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動漫 > 外國人看美女的視角

外國人看美女的視角

發布時間:2022-08-30 02:09:32

Ⅰ 外國人是如何判斷女性美與丑的哪個是重點

外國人對一個女性的美醜判斷主要是通過氣質來進行的,除此之外還有就是一個女人她所擁有的身材以及她的膚色。這3點是最為重要的,只要這3點過關的話,那麼在外國人的眼中你就是一個標準的美女,比如說,在國際上非常出名的一個女人卡戴珊。卡戴珊就是因為自己的身材特別的突出,同時皮膚是傳說中的小麥色,所以說在NBA眾多球星裡面非常的受歡迎,因為在他們看來,這樣的女人具有很好的女人味,可以帶給男人很多的快樂。

相反,這些歐洲人他們的審美觀念卻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在我們亞洲人看來是是一個不怎麼漂亮的女人,反而在他們的眼中卻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女人,比如說我國的國際名模呂燕,呂燕她的外貌在我們眼裡看來可以說得上是丑,但是在這些歐洲人眼裡看來卻別有一番風味,可能是他們很少看到這么有特點的一個女人吧。但是不管怎麼說,歐洲人對一個女人外貌的評價主要都是通過身材以及她的氣質來判斷的。

Ⅱ 如何看待歐美地區對美女的審美水平

歐美人外貌審美標準是,典型的大眼睛、高眉弓、狹高鼻樑和薄嘴唇等特徵都顯示出外向的、「鋒芒畢露」的性格與精神。燙發的習俗是對歐美人典型的軟而濃密的波浪形發式的欣賞,呈現出輕快躍動的浪漫情趣。歐美人的典型臉型是面窄而突出,眉弓、鼻子突出而顴骨低,頜較靠後。給人的印象是狹長而稜角凹凸明顯,尤其是高鼻樑與眼眶的強烈對比構成歐美人相貌的鮮明特徵。

Ⅲ 都說中外審美不同,那外國人眼中好看的女生長什麼樣

我們可以發現,外國人和中國人的審美非常的不同,並且兩個國家的人身材也特別的不同。中國人認為的美女都是那種大眼睛高鼻樑,身材比較纖瘦的那一種,外國人卻感覺女性身材豐滿一些比較好看,而且對於女性的外貌要求也非常的低。我們認為的那一種美女,在外國人的眼裡看來就是非常普通的。而我們感覺那種街上一抓一大把的女性在外國人的眼裡反而是美若天仙,尤其是一些戴著眼鏡,塌鼻子小眼睛的女生更加受外國人的歡迎。


因此也可以期待著有一天說不定自己能夠找到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外國男友,去狠狠的打那些諷刺自己顏值的人的臉。並且外國男生對自己的另一半都會特別的體貼和照顧,他們不會像中國男性一樣,把生孩子做家務全部都丟給女性一個人。相反,這些外國男性會把家務活全部都包攬下來,特別寵愛自己的老婆。審美不同,主要還是因為文化觀念的不同,在我們中國人的眼裡面,從小就被灌輸只有瘦人才是漂亮的。

Ⅳ 歐美人眼中長得好看的亞洲女生是什麼樣

在一些歐美人看來,范冰冰,張柏芝,Angela baby 這類國人眼中的美女只是「長得差不多」的小女孩,不算性感,只能算好看。

像呂燕這樣的就很「Fantastic」,因為她眼睛小嘴巴大,高顴骨,下巴稜角分明,鼻子塌膚色較深。

其實,做最真實的自己就是一種美。

外在美會隨著時間的消逝漸漸褪色,而內在美只會像好酒一樣越陳越香。即便生命走到盡頭,這種沒也永遠不會消逝。

就像我們今天永遠會懷念楊絳先生,李佩先生一樣。

所以,做精神上的貴族也是一種永恆的美。

Ⅳ 歐美人眼中長得好看的亞洲女生是什麼樣的

以前我也不知道什麼樣的女生是歐美人眼中認為好看的,但是真的有人統計過,我看過這個視頻,所以現在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有一個視頻裡面演過一個外國人,為了知道在歐美人眼中什麼樣的亞洲女生好看,他就把他認為好看的亞洲女生都收集在一起了,然後站在美國的街邊問路人,讓路人選出他們眼中比較好看的亞洲女生。

所以這個結果也告訴我們,外國人看美女可能是更偏重於自身的特點,跟我們注重五官看臉蛋是不一樣的。他們會覺得越有特點的女生越漂亮,范冰冰雖然好看,但是實在是美的太雷同了,完全沒有特點。

Ⅵ 歐美人眼中長的好看的亞洲女性是什麼樣子

我個人認為是像呂燕超模那樣的,單眼皮,小眼睛,顴骨上天生的雀斑,皮膚黑黃(所謂健康麥色),寬肩膀,胳膊粗,腿粗,肌肉線條明顯。

怎麼樣?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歡迎給我留言點贊喲!

Ⅶ 外國人眼中的東方美女,為什麼國人大多覺得丑

中西方一直以來就是有著很多的文化差異的,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差異,就是在於審美之上了。我們東方,一直以來都是有著一個很完整的審美體系,但是我們東方美人放在西方卻並不一定稱之為是美人了,反之亦然。近段時間,我們發現被西方人稱之為是東方的美女,在我們國人的眼裡看起來不僅不能算是美女,甚至還有一點丑的。

確實只是那樣的,確實要比較豐滿。但是在我們東方人這里,中華民族的審美,是在中國文化幾千年的歷史上打造出來的,是獨有的。這樣的一個審美標准,也是任何一個外國人都沒有辦法脾氣。

Ⅷ 外國人眼中最美的4位中國女星,她們都是誰

外國人眼中最美的4位中國女星,她們都是誰?姚晨,人們脫口而出的一個特點就是陳瑤的大嘴巴。事實上,陳瑤不屬於中國公認的頂級美女標准。然而,由於長期的舞蹈實踐、讀書的樂趣、優美的身體和詩詞書法的氣質,陳瑤獨特的美被賦予了幾分優雅的氣質。

Ⅸ 中外女人的區別!!

  1. 很難找到,現在提供一點相關的資料,看對你是否有幫助。

    2、關於價值的斷想
    價值: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切經濟、政治、文化、習慣、心理和客觀存在的稀缺程度之關系的總和。
    世上發生任何事件,最終都會反映到價值上來。價值,也是主觀和客觀關系的總和。任何單一因素都不能決定價值量。價值只能在各因素(主觀和客觀的)相互作用的體系中由均衡決定。
    3、中西文化的盲點:結構理性
    在這個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質是一個結構比重的問題。一切對單一和純粹的追求都是偏見。人們常常在面對選擇時進退維谷,這正是缺乏結構理性的表現。
    有三種理性存在:價值理性、工具理性和結構理性。
    在中西文化中,只有前兩種理性,缺乏第三種理性。
    價值理性是人們用來判斷是非好壞,應該或不應該的一套價值體系。
    工具理性是為實現價值目標的手段體系,如策略、政策、程序、組織、制度、科技手段等。
    結構理性是人們在不同情況下構造價值結構的理性。例如,義的價值和利的價值都不能單一地適用任何情況。人有時自利,有時利人,兩種價值同時存在於一身,那麼在何時何地對待何人講利或講義,這就必須用結構理性判斷。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持同一價值觀。這就是說,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矛盾和價值觀應該在結構理性的支配下統一起來,這就使結構理性的含義。
    東西文化中為什麼有結構理性的盲點呢?就是因為人類有偏執的共性。一旦價值理性形成後,人們就將它固定下來,向一切情況運用。
    4、結構理性不是價值觀
    結構理性是一種方法理性,而不是一種價值理性,它當然與價值相對論和道德相對論扯不上關系。因為結構理性是一種中立於價值判斷的方法理性。
    結構理性不是一種價值觀,而是一種構建價值結構的方法論。它不需要也不可能有一個分析衡量錯對好壞的內容准則,按照結構理性的方法理解真理與價值,真理和價值都不是唯一的和絕對的。真理和價值的意義依賴於時空和情勢。
    5、信仰偏執與人間悲劇
    由於人類在理性結構上有盲點,人類常常把信仰的追求推到了極度與偏執的程度。這種對信仰上的偏執,使得人們可以對信仰的追求不顧一切,對信仰的偏執導致了無數的人間悲劇。
    人類沒有信仰不行,但信仰過度和偏執甚至更加危險。信仰偏執可能是製造人間悲劇的最重要根源。世界上沒有哪一種信仰是絕對正確的,也不可能有哪一種信仰是絕對錯誤的,人們應該有結構的,有條件的,有程度的接受所有相互矛盾的信仰,形成一個比重、多少、條件不同的信仰結構:「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6、上帝的公平
    貧窮嗎?上帝讓你知足。富有嗎?上帝讓你貪婪。勞作嗎?上帝給你胃口,讓你健康。享受嗎?上帝讓你乏味,給你肥胖。追求幸福者,上帝讓你感覺命短,遭受痛苦者,上帝讓你感覺壽長。
    人世間有各式各樣的公平,都不如上帝公平。例如,機會均等,結果均等,起點均等,貢獻均等。然而這每一種均等,都有它不可克服的不公平的一面,並且帶有一定的負面效果。機會均等,其結果就不會均等。買彩票,每人贏錢的機會是均等的,但結果只有少數人贏得巨款。市場經濟的競爭是機會均等的,但結果卻只創造了少數富人。結果均等就絕對公平嗎?也不!結果上的均等掩蓋了貢獻上的不均等,收入上的均等掩蓋了成本上的不均等。
    7、視角
    轉化視角看問題,不僅是了解事物的方法論,也是人類行為的道德要求。設身處地,將心比心。不僅以此待人,而且以此待自然、待宇宙、待一切。
    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視角去看,會呈現不同的形象,得出不同的結論。
    在人與人之間,以個人的視角去觀察別人,多少會帶有感情的、利益的和理性的偏見。所以我們也需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別人看自己。設身處地地看問題常能克服人與人之間的偏見。
    首先,我們要學會從別人的利益,別人的感受,別人的經驗和知識的角度去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不是只從自己的利益、感受、知識、經驗去看他人,看與他人之間的關系。
    第二,人類要學會站在自然的角度、站在其它動物和生物的角度看世界。如此,人類與自然、人類與其它動物和生物就會和諧得多。然而我們人類對自然物種的分類全是以人類的利益為出發點、為判別標準的。
    第三,作為一般規律,我們對事物所作的判斷,所下的結論,都是從某一視角看問題所作出的,視角一改變,這些判斷和結論的正確性就動搖了。
    8、動機、手段與效果
    一個社會的模式,或各個國家的社會區別,大致就是由那個社會和國家隊動機、手段、效果的道德和法律約束標准、方式和側重點決定的。
    在動機、手段與效果之間存在一種相互依存的邏輯關系。要實現動機,就必須要有手段,有了手段的實行,就一定會帶來一定的效果。但社會必須對三者的好與壞、准許與不準許作出界定,也就是說這三者的關系必須受到道德與法律的約束,否則人類社會就會變成叢林世界。
    當我們分析道德和法律對這三者的關系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道德可以用來約束全部三者而法律卻只能用來約束手段。因為動機無法用事實證明,而效果則有許多為人所不可控的因素。也就是說法治是不管動機與效果如何的,只要手段合法,就不能被治罪,雖然有可能受到道德的譴責,而這正是法治的短處。
    道德的約束雖沒有法律約束那麼硬,卻比之約束范圍寬廣得多,道德不僅約束手段,而且約束動機與效果。
    我們能找到一套標準是使三者統一起來嗎?回答是不能!因此,任何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不管它強調的是何種標准,總是會存在一定缺陷的。不過上面的分析告訴我們,任何一方面的標准若絕對化而完全不顧及其他標准就一定是不好的。在三者之間找到一個均衡的中庸之道似乎可以做得到的,所以一個社會應該是法治、德治與情治的有機結合。
    9、替代的困擾
    每個人幾乎每天作出一些類似非經濟的替代決策。當你作出這些替代決策的時候,你去追溯過躲在這些決策後面曾經困擾過你的那權衡替代的尺度嗎?那就是你最深層的價值觀。
    例如對不同對象的愛如何替代。對生命、自由、愛之間的替代也是如此。
    10、爭名與逐利
    追名逐利皆為人類行為的根本驅動力。天下熙熙,皆為名利而來,天下攘攘,皆為名利而往。大致而言,人是爭名奪利的動物。所以有人把人類社會叫「名利場」。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說人逐利,與鳥無異。「雁過留聲,人過留名。」說人爭名,與雁有同。
    現代經濟學,是用自利與理性解釋人們的行為,即認為人類是逐利的理性人,又叫經濟人。
    按照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的說法,以私產為基礎的自由市場制度安排,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調解,它使得每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使社會得益。
    現代經濟學,尤其是主流經濟學,卻很少研究人們爭名的社會效果。人們爭名也會像逐利那樣有利於全社會嗎?
    人類爭名,基本上是一類相互抵消的浪費性行為。
    人爭名的根源是來自人的嫉妒本性。對於整個社會利益而言,逐利優於爭名,因此在經濟活動中的爭名之風不可長。
    11、恥的標准和功用
    有什麼樣的榮恥標准,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
    東方人以好、壞為標准,西方人以對錯為標准。
    12、信譽無價
    一個人,一家公司都輸不起信譽,何況一個國家?
    「一個雞蛋吃不飽,一個名聲講到老。」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從此處得,將從他處失,並且是永遠損失下去。
    13、信心與價值
    假若我們中國的自尊、自信心能增強,同樣的出口商品定能換回更多的外匯。信則有,不信則無。這信字若指信心與自信更有哲理。
    信心生產價值。
    現在中國出口許多產品到國外,有些質量超過日本貨,可價錢卻低很多。我想這是我們中國人過謙吃的虧。
    西方人什麼都是先看重自己的。各種優惠、賠償等,都是自己人先得,然後才考慮外人。
    14、常輸是游戲規則使然
    一個人要贏得競爭依賴於他自己可控的優勢與弱點,也依賴於外在於自己不可控的因素。更依賴於競爭的游戲規則和所用的是否符合道德要求。
    首先,一個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增加自己的優勢,減少自己的劣勢。這是他自己可控的因素。當然可以增加贏得可能性。然而他是否真能贏,還依賴於外在機會是否存在,是否機會均等。如果機會足夠小,威脅足夠大,即使自身努力也難以成為贏家,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其二,如果一個人在競爭中總是輸而無機會贏,這決非此人不想贏或他比某人低級愚蠢,而是競爭的游戲規則於他不利。在這種游戲規則下,他的優勢不能被評價,而弱勢反被評價,游戲規則有利於他的對手。例如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是「價高者得,價低者出」。有生意眼光的人總是贏家,有資本的人也總是贏家,而有些人無論怎樣努力,最終還是赤貧,因為這游戲規則對他不利。
    其三,一個人贏了,我們須問他是用什麼手段贏的,一個人輸了,必須問他是如何輸得。
    其四,任何一個人,總有他不可克服的約束條件。
    最後,要問贏得目的是什麼。

    三、中西文化斷想
    文化的雜交有兩種結果,一是優勢雜交;二是劣勢雜交。所以,兩種文化交匯的時候,一定要有引導,以防止劣勢雜交而保證交匯的文化優秀。
    1、人類千年的功過
    人類匆匆的腳步,很快又走完了36.5萬天,21世紀的腳步,已迎面踏進人類的生活。回首千年,人類既聰明也愚蠢,既有功,更有過。人類的聰明使科學昌明,卻使環境惡化;使物質生活改善,卻使精神生活空虛;制度的實驗一個接一個,幾乎每個制度在製造繁榮時,也製造災難;人類追求和平,卻更好戰爭。人類並沒有成熟,她還在人頭馬的階段: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野獸。
    2、治家與治國
    西方以治國之法治家;中國以治家之法治國,各有優劣。
    中西文化大致是互補關系,是以西補中,以中補西的關系,具體可為宏觀西化,微觀東化。
    西法治國有效,中法治家治企業有效。即以法治與市場的方法治國,以道德秩序治理家庭、企業。
    3、東西文化對比隨想
    東西文化之所以在文化上互相攻擊,爭論不休,就是因為他們各自都以自己的文化價值為尺度去評判他人的文化。
    東方文化的主流是儒佛道,尤其是儒家文化。
    文化可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可見的行為方式;一是不可見的價值觀、道德准則和信仰。東西文化作為人類文化的兩部分,有一些是共通的,如都認為和平和守信是好的。
    (1)東西文化的第一個區別,也是最本質的區別,是責任、義務和權利之間的差別。儒家文化強調個人對社會、對他人所承擔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卻不強調社會對個人權利的界定和保護,不強調人與人之間清楚的權利區分和對權利的互相尊重。西方文化恰恰相反,強調社會對個人人權和產權的界定和保護,卻不強調個人對社會人對他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2)東西文化的第二個區別是價值判斷的方式不同。西方人重效果判斷,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重動機判斷。對於西方人而言,什麼是動機和出發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效果好不好。對於中國人而言,首先判斷人們的出發點和動機好不好,然後才看效果,這兩種衡量好壞的不同方法,使得西方人特別重視達到目的的手段體系,達到目的的效率和效果。而東方人則特別強調證明自己是好人,是好的出發點和動機,對於效果和達到目的的手段反而不去盡量努力尋求。其結果是西方文化導致手段體系發達而道德不張,東方人則重道德而手段不張。
    (3)東西文化的第三個區別是對人性的假設不同。西方文化假設人性惡;儒家文化假設人性善。故西方文化主張法治,儒家文化主張德治。
    (4)東西文化的第四個區別是思維方式。西方人重演繹與分析,中國人重歸納與類比;西方人善於把整體分成部分,然後把每一部分都變成專業化、專門化。並且西方人也善於在純粹的假設上作理論推演,以發現更為深層的東西。東方人則善於歸納與類比,從類比和歸納中發現一般規律,發現新的東西。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從一般到特殊,而東方人的思維方式是從特殊到一般。
    (5)東西文化的第五個區別是世界觀上的一元世界和兩元世界的區別。儒家文化重視現世,西方文化認為有帝國與王國存在。
    (6)東西文化還有很多區別。例如儒家文化主張以治家的方法治國,西方文化主張以治國的方法治家;東方人重內容,西方人重形式;東方人喜歡內斗競爭,西方人喜歡外斗競爭;東方人講情理法,西方人講法理情;東方人講謙虛,西方人講自信。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4、東西方的價值判斷標准
    一個理想的社會價值判斷標准,應根據一個國家的實際情況來決定效果判斷與動機判斷的雙重標準的比重,並且配合以完善的法治。
    一個好的價值判斷標准應是效果判斷與動機判斷二者的結合,而取一個適當的比重來判斷好壞。一般來說,如果一個社會以效果判斷為主,以動機判斷為輔,並有嚴格的法治,其社會效果就會比較好,這是因為在法治的約束下,人們追求目的不能不擇手段。
    5、中國文化四論
    要探討中國落後之原因,改造之途徑,未來之發展,不能不討論中國文化問題。
    中國的今日落伍問題是制度問題,也是文化問題。中國的制度是中國人的選擇,而文化影響選擇的價值標准。
    (1)儒家文化與市場經濟制度
    儒家的治國文化,不利於甚至阻礙市場制度的產生,但給定市場經濟制度,儒家文化則必西方文化更有利於市場經濟的發展,經濟更具競爭力。
    儒家治國文化,可歸結為一句話,叫做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或曰以治家的方法治國。治家的法則主要是道德規范即人治,分等差而治之,家長治家,家人治於家長。
    治家的方法,推廣於微觀組織例如公司的管理,是有效的,甚至是優越的。因為具有儒家文化的中國人家庭內部沒有利益之間的相互算計、計較,但並不影響家庭成員盡力為家庭奉獻。如果把這種文化和道德准則帶入公司等微觀經濟組織中,使職員、工人感到公司就是家,那麼公司的管理成本就會大大節省,而工人的激勵程度與合作程度並不下降。
    (2)工具道德與目標道德
    中國是一個講道德的國度,幾千年前就鼓吹以道德治國,但中國人為什麼缺乏公德呢?
    因為中國人把道德當手段,甚至當作治國的手段,這就使道德帶有極強的功利目的。在人治的中國,人們講道德、講禮貌、講敬老敬上,這是因為這樣可帶來功利,不這樣做就要損失功利。在公共場所講道德不增加功利,不講公德也不失去功利使然。中國是一個講工具道德的國家,人們的禮貌、笑臉相迎、點頭哈腰、道貌岸然後面,總是帶有某種目的的。
    在法治國度,道德是作為目的本身即目的道德的。不守法就會失去功利,但不講道德並不損失功利,講道德也不增加功利,在此種情況下,人們仍彬彬有禮,這說明人們講道德的後面並不帶有功利的目的。就是說,人們把講道德當作目的本身去享受。
    要使國人講公德,根本之法不是教育,而是實行法治。
    (3)價值的理性與工具的非理性
    中國人只管價值理性或曰情感價值理性常導致中國人忽視對工具理性的探求。工具理性(制度、法律、政策程序)不發達,科學和工具落後導致發展落後。
    (4)人權自由平等
    中國儒家文化缺乏人權、平等和自由精神,因為它是一種信仰等級特權的文化。
    6、平等待己的功效
    如果你不尊重本族,劣待本族,別族也就不會尊重你,更不會善待包括你自己在內的本族;如果你不尊重自己的家人,別人就不會尊重你和你的家人;如果你不尊重自己的老百姓,別人就不會尊重你的老百姓,也不會尊重你。這就是平等對待本族的功效。
    我一直夢想有一天中國人能像對待外國人那樣平等地對待中國人自己,我也一直夢想有一天政府能向上待外國人那樣平等地對待自己的老百姓。否則,做一個中國人就太可悲了,到了外國受外國人的歧視,回到中國人的圈子中受中國人的歧視,到處不是人。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像中國人這樣如此不自尊,如此劣待自己人,如此沒有自信,如此崇洋媚外,悲哉!
    7、尺度與公正
    世間的公正要以一個適當的或最佳的尺度結構來界定。人類之所以把公正用一把尺度界定,是人類理性的盲點造成的。
    任何單一尺度面前的人人平等都不是真正的公正。一個最佳的界定公正的尺度必須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第一、社會中每個人,至少是每個利益集團的不同能力、優勢和對社會的貢獻要與他們從這個社會所獲取的回報所適應。
    第二、一個最佳的尺度結構必須正好消除每一個利益集團用非生產性活動破壞尺度本身的動機。
    8、英雄與明星
    現代傳媒正把人類推向一個淺俗而缺乏理想的世界。因為理想、高深的思想和精神的極致沒有足夠的市場價值。這就使物質的富有與精神的貧困同步而行,「交相輝映」。
    比較一下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20世紀末乃至21世紀初,我們會發現前者是英雄輩出的時代,後者則是明星輩出的時代,前者是英雄領導時代,後者是明星引導潮流。何因也?通訊交通傳媒的發達與商業價值碰撞使然。
    9、公德與私德
    要取得公德與私德上的一種均衡關系,必須找到法治與人治的最佳結構,必須在重視義務與責任的同時,也要重視人的權利的界定。
    10、負面的真諦
    有負面的存在,追求正面才顯出意義來。完全消滅了負面,人生就會變得索然無味,意義全無。一切東西的珍貴都在於它們的稀缺,而稀缺正是負面的東西。
    11、觀念比知識更重要
    所謂觀念,就是人們對事物對世界的看法,對好壞對錯的認知標准,對行為方式、社會規范的概念。兩個觀念格格不入的人合作,其克服觀念矛盾的合作成本會很高。
    市場經濟的存在與發展,要求有一套與之相適應的觀念。比方遵守合同的觀念,公平競爭的觀念,交換、貿易相互得益的觀念,講信譽不欺詐的觀念,別人正當致富發財不眼紅的觀念等。
    12、宗教的經濟效果
    每一種宗教,都是一種道德規范和行為准則,都對信仰者產生強大的約束力。正是宗教的這種抑惡揚善的功能,對社會產生正面的經濟效果。
    13、領導風格
    現代管理關於領導的理論的一般結論是有效的領導者,是由有效的領導風格所決定的。然而哪一種領導風格最有效卻存在各種學說。
    領導與管理是不同的,管理是管理事,領導是激勵和鼓舞人。所以好的管理者不一定是好領導,反之亦然。領導有兩種職能,一是維系和凝聚團隊;二是領導團隊完成一切任務。與此相應,也有兩類領導風格:一是關心人,以人為導向的領導風格;一是關心任務,以完成任務為導向的領導風格。兩種風格不同程度組合,又可派生出多種中間風格來,典型的風格有四種:一是重關心人,輕關心任務;二是重關心任務,輕關心人;三是關心人也關心任務;四是輕關心人也輕關心任務。
    到底哪一種領導風格更有效呢?按目前流行的情境領導理論,任何一種風格可能有效,也可能無效,依賴於三方面情況組合:一是領導者的價值觀、背景與能力;二是被領導者的價值觀、背景與能力;三是領導者與被領導者所處的環境與階段,按照這種變化不斷調整領導風格才能有效。
    領導與被領導之間的關系的發展要經歷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要求有不同的領導風格。在初始階段,要重關心任務,輕關心人的關系。領導者必須以條規對下屬嚴格管理,保證任務的完成。因為下屬還不熟悉情況,缺乏自治能力。在第二階段,隨領導對下屬的信任和支持增加,領導必須既高度關心任務,也高度關心人的關系。在第三階段,下屬有了更強的能力、成就感和責任心,因此領導的直接指導不再需要,但領導仍需支持與小心謹慎。在第四階段,下屬有了更多的自信、自我指導和經驗,領導的支持與鼓勵已不再那麼重要了,因此,領導應該放手讓下屬自治,採用低度關心人的關系,也低度關心任務的態度。
    14、情理法與法理情
    在情理法的中國,人情味重,什麼事都可以想想辦法,托託人情,走走關系。這是一種自然保險系統,人們容易在艱苦的環境下度過難關。因此在中國人事關系極為重要。
    在法理情的西方國家,人情似紙,相互之間「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有什麼矛盾,先講理,後上法庭,簡單明了。西方雖淡薄人情,卻十分講公正、平等;中國人情味重,卻易產生不公正。

Ⅹ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美女是什麼樣子

在外國人眼裡的中國美女就是天仙,溫婉,漂亮,身材一等幫,比較保守,可以滿足自己男性的尊嚴。在結婚前基本不會做那些不保守的事情,但在外國人眼裡,中國美女比韓國和日本的難搞很多,因為觀念太傳統,人又太漂亮。中國美女對外國人最大的殺傷就是傳統的旗袍穿著樣子,那是最殺傷外國男人的誘惑,亞洲女人相對於歐美女人,體型比較嬌小,比較清純,讓人有種玲瓏的感覺,抱在懷里有點像抱著一個特漂亮的洋娃娃一樣。所以對外國男人中國美女是可遇不可求,精品中的精品
.中國美女產量不如韓國和日本是因為,中國注重自然美。大多美女漂亮根本是不用化妝的,純素顏。,也不去整容,韓國啥的美女都是人工美人。而中國美女才是真正的天然素顏美人

閱讀全文

與外國人看美女的視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424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217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889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995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749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738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721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2017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465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674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1990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556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501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1031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175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3130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822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887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1023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