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這個古裝女子是誰在哪部古裝劇上
一、【唐風醉影】字面含義
【唐風醉影】唐朝之風,醉夢人生。演繹那段已逝千年的故事,演繹屬於我們的歷史,屬於自己的傳奇人生。
[編輯本段]二、【唐風醉影】論壇簡介
1、論壇定位
【唐風醉影】明確定位於角色演繹論壇,以古代封建社會為背景空架歷史。重點模仿漢、唐兩朝的封建制度體系的架設。上至天潢貴胄、文官武將,下至白衣卿相、平民百姓,皆離不開命運的縛束,去完成每一個角色在封建社會中的命運沉浮。
【唐風醉影】以廣闊的覆蓋面擺脫現有宮廷論壇的陰影,不僅僅局限於皇族、後宮。更涉及到官場政治、家族門派紛爭、沙場戰爭;以這幾個核心為源動力,展開精彩的演繹世界。
【唐風醉影】「爭斗」之演繹依託四條主線:官場、後宮、戰場,武林。圍繞的中心點在於宮斗、黨爭、奪嫡、殺敵、紛爭。廣泛存在於各門派勢力與各大家族利益的沖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唐風醉影】擺脫固定的角色發展路線,每位會員入主大唐後都能自我定位,把握自身所飾演人物的命運。
2、論壇特色
【唐風醉影】的特色之一,風格炯麗。
唯美的畫面與古韻的風格堪稱論壇中的佼佼者,首創頭像備選頭簽定製,風格統一整齊,演繹場景內附精緻景圖,界面華麗不失大氣,每一個細節都通透著屬於唐風醉影的光彩。
【唐風醉影】的特色之二,積分消耗。
區別於以往論壇發帖漲積分的制度,唐風醉影走出人們的常識,大膽首創糧食銀兩積分扣除制。會員的積分在發帖與演繹中失而復得。一時間掀起演繹論壇界積分的重大改革,許多論壇紛紛效仿。
【唐風醉影】的特色之三,官商勾結。
唐風醉影一改局限的後宮演繹,朝臣這一角色在這里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開創科舉舉薦,使官員晉級升降完全自己把握,你可以一躍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能瞬間淪為階下囚。起落的人生從這里開始書寫。
【唐風醉影】的特色之四,角逐選妃。
百姓科舉選秀,一經入宮,再經投票選妃。能者生存,血腥宮闈便像一個歷練場,每一個獲得身份的後妃,都歷經險峻,脫穎而出,或為自己,或為家族,甘忍寂寞深宮,只為鳳冠扣首,霞帔華身。
【唐風醉影】的特色之五,江湖風雲。
獨立後,論壇特設家族門派,會員自由建立,興衰與共皆如武林江湖,領地攻佔,門派攻防,亦幻亦真,亦如身臨其境。
【唐風醉影】的特色之六,挑戰演繹。
為豐富演繹內容提高演繹樂趣,特別設計出挑戰角色的演繹方式,它脫離了原有的世界,倘若進入一個全新的天地,從形式上劃分了武林大會、舌戰群儒、鐵馬金戈、百鳳朝鳴,針對江湖斗爭,以文會友,沙場作戰及宮廷斗戲展開了一對一的特寫。
【唐風醉影】的特色之七,演繹任務。
自論壇有任務功能之後,唐風醉影首創將任務與演繹內容結合。為民除害、祭拜英雄、飄渺之旅、城隍廟會、鳳舞九天,使不同的演繹場景活靈活現,無形中鋪設許多劇情。
【唐風醉影】的特色之八,VI識別。
隨著發展,「唐風醉影」四個字已形成了自我特獨的文化,因此管理組精心策劃出一套VI視覺識別系統,讓大家認知「唐風醉影」的內在含義,讓唐風醉影四個字成為一種文化、一種形象。
[編輯本段]三、【唐風醉影】的結構架設
1、分區結構
【唐風醉影】基本拆用「唐」「風」「醉」「影」四個字來完成一個完整性的構架。
唐夢仙游:穿越伊始,如夢唐風,此版為入主大唐的百姓提供一個明確的指引,亦為唐風的各項制度,是唐風醉影的命脈及宗旨。
風華絕代:紅牆內外,血雨腥風,深宮閨寂,明爭暗鬥。多少嬌容等到白頭,只為君臨榮華,夢繞紅殤。
醉夢人生:大唐世界迤邐悠長,萬紫凡花小夢軒窗,江南塞北極盡富饒,名門相爭,富甲為商,人生醉夢盡態極妍。
影落紛飛:於幻境飄渺中渾然忘我,落得陣陣喝彩,彰顯盛世華章,唯一瓢獨飲,近水而魂斷。
2、管理結構
【唐風醉影】的管理組素來以嚴謹著稱,秉承「對事不對人」的宗旨,以廣大會員利益為首,公私分明一視同仁,盡其所能為會員提供一個演繹文學交流的平台。
【唐風醉影】管理與版主賬號區別於演繹賬號,採用單另的統一發放式,會員申請後發放固定的賬號,辭退後回收賬號。故而唐風的人物可以換,但唐風的管理體系不能換,它將一代代的傳承下去,形成一種精神靈魂。
八大管理:風華,若水,秋霜,慕雪,畫梅,清蘭,雨竹,殘菊
六大超版:莫魚,弄月,歸燕,花盈,蝶戀,醉舞
三十六版主:水仙,桃花,瑞香,山茶,瓊花,海棠,墨荷,牡丹,芍葯,丁香,雪櫻,含笑,玫瑰,紫荊,石榴,月曇,月桂,杜鵑,紅楓,迷迭,罌粟,連翹,芙蓉,茉莉,睡蓮,狼毒,紫薇,鳳仙,熏衣,風信,鳶尾 ,紫菀,錦葵,流蘇,凌霄,月季
3、角色結架
【唐風醉影】角色中設置皇親、文官、武裝、侍衛、御醫、御廚、舞姬、進士、百姓等多種角色職位,入主大唐便是布衣百姓,其餘一切都須要自己演繹爭取,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你才能在這架空的社會中生存。
【唐風醉影】當原有主要角色退出或被清退後,由後續申報者替補。其餘人員角色不做限定,當原有人員自行退出或被清退後,此人物即行消失,不再替補。 此間固定角色人物親緣關系由自己把握。
[編輯本段]四、【唐風醉影】發展簡史
【唐風醉影】2008年10月8日,論壇創辦。
定位於角色演繹論壇,以漢唐兩朝的空架為背景。採用娛樂、演繹二者兼容,引入「爭斗」這一概念,將「爭斗」貫穿在後宮、官場乃至每個勢力內部,圍繞這一中心點演繹宮斗、黨爭、奪嫡等。
【唐風醉影】2008年11月17日,論壇進行第一次改革
為營造一個有中國特色、有內涵的論壇,由原先的風格替換為水墨寫意的主題。並去除了一些積分值,對道具進行了整核,對原先的府邸進行全面的清掃,重心側重於情節演繹部分,根據情成員的等綜合表現,給予相應 的評分,以積累一定的經驗後進行晉升。
本次改革並將考試進行了一對一的考核,以促進由老成員帶動新成員的形式,讓能者有足夠的發揮空間。
【唐風醉影】2008年12月24日,論壇進行第二次改革
出於論壇實際營運的效果,對各種制度進行了人性化的調理,首創積分消耗制,除去各種積分,將積分與演繹分離出來,讓會員真正擺脫演澤與積分的困擾,真正為自己人生而去演繹。
本次改革並將考試進行了全面的改變,模擬古代科舉制度,開創先報名再由考官統一考試的科舉形式,在減少煩瑣的工作量外同時也提高了科考的整體質量。
【唐風醉影】2009年3月2日,論壇進行第三次改革
經過論壇半年的發展,論壇已做出來驚人的表現能力,從原先一個無人問津的小站演變成了大家所關注的成功演繹論壇,除了管理組的努力也離不開廣大成員的支持。為針對未來的發展著想便對論壇進行了全面的改革 。
本次改革針對論壇各種問題採取了相應的管理制度,並在論壇美觀進行全面的設計,為廣大成員帶來一個完美的演繹平台。
【唐風醉影】2009年8月28日,論壇獨立遷搬
為了能更更好的發展經管理組協商後,升級論壇遷搬至獨立空間,同時對論壇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以全新的面孔展現在大家的眼前,唐風變得更加人性化,更加優秀。於2009年9月1日正式開放注冊,改國號為盛世元年。
[編輯本段]五、【唐風醉影】的對外宣傳
論壇口號:
沒有偉大的角色,只有偉大的演員。
演不盡世間繁蕪
繹不完悲歡離合
唐漢已去人心在
風影過眼借一生
藏頭詩詞:
唐文寫意莫傾空
風月凡表墨色濃
醉舞深天花寂夜
影寒畫鏡雨吟冬
論壇宗旨:
【唐風醉影】是一個出色的角色演繹論壇,以古代封建設會為背景,架空歷史,側重模仿漢、唐、明的制度體系的架設。上至天潢貴胄、下至布衣平民,皆依附於整個官制的構建,從而完成每一個角色命運的沉浮。
【唐風醉影】努力從全方位地去追求「完美」、「創新」,保持我們古典、風雅、寫意的特點。
【唐風醉影】希望每一位成員都能在論壇中體會演繹角色所帶來的樂趣,品嘗人生百態。
推廣手法:
【唐風醉影】出於發展的需要,將以朋友推薦的方式實施推廣,唐風將採用文明,綠色的宣傳手斷,直誠為大家推廣一個優秀的優秀平台,堅持杜絕各種不良廣告,垃圾廣告等非法推廣手斷,壞唐風的名聲。
【唐風醉影】志同道合者終會有緣相遇,我們將以自己的特色、以自己的實力來吸引廣大群眾的目光。
我們將會適當的與部分優秀的文學論壇進行合作,堅決抵制各種不良、低俗站點。
[編輯本段]六、【唐風醉影】的板塊介紹
唐夢仙游
夢回大唐 :新人指南及各種制度。
有鳳來儀 :新人開貼報道,否則將無法發貼。
妙筆丹青 :頭像、頭簽、府邸、場景製作。
三省六部 :政務機構執行各項政務。
科考選秀 :科考,文舉、武舉,選秀,選妃。
香影裊裊 :個人演繹報表,演繹回顧。
風華絕代
大明宮 :大唐皇宮內最大的宮殿,位低者禁入。
金龍殿 :嬪妃侍寢處,非侍寢嬪妃禁入。
東六宮 :皇宮各大場景,未經通傳通禁入。
西六宮 :皇宮各大場景,未經通傳通禁入。
御花園 :皇宮內最大的花園,游圓賞花處。
鳳鸞宮 :皇宮內部各寢宮。未經通傳禁入。
醉夢人生
萬紫千紅 :大唐最繁華的住宅區,成員府邸。
凡花無界 :特殊演繹場景,有緣千里來相會。
北國風光 :大唐版圖:關中、河北、河東、河南。
江南水鄉 :大唐版圖:淮南、江南、劍南、嶺南。
名門世家 :名門望族,大唐各大家族門派。
富甲天下 :大唐商業發展地,開設各種店鋪。
影落紛飛
鏡花水月 :水月幻陣,魔由心生,皆為幻象。
縹緲之旅 :游夢仙枕帶你進入傳奇故事。
鳳舞九天 :三寸不爛之舌勝於百萬雄師。
落紅陣陣 :演繹人物、場景以及其他經驗交流。
盛世章華 :以大唐為背景,撰寫個人傳記。
弱水三千 :弱水三千取一瓢,三千弱水溢唐風
情義濃濃 :允許開設各種招親及演繹預約貼。
如影隨形 :會員專屬倉庫,存放記憶之匣,一人只限一貼。
雨竹畫坊 :圖文並茂,雅俗共賞。
俠蹤麗影 :捕捉大唐熱門事件,記錄各類精彩看點。
[編輯本段]七、【唐風醉影】對外政策
【唐風醉影】管理組一致採取友好鏈接,和睦共處,共同發展的原則。
【唐風醉影】堅決抵制抄襲,公開拉人,破壞本論壇的行為。論壇每項改革都是管理組費盡心思設計開創,可謂精神食糧,但總有發現抄襲論壇版圖風格,演繹方式,積分制度等事件,並有私下拉人情況發生。管理組聲明,此等有辱演繹論壇界道德門風之事,一旦發現,予以強制鎮壓手段。
[編輯本段]八、【唐風醉影】的未來發展
【唐風醉影】日益壯大,鑒於發展需要隨時可能對論壇進一步完善,招攬有能力並且忠誠者擔當管理員與版主,一起發展,一起創新。
② 唯一演遍「四大名著」的何晴,和許亞軍離婚,得腦瘤後怎麼樣了
在濾鏡和整容等高科技手段下,活躍於娛樂圈中的人都已經達到了美女的級別,所以對於網友而言在看到美女後並不會過多的驚訝,但是在八九十年代的藝人,都是憑借自己實打實的容貌獲得觀眾認可。
那時的美女才是真正的純天然,可想而知極為漂亮的何晴出現在公眾面前時會造成怎樣的轟動,而她更是憑借著演遍了四大名著且兼任瓊女郎而獲得認可,她的古裝造型可以說是驚艷了許多人。
但是她的感情生活並不順利,與許亞軍離婚後又嫁給了男演員廖京生,並且在後續逐步的淡出了娛樂圈,只因為患了腦瘤。
三、何晴現狀
在與許亞軍離婚後,何晴顯然受到了不小的影響,直到與廖京生相遇後才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歸宿。而此時的何晴開始逐步的退出這個圈子,再也沒有任何她的消息出現,直到黃綺珊發表了一條微博,大家才得知何晴是因為得了腦瘤才暫時離開了娛樂圈。直到病癒後再次返回這個圈子,用自己良好的心態去迎接每一天的生活。
③ 古裝劇《美人如畫》可謂是集結了許多大明星,對這部劇的評價怎麼樣
五顏六色過於鮮艷的服裝、各種狗血的劇情,裝嫩辣眼的表演,這部2014年上映的古裝愛情電視劇《美人如畫》不看時間還以為是十幾年前的作品呢,再一看出品方,於正工作室,那這一切都說的通了。
對於這樣一部本來50集硬是上星時被剪到27集還不太影響劇情的電視劇,我只能說還是別浪費時間了,用有限的時間去看點好劇吧。
④ 20年前一部古裝電視劇,演的是一群女人畫扇面
電視劇《玲瓏女》
《玲瓏女》是一部由張軍釗執導,高鋒編劇,袁立、鄭曉寧、虞夢、商蓉主演的民國愛情劇。根據高鋒同名小說改編。
該劇講述的是發生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江南水鄉某小鎮挑選"扇面美人"的凄婉動人的故事。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清末民初中國江南地區一個制扇名鎮。鎮里出產的團扇扇面上的美人,都是依照真人的容貌繪成。小鎮每隔三年便要進行一次美人"照影會",選出新的美女。有意思的是評選美女的方式並不是靠人,而是靠魚唇,有幸當選為扇面美人的女子均必須有"沉魚"之貌。
故事起始的這一年,現任美人一位得了肺癆、一位跳河,還有一位也有許多流言。按照族規,鎮里要補選扇面美人。鎮長白立齋為了完成十幾年前因為選美而被自己誤殺的妻子的遺願,命女兒杭州女子師范學校學生白鳳衣回玲瓏鎮參加選美。新喪雙親的孤女劉玉指,為了出人頭地,不顧男友畫師袁小照的勸阻,執意要成為扇面美人。留學國外歸來的秋氏族長秋蓮蓬之侄秋洗月,攜法國籍妻子柳詩回到玲瓏鎮,正好遇上玲瓏鎮的選美會。漂亮、洋氣的柳詩因為好奇也參與到選美之中,結果與白鳳衣、劉玉指一起入選。
按族規祖制,中選的美人不能再有兒女私情,倘若違反,即被打入"無影小樓",終生與世隔絕。受西方文明熏陶的秋洗月為了拯救妻子與眾位扇面美人,聯合大扇商魏錦人,與傳統勢力展開了一系列驚心動魄的斗爭。在秋洗月與白鳳衣等人的努力下,終於打破了封建家族的禁錮,並揭穿了大奸似忠的魏錦人的陰謀。
⑤ 《風起霓裳》中,武元華的扮演者是誰
在電視劇《風起霓裳》中,武元華的扮演者是女演員施詩。90後的女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演過很多影視作品。施詩的顏值在娛樂圈雖不算是佼佼者,但她的顏值和氣質很適合出演古裝劇。她的古裝扮相就是那種江南水鄉書卷氣的大小姐,舉手投足之間很有韻味。再說施詩的演技,她經常在一些熱門影視劇里出演很厲害的角色,不過她每次都能壞得恰到好處,不會矯情造作,讓觀眾對她的反派角色很感興趣。比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四小姐盛墨蘭、《將夜》的皇後夏天。
後續施詩還有多部出演的影視劇待播,比如《落花時節》、《人生若如初見》、《賴貓的獅子倒影》等。
⑥ 她是內地古典第一美女,拋棄初戀嫁3婚的許亞軍,何晴後來過得幸福嗎
之前微博上PO出了何晴在綜藝節目歌唱的小視頻。視頻里的何晴,笑起來眉眼彎彎,梨渦淺淺,仍然是那明眸善睞的漂亮美女。那些日子,她在影視作品裡營造了很多經典的人物角色,她也是唯一一個演遍了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的女藝人。許多喜愛她的粉絲,稱之她為「國內第一古風美女」。但,自古以來佳人人生坎坷。營造了成千上萬經典古裝美人人物角色的她,生活卻十分艱辛。
⑦ 古代的四大美女是誰
沉魚:西施
落雁:王昭君
閉月:貂禪
羞花:楊玉環
沉魚:西施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施夷光世居諸暨薴蘿山(亦名羅山)下薴蘿村(今諸暨市城南浣紗村)。薴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女。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淅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與范蠡設計策,「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准備送於吳王,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於是,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和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一舉指,一投足,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吳亡後,相傳西施隨范蠡駕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終。
在西施由越入吳的路線上,南自諸暨,北迄蘇州,所在均有西施遺跡。諸暨薴蘿山麓、浣紗江畔尚存浣紗石、浣紗亭、西施灘、西施坊,西施殿等古跡。
西施有「沉魚」之貌,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後世用「沉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為先。國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紗之業,故世稱「浣紗女」。
後人為紀念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就在薴蘿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唐開成年間(公元836-840 年)著名詩人李商隱寫下「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的詩句;稍後,女詩人魚玄機又有《西施廟》詩。這些是目前能見到的關於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當規模。此後屢興屢廢。現在的西施殿位於浙江諸暨,1990年落成,景區佔地5000平方米,由門樓、西施殿、古越台、鄭旦亭、碑廊、紅粉池、沉魚池、先賢閣等景點構成。西施殿景區在重修過程中還從民間徵集了12000餘件從老式民居上拆下來的古建築構件, 其中包括梁、柱、門、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這些木、石構件雕刻精美,工藝水平高超,大大增強了西施殿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使它更具有了濃厚的地方特色。
西施故里的另外一種說法:
說到西施故里,一般人都會說是諸暨,但事實上,真正的西施故里是在蕭山臨浦鎮。古代,沿浦陽江有「上諸暨」和「下諸暨」之分,西施出生在下諸暨,下諸暨即浦陽江下游之地。秦時置諸暨縣包括這兩部分,西漢時把下諸暨單獨置縣,稱「余暨」,三國吳時改稱「永興」,唐天寶元年正式改名為「蕭山」,一直沿用至今。西施的故里雖在今蕭山縣境內,但它屬諸暨縣故地,所以人們習慣上稱西施為諸暨人。歷史上臨浦行政區劃確實多變,自古以來,臨浦鎮歸蕭山和諸暨兩地共同管轄。尤其是鎮上山陰街,自古就有「山陰不收,會稽不管」之說。再如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當時籍貫越州(紹興)永興人,永興即蕭山。蕭山解放以前一直隸屬於紹興,後改屬杭州。現就有許多書籍說賀知章是杭州人了。從事實上講賀知章是蕭山人,當然也是杭州人。但從文化這個角度上講說他是紹興人更加合適。因此關於西施故里的考辨也就可以解釋。西施是諸暨人,也是臨浦人,只是當時的臨浦屬諸暨管轄。
關於浣紗溪:
相傳當年西施入吳時,由范蠡陪同,舟從越國會稽出發,順西小江而行,過薴蘿山來到這里。此時已近黃昏,西施望著夕陽西下的家鄉,想著自己背井離鄉,前往吳國,將委身於吳王,便淚流不止。范蠡深知西施的心情,於是決定在此停泊一宿。當時正值夏末秋初,江南天氣依然炎熱,俗稱「秋老虎」。西施為了潔身自爽,欲留清白於此,便在兩水交匯的潭中沐浴。從此,這里的潭、橋、路都貫上了「浴美施」三個字。浣紗溪東的薴蘿山,主峰海拔127米,系會稽山余脈,乃越地之正宗。蒼翠挺拔,別具風姿。山上有紅粉石,據說手在石上一抹,會抹下些許紅粉來。在薴蘿山下,浣紗溪西岸,有西施廟,此廟原先是西施宅,南宋才改為西子祠。鄉人祀西施為四十八村之土穀神,一直俗呼「(先施)娘娘廟」。廟坐西朝東,面對薴蘿山,建築規模現仍清晰可辨,有殿五楹,余屋三楹,演台一座。廟前有薴蘿亭,臨溪。亭前有小橋,具江南水鄉的建築風格。浣紗溪畔還有范蠡庵、起埠廟。范蠡庵鄉人稱日思庵,以范蠡在此訪得西施,有功於越,鄉人思之,故名。起埠廟又稱後江廟,相傳越滅吳後,西施與范蠡歸越隱居,在此棄舟上岸,故稱起埠廟。薴蘿村附近還有施家渡,相傳是當年西施回越都的下船處。現有施姓在此聚族而居,殆為西施所居村的施姓後裔。這不僅僅是傳說,蕭山臨浦的西施古跡,至今猶存。據明·嘉靖《蕭山縣志》(寧波天一閣藏本)載,北宋太平興國三年,蕭山就有薴蘿鄉西施里的建制。該志所附的《縣境之圖》,明白地標繪了薴蘿山在蕭山臨浦施家渡。
臨浦是杭州「一主兩副六組團」之臨浦組團中心區域,是浙江省中心鎮,全國小城鎮改革試點城鎮,蕭山南部經濟、商貿中心,第二大中心鎮。早在宋代就形成集市,曾是「浙江六大米市」之一,自古商貿發達,物資繁盛。臨浦人傑地靈,現代歷史演義家蔡東藩在這里教書育人,著書立說;還有追隨孫中山的湯壽潛及老一輩革命家俞秀松等都留下了歷史的足跡。這里還有峙山、茅潭江等秀山勝水,構成了臨浦典型的「魚米之鄉」。如果西施故里的名稱能還臨浦,對提升臨浦的城市品牌以及知名度有著非常大的意義,對杭州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一次鞏固與升華。投資1000萬的西施文化公園已在2004年底建成使用,內有西施系列浮雕,西施薴蘿村、日思庵等建築,佔地共75畝。臨浦在積極努力保護與發掘西施文化遺產。
落雁:王昭君
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她是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的。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後漢書》卷八十九《南匈奴傳》)
王昭君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元帝下詔,命其擇吉日進京。其父王穰雲:「小女年紀尚幼,難以應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雕花龍鳳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為掖庭待詔。傳說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上喪夫落淚痣。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盡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容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意為匈奴有了漢女作「閼氏」(王妻),安寧始得保障。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於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增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據統計,古往今來,反映王昭君的詩歌有700餘首,與之有關的小說、民間故事有近40種,寫過昭君事跡的著名的作者有500多人,古代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蔡邕、王安石、耶律楚材等,近現代的有郭沫若、曹禺、田漢、翦伯贊、費孝通、老舍等。
一千九百多年來,生長在巴山楚水地區的一個山中女子——王昭君,竟引起歷代文人的心靈共鳴,把中國文壇攪得風雷激盪。這正是因為南方巴楚文化與北方華夏文化交匯的光環,投射在昭君這個創作本體上,反映出了奪目光彩。
新中國創建者之一的董必武,為王昭君題寫了一首七絕,此詩對歷史的昭君作了總結性的評價,也對昭君的思想、見識、行動作了贊頌。詩為:「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從此,王昭君一抹滿臉的淚水和愁雲,以一個愉悅的民族的和睦使者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表達了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的願望。
附(資料由無常冥使供):昭君《怨詞》
《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芭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轉嫁繼子,服毒而死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於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於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五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系,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後,這位太皇太後就是漢元帝的皇後,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可惜匈奴單於認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凄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內蒙古包頭西南五十里的黃河岸邊,據說入秋以後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青家」。
關於「青家」也另有解釋:《筠廓偶筆》:「王昭君墓無草木,遠而望之,冥濛作青色,故雲青家。」《塞北紀游》上也說:「塞外多白沙,空氣映之,凡山林村阜,無不黛色橫空,若潑濃墨,昭君墓煙垓朦朧,遠見數十里外,故曰青家。」
歷來提到「青家」的詩句很多。如白居易的「不見青家上,行人為澆酒。」杜牧的「青家前頭隴水流,燕支山下暮雲秋。」
王昭君在歷史上又被稱為「明妃」,系西晉時,為避司馬昭的諱,改稱「昭君」為「明君」,後漸漸有「明妃」一說。
對昭君出塞歷來評價頗多,評價各異,如:
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家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李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兩人都對昭君出塞寄予無限的憐惜與感嘆。另外還有: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圖畫,死留青家使人嗟。
王安石也有吟詠王昭君的詩,他另創新意,不落俗套,認為王昭君未必就是一件壞事,如: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家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此外歐陽修的「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也與王安石的意思相同,前後輝映,以理度情,從人性角度著墨,使人更能了解王昭君在出塞前後的悲苦之餘,也未嘗沒有另一種迷離心情,也未嘗不是人生價值的另一種實現。「青家」墓碑上也刻有:
一身歸朔漠,數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論,幾與衛霍同。
這首詩,包括「和親果使邊烽消,鹿閣何人許共論。」總算對王昭君出塞和親,有了公允的論斷。
王昭君的兒子右逐日王一系後來日益強盛,與東漢交惡,被竇憲追擊,一路西竄,越過蔥嶺進入歐洲,佔領哥特人的地盤引起羅馬帝國的崩潰,在歐洲大陸建立了強大的匈奴帝國,也就是後來的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等國。
昭君出塞的故事迄今流傳了兩千年了。戲本《漢宮秋》里,昭君似乎脫離深宮苦海,以公主的名義遠嫁嵇候珊後得到了幸福,但事實是在她第二個丈夫雕陶死後,她請求歸漢未被允許,並被命嫁給前夫的兒子,多年的積怨太深,無法排遣,她服毒而死。昭君也有詩作傳世:
「……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道里悠長。
烏呼哀哉。憂心惻傷。」
閉月:貂禪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但也有說法:貂蟬貌丑,而且極為膽小,據說只有膽似針鼻兒般大小,為了行美人計,王允請來華佗為貂蟬換上了西施的頭,荊坷的膽,但我覺得這只是一個傳說並不可信)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貂蟬以侍婢出現,以死者家屬退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只敘列呂布白門樓殞命,便以一句「妻女運回許都」作結,自此,貂蟬生死成了千古之謎,還有在1971年時還有人看見了貂蟬墓但也有說是她女兒的墓可見三國演義上的說法也不足取信。
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古籍上雖沒有記載,但文學作品中多有描述,其他方面的記載,貂蟬姓杜,原為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他們還有一個兒子名叫秦朗字元明,三國演義上有出現過,三國志上也有記錄為漢末三國魏國重要人物之一,因為呂布行為不正,愛搶別人的妻子,貂蟬被迫嫁予呂布,其子秦朗也跟隨呂布,呂布覆滅後,秦朗追隨曹操,後深受曹操喜愛,被曹操認干兒子。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對貂蟬作了進一步的描寫和刻劃,影響頗大,民間傳說尤為動人,成為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中傑」、「女中英」。小說人物據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入宮中,執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漢末宮廷風雲驟起,貂蟬出宮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不久董卓專權。王允利用董、呂好色,遂使貂蟬施「連環計」,終於促使呂布殺了董卓,立下功勛。之後,貂蟬為呂布之妾。白門樓呂布殞命,曹操重演「連環計」於桃園兄弟,遂賜與關羽。貂蟬為不禍及桃園兄弟,「引頸祈斬,」被關羽保護逃出,當了尼姑。曹操得知後抓捕貂蟬,貂蟬毅然撲劍身亡。 貂蟬故里在忻州市東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於從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產木耳,故名木耳村,後因村中槐樹下發現一株千年靈芝,遂改名叫木芝材。村中傳聞,早在貂蟬出生前三年村裡的桃杏就不開花了,至今桃杏樹依然難以成活,是說貂蟬有羞花之貌的緣故。村中原有過街牌樓、前殿、後殿、王允街、貂蟬戲台和貂蟬墓。時過境遷,這些建築都成了廢墟,墓冢在浩劫中又夷為平地。遺址中常有古代磚、石構件、銅幣、陶瓷殘件出土,據說都與貂蟬有關。 現在旅遊景點叫貂蟬陵園,是近年鄉民在墓地原址上復原築砌的。陵園位於村之西南,佔地面積4000餘平方米,四周圍以紅底黃瓦波浪式龍形圍牆,在麥海茫茫中,光艷奪目。門檐上懸「貂蟬陵園」橫匾,兩側有「閉月羞花堪為中國驕傲;忍辱步險實令須眉仰止」金文機聯。陵區北院內建拜月亭和鳳儀亭,後部建青石墓台,台前有貂蟬像碑,在飄帶動態下,貂蟬步履閑雅,婀娜多姿,猶有「閉月羞花」之貌。南院建仿古建築20間,辟為「貂蟬彩塑館」,反映貂蟬「不惜萬金軀,何懼險象生」驚天動地的一生。 鄉民傳說,桃園三兄弟得勢後,便把貂蟬送回故里,老死後就埋在這里。又說貂蟬撲劍自戕,關羽得知後將遺體護送回故鄉安葬。所以後殿有關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蟬演戲的戲台,都是報答關羽拒殺和護送之恩。另在定襄縣東南的中霍村是呂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馬」、「歪脖子樹」等民間傳說,都與呂布有關。所以民諺有「忻州沒好女,定襄沒好男」,是說因為有貂蟬和呂布之故,從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帥氣的男人了。
貂蟬生於何方?一說臨洮,一說米脂,一說忻州。
臨洮之說源於《三國志平話》,貂蟬向王允自我介紹:賤妾本姓任,家長是呂布,自臨洮關相失……;米脂故里說則因陝北諺謠曰: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貂蟬是忻州木芝村人顯然更有說服力,在元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中,貂蟬對王允說「您孩兒又是這里人,是忻州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紅昌,因漢靈帝刷選宮女,將您孩兒取入宮中,掌貂蟬冠來,因此喚做貂蟬。」忻州民間有雲:忻州無好女,定襄無好男,意即自忻州出了貂蟬,定襄出了呂布後,當地風水都被占盡了。除了這些,至今木芝村的老者說,該村外曾立過「貂蟬故里」的石碑,村中還有墓與廟,還有一條以王允命名的街道等。
白門樓事發後,貂蟬會是怎樣的命運呢?有這樣幾種傳說。一說是曹操得知關羽把貂蟬藏在靜慈庵,就暗中派人緝拿,貂蟬為絕曹的野心,遂撲劍自殺;一說貂蟬出家為尼,其間寫了佚名的《錦雲堂暗定連環計》,壽終庵中;一說曹操採納荀攸之計,為離間桃園三兄弟,而把貂蟬明許關羽,暗應劉備,為絕曹念,關羽殺了貂蟬;還有一說是,關羽把貂蟬送回了木耳村(今木芝村),貂蟬一直未嫁,所以村中便有了貂蟬墓及紀念殿堂,還在後殿供奉了關公。前些時候又添新聞,成都北郊一位曾姓老人曾撿得一塊碑,碑文曰:貂蟬,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為國捐軀……隨炎帝入蜀,葬於華陽縣外北上澗橫村黃土坡……按此說,貂蟬極有可能流落於蜀中而了結殘生。
由陳凱歌執導的40集電視連續劇《呂布與貂蟬》曾經熱播,令人遺憾的是,劇中的貂蟬成了張角轉世,巧言辯善武功,活脫脫成了一個世間高人。而其與呂布的愛情長跑也免不了紅顏禍水的感覺,實在有損貂蟬在人們心中的美好形象,戲說過頭往往會扭曲了一個事實。好在該劇之後又被勒令修改,但願再播之日能給人們留下好的印象。
以寫了500餘萬言《中國歷代演義》而著稱於世的蔡東藩先生不僅肯定了貂蟬的存在,而且予以極高的評價:「司徒王允累謀無成,乃遣一無拳無勇之貂蟬,以聲色為戈矛,反能致元兇之死命,粉紅英雄真可畏哉。」並說:「庸詎知為一身計,則道在守貞,為一國計,則道在通變,普天下之忠臣義士,猛將勇夫不能除一董卓,而貂蟬獨能除之,此豈尚得以迂拘之見,蔑視彼姝乎,貂蟬,貂蟬,吾愛之重之!」
細揣摩又生一憾,貂蟬,元好問、公孫杵臼……忻州人文景觀多矣,何以落得紅牆圈寂寞,不見遊人來的地步呢?
千百年倏忽,逝者如斯夫,一身嬌艷的貂蟬留下了一生的謎團,寫就了一段歷史,也帶給後世一個美好的形象,果遇有心人,關於貂蟬的種種遺憾終將不再有。
貂蟬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閉月」就是講她。中外古今,大凡與絕色的美
貌佳人攪和在一起的人,往往弄得身敗名裂,但盡管如此,男人仍對美人趨之若騖,就
如飲鴆止渴—般,貂蟬的一切就是最好的說明。
說來,貂蟬也是可憐,她也只不過是連環計中的工具。
自黃巾農民起義後,東漢政權名存實亡,各地軍閥割據混戰,朝中董卓殺死皇帝,
另立陳留王,隻手遮天。東漢大臣王允於是以貂蟬為工具使用連環計對付董卓,使本已
混亂不堪的政治局面更加混亂不堪。_
貂蟬出生在東漢末年江陵的一個沒落家庭。兵荒馬亂的社會使她的父兄不知去向,
也把她母女兩人推到了洛陽,被王允收容。不久她母親又因病去世,這時貂蟬還是個娃
娃,王允的夫人既憐她孤苦伶仃,又愛其穎慧雅潔,命她作了貼身侍婢。
到十二歲的時候,貂蟬已長得亭亭玉立,由於長期寄人籬下,養成了一套善於察顏
觀色的本領。再加上生性聰慧,更具有一種善解人意,嘴甜心細的特質。不但頗得王夫
人的歡心,就連王允本人也對她另眼相看,於是使她的身份介乎小姐與侍婢和歌妓之間,
像是三春的花朵一般盛開在王允府邸的雨露之中。戰亂並沒有使貂蟬受到損傷。
自火燒洛陽,遷都長安後,把持朝政的董卓仗著有勇冠三軍的呂布做義子更加為非
作歹。他在長安郊外建郿塢,安置家屬,自己也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設帳幔於路,
回郿塢與公卿聚飲。一天,北地招安降士數百人到來,董卓出橫門,百官相送。董卓乘
機留百官宴飲,卻將降士數百人,在座前或斷其手足,或鑿去眼睛,或割掉舌頭,或將
他們放在大鍋中熬煮。百官戰栗失箸,董卓飲食談笑自若。並說道:「我殺歹心的人,
有什麼可怕的?」在坐的王允膽顫心驚,嚇得話也不敢說。
一天,百官在朝堂議事,突然呂布來到董卓身邊,耳語數句。董卓點了點頭,呂布
來到司空張溫身邊,一聲令下,將張溫揪下朝堂,不久,侍從將一紅盤托張溫頭入獻。
董卓命呂布勸酒,把人頭在各人面前—一呈過,然後說道:「汝等人對我孝順,我不害
你們,我是受天保佑的人,害我的人一定會失敗。」一個大臣就這樣無緣無故地被殺了。
王允驚懼的同時,免不了免死狐悲。
很晚了,王允站在茶蘼架旁想著白天的事情,暗暗落淚。他知道要除董卓,就必須
先離間他和呂布的關系。忽然他聽到在花園的另一一端也有人在暗暗地嘆息,他悄悄走
過去,發現是貂蟬,他柔聲問貂蟬:「你有什麼傷心事,何竟於深夜在此長嘆,能不能
告訴我。」貂蟬先是講了王允如何收養了她,如何讓她過上幸福的生活,自己如何希望
能夠感恩圖報。然後話鋒一轉,講到她最近總見到王
⑧ 江南古代出過哪些有名的美人
孫尚香素來不是以美貌出名的,大小喬到是有名的美人。
秦淮八艷那是肯定,人家靠這個吃飯啊,,但她們是在江南工作的,原籍是不是江南我就不知道了。同理還有蘇小小白秋水之類的。
你也曉得,古代良家婦女都不大出門,美不美除了家人就只有夫家了,一般男人不會動不動誇妻子美的。所以比較出名的美女都是特殊行業的。
另外還有比較出名的就是和權利中心有關的了。比如趙飛燕姐妹,江采萍,大喬小喬,虞姬,王昭君……非常多
⑨ 有一部古裝電視劇主要講江南七大美女的叫什麼啊
七仙女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