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楚國四大美女是誰
一般沒有楚國四大美女之說,只有春秋四大美女:
1、息夫人:息夫人為陳宣公之女,嫁給息侯,是為息媯。公元前684年,息夫人回陳國探親,路過蔡國,順便去探望為蔡侯夫人的姐姐,誰知蔡侯竟在接風的宴席上調戲息夫人。息夫人盛怒之下回到了息國,將此事告訴了息侯。息侯與楚文王密謀圖蔡,楚國出兵俘虜了蔡侯。蔡侯則設計報復息侯。他極力向楚王稱贊息夫人的美貌,好色的楚王以武力將息夫人搶去作為夫人,息侯被楚王安置在汝水,封其食十家之邑,使守息祀。息侯岔郁而死,息國自此滅亡。息夫人終日懷念故國,牽掛息侯,雖為楚王生了兩個兒子,但三年不語,最終鬱郁而死。後人為紀念她,在漢陽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廟。
2、齊文姜:春秋時代齊僖公的次女,美艷絕倫,丈夫魯桓公很是寵愛,但和哥哥齊襄公有私情,丈夫發現後被哥哥害死,後來幫助兒子魯庄公打敗了當時的春秋霸主齊桓公,很有才能。
3、夏姬:鄭穆公之女夏姬,不僅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也堪稱中國古代色伎雙全的第一「性感尤物」,後世稱她為「一代妖姬」。春秋有好幾個國家之亡都與她有關,期間留下諸多風流艷事。夏姬一直到四十多歲,仍容顏嬌嫩,皮膚細膩,保持著青春少女模樣。丈夫夏御叔是陳國大臣,早亡,夏姬與陳靈公私通,陳靈公被夏姬之子殺死,夏姬以其罕有的獨特魅力為國君大夫傾倒,曾三為王後,七為夫人。楚莊王滅陳後掠得夏姬,見其美艷絕倫欲納入後宮,終為申公巫臣諫阻。將軍子反欲得夏姬,亦為巫臣所勸阻。理由無非是「紅顏禍水」之說。可笑的是,巫臣自己卻設計奪得夏姬叛逃晉國,其家人則為子反等所滅。
4、西施:事跡就不用介紹了,也是一個顛覆國家的人物。
據歷史記載,前三位的美貌都在西施之上,息夫人一貌傾三國,齊文姜傾兩國,夏姬則傾三國,死五人,四十多歲了仍然讓申公屈巫為之拋家舍國私奔,但都卻沒有西施出名,這可能與西施是「美人計」的典範實施者有關,後世的帝王想打敗對手時都會想到西施而不會想到前幾位。
② 楚國美女叫什麼姬
您好
是楚漢爭霸時候的虞姬嗎?
虞姬,是楚漢之爭時期西楚霸王項羽的愛妾,名虞,(一說姓虞),生卒年、出生地、結局等均不詳,曾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項羽身邊,項羽為其作《垓下歌》。
相傳虞姬為今沭陽人,容顏傾城,才藝並重,舞姿美艷,並有「虞美人」之稱。後人曾根據《垓下歌》,以及相傳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結局是在楚營內自刎,由此流傳了一段關於「霸王別姬」的傳說。
虞姬墓所在地說法不一,一說位於安徽靈璧縣(今宿州市)城東15華里、303省道南側東。
③ 為什麼楚國出美人
地理位置好,氣候條件適宜,
④ 河南「盛產」美女的城市有哪些第一名是哪座城市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外在形象總是人們判斷另一個人的第一印象,走在大街上,如果看見好看的人,相信許多人都會回頭多看一眼,自古以來,全國各地都有一些盛產美女的地方,其實這主要是和當地的氣候環境有關。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河南盛產美女的三個城市。
以上就是河南公認的三個美女之城,不過這種排名本就是百姓們娛樂玩兒的,所以也不能太較真,而且一個城市裡那麼多人,也不可能每一個都是美女帥哥,本身就是一個概率性問題。
但是既然這三個城市能在河南省中脫穎而出,說明在這些地方偶遇美女的概率是比較大的,也說明外界人士對這些地方的女生印象很不錯。不過人們外出旅遊也並不主要是為了看美女,更重要的還是欣賞一些風土人情,文物古跡,在娛樂之餘還能欣賞到這里的漂亮小姐姐,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呢。
⑤ 楚漢時期的有名女性角色有哪些越多越好。。
最著名的有兩人:
1、虞姬:項羽愛妾(?—公元前202),秦朝末年人,一說名虞妙弋,今沭陽縣顏集鄉人。為西楚霸王項羽愛姬。據歷史史料記載,虞姬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虞姬不僅長得美麗,虞姬的舞姿也是楚楚動人,還有她的劍,也同樣揮舞得輕盈如水。
2、呂雉:漢高皇後,姓呂名雉(音:zhì,ㄓˋ)(前241年-前180年)。漢高祖劉邦的皇後(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後(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皇後和皇太後。又稱為漢高後、呂後、呂太後。同時呂雉也是封建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子,掌握漢朝政權長達十六年。
3、戚夫人(?-公元前194年)一稱戚姬,名懿,下邳(今江蘇邳州)人,祖籍秦末漢初定陶(今山東定陶),是漢高帝劉邦的寵妃,曾隨劉邦征戰四年,她也是西漢初年的歌舞名家,她擅跳「翹袖折腰」之舞,從出土的漢畫石像看來,其舞姿優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當的技巧,且花樣繁復。戚夫人舞時只見兩只彩袖凌空飛旋,嬌軀翩轉,極具韻律美。戚夫人還長於鼓瑟,節奏分明,情感飽滿細膩,劉邦聽之常不由自主地隨聲唱和,高興時,兩人開懷大笑,憂傷時則相對唏噓不已。
希望能幫到你。
⑥ 楚國第一美女是誰哪裡人
楚國第一美女莫愁女是鍾祥人
⑦ 戰國末期楚國歌舞家莫愁女都有哪些美麗的傳說
莫愁女的美麗傳說有莫愁女名字的來歷、莫愁女堅貞不屈為夫殉情等。
莫愁女的歌舞和美名傳遍了楚國,慕名而來說媒的人也踏破了門檻,莫愁女最後看中了東鄰王襄哥,並與其訂婚。正當莫愁女即將達到人生巔峰的時候,這時候最大的反派出現了,霸道好色的楚襄王把她強行征入宮中做了歌姬,並運用權力把襄哥流放到千里之外的揚州。莫愁女無力抵抗,唯有在滾滾漢江之上與未婚夫悲痛淚別,目送襄哥遠去之後,滿懷怨恨和憂愁的她從白雪樓縱身投下了漢江,殉情自盡。莫愁女投江以後歷史上就沒有了她的記載,有人說她死了,也有人說她後來被漁夫救了起來過著普通人的日子。
⑧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指的是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指的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西施,本名施夷光 ,越國美女,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 ,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
王昭君(約公元前52-公元前19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貂蟬,山西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分憂。
楊玉環,蒲州永樂人(今山西永濟),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氏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
⑨ 春秋戰國有哪些美女
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褒姒其實不能算春秋戰國,烽火戲諸侯博美人一笑卻是春秋的開頭,史稱是絕色了,不過身不由己,不過是一件禮物最後還成了一個男人無能的借口!
夏姬的確是無敵了,屬於鬼見愁,從公子蠻、夏御叔、孔寧、儀行父、陳靈公到楚莊王、屈巫、連尹襄公、王子熊側,美了起碼40年,客觀上滅了陳國、滅了夏家、滅了屈家,不過從主觀呢?也不過是男人的玩物,倒是屈巫對他可能是一片真情!
齊國大概是那個年代美女出產概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了,庄姜、宣姜、文姜、哀姜等等,詩經里大堆對他們的描述
庄姜是「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宣姜是過於美貌而被公公衛宣公所佔,「新台之案」後來引發了一堆的事變
文姜,更強些,直接跟哥哥姜諸亂倫,「齊大非偶」的主人公,"有女同車,顏如舜英,將翱將翔,佩玉將將;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哀姜是上面兩位的侄女,嫁個了表哥魯庄公,可惜最終成了怨偶。她是另一句話「慶父不死,魯難未已」的女主角,最後被叔父齊桓公姜小白所殺。
齊桓公一堆的大小老婆,理論上都是美女,尤其可以肯定的是蔡姬mm,因為湖上盪舟過於happy,被桓公退回蔡國,可是一轉頭又嫁給了楚成王,直接導致齊國聯軍滅了蔡國,而後又打到了楚國,著名成語「風馬牛不相及」就誕生於這場戰事
西施,這個不必說了,春秋時還有與她其名的毛嬙:「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以及據說與他一起入吳的鄭旦!
和宣姜一個遭遇的還有秦哀公之妹孟贏,應了一句老話紅顏薄命,也成全了伍子胥的傳奇經歷。騙娶了她的楚平王落了個死後被鞭屍的下場。
息夫人也就是「桃花夫人」,強者的時代,紅顏破國,「千古艱難惟一死,傷心豈獨息夫人。」入楚後受盡寵愛,生兩子,卻三年不語,王維詩雲:「看花滿眼淚,不共楚王言」就是說她了。文王死後,文王的兄弟又看上了她,她歌以絕之
驪姬少姬姐妹,都是姿色過人,後者早死所以沒什麼名氣。其實驪姬的一輩子挺慘的,小國公主,國滅被俘,坐了老國王的新寵,不過是那個時代無數人命運的翻版,而作為母親,為兒子爭奪儲君之位沒什麼大錯,不過演了後來上演無數次的後宮爭斗戲碼,可惜她是失敗者,而且敗在註明的春秋五霸晉文公的故事裡,所以就被活活樹成了反面典型。
秦國公主弄玉,秦穆公得女兒,傳說中蕭史弄玉,神仙眷侶,怎麼著也應該是個美人兒,不然多殺風景
衛靈公夫人南子,美色、亂倫、姦情,還有與孔子的緋聞,真是傳奇的女子
還有一位出名的美人是楚莊王的許姬,「絕纓」典故的女主角,能讓唐狡不顧一切,連國王的女人都不管了,在黑暗中妄圖一親芳澤,美貌阿~
然後說戰國
那位開放到一定程度的秦國太後、昭襄王的母後羋八子,用美色籠絡了匈奴的義渠王,為女主垂簾的開端!
而同時代趙武靈王英雄氣短兒女情長的開端是吳娃即孟姚,「美人鼓琴,心慕其貌」
其後又有幫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如姬、幫孟嘗君出逃的燕姬、立異人為世子的華陽夫人,都是一時寵姬,風騷一時的美人。更不用說秦始皇的母親趙姬!
還有一名出名的美女是楚國李嫣,也就是春申君妄圖呂不韋而送給楚王的mm,此人的故事可以參見《尋秦記〉:)
⑩ 戰國時代的楚國位於現在的那個位置楚國出了很多美女嗎都有哪些
湖南、湖北全部、重慶、河南、安徽、江蘇、江西部分地方
西施、鄭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