 博興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2001.12-2003.05 博興縣委辦公室副主任
(2000.09-2002.12在山東省委黨校法律專業本科班學習)
2003.05-2003.10 博興縣委辦公室副主任兼保密局局長
2003.10-2004.09 博興縣湖濱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04.09-2008.09 博興縣委辦公室副主任兼縣保密局局長、保密辦主任
2008.09-2010.03 博興縣政府黨組成員、縣政府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
2010.03-2011.04 博興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縣政府黨組成員、縣政府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
2011.04-2011.07 博興縣委常委、縣政府黨組成員、縣政府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主持縣委辦公室工作)
2011.07-2013.12 博興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
2013.12- 博興縣委常委

2014年1月7日當選博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3. 副縣長 鞏紅梅

簡歷:

鞏紅梅,女,漢族,1971年5月生,惠民縣人,1993年7月參加工作,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大學學歷。
1989年9月--1993年7月,在山東經濟學院財務會計系審計學專業學習;
1993年7月--1999年10月,任山東濱州審計師事務所評估部主任;
1999年10月--2005年8月,任山東黃河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
2005年8月--2007年11月,任濱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副會長;
2007年11月,任博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2012年1月10日,當選為博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4.副縣長 王秀江

簡歷:

王秀江,男,漢族,1963年4月生,廣饒縣人,1984年7月參加工作,中共黨員,大專學歷。
1981年9月--1984年7月,在濱州農校農學專業學習;
1984年7月--1988年6月,在濱州地區林業局打漁張園藝場工作;
1988年6月--1991年9月,任濱州地區林業局打漁張園藝場副場長;
1991年9月--1993年9月,任濱州地區林業局打漁張園藝場場長;
1993年9月--1996年12月,任博興縣喬庄鄉政府副鄉長(其間:1992年9月--1995年7月在濱州地委黨校黨政專業大專班學習);
1996年12月--2001年3月,任博興縣陳戶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01年3月--2001年12月,任博興縣陳戶鎮黨委書記;
2001年12月--2005年5月,任博興縣陳戶鎮黨委書記兼人大主席;
2005年5月--2010年12月,任博興縣水利局黨委書記、局長;
2010年12月--2011年4月,任博興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縣水利局黨委書記、局長;
2011年4月,任博興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縣水利局黨委書記;
2012年1月10日,當選為博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5.副縣長 張立山

簡歷:

張立山,男,漢族,1966年4月出生,山東博興人,大學學歷,中共黨員,1989年7月參加工作。

1986.09-1989.07 濱州農校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1989.07-1995.08 博興縣農業局辦公室主任
1995.08-1998.02 博興縣純化鄉掛職鄉長助理
1998.02-2001.03 博興縣純化鎮副鎮長
(1997.09-1999.12在山東省委黨校本科班經濟管理專業學習)
2001.03-2002.01 博興縣閆坊鎮副鎮長
2002.01-2002.05 博興縣閆坊鎮副鎮級幹部
2002.05-2003.04 博興縣打漁張森林公園開發辦副主任
2003.04-2006.06 博興縣喬庄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兼綜治辦主任
2006.06-2006.09 博興縣店子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兼綜治辦主任
2006.09-2007.11 博興縣店子鎮黨委副書記
2007.11-2009.10 博興縣店子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09.10-2010.08 博興縣興福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2010.08-2011.11 博興縣店子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2011.11-2012.01 山東博興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委員
2012.01-2013.12 山東博興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
2013.12-博興縣人民政府黨組成員

2014年1月7日當選博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6.副縣長 郝波

簡歷:

郝波,男,漢族,1966年8月出生,山東博興人,研究生學歷,中共黨員,1987年9月參加工作。

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在濱州師專學習;
1987年9月至1992年8月在博興第二中學任教;
1992年9月至1996年12月任共青團博興縣委青工部部長;
1996年12月至2003年4月任博興縣呂藝鎮組織委員、紀委書記,副書記;
2003年4月至2003年11月任博興縣委辦公室副主任兼信訪局局長;
2003年11月至2007年11月任博興縣曹王鎮黨委書記兼人大主任;
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任博興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2008年9月至2010年4月任博興縣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
2010年4月至2012年9月任博興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副書記、局長;
2012年9月至2015年1月任濱州市技師學院實習訓練中心主任、博興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副書記、局長;
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任博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博興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副書記、局長;
2015年7月至今任博興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④ 求山東濱州市歷史文化特點。如名人故居,剪紙及特產或者民俗活動

民間藝術
1978年,全區的民間藝術處於低谷階段。1980年起,分布在中南部和黃河、徒駭河沿岸村莊的民間剪紙開始恢復,有鞋花、枕頭花、門簾花、帳沿花、窗花、牆花、燈花、家畜、家禽、蔬菜、瓜果、花卉、魚蟲等一起出現,還有歷史人物、戲曲人物等,逐步豐富起來。1985年,濱縣民間剪紙赴濟南展出,隨後又晉京展出,中央電視台作了專題播出。 展品中3副作品被選送全國剪紙展。 1988年, 濱州市文化館出版《濱州民間剪紙》一書,較詳盡地介紹了全區民間剪紙的源流、題材、風格、花樣種類等。1990年起,惠民縣的木版年畫、惠民縣河南張村的泥娃娃,生產數量和藝術質量都有所發展,並不定時舉辦各種展覽,吸引中外遊客參觀、購買。博興縣的柳編製品、無棣縣的草編製品,從花樣品類到生產數量都成倍增加,並暢銷國內外。1991年,濱州市的剪紙、惠民縣的木版年畫、博興縣的柳編工藝品,聯合在上海市舉辦民間藝術展覽,1992年赴香港展出。至2000年,無棣縣的草編製品從生產數量到創造花樣均佔到全國的四分之一,暢銷日本、馬來西亞、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而擴展到英國、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

遺址遺跡
一、西南庄遺址
位於鄒平縣苑城鎮西南庄西, 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2~3米,為東周
至漢代遺存。出土北辛文化時期的石器有石斧、鏟、磨盤;骨器有針、錐;陶器有斂
口缽、紅頂缽、鼎、罐等。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小韓遺址
位於陽信縣商店鎮小韓村北兩公里處,遺址呈漫坡狀,略高於地面,面積約15萬
平方米,文化堆積厚1.5米左右。採集有大汶口文化時期的蚌殼紅陶鼎、泥質紅陶缽、
小口雙耳壺、泥質灰陶三足高柄杯、彩陶罐,龍山文化時期的夾砂紅陶器,商周時期
的夾砂灰陶繩紋鬲、泥質灰陶豆、盆等。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丁公遺址
位於鄒平縣苑城鎮丁公村東的高埠上,面積約24萬平方米,為龍山文化時期的典
型城堡遺址。文化堆積厚3.5~5米,分為13層。清理了一批城牆基礎、墓葬、灰坑、
窯址、房址遺址。出土有大汶口文化時期的彩陶盂、泥質紅陶罐;龍山文化陶器以夾
砂和泥質黑陶為主,次為灰陶和黃褐陶,紋飾有弦紋、堆紋、藍紋、方格紋、刻劃紋
和突棱紋等,器形有(yan) 、鼎、、鬲、盆、杯和器蓋。岳石文化時期的陶器以夾
砂和泥質灰陶為主,次為褐陶和黑陶,紋飾多為繩紋、突棱紋、附加堆紋和劃紋,器
形有罐、鼎、、鬲、尊和器蓋。商周時期陶器多為夾砂和泥質灰陶、紅褐陶,流行
繩紋。在1235號灰坑內發現一片龍山文化刻13個字元號的陶片,將漢字起源向前推進
800~1200年。 1985年,被定為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鄒平工作站。1991年,被列
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四、路家遺址
位於惠民縣胡集鎮路家村東, 面積近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3~5米以上,主要為
龍山文化時期的遺址,出土有黑陶盆、鼎足、器蓋、石錛等;商周時期的有鬲、罐、
陶豆等。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利城遺址
位於博興縣店子鎮利城村西南150米處, 面積約6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2.5米,
暴露有紅燒土、灰坑等遺存。採集的龍山文化陶器以夾砂黑陶、夾砂紅陶為主,紋飾
有弦紋、堆紋,器形有鼎、罐、杯;岳石文化有泥質灰陶尊形器、罐、夾砂黑陶盆、
鼎;商周時期有夾砂紅陶繩紋鬲、泥質灰陶豆等;另有漢代遺存。為省級重點文物保
護單位。

六、秦台遺址
位於陽信縣雷家鄉秦家村西北800米處, 為台形地遺址, 東西約400米、南北約
250米,遺址中部有一高5米的土堆,曾出土銅器,文化層距地表不足1米,厚度1.5米
左右。遺物有商周時期的陶鬲、灰陶罐、粗把豆、陶紡輪、石鐮等。為省級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

七、棒槌劉遺址
位於陽信縣水落坡鄉棒槌劉村北, 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約1.7米,采
集有商代夾砂灰陶繩紋鬲、泥質灰陶豆、方格紋罐、紡輪及骨錐、蚌鐮等。為省級重
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鮑家遺址
位於鄒平縣長山鎮鮑家村南, 面積約5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6米,下層為龍山
文化遺址,上面疊壓商周至秦漢遺址。出土器物有石斧、石鏃、黑陶杯、鼎等,具有
龍山文化的特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九、蘭家遺址
位於濱州市堡集鎮蘭家村東,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3米。1957年,
發現一批青銅器,有卣、觚、爵等。1960年,發現大量骨器,器物多具有商代晚期特
征。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大商遺址
位於惠民縣何坊鄉大商村南,面積近2.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約1米。發現有赤黃
色陶和黑陶、灰陶器物殘片、堆紋鬼臉形陶鼎足、繩紋夾砂陶片及鹿角、骨器等。
屬龍山文化晚期至商代人類居住遺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一、大郭遺址
位於惠民縣麻店鎮大郭村,面積3萬平方米。出土器物有商代石斧、骨錐、磨石、
蚌鐮、陶拍等。1973年,發現一座商代晚期墓葬,出土鼎、方彝、觚、銑、戈、矛、
刀等青銅器和石錛、石鏟、玉環等,墓室有二層台,台上殉葬六人,墓室東、西、北
側均有一耳室,各殉葬一人一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二、寨卞遺址
位於博興縣寨郝鎮寨卞村北1公里處,面積約9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3米,經鑽
探發現16萬平方米的城址遺存。採集的龍山文化陶器多為夾砂褐陶、黑陶和紅陶,紋
飾有弦紋、竹節紋、堆紋,器形有鼎、盆、杯等;商周遺物有夾砂紅陶繩紋鬲、泥質
灰陶豆等。據考,此為蒲姑國故城。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三、村高遺址
位於博興縣興福鎮村高村北,面積約2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2米。採集的龍山文
化陶器以夾砂紅陶、黑陶為主,紋飾有弦紋、堆紋,器形有、罐、鼎;商周時期有
夾砂紅陶繩紋鬲、泥質灰陶簋等,另有漢代遺存。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四、郝家遺址
位於惠民縣城關鎮郝家村西南100米處,面積12萬余平方米,為漫坡狀台形遺址,
高出四周平地1米。文化層距地表較淺,堆積厚度3米以上。出土文物有商代陶鬲、陶
豆、罐和周代遺物。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五、東魯遺址
位於博興縣曹王鎮東魯村西南,俗稱「龍檯子」,面積約1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
1.5米。 採集有商周時期的夾砂黑陶素麵鬲、夾砂灰陶繩紋鬲、泥質灰陶豆;另有漢
代、南北朝遺存。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六、賢城遺址
位於博興縣博興鎮賢城村西200米處,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1.5~2米。
經鑽探發現長寬各1000米的城牆基址,遺址中發現有南北朝時期的寺廟遺址。採集有
商周夾砂褐陶素麵鬲、夾砂紅陶繩紋鬲,戰國獸紋瓦當、泥質灰陶豆、鼎等。為省級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七、西(feng)遺址
位於沾化縣馮家鎮西(feng)村西500米處,為漫坡台形遺址,面積約10萬平方米,
文化層厚度約2米。 遺物有戰國時期的灰陶豆、陶釜、素麵罐、夾蚌紅陶素麵陶器。
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八、楊家古窯址
位於沾化縣富國鎮東楊村北,面積15.6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1.5~2米。1955年
試掘,清理東周墓一座,出土貝幣、青銅劍、矛等。因徒駭河水沖刷暴露出大量東周
盔形器、濾器、鬲、盆等殘片,器壁厚重,質地堅硬,燒制火候高,河岸邊有幾處顯
露的殘窯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九、信陽故城址
位於無棣縣信陽鄉謝家村西南500米處, 面積約200萬平方米, 西南角殘存城牆
500米, 最高處6米。文化層厚2米以上。出土文物有戰國晚期的陶豆、罐、盤、銅劍
及少量齊刀幣等。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十、龍華寺遺址
位於博興縣陳戶鎮趙樓村北, 面積約40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厚1米,暴露有磚牆
基、灰坑等遺跡。出土北魏、東魏、北齊、隋代銅造像200餘件和青釉瓷罐、瓶、碗、
壺、盤、杯、泥質灰陶瓦當、滴水、板瓦、筒瓦、磚以及北齊和隋代銅錢等。為省級
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十一、王薄起義遺址
位於鄒平縣青陽鎮西窩陀村東南雕窩峪內。 公元601年隋煬帝東征高麗,橫征暴
斂,鐵匠王薄在此聚眾起義,後轉戰數十郡縣達8年之久。

二十二、古城遺址
位於鄒平縣臨池鎮古城村,面積1.71萬平方米,屬商周文化遺址。遺址西南、東
南各有一段殘存的於陵縣故城城牆, 此城建於戰國, 北宋宣和末年城圮。文化層厚
1.4米, 地表暴露大量陶片,有板瓦、卷雲紋和樹木紋半瓦當、方折豆盤等,文化層
中有灰陶、夾砂紅陶、夾砂灰陶。城牆夯土層發現有石斧、石鐮等石器。

二十三、鄒平故城遺址
位於鄒平縣孫鎮東南1公里處, 西為利民橋和慶淄公路,中間為利民河,為漢代
鄒平縣故城。舊基暴露大量碎瓦片和舊城牆基夯土痕跡。

二十四、梁鄒故城遺址
位於鄒平縣韓店鎮舊口村北1.5公里處。 北宋宣和末年縣城遷址後廢。出土文物
有商周時期鬲腿、豆把等。

二十五、朝陽故城遺址
位於鄒平縣碼頭鄉甜水村西2公里處。為古朝陽縣城。出土文物有周代鬲腿。

二十六、高苑故城遺址
位於鄒平縣苑城鎮王世庄。傳為戰國齊桓公之苑囿,漢置高苑縣,後廢。清稱苑
城店。遺址1米之下有大量古代磚瓦。

二十七、先棣州故城遺址
位於惠民縣辛店鄉先棣州村東南。公元518年(隋開皇元年) 置棣州。此處先後為
棣州、樂安州及厭次縣治所。公元828年(唐太和二年) 大水淹州城,為避水患,遷新
城。出土文物有銅錢、擂石等。

二十八、博昌城遺址
位於博興縣寨郝鎮寨郝村西南, 探查面積50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5米,為春秋
時期齊國博昌邑,後為博昌縣治所。採集有陶罐、瓦、盆、壺、銅削、盤等,出土石
造像碑,皆屬漢、南北朝文化遺存。

二十九、延侯城遺址
位於博興縣湖濱鎮安柴村西500米處,面積2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層1.5米。1981
年發現,採集瓦、罐、盆等陶器標本,屬周、漢文化遺存。經考,此地為漢延鄉侯國
之都城。

三十、卧佛台遺址
位於濱縣舊城內西北隅。1954年,在卧佛台附近發現黑陶、蚌、骨器物和殘片,
鑒定為龍山文化遺址,並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56年,卧佛台基被撤平,出
土文物流失甚多,遂撤「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遺址范圍擴大,重點區面積約
1500平方米,先後出土新石器時代到東周時期的文物有石斧、石鑿、骨錐、鹿角化石
和陶豆、鬲、壺、罐、缽等陶片。1983年8月,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跡

一、魏氏庄園
位於惠民縣魏集鎮魏集村,建於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系清朝「恩授布政司理
問」戶部郎中魏毓炳四世孫魏肇慶的住宅。庄園主體由城堡、廣場、水塘、花園四部
分組成,呈長方形,南北84米,東西46米,佔地5.7畝。城牆為磚牆,高10米,底寬3
米, 頂寬1.5米,內砌立牆,外壘垛口,四面臨街,為封閉式宅院。院內東南、西北
轉角處建圓形碉堡,牆內側上部及碉堡內遍布射擊孔。圍牆內以南北軸線,分三進六
院, 共有房屋256間,現存48間,均為磚木結構;前、中、後院,各為廳廂迴廊組成
的四合院。正廳為二層樓,山牆辟門,設翻板吊橋與圍牆連通。庄園布局嚴謹,房屋
畫梁雕棟, 脊頂房檐有陶禽陶獸,頗具中國北方傳統建築特色。1994年4月,開始維
修倒座房、 客廳前後院、東西廂房和復原倒座,總造價200多萬元 (2000年竣工) 。
1996年,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王海石橋
位於博興縣曹王鎮王海村東西大街中部,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建。為青石結
構三孔拱型橋,橋長6.5米,寬4.4米,高3.7米,每孔寬1.35米,起拱0.4米,從分水
石至孔頂1.2米,孔頂至橋面1.5米,孔眉淺浮雕卷草圖案,中孔頂部刻一水獸頭,獠
牙眥目。橋面鋪青石板,每邊欄桿用五塊石板、六根石柱和兩個石鼓組建。北側中間
欄板上刻「鳳陽橋」,下雕「雙鳳朝陽」圖案,其餘鐫「八仙過海圖」。南側中間欄
板上刻「青龍街」,下雕「二龍戲珠」圖案,其餘鐫「四季花鳥圖」。南北兩側中間
一根石柱分別刻「明嘉靖歲在癸亥建志」和「清道光歲在戊申重修」銘文。為省級重
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范公祠
坐落於鄒平縣長山鎮河南村,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之享堂。1065年 (北
宋治平二年) 邑人知縣韓澤所建。後經元、明、清多次修葺。范公祠分主殿和後殿,
皆為歇山式,四角飛檐,斗拱相扣。現有重修大殿三間。1990年,鄒平縣長山鎮政府
集資6萬元,對范公祠大殿的門窗、楹柱、石階、匾額、塑像、殿內外裝飾進行修復,
基本恢復了大殿的原貌。修建院牆、大門形成原有的格局。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四、唐李庵
位於鄒平縣鄒平鎮石樊魯村西北300米會仙山北麓,小型佛教寺院,相傳古有唐、
李二仙在此修煉而得名。所建年代失考。碑記最後一次重修為明隆慶年間。現存大殿、
東西偏殿、跨院僧房、藏經樓、客房及山門共32間。山門左右有重修寺碑四通。院內
植丁香、 古柏。省文化廳撥款2萬元,於1986年春對唐李庵進行部分維修,主要修復
主大殿屋頂, 更換西殿後牆,修復東、西偏殿屋頂和安裝所有瓦獸,同年5月竣工。
1996~1998年,縣府先後撥款14萬元,自籌資金6萬元,對唐李庵主建築群(大殿、東
西偏殿、影壁、山門、院牆) 進行重建與維修、恢復了原貌。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
位。

五、劉廟南清真寺
位於陽信縣城南六公里的大寺楊村南隅,俗稱劉廟南寺,建於1495年 (明弘治八
年) 。1924年毀。1927年重建。為境內最古老的清真寺。在此讀經「掛帳」的執教者
遍及省內及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內蒙古、寧夏等省市區,佔地3600平方米,建
築面積800平方米。

六、大覺寺塔
位於無棣縣城東南關,始建於公元639年(唐貞觀十三年) ,高13級,八角形密檐
式磚結構。塔基高約2米,第一級南北各設一拱頂券門,南門上方鐫刻「文筆沖霄」,
落款為「羅柱書」 , 塔內築券形踏步迴廊,逐級相通。明、清曾三次修葺。1888年
(清光緒十四年)地震,塔倒其半。1957年經省批准拆除,塔基底部封存地下。1991~
1992年,由縣政府集資和社會投資155萬元,重建海豐塔。
七、吳式芬故居
明清間廳堂建築。位於無棣縣城南門里,是晚清金石學家吳式芬的宅第。吳氏家
族世代居官,明清時期科甲相繼,素有「九世朝運」之稱。故居古樸典雅、一宅兩院,
南院原稱「尚書府」,北院原稱「尚書第」,布局呈長方形,坐西面東,佔地7000餘
平方米。1999年,利用省、縣撥款13萬元專項維修經費對故居內建築物進行了搶救性
維修。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閱讀全文

與博興曹王美女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423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16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885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994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743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728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721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017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465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672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1990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554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501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031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174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129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822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883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020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