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杭州歷史上的美女有哪些
李師師好像是汴京的,陳圓圓是蘇州的,劉細君是揚州的,西施是浙江的……
2. 蘇杭揚州歷史上過那些歷史上著名的美女或者帶有蘇杭美女的詩句
沉魚西施泛西湖 趙飛燕趙合德姐妹 一代名妓蘇小小 吳三桂一怒為紅顏的陳圓圓 桃花扇中李香君 明末清初秦淮八艷冠絕天下
3. 蘇杭美女數不勝數,蘇杭美女有哪些過人之處,讓你為之著迷
蘇州和杭州的美女數不勝數,很多人都十分的喜歡蘇杭美女,本人也特別的喜歡蘇杭的美女,因為蘇杭的美女身上總有一種江南水鄉特有的溫婉之美,她們給人的感覺就是特別的溫婉美麗,而且蘇杭這邊的美女,皮膚特別好特別白,她們身上的這些地方,讓我感到特別的著迷。
還有一個就是蘇杭地區的經濟發展的特別好,因為其地理位置特殊,在古代的時候,蘇杭地區就非常的發達,經濟發達的地區生活水平就會高,江南的女孩子們也就有更多的金錢他在護膚和打扮上面,不像其他貧窮的地區,別說是打扮了就連吃飽飯也是非常困難的。
總之個人非常的喜歡蘇杭的美女,喜歡她們身上溫婉的氣質,喜歡她們像水一樣清澈美麗。
4. 古代四大美女,你覺得誰當居首位
王昭君應當排在首位吧。其實我覺得比她們美的人多太多了,只不過他們的政治貢獻大。
其實他們雖然是四大美女,但是我都覺得很可憐,都是政治的犧牲品罷了,王昭君只不過是運氣好點罷了。感覺那個時代女人很可憐,連自己的命運都不能主宰。可嘆。
5. 江南自古出美女,請問歷史上江南的名妓都是哪幾位
一)蘇小小江南自古多名妓,錢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經育出過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樓紅顏,南齊蘇小小就是其中的一個。蘇小小出身於錢塘一戶殷實人家,她家先世曾在東晉朝廷為官,晉亡後舉家流落到錢塘。蘇家利用隨身攜帶的金銀珠寶為本錢,在錢塘作買賣。到了蘇小小父母這一代,已成為當地的富商。蘇小小是父母的獨生女兒,所以自小被視為掌上明珠,因長得玲瓏嬌小,就取名小小。蘇家雖是商賈之家,但沿襲了祖上香書遺風,聰明靈慧的蘇小小深受薰染,自小能書善詩,文才橫溢。可惜好景不長,蘇小小十五歲時,父母就相繼謝世,蘇小小失去了依靠,仍住在城中舊院里,睹物思人,易引起傷感的情緒,於是變賣了在城中的家產,帶著乳母賈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橋畔。事情傳開後,錢塘的仕宦客商、名流文士都慕名來西冷橋畔造訪.然而蘇小小卻愛上一個名門公子阮郁,倆人如膠似漆,形影不離。萍水姻緣畢竟缺乏根基,半年之後,阮郁的父親在建康聽到兒子在錢塘與妓女混在一起的消息,立即派人把阮郁叫了回去,嚴加看管在家中,不許他外出半步。阮郁走後,蘇小小在家閉門不出,整日仰頭企盼,等待情郎的歸來。一個月過去了,不見情郎的蹤影;一年過去了,連一點音信也沒有。蘇小小由渴望、失望到絕望,終於病倒在床上。此時卻遇一書生--鮑仁,上京赴考,無奈盤纏短缺,無法成行.蘇小小變賣首飾,傾囊相助.就在次年春上,蘇小小受了些風寒,因調治不及,加之心境憂郁,年僅二十四歲的她竟就這樣香消玉殞,魂飄九霄了。這時鮑仁已在京城金榜題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時順道經過錢塘,專門趕到西冷橋畔答謝蘇小小,誰料卻正趕上她的葬禮。鮑仁白衣白冠撫棺大哭,繼而遵照蘇小小對賈姨的囑托,把她安葬在離西冷橋不遠的山水極佳處,墓前立碑,上刻「錢塘蘇小小之墓。」
後來,諸多到錢塘的文人騷客都自願到蘇小小墓前憑吊,於是當地人在她的墓前修建了一個「慕才亭」,為來弔唁的人遮蔽風雨,亭上題著一副楹聯: 千載芳名留古跡,六朝韻事著西冷。
二)董小宛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蓮,別號青蓮女史,她的名與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她聰明靈秀,神姿艷發,窈窕嬋娟,為秦淮舊院女子中的一流人物。,與秦淮南曲名妓柳如是、顧橫波、馬湘蘭、陳圓圓、冠白門、卞玉京、李香等八人,被時人譽為"金陵八絕"。
董小宛雖是風塵之人,但性如鐵火金石,質似冰壺玉月。對於那些玉箸舉饌、金爐飄香的豪門權貴,斗雞走狗、尋花問柳的紈袴子弟生性厭惡,莫不報以冷眼奚落。她醉心書畫閑暇時,小宛與辟疆常坐在畫苑書房中,潑墨揮毫,賞花品茗,評論山水,鑒別金石。小宛初進冒家,仿鍾繇帖,學曹娥碑,每天寫幾千字,既不錯字,也不漏字。她更喜夏夜納涼 聞香賞月月色如水,最為小宛所傾心。小宛喜歡背誦唐人詠月及流螢、紈扇詩。為領略月色之美,她常隨著月亮的升沉移動幾榻。小宛就是這樣在自然平實的日常生活中領略精微雅緻的文化趣味,在卑微的生命中企慕超脫和清澄的詩意人生。
三)李師師李師師是開封人,本姓王,父母雙亡,被一李姓歌妓收養,改姓李,人稱李師師。長大後不但亭亭玉立,艷若桃李,且歌喉婉轉,在諸教坊中獨領風騷。崇寧、大觀間,正值豆蔻年華的李師師已名噪當時的都城開封。她不僅是一名美麗、善良、多情,而且是一名民族意識強烈,深明大義的奇女子,她美艷絕倫,才華出眾,善詞曲,工歌唱,在京師汴梁高張艷幟,名動京華,連天子之尊的宋徽宗趙佶也忍不住一親芳澤,她又一身正氣,敢愛敢恨,有「紅妝季布」之稱,梁山首領宋江潛入她家,為她寫下了壯詞《念奴嬌·天南地北》,至今為人傳頌李師師是北宋末年色藝雙絕的名妓,她慷慨有快名,號為「飛將軍」。
對她一生的所做所為,有這樣一首詩作了高度的概括:芳跡依稀記汴梁,當年韻事久傳揚;紫宮有道通香窟,紅粉多情戀上皇。孰料胡兒驅鐵馬,竟教佳麗死紅羊;靖康奇恥誰為雪,黃河滔滔萬古殤。
四)陳圓圓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艷,能歌善舞,陳圓圓本為崑山歌妓,曾寓居過秦淮,由於她色藝超群,更與重大歷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將她列入了「秦淮八艷」之中,並說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她艷壓江南的「聲甲天下之聲,色甲天下之色」的崑腔名角。她的聲悠悠盪漾著醉人的魔力,所者無不嘆道「餘音繞梁,三百不絕;她的美是那樣的恬靜、秀淡,渾身上下,抖落著與青春的氣息;她的才時刻都反襯出男人們的冒昧知,理性與智慧畜於她無懈可擊的判斷與反映能。
五)柳如是柳如是,本姓楊,初名雲,一名影憐,又名愛。後改姓柳,名隱雯,字如是。後又改名為隱,號河東君,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如雲佳麗中的一朵奇葩。她天生麗質,書畫雙絕、美艷絕倫,無數風流才子以一睹紅顏為幸,然而她氣格孤傲,心懷天下,多情重義,非一般青樓女子可比。柳如是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傳奇!這位風塵女俠氣節錚錚,足以令無數須眉汗顏,如出污泥之白蓮,為世間留下不盡清芳。她一生體驗充盈,終以一束白練了卻了四十七歲的英年。有歌詞說:「好花美麗不常開。」傷哉斯言,空留下我們這些後世的塵俗中人,在此強作解人,謬托知己而已。
六)杜十娘名姬姓杜名媺,排行第十,院中都稱為杜十娘。
渾身雅艷,遍體嬌香,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臉如蓮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櫻桃,何減白家樊素。可憐一片無瑕玉,誤落風塵花柳中。
明朝萬曆年間,北京城南的「教坊司」名妓杜十娘一天在接待客人時,偶遇南京布政老爺的公子李甲,李甲愛其美貌紅顏,杜十娘傾其舉止文雅,二人情投意合。李甲不顧學業,日日沉浸在溫柔鄉里,漸漸耗盡了錢財。其父聞聽後怒不可遏,斷了他的供給,並勸說京城的親戚都不要借錢給他。
十娘決心將終身託付給溫存忠厚的李甲。老鴇兒同意只要李甲在十日內拿出三百兩銀子就可贖出十娘。但他在親友中早已壞了名聲,誰也不會拿出錢來幫他往妓院里填。
李甲奔波數日,一籌莫展,杜十娘取出縫在被子里的碎銀一百五十兩,李甲的好友柳遇春被這位風塵女子的行為感動,設法湊足了那一百五十兩銀子。十天後果然把銀兩如數交到老鴇兒面前,老鴇兒本想反悔,杜十娘曉以利害,老鴇兒只得放人。
於是兩個有情人在柳遇春住所喜結百年之好。杜十娘與李甲本要回到老家去,無奈李甲心存顧慮,攜妓而歸難以向父親交代。杜十娘獻計說:先到蘇杭勝地游覽一番,然後郎君回家,求親友在尊父面前勸解和順;待李父消氣後,再來接她。李甲依命而行。
二人行到瓜州古渡之時,遇到了好色又陰險的富賈孫富。他夜飲歸舟,聽到杜十娘的歌聲,心動不已。天亮以後,從窗口向內視其容貌,更覺心盪神搖。孫富假意與李甲相接近,飲酒暢談,談到杜十娘時,例甲告知其事情的原委,孫富嘆道:尊父位高,怎容你娶妓為妻!到時候進退兩難,豈不落得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下場?!他這么一說,李甲更覺步履維艱,孫富又拿出一副為朋友肯兩肋插刀的架式說:下倒是願以千金相贈,你拿著銀錢回去,只說在京授館,你父定會原諒你。一番話說的里甲動了心,他一直怕回家後不能交差,如今也只有如此了,於是當下立了契約,按了手印,把杜十娘專賣給孫富。
杜十娘聞知,如雷轟頂, 回憶自己童年被賣,受盡屈辱,眼看已經逃出了火坑,就要過上幸福的生活,如今全告破滅。翌日,杜十娘扮上盛裝,先讓孫富把銀兩放到李甲船上。自己站在踏板上,打開百寶箱,裡面裝滿金銀翡翠各色珍奇玩物。杜十娘指著價值連城的金銀珠寶,怒罵孫富拆散他們夫妻,痛斥李甲忘恩負義,利慾熏心,把一件件寶物拋向江中,最後縱身躍入滾滾波濤之中。
6. 杭州的姑娘能有多好看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盛產美女一點也不假,米脂的姑娘,綏德的漢,這說明米脂有很多美女,三國時的天下美人貂蟬是米脂人。千溝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荊門是王昭君的故鄉,那也美女如雲。成都重慶美女那也是水靈靈的。和風煦煦,輕歌曼舞的江南水鄉,總想起那些傳奇女子。
後來到了南京。在南京,我對江南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有一件事我現在還記得。我有一次周末坐車去南京書城看書,上了車以後,我才發覺身上沒有零錢,正在這個時候,站在我後面的那個女子輕輕地說:「你先上去吧,我來幫你付。」我報以感激地一笑,她也回之一笑。
坐下來以後,我對這個南京女子說:「謝謝你。」她微微一笑:「不用謝,小事一件,何足掛齒。」我聽到她這句斯斯文文的話,既驚且佩,連一個尋常的江南女子都有此談吐,那其它江南女子的文化和氣質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杭州和南京作為江南的典型代表,從這兩個城市也可以看出江南女子的氣質如何了。千山對江南女子只有一個評價:既美且慧,溫柔可人。江南女子的確是中國最美麗的女子,就像江南是中國最美麗的地方一樣。
娶妻當娶江南女,交友當交燕趙士。
7. 關於蘇州女子詩句
「君到姑蘇間,人家皆枕河.故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唐代詩人杜荀鶴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宋·蘇舜欽《滄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元·維則《獅子林即景》)
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園圖詠·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謝公丘壑應無負.(清·徐崧《秋過懷雲亭訪周雪客調寄踏莎行》.懷雲亭即今蘇州北半園)
隔斷城西市語嘩,幽棲絕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題姜氏藝圃》)
誰謂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獅子林得句》)
居士高蹤何處尋,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賡言《游獅子林》)
鷗鳥群嬉,不觸不驚;菡萏成列,若將若迎.(蔣堂《北池賦》,北池為唐宋時代蘇州官府園林)
懶雲仙,蓬萊深處恣高眠……林泉愛我,我愛林泉.(吳西逸《殿前歡·懶雲窩》,懶雲窩為元代蘇州宅園)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滄浪亭聯
蒼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風是故人.(獅子林立雪堂聯)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拙政園與誰同坐軒聯)
閑尋詩冊應多味;得意魚鳥來相親.(拙政園綉綺亭舊聯)
俯水枕石游魚出聽;臨流枕石化蝶忘機.(虎丘花雨亭聯)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
塔從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老闆愛吃南邊菜,都到蘇州城裡來
蘇州好,葑水種雞頭,瑩潤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甌,細剝小庭幽
東西南北橋相望,畫橋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橋,兩岸朱樓夾柳條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夜讀蘇州詩,襟懷盡冰雪.
飄飄關塞雲,微微河漢月.
秋蘭南窗前,清香靜中發.
懷我千載心,歲晚更幽絕.
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再游姑蘇玉芝觀
【唐】許渾
高梧一葉下秋初,迢遞重廊舊寄居。
月過碧窗今夜酒,雨昏紅壁去年書。
玉池露冷芙蓉淺,瓊樹風高薜荔疏。
明日掛帆更東去,仙翁應笑為鱸魚。
渡吳江
【唐】杜牧
堠館人稀夜更長,姑蘇城遠樹蒼蒼。
江湖潮落高樓迥,河漢秋歸廣殿涼。
月轉碧梧移鵲影,露低紅草濕螢光。
文園詩侶應多思,莫醉笙歌掩華堂。
代諸妓贈送周判官
【唐】白居易
妓筵今夜別姑蘇,客棹明朝向鏡湖。
莫泛扁舟尋范蠡,且隨五馬覓羅敷。
蘭亭月破能回否,娃館秋涼卻到無?
好與使君為老伴,歸來休染白髭須。
吳越懷古
【唐】李遠
吳越千年奈怨何,兩宮清吹作樵歌。
姑蘇一敗雲無色,范蠡長游水自波。
霞拂故城疑轉旆,月依荒樹想嚬蛾。
行人慾問西施館,江鳥寒飛碧草多。
送人游吳
【唐】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楓橋夜泊》【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送人游吳》【唐】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正月三日閑行》【唐】 白居易
黃鸝巷口鶯欲語,烏鵲河頭冰欲銷。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鴛鴦盪漾雙雙翅,楊柳交加萬萬條。借問春風來早晚,只從前日到今朝。
《青玉案》【宋】 賀鑄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月台花榭,瑣窗朱戶,
只有春知處。碧雲冉冉蘅皋暮,
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
一川煙雨,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關於蘇州的詩句(二)
《橫塘》【宋】范成大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懷吳中馮秀才》【唐】杜牧
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遊程歲月遙。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秋雨過楓橋。
《憶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把酒對月歌》【明】 唐寅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當李白對明月,月與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橫塘【宋】 范成大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關於蘇州的詩句(三)
《桃花庵歌》【明】 唐寅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換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
別人笑我忒瘋癲,我笑別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沈壽 女,初名雲芝,字雪君,後名壽,晚署雪宦。吳縣人。生於蘇州一個古董商家裡。7歲隨姐沈立學刺綉。十六七歲在當地已負盛名。光緒十六年(1890),即在蘇州創辦同立綉校。十九年與余覺結婚。余能詩善畫.夫妻畫綉相輔。沈壽開始研究刺綉針法,創造出近10種新的針法。二十九年,沈壽吸收繪畫中明暗原理,注重物象的逼真,表現物象的立體感,創造出模擬綉法,成為欣賞性綉品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光緒三十年,慈禧太後70壽辰,沈壽綉成"八仙上壽圖"、"無量壽佛"兩幅壽屏,通過在農工商部供職的蘇州人單束笙進獻。慈禧見壽屏,贊為絕世神品,書"福""壽"兩字,分贈余覺、沈壽夫婦倆。農工商部頒發雙龍寶星等勛章,並由尚書載振奏准設立女子綉工科,任命余覺為總理,沈壽為總教習,專門培養刺綉人才。是年11月,沈先期去日本考察美術學校教學,翌年1月回國,即在北京建校,內設國文、圖畫、刺綉三課程。8月,在蘇州設福壽綉廠,翌年停辦。沈壽吸收日本刺綉和西洋畫的長處,以新意運舊法,使綉品更生動逼真,有立體感。所綉英女王維多利亞半身像,獲世界萬國博覽會最優等獎。宣統二年間(1910)初,南京舉辦南洋勸業會,沈壽奉命專責審查綉品。辛亥革命後,綉工科停辦。余、沈去天津創辦自立女工傳習所,辦學3年。民國3年(1914),應張春之聘,沈壽擔任南通女工傳習所所長,繼續傳授刺綉技藝。所綉義大利皇帝、皇後像在意宮廷引起轟動,在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上又獲金質大獎。6年,沈壽多病,張謇恐其藝法不傳,請沈壽詳講綉法,張作筆記,每天一二條,或二三天一條,數月後成《雪宦綉譜》一書,總結18種刺綉的基本計法。9年10月,南通綉織局落成,沈壽任局長。10年6月8日沈壽病逝,終年48歲。葬南通黃泥山之東南麓。蘇州博物館藏有其《濟公像》等綉品。沈壽姐沈立,又名鶴一,刺綉技藝堪與沈壽媲美,妹妹長期合作。沈壽出嫁前即已合綳共綉,以後仍與沈壽一起去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沈壽逝世後,沈立接任南通刺綉局長。她的自綉作品有《馬》、《神女》、《虎》等。
趙飛燕、趙合德(趙飛燕本名趙宜主):兩人均是江蘇蘇州人。趙飛燕、趙合德的母親是西漢江都王的女兒,嫁給了中尉趙曼,卻暗中與舍人馮萬金私通而生下二女,趙曼病逝後母女三人相依為命,趙氏姐妹從此也備嘗艱辛,從江南姑蘇一直流落到京城長安。趙氏姐妹被漢成帝劉驁看中而入宮,姐妹兩人深受寵愛,不久漢成帝又廢黜皇後許誇立趙飛燕為後。
真娘: 江蘇蘇州人,天資聰慧,才思敏捷,好讀書,喜屬文,吳門才貌雙全的絕色女子
蘇小小: 江蘇蘇州人,錢塘名妓,美貌絕倫,喜吟詩作畫,才空士類,深得各界仰慕,年十九咯血而死,終葬於杭州西湖西泠橋畔。
薛素素: 江蘇蘇州人,她是明代唯一有史料可查的女棋手,多才多藝,棋、詩、書、琴、蕭、綉等,無不工絕,有"十能"之稱,是位有才氣的女子
沈九娘: 江蘇蘇州人,端莊文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才藝過人,後為唐伯虎之妻
王翠翹:江蘇蘇州人,秦淮名妓,吳儂軟語,柔媚無比,而性格中又有一點堅毅與直率,後逃往嘉興,在嘉興南湖,遇到了桐城富家子弟羅龍文,嫁給了羅龍文為妾,之後多次遭遇磨難事故,最後跳海而死。
周玉鳳:江蘇蘇州人,周玉鳳是明崇禎帝朱由檢的皇後
柳如是:江蘇蘇州人,十三歲便進了青樓,不過老鴇慧眼識人,培養其琴棋書畫,詩詞曲賦,是活動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之間,才氣過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採的詩稿《湖上草》、《戊寅卓》與尺牘。
賽金花(原名傅彩雲):江蘇蘇州人, 她的父親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流寓蘇州,娶了當地的女子為妻,先生一女賽金花,後生一男。賽金花曾作為公使夫人出使歐洲四國,是一個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葉中國的具有傳奇色彩的女子。
-----------
蘇州女子好水色,從古至今都是這樣。
這種又紅又白,如春天初綻的桃花瓣的水色,絕不是靠胭脂水粉調理出來的,也不是吃什麼「靚湯」吃出來的。蘇州女子不喜歡這種又咸又燙又油的靚湯,也嫌脂粉污顏色。她們愛吃新鮮的水生植物,如嫩嫩脆脆的紅菱、糯糯甜甜的芡實,還有各種各樣綠油油、水汪汪的蔬菜。反正城裡到處是水,遍地是田,所以蘇州女子的皮膚個個象新浴後的吹彈欲破。
冬天的時候,老好婆會燒一碗香甜的紅棗,熱氣騰騰捧在手上,「阿囡,阿囡」親親熱熱喊上好幾遍,嬌嬌的女兒家才肯出來吃上幾口;夏天呢,紅蓮白蓮長到了家門口,田田的荷葉一層接一層,靜靜地在碧藍的水中漫漫鋪開,如翠亮翠亮的翡翠大盤,媽媽怕女兒中暑,就會招呼家中的男小孩,去給姐姐妹妹摘幾朵蓮花,剝剝蓮心燒碗湯。
這樣嬌養的女兒出嫁,父母能放心嗎?所以蘇州的女兒家待聘,家中父母最關心男家兩件事,一是婆婆厲不厲害,怕女兒過去受虐待;二是這家人家有沒有小姑,怕小姑攪是非,讓女兒受盡委屈。至於家境如何倒是其次,蘇州人一向不太看重錢。現在雖然小兩口都單獨過了,但蘇州的媽媽們最關心的還是這兩件事。否則你看,蘇州有兩個國家級的經濟開放區,但很少聽說蘇州姑娘嫁外國老闆,雖然蘇州姑娘是艷絕天下的。
蘇州女兒不但水色好,而且氣質好。
這氣質不是北地胭脂的豪爽俊麗,也非南國佳麗的干練玲瓏。蘇州女子的氣質是蘇州的文化傳統和氣候培養出來的。
看完要問,氣候也能培養氣質?是啊,蘇州多雨,而且都是長腳雨,一落十幾天。賀鑄《青玉案》中的「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說的就是這個。蘇州女子愛靜,不喜歡出去跳舞唱卡拉OK,下雨天更是呆在家裡,手執一卷線裝書,在小燈下斜倚床頭看書。或是什麼也不做,就泡杯香茗,坐在窗前看雨。偏蘇州又是老房子多,青苔長得院子里都是濕濕的綠意。久而久之,這種濕濕的秀美就侵入蘇州女子的骨子裡,水靈中帶幾分輕愁。
蘇州女子還愛喝茶,是嫩嫩的碧螺春,纖纖的芽兒,開水一沖,在水中游來游去,就象春天綻放,那茶葉據說是採茶姑娘捂在胸口的,所以吃的時候彷彿還能聞見姑娘身上特有的軟軟的芳香呢。
碧螺春是名揚天下的。但還有一種茉莉茶,更是美麗動人。小小的茉莉花瓣,潔白輕盈,清香撲鼻,是蘇州特有的。郊區西山種得最多、最好。一進西山的茉莉花場,就象跌進了白雲鄉。
解放前西山有戶大戶人家,他們的小姐茉莉花茶沖得最好,新婚之夜,她挑那潔白無瑕、飽滿圓潤的茉莉花,加上蜂蜜、枸杞、小紅棗,沖了一杯甜甜蜜蜜的茉莉花茶給丈夫喝。誰知喝了這杯茶,丈夫第二天就因緊急軍務去了上海,說好接她的,卻從此天隔一方,杳無音信。
幾十年中,小姐孤身伴著青燈眠,相思之苦無法言說。兩岸關系解凍的一天,丈夫終於回來了。
丈夫是帶了台灣家小回來的,一見小姐面,他就愣住了。他沒想到,傾國傾城的小姐守了幾十年空房。小組也沒想到,丈夫竟在外面有了妻子,她總以為男人的痴情和自己一樣啊!
那一夜,丈夫在小姐面前泣不成聲跪了一夜,小姐什麼也沒說,只是沏了兩碗和新婚之夜一樣的甜茶,恭恭敬敬端給丈夫,自己是眼淚和著茶水一起下肚。最後,她輕輕說了一句:「四十幾年不知道甜味了。」清晨,雞還未打鳴,她就把丈夫推出門外,說要靜一靜。這一靜,就再也沒醒轉。
丈夫悲痛欲絕,到了台灣也重病纏身,不久人世。妻子終於忍不住,在丈夫臨終前問那一夜小姐說了什麼。丈夫說,只喝了一杯茶。妻子不忍追問,但在丈夫去世後,她逢人就說:「蘇州女人難懂啊,一杯茶,算清了兩個人的相思債。」
蘇州女人確實難懂,她們那樣美,那樣溫柔,會綉那樣細致的花,彈那樣動聽的琴,說那樣軟軟的吳語,但一旦誰傷了她們的心,背叛了她們的愛情,她們是會用生命作代價,霎那間心碎而死的。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再游姑蘇玉芝觀 【唐】許渾 高梧一葉下秋初,迢遞重廊舊寄居。
月過碧窗今夜酒,雨昏紅壁去年書。 玉池露冷芙蓉淺,瓊樹風高薜荔疏。
明日掛帆更東去,仙翁應笑為鱸魚。 渡吳江 【唐】杜牧 堠館人稀夜更長,姑蘇城遠樹蒼蒼。
江湖潮落高樓迥,河漢秋歸廣殿涼。 月轉碧梧移鵲影,露低紅草濕螢光。
文園詩侶應多思,莫醉笙歌掩華堂。 代諸妓贈送周判官 【唐】白居易 妓筵今夜別姑蘇,客棹明朝向鏡湖。
莫泛扁舟尋范蠡,且隨五馬覓羅敷。 蘭亭月破能回否,娃館秋涼卻到無? 好與使君為老伴,歸來休染白髭須。
吳越懷古 【唐】李遠 吳越千年奈怨何,兩宮清吹作樵歌。 姑蘇一敗雲無色,范蠡長游水自波。
霞拂故城疑轉旆,月依荒樹想嚬蛾。 行人慾問西施館,江鳥寒飛碧草多。
送人游吳 【唐】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去之前首先會想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去了就會想,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等什麼的 回去就會想到 江南好, 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
能不憶江南。
8. 浙江古代美女
浙江古代四大美女 文 金國爐 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嬋、楊貴妃,西施居四美之首,世人皆知。江南自古多佳麗,卻很少有人注意到浙江古代也有名揚天下的四大美女:西施、鄭旦、大喬、小喬,她們對帝王及國家存亡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選中國古代十大美女,這幾位也當之無愧,且鄭旦還稱得上中國第五大美女。 西施鄭旦 西施、鄭旦同為春秋末期越國人,從小一起玩耍,紅顏花貌,交映成雙,有沉魚落雁之美。 西施,公元前506年生於諸暨薴蘿村,「父樵薪,母浣紗」,故稱浣紗女、賣薪女,西施天生麗質,姝妍絕倫, 《管子》稱西施「為天下之美人」。鄭旦,字修明,住西施鄰村,也因美貌絕世被推上歷史舞台,成為雪恥之媛,相傳曾與西施「雙姝對井相比美」,只見水中兩雙明眸,含笑顧盼,相映成輝,把黑洞洞的井底都照亮,故諸暨有四眼井的傳說。後人有詩贊曰:「芙蓉潔脂綠雲鬢,眼波橫處皆多情;較香論玉誰為先?亞有江東鄭修明。」 朱元璋有《越女》詩贊美西施、鄭旦,「天生兩奇絕,越地多群山;萬古垂青史,西施世美顏。」越女的美貌,傾帝王、撼江山;她們的舉動,定江南、留史書;但鄭旦的名字,鮮為人知,很少有人為她爭名份。 公元前494年,吳敗越,勾踐兵困會稽勾乘山,求和入吳為質,釋歸後,卧薪嘗膽、志圖雪恥,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采文種「滅吳九術」之「往獻美女」,由范蠡遍覓民間美女,尤以西施、鄭旦傾國傾城之美,《莊子》雲,西施雖因病心而顰,但人仍「見而美之」。選美後,先送會稽土城山調教,「飾以羅縠,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為習教西施、鄭旦歌舞媚術,「設美人館,並臨於都巷,百姓嘆而觀之。」(見《吳越春秋》)。 西施原與范蠡定情,被吳國太宰發現其美, 迫要送吳,時范蠡在勾乘山操練復仇軍,西施與鄭旦逃奔勾乘山,范蠡在國家存亡與私情決擇下,忍痛割愛,毅然送美下山。獻美至吳,吳王夫差目之,如雙蔦之在浮雲,大喜,築姑蘇台,建館娃宮,置西施、鄭旦於椒房,朝擁夕陪,沉溺其中不能自拔,荒於國政,以致亡國,「一雙笑眸才回首,十萬精兵盡倒戈」卻是真實的寫照。 夫差寵嬖西施尤甚,鄭旦色衰失寵,且生性剛烈,不幾年憂郁而死。吳亡後,相傳范蠡攜西施駕扁舟,泛五湖,定居陶縣,稱陶朱公;也傳越滅吳後,勾踐欲納為貴妃,因西施太美,勾踐夫人恐其禍國,沉江喂魚而死,《墨子》雲:「西施之沉,其美也」。 她們臨危受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愛國精神已成為千古絕唱,范長江《浣紗吟》雲:「薴蘿山下一女郎,受命吞吳倚紅裝;夫差暗中糖衣彈,子胥枉死血眼張。鄭旦柔情迷越路,西施卓識亂吳疆;浣紗石上留蹤跡,越女美名傳四方。」 諸暨薴蘿山麓,浣紗江畔尚存浣紗石、浣紗溪、西施灘、鄭旦亭等古跡。 大喬小喬 三國前期烏傷(今義烏)也出了聞名於世的兩位美女,有閉月羞花之貌,被人譽為「江南二喬,國色雙嬌」。馮志來、徐不慢、翁本忠等多位學者曾撰文「三國二喬娘家在義烏」,烏傷喬亭村有士大夫喬模,稱喬國老,生有雙胞胎女兒,從小聰明伶俐,愛琴棋書畫,善劍術兵法,品貌秀麗,曾流離皖南。東吳前期,大喬嫁孫策,小喬配周瑜,芙蓉配英雄,更顯二喬美貌本色。 孫策為富陽人,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孫策領會稽太守,攜母吳夫人同住,喬公同孫策父親孫堅深有交誼,為避戰亂,迎接吳夫人到喬亭居住,孫策在喬亭北三里,建一石城。吳夫人素聞喬公二女美名,到喬家後見二喬果然賢惠動人,就為長子孫策求婚,喬公也知孫策威鎮三江,名聞四海,於是定婚姻,擇日結婚。周瑜與孫策同年,吳夫人「視之如子也」,又為周瑜做媒,蘇軾《赤壁賦》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三國志劉表傳》有載:「策從容戲瑜曰:喬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作婿,亦足為歡」。建安五年孫策被暗箭傷,謂妻曰:「吾與汝不幸中途相分,汝妹(小喬)入見,可轉致周郎,盡心輔佐吾弟(孫權)。」後周瑜為東吳誓死效忠,可見二喬為鞏固東吳政權作出了重要貢獻。 引《三國演義》:曹操挾天子而征四方,百萬雄師南侵,勢不可擋,東吳為和與戰二策,不能決,孔明用智激周瑜:「亮居隆中時,即聞操於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銅雀,極其壯麗;廣選天下美女以實其中。曹操久聞江東喬公有二女,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操曾發誓曰:『吾一願掃平四海,以成帝業;一願得江東二喬,置之銅雀台,雖死無恨矣。』今雖引百萬之眾,虎視江南,其實為此二女也。將軍何不去尋喬公,以千金買此二女,差人送與曹操,操得二女,稱心滿意,必班師矣。此范蠡獻西施之計,何不速為之?」瑜曰:「操欲得二喬,有何證驗?」孔明曰:「曹操幼子曹植,下筆成文。操嘗命作一賦,名曰《銅雀台賦》。賦中之意,單道他家合為天子,誓取二喬。」瑜曰:「試請一誦。」孔明即誦《銅雀台賦》雲:「……立雙台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周瑜聽罷,勃然大怒,離座指北而罵曰:「老賊欺吾太甚!」孔明急起止之曰:「昔單於屢侵疆界,漢天子許以公主和親,今何惜民間二女乎?」瑜曰:「公有所不知;大喬是孫伯符將軍主婦,小喬乃瑜之妻也。」孔明佯作惶恐之狀,曰:「亮實不知。失口亂言。死罪!」瑜曰:「吾承伯符寄託,安有屈身降操之理?適來所言,故相試耳。吾自離鄱陽湖,便有北伐之心,雖刀斧加頭,不易其志也!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同破操賊。」 諸葛亮借東風,周瑜火燒赤壁,孫劉聯軍並進,曹軍大敗而歸。唐朝杜牧有詩道:「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後吳帝孫權妃謝姬攜孫基、孫壹曾遷居烏傷。現義烏赤岸有喬亭、喬岳坑、石城、皇(華)川等地名。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沒有西施、鄭旦捨身救國的愛國精神,吳越爭霸會是另一種結局;若無二喬在東吳舉足輕重的地位,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激將計難以實施,三足鼎立的局面勢將打破,三國歸晉的歷史也會重寫。可見古越四美對中國歷史的深遠影響。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古角爭鳴!中華文明,史料浩瀚,隨著旅遊文化的發展,挖掘四美人文迎來了最佳時機,在各地開發利用歷史旅遊資源的今天,越地四美完全可以成為浙江尤其是諸暨、義烏兩地宣傳的牌子。
9. 古代杭州的名女子有哪些
蘇小小,白素貞,西施
10. 關於蘇州美女詩句
1:嘴不點而含丹,眉不畫而橫翠——出自《紅樓夢》
【釋義】嘴巴不畫口也紅的漂亮,眉毛不用描也很直美
2: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國風·周南·關雎》
【釋義】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3: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出自《清平調》
【釋義】見雲之燦爛想其衣裳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人之容貌照人。
4: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出自《李延年歌》
【釋義】北方有位美麗姑娘,獨立世俗之外,她對守城的將士瞧一眼,將士棄械,牆垣失守。
5: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出自《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釋義】晴天,西湖水波盪漾,在陽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極了。下雨時,遠處的山籠罩在煙雨之中,時隱時現,眼前一片迷茫,這朦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6: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出自《陌上桑》
【釋義】用青絲做籃子上的絡繩,用桂樹枝做籃子上的提柄。頭上梳著墮馬髻,耳朵上戴著寶珠做的耳環
7: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出自《長恨歌》
【釋義】她回眸一笑時,千姿百態、嬌媚橫生;六宮妃嬪,一個個都黯然失色。
8: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出自《西宮秋怨》
【釋義】芙蓉再美都不及美人的妝容,水殿上一陣風吹來帶著美人珠翠的香氣
9:西施醉舞嬌無力,笑倚東窗白玉床。——出自《口號吳王美人半醉》
【釋義】西施般的美人酒醉起舞嬌軟無力,微笑地倚看東窗下的白玉床。
10: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出自《佳人》
【釋義】有位舉世無雙的美人,隱居在空曠的山谷中。
「君到姑蘇間,人家皆枕河.故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唐代詩人杜荀鶴
一逕抱幽山,居然城市間.(宋·蘇舜欽《滄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元·維則《獅子林即景》)
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園圖詠·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謝公丘壑應無負.(清·徐崧《秋過懷雲亭訪周雪客調寄踏莎行》.懷雲亭即今蘇州北半園)
隔斷城西市語嘩,幽棲絕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題姜氏藝圃》)
誰謂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獅子林得句》)
居士高蹤何處尋,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賡言《游獅子林》)
鷗鳥群嬉,不觸不驚;菡萏成列,若將若迎.(蔣堂《北池賦》,北池為唐宋時代蘇州官府園林)
懶雲仙,蓬萊深處恣高眠……林泉愛我,我愛林泉.(吳西逸《殿前歡·懶雲窩》,懶雲窩為元代蘇州宅園)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滄浪亭聯
蒼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風是故人.(獅子林立雪堂聯)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拙政園與誰同坐軒聯)
閑尋詩冊應多味;得意魚鳥來相親.(拙政園綉綺亭舊聯)
俯水枕石游魚出聽;臨流枕石化蝶忘機.(虎丘花雨亭聯)
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
塔從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
老闆愛吃南邊菜,都到蘇州城裡來
蘇州好,葑水種雞頭,瑩潤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甌,細剝小庭幽
東西南北橋相望,畫橋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橋,兩岸朱樓夾柳條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夜讀蘇州詩,襟懷盡冰雪.
飄飄關塞雲,微微河漢月.
秋蘭南窗前,清香靜中發.
懷我千載心,歲晚更幽絕.
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1、《橫塘》(宋)范成大
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
2、《楓橋夜泊》(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3、《題破山寺後禪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鍾磬聲。
4、《懷吳中馮秀才》(唐)杜牧
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遊程歲月遙。
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秋雨過楓橋。
5、《正月三日閑行》(唐) 白居易
黃鸝巷口鶯欲語,烏鵲河頭冰欲銷。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鴛鴦盪漾雙雙翅,楊柳交加萬萬條。借問春風來早晚,只從前日到今朝。
6、《烏棲曲》(唐) 李白
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
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
7、《題破山寺後禪院》(唐)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但余鍾磬聲。
8、《憶江南》(唐) 白居易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
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10)古代蘇杭美女有哪些擴展閱讀
蘇州,古稱吳,簡稱為蘇,又稱姑蘇、平江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旅遊城市,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長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江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三角洲中部,東臨上海,南接嘉興,西抱太湖,北依長江。 蘇州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種植水稻、小麥、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
蘇州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有「東方水都」之稱。
蘇州古城遺存的古跡密度排名第三,蘇州古城14.2平方公里。蘇州古城和蘇州園林為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雙遺產"集於一身,而崑曲、陽澄湖大閘蟹、周庄是三張國際級、重量級的品牌。
蘇州園林甲天下,為中國十大名勝古跡之一,其中九座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截止2009年有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為世界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吳中第一名勝」虎丘深厚的文化積淀,使其成為遊客來蘇州的必游之地。
蘇州現有2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常熟)、1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崑山周庄、吳江同里、吳江震澤、吳江黎里、吳中甪直、吳中木瀆、太倉沙溪、崑山千燈、崑山錦溪、常熟沙家浜、吳中東山、張家港鳳凰)。
保存較好的古鎮(如吳江的黎里、盛澤、平望,太倉瀏河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吳中陸巷古村、明月灣),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二的平江路、山塘街。
參考資料 網路——蘇州
關於蘇州的詩句(一)《楓橋夜泊》【唐】 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送人游吳》【唐】杜荀鶴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正月三日閑行》【唐】 白居易黃鸝巷口鶯欲語,烏鵲河頭冰欲銷。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鴛鴦盪漾雙雙翅,楊柳交加萬萬條。
借問春風來早晚,只從前日到今朝。《青玉案》【宋】 賀鑄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
錦瑟華年誰與度?月台花榭,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碧雲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雨,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關於蘇州的詩句(二)《橫塘》【宋】范成大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
年年送客橫塘路,細雨垂楊系畫船。《懷吳中馮秀才》【唐】杜牧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遊程歲月遙。
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秋雨過楓橋。《憶江南》【唐】 白居易江南憶,其次憶吳宮。
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那年你從三月出發
走出浪淘盡英雄的蘇州
回望蘇州太小,小如玉佩
小如文化古國佩戴的徽
月下洞庭西壁景緻極佳
借蘇子當年夜遊的舟子
你輕輕一點篙
往上水就上了長江三峽
再稍稍一使槳
往下水就到了上海灘頭
上水的河道很曲折
況且傳說美如珠鏈
黃鶴飛去,編鍾依舊
伯牙在琴台撫琴彈奏
一曲高山流水覓知音
太湖風光上龍幡高懸
讓天下龍舟有了魂魄
昭君浣衣的美色香溪
搗衣聲聲流淌脈脈詩韻
還有高峽出平湖的奇跡
讓洞庭的痴男怨女
斷了天涯路
下水的河道很嫵媚
況且都有江南的韻味
過了一座石橋又是石橋
坐熱一爿茶館又是酒館
江南的石板街韻味很足
橫進斜陽再也拐不出來
江南的柳枝是折不盡的
如江南少女青藤般的手臂
把你的心,纏繞成那支
笛短簫長的江南味的曲子
那年你從三月出發
我把三月的錦綉蘇州
和蘇州秀麗的三月送你
太湖橋頭的暮色很濃
你背著小小詩囊與我告別
轉身的姿勢我至今難忘
蘇子來蘇州時心情很抑鬱
桂花開了他的眼界
而你也這樣豪邁地走了
讓太湖從此獨飲如寡水
你說你出遠門從不帶傘
反正你的朋友很多
他們星羅棋布地分布在
凡是你想去的地方
你會對朋友講起小小蘇州
講起一個叫蘇州的哥們
然後站在地圖一角看蘇州
小小蘇州不過是華夏一點
哥們所寫的,也不過是
中國文化史的一部斷章
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 曹植《雜詩·南國有佳人》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 李白《怨情》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長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 李白《長相思·其一》
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 李白《妾薄命》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 張九齡《感遇·蘭葉春葳蕤》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 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 —— 馮延巳《長命女·春日宴》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薰籠坐到明。 —— 白居易《後宮詞》
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 —— 李白《越中覽古》
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 王昌齡《西宮秋怨》
1、《烏棲曲》
唐——李白
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
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
銀箭金壺漏水多,起看秋月墜江波。
東方漸高奈樂何!
白話譯文:
姑蘇台上的烏鴉剛剛歸窩之時,吳王宮里西施醉舞的宴飲就開始了。
飲宴上的吳歌楚舞一曲未畢,太陽就已經落山了。
金壺中的漏水滴了一夜,吳王宮山的歡宴還沒有結束,吳王起身看了看將要墜入江波的秋月。
天色將明,仍覺余興未盡,就是天亮了,又可奈何我樂興未艾哉!
2、唐·皇甫冉《送魏十六還蘇州》
原文選段:
秋夜深深北送君,陰蟲切切不堪聞。
歸舟明日毗陵道,回首姑蘇是白雲。
釋義:
秋天沉沉的夜色下送君歸去,蟋蟀鳴聲切切不堪入耳。明日你將乘船回毗陵,到那時,回首姑蘇,所見將唯有一片白雲。
3、宋·蘇舜欽《過蘇州》
原文選段:
東出盤門刮眼明,蕭蕭疏雨更陰晴。
綠楊白鷺俱自得,近水遠山皆有情。
萬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羈苦俗人輕。
無窮好景無緣住,旅棹區區暮亦行。
釋義:
東出盤門景物看得格外分明,落一陣蕭蕭細雨改換了陰晴。綠楊依依白鷺點點,全都各自怡樂歡欣,近處的水遠處的山,一處處隱含著深情。世間萬物有盛有衰,憑仗上天旨意施行,嘆息我嘗盡羈旅愁苦,卻被凡夫俗子們看輕。這無窮美景可惜無緣留住,客船黃昏時竟還匆匆遠行。
4、唐·杜荀鶴 《送人游吳》
原文選段: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釋義:
你到姑蘇時將會看到,那兒的人家房屋都臨河建造。姑蘇城中屋宇相連,沒有什麼空地;即使在河汊子上,也架滿了小橋。夜市上充斥著賣菱藕的聲音,河中的船上,滿載著精美的絲織品。遙想遠方的你,當月夜未眠之時,聽到江上的漁歌聲,定會觸動你的思鄉之情。
5、宋·姜夔 《姑蘇懷古》
原文選段:
夜暗歸雲繞柁牙,江涵星影鷺眠沙。
行人悵望蘇台柳,曾與吳王掃落花。
釋義:
在朦朧的夜色中,一片片雲兒,急遽地掠過船旁。清澈的江水,靜靜地流淌;天上的星辰,在水波中盪漾,閃耀著光芒。沙灘上的白鷺,早已睡熟,沒一點聲響。
我默默地望著姑蘇台,帶著幾分惆悵:那迷濛的柳樹,經歷了多少年的風霜?是它,曾用低垂的細條,為吳王掃拂著滿地飄墜的花瓣。
6、唐·張繼 《楓橋夜泊 / 夜泊楓江》
原文選段: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釋義:
月亮已落下烏鴉啼叫寒氣滿天,對著江邊楓樹和漁火憂愁而眠。姑蘇城外那寂寞清靜寒山古寺,半夜裡敲鍾的聲音傳到了客船。
(10)古代蘇杭美女有哪些擴展閱讀:
《烏棲曲》詩的開頭兩句,以洗煉而富於含蘊的筆法勾勒出日落烏棲時分,姑蘇台上吳宮的輪廓和宮中美人西施醉態朦朧的剪影使人們隱約感受到籠罩著吳宮的幽暗氣氛 ,聯想到吳國日暮黃昏的沒落趨勢。
而這種環境氣氛,又正與「吳王宮里醉西施」的縱情享樂情景形成鮮明對照,暗含樂極悲生之意。這層象外之意,貫串全篇,含蓄隱微。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漢族,祖籍隴西成紀,出生於碎葉城(當時屬唐朝領土,今屬吉爾吉斯斯坦),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烏棲曲》
沈壽 女,初名雲芝,字雪君,後名壽,晚署雪宦。吳縣人。生於蘇州一個古董商家裡。7歲隨姐沈立學刺綉。十六七歲在當地已負盛名。光緒十六年(1890),即在蘇州創辦同立綉校。十九年與余覺結婚。余能詩善畫.夫妻畫綉相輔。沈壽開始研究刺綉針法,創造出近10種新的針法。二十九年,沈壽吸收繪畫中明暗原理,注重物象的逼真,表現物象的立體感,創造出模擬綉法,成為欣賞性綉品最基本、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光緒三十年,慈禧太後70壽辰,沈壽綉成"八仙上壽圖"、"無量壽佛"兩幅壽屏,通過在農工商部供職的蘇州人單束笙進獻。慈禧見壽屏,贊為絕世神品,書"福""壽"兩字,分贈余覺、沈壽夫婦倆。農工商部頒發雙龍寶星等勛章,並由尚書載振奏准設立女子綉工科,任命余覺為總理,沈壽為總教習,專門培養刺綉人才。是年11月,沈先期去日本考察美術學校教學,翌年1月回國,即在北京建校,內設國文、圖畫、刺綉三課程。8月,在蘇州設福壽綉廠,翌年停辦。沈壽吸收日本刺綉和西洋畫的長處,以新意運舊法,使綉品更生動逼真,有立體感。所綉英女王維多利亞半身像,獲世界萬國博覽會最優等獎。宣統二年間(1910)初,南京舉辦南洋勸業會,沈壽奉命專責審查綉品。辛亥革命後,綉工科停辦。余、沈去天津創辦自立女工傳習所,辦學3年。民國3年(1914),應張春之聘,沈壽擔任南通女工傳習所所長,繼續傳授刺綉技藝。所綉義大利皇帝、皇後像在意宮廷引起轟動,在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上又獲金質大獎。6年,沈壽多病,張謇恐其藝法不傳,請沈壽詳講綉法,張作筆記,每天一二條,或二三天一條,數月後成《雪宦綉譜》一書,總結18種刺綉的基本計法。9年10月,南通綉織局落成,沈壽任局長。10年6月8日沈壽病逝,終年48歲。葬南通黃泥山之東南麓。蘇州博物館藏有其《濟公像》等綉品。沈壽姐沈立,又名鶴一,刺綉技藝堪與沈壽媲美,妹妹長期合作。沈壽出嫁前即已合綳共綉,以後仍與沈壽一起去北京、天津、南通等地。沈壽逝世後,沈立接任南通刺綉局長。她的自綉作品有《馬》、《神女》、《虎》等。
趙飛燕、趙合德(趙飛燕本名趙宜主):兩人均是江蘇蘇州人。趙飛燕、趙合德的母親是西漢江都王的女兒,嫁給了中尉趙曼,卻暗中與舍人馮萬金私通而生下二女,趙曼病逝後母女三人相依為命,趙氏姐妹從此也備嘗艱辛,從江南姑蘇一直流落到京城長安。趙氏姐妹被漢成帝劉驁看中而入宮,姐妹兩人深受寵愛,不久漢成帝又廢黜皇後許誇立趙飛燕為後。
真娘: 江蘇蘇州人,天資聰慧,才思敏捷,好讀書,喜屬文,吳門才貌雙全的絕色女子
蘇小小: 江蘇蘇州人,錢塘名妓,美貌絕倫,喜吟詩作畫,才空士類,深得各界仰慕,年十九咯血而死,終葬於杭州西湖西泠橋畔。
薛素素: 江蘇蘇州人,她是明代唯一有史料可查的女棋手,多才多藝,棋、詩、書、琴、蕭、綉等,無不工絕,有"十能"之稱,是位有才氣的女子
沈九娘: 江蘇蘇州人,端莊文雅,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才藝過人,後為唐伯虎之妻
王翠翹:江蘇蘇州人,秦淮名妓,吳儂軟語,柔媚無比,而性格中又有一點堅毅與直率,後逃往嘉興,在嘉興南湖,遇到了桐城富家子弟羅龍文,嫁給了羅龍文為妾,之後多次遭遇磨難事故,最後跳海而死。
周玉鳳:江蘇蘇州人,周玉鳳是明崇禎帝朱由檢的皇後
柳如是:江蘇蘇州人,十三歲便進了青樓,不過老鴇慧眼識人,培養其琴棋書畫,詩詞曲賦,是活動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之間,才氣過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傳頌的軼事佳話和頗有文採的詩稿《湖上草》、《戊寅卓》與尺牘。
賽金花(原名傅彩雲):江蘇蘇州人, 她的父親在太平天國運動時流寓蘇州,娶了當地的女子為妻,先生一女賽金花,後生一男。賽金花曾作為公使夫人出使歐洲四國,是一個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葉中國的具有傳奇色彩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