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婚禮陪嫁人怎樣搭配衣服好看圖片
正常打扮就可以,結婚是女人最幸福的時刻,請把這出彩的機會留給新娘吧……
Ⅱ 女孩子結婚的嫁妝有哪些
送嫁妝,即發奩。女兒出嫁,首先要准備嫁妝。近代多流行於漢族某些地區。陪嫁由女方自備,其種類可分為鋪陳、擺設、日用等物品,因世俗視嫁妝多寡而論新娘身份高低,故而一般人家不得不傾其所有,大事鋪排,以爭體面。陪嫁物多為衣服、蚊帳、被絮、澡盆、腳盆、洗臉盆(架)、提桶、木箱、木櫃、屜桌、大桌大椅、小桌矮凳、火盆、木炭、茶具、餐具等,多者可達十餘抬。為顯豐厚,大件為2~4人共抬,小件也要2人合抬。由於物多人眾,隊伍浩浩盪盪,蔚為壯觀。富戶大族多有陪送田地、山林者。貧寒之家亦有由男方備辦一部分陪嫁,事先悄悄送至女家,過禮之日再一同抬回男家的習俗。由於陪嫁豐盛,民間俗有「生崽滿堂紅,生女一場空」之說。
舊時北京地區,女家收到男家的定禮之後,即將送來的龍鳳喜餅、茶食點心分成若干份,裝入食盒,給七姑八姨等近親友好送去,告知陪送妝奩的日期,表示邀請。對於一般朋情,僅送去一張請帖就可以了。上書:「謹詹於×年×月×日為小女××於歸之期,敬請闔第光臨」等語。凡收到禮品或請帖的,都要屆時送些禮品,給姑娘買些嫁妝,如衣料、首飾或鞋襪等物,謂之「填箱」。也有的送些禮金,裝在紅封套里。上書「奩敬×元」。
女子出嫁要陪嫁,奩具名目繁多,其豐儉因女家貧富而異。1924年6月,顧頡剛先生在北大《歌謠》周刊上發表一篇文章,羅列了光緒十五年(1889)蘇州地區一場婚禮的「奩目」:銅、錫、瓷、牙、竹、木各式器具齊全,粗略統計,有箱子四隻,面盆、腳爐、茶炊等銅器二十四件,湯盅、酒壺、茶瓶等錫器四十一件,茶碗、大盆、湯碗等瓷器一百三十五件,箱櫥、妝台、浴桶等木器五十一件,絲籮、提籃等竹器六件,另有團圓鏡等各式鏡子,象牙筷等牙器及床上用品等多種。
過去在湖北天門一帶,女方陪嫁有「一堂一房」的規矩,即堂屋和洞房傢具均由女方陪送,而男家過禮則須「整豬整羊」。於是,「一堂一房」、「整豬整羊」,成為當地小康之家過禮及陪嫁的標准。京山一帶陪嫁,除居家用品之外,還流行陪送風車、水車、鋤、鐮、耙等農具。在公安等地,陪嫁中必有八把大交椅,專置於堂屋,以示娘家氣派。隨州習俗,嫁妝有三件頭、四件頭、五件頭之分。每件均為雙數,各件均系居家用品。竹溪一帶則分為三抬、四抬、八抬乃至二十四抬。當地有「八抬豬,八抬羊,八抬嫁妝送姑娘」的俗語流傳。
新中國成立(1949)以後,傳統的重嫁妝的觀念和習俗並沒有發生多大變化,只是在五六十年代,物資供應極為緊張,條件較差,許多機關、事業單位都實行供給制,「彩禮」、「嫁妝」根本無從考慮,往往是兩只單人床一並就成家了。即使在農村,多數青年男女也不刻意追求物質條件,有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具就可以了。購置嫁妝的費用仍是由姑娘的家庭支付的,但姑娘多年來靠自己的勞動,已為家庭攢得不少收入。如果新娘是在國營企業或是公社勞動成員有固定工資收入的,在父母同意的前提下,她會把工資的絕大部分用來置辦嫁妝。在一般工人或農民家庭,嫁妝的內容和數量還和中華民國期間通行的標准差不多,主要是個人生活用品。但是所有的東西都必須是新的,裝在兩只木箱里。「嫁妝」已經成了男女雙方為打造婚後小家庭生活,各自所作物質准備的代名詞。
上世紀70年代情況有所好轉,盡管一些緊俏商品仍憑票供應,但已開始進入尋常百姓之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重嫁妝的傳統風氣又開始抬頭。「奩目」是一個時代生活水準的最直接的表徵。當時有「三轉一響三十六隻腳」的說法,結婚成家要准備自行車、縫紉機、手錶、收音機即所謂「三轉一響」,還要准備雙人床、衣櫃、衣櫥、床頭櫃、梳妝台、寫字台、方桌及四把椅子,這些傢具總共有36條腿,即所謂「三十六隻腳」。即便是在北京郊區農村,嫁妝也講究有「八條腿」,這指的是大衣櫃和五斗櫥這兩件大傢具。此外,還有電視機、冰箱、自行車、大座鍾、手錶、電扇、餐具、花瓶、瓷茶具、桌布、玻璃杯、化妝品、成箱的衣服等等。在這種情況下,男方家庭事先給了她一些禮金,使她有可能提前買到這些在農村裡顯得很闊氣的嫁妝。
民俗學者陳勤建先生曾三度參加上海郊區一親友嫁女。1979年嫁女,農村經濟剛好恢復,嫁女花費一千五百元;計有自行車、縫紉機、六條棉被和其它床上用品。1981年二女兒出嫁,花費三四千元,到1984年三女兒出嫁,大衣櫥、五斗櫥、沙發、自行車、電扇、洗衣機、電視機,應有盡有,外加十條彩被,二條鴨絨被及其它床上用品。嫁妝擺堂,整整放了兩屋子。據說因電視機是黑白的,還特地在嫁女箱櫃中放上數量可觀的壓箱錢。此事在當地熱鬧了幾天,紀錄很快被打破了。一位賣蔥姜的女兒出嫁,專程從市區叫了二輛出租小轎車,越過黃浦江,在鄉鎮上兜風,酒席擺了三天三夜,嫁妝光彩被就有二十四條。要知道,這不是家招女婿,男家排場還沒有算上。
浙江、杭州一些地區所有的嫁妝中,一隻紅漆馬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幾乎是頭等重要的。馬桶叫做「子孫桶」,用馬桶作象徵物,顯然一是因為它與生殖器官常常接近,二是因為這個桶狀的東西與婦人的孕育器官和生產通道相似。馬桶中要放進棗子、花生、桂圓、栗子、荔枝,取「早生貴子」、「五子登科」之意,還有的用五隻紅雞蛋放入馬桶,亦取「五子登科」之意。送「子孫桶」不但是祝願男家早日生子,而且男家親友中如有久不生子者,也可以向主人要「子孫桶」中的紅蛋和喜果吃。據說,吃了很快就會有喜,就會生男孩。
許多地方俗規嫁妝不能稱「送」,以避「送上門的貨不值錢」之忌,故俗謂之「發嫁妝」。發嫁妝,是展示女家風採的最佳時候,故各地都盛行張揚和炫耀,流行著「亮嫁妝」的風俗,有些地方說是「擺架子」。
廣東人發嫁妝的情景火爆異常,鋪張奢侈,炫耀而繁瑣。出嫁前一天,女家就將嫁妝發到男家,做嫁妝的工錢由男家支付,曰「搬嫁妝」。豪門送奩,用大燈籠上寫明「×府送奩」或「×府雙喜」字樣,向儀仗店雇傭人夫,將所有妝奩一一用紅繩拴牢,或置於下櫃(用以載乘物品,形同方桌)上,或以食箱盛載,或擔或抬。嫁女的妝奩,應有盡有,從廳房中的家什、床上用品、衣服箱櫃、廚房用具、便溺潔具、香案錫器,樣樣俱全。別具一格的是與嫁妝同行備有一份《奩儀錄》,上面將所有陪嫁之物一一列錄,以示慎重,絲毫也不怕繁瑣。男家收到嫁妝,要對照奩儀錄件件清點,並必須回一張「敬貯佳奩,禺子婿某某載拜」字樣的紅柬帖。《奩儀錄》以綾裱面,起首二頁是灑金紅紙,其餘每頁都是紅紙印金色間行。首二頁通常寫著「荊釵裙布」或「荊布家風」四字。再後是分類:錫器、銀器、家什、顧綉、玻璃、花瓶、鏡屏、時鍾、箱籠、床鋪被褥、衛生潔具等。豪門大戶還有屋契、田契、當押招牌及侍婢等等。小戶人家也有谷籮、米籮、食箱、刀剪、秤尺等。
浙江金華、東陽一帶,在迎親日發嫁妝。喜日清晨,女家便把所有的嫁妝就一一搬到場院,從木製傢具到竹器製品,從生活用品到家用電器,統統用紅綢捆紮,上面放上松柏、萬年青、紅綠紙屑,紮成抬扛,排成隊列,然後燃放爆竹,眾鄉親聞聲趕來圍觀評議,熱鬧非凡。吉時一到,媒人帶領著男家派來的迎妝隊到來,先將男家委託她帶來—的利市紅包送給女家,以支付女家掌廚、燒水、梳新娘頭以及打發乞丐,再送上豬心、紅燭等禮。這時,女方才舉鞭炮,讓嫁妝起程,發往男家。有趣的是媒人要肩扛數根翠竹,謂之「子孫竹」,在前領路,一路不停地放著鞭炮,張張揚揚,浩浩盪盪地前往男家。在湖州一帶,當女家把嫁妝發到男家後,由男方根據嫁妝的多少,包「行嫁包」給扛嫁妝的人,然後把嫁妝件件擺開,陳列於堂屋中,放鞭炮,招呼親友、鄰里都來觀看,俗稱「亮嫁妝」。
說起「亮嫁妝」之俗,以廣西荔浦一帶最為奇特。按當地俗規,亮嫁妝在洞房內進行,俗稱「開嫁妝箱儀」。儀式在婚宴後,新人敬茶完畢舉行,由舅爺(沒有舅爺的由伯爺或叔爺代替)主持。准備開箱前,舅爺高唱:「左邊箱,右邊箱,金子銀子亮堂堂」。唱畢打開箱子,一邊拿出箱內的物品,一邊高唱嫁妝名稱。拿一件唱一聲,每拿出一件東西都隨帶出一些撤在箱面上的紙鈔、硬幣,哨哨落地,滿屋飛揚。在圍觀者的「喔!喔!」聲中,洞房裡呈現熱烈的氣氛,顯示娘家的富有。舅爺把拿出箱的嫁妝交給一位專門接物的人,在洞房的床上、桌上、地上一一擺開,讓眾人觀看一番,以示體面。箱中除值錢的細軟之物,手工綉品、衣料、日用品外,還有幾樣必不可少的陪嫁物:一小扎火柴,一小包食鹽,一小瓶油、醋、醬,以示新娘勤儉能幹,治家有方,同時炫耀娘家賠嫁齊全,吃、穿、用樣樣不愁。
上海南匯一帶,在迎親日前一天發嫁妝,有「填箱」之俗。按當地俗規,新娘的紅綠被須由嫂子縫好,父母把陪嫁給女兒的被頭、土布、衣服、頭巾等一一遞給阿哥、阿嫂,由嫂子打成鋪蓋放到嫁妝箱中,以示這些東西都是哥嫂同意後陪嫁給女兒的,以免日後家中產生矛盾,謂之「填箱」。然後嫁妝置於堂屋,點上紅燭。男家迎嫁妝的人來到後先付女家請各種師傅的開銷,而後由阿舅開始發嫁妝。首先發一隻子孫桶,發時說,「一眼眼破家牲椰拿仔去(即一點點破東西你拿去吧)」,然後大家才能動手搬嫁妝。有趣的是,當地俗規嫁妝一不能挑,二不能抬,也不能扛,一律用手拿。拿了嫁妝出門後一定要朝東南方向走,半路上嫁妝不能轉手又不能停,而且明顯很輕的物件也要裝出很重的樣子;明明不遠就到的,卻偏偏兜遠路走,俗稱「兜青龍」,其實是炫耀炫耀,故意「擺架子」。(北師大文學院教授、民俗專家 萬建中)
Ⅲ 古代女子出嫁的洞房"八件套"都有什麼壓箱底寶貝
古代女子陪嫁的洞房「八件套」:
1、小腳瓷鞋。
古人對小腳女人歷來情有獨鍾。這個小鞋就是三寸金蓮造型。小瓷鞋燒制的繁縟奢華,包銀又匠心獨到。作為洞房花燭夜的擺件,據說可以刺激推動新郎新娘的愛之初體驗。
2、白手帕或者白綾。
古代及其重視女性的貞潔。在新婚之夜,除了和新郎共赴巫山雲雨之外,新娘還額外有一項必須完成的重要任務:拿到自己種出的紅桃花,以證明自己婚前是完璧之身。新娘出嫁時娘家的陪嫁品中就有一件作這種用途的白綾!
新婚之夜後必須要出示沾有落紅點點的白綾給婆家看,這非常重要!新娘如果拿不出,就是不貞潔,婆家有權休了她;就算留下,以後都會被婆家歧視虐待。
3、放置性葯物的器具銅盒。
這個盒子就是個葯盒,專門放置男女雙方在房事中使用的性葯物。根據古典書籍和現代小說中的描述,裡面的葯物很有可能是用來給男方壯陽的春葯、金槍不倒大力丸之類。另外也有可能是一種催 情葯粉,方便新姑爺和新娘更快進入狀態,促進雙方「交流」。
4、銀托子。
這是娘家人送給新姑爺的「大禮」,說的通俗點就是女方送的男性自慰器。女人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不能房市,女人懷胎後更要休戰十月,他那血氣方剛的男人該咋辦呢。為了避免男人們憋不住出去沾花惹草,用銀托子先幫他解決一下性飢渴吧。
銀托子據說還是整部金瓶梅中戲份最重的工具,也是西門慶最長使用的工具。在小說中它的使用方法是銀托子目前沒有什麼好爭議的,因為現在還存有實物。可見銀托子作為一種性工具流傳既為廣泛而且長遠。
5、開襠褲。
不是給學齡前小孩子用的,其實就是一件情趣內衣,是古代新娘的洞房之夜穿在下身的。由於古代大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郎新娘在洞房前根本不認識對方,沒說過話,所以第一次見面時就要脫光衣服實在有些尷尬。
新娘的父母讓女兒在第一次性生活時穿上,既可以減少女生的心理障礙,也可以讓沒有性經驗的新郎,因為第一次看到女性裸體過度太興奮而早泄,或者因過於害羞而陽痿。
6、「春宮」瓷器。
俗稱「壓箱底」,這是娘親在女子出嫁時放在陪嫁箱子最深處的,這是用來讓女子學會夫妻之間的床第之事。這些瓷器外表看都是些盒子,但打開後,裡面都是一對男女小人偶造型,赤裸裸的在做羞羞的事情,還有好幾種經典的體位,動作露骨,表情銷魂。
7、藏有春宮畫的新鞋。
隨嫁物品當中總會有幾雙新鞋,看似是普通常見,娘家人親手縫制的。這個鞋子其實在鞋底里暗藏玄機。只要摳開鞋面,就能看到鞋底上畫著的春宮圖,清晰性交姿勢圖可以用來指導性愛。
古人性觀念保守,洞房花燭夜的兩人沒有性經驗會很尷尬的,或不得其門而入,或吃螃蟹無處下口。到時候就可以拿出春宮鞋現學現用,相當於在考試時帶本教科書。
8、神秘盒子。
其實是古代女子的梳妝首飾盒,裡面的珠寶都是娘家的陪嫁;陪嫁少了,女子在婆家會沒有地位。神秘暗盒內部通常分為兩層。上層是化妝品,撲面用的白色鉛粉、畫眉用的黛黑眉筆、相當於口紅的紅色咬紙,還有腮紅香粉等。下層是首飾盒,耳環、項鏈、步搖、發簪子、手鐲等。
(3)女生陪嫁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古代女子婚前性教育
古代的女子在出家門之前。會有一個經驗豐富的老人把她領進房間。對她一對一傳授房中秘術。大家不要想歪,這位老人基本上就是他媽媽或者奶奶,絕對不會是男性。而且必要時候還會拿出專門的道具給他們示範,這就不必多說了,大家都懂。
不僅有專人指導,在女子出嫁時還會,附贈一副類似於春宮圖的東西。這都是為了增加新婚男女的生活情趣的。不僅於此,古代的皇帝也是十分重視的。特別是東漢的皇帝,親自由皇帝主持出版了一本叫《白虎通德論》,這裡面詳細的記載了性的問題,也是當時民間最好的教科書。
Ⅳ 一生的吃穿用度都備齊了,古代富家女的陪嫁陣容有多豪華
要知道古代大戶人家的女子大多數都是不愁吃穿的,所以他們的陪嫁也非常的豪華。這些女子的娘家人同樣也會為這些女子考慮的非常周到,不但會准備一些女子的日常生活用品,同時也還會為這些女子帶來一大批的財產。
一般來說每個女子出嫁這些家人都會為其准備生活用品。那些富貴人家的女子出嫁的話,需要准備女子所穿的所有衣物、珠寶配飾以外,還要包括那些女子屋內的擺件、茶具等等。這些都是需要人詳細籌備的。除此之外,這些人還會為女兒准備豐厚的財產。最為常見的就是那些金銀珠寶,因為只有女兒攜帶的金銀珠寶多的話,這些人才認為當女兒嫁到夫家之後可以挺起腰板。日後也可以好打點一些事情。如果家中有能力的話還需要為他們的女兒准備一些田地。
Ⅳ 古代女子的嫁妝都有哪些為何說會讓人看得面紅耳赤
古代女子的嫁妝主要有傢具、棉被、化妝櫃、衣服等,大戶人家還會陪嫁一些牛羊、照顧新娘子的丫鬟、甚至金銀珠寶。當然這些陪嫁物品里,也少不了傳統婚嫁習俗中很私密的白手帕、指導生活圖冊等,這些東西讓人看了往往容易面紅耳赤。
生活圖冊這也是陪嫁箱中壓箱底的私人物品,更加不能拿出來給別人看了,看過的人一般也會面紅耳赤,除非是臉皮特別黑或者特別厚的人才不會難為情。對古代人來說,在孩子結婚的時候,為了讓她們能夠順利進行生活,必須要在出嫁的時候給予她們適當的書面指導,生活圖冊就成了最方便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Ⅵ 女方准備的基本嫁妝應該有哪些
首先還是壓箱底:有一個密碼箱中是主要的嫁妝,一般是女方父母把男方的彩禮適當增減後直接給女兒傍身。再就是首飾之類的。
婚禮100婚宴網提醒新人朋友還是多咨詢當地的結婚風俗習慣,特別是新郎要多和新娘及岳父母商量,這樣才能讓婚禮婚宴更完美。
Ⅶ 結婚必備用品有哪些 結婚女方陪嫁清單
准備婚房床上用品:床上用品指的是床上四件套。一般來說准備兩套甚至四套,具體看當地的風俗習慣。
女方出嫁嫁妝要准備子孫桶,中式婚禮少不了子孫桶,一般是紅色大小兩個桶也有是一個紅色大桶。桶用紅布包好、桶內放紅棗、花生、桂圓和蓮子,上面貼喜字。
女方出嫁嫁妝要准備小家電:各種日常用到的小家電是嫁妝必備品,當然有些地區還有鍋碗瓢盆。
如今異地結婚的情況比較多,所以很多地區的女方嫁妝不會准備太多。甚至很多嫁妝都不準備,只准備一個壓箱底密碼箱,裡面有女方家長給女兒傍身的財物。
Ⅷ 嫁妝一般都帶些什麼東西
首飾、床上用品、電器、棉被、生活用品,廚房用具、婚禮用品、服飾等。
1、首飾
很多家庭家裡都有傳家的首飾,比如說手鐲這類的物件,很多家庭都是媽媽傳給女兒,女兒在傳給女兒,如果沒有傳家首飾,可以去一些商場購買最想送給女兒的首飾,可以是手鐲,也可以是吊墜作為新婚嫁妝。
(8)女生陪嫁衣服圖片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所有物品都不能單數。
說到嫁妝物品的數量,無論任何物品,都應該准備兩份,寓意美好,有著成雙成對的說法,無論是嫁妝的被褥用品還是日常生活擺件等等,都建議准備雙份,絕對不能放單數或者單件物品,形同單只寓意不好,一般沒人會放單數,所以這點還是非常關鍵的。
2、嫁妝備車需為雙數
嫁妝備車過程中,一定要准備雙數的車子,連人員配備上也需要安排雙數的人員為佳,避開數字4的選擇,一般選擇6或者8 。
3、嫁妝的包裝顏色
所有結婚相關的嫁妝都需要用紅色的綢緞或者布匹進行包裝與裝飾,一般不能選擇白色或者黑色的布料做代替,非常的不吉利,基本都必須選用紅色的緞面來進行包裹,寓意喜慶吉祥,紅紅火火,順順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