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胸有成竹——韓國插畫漫畫家金政基(Kim Jung-Gi):下篇
(接上篇)
(本文刊載於 《cgworld時代漫遊》 2011年10月刊,文中所有圖片歸金政基先生版權所有)
金政基先生為《Young Jump》雜志《Funny Funny》專欄繪制的作品
而《Young Jump》雜志的《Funny Funny》專欄,更是金政基探索漫畫表現方式可能性的試驗田。有一幅單頁彩稿,描繪了這么一幅場景:一位滿身是血的青年男子走上電車,跌跌撞撞地走向車尾,將自己的一顆心獻給一位女士。那位戴著眼鏡、冷若冰霜的女士看著捧在眼前的一顆真心,淚水從腮旁滑落。只見她慢慢拉開衣服,露出胸前的一抹刀痕,密密麻麻的線腳里不知是少了一顆心,還是已經將別的男人的心縫了進去……
雖然不著一字,但卻將「恨不相逢未嫁時」的痛苦表現得淋漓盡致。
金政基最新的創作計劃,是將貝納爾.韋爾貝2006年出版的小說《Le Papillon Des Etoiles》(《Butterfly of the Stars》,譯為《群星之蝶》)改編成漫畫。這部小說描寫了一群地球人乘坐大型宇宙飛船逃離地球、在浩瀚宇宙中展開千年之旅的經歷。韋爾貝的小說一向以想像力豐富著稱,雖然以科幻為主題,其中卻包羅萬象,涉及歷史、宗教、哲學和生物科學等多個領域。在這一點上,倒是與金政基創作時選取素材的多樣性相得益彰。不過,要還原韋爾貝筆下的大千世界,璀璨銀河,對於金政基來說亦非易事。
談及未來事業的目標和方向,金政基說:「一直希望畫出能夠挑戰外國漫畫名家的作品。也想創作那種描繪帶有較強專業性的職業劇。比如,在一個描述摩托車競賽(Motorbike racing)的故事裡,將故事的重心放在修理工(Mechanic),而非競賽者 (Racer)身上。又或者以軍事題材為主題,創作以特種部隊為主角的故事。」
在數碼繪畫大行其道的今天,金政基依然堅持著傳統的手繪方式。「電腦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如果能夠靈活運用的話,能畫出非常好的作品。不過因為我一直堅持手繪,對徒手創作更為熟練,相信用自己的手和筆能更好地表現出作品的味道。但是有時間的話,也想學習電腦作畫,嘗試更多的作畫方法。不過如果太依靠電腦的話,作品會有一種標准化的感覺,所以自己對數碼繪畫多少有些迴避心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金政基平時的創作自然離不開稱手的工具。日本原裝的針管筆(COPIC Multiliner 0.2,0.25)、德國進口的施德樓針管筆(STAEDTLER pigment liner 0.05,0.2,0.3)、日本百樂超細鋼珠筆(PILOT HI-TEC-C 0.03),以及德國原裝紅環美術鋼筆(Rotring Art Pen)都是他最愛的手繪兵器。在給畫稿上色時,則多用油性有色鉛筆和水彩。至於紙張,金政基倒是不挑剔,除了最常用的200g圖畫紙和A4紙之外,凡是視野所及的紙張都能拿來作畫,這也解釋了他的草圖集里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速寫隨隨便便的塗抹在報紙和便簽上。
看金政基作畫,最叫人驚嘆的是他落筆之前從不打草稿,經營位置、構圖布局、章法考慮全在心中。這種繪畫方式,倒與國畫大師蔣兆和先生所倡導的「重大體,近精微。落一筆而定全局,繼之以全其神采」的畫法非常相似。在剛剛結束的韓國富川國際動漫展上,金政基花了三天時間,在長9米的巨幅白布上畫下了一個具有魚眼變形效果的遊行場面,人物、車馬齊備,姿態各異,令人叫絕。「一旦決定畫什麼之後,先在腦海中勾勒出大致的場景,立馬下筆。落筆勾勒時不是仔細的畫,而是點到為止,然後在上面用油性有色鉛筆或是用水彩上色」。金政基坦承自己與其他畫家相比,在畫稿上畫出Sketch花費的時間很短,「主要是因為構想出場景後,幾乎不需花費時間去找資料,大部分圖像都好像儲存在腦海里,自然而然浮現出來,照著描下來就可以。雖然少量復雜的圖像還是需要參考相關的資料,但是大部分只見過一次的畫面和場景,在下筆時都可以構現出60%——70%(這傢伙果然有一雙寫輪眼!)。」
除了創作前的成竹在胸和創作時的下筆如神,金政基對自己作品最滿意的地方,還在於作畫素材的多樣性和題材的廣泛性。「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活的生物,還是人工製品,凡是眼睛能看到的都是我的素材,皆可入畫。」在金政基創作的插畫中,以「人魚刺身」(以美人魚作為刺身的食材)、「牙醫」、「紋身男女」和「捕魚」為題材的作品出現頻率最高。其中,以「人魚」為主題的作品表現力最為驚人:擠迫狹窄的壽司店中,老師傅手持利刃,在一條人魚的魚身上切片取材。老師傅的坦然,伙計的木然,以及一旁大快朵頤的食客的漠然,與任人擺布的人魚構成了強烈反差,效果極為驚悚。談到創作以上作品的靈感來源,金政基說:「平時主要從眾多的影像和書本中,還有經歷的事情中努力尋找靈感,比較喜歡軍旅生活,表現豐富的人體,機械類,以及動物類的題材。之所以多次以人魚為主題,主要是因為人魚會使女人的體態呈現更為多元化的元素。仔細描繪牙醫和紋身的場景,是因為對精細的器械和手術場面比較感興趣。至於作品中多次出現漁民出海或捕魚歸來的畫面,則是因為我在高中之前一直在海岸城市生活,對漁民的生活場景比較熟悉」。
談到對自己影響最大的藝術家和漫畫家,金政基更是滔滔不絕,「初高中時代,深受日本漫畫家的影響。特別喜歡鳥山明、大友克洋和士郎正宗。到了大學時代,則更欣賞俄羅斯批判現實主義繪畫大師列賓(Ilya Yafimovich Repin,1844—1930),以肖像畫著稱於世的美國寫實主義畫家薩金特(John Singer Sagent,1856—1925),以及被《 紐約時報 》譽為「本世紀最受歡迎的藝術家」的插畫家諾曼·洛克威爾 (Norman Rockwell ,1894——1942)。」「大學時代對寫實性的畫比較感興趣,自然而然的對中國畫家有所接觸。非常喜歡國畫大師蔣兆和先生(1904—1986) 的《流民圖》,還曾經把它貼在牆上觀摩。最近還購買了水彩大師關維興先生(1940——)的水彩畫畫集。」
蔣兆和先生的《流民圖》
關維興先生為林海音女士的《城南舊事》繪制的水彩插圖,以及老爺子畫的兒童頭像
說到業余愛好,金政基終於展現了自己的宅男本色,「煙酒不沾,沒有什麼特別的喜好。如果非要說有什麼愛好的話,那就是喜歡收集漫畫書,安達充的《接觸》,大友克洋的《阿基拉》,鳥山明的《阿拉蕾》,池上遼一的《哭泣殺神》,江川達也的《東京大學物語》,還有莫比烏斯的漫畫,都很喜歡。」對於中國的漫畫家和作品,金政基也並不陌生,說自己比較欣賞香港漫畫家馬榮成的《風雲》,以及大陸漫畫家黃嘉偉的《伢三》。
中國大陸對於金政基來說是一個遙遠的地方,他坦言自己對中國文化並沒有很深刻的認識,不過小時候看過《三國志》、《西遊記》、《少林寺》,功夫片也看了不少,而四大名著和孔子的儒學在韓國也是很流行的書籍和文化,所以多多少少有所了解。
在請金政基為中國讀者說些什麼時,他寫下了下面這段話:「漫畫就是畫家把自己理解和知道的東西通過繪畫表現出來,所以必須不斷學習,不停的收集資料,積累經驗。要多聽,多看,多體驗,多收集,然後去活用在作品裡。就我自身而言,在畫畫方面傾注了太多心思,如果能在故事方面多加學習,有可能會成為更優秀的漫畫家。最後,健康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