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女生用68個易拉罐做苗族頭飾,算是一種環保行為嗎
我們無需推測這位手藝人這么做的初衷,從結果看,用廢金屬包裝替代貴重金屬製作成飾物,首先,這是對苗族銀飾製作工藝的嘗試和運用,是一種非常好的藝術嘗試!其次,它的效果包含了,對環保的倡導和宣傳。結論,從結果看,這行為既宣傳了手藝人,又宣傳了苗族銀飾傳統,還宣傳了舊物利用和環保。
任何時候,讓人們更多關注對廢棄物的再利用,都是好事情。垃圾換一種思路就是寶貝,普通人做不了藝術品,可以參與舊物利用和垃圾分類啊,使丟棄物能夠不被浪費。
易拉罐在現代的產品中被廣泛使用,從飲料到啤酒,充斥各大小商超。
如果這些被易拉罐飾品驚艷到的網友們能夠受啟發,更多的人加入舊物利用的隊伍。如果這次鋁制易拉罐與藝術結合,能夠啟發更多的藝術家將其他金屬易拉罐和藝術結合在一起。那麼忙世界一定會更有趣也更美好,這些都很令人期待。
Ⅱ 古代發飾首飾的名稱
古代婦女頭飾,出席的場合來佩戴不同的頭飾,可分類為:笄,簪,釵,華勝,花鈿,步搖,梳篦。
1、笄
古時用以貫發或者固定弁,冕的。在《儀禮·士冠禮》中記載:「皮弁笄,爵弁笄。」鄭玄註:「笄,今之簪。」古代婦女經常使用笄來固定發髻。古代女子到了成年的時候就用笄將頭發綰起,因此笄也指女子的成年禮。
2、簪
由笄發展而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可用金屬,骨頭,玉石等製成。後來專指婦女綰髻的首飾。擿,簪股,將頭部做成可搔頭的簪子,所以俗稱為搔頭。《西京雜記》記載:漢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自此後宮人搔頭皆用玉簪。
3、釵
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五代五縞《中華古今注·釵子》:「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釵與簪是有區別的,發簪作成一股,而發釵一般作成兩股。
4、華勝
即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製成花草的形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唐顏師古注;「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
5、步搖
古代婦女附在簪釵上的一種首飾。《釋名·釋首飾》:「步搖上有垂珠,步則搖動也。」 王先謙集解引陳祥道曰:「漢之步搖黃金為鳳,下有邸,前有笄,綴五采玉,以垂下,行則動搖。」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用:「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來形容楊貴妃。
6、篦
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亦指用篦梳頭剔除發垢。中國自古便注重禮儀,人們對自己的儀容裝飾十分重視,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之物。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 隋唐五代的梳篦,多作成梯形,高度明顯降低,其質料及裝飾視用途而別。
宋朝以後,梳子的形狀趨於扁平,一般多作成半月形。明清時期的梳篦樣式,基本保持宋制。
7、花鈿
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鍾廣言註:「鈿花:用貴重物品做成花朵狀的裝飾品,如金鈿,螺鈿,寶鈿,翠鈿,玉鈿等。」
Ⅲ 身材嬌小的女生適合佩戴什麼樣式的頭飾呢
因為身材嬌小的女生都比較可愛,可以帶發卡,可以帶蝴蝶結,蝴蝶結會讓人看上去非常可愛,可以把頭發紮起來發繩一定要可愛。
Ⅳ 女生用68個易拉罐做苗族頭飾,她是如何變廢為寶的
相信大家對手工藝人這一職業並不陌生,他們總是讓人有意想不到的作品。近日,一女子就用68個易拉罐做苗族頭飾震驚了網友,這個頭飾耗時近2個月才完成,成品總重量只有500克。網友們紛紛點贊,稱這才是真的是變廢為寶。我們從圖片上看這個頭飾,根本看不出這是用易拉罐做出來的。它給我的感覺就是很高大上,很端莊,和氣派。那麼她是如何變廢為寶的呢?
最後,我覺得無論是不是手工藝人,我們普通人都要養成了廢物回收利用的習慣。因為畢竟資源是有限的,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