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除了四大美女,四大醜女,四君子,初唐四傑之外,還有沒有什麼四個四個的「團體」
人物方面知道不多.以下這些也應該算是團體吧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五台縣,為文殊菩薩道場
峨嵋山: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市,為普賢菩薩道場
普陀山:位於浙江省舟山市,為觀音菩薩道場
九華山:位於安徽省青陽縣,為地藏菩薩道場
中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
青魚、草魚、鰱魚、鱅魚
中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
《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
中國的四大名園:
北京的頤和園;
河北承德的避暑山莊;
蘇州的拙政園;
蘇州的留園。
中國古代四大書院
江西廬山五老峰的白鹿洞書院;
湖南長沙嶽麓書院;
河南嵩山南麓嵩陽書院;
河南商丘縣城南應天府書院;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楊貴妃、貂蟬、王昭君
中國四大發明:
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中國四大名綉:
江蘇的蘇綉
湖南的湘綉
廣東的粵綉
四川的蜀綉
中國四大名硯
廣東端溪的端石硯;
安徽歙縣的歙硯;
甘肅南部的洮河硯;
河南洛陽的澄泥硯。
中國四大古城
四川閬中;
雲南麗江;
山西平遙;
安徽歙縣。
中國四大菜系:
魯菜,川菜,蘇菜、粵菜。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
《梁山伯與祝英台》
《白蛇傳》
《牛郎與織女》
《孟姜女》
中國四大梅園:
武漢東湖磨山梅園
南京中山陵梅花山梅園、
上海澱山湖大觀園梅園、
無錫滸山梅園
中國四大古代名樓
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蓬萊閣
中國四大淡水湖
洞庭湖、鄱陽湖、太湖、洪澤湖
中國四大名錦
成都的蜀錦,南京的雲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
中國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格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中國四大直轄市: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
中國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雲貴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
Ⅱ 朱元璋有哪些後妃以及子女
祖父 朱初一祖母裕皇後王氏
父親 仁祖淳皇帝 朱世珍(原名朱五四) 母親淳皇後陳氏
兄弟 朱興隆(南昌王)、朱興盛盱眙王,朱興祖臨淮王
姊妹 太原長公主、曹國長公主。
侄子 朱文正
皇後
馬皇後,野史記名馬秀英:安徽宿州人。父馬公母鄭媼(公與媼非正式名字),郭子興義女,生懿文太子標、秦愍王樉、晉恭王棡、太宗棣(後改為成祖,即明成祖朱棣)、周定王橚。謚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後。
妃嬪
成穆貴妃孫氏,陳州人。兄孫藩,元帥馬世熊義女。生懷慶公主 。謚號成穆。
李淑妃,壽州人,父李傑。史書未有她生下皇子的記載,但有人卻認為李淑妃生懿文太子朱標、秦愍王朱樉、晉恭王朱棡。
碽妃,她為高麗進貢的女子,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她是明成祖朱棣生母。《南京太常寺志》所載明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於陵殿,掌於祠官,三百年來未之有改者」。
胡充妃,生楚王朱楨,謚號昭敬。
郭寧妃,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興、郭英。 生魯王朱檀
郭惠妃,生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汝陽公主。
崔惠妃,謚號庄靖安榮。
胡順妃,生湘王朱柏。
趙貴妃,生沈王朱模。
鄭安妃,生福清公主。
李賢妃,生唐王朱桱。
劉惠妃,生郢王朱楝。
達定妃,生齊王朱榑、潭王朱梓。
葛麗妃,生伊王朱彝。
韓妃,她為高麗進貢的女子。生遼王朱植、含山公主。
余妃,生慶王朱栴。
楊妃,生寧王朱權。
周妃,生岷王朱楩、韓王朱松。
張美人,生寶慶公主。朱元璋死後,她因女兒年幼而幸運的成為唯一一位免於殉葬者。
任順妃;生平不詳。
郜氏,生肅庄王朱楧。
皇子
朱標,(1355~1392)長子,懿文太子(後被建文帝追尊為興宗康皇帝)
朱樉,次子,秦愍王
朱棡,(1358年-1398年)三子,晉恭王
朱棣,(1360年5月-1424年8月)四子,燕王,靖難之役後為明成祖,其改國都為北平(今北京),建紫禁城,派鄭和下西洋,生於征途,死於征途。
朱橚,(1361年-1425年)五子,周定王(建文朝被廢,永樂朝復封)
朱楨,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
朱榑(1364年~1428年),七子,齊王(永樂朝廢為庶人)(達定妃出)
朱梓(1369年~1390年),八子,潭王(洪武朝自焚死)(達定妃出)
朱杞,九子,趙王(幼殤)
朱檀,十子,魯荒王(郭寧妃出)
朱椿(1371年~1423年),十一子,蜀獻王(郭惠妃出)
朱柏(1371年~1399年),十二子,湘獻王(建文朝自焚死)(胡順妃出)
朱桂(1374年~1446年),十三子,代簡王(郭惠妃出)
朱楧,十四子,肅庄王(郜氏出), 初封漢王。
朱植,十五子,遼簡王(韓妃出)
朱栴,十六子,慶靖王(余妃出)
朱權,(1378年—1448年),十七子,寧獻王(楊妃出)
朱楩,十八子,岷庄王(周妃出)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樂朝廢為庶人)(郭惠妃出)
朱松,二十子,韓憲王(周妃出)
朱模,二十一子,沈簡王(趙貴妃出)
朱楹,二十二子,安惠王
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賢妃出)
朱棟,二十四子,郢靖王(劉惠妃出)
朱彝,二十五子,伊歷王(葛麗妃出)
朱楠,二十六子,早夭。
公主
臨安公主,1376年下嫁宣國公李善長子李祺(-1403年),1421年卒。
寧國公主,母孝慈高皇後,1378年下嫁汝南侯梅思祖從子梅殷(淮安總兵官),1434年卒。
崇寧公主,1384年下嫁牛城,未幾薨。
安慶公主,母孝慈高皇後,1381年下嫁歐陽倫。
汝寧公主,1382年下嫁吉安侯陸仲亨子陸賢。
懷慶公主,母成穆貴妃孫氏,1382年下嫁永春侯王寧,子王貞亮。
大名公主,1382年下嫁灤城侯李堅,1426年卒,子李庄。
福清公主,母安妃鄭氏,1385年下嫁鳳翔侯張龍子張麟。麟未嗣侯卒。永樂十五年(1417年)卒。
壽春公主,洪武十九年(1386年)下嫁穎國公傅友德子傅忠,1388年卒。
十公主, 早薨。
南康公主,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下嫁東川侯胡海子胡觀(自縊死),1438年卒。
永嘉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二(1389年)年下嫁武定侯郭英子郭鎮,1455年卒。
十三公主,早薨。
含山公主,母高麗妃韓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尹清(掌後府都督事),1462年卒,壽82歲。
汝陽公主,母惠妃郭氏,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下嫁謝達(前府都督僉事)。
寶慶公主,太祖最幼女(父崩時,年3歲),1413年下嫁趙輝(南京都督),1433年卒。
侄女
福成公主,父南昌王(朱興隆),母王氏,嫁王克恭。王克恭曾任福建行省參政,後改福州衛指揮使。
慶陽公主,蒙城王(仁祖朱世珍弟壽春王之子)女,嫁黃琛(淮安衛指揮使)。
兒媳
太子朱標娶常遇春女
秦王朱樉娶王保保妹(又名:擴廓貼木兒,安徽臨泉人)為正妃,鄧愈女為次妃
晉王朱棡娶謝成女
成祖朱棣娶徐達女
潭王朱梓娶於顯女;
魯王朱檀娶湯和女;
代王朱桂娶徐達次女;
安王朱楹娶徐達幼女;
郢王朱棟娶郭英女
蜀王朱椿娶藍玉女
Ⅲ 四大美女,四大名校,你知道中國還有哪些「四大」么
中國四大佛教名山為中國四處最主要的道教聖地,分別是:
山西五台山
四川峨眉山
安徽九華山
浙江普陀山
中國四大道教名山為中國四處最主要的道教聖地,分別是:
位於湖北十堰的武當山;
位於江西鷹潭的龍虎山;
位於安徽黃山的齊雲山;
位於四川都江堰的青城山。
四大菜系普遍的有兩說
一是川魯粵淮,二是川粵魯蘇。但是以八大菜系的說法更能緊跟時代步伐。
我國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理、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菜餚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川、蘇、粵、閩、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魯、川、蘇、粵四大菜系形成歷史較早,後來,浙、閩、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就形成了我國的「八大菜系」。
一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到的烹飪特色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資源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為:蘇、浙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魯、皖菜猶如古拙樸實的北方健漢;粵、閩菜宛如風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內涵豐富充實、才藝滿身的名士。
蘇綉、湘綉、粵綉、蜀綉譽為中國四大名綉。
1、蘇綉
主要產於江蘇蘇州、南通一帶,因產地蘇州而得名。有單面綉和雙面綉、雙面異色綉,雙面異色異物綉及雙面異色異針異物三異綉及環形綉等。題材廣泛,圖案新穎,針法細膩,形象逼真,色彩秀麗,富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具有高貴典雅的風格特徵。最能體現蘇綉藝術特徵的「雙面綉」,可從兩面觀賞,雙面綉《貓》是蘇綉的代表作品。
2、湘綉
產於湖南長沙,是湖南長沙一帶綉品的總稱。吸收蘇、粵綉的優點,融合傳統的繪畫、刺綉、詩詞、書畫及金石藝術於一體,作品具有構圖優美,針法細膩,綉藝精湛,色彩鮮艷,絢麗奪目,風格豪放,花紋瑰麗奇特,神態生動等特點,享有「超級綉品「之譽。題材廣泛,以獅、虎、松鼠為代表作,有「蘇貓、湘虎」之說,著名有《鬅毛獅》、《鬅毛虎》。
3、蜀綉
產於四川成都,是四川成都傳統刺綉工藝品,以軟緞和彩絲為原料,技藝講究,施針嚴謹,針腳精細,摻色柔和,虛實得體,圖案美觀。以構圖精巧、刻畫細膩、形神兼備、色彩明麗而著稱。主要有高級藝術綉屏,代表作有《芙蓉鯉魚》、《熊貓》等。
4、粵綉
產於廣東省(廣州、潮州)。金銀線墊綉是粵綉特技,以構圖飽滿、繁而不亂、色彩濃郁、立體感強等特點著稱。題材多樣,主要是各種吉祥圖案、百鳥等。其中「百鳥朝鳳」、「龍鳳」、「博古」最具特色,充分體現了當地人民的審美情趣。
Ⅳ 屬於六年內免檢車輛,請在檢驗有效期止前3個月內申領檢驗標志
車主可以在汽車年檢期限的前三個月提前去進行汽車年檢如果過期未進行汽車年檢的車輛繼續上路,會被處於200元罰款、並記3分處罰、暫扣車輛。另外購買的汽車保險不會生效的。出現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也不會賠付!
改裝過的需要恢復原樣,違章的處理完違章之後才能進行年審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請採納!
Ⅳ 八大菜系都有什麼
菜系是在選料、切配、烹飪等技藝方面,經長期演變而自成體系,具有鮮明的地方風味特色,並為社會所公認的中國飲食的菜餚流派。
中國飲食文化的菜系,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由於氣候、地形、歷史、物產及飲食風俗的不同,經過漫長歷史演變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體系的烹飪技藝和風味,並被全國各地所承認的地方菜餚。
早在商周時期中國的膳食文化已有雛形,以太公望最為代表 [1] ,再到春秋戰國的齊桓公時期,飲食文化中南北菜餚風味就表現出差異。到唐宋時,南食、北食各自形成體系。到了南宋時期,南甜北鹹的格局形成。發展到清代初期時,魯菜、川菜、粵菜、蘇菜 [2] ,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地方菜,被稱作「四大菜系」。到清末時,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四大新地方菜系分化形成,共同構成中國傳統飲食的「八大菜系」。
民國開始,中國各地的文化有了相當大的發展。川式菜系分為川菜和湘菜,廣式菜系分為粵菜、閩菜,蘇式菜系分為蘇菜、浙菜和徽菜。因為川、魯、粵、蘇四大菜系形成歷史較早,後來,閩、浙、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漸出名,就形成了中國的「八大菜系」。後來形成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川、粵、蘇、閩、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中國「八大菜系」。
一個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歷史與獨到的烹飪特色分不開的。同時也受到這個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資源特產、飲食習慣等影響。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為:
魯、如同講究禮儀廉恥的士人
川、湘菜就像內涵豐富充實、才藝滿身的江湖術士;
粵、閩菜宛若風流儒雅的公子;
蘇、浙和徽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
構成
Ⅵ 朱元璋一生到底霸佔過多少女人
朱元璋皇後一個,嬪妃二十一個分別是:
皇後:馬皇後,野史記名馬秀英,也有稱馬臘梅。
妃嬪:
成穆貴妃孫氏,陳州人。兄孫藩,元帥馬世熊義女。生懷慶公主。謚號成穆
李淑妃,壽州人,父李傑。史書未有她生下皇子的記載,但有人卻認為李淑妃生懿文太子朱標、秦愍王朱樉、晉恭王朱棡
碽妃,她為高麗(今朝鮮)進貢的女子,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她是明成祖朱棣和周定王朱橚的生母。《南京太常寺志》所載明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於陵殿,掌於祠官,三百年來未之有改者」
胡充妃,生楚昭王朱楨,謚號昭敬。
郭寧妃,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興、郭英。生魯荒王朱檀
郭惠妃,生蜀獻王朱椿、代簡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汝陽公主
崔惠妃,謚號庄靖安榮,未生子女
胡順妃,生湘獻王朱柏
趙貴妃,生沈簡王朱模
鄭安妃,生福清公主
李賢妃,生唐定王朱桱
劉惠妃,生郢靖王朱棟
達定妃,生齊恭王朱榑、潭王朱梓
葛麗妃,生伊厲王朱彝(木彝)
韓妃,她為高麗(今朝鮮)進貢的女子。生遼王朱植、含山公主
余妃,生慶靖王朱栴
楊妃,生寧獻王朱權
周妃,生岷庄王朱楩、韓憲王朱松
張美人,生寶慶公主。朱元璋死後,她因女兒年幼而幸運的成為唯一一位免於殉葬者
任順妃;生平不詳
郜氏,生肅庄王朱楧
Ⅶ 朱元璋一生有多少女人
朱元璋的後妃有記載的共22人。
皇後:馬皇後。
妃嬪:
成穆貴妃孫氏,陳州人。兄孫藩,元帥馬世熊義女。生懷慶公主。謚號成穆
李淑妃,壽州人,父李傑。史書未有她生下皇子的記載,但有人卻認為李淑妃生懿文太子朱標、秦愍王朱樉、晉恭王朱棡
碽妃,她為高麗進貢的女子,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她是明成祖朱棣和周定王朱橚的生母。
胡充妃,生楚昭王朱楨,謚號昭敬。
郭寧妃,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興、郭英。生魯荒王朱檀
郭惠妃,生蜀獻王朱椿、代簡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汝陽公主
崔惠妃,謚號庄靖安榮,未生子女
胡順妃,生湘獻王朱柏
趙貴妃,生沈簡王朱模
鄭安妃,生福清公主
李賢妃,生唐定王朱桱
劉惠妃,生郢靖王朱棟
達定妃,生齊恭王朱榑、潭王朱梓
葛麗妃,生伊厲王朱彝(木彝)
韓妃,她為高麗(今朝鮮)進貢的女子。生遼王朱植、含山公主
余妃,生慶靖王朱栴
楊妃,生寧獻王朱權
周妃,生岷庄王朱楩、韓憲王朱松
張美人,生寶慶公主。朱元璋死後,她因女兒年幼而幸運的成為唯一一位免於殉葬者。
任順妃;生平不詳
郜氏,生肅庄王朱楧
Ⅷ 中國歷史上的女將軍有有那些
在民間流傳著許多古代巾幗英雄的故事,如花木蘭、平陽公主、樊梨花、楊門女將、梁紅玉等。但這些人要麼是民歌或演義中的人物,要麼就是其身份並非正式的將軍。數千年的中國歷史上,正式列入國家編制的女將軍,實際上只有被明朝崇禎皇帝詩贊「鴛鴦袖時握兵符」的女將軍秦良玉。《明史·秦良玉傳》說:「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每行軍發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為遠近所憚。」秦良玉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二十五史》載入將相列傳的女將軍,填補了正史將相列傳中長期以來無女性的歷史空白。
1、婦好(商):她是商王武丁的第一任王後。即祖庚、祖甲的母輩「母辛」,生活於公元前12世紀的前半葉武丁重整商王朝時期,是我國最早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英雄。
一九七六年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了「婦好」墓,使這位湮滅三千多年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的事跡,重見天日。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認為應該給予這位古代的傑出婦女以應有的歷史地位。墓葬被發掘時,墓內物件保存完好。除發掘出大量青銅器外,其中所出玉器共755件,是商代玉器出土最多、最集中的墓,另有63件石器、47件寶石器及象牙雕刻等物。
由於頻繁的戰亂,商王朝留給今人的痕跡已經非常稀少,但是就在這些為數不多的遺物中,卻有相當一部分屬於一位特殊的女人。她就是「婦好」,可見她的地位有多顯赫。
2、樊梨花(唐):唐太宗貞觀年間人。其父樊洪為西涼國(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後投唐。她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後,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
樊梨花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巾幗英雄。《說唐》《薛家將》在講到薛仁貴征西的故事時,無一例外都要講到這樣一位富有叛逆精神並且敢於大膽追求理想愛情的古代女子。她美麗無雙,武藝最高,天下無敵;雖受辱含冤,卻申明大義,顧全大局,以德報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麗的,深刻的,她所體現的正是中國婦女偉大的獨立於世的精神。
3、佘賽花(後唐):佘太君,名賽花,封號太君。生於後唐清泰年間(934年),後漢乾祐二年(949年)與楊繼業成婚。卒於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壽七十七歲。清.康基田《晉乘搜略卷二十》載:「鄉里世傳,折太君善騎,婢僕技勇過於所部,用兵克敵如蘄王夫人之親援桴鼓然。」人們把她比作蘄王韓世忠親援桴鼓退金兵的夫人梁紅玉,推崇備至。清代光緒《保德州志》載:「楊繼業……事北漢為建雄軍節度史,娶折德扆女。」
她和其他傳說中的楊門女將不同,歷史上確有其人。曾祖父曾任後唐麟州(今陝西神木縣北十里)刺史,隸屬李克用;祖父折從遠,公元930年後唐明宗授他為府州(今陝西府谷縣)刺史;父折德扆,後漢隱帝特任府州團練使。據清代兵部尚書畢沅《吳中金石記折克行碑》中記載:折恭武公克行神道碑,在府谷縣孤山堡南,敘折太君事,世以此碑為折太君碑。考折太君,楊繼業妻折德扆女也,墓在保德州南折窩村。折
4、花木蘭(北魏):在商丘市虞城縣營郭鎮,有花木蘭祠為證。在京九鐵路線上,有個虞城木蘭站,不遠處即為花木蘭祠,是隋朝木蘭故居所在地。祠始建於唐代,佔地面積72000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有大門、大殿、獻殿、後樓和各院落,共有百餘間。大門過道內,塑有花木蘭的高大戰馬;大殿內,塑有花木蘭戎裝出征像和兩側侍衛;後樓塑有花木蘭少女像、全家合歡像;祠殿內外,有歷代官吏、名人贊美花木蘭的撰文、題詩、書畫等碑刻十餘通。如唐代杜牧詩:」彎弓征戰作男兒,夢里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佛雲堆上祝明妃。」可惜,原祠毀於1943年一場戰火,近年重修,尚有清代祠碑保存完好。
木蘭葬於延安,聖地有勝跡。木蘭家住延安城南萬花鄉花塬頭村,為花姓,北魏人。死後葬於村旁山上,稱」花家陵」。皇帝還派人送葬,墓下有石階,兩旁分列石人、石馬、石獅、石羊。1984年,在延安萬花山修復了木蘭陵園。該園雕梁畫檔,典雅壯觀,依山建有墓冢,石碑上刻有舒同所書的「木蘭詩」、「花將軍墓」,以及白居易、杜牧等著名詩人歌頌花木蘭的詩詞。園內遍植木蘭喜愛的牡丹花,塑有木蘭戎裝石像,躍馬橫劍,逼真再現了木蘭當年的英雄氣概。
太君即是歷史上的佘太君。佘姓是後來說書人以訛傳訛,用了同音字所致。
5、潘寶珠(北魏):《魏書·楊大眼傳》、《北史·楊大眼傳》記載:潘寶珠為武都氐族人,楊大眼之妻。潘氏是我們知道的早期協助丈夫領兵的將領。楊大眼仕拓跋魏,歷官直閣將軍、征虜將軍、東荊州將軍、武衛將軍,屢次出征,與蕭梁及荊州少數民族戰斗。潘氏武藝高超,善於騎射,自行來到丈夫軍中,身著戎裝,當廝殺時和丈夫一起與敵軍刀劍相交,當游獵時並騎出入叢林。戰斗或打獵完畢,回到軍營,夫妻同坐幕中,與部下將領、幕客隨意交談,笑聲四起,楊大眼有時高興地指著妻子對眾人說:「此潘將軍也。」
6、梁紅玉(宋):史書中雖不見其名,只稱梁氏,但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紅玉是其戰死後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於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東京人也。」
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後結識韓世忠。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後成為韓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一夜賓士數百里召韓世忠入衛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楊國夫人。後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後獨領一軍與韓世忠轉戰各地,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農歷八月二十六遇伏遭到金軍圍攻,力盡傷重落馬而死。終年三十三歲。金人感其忠勇,將其遺體示眾後送回,朝廷聞訊大加弔唁。
7、奢香(元):彝名舍茲,生於元順帝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系(四川藺州)宣撫使、彝族恆部扯勒君長奢氏之女。
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年方十四,嫁與貴州彝族默部水西(今大方)君長、貴州宣慰使靄翠為妻。其夫靄翠,彝名隴贊阿期,系貴州彝族默部德施氏勿阿納四十六世孫,元末襲任順元宣撫使,八番順元宣慰使加雲南行省左丞。明太祖朱元璋滅元後,在金陵(今南京)建立明王朝中央政權,於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撤銷原元建制,設貴州宣撫司。靄翠與水東的宋蒙古歹、普定的女總管適爾等先後率部歸附明王朝。朱元璋皆」予以原官世襲」,」賦稅聽其輸納」。以靄翠為貴州宣撫使;宋蒙古歹為宣撫同知,並賜名曰」欽」。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鑒於靄翠統轄的水西領地較廣,是控制川滇黔邊境的戰略要地,民族眾多,具有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兵力強大,行動統一,其對西南政局的穩定,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於是下詔,」升貴州宣撫司為宣慰司,以靄翠為宣慰使,宋欽為宣慰同知,令靄翠位各宣慰之上,設治所於貴州城內(今貴陽)」。奢香自幼聰明能幹,好學深思,婚後成為靄翠的內助,經常輔佐丈夫處理宣慰司的許多政事。在與丈夫共同生活的過程中,奢香逐步增長了攝政理事的政治才能,以賢能聞名水西各部,受到族人愛戴、尊稱為苴慕,即君長之意。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水東的宋欽死去,由其妻劉淑貞代襲宣慰同知一職。同年,靄翠病逝。由於子尚年幼,不能承襲父職,奢香毅然克忍居孀撫孤之痛,代襲貴州省宣慰使職。
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年僅35歲的奢香不幸病逝。明太祖朱元璋特派使臣到水西,參加奢香的葬禮,加謚奢香為「大明順德夫人」。
8、岑花(明):即瓦氏夫人。生於明治九年(1496年),歸順直隸州(今廣西靖西縣舊州村)土官岑璋之女。她是壯族土司時代著名的抗倭英雄。她自幼聰明好學,飽讀詩書,習練武藝,精通兵法,生性助人為樂。長大成人以後,按照壯族土司時代官族與官族通婚以及壯族婚姻不避同姓的習俗,嫁給田州(今廣西田陽縣)土官岑猛為妻,改稱為「瓦氏」。
明嘉靖六年(1527年),田州土官岑猛被指控叛亂,遭朝廷討伐,與其子岑邦彥戰敗而亡。岑猛與其子死後由孫子岑芝承襲田州土官。因岑芝年紀尚幼,瓦氏夫人主政代理知州事。瓦氏夫人在職期間,克己礪志,善理州政,安定了社會秩序;同時積極發展農業生產,建義學,興教育,在各方面均有所成就,人民得以安居樂業,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擁護。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岑芝被朝廷征調到海南島Z壓黎族起義,戰死於海南。於是,瓦氏夫人又負擔起撫育岑芝之子岑大壽、岑大祿的責任,繼續掌管州內一切政務,政績依舊斐然。
廣西百色市田州鎮(現田陽)隆平村那豆屯東北約500米有一塊田地叫「地太」,壯語是太婆之地的意思。根據《鎮安府志》記載,以「地太」為中心方圓一千畝的范圍內,埋葬著包括瓦氏夫人及田州土司16世祖岑太祿、22世祖岑瀾在內的7座土官墓。可惜近代已經全部遭到徹底破壞,大部分地面文物已經不見蹤影。1989年,附近的農民在隆平村平街屯魚塘邊找到了一塊蓋水溝的墓碑,墓碑的碑文是:「前明嘉靖特封淑人岑門瓦氏太君之墓」,使人們又重新記憶起了這位明代的壯族女英雄。現在,在墓地的舊址修復了瓦氏夫人的陵墓,成了愛國Z義的教育基地,每年不少群眾,都自覺的去那裡吊念這位民族英雄。
9、秦良玉(明朝):字貞素。明朝末期戰功卓著的民族英雄、女將軍、軍事家、抗清名將。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官至明朝的光祿大夫、忠貞侯、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提督、一品誥命夫人。
《明史》、《南明史》等史書記載到:」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自幼從父秦葵習文練武。
根據重慶官方對秦良玉所遺留下來的衣物等遺物測定,其身高約1米86左右。
秦良玉一生戎馬40餘年,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雲貴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非列女傳)的巾幗英雄。唯一憑戰功封侯的女將軍。為數不多的文武雙全女子。郭沫若曾撰文贊譽秦良玉:「像她這樣不怕死不愛錢的一位女將,在歷史上畢竟是很少的」。北京宣武門四川營胡同就是她北上勤王屯兵遺址(門上刻「蜀女界偉人秦少保駐兵遺址」十二大字)。
10、杜鳳揚(清):生卒年份不詳,是雲南回民起義軍女首領。咸豐、同治年間雲南回民起義軍杜文秀長女,童年隨父起義。清官吏稱其「知兵善戰,為賊所推服」。同治七年曾率軍擊潰雲貴總督劉岳昭軍(其中有久經戰陣的湘軍),圍攻昆明城。不久清廷調大軍進援,杜文秀失敗。杜鳳揚逃至民間,後為雲南提督馬如龍(起義軍叛徒)搜獲。最後在昆明被巡撫岑毓英秘密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