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有中國人與外國人搞笑的故事
一個美國人,一個法國人還有一個中國人走在大沙漠中,走著走著看到一個瓶子,打開瓶塞後飄出來一個人來,那個人說:「我是神仙,我能滿足你們每個人三個願望!」 美國人第一個搶著說:「我第一個願望是要很多的錢。」神仙說:「這個簡單,滿足你!說說第二個願望吧。」美國人說:「我還要很多的錢!」神仙滿足他的願望後,美國人又說了他的第三個願望:「把我弄回家。」神仙說:「沒問題。」於是美 國人帶著很多的錢回了美國。 神仙又問法國人.法國人說:「我要美女!」神仙給了他美女。法國人又說:「我還要美女!」神仙也滿足了他,給了他美女。法國人最後說到:「把我送回法國。」神仙把法國人送回國後問中國人要什麼。 中國人說:「先來瓶二鍋頭吧。」神仙給了他。問他第二個願望是什麼。中國人說:「再來一瓶二鍋頭!」神仙問他第三個願望是什麼。中國人說:「我挺想法國人和美國人的,你把他們都弄回來吧。」 法國人和美國人氣的不得了,但又無可奈何,三個人只好繼續走。 走著走著又看見一個瓶子,打開塞子後又冒出一個人來,那個人說:「我是剛才那個神仙的弟弟,法力沒他高強,所以只能滿足你們每個人兩個願望。」 法國人和美國人合計合計認為先讓中國人說為好,免得一會又被他弄回來。於是中國人說:「那就先來瓶二鍋頭吧。」神仙滿足了他的願望。法國人和美國人催促中國人趕快把第二個願望說出來。中國人喝完二鍋頭後不緊不慢地對神仙說:「行了,沒事了,你丫走吧。」 一個美國人、一個日本人、一個中國人在叢林探險。結果全被吃人部落抓去了。可部落酋長說:"我今天心情好,不吃你們,但你們都得挨一百板子,但在挨板子前你們可以有一個願望實現。」 先挨板子的是美國人。他說:"挨板子前,先給我屁股墊上1個坐墊。」墊罷,板子雨點般落下;先前70板還湊合,70板之後坐墊被打爛,然後就是板板見血……打完,美國老摸著屁股走了。 日本人見狀後,要求10個床墊。1、2、3…100打完,日本人起身,拍拍屁股,沒事;然後張著臭嘴對自己的模仿能力和再創造能力吹噓一番,並想坐一邊看中國人的好戲。 中國人慢慢趴下,悠哉悠哉地說:"來,把日本人給我墊上。」…
『貳』 小伙自製麻袋拍走秀視頻火遍外網,中國有哪些在國外很火的文化
最近一小伙自製麻袋拍走秀視頻火遍外網,我認為這只是外國朋友認知中國文化的冰山一角,還有很多的中國文化在國外也是相當火的,讓我們來一一了解一下吧!
一、中國的茶文化。中國的茶文化已經遍布全世界的各個國家。尤其是在俄羅斯,更是受到了俄羅斯人們的廣大追捧。有很多信奉佛道的俄羅斯茶人對茶文化也是非常喜愛與認可的。還有法國也是對中國的茶文化非常的感興趣,就連法國的外交部部長夫人也非常的喜歡喝茶。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更是要發揚光大。中國上下5000年的歷史是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去發揚的,愛中國,愛中國文化,發揚中國傳統文化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與使命。
『叄』 老外刷屏模仿的「北京比基尼」被禁,中國大爺還有穿衣自由嗎
我覺得中國大爺當然有穿衣自由啊,這個是每個人的權力。
『肆』 為什麼外國人眼裡的東方美人,在中國卻遭吐槽「長相
正常,非要把中國人和外國人所有觀點都保持一致,那我們還會以我們的大中國為傲嗎?
首先說外貌,中國人和外國人,尤其歐美非等,由於地區差異大,外貌差異也很大。在人的潛意識中,總會有一種自我欣賞的心理,正因為有這種心理,在很多人的眼中,自己很優秀,外貌當然也是如此。一個地方的人往往會欣賞自己地方的人或事,無論是文化還是風俗。就像好多人都覺得自己的方言是最接近普通話的方言,其實並非如此。因此在審美上會產生地方差異。
有這樣一個段子,講在華僑的婚禮上,一個外國人稱贊中國新娘漂亮,中國新娘謙虛到,「哪裡哪裡」,這個外國人一聽就犯愁了,心想誇新娘子漂亮怎麼還要問我哪裡漂亮,然後這個外國人只好說到「新娘子的眼睛大大的,臉蛋圓圓的……」眾人哈哈大笑。之所以會造成這樣的笑話出現,是中外文化差異的一個表現。
像這樣的笑話不僅會出現在外國人身上,還有一個關於lookout的笑話。lookout的意思是小心當心,但是如果按照中國人的習慣,翻譯過來就是向外看。一個中國人在一家美國的餐館里,聽見有人說lookout然後他急忙向外看,結果一瓢水正好過來,澆到了他的頭上。
畢竟地理差異很大,孕育出的文化差異當然是很大的,審美的差異就不言而喻了。中國人欣賞的美女,像劉亦菲、范冰冰等,而外國人不一定會認為她們是最美的,而外國的美女,尤其是歐美非這些地區,中國人可能也難以接受。
『伍』 看的一個中國人小伙在國外錄得直播視頻,他走在街上,迎面走來個外國人,老遠捂著鼻子就對他喊
現在外國好多不明真相的人對我國人民有歧視,甚至人身攻擊,但是有知識,有見地的一直明白病毒發願地不是中國,相信隨著時間和事件明朗化,正常國家都會明白中國的立場和病毒才是世界共同的敵人。
『陸』 一個男子在街頭模仿韓國女人團隊的舞蹈的視頻~
清華大學高材生
超強模仿少女時代《The
Boys》銷魂的舞蹈,看得我要笑崩潰了~~
http://www.chinadance.com/home-space-uid-33-do-blog-id-1679.html
你說的是這個視頻吧,哈哈
『柒』 如果去了國外,走在大街上外國人也會像中國人看到外國人一樣那麼好奇嗎
當然
『捌』 我雖然是中國人,但是中國老是在模仿外國
中國尚是發展中國家,因為歷史的原因一直在科技上奮起直追,而在目前這個階段,自主創新能力尚無一個良好的基礎,這個模仿的階段是很正常的,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那一天,才能真正的自主創新。當然,我們亦要反思自身的教育制度,是否過於功利,等等。總之,既有客觀因素,亦有主觀因素,辯證地看待這個問題才是對的。我們國家也一直在為自主創新,把「中國製造」變為「中國智造」努力。
『玖』 泰國和越南都在模仿她,四川古風女神海外爆紅,國內卻引爭議,你怎麼看
很多人總感覺鄉村的生活,就應是質朴、自命清高的。因此華農兄弟這類幾近不光滑層次感的自媒體平台,更非常容易讓大家接納。而有一個人偏要要跟大家唱反調,把鄉村生活過變成世外桃園。蔬菜水果大豐收、歲月素簡,順手一拍便是唯美古風唯美壁紙。
『拾』 自編的歷史小故事
宋真宗的軟弱性格在「澶州之盟」一篇中已經充分展現,這多少也可以說明為什麼他會在晚年受制於皇後劉氏。歷史上的劉皇後頗富傳奇色彩,她原是個花鼓女,偶然的機會當上了皇後,此後的一生與宋朝的政治緊密相連,甚至對北宋政局產生了重要影響。
劉氏本名劉娥,太原人。父親劉通曾任虎捷都指揮使、嘉州刺史,跟隨宋太祖趙匡胤征伐太原時死於半途,劉家自此衰落,流落到蜀地。劉娥還是嬰孩時,母親一病而亡。開始還有外祖父家可以依靠,但外祖父家門庭衰弱、人丁稀少,朝暮也得為飲食發愁,劉娥對他們而言,不過是個拖累。因為無依無靠,劉娥有好幾次都想要懸梁自盡,離開這個苦難的人生。少年貧寒的滋味,使這個本來天真明媚的少女比尋常女子多了更多的慾望和心機。
有一天,劉娥無意中站在門前。剛好一個相士走過,看見了劉娥,便一直呆望著她,從上至下看個不停。劉娥覺得有些不好意思,就問相士說:「你不走路,光看我干什麼?」相士說:「我並非心存歹意,只因你的品貌大貴。我一生相人甚多,今天遇見你這相貌,還是第一次。」劉娥疑心相士存心說這樣的謊話,不過是為了騙幾個相金,便說:「我是貧寒之人,沒有相金給你,你就不要講謊話騙人了。」相士說:「我並不要你的相金,請將手伸出與我一看,就可斷定。」劉娥正是窮極無聊的時候,心想:既然不要相金,給他看下也無妨,於是將一雙纖纖玉手伸了出來。相士仔細看過後,連連說:「後妃之相,後妃之相。」
劉娥聽了也沒太當回事,心想自己貧困到這般田地,又處在僻陋的鄉間,哪裡來的後妃呢?但人處在困境的時候,是需要精神支柱的。劉娥身為女子,不可能有男子那種靠苦讀爭取功名的理想,於是便將相士的話作為寬解自己的法寶,此後雖然多次山窮水盡,無路可走,但她也沒有再生過自盡的念頭。
豆蔻年華的劉娥出落得嬌小玲瓏,纖茖秀媚。她性情聰明機警,學會了一種久已失傳的古樂——鞀(音tao,同淘)鼓。鞀鼓是一種兩旁綴靈活小耳的小鼓,有柄,執柄搖動時,兩耳雙面擊鼓作響,俗稱「撥浪鼓」。鞀鼓本來只是尋常之物,敲打起來沒什麼可聽的曲調,但劉娥天資聰穎,能將鞀鼓按她自己的意思變化運用,加上出眾的容貌和生動的說唱,使旁人往往不知不覺地陶醉於她的鞀鼓表演。
劉娥十幾歲時,被外祖父家嫁給銀匠龔美為妻。後來的正史只說龔美是劉娥的鄰居,二人以兄妹相稱,其實是為了掩蓋劉娥早已經嫁過人的事實。龔美打算到京師去做生意。劉娥也想跟隨丈夫去京師見見世面。龔美是因為貧窮得過不下去了才想去京師謀生,擔心帶上劉娥是個拖累,因此不肯答應。劉娥猜到龔美的小心思,笑著說:「不用憂慮盤纏,我有隨身本領,到處都可以吃飯,決不會拖累你。」話說到這份上,龔美也沒法推辭,只好答應了。於是,夫妻二人一起上路。誰也沒有想到,這一趟京師之行直接改變了這對貧賤夫妻的人生。
劉娥一路靠打鞀鼓賺錢。旁人見她艷若桃花,珠喉婉轉,花鼓又打得高下疾徐,極有節奏,因此錢給得格外多。就連丈夫龔美在一旁也看了眼紅,於是製作了一面小小的銅鑼,與劉娥的鞀鼓配合,居然成了男女合演的花鼓戲。花鼓戲在當時是個新鮮花樣兒,二人一路逢州過縣,轟動了不少地方,劉娥因此還小有積蓄。
晚清的國門雖然被人打開了,西器、西俗和西學漸次東來,但中國人對於西方現代政治意義上的選舉(vote),在很長時間內都不能理解,任憑先進人士怎樣啟蒙,大家就是不開竅。在所有能識字做文的國人眼裡,選舉是考試,不是投票,得選與否,一看自己的發揮,二看考官的眼力,跟其他人沒有關系。所以,盡管先進人士一個勁地說西方選舉政治的好話,而且搞選舉的西人一個勁地打我們,但是國人還是在一個勁地操練自家的科舉,甚至當西方人打進來的時候,還幻想人家也跟我們一樣,開科取士(曾經傳八國聯軍的統帥瓦德西干過這事)。
不過,近代以來的世界,畢竟是西方的世界,體系、規則、座次都得由人家來定,然後把你拖進來按到某個位置上。被拖的民族,或早或遲,都得接受人家的規矩,包括名詞概念。中國人的學習能力和識時務的能力都不差,只因為國家太大,資格太老,架子放不下來,耽誤了太多的功夫,好在中國人畢竟聰明,當我們被西方的好學生日本人教訓了一頓之後,終於肯放下架子學習了。
上海是晚清中國新鮮事的集散地,各地的中國人,都跑到這里來見識洋人洋事,吃西餐,坐四輪馬車,而住在上海的人,也什麼事都敢做,玩回力球,做買辦,講一口洋涇浜英語,甚至投票選舉,也敢一試。
不過,上海人最早的投票不是選政治領導人,而是選美女。19世紀末的上海,是個繁榮娼盛的年代,從街頭的流鶯,到書寓的校書,鶯鶯燕燕,成千累萬。妓女多,文人也就多。那是個文氣未消的時代,即使是青樓,也要講究一點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於是肉竹發,小報出,花酒來。甲午戰後,文人學士,家愁國恨,無處排遣,有關醇酒婦人的行動,格外活躍,於是有人發起為妓女評花榜活動。
花榜模仿科舉考試,分色藝兩項,給妓女打分,分為一甲、二甲、三甲,只是妓女們用不著動筆,也不需交卷。能進入三鼎甲的美女,自然是行中最紅的人,至少有人樂意捧場。這種活動相當古老,據說17世紀就有,當時怎麼搞的,不太清楚,但此時的花榜,卻採用投票選舉的形式,由報紙來主辦,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李伯元的《游戲報》的花榜評選。這位《官場現形記》的作者,筆下生花,罵官罵得暢快,辦報點子也多,《游戲報》的花榜評選,自1897年夏開始,每年評選四次,以當年的首次選舉最受關注,報紙的銷路為之大增。花榜選舉的票,當時叫「薦書」,一份薦書算一票,以票多為勝,得票相同則參照輿論定上下。一甲三名,二甲三十名,其餘有票的都放在三甲。所有參賽的妓女,無論一、二、三甲,都在報上列出。第一次選舉,雖然是僅僅事涉花界名花,但依然看的人多,投票者稀,狀元僅得九票,榜眼和探花,各得七票。不過,參與者中至少有一個是外國人,美國人雅脫,他發信抗議,說是丑的排前面了,美的落了後,要求更正。顯然,如果此信屬實的話,只表明了西方人對中國美女的感覺跟中國人自己是不一樣的,按「民主原則」,名次是不可更改的。
花榜高第雖然一不能做官,二沒有獎品,但所得到的好處也是明顯的。發榜之時,報上在每個人的名字後面,都註明了住所,而且開列了些贊詞,據說這些贊詞都來自於薦書,名次越是靠前,贊詞就越長。贊詞的話有長短,可肉麻程度卻差不多,比人則非西施即王嬙,喻物則非花即月,什麼「清若白梅」,什麼「與月爭妍」,連最後兩名,也是「身材俏麗」和「琪樹瓊花」(從後來流傳下來當時的照片看,這些當年被吹成羞花閉月的美人,大多面容平板,目光呆滯,以今日之眼光觀之,一點都不美)。發榜之後,不僅榜上有名,尤其是名次靠前的名花們以後生意興隆,收入驟增,就連寫薦書的秀才們,也因其文辭的艷麗,因此多了些在報上露臉的機會,可以多收點潤筆。當然,得到好處最多的是發起活動的報紙,銷路增,廣告來,評一次花榜,怎麼也吃上幾個月。事實上,隨著花榜的評選,相關的各行各業都得到了拉動。當時中國的照相業剛剛起步,正是由於花榜後來上了妓女的玉照,最終吊起了大家閨秀和小家碧玉的胃口,得以蒸蒸日上。而妓女的服裝,由於報上的宣傳,而被廣大的良家婦女所效法,因而服裝裁剪業也發達起來。報刊也因為美女的玉照一天天多起來,由妓女而女學生而名媛閨秀,日益興旺發達,迎來了中國傳媒業的第一個春天。其他被拉動的產業,估計還會有,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列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