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聲女歌唱家有哪些
幺紅、殷秀梅、王秀芬、王霞、萬山紅等。
1、幺紅
幺(yāo)紅,女,1968年2月出生,漢族,遼寧省沈陽市人,中央歌劇院主要演員,美聲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全國青聯委員,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常委。
2、殷秀梅
殷秀梅,1956年1月出生於黑龍江鶴崗,祖籍山東平陰,中國內地女歌手,民族唱法,是國家一級演員、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全國婦聯執委、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
3、王秀芬
王秀芬,1954年出生於河北石家莊,女高音歌唱家,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文學碩士,首批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個人簡介現為總政歌舞團獨唱演員,中央音樂學院特聘兼課教授,碩士生導師。
4、王霞
王霞,女,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中央歌劇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代表作品主要有《在燦爛陽光下》《祖國不會忘記》《我和我的祖國》《為祖國乾杯》《祖國真大》。
5、萬山紅
中國歌劇舞劇院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全國青聯常委, 中國音樂協會理事。
2. 中國新十大女高音歌唱家名單
中國新十大女高音歌唱家名單有:
1、王昆,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我國歌壇民族唱法的開拓者和奠基者。1944年,王昆隨西戰團進入了延安,並被調入魯藝工作團。不久後,王昆出演在共產黨領導下創作的第一部歌劇《白毛女》,飾演女主角喜兒,正式走上了聲樂表演的道路。
2、郭蘭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晉劇表演藝術家、歌劇表演藝術家、聲樂教育家。1946年,郭蘭英參加了華北聯合大學文工團,開始從事新歌劇的表演事業。隨著在歌舞劇表演上的愈發成熟,郭蘭英的名氣越來越大。
3、劉淑芳,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任中山藝術團歌舞團團長。1949年,劉淑芳畢業於西南美專音樂系並留校任教,首次在重慶演出歌舞劇《四季》就大獲成功。
4、王玉珍,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女高音歌唱家。由於家庭條件較為艱苦,童年時期的王玉珍並未對未來抱有太大的理想。可是,在她接觸到歌詠班時,便被優美的歌曲深深吸引住了,開始跟隨老師學習聲樂。
5、才旦卓瑪,著名藏族女高音歌唱家。1959年,才旦卓瑪憑借著一曲《翻身農奴把歌唱》而成名,不僅在西藏地區變得家喻戶曉,更是為全國人民所熟知。
6、朱逢博,著名歌唱表演藝術家、女高音歌唱家、中國70-80年代在國內外舞台上最活躍、最有影響力的歌唱家。曾開創一代歌風,是中國現代流行音樂的開山鼻祖,更是是華語樂壇最具開創性和標志性的人物之一,被譽為中國夜鶯、新民歌之母。
7、任桂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歌劇演唱家。青年時期,她在父親的支持下參加了華東革命大學文工團,並跟隨部隊南下抵達上海。在上海安頓下來後,任桂珍進入上海歌劇院,開始了自己的演藝人生,逐漸成為了上海歌劇院中的台柱子。
8、葉佩英,中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1935年,葉佩英出生於馬來西亞,在循人學校中接觸並喜愛上了中國歌曲。1951年,她告別父母,回到中國,完成了中學學業。在中學生活中就展現出在聲樂上的過人天賦,獲得了許多獎項。
9、鄧玉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她自幼十分喜愛唱歌,十歲就考入了中央少年廣播合唱團,十六歲考入了中國煤礦文工團,成為一名首都舞台上年齡最小的獨唱演員。
10、於淑珍,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青年時期的於淑珍在工廠做著學徒工,有一天在為農民進行示範演出時,恰逢天津歌舞劇院的領導也在場,對她欣賞有加,隨後便將她調入了劇院。
3. 13年有流行一位在台灣發展的美籍美女先是翻唱中文歌然後創作了中國風歌曲 叫什麼名字
尋尋覓覓
4. 非洲美女丫丫唱中國歌曲好聽嗎
好聽,非洲美女翻唱中國歌曲,個個嗓音獨特。
5. 加拿大女歌手李白簡介
姓名:李白(大洋洲)
生日:9月1日
膚色:白
國籍:澳大利亞
職業:歌手
語言:英語、中文
音樂歷程:
李白出生在英國利物浦,在這個誕生甲殼蟲樂隊的音樂之鄉,李白從小展現出了優秀的音樂素質。6歲開始學習聲樂。12歲移居澳大利亞,並且在澳洲音樂學校主修演唱,並且在各大音樂節演出,獲得不俗的反響。18歲進入悉尼大學音樂學院學習。李白演出風格高亢有力。2006年來到中國,開創自己在中國的音樂事業,並且深深的被中國音樂,中國文化吸引。隨後被於欣選中,加入到五洲唱響團。代表大洋洲為中國歌唱,為世界歌唱。
6. 著名紅歌女歌手有哪些
著名紅歌女歌手:
1、宋祖英
宋祖英(1966年8月13日—),出生於湖南,中國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先後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舞蹈系和中國音樂學院民族聲樂專業,在職研究生學歷,民族聲樂博士學位。
1994年,以一首《情哥哥去南方》引領中國新民歌領域的熱潮,並一直致力於新民歌的演唱和研究。1996年以來,多次參加中宣部、文化部、中央電視台等各大部委主辦的公益晚會及活動,如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文化部春晚、2008北京奧運會閉幕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