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趙蘿蕤的社會評價
1
我與趙蘿蕤先生的認識始於1960年初秋。
那一年的新學期開始,北大西語系主任馮至根據中宣部加強外國文學教學的指示,對西方文學教研室進行調整擴充,為此我和英、德、法專業的個別同學提前一年畢業,留在教研室當助教。那時外國文學教研室的中心工作除教學外,是編寫《歐洲文學史》,分別由楊周翰、吳達元和趙蘿蕤三位教授擔任主編,馮至則受中宣部委託同時主管《歐洲文學史》和《中國文學史》這兩項編寫工作。趙蘿蕤先生當年不到五十,她在不惑之年就已是二級教授(當時的正教授分三級),這個級別的女教授當時全國只有兩名(另一名是山東大學的馮沅君,馮友蘭的妹妹)。因為是初創階段,教研室務虛會很多。我發現,在教授行列中,那位面貌端正、儀態雍容、舉止優雅的唯一的女性,總是旦銀靜靜地聽著,很少說話。我對她一無所知,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於是一次會後就主動向她自我介紹,以便慢慢認識她。沒想到,她第一句話就是:「我一看你就是個浙江人!」口氣中帶點贊揚的味道。我趁勢說:「看來您也是浙江人啰?」「當然嘛,不然我怎麼會一猜就中呢!」我的心情輕鬆起來。在知道了她是湖州人以後,我說:「那就是說,『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她拋出「哈哈哈哈……」一串笑聲,說:「原來我們『同飲一江水』啊!」於是我們儼然成了「同鄉」。趙先生很為浙江自豪,說:「國內外就我到過的地方而言,浙江是最美的,而富春江則是浙江最美的身段。」「看來,你愛人也是浙江人吧?」她說:「你猜對了!」我很快知道,他愛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詩人和考古學家陳夢家先生。
我原本只想寒暄一下,沒想到第一次接觸就談得那麼投機,那麼愉快。聽說她年輕時曾是燕京大學有名的才女、校花,但一點也看不出一般漂亮女人常見的驕矜。那年她48歲,正好大我一倍。我們的忘年交就這樣開始了。那時她在學校的宿舍是未名湖畔一字排開的德、才、均、備四座教師樓中的均齋(後遷備齋),我住德齋,相距很近。她希望我有空就去聊聊,我也高興那樣做。因為作為師輩,無論學問,還是生活閱歷,她都比我豐富得多,這是多麼好的學習機會!此外,我們還有兩個共同業余愛好:詩歌和音樂。而這兩方面她也是我的理想的師長。我經常寫一些不像樣的詩請她指教,每次她都和我一起推敲修改。趙先生年輕時就是詩人,而今則是英美詩歌的研究專家,不但善於翻譯,也喜歡朗誦。在彼此感興趣的話題談完的時候,她就朗誦英文詩歌給我聽。她那麼講究詩的音步、音調和音韻,即使你聽不懂內容,也感覺得到那種音樂的美。通過她的朗誦,進一步激發了我閱讀英美詩歌的慾望,尤其是拜倫、雪萊、朗弗羅、惠特曼等等。自然,她也經常讓我用德文朗誦她熟悉的那些德國名詩,比如歌德的《野玫瑰》,海涅的《羅蕤萊》和《菩提樹》等,都是她指名的。正好這些詩都被譜上了名曲,便一一唱給她聽。唱《菩提樹》時,她耐仔是跟著我搖著頭一起哼的。然後她說:這些曲子久經考驗,最大限度地挖掘出了詩歌中的美;但朗誦本身也是一門藝術,成功的朗誦也能增添詩歌中蘊含的美。接著,她朗誦了雪萊《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的一個片段,又讓我用原文朗誦歌德的名作《普羅米修斯》。聽完後,她連連說:「好聽,好聽——包括你的嗓音也好聽!」
大家都知道趙蘿蕤先生的英文詩朗誦得好,雖然當時批判資產階級學術思想,老教師(按年齡她還是中年,但按留過洋的知識背景她已被劃入「老教師」隊伍了)已不那麼吃香,可西語系的青年教師還是以團支部生活擴大會的名義舉辦過一次晚會,專門請趙蘿蕤先生講詩朗誦。她的演講和示範獲得一片掌聲。
在音樂方面我們也是談得比較多的。但我的愛好主要是聲樂,而她則側重於器樂,尤其是西方的交響樂和鋼琴曲。因她彈得一手好鋼琴,所以經常談起肖邦,認為肖邦的魅力是「憂郁與歡樂相交織」。對於德奧兩大巨頭,莫扎特和貝多芬,她更喜歡後者。她認為莫扎特的樂曲固然很典雅,很優美,但「多少帶點孩子氣」。而貝多芬的作品「既有柔美、輕快,更有雄渾、沉鬱,有時如萬馬奔騰」。其他如勃拉姆斯、李斯特、舒曼和柴可夫斯基也在她興趣范圍內。我想,這位寧靜、端莊的女性內心裡,裝的是浪漫主義的激情。難怪她在文學研究和翻譯中多半都跟浪漫主義詩人打交道。
北大校園很大,趙先生發現我沒有自行車,就說:「我借給你一輛自行車吧!這是我從英國買的昌遲汪女車,很好騎的,很輕。」我說那你自己呢?她說:「我年紀大了,不喜歡騎車。」當她知道我沒有無線電收音機時,又說:「把我這台拿去用吧,一個音樂愛好者沒有收音機怎麼行!」我說:「那怎麼行,你自己沒有了!」她說:「我家裡有呀!而且我本來就想買一台新的,體積更小,技術更先進。」她一開始就直呼我的名字,我彷彿聽到兒時母親喊我的聲音。但母親在我七歲時就去世了,那久久失去了的母愛,如今彷彿在這位師輩面前得到了補償,我感到無比溫馨。
2
她經常談詩論詩,卻從不提及身邊的大詩人陳夢家。有一天我問:陳先生近來詩寫得多嗎?她淡淡地說:「早就不寫了!解放以來不是一直在搞考古嘛。」便不想多談了。我趕緊把話題岔開。後來我帶著疑惑向別人打聽。原來陳先生1957年倒了霉,戴上了帽子;趙先生因此精神上受到了嚴重刺激,住過院。我的心情一下沉重起來,想:原來她心裡裝的不只是浪漫主義激情,更有不堪流露的隱痛。
有一次我說起:「我很想見見陳先生。」她說:「好啊,我本來就想請你去我家坐坐,請你吃我們浙江人愛吃的霉乾菜煮紅燒肉。」她告訴了我錢糧胡同19號的地址。
錢糧胡同19號不是四合院,卻是名副其實的深宅大院:進門後一位中年保姆領我穿過一條長長的甬道,往左拐幾步則是橫向長方形天井,再往右走十幾步才進入大門,進屋後也很深(這是很少見的舊式住宅結構)。只見一個五十來歲的男子,側身坐在一張四方桌旁的條凳上,左腿勾起,光腳板擱在凳子上:他在摳腳丫子。見我進去,他把臉轉向我,只見他眼睛大大,兩腮塌陷,直咧著嘴笑。我心想:莫非這就是陳夢家?怪不得有「不修邊幅」之說。我說了聲「陳先生好」,他只是點了點頭,仍不停止他那個不雅的動作,直到趙先生過來向他介紹,他才開始跟我寒暄。趙先生領我大致看了看他們的整個住宅,除了「深」和「大」,還應加上「古」:古舊的樑柱,古式的傢具,古雅的字畫。可惜當時太缺乏文物意識,沒有向陳先生請教一下這座房子和其中的陳列品的年代與故事。後來知道陳先生也是明代文物專家,收藏了大量貴重的明代傢具,想必我那時所見的就是他的收藏的一部分吧。吃飯時,趙先生兌現了她的霉乾菜燉紅燒肉,說這道菜是她特地讓阿姨為我燒的,務必多吃。陳先生非常隨和、親切,是典型的「性情中人」。但他對什麼話題都輕輕一笑,表情淡然。我看出,他的心是悲涼的,而我這個陌生的年輕人顯然不可能使它得到撫慰。幸好他問到一些無關緊要的有關我的家鄉衢州的逸事,才使我們有了較多的話題。
後來至少還去了一趟錢糧胡同19號。但再後來就無緣了:它被公家徵用,趙先生則搬到更近市中心的美術館後街22號,和她父母與弟弟住在一起了。那是一座典型的北京大型四合院,寬大的院子,花木扶疏,還有一座很氣派的朝南的院門和照壁。她父母住在東屋,第一次去時,趙先生先領我拜訪她的父母。他父親即享譽海內外的神學教授趙紫宸,原燕京大學神學系主任;文學造詣也很深,曾任東南大學教務長和文學院院長。那時他已八十開外,高高的個兒,一頭梳理得很整齊的銀發,留著花白的髭須,正坐在案頭整理什麼文稿。見到我時,他轉過身來,微笑著點了點頭,然後示意讓我到客廳就座。接著她母親近前與我寒暄。這是個顯然年輕時很俊秀的老人,和藹、親切,而且依然耳聰目明。
正屋由她弟弟趙景心夫婦居住,蘿蕤先生則住在西屋。這次去時,我已經從北大調到今天的社科院外文所,宿舍就在單位內,自行車就沒有多大必要了,因而就順便還給了趙先生。她說:「自行車你不那麼需要了,還給我,我就收下,正好有一個親戚也想用。但那台收音機你就不必還我了,因為我不想去北大住了,而家裡已有一台新的。不過你那台舊的也不要輕易報廢,它的木質音箱共鳴效果很好。」我也久久捨不得放棄,一直使用到上世紀80年代末有了組合音響為止。
」文革」前還去過一趟美術館後街22號,她的老母仍笑盈盈地把我引進趙先生的住處。那間僅十一二平米的房間既是她的卧室,又是會客室。一條彩色而素雅的床罩覆蓋著那張單人床,床頭右側擺著一張五屜櫃,她的寶貝新式收音機則放在枕後的床台上。剩下的有限空間真的成了主客間「促膝談心」之所。門廳里放了幾個書架和一架鋼琴,她不喜歡在那裡接待客人,可能她覺得在卧室里更溫馨吧。這也是她長期在學校單身宿舍居住養成的習慣。這段時間我們談得較多的是當時廣受歡迎的幾位歌唱家:李光羲、周小燕、劉淑芳、俞淑珍、張權、樓干貴、李雙江、胡松華、馬玉濤等。我們都為李光羲幾年內順利拿下《歐根·奧涅金》和《貨郎與小姐》等世界名歌劇而稱贊,也為樓干貴和張權1957年的遭遇而惋惜。我們還談到了呂遠創作歌曲的個性特色,談到了呂文科獨唱藝術的獨特魅力。這類話題我們都談得很投合。適逢她的詩歌譯作《哈依瓦撒之歌》(朗弗羅)新版問世,她簽名送了我一本。她的工整、漂亮的鋼筆字就像她的人那樣端端正正。
3
這之後我就去江西「四清」了,一年後回來時「文革」已爆發。在一片「造反」聲中我很擔心趙先生的處境。經打聽,還好,學生們沒有找這位與世無爭的老師的麻煩。但等我「大串聯」幾個月回來後,還是傳來了令我大驚失色的消息:趙先生的終身伴侶陳夢家因不堪迫害,憤然辭世了!這對趙先生的精神打擊可想而知:她的舊病復發了,被送進了精神病院。我很想去看她,但又不敢。我想,醫院里的她肯定變成另一個趙蘿蕤了,它會毀掉我心目中那個溫柔敦厚的形象!幾年後等我從「五七幹校」回來,聽說趙先生已基本康復,趕緊又去美術館後街22號看望她。但這座四合院已經變得不太完整了:正門已不屬於它,之間被一垛牆壁攔斷;在對著中醫研究院那面西牆開了個入口,門臨大街;她原來住的西屋已被不相識的人佔住。只見趙紫宸老先生在被縮小了的院子里認真地繞步行走,據說每天要堅持走六七十圈,作為抗老的鍛煉。她的母親依然滿面笑容把我引進屋裡。趙先生不得不住在弟弟的家裡。弟弟趙景心當時是北京外貿學院的教師,以好客聞名,所以碗櫥里擺滿了一套套很像樣的杯盤碗盞。趙先生留我吃晚飯,又讓保姆做了霉乾菜紅燒肉,顯然她自己也很愛吃這道菜。她晚飯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尤其是最後五分鍾的國際新聞,一天都不肯錯過,並抱怨五分鍾太短了:「這么大的世界,每天有多少新聞啊!五分鍾怎麼夠呢?」她說她現在主要是聽聽音樂,書看得很少。音樂仍是我們交談的話題之一。但她不談「文革」中的遭遇,也不提夢家的名字,我也裝作一無所知。我發現她左邊的嘴角有時會微微抽動一下,說話還是容易興奮,她自己有時也意識到了,當場打開葯瓶服了葯。
她的母親見到我總是熱情寒暄,詢問家常。後來趙先生向我透露一個秘密:「你知道嗎,我媽媽可喜歡你了,說:『要是我還有一個小女兒,我一定要把她嫁給他!』」我很感動地說:「老人家的這句話讓我既溫馨,又遺憾,會讓我做很多既溫馨又遺憾的夢。」後來老人家以91歲的高齡去世,趙先生特地寫信通知我,並著重囑告:「出殯那天你一定要和我們一起把她送到八寶山呀,她可真的說過那句話的啊!」於是我欣然作為他們家虛擬的成員,一起向老人家作最後告別。老人一生養育的三男一女個個才華出眾,而又不事張揚,足見她家教的成功。
4
「革」後,趙蘿蕤先生簡直判若兩人:她健談了!每次見到情緒都很高昂,侃侃而談。許多她過去從未說過的話,現在也敢說了。顯然,她壓抑得太久了!從此,我們談論文學時,不再僅僅在現實主義、浪漫主義的范圍內打轉,我們談得更多的是現代主義!那時我正在研究現代主義代表性小說家卡夫卡,她非常感興趣,問這問那,並一再囑我如寫了或譯了什麼,一定要告訴她,給她看。這時我才知道,她年輕時的博士論文就是寫美國現代主義作家亨利·詹姆斯——意識流理論創始人威廉·詹姆斯的弟弟;她上世紀30年代翻譯的T·S·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更是我國現代主義詩歌翻譯的經典之作。
有一天,她突然給我寄來一封信,說要選個日期請我和夫人孩子一起「館子子」,結果我們在寬街的一家當時堪稱是「高級飯館」里相聚。看到我的家小,她很是開心,笑聲朗朗。她特別喜歡我們的女孩。這時我心裡不禁產生一種遺憾:趙先生沒有孩子!一個孤寡老人,怎麼能不寂寞?於是我乾脆把心裡話說出來:趙先生那麼喜歡孩子,就領一個嬰兒養養吧;俗話說:有奶便是娘,長大了一樣親。她聽了馬上說:「那算我的兒子還是孫子呀——哈哈哈哈!」停了一會兒又說,「這年頭,想養也養不起啰:過去我每月拿280元工資(這是解放後資深教授的薪酬),總覺得怎麼花也花不完。可現在呢,還是這么多錢,很快就花完了,老覺得捉襟見肘!」
「文革」後好多年,佔住她西屋的那戶人家終於搬走了。趙先生又搬回了老地方,並按原樣恢復了。過了幾年,趙景心先生讓姐姐拿出兩萬塊錢,請人把房子裝修了一下,終於有了點現代氣息。從此門廳也變成客廳了。就是在這里,我見到了趙先生在美國的低班老同學巫寧坤教授。巫教授是解放初趙先生擔任燕大系主任期間把他從美國請回來的,不料院系調整時被調到了天津,到1957年也戴上了帽子,為此趙先生內疚不已,還痛哭過。
不久,她在美國的弟弟趙景德攜家眷回國探親,她特地把弟弟介紹給我:只見他穿著一件束腰的咖啡色皮夾克,右手夾著一摞書,至少一米八五的魁梧身材,顯得格外健康、精神,聲音洪亮。但沒有說上幾句就匆匆走了。趙先生說:弟弟是當前美國航天技術四大專家之一,所以很忙。她又拿出一部厚厚的新版英文字典,說這是剛隨父親回國探親的侄子送的。但她很過意不去,說他還沒有就業啊,必定是拿自己的零花錢買的。我說:這您就不必心庝了,他父親總還寬裕的吧。她馬上說:「哦,你錯了!美國人對子女是非常嚴格的,對成年孩子是不隨便給錢的,像兩家人一樣!」
趙先生與徐志摩夫人陸小曼也有來往,但她不同意陸小曼對徐志摩的評價:「陸小曼說在中國,詩寫得最好的是徐志摩。這個評價我認為不夠客觀,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贊同。徐志摩是個被寫進文學史的人物,評價應該冷靜、科學,不能讓感情淹沒觀點。」
5
大概是80年代後期了吧,她徵求我意見:「現在一家出版社約我翻譯惠特曼,但我很犯難,因為李光鑒(我的同事)已經在譯了。」我說:「文學翻譯不怕重譯。您和李各有各的優勢,值得譯。」後來出乎意料:她竟然一口氣把惠特曼全集譯完了,而且廣受好評,這成為她翻譯事業的又一座豐碑。
又過了些時候,已經是90年代初了,我勸她說:「現在我國學術界對外交流很頻繁,趙先生美國回來那麼多年了,您應該去美國或英國看看呀!」她說:「咳,我這人向來喜歡平靜,何況我現在已經老了!」約過了一二年,她來信說:「果然去了一趟美國,感想良多。」我立即去看她。一進門(這次她也是在門廳里接待我的),她拿出一張英文報紙說:「你看,像我這樣普通的學者去美國,他們竟然在《紐約時報》的頭版報道我,而且用了那麼大的篇幅!」我一看,真的佔了右邊的整個半版。我說:「這才叫『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呀!我還聽葉君健講過:他去瑞典訪問,瑞典的報紙也在頭版頭條用大量篇幅、照片報道他。」她說:「可在我頭腦里,只有國家總統或政府首腦才有資格享有這樣的新聞待遇呀。」我說:「可見久而久之我們自己也異化了,我們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她「哈哈哈哈……」一陣大笑。
她急於想告訴我的另一條重要新聞是:「時代真的進步了。」她說,「我從美國回來時最大的擔心是要經過日本和香港轉兩趟飛機。弟弟一再強調:『姐姐,你放心走吧,轉機的一切手續我都給你辦好了。』可我心裡總是不踏實。想不到在日本剛走出飛機,真的有一張輪椅等在門口,問:『您是趙太太嗎?』但我仍擔心到香港會怎麼樣,結果仍然是這句親切的問話。我又擔心到北京恐怕做不到這一步,結果,依然是:『您是趙太太嗎?』呵呵,時代進步得真快啊!」
想不到這一次歡聚,成了我和趙蘿蕤先生的最後一面。此後一連幾年,我都沒能抽時間去看她,到1998年的一天,突然傳來噩耗!那時偏偏我在上海出差,等我趕回北京,她的後事已辦完了,留下了永久的內疚和遺憾。但她的音容笑貌,會永遠留在我的心中。
『貳』 她被譽為清華最美女教授,42歲還宛若少女,還單身未婚嗎
顏寧可以說是科學界里一朵漂亮的鮮花,不僅僅是在中國,全世界科學界,也沒有幾個比她漂亮的。如今,已經42歲了,顏值依然高,氣質佳,同時,學術上,也是成就不斷,這樣的大美女,甚至明星跟她比,都要汗顏的美女科學家,為何單身到如今?我個人分析如下:
這或許就是很多美女至今單身的原因,顏寧也逃不過這個規律.
『叄』 她被譽為北大「美女教授」,33歲至今未婚,這個女人是誰呢
如何定義美人?
有著漂亮的臉蛋和完美的身材?長得漂亮只是給人的第一印象,真正的美人還需要擁有滿腹經綸的才華,直擊人心。
美貌與才華的並存的女子少之又少,因為女子大多都在家相夫教子。
隨著思想的開放,女性在各行各業中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上演著巾幗不讓須眉的佳話。
所以,要想讓學生們學習到最新的知識和理論,她需要對知識進行不間斷的更新,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所以,她對於自己的外表可能不是很在意,只有學術上得到認可,才是她永恆的目標。
在北大期間,她不僅斬獲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還在去年獲得第12屆IBRO-Kemali國際獎。這個獎項含金量極高,從1998年以來,她是獲得此獎的第一位亞洲女科學家。
她曾說過:
能夠在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任教是我的榮幸,我嚴格要求自己,講好每一節課,對待同學們課上的問題都認真解答。
這樣的端莊大方,認真負責的老師,學生們怎能不愛?
03畢業演講
2018年7月,在北大的畢業典禮上,史蛟作為教師代表上台發言,她說:絕對不要屈就於ー個你不熱愛的工作,同學們可能都已經找到工作了,但你們有沒有捫心自問:自己喜歡的職業是什麼?自己嚮往的工作是什麼?
在喬布斯的「熱情理論」中,年輕人要做自己喜歡的工作,為什麼呢?只有你熱愛這份工作,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即使不成功,至少你是快樂的。是不是很美妙?
換言之,一個成功的人,一定非常熱愛他的事業,並有著很大的熱情,正因為這種熱情,才能讓他有著源源不斷的動力,最終取得成功。
04熱愛生活,喜歡鍛煉
史蛟不僅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功,她更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她十分喜歡運動,健身、跳繩、爬山都是她的最愛。
她經常約學生們一起去爬山,幾乎每周都去一次,在山水間,既能陶冶情操,又能鍛煉身體,有益於身心健康。
她還多次鼓勵學生們一定要鍛煉身體,在學習的同時更要注意身體健康。一個好的身體好比大樓的根基,一旦根基沒了,整個大樓將會坍塌,這也是她給學生的一個忠告。
在課余時間,她經常與學生們一起參與體育活動,比如跳繩、打網球,增進了師生之間的關系。
在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史蛟總是起帶頭作用,積極組織學生們參與其中,比如在運動會、各項典禮、春遊等,她總是近距離的與學生們互動,更好的融入其中。
05生活獨立,至今單身
如今已經33歲的她仍然獨身,她個人條件非常的優秀,容貌與才華兼備,更不缺乏追求者,但她與很多的獨立的女性一樣,一直選擇單身。
經濟和生活上的獨立,也使她不需要過多的依賴別人,很多人對此很不理解,甚至對其發出了質疑,其實這都是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結不結婚是她的自由,我們不應該對其指指點點。
我倒認為史蛟單身必有其緣由,一是事業上非常的忙碌,嚮往自由的她不願意被傳統的婚姻觀念所束縛,與其相夫教子,她更願意奮斗在一線,為北大的教育事業貢獻出一份微薄之力。
二是她對另一半也有自己的想法,兩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要有共同的語言,志趣相投。因此,一般人的才華確實很難與她匹配,史蛟的要求自然很高,她的才華很難有人與她契合,既然很難找到與自己琴瑟相鳴的人,她也不願委屈將就,還不如獨自一人,獨享一份清靜。
史蛟如此小心謹慎對待自己的婚姻,完全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他人負責。至於外界的流言蜚語,我想她會微微一笑,淡然處之。
『肆』 張麗莉事跡
事跡:
2012年5月8日20時38分,在佳木斯市勝利路北側第四中學門前,一輛客車在等待師生上車時,因駕駛員誤碰操縱桿致使車輛失控撞向學生,危急之下,教師張麗莉將學生推向一旁,自己卻被碾到車下,造成雙腿截肢,骨盆粉碎性骨折。
昏迷了58小時的張麗莉老師,醒來的一句話是:「孩子沒事吧!」這短短的一句話,感動了在場所有人,也感到了千千萬萬中國人的心。
在2015年,喜歡孩子的張麗莉老師,在生產第一個孩子時也因剖腹產時大出血,術後行動不便,形成腸梗阻,最後也像這次一樣,在上天在保佑下有驚而無險,生下了派派。
她說:為兒子取乳名為派派,有兩層寓意:一是孩子為上天派來的禮物,二是希望他在如此紛繁的世間依然能夠為人正派。
張麗莉的捨身救人之舉來自對孩子們的一片愛心,孩子們不是她賺績效工資的工具,而是她生命的一部分。
網友們贊她是最美教師,是對「范跑跑」式思維最有力的駁斥,教師不僅是一個掙錢的飯碗,而應該是人類美好信念的言傳身教者,是把保護學生信念深植心底的人。
最美教師的行為,也和「小悅悅事件」中的自私、冷漠心態形成鮮明對照。
踏入現代市場社會的國人正在經歷由個人權利、個人自由等概念構成的觀念轉型。一些人私心泛濫,以對物質、權力的成功追求替代對生命質量的追求,以對物質生活、權勢地位的炫耀晃點更多人向其靠攏。
日常生活中,追求更漂亮的包包、追求更寬敞的房子、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正讓一些國人難以維繫心中的那根底線,不知不覺向辦公室兵法靠攏,向不擇手段的拜金者靠攏。
『伍』 東陽籍女教授胡海嵐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她在哪些方面有重大發現
提起中國當代傑出女科學家,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起那個曾為無數瘧疾患者創造福音的屠呦呦,他曾在2020年研發出新型的抗瘧葯:雙氫青蒿素 。而她也因此發現被我國授予“共和國勛章”,並獲得了含金量極大的“諾貝爾醫學獎”。其實除了屠呦呦,我國還有一位號稱“亞洲第一”的女科學家,她在自己的領域登上了世界的巔峰,被世界人民稱為“中國女神”,而這位亞洲第一的女科學家便是東陽籍女教授:胡海嵐。
『陸』 北大最美的女教授是誰
“專注和努力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你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史蛟
在這個社會上,能夠被大家稱為“女神”的絕對是擁有超高的才華和非常出眾的顏值,就比如電視上一些著名的明星,他們有著光鮮亮麗的外表,而且還能載歌載舞,演技超群;又或者是民國時期林微因這樣為數不多的才女等等。然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一位女神學霸,是中國最高的學府北京大學里的海歸美女教授,她的身份卻不是一名學生,而是匯豐商學院的一名博士助教授。在大家的印象中,女教授是不是都是一本正經很呆板刻薄的樣子呢?但其實並不是,本文中的這位女主角就是一個另類,她不僅顏值高、學識超群,而且講課生動幽默,即使是素顏上課也是座無虛席,很多學子擠破頭腦都想一睹這位女神的風采,千呼萬喚始出來,這位女神的名字叫——史蛟。
在史蛟被社會和學界廣泛關注的同時,很多網友對於她的年齡以及婚姻狀況也越來越好奇,但由於她常年在美國接受教育,能查到的信息相當有限,所以關於史蛟的真實年齡以及婚姻狀況,至今仍然是一個謎。但無論如何,這樣一位熱愛祖國,又體貼學生、要懂得自愛的女教授,絕對是很多人心中喜愛的對象以及學習的榜樣,對此,你認為呢?
『柒』 被譽為素顏「最美女教授」史蛟,33歲未婚稱不著急,現狀如何了
現在的中國已經完全脫離了以前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那時候的女性,常常被人按上"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標簽,甚至當時的女性只是為了繁衍後代才存在的。所幸,這樣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的人都生活在公平的社會里。所以現在我們國家優秀傑出的女性也越來越多了,就像前幾年獲得了諾貝爾獎的屠呦呦,她就是我們國家優秀女性的代表,當然,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今天要說的是一位大學教授,她不僅長得好看,還德才兼備。
我想說,她結不結婚都沒有關系,因為她追求的是精神契合的伴侶,追求三觀興趣的百分比,寧缺毋濫。所以對於別人的私生活,我們不需要管那麼多,自己是當事人,自己肯定是有想法的。歡迎大家來留言區討論。
『捌』 哪位北大女教授,被學生們視為心目中的女神
北京大學是中國最有名、最頂尖的知名學府之一,學校裡面不僅聚集了無數的精英學子,同時也聚集了很多的頂級優秀而且顏值擔當的教師以及教授。
在平時的生活中,史蛟也是很低調,不會濃妝艷抹,也不會用漂亮的服裝來襯托自己,她從來都不會對外宣傳自己,更多的時間都是利用在研究學術上,空餘之時還會參加校方的一些活動,與同學們進行互動,這樣平易近人,高顏值的老師誰會不喜歡呢?你們覺得呢?
『玖』 她被譽為清華最美女教授,42歲還宛若少女,至今單身未婚呢
大家對學霸都有種刻板印象,認為大部分學霸都有著很明顯統一的外貌特徵,戴著眼鏡,打眼看上去就是副呆板的模樣,其實這完全屬於一個過時的偏見了,如今的時代,有顏有才華的人可太多了,大家不信的話,就跟我一起來認識一位年紀輕輕即當上清華教授,年過四十還美的如同少女一般的女人吧,她的名字叫做顏寧,她是清華大學的高顏值教授,一直堅持單身,42歲還如同少女一般。
其實早在這之前,顏寧就已經很有名氣了,不過不是因為才華,而是外貌。前面我們說到過,她長得很好看,雖然年齡不斷增長,但面上卻顯不出來,如今42歲的她看起來卻像是一個剛上大學的女學生,學生們都說她是“清華大學最美女教授”,不知道的人看見她估計都不會猜出她是個教授,而會誤以為她是清華大學的本校生吧?
『拾』 她被譽為清華最美女教授,41歲還長得像少女,後來怎樣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遇到過一個競爭對手,他叫「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不僅學習好、長得好、愛幹家務還不愛看電視。長大後,才知道這個孩子永遠活在父母的幻想中,但其實,生活還真有這么一類「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從小優秀到大,取的成績很多人一輩子都望塵莫及,比如我們今天介紹的清華最美女教授——顏寧。
但顏寧是個特例,她有自己的想法,她說「我不結婚,不欠誰一個解釋」,誰說女人必須要結婚?婚姻和幸福感之間並不能畫上等號,而顏寧堅持著的人生未必就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