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民族服裝圖片
民族服裝圖片大全
民族服裝圖片大全,「民族風」一直在時尚圈內有它的一席之地,民族風格的服裝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本民族的藝術特徵,在中國有56個民族,下面是民族服裝圖片大全。
1、蒙古族 (měng gǔ zú)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游牧民族。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以瑪瑙、珍珠、金銀製成。
2、回族 (huí zú)
回族是回民族的簡稱。回族服飾的主要標志在頭部。男子們都喜愛戴白色的圓帽,回族婦女常戴蓋頭。
3、苗族 (miáo zú)
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服飾以奪目的色彩、繁復的銀飾品裝飾和耐人尋味的文化內涵著稱於世。
4、傣族 (dǎi zú)
傣族服飾充分體現其地理特點,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女飾追求輕盈、秀麗,服裝的色彩極為出色。
5、傈僳族 (lì sù zú)
傈僳族定居在滇西怒江地區。傈僳族的服飾很有特點,婦女穿綉花上衣,麻布裙,喜歡戴紅白料珠、珊瑚、貝殼等飾物;男子穿短衣,外著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掛箭包。
6、藏族 (zàng zú)
藏族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藏族服飾的最基本特徵是肥腰、長袖、大襟、右衽、長裙、長靴、編發、金銀珠玉飾品等。
7、壯族 (zhuàng zú)
壯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壯族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綉,所織的壯布和壯錦均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艷麗著稱,風格別致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
8、朝鮮族 (cháo xiǎn zú)
朝鮮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龍江和遼寧省。朝鮮族人比較喜歡素白色服裝,以示清潔、干凈、樸素、大方,故朝鮮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稱,自稱「白衣同胞」。
9、高山族 (gāo shān zú)
台灣高山族傳統服飾色彩鮮艷,以紅、黃、黑三種顏色為主,其中男子的服裝有腰裙、套裙、挑綉羽冠、長袍等,女子有短衣長裙、圍裙、膝褲等,除服裝外,還有許多飾物,如冠飾、臂飾、腳飾等,以鮮花製成花環,在盛裝舞蹈時,直接戴在頭上,非常漂亮。
10、納西族 (nà xī zú)
「披星戴月」的納西族婦女以勤勞能幹,賢德善良而著稱。服飾中最具特點的是身後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並排釘著七個直徑為二寸左右的綉花圓布圈,每圈中有一對垂穗。
11、布朗族 (bù lǎng zú)
布朗族穿著簡朴,婦女的服飾與傣族相似,上著緊身無領短衣,下穿紅、綠紋或黑色筒裙,頭挽發髻並纏大包頭。男子穿對襟無領短衣和黑色寬大長褲,用黑布或白布包頭。
12、阿昌族 (ā chāng zú)
阿昌族婦女的服飾有年齡和婚否之別。未婚少女多著各色大襟或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外系圍腰,頭戴黑色包頭。已婚婦女一般穿藍黑色對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綁腿,喜用黑布纏出類似尖頂帽狀的高包頭,包頭頂端還垂掛四五個五彩小綉球,頗具特色。
13、怒族 (nù zú)
怒族服飾的風格古樸素雅,婦女穿右開襟上衣,長及腳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紅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歡在裙外系有彩色花邊的圍腰,已婚婦女的衣裙上都綉有花邊。婦女頭部及胸部多用珊瑚、瑪瑙、貝殼、料珠、成串的銀幣裝飾,戴鋼質大耳環垂於肩部。
14、鄂溫克族 (è wēn kè zú)
鄂溫克族服飾的原料主要為獸皮。大毛上衣斜對襟、衣袖肥大,束長腰帶。短皮上衣、羔皮襖,是婚嫁或節日禮服。無論男女,衣邊、衣領等處都用布或羔皮製作的裝飾品鑲邊,穿用時束上腰帶。喜愛藍、黑色的衣服。
15、鄂倫春族 (è lún chūn zú)
鄂倫春族均著寬肥大袍。因過去主要從事游獵,服飾多以鹿、狍、犴皮製作。領口、袖口、襟邊、大袍開衩處均有刺綉、補花等裝飾,常用雲紋、鹿角紋等。戴犴皮帽,女帽頂用氈子,上縫各種裝飾和彩穗;姑娘戴綴有珠子、貝殼、扣子等裝飾的頭帶。
16、赫哲族 (hè zhé zú)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受滿族服飾的影響,赫哲族的魚皮衣多為長衣服,主要是婦女們穿用。其樣式像旗袍,腰身稍窄,身長過膝。
17、門巴族 (mén bā zú)
門巴族主要居住在西藏的門隅地區和墨脫縣,其服飾有地區差異,門隅地區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氌氆長袍,束腰帶。戴褐色小圓帽,帽邊鑲桔黃色,前邊留一個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腳穿筒靴,靴筒用紅、黑兩色氌氆縫制,靴底為牛皮軟底。
18、白族 (bái zú)
白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布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白族姑娘的頭飾非常有特點,有著「風花雪月」的含義。垂下的穗子代表下關的風,艷麗的花飾是上關的花,帽頂的潔白是蒼山雪,彎彎的.造型是洱海月。
19、保安族 (bǎo ān zú)
保安族的服飾,未婚女子多穿鮮艷的各色上衣,頭戴細薄柔軟透亮的綠綢蓋頭;已婚少婦以及中年婦女平時多戴白色衛生帽,外出時則戴黑色蓋頭;老年婦女多著深色服飾,戴白蓋頭。
20、布依族 (bù yī zú)
布依族是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布依族的傳統服飾是男著衣衫,女穿衣裙,婦女衣、裙均有蠟染、挑衣、刺綉圖案裝飾。
21、達斡爾族 (dá wò ěr zú)
達斡爾族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長袍,用白布包頭,戴草帽,冬戴皮帽。婦女穿長袍,不束腰帶,不穿短衣。冬天男女皆穿寄卡米(皮靴),婦女穿以藍色為主的長袍,夏日喜穿白襪、花鞋。達斡爾服裝受蒙古族和滿族影響較大,穿大襟皮袍,外加長袍,用白布包頭,戴草帽,著皮靴。
22、德昂族 (dé áng zú)
德昂族的服飾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紅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婦女剃光頭後又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環,銀項圈,穿藍、 黑色對襟短上衣,襟邊鑲兩道紅布條,下擺邊用紅、綠、黃三色小絨球裝飾。
23、東鄉族 (dōng xiāng zú)
東鄉族的服飾與回族有相似之處,但其特點也頗為明顯。男子多戴平頂的無檐帽,有黑、白兩色,穿白襯衣,外套黑坎肩,穿青藍色褲,老年人則以黑、灰、白為上。
24、侗族 (dòng zú)
侗族現主要分布在貴州、湖南等地。侗族男穿對襟短衣,有的右衽無領,包大頭巾。女子一般上著大襟、無領、無扣衣,下穿裙或褲。慣束腰帶,包頭帕。用黑、青(藍)、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於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於夏季,紫色多用於節日。
25、獨龍族 (dú lóng zú)
獨龍族的男女均散發,前垂齊眉,後披齊肩,左右蓋耳。過去男女衣著均為麻布,穿時由左肩掖下抄向胸前,里右胸,露右臂,用草繩或竹針拴結,披落自如。
26、俄羅斯族 (é luó sī zú)
俄羅斯族是從18世紀後逐漸從沙皇俄國南遷到中國新疆等地的少數民族。俄羅斯族的傳統服飾豐富多彩,人們在不同季節里,會選擇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衣著。
27、哈尼族 (hā ní zú)
哈尼族一般喜歡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對襟上衣和長褲,以黑布或白布裹頭。婦女多穿右襟無領上衣,下身或穿長褲或穿長短不一的裙子,襟沿、袖子等處綴綉五彩花邊,系綉花圍腰,胸佩各色款式的銀飾。
28、哈薩克族 (hā sà kè zú)
哈薩克族是以草原游牧文化為特徵的民族,服裝便於騎乘,其民族服裝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製作,反映著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點。
29、基諾族 (jī nuò zú)
基諾族聚居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基諾鄉及其附近地區。基諾族服飾簡單古樸,他們喜歡穿自織的帶有藍、紅、黑色彩條的土布衣服。
30、京族 (jīng zú)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島」之稱的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各族自治縣江平鄉的澫尾、巫頭、山心三個小島上。京族婦女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多為黑色或褐色。
31、景頗族 (jǐng pō zú)
景頗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各縣的山區。婦女穿黑色對襟,下著黑、紅色織成的統裙,腿上帶裹腿。盛裝時的婦女上衣前後及肩上都綴有許多銀泡泡、銀片,頸上掛七個銀項圈或一串銀鏈子或銀鈴,耳朵上戴比手指還長的銀耳筒,手上戴一對或兩對粗大刻花的銀手鐲。
32、柯爾克孜族 (kē ěr kè zī zú)
柯爾克孜族的服裝,婦女多喜紅色,穿短裝。頭戴圓形金絲絨紅色花帽,叫「塔克西」,上面蒙上頭巾。女穿對襟上衣,寬大無領,長不過膝,綴銀中,多褶的長裙下端鑲皮毛。也有穿連衣裙者,裙子下端帶雛襇,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
33、拉祜族 (lā hù zú)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南部。拉祜族最喜愛黑色,以黑為美,以黑為主色。拉祜族婦女服裝具有青藏高原婦女服裝的特點,穿的是黑布長衫,長至膝下,兩側開衩且開衩較高,立領右襟,綴有銀泡裝飾,喜歡用紅色或白色花邊鑲綴在袖口、襟邊,顯得光艷美麗。
34、黎族 (lí zú)
黎族聚居在海南島通什鎮等地。黎族服飾不論在審美和實用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黎族婦女服飾,主要有上衣下裙和頭巾三個部分,這三個部分都織綉著精緻的花紋圖案。
35、珞巴族 (luò bā zú)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藏東南,是中國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族婦女喜穿麻布織的對襟無領窄袖上衣,外披一張小牛皮,下身圍上略過膝部的緊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兩端用帶子扎緊。珞巴族婦女喜穿麻布織的對襟無領窄袖上衣,外披一張小牛皮,下身圍上略過膝部的緊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兩端用帶子扎緊。
36、滿族 (mǎn zú)
滿族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東三省,以遼寧省最多。旗袍是滿族婦女傳統服飾,既具有東方色彩,又能充分顯示儀態雍容文雅,被認為是表現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裝,稱譽世界。主要有四種形式:旗裝、馬褂、坎肩、套褲。旗裝不分季節,男女均可以穿。
37、毛南族 (máo nán zú)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廣西環江縣上、中、下南山區,毛南族是嶺西的土著民族。毛南族衣飾基本上與附近漢、壯族相同。婦女穿十分漂亮的鑲有兩道花邊的右開襟上衣,褲子較寬並滾著花邊,女裝在袖口、褲腳上鑲有紅色或藍、黑色的邊條飾,不著裙。
38、仫佬族 (mù lǎo zú)
仫佬族,主要聚居於廣西羅城等縣。仫佬族崇尚青色,服飾風格素樸簡約。仫佬人自種棉花和藍靛,自織土布,自染。美麗大方,經久耐用。
39、普米族 (pǔ mǐ zú)
青年婦女均穿短上衣,古代是用麻制的,現代大多用棉布,以白黑紅三色居多,右面開襟,下襟較短,窄袖高領。成年婦女都披皮披肩,披肩大多選用潔白的毛皮製成,美觀大方。
40、羌族 (qiāng zú)
羌族現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女皆穿麻布長衫、羊皮坎肩,包頭帕,束腰帶,裹綁腿。男女都在長衫外套一件羊皮背心,俗稱「皮褂褂」,晴天毛向內,雨天毛向外以防雨。
41、撒拉族 (sā lā zú)
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處黃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區。婦女服飾多為短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著長褲,穿綉花布鞋。
42、畲族 (shē zú)
畲族自稱「山哈」,意為住在山裡的客戶,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寧、廣東、江西、安徽等省,多數與漢族雜居。其服飾大多是用自織的薴麻布製作,有黑藍兩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開襟,衣領、 袖口、右襟多鑲有彩色花邊。
43、水族 (shuǐ zú)
水族自稱「海水」,意為水人。她們大多喜歡穿鑲有花邊的紅色或花色連衣裙,外套黑絨背心,下穿長褲,腳蹬紅色軟底長統靴。為抵禦高原上的大風與寒冷,頭上總戴一頂圓筒形綉花棉帽。
44、塔吉克族 (tǎ jí kè zú)
塔吉克族服裝多用皮毛、氈褐為面料。塔吉克婦女膚色白皙,俏麗健美,喜穿紅色或綉飾花邊的大紫、大綠色調的連衣裙。少女則愛戴用紫色、金黃、大紅色調的平絨布綉制的圓形帽冠。
45、塔塔爾族 (tǎ tǎ ěr zú)
塔塔爾族的服裝很別致。男子喜穿綉花白襯衣,外加黑色齊腰短背心或黑色對襟長衫,褲子也是黑色的。小帽有黑、白兩色綉花。女子以戴鑲有珠子的小花帽為美,外面再罩上一塊大紗巾,喜穿白、黃或紫紅色連衫帶縐邊的長裙,以耳環、手鐲和紅珠項鏈為裝飾。
46、土家族 (tǔ jiā zú)
土家族絕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貴州省以及四川省(現在屬於重慶市)。土家族「男女一式」的百褶裙,保留了遠古時代「裳」的遺風。
47、仡佬族 (gē lǎo zú)
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仡佬族男女皆穿裙(男裙短,女裙長)。用布圍於腰際,無摺皺,有如桶狀,謂之「桶裙」。
48、土族 (tǔ zú)
土族婦女服飾的象徵俗稱七彩袖,土族語稱作秀蘇,意為「花袖衫」。從最底層數,第一道為黑色,象徵土地;第二道綠色,象徵青苗青草;第三道黃色,象徵麥垛;第四道白色,象徵甘露;第五道藍色,象徵藍天;第六道橙色,象徵金色的光芒;第七道紅色,象徵太陽。
49、佤族 (wǎ zú)
佤族崇拜紅色和黑色,服飾多數以黑為質,以紅為飾,基本上還保留著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佤族婦女裝飾別具特色,喜戴大耳筒,寬手鐲、細藤圈,標志著佤族人粗獷、豪放的堅強性格。
50、維吾爾族 (wéi wú ěr zú)
「維吾爾」主要聚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以南一帶。花帽,是維吾爾族服飾的組成部分,也是維吾爾族美的標志之一。
51、烏孜別克族 (wū zī bié kè zú)
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飾,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為特點。花帽為硬殼、無沿、賀形或四棱形,帶稜角的還可以折疊。花帽布料彩墨綠、黑色、白色、棗紅色的金絲絨和燈心絨,帽子頂端和四邊鄉有各種別具匠心的幾何和花卉圖案,做工精美,色彩鮮艷。
52、錫伯族 (xī bó zú)
錫伯族世居呼倫貝爾大草原和嫩江流域。錫伯族男子多身穿左右開襟的大襟長袍和對襟短襖,上套坎肩,下著散腿長褲腿帶。婦女穿戴要講究些,穿長及腳面的旗袍,要粘花邊或綉花寬邊,外罩坎肩,坎肩有對襟的,有大襟的,也貼花邊。
53、瑤族 (yáo zú)
瑤族是中國南方一個比較典型的山地民族。瑤族婦女善於刺綉,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綉有精美的圖案花紋。發結細辮繞於頭頂,圍以五色細珠,衣襟的頸部至胸前綉有花彩紋飾。
54、裕固族 (yù gù zú)
「衣領高、帽有纓」,是裕固族服飾的一大特點,生活和文化傳統形成了服飾上的審美標准,服飾的樣式、花色、刺綉圖案、花紋都按其民族習慣形成並代代相傳。
55、彝族 (yí zú)
彝族分布於雲南、四川、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彝族服飾的色彩較為豐富,款式變化多姿,並且以大量銀製品和刺綉裝飾。
56、漢族 (hàn zú)
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系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體現,承載了漢族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
民族風也可以穿出時髦感
1、民族風披肩+白色連衣裙
紅色印花圖案的披肩,上面滿滿的民族風元素散發著神秘的氣息,發搭配白色連衣裙,更加凸現披肩的艷麗色彩,走在人群中非常吸睛。
2、民族風刺綉風衣+牛仔褲
漢服的翻領加上領口的盤扣設計,增加了風衣的少數民族風韻。肩上的緞面刺綉讓整件風衣更加出彩。搭配牛仔褲穿,艷麗而時髦。
3、刺綉牛仔風衣+刺綉連衣裙
廓形的牛仔風衣給人粗獷不羈的感覺,肩上的中國風刺綉給風衣平添些許復古風韻。裡面搭配同樣緞面刺綉的連衣裙,鮮明的中國風色彩。
4、刺綉牛仔哈倫褲+民族風上衣
褲腿上的清代刺綉是亮點,讓牛仔褲色彩上更加靚麗,棉線刺綉怕你褲子更顯品質。上身搭配同樣民族風的上衣,風格統一。
5、碎花棉麻上衣+棉麻褲
民族風的碎花圖案,棉麻質地更顯衣服的獨特質感。下身搭配同樣棉麻質地的長褲,米白色給人復古的沉澱感,很有民族色彩。
6、民俗風長衛衣+網紗裙
誇張的花朵圖案給人鮮明的民族色彩,釘珠的設計又讓整件衣服更加光彩閃耀,搭配網紗裙一起,面料的混搭更有視覺沖擊力。
7、民族風刺綉長裙
V型領口的民族風刺綉讓紅色連衣裙多了一些清新脫俗的味道,裙擺的開叉設計又增添了一絲女人味,整條裙子性感中帶點民族風情。
8、民族風毛呢大衣
灰色的毛呢大衣上,立體提花的工藝增加了衣服的質感,下擺的手繪梅花圖案讓衣服多了一絲亮色,盡顯民族風韻。
9、民族風棒球帽
棒球帽上的民族風刺綉,讓整個帽子更加靈動美,民族風的艷麗色彩也讓簡單的棒球帽更加吸睛,戴上可以襯出皮膚的好氣色。
10、壓花手拿包
手拿包上面的手繪壓花栩栩如生,讓包包更顯質感,在黑色的皮質下更加富有色彩,拿在手上吸睛十足,艷麗花朵突顯女人味。
民族風衣服怎麼搭配好看
「民族風」一直在時尚圈內有它的一席之地,這幾年更是流行起了七十年代的復古風。而如今流行的民族風,不再是以前的那種純民族風,而是Boho Chic。Boho Chic其實就是Bohemian(波西米亞)+Hippie(嬉皮士),這兩種風格的糅合比起復古、陳舊感,更讓人一下子穿出隨行時髦feel。
Boho不只有波西米標志性的流蘇、褶皺和大裙擺,更加入了了刺綉、幾何圖、蕾絲、印花、鮮艷色彩、透視材質等等嬉皮士的元素,將浪漫與灑脫完美契合。
作為 Boho Chic最最重要的元素——印花,真的非常適合在度假的時候穿。出挑的顏色和獨特的印花一上身就能讓你彌漫濃濃Boho Chic味兒。寬松的款式很容易隱藏你的小蠻肉,不管你是海邊度假,還是平日穿搭也很搶鏡。
短上衣絕對是Boho Chic風格裡面不可或缺的神奇利器。無論是在沙灘上還是去參加音樂節,展露小蠻腰跳舞,都非常賞心悅目,自由奔放還能散熱。 如果穿印花長裙是高挑妹子的專利,那麼Crop Top對於嬌小的菇涼來說就是顯高利器,不管是搭配一條寬松的闊腿印花褲,還是高腰牛仔,都能在視覺上縮短上半身,打造逆天長腿。你的短上衣也可以放進Boho Chic的經典元素,像是蕾絲款、鉤花,或者印花。還可以挑選素色的蕾絲上衣搭配印花闊腿褲,這時候蕾絲這種時髦而又不會搶風頭的細節就很吸 精。
滿身印花太浮誇?適當加點Boho風當中的刺綉元素,可以輕松為整體造型加分。波西米亞風格的服飾,大多有刺綉的元素,因為波西米亞刺綉風格的服飾讓人覺得更加親近自然。所以Boho Chic中,刺綉也是個不可缺少的元素。
② 哈薩克族的女生都長得很漂亮嗎
那當然~特漂亮!
什麼身上有股很濃的味道 ?誰說的可笑的很~
結了婚身體的各方面就發生巨大的變化。 結婚後很快就會發福 變得很胖。
你們在說撒呢~人和人不一樣哦~ 再說結婚後發胖的不僅僅是哈薩克族女孩噢~
③ 哈薩克族女人生理特點是什麼
哈薩克族女孩子長的都特別的好看,身體特別的修長,而且哈薩克女子跳舞也特別的好看,他們的民族服裝也特別的好看,哈薩克女子的優點很多,大眼睛,長睫毛。
哈薩克族是哈薩克的主體民族,占其總人口的65.5%,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中國境內哈薩克族的人口數為1562518人。
哈薩克族的民族樂器
冬不拉尤其受哈薩克族群眾喜愛,多用樺木等材料做琴身,用羊腸制弦。過去琴身有鏟子形和馬勺形兩種。現在有了將這兩種形式揉和在一起的民間新式冬不拉。哈薩克族的各種樂器都便於攜帶、易於演奏。歌曲演唱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
傳統的哈薩克族舞蹈,多以模仿飛禽走獸的動作為特徵,誇張幽默,惟妙惟肖,生動傳神,有極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傳統的舞蹈有《哈拉卓爾哈》(又譯「黑走馬」)。
④ 哈薩克族傳統服飾
哈薩克族服飾的服飾 廠 』 王光州厚 踐析哈薩克族的服飾特徵臉 義 奢俗 一、哈薩克族的服飾特徵和文缺灶化心理 從古至今, 牛羊與哈薩克民族的衣食住 行結下了不解之緣羊皮袍、狐皮帽、氈 筒、皮靴等已成為草原服飾的重要標志比 骨針縫合獸皮更進一步的是服裝伏跡扮面料的革新 與創造, 可以根據人體特徵體裁衣, 出現 了具有領、襟、袖的上衣和前後開胯的褲 子, 其造型和縫制技法也更靈活多樣, 體現 出人類服飾發展的不斷進步。 哈薩克族先民大部分生活在新扭北部和 中亞等區域, 一直保持著以農牧業為主的生 活方式。他們以牛羊為伴, 在長期的生活勞 動過程中融合外來文化, 逐漸形成了自己獨 特的藝術趣味和審美標淮。黑白相間中點綴 著艷麗的色彩以及紛縈的裝飾性圖案都成為 哈薩克族服飾的主要審美特點。這種獨特的 服飾藝術是哈薩克族悠久歷史文化的載體, 從中可以反映出哈薩克族人民的審美文化心 理和民族情感積淀。 哈薩克族服飾的基本圖式, 多為單獨 或四方連續的植物紋樣、三角形、幾何形 或連續的花紋形狀, 在方和圓之間找到形 式的互補與和諧在大量的西城考古發現 中, 三角紋是最常見的紋飾母題哈薩克 族牧民大部分生活在高原山區地帶, 四季 明顯, 光照強烈, 濃艷鮮明的色彩是哈薩 克族普迫喜愛的色彩。在草原戈壁的冷色 環境中生活, 他們選擇紅色來裝飾氈房和 服飾, 在色彩心理上可以起到抵禦外界寒 冷和調節環境單調的作用, 歷代傳承和地 理環境成為影響哈薩克族服飾頗色和審美心 理的主要因素。在紋樣的題材上多以傳統的 植物、果實、獸角為原型, 變異成各種幾何 形, 具有濃厚的民族意蕊。 在哈薩克族服飾的發展過程中, 我們可 以感受到服飾與圖騰崇拜、巫術禮儀有著密 切的關系。無論是象徵性的擬態, 還是巫現 的活動, 都離不開熾熱的歌舞, 而這些歌舞 必須能夠打動人心, 引起信徒的虔誠膜拜。 因此, 那些圖騰崇拜儀式或巫術禮儀執行者 的服飾往往是該部落、該民族的服飾中最具 典型性的部分, 並且, 隨著時間的推移, 那 些圖騰崇拜的意識和代表靈物逐漸轉化成具 體的圖案保留在服飾中。比如貓頭鷹象徵粉 正義, 人們頭頂插著它的羽毛可以避邪並保 一方平安, 中國的哈薩克族兒童的塔克亞帽 冠頂端插看的烏克貓頭鷹的羽毛, 就代表 著遠離病魔, 永保安康的離意同一民族或 支系由於不同的圖騰崇拜, 在服飾上也會 有相應的體現。歷史上, 由干哈薩克族受薩 滿教的影響, 將白天鵝作為其重要圖騰之一。 白天鵝是天神與靈魂的化身, 哈薩克族人民 以白天鵝為聖鳥, 倍加保護, 若能得到它的 幾片羽毛, 更是倍加珍貴。在中亞地區居住 的哈薩克族人至今將火尊稱為「 火娘娘」 , 服 飾上以紅色象徵這種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 二、不同國家、地區哈薩克族的服飾特徵 服飾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是展示 民族文化的一個窗口, 透過燦爛豐富的民族 服飾, 我們可以發現哈薩克族在漫長的歷史 變遷過程中逐漸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而形成 的獨特文化心理和服飾特徵。 、中亞地區哈薩克族的服飾藝術 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族服飾藝術很難找到 傳統宗教影響的影子, 更多體現出對於審 美的追求。自從世紀末沙俄進駐中亞地 區後, 它的工業文明在哈薩克族人民的生 活區域內開始傳播, 紡織業獲得發展並可 以生產出精細的棉麻等先進產品, 取代了 以往傳統的粗毛製品。同時, 藝術的品味 和思想也逐漸發生變化。 在哈薩克族服裝的裝飾中, 現代調色、 印刷等技術逐步代替了民間傳統的自製頗料 及圖案組合, 更傾向於俄羅斯民族風格, 圖 案豐富、色彩純粹, 形成極為高貴典雅的風 格。採用機......>>
哈薩克族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介紹 團),州巧喜食抓羊肉。民間創作豐富,如傳奇故事、抒情詩歌、諷刺性曲藝等。 哈薩克族服飾多用牲畜皮毛加工而成。婦女夏季穿長花布連衣裙,喜用銀元或銀製品作裝飾。冬季外罩對襟大衣,大衣多用冬羊皮縫制。婦女頭戴白布蓋頭,外披白布大頭巾,長及腳跟,頭巾左上端有飾品裝飾。年輕女子頭戴圓形花帽,冒頂由貓頭鷹羽毛作帽纓。冬天男子多穿羊皮、狐皮、狼皮大氅和用駝毛絮里的大衣,腰束皮帶,右側佩有小刀,褲子多訂牛皮縫制,名曰「夏里巴爾」。因經常騎馬,男女都穿長統皮靴,哈薩克人是傳統的游牧民族,終
哈薩克族傳統花紋值指的什麼 哈薩克人運用生活中長期積累的經驗,發揮認識與創造形式美的能力,由簡單到復雜、由粗糙到精細、由模仿到創造,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圖案藝術。這些圖案以原始藝術特質來反映人的精神生活,以抽象和概括的手法將自然中的物象圖案化、形式化。其中基本的裝飾形有旋渦紋、花草紋、直線紋、幾何紋(三角形、方形、菱形)等。
哈薩克族先民生活具有很大的流動性和不穩定性,反映到圖案上,就是對運動感的追求和表現。大量的曲線運用不僅體現出哈薩克先民對自然的觀察感悟和對自然的生生不息的表達,並作為植物紋樣的形式加以描繪,同時也表現出他們對流動、自由的精神追求。
哈薩克圖案一般都是對稱紋樣。藝人們在腦海里構思成熟後,就直接刻畫(綉)出紋樣的四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然後,在紋樣處對稱描出,直到完整的圖案製品做成。哈薩克圖案品類繁多,形式多樣,內容從山間草原到自然天象,從飛禽走獸到各種花卉,從幾何形紋樣到符號標志無一不用。哈薩克族藝人們把抽象和具體、自然形態和加工變化的圖騰紋飾,嚴密緊湊地組成一件件完美無缺的藝術品傳承下來,並得以創新,成為哈薩克民族的符號。不同的物品上所選擇與設計的圖案是不一樣的,如地毯中是植物紋,在木製器皿上則繪幾何形、日月形和簡單的花卉,在房屋的房檐上或大門的門頭上卻是連續的花形紋或連續的三角紋,在木箱或木櫃上是規則的幾何紋。哈薩克族圖案藝術在服飾上最豐富多變,上衣或裙子、衣領、袖口、前襟等都有專門的裝飾圖案。雖然圖案樣式各異,但它們的形式特徵卻以對稱和重復為主。
寫一篇描寫哈薩克族服裝的文章(400~600字以內) 廠
』
王光州厚
踐析哈薩克族的服飾特徵臉
義
奢俗
一、哈薩克族的服飾特徵和文化心理
從古至今, 牛羊與哈薩克民族的衣食住
行結下了不解之緣羊皮袍、狐皮帽、氈
筒、皮靴等已成為草原服飾的重要標志比
骨針縫合獸皮更進一步的是服裝面料的革新
與創造, 可以根據人體特徵體裁衣, 出現
了具有領、襟、袖的上衣和前後開胯的褲
子, 其造型和縫制技法也更靈活多樣, 體現
出人類服飾發展的不斷進步。
哈薩克族先民大部分生活在新扭北部和
中亞等區域, 一直保持著以農牧業為主的生
活方式。他們以牛羊為伴, 在長期的生活勞
動過程中融合外來文化, 逐漸形成了自己獨
特的藝術趣味和審美標淮。黑白相間中點綴
著艷麗的色彩以及紛縈的裝飾性圖案都成為
哈薩克族服飾的主要審美特點。這種獨特的
服飾藝術是哈薩克族悠久歷史文化的載體,
從中可以反映出哈薩克族人民的審美文化心
理和民族情感積淀。
哈薩克族服飾的基本圖式, 多為單獨
或四方連續的植物紋樣、三角形、幾何形
或連續的花紋形狀, 在方和圓之間找到形
式的互補與和諧在大量的西城考古發現
中, 三角紋是最常見的紋飾母題哈薩克
族牧民大部分生活在高原山區地帶, 四季
明顯, 光照強烈, 濃艷鮮明的色彩是哈薩
克族普迫喜愛的色彩。在草原戈壁的冷色
環境中生活, 他們選擇紅色來裝飾氈房和
服飾, 在色彩心理上可以起到抵禦外界寒
冷和調節環境單調的作用, 歷代傳承和地
理環境成為影響哈薩克族服飾頗色和審美心
理的主要因素。在紋樣的題材上多以傳統的
植物、果實、獸角為原型, 變異成各種幾何
形, 具有濃厚的民族意蕊。
在哈薩克族服飾的發展過程中, 我們可
以感受到服飾與圖騰崇拜、巫術禮儀有著密
切的關系。無論是象徵性的擬態, 還是巫現
的活動, 都離不開熾熱的歌舞, 而這些歌舞
必須能夠打動人心, 引起信徒的虔誠膜拜。
因此, 那些圖騰崇拜儀式或巫術禮儀執行者
的服飾往往是該部落、該民族的服飾中最具
典型性的部分, 並且, 隨著時間的推移, 那
些圖騰崇拜的意識和代表靈物逐漸轉化成具
體的圖案保留在服飾中。比如貓頭鷹象徵粉
正義, 人們頭頂插著它的羽毛可以避邪並保
一方平安, 中國的哈薩克族兒童的塔克亞帽
冠頂端插看的烏克貓頭鷹的羽毛, 就代表
著遠離病魔, 永保安康的離意同一民族或
支系由於不同的圖騰崇拜, 在服飾上也會
有相應的體現。歷史上, 由錠哈薩克族受薩
滿教的影響, 將白天鵝作為其重要圖騰之一。
白天鵝是天神與靈魂的化身, 哈薩克族人民
以白天鵝為聖鳥, 倍加保護, 若能得到它的
幾片羽毛, 更是倍加珍貴。在中亞地區居住
的哈薩克族人至今將火尊稱為「 火娘娘」 , 服
飾上以紅色象徵這種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
二、不同國家、地區哈薩克族的服飾特徵
服飾作為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 是展示
民族文化的一個窗口, 透過燦爛豐富的民族
服飾, 我們可以發現哈薩克族在漫長的歷史
變遷過程中逐漸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而形成
的獨特文化心理和服飾特徵。
、中亞地區哈薩克族的服飾藝術
中亞地區的哈薩克族服飾藝術很難找到
傳統宗教影響的影子, 更多體現出對於審
美的追求。自從世紀末沙俄進駐中亞地
區後, 它的工業文明在哈薩克族人民的生
活區域內開始傳播, 紡織業獲得發展並可
以生產出精細的棉麻等先進產品, 取代了
以往傳統的粗毛製品。同時, 藝術的品味
和思想也逐漸發生變化。
在哈薩克族服裝的裝飾中, 現代調色、
印刷等技術逐步代替了民間傳統的自製頗料
及圖案組合, 更傾向於俄羅斯民族風格, 圖
案豐富、色彩純粹, 形成極為高貴......>>
中國傳統服飾都有哪些 苗族
苗族分布較廣,支系眾多,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較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苗族衣料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普遍使用獨具特色的蠟染、刺綉工藝。裙子則以白色、青色居多,服飾的用料、顏色、款式、刺綉等方面,都極具民族風格。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苗族的銀飾在各民族首飾中首屈一指。絢麗多彩的服飾文化充分顯示了苗族的聰明才智,至今仍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
布衣族
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纏青色或花格頭巾。色調以青藍色或白色為主。婦女一般穿大襟短衣,下著長褲。衣襟、袖口等處鑲彩色花邊,褲腳處也鑲著花邊,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青年女子的胸前還掛著綉有漂亮花紋圖案的圍腰。布依族婦女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耳環、項圈、足蹬尖鼻綉花鞋,布依族服飾整體色調淡雅樸素,與自然界保持著天然的和諧。
侗族
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纏頭布為三米長的亮布,兩斷用紅綠絲線綉著一排鋸齒形的圖案。盛裝時戴銀帽,並佩戴其它銀質飾物。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綉的剪刀口狀的兜領,裹綁腿;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盛裝時,婦女多穿雞毛裙。也有穿右衽無領上衣,以銀珠為扣,環肩鑲邊,足蹬翹尖綉花鞋。侗族婦女喜歡佩帶銀花、銀帽、項圈、手鐲等銀質飾物。侗族的衣料多為自織自染的侗布,有粗紗、細紗之分。侗族婦女擅長刺綉,手工技藝精湛。
瑤族
瑤族各支系服飾存在較大差異,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基本色調,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也有的穿交領長衫,配長短不一的褲子,扎頭巾、打綁腿,朴實無華。婦女服飾有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的;有穿圓領短衣,下著百褶裙的;還有穿長衫配褲的。瑤族服飾的挑花構圖風格獨特,整幅圖案均為幾何紋。瑤族頭飾特點更為突出,有龍盤形、A字形、飛燕形等。瑤族染織業發達,服裝均用自染土布製作,有一套完整的藍靛印染技術。色彩常用紅、綠、黃、白黑五種,服飾製作採用挑花、刺綉、織錦、蠟染等工藝。
白族
白族崇尚白色,男子的包頭,女子的帽箍,男女上衣、褲子都喜歡用白色和接近白色的淺綠、淺藍等色。白族婦女常將色彩艷麗的圖案綉在掛包、裹背、腰帶、包頭布、鞋等飾物上。淡雅朴實,色調和諧,審美境界高雅。大理的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色或藍色頭帕,肩掛手綉掛包。婦女多穿白色或穿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色或淺藍色寬褲,腰系綉花或綴有綉花飄帶的短圍裙,足蹬綉花鞋。
京族
京族服裝服飾特點鮮明,簡便飄逸。男子一般都穿及膝長衣,坦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多為黑色或褐色。外出時,外套淡色旗袍式長外衣,衣袖仍然很窄。婦女染黑齒、結砧板髻的習俗依然存在於少數婦女當中。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壯族
壯族男子多穿對襟的上衣,紐扣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個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下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綉有花紋的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衣領、袖口、襟邊都綉有彩色的花邊;下著黑色寬肥的褲子。也有穿黑色百褶裙,上有彩色刺綉,下有彩色布貼,色彩絢爛耀眼。扎布貼、刺綉的圍腰,戴綉有花紋圖案的黑色頭巾。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綉花鞋。披戴綉花墊......>>
*** 爾族服裝的特點 *** 爾人族衣料一般選用著名的「艾得里斯綢」。
*** 爾族傳統服裝極富特色:男子穿「袷袢」長袍,右衽斜領,無紐扣,用長方絲巾或布巾扎束腰間;農村婦女多在寬袖連衣裙外面套對襟背心;城市婦女現在已多穿西裝上衣和裙子; *** 爾族男女都喜歡穿皮鞋和皮靴,皮靴外加膠質套鞋;男女老少都戴四楞小花帽; *** 爾族花帽有用黑白兩色或彩色絲線綉成的民族風格圖案,有些還綴有彩色珠片;婦女常以耳環、手鐲、項鏈為裝飾品。
哈薩克族民風民俗 新疆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的服飾別具一格。男子冬季一般頭戴用黑羊羔皮、狐狸皮或水獺皮做里,外覆各色鮮艷綢緞,有兩個耳扇,後面有一個長尾扇,頂飾貓頭鷹毛的四棱尖頂帽(吐馬克)或尖尖帽。夏天一般戴用白氈和黑平絨製作的分瓣翻邊帽。上身內穿高領花邊襯衣或條格襯衣。襯衣上穿坎肩,坎肩上穿短上衣,再套長袷袢。下身內穿白布長褲。外衣,冬春多穿用老羊皮縫制的皮大衣和大襠皮褲;夏秋多穿用棉布或毛布製作的長襟大衣和大襠皮褲與條絨夾褲。腰扎鑲嵌有金、銀。珊瑚、珍珠、玉石等飾物的腰帶。腰帶左側多掛皮囊,存放雜物,右側佩戴小刀,腳穿長筒皮靴。騎上俊馬,英武灑脫。哈薩克族婦女的服飾異彩紛呈,極其講究。
頭飾主要有帽子和頭巾兩種。未出嫁的姑娘一般多戴「塔合亞」、「標爾克」和「包頭巾」。「塔合亞」是一種用紅、綠或黑色絨布製作,金線綉花,並用珠子鑲成各種美麗圖案的硬殼圓斗形帽子。帽頂上插一撮貓頭鷹的羽毛。「標爾克」是用綢、布和水獺皮做的圓形帽,帽頂上綉花並有貓頭鷹羽毛。在帽頂與帽沿之間有珠飾鑲嵌。「包頭巾」的四角綉有各種花紋。姑娘出嫁時,戴一種名叫「沙吾克烈」的尖頂帽。帽體用氈製作,梗覆布、絨和綢緞,上面綉花並用金銀珠寶裝飾。帽子的前方還飾有串珠垂吊臉前。婚後一年之內戴這種帽子,穿紅綢子做的衣服,使人一看就知道是新婚婦女。一年後換戴花頭巾,生下第一個孩子後換戴一種綉有「頰克」花紋的「克衣米謝克」,「齊拉吾什」套頭巾(用白布製作,類似蓋頭巾,大而寬,遮住頭、肩及腰部,直到臀部以下,戴上後只露出面部),三、四十歲以下的婦女佩戴的「克衣米謝克」綉有各種圖案。年長的婦女或者子女多的婦女一般不講究服飾,只佩戴花紋不太鮮艷的『克衣米謝克」,或者只戴白色頭巾。身上穿袖子綉花,下擺多褶,色彩鮮艷的連衣裙。夏季,裙子外套坎肩或短袷袢;冬季則穿條絨棉大衣。腳穿皮靴和套鞋。
哈薩克族--民居
為了便於游牧,哈薩克族很早就創造了容易搬遷的房屋―氈房。它的主要構件是用羊毛織成的氈、紅柳木柵欄、本撐桿、圓形卷頂和毛線編織的菠哀草簾。這些構件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己製作。拆或裝氈房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搬遷時用駱駝或牛就可馱運。
氈房是哈薩克族民間建築。春、夏、秋三季,哈薩克牧民住「宇」,是可以拆卸和搬運的圓形氈房;冬天則在冬季牧場(俗稱「冬窩子」)修建平頂土房。氈房一般就地取材,用紅柳做成圓柵和頂,構成立架,然後在木柵外圍上芨芨草編成的牆籬,再包上毛氈。頂部有天窗,覆以活動的氈子,用以通風。有的房頂氈上飾有紅色或其他色彩圖案。氈房一般向東開門。
哈薩克族--禮儀
哈薩克族是個熱情、好客、重禮儀的民族。人們相見,總要互致「全家平安」,「牲畜平安」等問候。這與他們從事游牧的經濟生活密切相關。以季節與草場情況不斷轉場遷徙的哈薩克牧民,對前來拜訪和投宿的客人,不論相識與否,都會熱情款待。牧民認為,如果在太陽落山時放走客人,是一件恥辱的事,會被親朋鄰里認為待客不周而恥笑。主人待客,有自己的一套方式。通常客人來臨,都要宰殺羔羊。至尊的客人,還要在現場宰殺一匹馬駒。宰羊前,主人要牽羊到客人面前徵得滿意。進餐時,先將羊頭獻給客人。客人接過羊頭,要用小刀先割一塊面頰肉獻給主人家年齡最大的長者,再割一塊羊耳朵給年齡最小的孩子或主婦。然後,自己隨便割一塊肉吃,再將羊頭獻給主人。這時,主客圍座一起,一邊食用盤中的大塊肉,一邊細飲主人特製的馬奶酒。馬奶酒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獨特酒類。味道清香醇厚,既能解渴,也能充飢,還能醫治輕微的腸胃病和其它慢性病。維生素含量比牛奶多好幾倍,是草原牧民防寒......>>
我想知道有關於哈薩克族的風俗習慣 5分 住房:古代哈薩克族絕大多數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民們住的是一種輕便而又易於支撐和拆的氈房。 氈房,哈薩克語稱「宇」,它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堅固耐用,住居舒適,並具有防寒、防雨、防震的特點。房內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千百年來一直為哈薩克牧民所喜愛,由於是用白色氈子做成,氈房裡又布置得十分講究,人們稱之為白色的宮殿。它是哈薩克先民的重要創造。
氈房所用毛氈,都是勤勞聰慧的哈薩克族婦女手工製作的。製作毛氈時,先用木棍將羊毛敲打鬆散,灑水打濕,鋪在平整的地上壓實,再由多人反復卷壓而成。氈房的主要構件都是由專門的工匠精心製作的,整個構架不用一枚鐵釘,各連接處都用牛皮繩和牛筋固定,既輕便又牢固。
食俗:他們的飲食,大部分是肉食和奶食。奶制食品多種多樣,如酥油、奶屯僭、奶皮子、乳酪等。他們製做的馬 *** 是名貴的飲料。日常食品主要是面類食品、牛、[羊、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酩等。平時喜歡把麵粉做成「包爾沙克」(油果子)、烤餅、油餅、面片、湯面、那仁等,或將肉、酥油、牛奶、大米、麵粉調製成各種食品。飲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馬 *** ,特別喜歡馬 *** ,馬 *** 是用馬奶經過發酵製成的高級飲料。茶在哈薩克族的飲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磚茶。如果在茶中加奶,則稱奶茶。典型食品大部分來自畜牧業生產,如:冬肉,馬 *** ,奶疙瘩,等等。
節慶: 哈薩克族主要節日有古爾邦節、肉孜節和那吾熱孜節。時間在舊歷正月,在那吾熱孜節里家家戶戶都要用肉、大米、小麥、大麥、奶疙瘩等混合煮成的「庫吉」(稀粥)。拋撒「包爾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薩克族的傳統禮俗。過節的那一天,互相祝賀,有如漢族的春節是送舊迎新的節日。每逢節日喜慶時都舉行傳統的刁羊、賽馬和姑娘追等游戲。哈薩克族大多信仰 *** 教,有些牧民仍保留著薩滿教的殘余。
習俗: 哈薩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飯要先敬老人,一般在進餐時習慣長輩先坐,其他人依次圍著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氈子上。在用餐過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讓給老人。哈薩克族有許多禁忌,如:年輕人不準當著老人的面飲酒,不準用手亂摸食物;絕對不準跨越或踏過餐布,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忌諱當面數主人家的牲畜;不能跨過拴牲畜的繩子,也不能騎馬進入羊群;不準坐在裝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也不準跨過或踏過餐巾;忌諱別人當面贊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說「胖」,認為這樣會給孩子帶來不幸;忌客人在家門口下馬和騎快馬到家門口下馬;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自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哈薩克族熱情好客,待人真誠。對登門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十分尊貴的客人或多年未見的親人到來,除宰羊外,還需宰馬,以馬肉相待。入餐前,主人用壺提水和臉盆讓客人洗手,然後把盛有羊頭、後腿、肋肉的盤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將羊腮幫的肉割食一塊,再割食左邊耳朵之後,將羊頭回送給主人,大家共餐。食畢大家同時舉起雙手摸面,做「巴塔(祈禱)」。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待客: 哈薩克人以純朴、誠實、直爽、熱情好客而聞名。這是因為牧區地廣人稀,居住分散,行旅不便,外出時,凡有氈房的地方,自然就成了休憩和投宿之處,行人就可免受飢寒之苦。可知好客是長期游牧生活中形成的美德。哈薩克人中流傳說:「只要沿途有哈薩克,哪怕你走一年,也不用帶一粒糧、一分錢。」哈薩克人對待客人恭敬備至,禮節周到,他們認為客人是 *** 賜予的,不可稍有怠慢。由於這樣的好習慣,哈薩克族中一直沒有乞丐。
在哈薩克族中有一句古老的諺語,「如果在太陽下山時放走了客人,就是跳到水裡也洗不清這個恥辱」。還有民......>>
⑤ 哈薩克族女孩子的優點
哈薩克女孩子長的都特別的好看,身體特別的修長,而且哈薩克女子跳舞也特別的好看,他們的民族服裝也特別的好看,哈薩克女子的優點很多,眼睛是大眼睛,眼睫毛,而且還特別的長,一般哈薩克女子都會跳舞,她的身體都特別的柔軟,長得漂亮,舞蹈跳的還好,民族服裝也好看,這都是哈薩克女子搏型的優點,唯一的就是唯一的長處就是他們的民纖世族服裝特別的好看,舞蹈也跳的特別好,哈薩克女子從小就熱愛跳舞,身體特別的柔軟身體修長,這些都是毀銀肢哈薩克女子的優點
⑥ 十萬火急!!!想找中國少數民族服裝圖案 圖以及介紹....(哪位好心人能幫幫忙啊!!!
中國各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以及節慶禮儀場合穿用的民族服裝。中國55個少數民族的著裝,由於地理環境、氣候、風俗習慣、經濟、文化等原因,經過長期的發展,從而形成不同風格,五彩繽紛,絢麗多姿,並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
看中國少數民族服裝圖片,這兩個網站不錯,數量多,清晰度也不錯.而且很有生活味兒.直接在畫面上點,就可以滾到下一張,方便閱覽,不錯不錯. http://www.6lu.cn/id06/a02/html/image1.html
http://list.china.alibaba.com/buyer/offerlist/1034227-p10.html
簡單解說我國少數民族服裝:
阿昌族 女子穿統裙,以青布包頭;未婚者穿長褲,盤辮簪花。男子著黑衣褲,背通帕(掛袋)、阿昌刀。阿昌刀屬長刀類,為滇緬邊境各民族所喜愛。
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藍褲、黑紫絲絨背心,扎綉花圍腰,用花包頭、銀首飾,著百節鞋(翹頭綉花鞋)。男子為白衣褲、黑背心、白或藍布包頭,綉花掛包;高寒地區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 女穿高領大襟花短衣、鑲花邊長背心,罩蓋頭,穿雙梁鞋。蓋頭還是回、東鄉、撒拉等族的女子頭飾,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綠色、婚後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襖、春夏為白襯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掛保安刀。保安刀掛於腰左邊,刀把疊嵌「十樣景」圖案。
布朗族 女穿黑色或紅綠紋相間的統裙,扎大包頭。男穿無領上衣、黑色寬大長褲,黑或白布包頭。
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長褲、綉花圍腰,或蠟染百褶長裙;黔南地區穿傳統欄干服。欄干服是衣褲套裝,衣襟、領口、衣袖、褲腳均鑲花邊。男子為對襟衣或大襟長衫,藍或白地藍方格頭巾。
朝鮮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稱。女子穿傳統的襦裙套裝,上襦稱則高利,為小燈籠袖斜襟短衣,以花結襻帶系合;下裙稱契瑪,是高腰長裙,少女為統裙式,婚後纏裙式;配穿鞋頭尖翹的船形鞋。男子穿無紐扣上衣、深色背心、燈籠褲(稱佩吉),戴漆紗圍檐圓頂高帽。
達斡爾族 女穿藍袍、綉花鞋、白布襪,胸佩銀飾。男子穿高領袍、皮靴(稱奇卡米)、白布包頭。節日多穿各色綢袍。
傣族 西雙版納地區女子為窄袖對襟短衣、統裙、銀腰帶;德宏地區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長褲、小圍腰,婚後是對襟短衫,黑統裙;新平、元江一帶,女上衣的腰際處和裙腰處常綉花、飾銀泡銀穗,故有「花腰傣」之稱。男子一般為小袖短衫、長褲,白或青布包頭,冷天習慣披毛毯。
德昂族 女子上為對襟短衣,下著飾橫條圖案的長統裙,並裝飾藤腰箍。男子穿圓領大襟衣和肥短褲,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頭、男子還飾絨球。
東鄉族 女子穿大襟衣、綉花背心、長褲,罩蓋頭。男子穿長袍,束帶,佩小刀等;或穿對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頂軟帽。
侗族 女子為無袖上衣、寬腳褲或百褶統裙,佩帶銀飾。男子為無領短衣、統褲、侗帕(大頭帕)。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
獨龍族 穿用披毯:將麻布毯披於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結角(男左結、女右結)。此外,女子用頭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羅斯族 女子穿布拉吉(連衣裙)或褶裙,戴艷麗的頭巾。男子穿西裝和白色綉花邊的套頭衫。
鄂倫春族 穿皮袍:大襟,開二衩或四衩,領、袖、襟處鑲異色皮邊,衩處補綉團花圖案。此外,女子戴氈頂皮帽;男子為狍頭皮帽、皮褲、皮靴。
鄂溫克族 女穿大翻領連衣裙,或大襟連衣裙式長袍。男為深藍長袍、圓錐形帽、皮靴。冬季習慣穿獸皮衣。
高山族 女子一般為對襟長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紅布包頭。男子通常上穿對襟長袖衫和長短不一的背心,下著纏腰裙或前裙。高山族在節日里注重裝飾,並穿貝珠衣(以貝殼、珍珠編織的貝衣、珠裙)。
仡佬族 女子穿套頭式無袖袍,前短後長並綉花;穿三段式統裙,中段為紅色羊毛織物,上下段為青白相間條紋圖案的麻織物;纏包頭,同時纏3條長帕,後垂6穗,飾海貝;穿勾尖鞋。男子為無領琵琶襟衣、長褲,青布包頭。
哈尼族 女子穿無領上衣、銀胸飾,著長褲或裙,系圍腰(以不同顏色標識未婚已婚),戴小帽,飾銀泡;節日穿綉花尖鞋。男子用黑或白布纏頭(節日插羽毛),系綉花腰帶。尚黑色,多用自織自染的棉、麻布。
哈薩克族 女子穿連衣裙、綉花背心、綉花套褲,戴吐麻克或白布蓋頭,並加大披巾。吐麻克是一種小圓帽,飾有貓頭鷹毛。男子穿不掛布面的翻領皮大衣,扎鑲花皮腰帶,佩小刀,戴三葉帽(夏天為三角布頭巾);春夏穿袷袢。袷袢是無領對襟袍,無紐扣而系腰纏(腰帶),維吾爾、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也穿用。
赫哲族 習慣以魚、獸皮製衣,冬季穿套褲,傳統穿袍。女袍類似旗袍,採用鑲緄工藝,並綴貝、幣或銅鈴;男袍為右大襟、前開衩。此外,女子穿綉花鞋或皮靴,男子穿靰鞡。靰鞡為布靿、皮幫底的納褶防寒靴,內絮烏拉草。
回族 女子穿大襟短衣,戴蓋頭。男子穿白色對襟衫、黑背心,戴白或黑小圓帽。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漢族服裝。
基諾族 女子穿無領無扣短褂、鑲七色紋飾,佩綉花兜胸,著黑白相間的短裙,戴白底彩條尖頂風兜帽。男子為棉布上衣(無領、對襟、無扣、背後綉太陽花)、白棉布大褲,裹腿,藍布包頭。男女均戴耳環。
京族 女子為無領對襟短上衣、菱形遮胸布、黑色大褲、旗袍式白色長外衣,戴斗笠。男子為及膝窄袖袒胸衣、大褲,束帶。
景頗族 女子穿黑色短上衣、棗紅色自織羊毛花圍裙,使用腰箍、護腿及各種銀飾物。男子為黑色衣褲或白衣黑褲,白布包頭上綉花並綴絨球,佩長腰刀,背掛包。
柯爾克孜族 女子穿連衣裙、黑背心,戴頭巾;青年戴紅絲絨圓頂小帽或大紅色水獺皮帽,綴羽毛或纓穗。男子穿袷袢、綉花圓領襯衫、燈芯絨大褲,束皮帶、左佩小刀,戴高頂卷檐氈帽或護耳式帽。
拉祜族 女子為高開衩長衣(鑲嵌彩色幾何紋布塊),黑布頭巾(長3m以上,中端垂及腰際)。男子為無領大襟衫、寬腳長褲、黑頭巾或分瓣小帽(綴彩布條)。
黎族 女子穿青色開襟上衣、及膝織綉花統裙,盛裝時佩帶大耳環等首飾。男子穿無領對襟衣,纏包頭、插雉尾,有的戴耳環。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棉、麻布。
僳僳族 女子穿短衫、黑背心、多褶長裙,戴花包頭或歐勒(珠珠帽,以紅、白色珠或貝殼串成);青年女子佩拉白里底(佩帶於胸前的瑪瑙、海貝或銀幣串)。男子為長衫、及膝褲、黑包頭,佩砍刀、弓弩。
珞巴族 女子穿短上衣、毛呢及膝統裙,腰懸綴成球狀的白色貝殼(以數量標識財富);盛裝時披紅披肩,佩多串項珠。男子穿氆氌長袍、羊毛氈套頭背心,披野牛皮,戴藤條圓盔,套熊皮圈。
滿族 女子穿旗袍、高底花鞋(稱花盆底)。男子穿箭袖開衩袍褂,束腰帶。
毛南族 女子穿大襟上衣、緄邊褲,戴頂卡花。頂卡花是一種斗笠,以竹篾編織精緻圖案。男子穿藍、青色對襟衣、衣褲。
門巴族 傳統穿紅氆氌袍,佩砍刀。此外,女子穿白氆氌統裙,披犢皮,頸飾彩色串珠。男子扎赭色腰帶,戴拔耳甲。拔耳甲為山字形小帽,褐頂、橘黃邊,前檐留缺口。
蒙古族 男女老幼皆穿用蒙古袍,有紅、黃、紫、深藍等色,傳統式樣為身寬袖長、下擺不開衩、襟和擺採用鑲緄裝飾,束彩腰帶。此外,女子纏紅、藍頭巾,穿皮靴,盛裝時戴冠、綴銀飾;男子纏紅、黃頭巾或戴藍、黑、褐色帽,穿高靿皮靴。
苗族 女子穿大領對襟短衣、長短不同的百褶裙,打裹腿,或為大襟短衣、寬腳褲、圍腰,採用多姿多採的頭飾;節日盛裝,常採用刺綉、蠟染等工藝裝飾服裝,以及多種傳統銀飾,如項圈、手釧、銀衣(銀飾釘於衣上)。男子為短衣長褲,或穿對襟麻布長衫、披羊毛氈(上有幾何圖案)。
仫佬族 女子穿大襟上衣、長褲或統裙,束圍腰(上有幾何圖案)。男子穿無領琵琶襟衣或唐裝(類似漢族的衫、襖、褲)。尚青色。
納西族 女子穿黑、藍、白色大褂,背心,長褲,多褶圍裙,披七星羊皮披肩(上綉日月、下綴七星圖案,俗稱「披星戴月」,象徵勤勞),戴圓的紗頭帕或藍頭巾;寧蒗等地為短衫、百褶長裙,束腰帶,藍、黑布包頭。男子穿大襟長衫,圍羊皮兜腰,披羊皮披肩,打裹腿。
怒族 女子穿背心、多褶長裙,習慣以竹管穿耳,珊瑚、貝殼飾胸,藤環纏頭、腰、踝;貢山地區以麻布片為前後裙。男子穿長衣短褲,纏包頭,腰左佩砍刀、右肩背弓箭。
普米族 女子穿大襟衣、百褶長裙,束寬大的彩腰帶,披羊皮,纏大包頭,飾銀環耳墜。男子穿麻布短衣、大褲、白羊皮背心,打裹腿,佩腰刀。
羌族 傳統穿用皮褂褂,即罩於麻布長衫外的羊皮背心。此外,女子用綉花圍腰、頭帕及耳環、手鐲、銀牌等飾物,穿勾尖綉花鞋。男子纏包頭,束腰帶,裹腿。
撒拉族 女子穿對襟衣或大襟袍、花背心、綉花布鞋、布襪,罩蓋頭,飾長耳墜。男子為白色對襟衣、黑背心、白或黑色平頂圓帽;冬季穿皮襖或褐子(羊毛織成的衣服)。
畲族 女子穿大襟緄邊上衣、短褲,打裹腿,以紅絨線束頂髻,戴細篾斗笠;結婚時戴鳳冠銀簪。男子為對襟上衣(老年大襟)、長褲。習慣用青、藍色自織麻布。
水族 女子穿無領大襟半長衫、綉花圍兜,纏包頭(少女戴纏繞紅線的頭圈),佩銀首飾。男子為無領大襟寬袖長衫(青年對襟長衫)、青布包頭。尚青藍兩色。
塔吉克族 女子穿無領長袖衣和曳地長裙,或穿連衣裙,戴圓頂綉花帽(綴後簾)、加白黃紅色頭巾。男子穿袷袢,戴黑絨圓高帽。男女皆習慣穿野羊皮高靿靴和氈襪。
塔塔爾族 女子穿連衣裙、深色背心,戴鑲珠小花帽,披紗巾,著花靴(上綉動物圖案)。男子為綉花白襯衫、黑色背心或對襟長衫、黑褲,戴綉花或黑色小帽,著長靴。
土族 女子穿鑲花邊的大襟袍(配五色布拼成的袖套),鑲花邊的背心,束綉花寬腰帶,佩掛手帕、錢袋、荷包、小鈴。男子為小領大襟長袍、大襠褲、黑或紅色背心,上黑下白的裹腿,雲紋布鞋;冬季穿大領白板皮襖。男女都戴翻檐氈帽或禮帽。
土家族 女子傳統的服裝為左開襟大袖緄邊短衣、八幅羅裙,現一般為右開襟上衣、鑲邊統褲,青布包頭,綉花鞋,銀飾品。男子為對襟或琵琶襟短衫、長褲,青布包頭。多用溪布、峒布,即自織自紡青、藍色土布或麻布。
佤族 女子穿黑色無領短衣、黑紅條紋相間的統裙,頭、頸、腰、臂、脛用箍飾物。男子為無領對襟短衣,紅、黑、白布包頭,以黑、紅線穗作耳飾。
維吾爾族 女子穿艾得麗斯綢連衣裙、襯裙,深色綉花背心,系鮮艷的頭巾(老年白紗巾或大幅白蓋頭)。男子穿袷袢(以方巾束腰),套頭大襯衫。男女老少喜戴尕巴(四棱綉花小帽),著高靿靴(女子內著長統襪)、加套鞋。
烏孜別克族 女子穿魁納克(寬大多褶的連衣裙),戴各式小花帽,著綉花靴。男子穿托恩(對襟袍,類似袷袢,以方巾束腰),綉圖案的襯衫,戴小花帽,著皮靴、淺幫套鞋。
錫伯族 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連衣裙)、背心、肥褲(扎褲腳)。男子穿箭袖前開衩長袍,或短襖、長褲。東北地區錫伯族著當地漢族服裝。
瑤族 女子服裝注重綉花、蠟染,通常穿琵琶襟或大襟上衣、長褲、短百褶裙,打裹腿,採用多種樣式的頭巾、帽及銀飾。男子穿對襟無領短衫、長褲或過膝短褲;廣西南丹一帶沿用白色褲,褲腳綉花;廣西連南一帶纏紅布包頭,插雉尾。多用青、藍土布。
彝族 大小涼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線織成的擦爾瓦(即披風),上織有花紋,有的下端密集長流蘇。擦爾瓦始用於漢、晉;白天御風雪,夜可作被。此外,女子穿大襟上衣(綉花或緄邊)、多節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長褲、圍腰,著瓦式方頭帕或青布包頭;雲南少女戴雞冠帽、綴銀泡,在賽裝會、插花節上穿刺綉服裝。男子為大襟或對襟衣、多褶褲(褲腳寬窄不一,寬者1m),青或藍布帕包頭(右前方突出細長錐形「英雄結」),左耳戴大耳珠、綴絲穗;老年穿長袍,戴瓜皮帽。
裕固族 女子穿高領長袍,束紅、紫、綠色腰帶,戴喇叭形紅纓帽(未婚加一圈綠珠穗),掛頭面,戴胸飾「寄命鎖」,穿長靴。頭面是標識婦女已婚的帶形飾物,佩在發辮上,共3條,一條垂胸前、兩條垂背後,上鑲銀牌、珊瑚、瑪瑙、珠貝等。男子為高領左大襟箭袖袍,束紅、藍色腰帶,掛腰刀和煙袋,圓平頂翻檐白氈帽或禮帽,左耳飾大耳環,穿皮靴。
藏族 傳統穿用藏袍,是敞領口、右大襟、系腰帶的大袍,用氆氌、毛皮及其他面料製作;牧區羊皮袍不掛袍面,以腰帶系結底襟可作被袋用;農區婦女夏秋為無袖袍;男子穿袍時習慣褪右袖以便活動;女袍的內衣襟短袖長,前系邦單(又稱邦墊,為飾有橫彩條的氆氌圍裙);配穿靴,男子戴禮帽或皮帽。此外,西藏山南一帶女子穿背夏,是一種對襟無扣長背心,多用黑氆氌製作。
壯族 女子傳統裝束為大襟或斜襟上衣、褶裙或寬腳褲、綉花圍腰。男子著唐裝,包頭。三月三節,著節日盛裝。
⑦ 柯爾克孜族和哈薩克族從服飾上如何區分呢
主要從帽子上區分:哈薩克族女子戴的帽子上有貓頭鷹的羽毛,男子戴四棱帽頂的小帽。而柯爾克孜族有的沒有裝飾,有的是絲絨、珠子等,男子普遍戴白色高頂方形帽。
另外柯爾克孜族人多喜紅色,女子戴頭巾。哈薩克族則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