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稀土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我國稀土的分布呈現出明顯的區域集中性,全國有98%的稀土集中在四個地區,分別是
內蒙古包頭的白雲鄂博、
江西贛南、
廣東粵北
四川涼山。
其中,白雲鄂博的稀土儲量最大,約為3500萬噸,佔到全國稀土總儲量的83%,世界稀土總儲量的38%。所以說。白雲鄂博稀土礦既是我國第一大稀土礦,也是世界第一大稀土礦。白雲鄂博除了稀土儲量高,產能也高,擁有完善的稀土工業鏈,在利用成本上有著價格上的優勢。
雖然說中國稀土在國際市場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可以利用稀土卡到其他國家的脖子。因為其他國家的稀土儲量也相當豐富,只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沒有進行大規模的開采罷了。
網頁鏈接
2. 稀土人物都有那些
概述:
稀土人物收錄了為中國稀土研究、發展、應用和保護所做出傑出貢獻的專家和學者。
郭伯生
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
1955~1957年在烏克蘭第城農學院學農,1962年畢業於莫斯科精細化工學院稀有和分散元素工藝系。1963~1972年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從事鋰、銣、銫元素的提取研究,任專題組長。1973~1975年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科研辦公室從事鈦民用和稀土、鉬微肥的推廣。1975~1977年任稀土研究室副主任。1978~1983年任院科辦副主任,從1982年起兼任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稀土農用研究室主任。1984~1991年任中國有色總公司稀土農用技術開發中心主任。1991年調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稀有稀土局副局長。1993~1994年任中國稀土開發公司總經理,1995~1996年任該公司總工程師。
李東英
1920年12月14日生於北京,中共黨員。1995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級高工。1948年畢業於衫枝北京輔仁大學化學系,1951~1953年和1956~1958年,兩次在蘇聯進修有色金屬選礦及稀有金屬冶金。1983~1985年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常務董事、科技部主任。從事工作50年來,主要做的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工作。1949年研究解決了生產固體黃葯(選礦捕收劑)的工藝和設備,至今仍在沿用。五、六十年代組織並參與利用我國資源提取各種稀有金屬和制備半導體材料的生產工藝,以滿足經濟建設和國防尖端的需求。
自60年代至今,長期從事稀土和鈦的開發和應用推廣工作。特別是於1972年首先倡議並組織實施將稀土用於農業增產,獲得成功。20多年來經全國各方的努力試驗和推廣,已在農作物、經濟作物、蔬菜、水果、林業、牧草以及養殖業隱碰得到廣泛的應用,獲得巨大的效益,屬世界首創,現居領先地位。七、八十年代從事我國重大資源(攀枝花、包頭白雲鄂博、金川)綜合利用和重要有色金屬(鎢、錫、鋁)行業的開發方針政策的研究。
80年代初受國家科委之命,領導制訂了我國的「材料技術政策」,主持編寫了《有色金屬進展》大型產業叢書。獲獎情況:1987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989年獲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一等獎。范中碧
1939年7月生於武漢,教授級高工,1962年畢業於天津大學化工系,同年分配到原石油部(現為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從事煉油催化劑研發工作,1984年任催化裂化催化劑研究室副主任,1993年任主任至今。
1962年至1966年參加了我國催化裂化催化劑工業的初創工作,為我國第一個微球型硅酸鋁催化裂化催化劑的成功開發,填補我國煉油催化劑一項空白作出了應有的貢獻,獲國家科委獎勵;參加了我國稀土Y型(REY)分子篩新型催化材料的研究,在此基礎上1974年首次開發成功我國稀土Y型稀土(REY)高活性裂化催化劑,配合了我國煉油提升管催化裂化新工藝的開發,從而在完全依靠國內技術的情況下,催化裂化完成了一次飛躍,獲國家科學二等獎。或攜敏
其間與蘭州煉油化工廠合作攻關項目「催化裂化催化劑生產科技進步」攻關項目,1998年獲得原石化總公司科技進步特等獎,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一種含磷的稀土氫Y型分子篩催化裂化催化劑及生產工藝」獲國家發明專利,不僅首創了分子篩催化裂化催化劑一種理想的生產工藝,而且發現了催化裂化一種性能獨到的高溫固體酸性催化材料,1997年獲原石化總公司發明專利金獎,中國國家專利優秀獎和第十一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1999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女職工雙文明建功立業競賽"全國先進女職工榮譽稱號。
劉行仁
1937年10月生於湖北天門,中共黨員。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1962年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從事固體發光研究工作,曾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員。
1999年7月中科院長春光機所與長春物理所整合後,現任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家計委稀土專家組成員,中國稀土學會理事兼中國稀土學會發光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物理學會發光分科學會理事,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科技人才。
1983~1985年在美國進修稀土復合氟化物合成、晶體結構及光譜性質和無輻射能量傳遞。在進修期間曾任紐約市中國訪問學者及留學人員負責人之一。他長期從事固體發光材料及其光學光譜性質和離子間的能量傳遞研究。較早地提出光子轉移,即光子剪裁的原理,豐富和發展光子剪裁內容。他依據交叉馳豫原理,使不需要的Tb3+的5D3能級躍遷發射的光子剪裁,轉移到所需要的5D4能級上,從而使5D4→7FJ能級躍遷發射的光子數增值,發射強度大大增強。
他所研製的「高亮度稀土磷光體-HG3」於1984年獲國家發明三等獎(第一名);鑒於對固體中某些三價稀土離子的發光特性和能量傳遞的研究成果,1995年被授予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名)等獎項。他在國內外刊物上公開發表190餘篇論文。
陳家鏞
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80年)。1922年2月17日生於中國四川省金堂縣。1939年中學畢業後,考入當時設在重慶的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1943年畢業後在中央大學化學系擔任普通化學(無機化學)及有機化學助教。1947年秋赴美國留學,在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厄巴納-香賓(Urbana- Champaign)校園化工系研究生院攻讀學位,於1949年春獲碩士學位,1951年獲博士學位。此後即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化工系擔任博士後副研究員 1952年秋他原來的博士論文導師H.F約翰斯頓(Johnstone)教授邀他回伊利諾大學化工系開展「用纖維層過濾氣溶膠的研究」。1954年初接受美國杜邦(DuPont)化學公司薄膜部的約克斯(Yerkes)研究所的聘請、擔任研究工程師,參加研究和開發聚酯連續聚合以使該產品能順利投入生產。
才鴻年
金屬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生於1940年1月29日,北京市人。1966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研究生)。
曾任兵器工業52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顧問。主持薄裝甲和我國第一代復合裝甲的研究工作,發明了焊後不回火薄裝甲鋼,並獲國家發明二等獎,為我國第一代復合裝甲材料與結構奠定了較好的基礎。主持火炮身管自緊技術及應用基礎研究工作,參加了自緊身管疲勞壽命的研究,先後創立了火炮身管液壓自緊技術和高效液壓自緊技術,使炮管強度提高60%~100%,並成倍提高疲勞壽命。首次應用這項技術的「XXX火炮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上述成就已載入《當代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其科研成果已用於十多種兵器裝備,現仍在用於有關重點武器裝備的研製。為表彰才鴻年在科技工作中做出的貢獻,1984年授予國家級中青年專家稱號,1991年授予兵器工業功勛獎和政府特殊津貼。發表論文31篇,出版專著一部,撰寫研究報告30餘篇。
盧忠效
1935年10月31日生於福建省福州市。中共黨員,教授級高工。1961年畢業於前蘇聯烏拉爾工學院冶金系,同年回國後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工作,1961~1964年在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稀土研究室從事稀土金屬制備研究,曾任金屬組組長、專題組組長。
近幾年主要從事稀土和稀有金屬的軟科學研究和項目的評估工作,先後 撰寫了「『八五』期間稀土科學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我國稀土科技現狀及其發展應採取的對策」、「我國稀土科學基礎研究進展與'九五'研究重點建議」、「『八五』稀土科技進展及『九五』研究重點建議」及「90年代我國稀土科技新進展」等文章,收入國家計委稀土專題軟科學基金和計委稀土專家組調研報告。另外還撰寫了「面向21世紀稀有金屬」、「我國稀有金屬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參與編寫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報告」和「中國有色金屬發展50年」等。獲獎情況:曾獲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和國家科委頒發的工業新產品獎和國家科學大會獎以及國防科工委頒發的「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證章和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證書等。
洪廣言
1940年2月16日生於上海。1962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化學系,同年分配到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從事稀土研究至今。
1962~1972年從事稀土元素分離提取、稀土絡合物的研究。參加包頭礦的「451」會戰和江西稀土礦中分離提取稀土的工藝實驗。1971年首次用溶劑萃取法分離出99.9999%的高純Y2O3。1972~1977年從事無機液體激光器的研究,首次研製出用稀土液體激光器作為光源的YJG1型激光微區光譜儀,獲全國科技大會獎。
余成洲
1934年8月22日生於上海,1959年畢業於原蘇聯烏拉爾工學院(現為國立烏拉爾工業大學)有色金屬冶金專業,同年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工作,教授級高工。
歷任課題組組長、室副主任、主任、院副總工程師。先後在稀土冶煉、稀土金屬、稀土永磁、磁療、貯氫材料、鎳氫電池等6大領域從事研究開發工作。
現擔任國家「863」九五重中之重項目--鎳氫電池產業化關鍵技術課題負責人,兼任國家計委稀土專家組成員,全國稀土永磁協作網專家組成員、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專家組成員、國家科技部鎳氫電池專家組成員、稀土協會理事、南開大學、中南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
馬鵬起
1936年11月生於江蘇省泰興縣。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62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放射化工專業。同年分配到包鋼冶金研究所工作。翌年改為冶金部包頭冶金研究所,歷任技術員、課題組長、濕法冶金研究室負責人。1971年研究了萃取計算理論應用於單一稀土的萃取分離工藝,實現了萃取過程中單一稀土元素的高純度和高收率的統一,發表了「萃取計算及其應用」一文。
1975~1993年先後擔任冶金部包頭稀土研究院(原包頭冶金研究所)副院長和院長。任職期間,主持過多項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和重大科研項目。1993~1997年擔任包頭鋼鐵公司總工程師。1997年底在包頭稀土高新技術開發區創辦了科工貿一體化的大漠稀土有限責任公司,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張 鏞
1935年10月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61年2月畢業於前蘇聯莫斯科有色金屬和黃金學院稀有金屬冶金專業,回國後先後擔任核工業化工冶金研究所副所長,核工業生產技術司副司長,中國寶原開發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總工程師兼中國核工業稀土公司總經理及中國核工業黃金開發辦公室主任和中國核工業稀土應用開發辦公室主任等職,歷年兼任中國黃金學會首屆理事、中國鈾礦冶學會副秘書長,第二、第三屆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稀土專家組(後為國家計委稀土專家組)成員。
曾天元
金屬冶金專業,同年分配到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總院工作至今,先後任該院稀冶室專業組長、副主任、主任、所長。
1962~1975年參加稀土萃取分離、稀土變價元素分離等試驗研究;1975~1977年作為「技術領導小組」成員,組織和參加「伯胺萃取法從包頭礦中分離釷和混合稀土」試驗,獲全國科技大會獎。1977~1980年作為課題組副組長,主持和參加的「伯胺萃釷和硝酸釷制備」工業試驗中,首次從包頭稀土礦中分離出近百公斤放射性釷產品,並親手操作釷產品的濃縮,該項目與同期合作組織參加的「伯胺萃取氯化稀土」工業試驗,同獲冶金部科技成果四等獎、中科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該成果被應用於獨居石處理中釷的分離與提純工業生產。
蘇 鏘
生於1931年7月15日,廣東廣州人。199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5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工系(1948~1950年,中山大學化工系;1950~1952年,北京大學化工系;1952年院系調整至清華大學化工系),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從事稀土研究工作至今已40餘年。歷任稀土研究室課題組組長和室主任,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稀土學會發光專業委員會主任,發光學會副理事長,《稀土》、《化學學報》、《中國化學》、《無機化學報》、《應用化學》副主編和1989年第二屆國際稀土光譜討論會主席,1997年第三屆國際F元素會議國際科學委員會會員。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共培養博士生9名,碩士生16名。1990年由新加坡世界科學出版社(World Scientific)出版<Rare Earths Spectros>(稀土光譜)的英文論文集一本,1993年由河南科學出版社《稀土化學》專著一本,1994年主編《變價稀土元素化學與物理》會議論文集一本。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230餘篇,獲釔—鋇—銅—銀—氧高溫超導體的發明專利一項。
袁承業
有機化學家。浙江上虞人。1948年畢業於國立葯學專科學校。1955年獲蘇聯科學副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研究員。1958年建立與領導了核燃料萃取劑研究組,解決了我國國防工業的急需。
70年代結合我國有色金屬的綜合利用研製成功分離稀土及鈷鎳的多種萃取劑。與合作者在大量實驗數據基礎上進行「萃取劑的結構與性能研究」,以後又用量子化學、分子力學、模式識別、因子分析及相關分析進行處理,從而將萃取劑化學提高到一個新水平。與研究生在有機磷化學的基礎研究方面獲得很好的成果。
王淀佐
礦物加工及冶金專家。遼寧省錦縣人。1934年3月23日出生。1961年中南工業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1990年當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教授。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名譽院長、教授,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發展了浮選理論,在礦物加工工程的研究中,系統分析浮選劑結構-性能關系,建立起浮選劑分子設計理論,用一系列定量判據和計算公式,並通過分子結構的「組裝模型」對各基團預測計算組裝設計特定用途的葯劑;從理論上統一解釋了硫化礦浮選研究中長期爭論的三大問題,在實踐上發展了電化學控制及無捕收劑浮選;提出鹽類礦物浮選的4條規則,推進了浮選理論的定量化和實用性;提出「粗粒效應」,豐富了細粒選礦理論。
黎樂民
化學家。廣東電白人。1959年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畢業, 1965年該校技術物理系研究生畢業。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早年研究配位化學和萃取化學,把兩項滴定法推廣應用到生成復雜萃合物的情況。1977年以後主要從事理論研究。系統研究了稀土化合物的電子結構,闡明其成鍵特徵、相對論效應的作用以及穩定性規律。提出雙層點電荷配位場模型與定義分子中原子和原子軌道的方法。提出從光譜數據直接求振動力常數的誘導自洽方法;用量子化學方法導出正弦型同系線性規律;對芬太尼類麻醉鎮痛劑電子結構與葯效找到較好的關聯指數。發展了用密度泛函理論處理多重態結構的理論方法。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黎樂民
化學家。廣東電白人。1959年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畢業, 1965年該校技術物理系研究生畢業。北京大學化學系教授、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早年研究配位化學和萃取化學,把兩項滴定法推廣應用到生成復雜萃合物的情況。1977年以後主要從事理論研究。系統研究了稀土化合物的電子結構,闡明其成鍵特徵、相對論效應的作用以及穩定性規律。提出雙層點電荷配位場模型與定義分子中原子和原子軌道的方法。提出從光譜數據直接求振動力常數的誘導自洽方法;用量子化學方法導出正弦型同系線性規律;對芬太尼類麻醉鎮痛劑電子結構與葯效找到較好的關聯指數。發展了用密度泛函理論處理多重態結構的理論方法。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李冠興
核材料專家。1940年1月4日出生於上海市。1966年清華大學研究生畢業。
現任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202廠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周廉
周廉院士是我國著名的超導和稀有金屬材料專家。1940年3月出生於吉林省舒蘭縣。1963年畢業於東北工學院,同年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院工作;1969年響應國家支援三線號召,調到寶雞有色金屬研究所工作;1979年,由教育部派往法國國家科學院進修,1982年回國;1984年起,任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常務副院長;1994年遴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1998年,當選為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和西研稀有金屬新材料股份分公司董事長,兼任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理事長,國家超導技術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稀有金屬材料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國際低溫工程材料委員會委員,國際鈦會執委會委員和國際生物工程材料委員會委員等職。
肖紀美
材料科學家 1920年12月7日出生。材料科學家。湖南鳳凰人。別名繼美、 志新。1943年國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畢業。1948年赴美留學,翌年獲密蘇里礦冶學院冶金學碩士學位,1950年獲密蘇里大學冶金學博士學位。後在美國林登堡熱處理公司、愛可產品公司及美國坩堝鋼公司從事產品分析和科研工作。1957年回國,歷任北京鋼鐵學院(後改名北京科技大學)金屬物理學教授兼金屬物理教研室主任、材料失效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合金鋼、晶界吸附、脆溶沉澱、晶間腐蝕、斷裂科學、氫損傷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發現了「氫致滯後塑性」現象,提出了反映缺口下應力腐蝕斷裂韌性新參量,對鈦合金氫致開裂及水溶液中應力腐蝕斷裂的動態程,提出了氫損傷機理。 應用斷裂力量,分析和解決了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中的許多重要斷裂問題。
著有《金屬的韌性和韌化》、《應力下的金屬腐蝕》等;撰有《材料的失效分析,性能預測和結構設計》、《高強度鋼水介質應力腐蝕研究》等論文200多篇。
周壽增
教授,博士生導師,1960年畢業於北京鋼鐵學院(現為北京科技大學)金相熱處理專業,後留校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曾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功能材料教研室主任,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現為北科大新金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並任金屬學會功能材料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儀表材料學會理事、中國物理學會磁學與磁性材料分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應用磁學會委員等。
賴兆添
1953 年 12 月生於江西省龍南縣。 1977 年畢業於湖南大學化工碳素專業,長期從事稀土工業的開發和管理工作,尤其在稀土礦山的開發與管理、稀土礦開采工藝的改進與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提高、發展稀土深加工應用以及贛州稀土礦業有限公司的創建和正常動作中做出了突出貢獻。
1989 年在《稀土》刊物上發表名為「稀土工業的降溫與加熱」的論文; 1989 年 12 月在《國務院稀土領導小組專業家組調研報告匯編》中發表名為「南方離子型稀土礦開采現狀與國家要採取的政策」的論文; 2003 年 12 月在《稀土信息》中發表論文「淺談加強離子型稀土資源的保護與合理開發」。
1985~2000 年主持龍南稀土工業的開發與管理,首先提出「統一領導、統一計劃、統一銷售、統一管理」的龍南稀土工業管理辦法並付諸實施。新建龍南稀土冶煉廠、龍南稀土金屬材料廠,初步形成龍南稀土工業「開采——冶煉——應用」的體系;與科研單位合作,在龍南首次試驗和推廣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原地浸礦工藝。並於 2004 年 8 月在贛南稀土礦 D 級儲量可靠程度研究中獲科技進步三等獎。
習家輝
德國福特旺根大學碩士研究生,「中國稀土農用網」創始人,中國農用稀土應用推廣第二春發起人,「依農科技」創始人。依農科技企業法人。
2004年參與國家科委「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稀土應用工程」重大項目,「稀土農用新材料、新技術在西部地區的應用與示範」攻關課題。
主要研究方向:如何利用稀土為農業增產、增收、提質和可持續發展創造更大的價值。
網路「稀土人物」,「農用稀土」,「稀土農用」,「益植素」等詞條創建人。
主要著作:《稀土在農業中的科學應用技術》《如何培育和打造你的員工》。
3. 為什麼稀土這么值錢
3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表示,中國稀土沒賣出「稀」的價格,賣出了「土」的價格,惡性競爭、競相壓價,使得寶貴的資源浪費掉了早頌液。 鋼鐵生產中,稀土不可或缺;提升航空航天等材料的綜合性能也離不開稀土,故稀土被稱為「工業維生素」。 又因稀土金屬具有良好的光電磁效應,也被稱為「新材料之母」。此外,稀土還是軍工「利劍」,如核反應堆的結構材料,航空母艦、核潛艇、戰斗機等的生產都離不開稀土。 所以,稀土既重要,又值錢,還不可再生。中國要想打好手中的這張「好牌」「王牌」,就必須加強對稀土的管控。
中國稀土出口企業一度達到200多家,這還沒算上盜采、走私稀土礦的黑色產業鏈。據業內估計,目前市場上流通的稀土中,來源不明、生產指令性計劃外的「黑稀土」,佔比已經超過一半。同時,開采成本低,如中國南方特有的離子型稀土礦,是全世界最容易提取的重稀土資源。此外,從白雲鄂博的稀土礦來看,成本低的秘密櫻卜在於「尾礦」。 「尾礦」就是開采鐵礦石剩下的礦渣。白雲鄂博是鐵和稀土共生,鐵礦是大頭,鐵含量大概是34%。稀土就存在「尾礦」之中,這也是「中國稀土礦被當鐵礦挖」的來源。除了儲量高陸物、成本低,缺乏集體價格談判機制和斬不斷的「黑稀土」供應鏈也是稀土不「稀」的重要原因。我國稀土企業雖多,但各個企業的銷售並沒有統一定價,且銷售渠道分散。稀土企業惡性競爭,分散的賣方相互殺價,行業整體喪失市場議價能力。
4. 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的現狀
我國的稀土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呈現出侍賀資源分布「北輕南重」、資源類型較多、輕稀土礦伴生的放射性元素對環境影響大、離子型中重稀老哪派土礦賦存條件差等四大顯著特點。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產、應用和出口國。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示,長期以來,中國遵守世界貿易規則,促進稀土的公平貿易。2011年中國實際出口稀土1.86萬噸,在同步加強稀土開采、生產、出緩慧口管理的同時,保證了對國際市場的供應。
2011年中國計劃出口稀土產品的實物量是3.02萬噸,出口配額是2.4萬噸,稀土氧化物實際出口只有1.86萬噸,僅完成了計劃的61%,今年1到4月份中國的出口配額也只使用了10%左右。事實證明中國在加強稀土開采,生產出口管理的同時保證了對國際市場的供應,這是對WTO之中一些發達國家質疑的有力駁斥。
我國以23%的稀土資源承擔了世界90%以上的市場供應。我國稀土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滿足了國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而且為全球稀土供應作出了重要貢獻。長期以來,我國認真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遵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促進稀土的公平貿易。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表示,中國政府從來沒有干預過稀土的市場價格,中國也沒有利用市場價格的上漲來獲取經濟利益。稀土價格上漲完全屬於理性的回歸,符合全球原材料市場價格上漲的趨勢。
5. 中國稀有稀土有限公司總部在哪裡,待遇怎麼樣
中國稀有稀土金屬集團公司總部在北京市海淀區復橘明賀興路乙12號 電話:63971619 ,是圓派大型中央企業,待遇槐歲很好。
6. 中國稀有稀土什麼時候上市
2021年7月27日。中國稀有稀土金屬集團公司是經國務院批准成立的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答散和控股公司,根據查詢公司官網得知,中國稀有稀土金屬宴舉畢集團公司於2021年7月27日上市,上市企業,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是指所發行的股票經過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晌芹公司。
7. 稀土案的案情經過
2012年3月13日,美歐日提出磋商請求將我毀敬國稀土等三種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訴諸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當年6月27日,美歐日就訴中國稀土、鎢、鉬三種原材料出口限制爭端案正式向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提起設立專家組請求。
2012年 3月 15日,中國收到美國、歐盟、日本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提出的有關稀土、鎢、鉬的出口管制問題的磋商請求。此次訴訟涉及的稀土、鎢、鉬均為稀有資源,在冶金 、機械、化工、枝余隱航天等領域應用廣泛,屬於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但是由於稀土生產、加工過程對生態環境影餉巨大 ,均被中國列為實行出口配額許可證管理的貨物。
2014年3月26日(日內瓦時間),世界貿易組織公布了美國、歐盟、日本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專家組報告。歷時兩年,美國、日本、歐盟針對中國的稀土貿易訴訟案初步裁決中國敗訴,商務部26日晚間確認了這一消息。「一審」裁定中方涉案產品的出口管理措施違規。
2014年04月17日,在商務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沈丹陽表示,中國決定就「中國稀土出口政策案」向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構提出交叉上訴。
2014年8月7日,世界貿易組織公布了美國、歐盟、日本訴中國稀土、鎢、鉬相關產品出口管理措施案上訴機構報告。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就此發表談話表示,對於上訴機構維持專家組關於中方涉案產品的出口關稅、出口配額措施不符合有關世貿規則和中方加入世貿組織承諾的裁決,中方感到遺憾。
這位負責人同時表示,上訴機構未支持美方的上訴請求猛廳,在世貿規則部分條款的法律解釋上支持了中方的上訴請求,中方對此表示歡迎。
8. 為什麼稀土這么珍貴
前段時間中美貿易戰,熱議「稀土」話題。為什麼稀土這么珍貴?
稀土產業在國際很有話語權,並且全世界絕大部分的稀土都依賴中國,美國也不例外。美國政府問責局曾發布一篇報告,其中提到:「如果中國禁運稀枯橡孫土材料,那麼除中國之外的幾乎所有汽車,計算機,智沒鏈能手機和飛機裝配線都將可能被關閉,依賴稀土的美國和北約武器系統也將如此。」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稀如舉土不在美國要求增加稅費的名單之上了。
之所以稱為萬能稀土其作用不僅在軍事,工業等用途,是因為,在醫用養生上應用也很廣泛。小編走訪了幾家稀土磁療專櫃,發現「妙慈妙康」就以珍貴的稀土為主要原材料,通過納米技術精製而成的磁灸石養生鏈。
長期佩戴可以顯著改善酸性體質,改善疲勞;
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雙向調節血壓;
加速人體微循環,促進代謝;
提供紅細胞的攜氧功能降低血液粘稠度;
促進細胞活化;
鎮靜神經系統改善焦慮和失眠;
促進炎症清退消腫止痛;
疏通經絡調節陰陽平衡;
在抗病,延年益壽等方面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小編還查詢了相關醫學文獻,其實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記載,扁鵲曾以稀土磁石做枕,為秦穆公治療偏頭痛;《神農本草經》,《千金方》,《本草綱目》也有記載,其功效有:通關節,消腫止痛,頸椎喉痛,治筋骨贏弱,補五勞七傷,明目通耳,止金瘡血。
9. 稀土資源的國內現狀
商務部稱中國稀土儲備僅能維持20年,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只剩2700萬噸,儲量佔世界的23%。 按現有生產速度,我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有可能需要進口。 中國擾脊並非世界上唯一擁有稀土的國家,卻在過去幾十年承擔了供應世界大多數稀土的角色,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天然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價。 日韓行動——大把投錢繞過中國找稀土 日本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四處尋找能夠替代中國的稀土供應源。東京計劃投資12億美元用來改善稀土供應狀況。日本已經與蒙古閃電達成協議,從本月起開發該國的稀土資源。 另一稀土消耗大國韓國也有類似的計劃。本月初,韓國宣布將投資1500萬美元,在2016年前儲備1200噸稀土。現在,日本媒體歡呼又有了重大發現——太平洋海底的稀土多了去了。據外媒報道,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志網路版3日刊登了日本東京大學副教授加藤泰浩領導的研究小組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成果稱,包括夏威夷島在內的太平洋中部約880萬平方公裏海域及東南部塔西提島附近約240萬平方公裏海域的淤泥中,含有高濃度的稀土,整個可開采量約是陸地上的1000倍。
概念
稀土並不是土,它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特別是高新技術工業的重要原料,如軍事裝備方面一些精確打擊武器,一些汽車零部件和高科技產品,都依賴用稀土金屬製造的組件。
這種稀有的戰略資源主要集中在中國。因此一些西方媒體評論說,分配這種寶貴資源的時候,得到上帝垂青的是中國。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研究院歐洲部主任李鋼說:我們國家這方面的產業發展還是比較快的,從探明的儲量、生產能力等方面來看,應該說摸的家底比較清楚。
概念股
包鋼稀土:擁有稀土資源5738萬噸儲量,佔世界稀土礦儲量62%;公司稀土類產品年產能約5.4萬噸。公司擬通過五年時間儲備30萬噸左右稀土金礦,通過兩年時間儲存8萬噸左右稀土產品。
廣晟有色:擁有稀土資源713萬噸,年產能近2萬噸;公司稀土冶煉分離能力8000噸,居全國同行業第一。
中色股份:於廣東韶關新豐投資建設7000噸/年稀土分離項目(新豐是國內重要的離子型稀土礦的產區)。
廈門鎢業:擁有稀土資源13萬噸儲量,年產能約0.2萬噸。
五礦發展:擁有了國內最大的稀土基地,並在江西贛州組建五礦稀土(江西離子型稀土遠景儲量940萬噸、保有儲量230萬噸,其中90%的資源在贛州),將整合贛州周邊地區優質離子型稀土資源和稀土分離冶煉企業。
江西銅業:大股東江西銅業集團對四川稀土資源進行整合,收購的四川冕寧氂牛坪稀土礦已探明儲量近200萬噸,現存儲量157萬噸。
中國稀土
據了解,中國是唯一能夠提供全部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儲量佔世界的95%,是名副其實的「稀土大國」。日本、歐洲和北美都是它的主要市場。
然而,具有如此巨大壟斷潛力的中國稀土,多年來卻被賣成了土的價格,定價灶核權一直掌握在歐美等國的手裡。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副教授崔凡指出:長期以來,國際貿易界就有這樣的抱怨,中國把稀土賣成土的價格。國內各個地方也沒有協調,爭相出口,為了部門利益或地方利益,爭相壓價,把我們的自然資源消耗得過於厲害。
由於中國稀土多年大量出口,導致歐美等國每年以極其低廉的價格進行囤積,一旦稀土資源短缺時,他們就拿出從我國手裡購得的稀土打壓「中國價格」。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馮雷指出,這對我國的貿易地位非常不利。
馮雷:「資源性產品出口出的很多的話,實際上是一種初級的貿易地位,對我國顯然是不利的。」
近年來,中國政府已經開始限制稀土出口。出台新規劃就是保護稀有戰略資源的重要步驟之一。崔凡說:「控制出口,從中國角度來說,是從長遠利益和經濟利益考慮的。我們對一些能夠有一定價格影響力的資源進行出口限制,是有一定合理性的。」緩辯滲
李鋼指出,中國限制稀土出口,引起一些西方國家的擔憂,甚至前一段時間還訴諸世界貿易組織,但實際上,限制稀有金屬的出口並不違背世貿組織的規則。
李鋼:「在WTO多邊貿易體系當中,對於一個國家關於本國出口設限的問題,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規定。第二就是,我們在2001年底加入WTO的議定書當中,我們也沒有做過這方面的承諾。」
實際上,不僅中國在逐年加大對稀土資源的保護。美國早在1999年就已逐步停止開采本國的稀土資源。中國的近鄰日本從1983年起就開始建立稀有金屬儲備制度和基地;韓國也在2008年決定採取官方和民間企業合作的方式,有計劃地提高稀有金屬儲備規模。
10. 中國的稀土哪裡分布的最多
全國稀土資源總量的98%分布在內蒙、江西、廣緩早東、四川、山東等地區。
地質工作者已在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區)發現上千處礦床、礦點和礦化產地,除內蒙古·包頭的白雲鄂博、江西贛南、廣東粵北、四川涼山為稀土資源集中分布區外。
山東、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遼寧、陝西、新疆等省區亦有稀土礦床發現,但是資源量要比礦化集中富集區少得多。
發達國家的貪婪表現在,除了生產所需,它們不但通過政府撥款超額購進,存儲在各自國家的倉庫中——這種做法,日美韓等國行之有年;除了購買,還通過投資等方式規避中國法律,參與稀土開發或者直接引誘中國稀土走私,行公開掠奪之實。
中國的稀土儲量肆哪族最多時佔世界的71.1%,目前佔比在23%以下。
中國稀土儲量在1996至2009年間大跌37%,只剩2700萬噸。按現有生產速度,中國的中、重類稀土儲備僅能維持15至20年,在2040-2050年前後必須從國外進口才能滿足國內需求。
中國並非世界上唯一擁有稀土的國家,卻在過去幾十年承擔了世界稀土供應的角色,結果付出了破壞自身天然環境與消耗自身資源的代裂弊價。
《中國稀土現狀與政策》白皮書透露,中國稀土儲量曾佔全世界的71.1%,但國務院新聞辦2012年發布的《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顯示,我國稀土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
從71.1%到23%,反映出的不僅是國內稀土生產行業的混亂與無序,同時,也有稀土後端產業鏈的欠缺。如何讓稀土分離及其下游產業得到健康發展,仍然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