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專區 > 民國女生寫家書圖片

民國女生寫家書圖片

發布時間:2023-02-12 03:08:31

1. 為什麼傅雷寫下的家書受萬眾景仰

中國現代文化史上,

兩個人很重要,

一個是「不寬恕」的魯迅,

一個是「大愛」的傅雷。

——這是錢鍾書對傅雷的評價。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

藝術鑒賞家兼評論家。

此外,

他還是一個嚴格、盡責的父親,

在兒子傅聰長大成人、

留學海外之後,

通過書信的方式

對兒子的生活和藝術進行悉心指導,

這些家信編匯成冊,

就是著名的《傅雷家書》。

傅雷的譯本,除了人名有點洋味外,

文章本身幾乎看不出翻譯痕跡。

「既展現了原作之神,

又展現了中文之美。」

而《傅雷家書》更是

跟《曾國藩家書》一樣,

被奉為"教育聖經"。

金庸曾評價說:

「傅雷先生的家書,

是一位中國君子教他的孩子

如何作一個真正的中國君子。

讀了之後,雖自慚不能做到,

卻心嚮往之。」

讀過《傅雷家書》的人,

可能會為傅雷與傅聰那種

亦父子亦師生亦朋友般的感情所感動。

但很多人可能想不到,

其實,傅雷與傅聰的父子關系

並算不上典範。

讀《傅雷家書》,

我們都能感受到

傅雷內心深深的愧疚和自責,

他在信中多次向兒子「懺悔」:

「孩子,我虐待了你,

我永遠對不起你,

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

傅雷為什麼要懺悔?

因為在兒子年幼時,

傅雷確實是一個

嚴厲到幾近「殘酷」的父親。

楊絳在《記傅雷》裡面寫過,

她與錢鍾書到傅雷家作客,

大人們在客廳聊天說笑,

傅聰傅敏兩兄弟躲在門後聽,

結果傅雷發現了,當場冒火:

只聽得傅雷厲聲呵喝,

夾雜著梅馥的調解和責怪。

一個孩子想是哭了,

另一個還想為自己辯白。

我們誰也不敢勸一聲,

只裝作不聞不知,坐著扯淡。

傅雷回客廳來,臉都氣青了。

梅馥抱歉地為客人換上熱茶,

大家又坐了一會辭出,

不免嘆口氣:「唉,傅雷就是這樣!」

《傅雷家書》「代序」的作者樓適夷

曾經吐槽傅雷有點「殘酷」,

孩子們在他面前都小心翼翼、

大氣不敢出,

只有等他出門了,才敢大聲笑鬧:

他規定孩子應該怎樣說話,

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

不能有所逾越。

比方每天同桌進餐,

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

手肘靠在桌邊的姿勢,

是否妨礙了同席的人,

飯菜咀嚼,

是否發出喪失禮貌的咀嚼聲。

傅雷的這種性格和作風,

跟小時候的經歷不無關系。

傅雷生於1908年4月7日,

出生時哭聲洪亮,

長輩們便以「雷」為其命名,

以「怒安」為字。

一字成讖,自此,

他的人生波濤如怒,烈性似酒。

4歲那年,父親為鄉紳陷害入獄,

含冤未得昭雪,抑鬱而死。

其母為營救丈夫而四處奔走。

以致無暇照料孩子,四死其三,

只有傅雷一人僥幸生存下來。

她把所有的希望寄託在小傅雷身上,

從此以一種極端方式督促傅雷學習。

傅雷小時候貪玩不愛讀書,

母親就拿繩子把傅雷綁在桌腿上,

對著父親的靈牌,要他認罪悔過。

傅雷溫習功課開小差,

母親就在銅錢的方孔中塞上蠟燭頭,

點燃之後,貼在傅雷的肚臍眼兒上,

一滴一滴的蠟燭油燙得傅雷哇哇叫,

大喊「救命」。

鄰居曹家女主人聽到跑過來,

目瞪口呆:「鵬少奶奶,

你怎麼能對孩子下手這么狠啊,

你想整死他嗎?」

母親確實試過要把傅雷扔到河裡,

甚至還試過在家裡上吊,

以死相逼,都是希望傅雷能夠

「用功上進,好好讀書」。

在這種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傅雷,

性格稜角分明,眼光十分挑剔。

他認識到,在這艱難人世生存,

懦弱無能是無法活下去的,

他也將嚴格的教育用在兒子身上。

1934年,兒子傅聰,

3歲便表現出音樂天賦,

6歲開始學鋼琴。

傅雷親自編寫教材,

給孩子制定日課,以身作則,

親自督促,嚴格執行。

傅聰按照父親的規定,

每個上午和下午,幾小時幾小時地練習彈琴,

有時彈得十分睏倦,手指酸痛,

也不敢鬆弛一下,

只好勉勉強強地彈下去。

5歲時,傅聰在客廳寫字,

父親在吃花生,不知何事就火了,

「順手掄過來蚊香盤,

擊中鼻樑,頓時血流如注」。

後來,傅聰對楊絳訴說:

「爸爸打我真痛啊!」

對1937年出生的次子傅敏,

傅雷是同樣強勢而粗暴,

只不過是往相反的方向。

大概是從小被哥哥耳濡目染,

傅敏在初中畢業的時候,

向父親提出想報考上海音樂學院附中,

傅雷堅決不同意,父子大吵了一架。

對此事,傅雷給出三個理由:

第一,家裡只能供一個孩子學音樂,

兩個負擔不起;

第二,傅敏不是搞音樂的料子;

第三,學音樂要從小開始,

初中都畢業了還想學,太晚了。

最後傅雷意味深長,補了一句:

你呀,是塊教書的料!

果然被他說中了,

傅敏真是當了一輩子

中學教師。

傅聰則成了蜚聲海內外的大鋼琴家。

1979年,

傅敏去倫敦探望哥哥傅聰,

所有人都以為

他會去投奔安逸的生活,

但是他沒有。

1980年,傅敏回國,

繼續做一名中學教師,

並向學校提出要求:

第一,出國前,

他已是校外語教研組組長,

回來後,他不想再當任何「長」;

第二,准備離婚,

沒房,申請住在校內。

「我要騰出精力,

一邊教課,一邊編家書。」

傅雷的確實很強勢,

對兒子的教育有執念,

但他以身作則,

是一個學有所成、人品高潔的學者。

他對自己也同樣嚴苛。

他對自己的譯文要求之嚴,

到了一種「吹毛求疵」的地步。

在1963年給當時還是年輕譯者的羅新璋

(後為著名文學翻譯家)的

信中可見一斑,

他明確表示:

「鄙人對自己譯文從未滿意,

他最初翻譯羅曼羅蘭的

《約翰克利斯朵夫》時,

住在淪陷中的上海。

當時,傅雷「閉門不出,

東不至黃浦江,北不至白渡橋,

避免向日本憲兵行禮」,

成天致力於翻譯工作,

意在讓一個個有熱血的青年從沉淪中奮起,

尋找反抗的道路。

1937年刊出第一卷,

120萬字四卷本11941年出齊。

到了50年代,

他又覺得之前譯得不好,

花了兩年時間重頭翻譯。

1961年,傅雷與傅敏在上海江蘇路寓所前的小花園

對別人翻譯中的錯誤,

傅雷也持了一種「苛刻」的態度,

大概是他不容許那些文字上的

差錯出現在譯文中,

大概這些錯誤排成了鉛字,

印成了書後太扎眼,

太「煞風景」,讓他看不下去。

楊絳在《憶傅雷》中談道:

1954年,有一次,

在北京開翻譯工作者的會議時,

傅雷未能到會,

只提交了一份書面意見書。

在那份意見書中,

傅雷信手舉出當時翻譯作品中

許多謬誤的例句。

此一「挑人錯以示眾」之舉觸了眾怒,

很多人都大罵傅雷狂傲,

還有一位老翻譯家竟氣得大哭。

為此,錢鍾書還寫信批評過傅雷,

勸他多多與人為善。

錢鍾書寫信批評他之後,

他有段時間甚至不理錢楊兩口子,

但不久,就又恢復了書信來往。

他在總結自己時曾說:

「我年過半百,世情已淡,

而且天性中也有極灑脫的一面,

就是中國民族性中的『老莊精神』,

換句話說,我執著的時候非常執著,

擺脫的時候生死皆置之度外。」

可見,傅雷是個多麼認真的人。

「第一做人,第二做藝術家,

第三做音樂家,最後才是鋼琴家。」

這是傅聰1954年出國留學臨行時,

傅雷唯一的叮囑。

從此,

父子倆開始了漫長的書信交流。

傅雷的家書是從「懺悔」開始的。

「孩子,我虐待了你,

我永遠對不起你,

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

「盡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

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

孩子,孩子,孩子,

我要怎樣的擁抱你

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

「我想時時刻刻,

隨處給你做個警鍾,

做面『忠實的鏡子』,

不論在做人方面,

在生活細節方面,

在藝術修養方面,

在演奏姿態方面。」

「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

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

從一封封書信往來

以及日後傅聰所取得的成績可見,

他也是遵循著父親的諄諄教誨

一步一步成長。

那個曾經暴烈如雷的父親,

在信中亦不乏溫情流露。

1981年,

《傅雷家書》終於在國內出版。

在當時是轟動性的文化事件。

彼時,

正在中央音樂學院講課的傅聰,

在排練時臉色蒼白,神色黯然。

他那時住在北京飯店。

拿到這本書後,半宿無法入睡。

他不是個酗酒的人,

可是那晚,他喝了一瓶酒。

傅雷故居

他說,

如果你們認為我的一切

都是從我爸爸那裡學來的,

那就把他看得太大也看得太小。

他也不過是中國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

一個非常突出的代表。

知識本身是有限的,

可追求是無限的,

有追求才是最重要的!

後來談到家書,傅聰說:

「《家書》我很少看。為什麼?

我不忍卒讀啊!

一翻家書,我就淚如雨下,

就整天不能自持,

就整天若有所思,

很難再工作下去。

可是事實上,

《家書》里說的話都

已經刻在我心裡很深很深。

特別是父親的遺書,

我現在一想起它,

眼淚就忍不住了,

那裡邊真是一個大寫的「人」字。

父親那麼樸素,很簡單,很平凡,

可他有真正的人的尊嚴。」

附:1954年,傅雷夫婦寫給傅聰的信

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溫了一遍,可憐的孩子,怎麼你的童年會跟我的那麼相似呢?我也知道你從小受的挫折對於你今日的成就並非沒有幫助;但我做爸爸的總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錯誤,自問一生對朋友對社會沒有什麼對不起的事,就是在家裡,對你和你媽媽做了不少有虧良心的事(傅敏加上注釋:因為父親教子極為嚴格,有時幾乎不近人情,母親也因此往往在精神上受折磨),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過這幾天特別在腦海中盤旋不去,像噩夢一般,可憐過了四十五歲,父性才真正覺醒!

今兒一天精神仍未恢復,人生的關是過不完的,等到過得差不多的時候,又要離開世界了,分析這兩天來精神的波動,大半是因為:我從來沒愛你像現在這樣愛得深切,而正在這愛的最深切的關頭,偏偏來了離別!這一天時我,對你媽媽都是從未有過的考驗。別忘了媽媽之於你不僅僅是一般的母愛,而尤其因為她為了你花的心血最多,為你受的委屈——當然是我的過失——最多而且最深最痛苦,園丁以血淚灌溉出來的花果遲早得送到人間去讓別人享受,可是在離別的關頭怎麼免得了割捨不得的情緒呢?

跟著你痛苦的童年一起過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藝術的壯年。幸虧你得天獨厚,任憑如何打擊都摧毀不了你,因而減少了我一部分罪過,可是結果是一回事,當年的事實又是一回事:盡管我埋葬了自己的過去,卻始終埋葬不了自己的錯誤,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樣的擁抱你才能表示我的悔恨與熱愛呢!

十九日晚

中教君說

人物

「在教師手裡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如果你相信教育的力量,或許便贊同這句話。

於國家,於民族,教育是最需延續而不可中斷的事業。教育不能衰老,但做教育的人卻會老去。一代一代的教育家、賢師、名師,就像一座座山峰,既是教育途中一座座光輝的里程碑,也是一個個他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更是一塊塊幫助教育行至高遠的奠基石。

我們,銘記歷史,要為每座里程碑鐫刻名字,為每個山峰撰寫史志,為每塊基石梳理傳記——記錄所有屬於過往但不該被遺忘的教育者。

我們,關注當下,要為每個堅守初心且銳意創新的人抒寫年華——記錄所有正在行進且不斷反思的教育者,以及那些對教育有所啟迪的各行各業探索者。

關心教育就是關心民族、人類的命運,而關注和教育有關的人,就是關注其中重中之重的一環。

復薪國學,國內領先的國學知識傳播社群。

復薪國學線上APP,集教育、養生、管理等10大類目為一體,近10萬分鍾的多項優質課程,帶你了解《長恨歌》,走進民國;線下讀書會、精品課程,讓《靜夜思》從背變唱,讓看到晚霞和鳥時的「真尼瑪好看」,變「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通過線上+線下,讓國學變「趣」學!

2. 品讀紅色家書的內容提要

本書精選了百餘封紅色家書,時間涵蓋了從中國共產黨創建,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寫作這些家書的人們,都是那個時代一些重大事件的見證者、親歷者,他們從自己獨特的視角,向親人訴說親眼所見,親身經歷的歷史事件。可以說,這些家書記載了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是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獻,是一部書信體的中國民族解放與人民革命的歷史。
這一封封紅色家書,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一個道理:革命者最講親情,最懂真愛。即使天各一方,生死攸關,他們仍惦念著白發雙親,牽掛著妻子兒女。這些紅色家書是一部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人生寶典。它告訴人們應當怎樣做人,怎樣做事,怎樣處理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
收入本書的家書都是根據原件整理,分為「依依愛戀情」、「拳拳赤子情」、「深深舐犢情」、「濃濃骨肉情」等四編,每編按書信的寫作時間排序。為便於閱讀與檢索,我們給每封家書擬了一個標題。書信前有一段背景提示,簡要提示家書的寫作背景、相關事件及相關人物;後面寫了簡短的品讀,簡要分析家書的基本內容及寫作風格。另配上部分書信原件的影印圖片和那個年代珍藏下來的老照片,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能有「身臨其境」和「親睹其人」的感覺。

3. 民國年間給長輩的家書怎麼書寫,我有分別年漫120多歲的父母健在,有寫家書往來,我就請人代筆幫忙,

你能把年齡降低點嗎?120多歲,寫小說也不能這么誇吧。

4. 民國是已有家室的大師愛上了單純的女學生最後結果如何

遺憾一詞,讀來總是多情,唇齒之間彌漫著傷感的氣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自古難全,便是人生。然而,在滾滾紅塵里,也有人將遺憾活成了一種通透,錯過之後,在下一份感情里,將從前的遺憾流轉成陌上花開緩緩歸的珍惜,孫多慈便是這樣的人。

1975年,孫多慈去世,關於她的一切都塵埃落定,這個不喜多言,性格沉穩的女子,帶著一生的故事遠離了紅塵,許紹棣傷心不已,五年後追隨她而去,夫妻合葬在陽明山。

如今,世人提及孫多慈,更多的還是會先想到她與徐悲鴻的一切,但事實上,徐悲鴻對於孫多慈,真的就只是年少時候的歡喜,不管它曾經怎樣絢爛熱烈地存在過,過去了就是過去了,而她的生活在以後還要繼續,她的真愛也在經過大風大浪後才降臨。

5. 關於民國時期的書信格式(急)

感謝信:

X先生(女士)大明尊鑒,謹啟者:

多謝(信的內容),本人無以為報,僅此書信以表恩謝。特此敬 敬請

大安

某某某 謹啟

賀信:

X先生(女士)大明尊鑒,謹啟者:

前日聽聞

(信的內容),愚倍感尊崇,因此書信表達恭賀。特此恭賀 敬請

大安

某某某 敬啟

請柬:

X先生(女士)大明惠鑒,謹啟者:

某月某日適逢 (信的內容),恭請

闔第光臨

地點:某某某

哀悼信:

X先生(女士)大明禮鑒,謹啟者:

近日聞令嚴辭世,哀震不已,來信以表哀痛,亦請先生節哀,以免傷身。專此 恭請

禮安

某某某 謹啟

(記得要用藍筆)

尋人信:

某某日報讀者惠鑒,逕啟者:

近日本人之某某親屬在某地失蹤,特徵如下,煩請四處留意。特此啟示

啟示人 某某某

(5)民國女生寫家書圖片擴展閱讀:

寫信時要依據對象、書信內容以及場合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敬語。以下是信件部分稱呼後的敬辭:

尊長:尊鑒、賜鑒、鈞鑒、崇鑒、尊前、尊右、慈鑒

祖父母、父母:膝下、膝前

師長:尊鑒、台鑒、函下、帳下、左右、吾師

同學:研右、硯席、文幾

平輩:台鑒、大鑒、惠鑒、閣下、足下、台右、台鑒、惠鑒、大鑒、執事、同志

平輩年幼者:青覽、青盼、如握、如晤、如見、如面

兄弟、姐妹:手足

晚輩:青鑒、青覽、收覽、知悉、見悉、閱悉、親閱、親覽、收回、收覽、如晤、如面、如握

政界:鈞鑒、台鑒、勛鑒

女性:慧鑒、妝鑒、芳鑒、淑鑒、淑覽、懿鑒、懿座(懿是對年高者)

平輩女性:妝閣、妝次、綉次

文人:史席、著席、撰席

新進:英鑒、偉鑒、台席

夫婦:儷鑒

宗教:道鑒


6. 受人之託,乞丐九死一生送家書,送到後卻殺了收信人,這是為什麼

夜裡,孫金貴突然聽到一陣歌舞聲,好奇地湊過去一看,頓時抽了口冷氣,原來張仕竟陪著日軍在喝酒賞舞。他驚訝過後,突然明白了,張仕是個漢奸!

第二天,孫金貴出了門,不費吹灰之力就打聽到了張仕幫日本人幹了不少傷天害理的事。他手腳冰冷,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有人拍了一下他,一看,竟是黑三。原來黑三無路可去,也到蕪湖來討生活了。

孫金貴突然一把抓住他,說:「當日你說命是我的,還算不算數?」黑三一愣,說:「當然。」

第二天,黑三將偷來的一把槍給了孫金貴。幾天後,張仁將孫金貴找來,准備給他安排個事干。誰知孫金貴突然撥出一把槍來,對准他一口氣將子彈都打完了,隨後大笑著一頭撞上石牆。

門外,黑三感慨落淚。

7. 民國時期,女學生穿的衣服叫什麼名字

民國時期,女學生穿的衣服有兩種,一種叫新式校服,款式源於文明新裝。文明新裝是民國初年,融合西洋服飾元素和中國傳統服飾特點而形成的服飾。還有一種就是旗袍。

文明新裝形制為腰身窄小的大襟襖,擺長不過臀,袖短露肘或露腕,並呈喇叭狀,袖口一般為七寸,稱之為「倒大袖」,衣服的下擺多為圓弧形,並在領、袖、襟等處綴有花邊。文明新裝裙子也比較短,但不曾縮短到膝上(在這以前的裙子下垂及足)。

旗袍服裝風格中西合璧,旗袍雖然是本土化的服飾,然後西風東漸之後,西式服裝的腰身,拉鏈、亮片的裝飾都在旗袍中得到表現。

(7)民國女生寫家書圖片擴展閱讀:

民國時期學生裝的影響:

民國時期學生裝的出現,讓國人眼前一亮,其經典的款式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追捧,青年學生們因此也成為時尚的引領者。

以女學生為例,民國初年的女學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批規模化、系統化、公開化掌握知識的女性,學生敢於求新求變的熱忱與激情,加上受中西文化交融的影響,自然令民國的女學生裝具有不同的意味。

時人竹枝詞對他們有貼切的描述「或坐洋車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常素樸容幽靜,程度絕高女學生」。女學生化淡妝或者不化妝,她們樸素淡雅的精神風貌掀起了一股文明之風,學生裝也成為了「知性」、「高雅」、「文化高」的代名詞,一時間成為這個時代女性的標准形象,在社會上廣泛流行起來。

人民網-話說民國女生校服:張愛玲上學時愛穿旗袍

8. 張愛玲的老師,胡適的知己,民國才女「 」第一專業戶」的圓滿人生

她是中國第一位公派女留學生, 她是中國第一位以西洋史為專業的留學生, 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碩士, 她是中國第一位女教授, 她是中國新文化運動中最早的女學者、女作家, 她在學術上、思想上獨樹一幟、很有見地,改變了中國近代史上女學者、女思想家罕見的現實,成為思維犀利、風格卓異的著名女才子。 她有「 」一代才女」之稱, 她是陳衡哲。 然而現在的人提起陳衡哲,大多是因為胡適的緣故,如果時光倒退民國,陳衡哲就是身份顯赫的大才女。 1 受舅舅影響,決心要做掌握自己命運的女子 1890年陳衡哲出生於江蘇常州武進.祖籍湖南,她是在母親和祖母的撫養下長大的,曾祖母開創了一個家族傳統:每個出身或嫁入陳家的女子,「 」或出於天性或由於環境,都在文學藝術方面有或多或少的造詣」。 父親自小教她《爾雅》、《黃帝內經》等古籍;姑姑和姨媽們在繪畫、詩歌、書法等領域也都各有建樹。她的祖父曾是杭州知縣,父親舉人出身,長於書法,都是當地有名望的學者。 而她的母親庄曜孚更是當時和吳昌碩、齊白石齊名的書畫大家。 因此她自幼就對中國女性的文學和藝術成就有所了解。這種世襲書香家學淵源,給了陳衡哲最好的童年汲取學養的生活環境。 對陳衡哲一生影響最為關鍵的卻是他的舅舅——庄思緘,從年幼時起,陳衡哲便一直牢記舅舅庄恕謙的教導。這位蔡元培的好友、清末思想進步的新派官員,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書法家莊蘊寬。 從小舅舅就給她講西方史,還對她說:「 」一個人必須能勝過他的父母尊長,方是有出息。」舅舅談他對獨立的西方女傳教士的印象。 1903年,陳衡哲的父親要去四川赴任。陳衡哲在舅舅的影響下,決心要做掌握自己命運的女子。那時候中國的女子學校屈指可數,在庄蘊寬的轄區廣州正好有一家新式的女子醫學校。十三歲的陳衡哲離別母親,毅然前往廣州求學。 因為年紀小,女子醫學校拒絕收她入學。庄思緘便收集進步報紙雜志和學校里的教科書親自教她,並且還為她聘請了一位專門教授數學和衛生課的老師。在這一年中,她努力學習,吸取那些新鮮的知識和思想,眼界也因此打開。 每天下午,舅舅騎著馬,匆匆回家教她一個小時,然後又匆匆離去。她後來回憶說:「 」督促我向上,拯救我於屢次灰心失望的深海之中, 使我能重新鼓起那水濕了的稚弱的翅膀,再向那生命的渺茫大洋前進者,舅舅實是這樣愛護我的兩三位尊長中的一位。 他常常對我說,世上的人對於命運有三種態度,其一是安命,其二是怨命,其三是造命。他希望我造命,他也相信我能造命,他相信我能與惡劣的命運搏鬥。」 2 不願嫁入豪門被婚姻捆綁,在命運的漩渦里掙扎 1911年至1914年,是陳衡哲在上海求學的時期。但那時沒有理想的學校,且中途被父親一紙家書召回,讓她嫁給一官二代。 一年後,懷揣著舅舅寫給蔡元培的介紹信,這個小女子又一次選擇遠去求學。但是命運卻開了一個玩笑似的,她到了上海,蔡元培卻正好離開。於是陳衡哲和蔡元培的愛國女校擦肩而過,她只得進入了上海一家中英女子醫學院就讀。 然而這個學校並沒有規范的師資,她幾乎什麼也學不到。她本可以回到家中,繼續做她養尊處優的大小姐,但她沒有。即便在學校里什麼醫學知識也學不到,她還是發現了在這個學校唯一的好處就是能學英文。 經過舅舅的教導,陳衡哲知道英語幾乎算得上是世界通用語,懂了它,就能接觸到更廣闊的天地。於是她利用一切的時間和一切能利用的資源,努力地學習英文。 不久,父親的一封電報將她召喚到成都。到了成都,她才知道父親已經為她訂下親事,讓她安心在家中等待婚期。 已經在高空俯瞰過遼闊大地的鳥兒,怎麼會願意投身在鳥籠中做一隻金絲雀?她不禁問自己,難道這就是她的宿命? 每日里侍奉公婆夫君,日日在深閨中度日,雖然這幾乎是那個時代女子不二的歸宿,但卻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她不願意就此嫁入豪門做差奴使婢的少奶奶,也不貪戀雕盤綺食的享受,這個小女子偷偷帶著盤纏連夜逃到常熟的姑母家。 陳衡哲的自傳里寫道,在常熟的那幾年幾乎是她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她第一次感到了命運的力量和人力的渺小。 前途在哪裡?哪裡才是人生的出口?她真的如同舅舅所期盼的那樣,是個能造命的女子嗎?她真的有這個能力嗎? 這種苦痛的無力感,使得她開始對自己產生極大的懷疑。似乎怎樣努力都沒有用,現狀如死水無波,她沉在水底的淤泥里,幾乎要溺水而亡。 3 目睹了女性種種不幸,發奮學習成功赴美留學 少女時代的陳衡哲也目睹了女性的種種不幸,尤其對一位姑母的遭遇充滿同情。姑母才華橫溢、能力過人,卻受困於一個不幸的家庭環境之中。 她對圓滿人生的嚮往令陳衡哲永遠難忘。後來正是這位姑母鼓勵陳衡哲參加庚款留學考試。 可以說,沒有這位姑母的鼓勵就不會有後來的北大歷史教授。陳衡哲的這位「 」人生領航人」,有著一雙銳利慧眼,她本身天才橫溢,幾乎完美:「 」上得廳堂下得廚房」,作詩,讀史,寫魏碑,為人開葯方,還燒得一手的好菜。 白天侍候公婆,晚上撫育孩子;待到更深人靜時,方自己讀書寫字,常常到晚間三時方上床,明早六時便又起身了。姑母成了「 」才女賢妻」範本,影響了陳衡哲及其子女,他們個個出類拔萃、成就斐然。 她渴望一個有益的人生,但那個時代沒有年輕未婚女子的出路。從一所教會學校畢業後,她到一個有錢人家做了家庭教師,那是個沉悶而無前途的工作。 業余時間,她自學唐詩宋詞和四書五經,不僅讀,還背誦。她靠著在學校里的英文基礎,對著字典繼續學習英語,並且試著翻譯文學作品。 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而命運本身,就是青睞那些一直在努力的人。雖然給過你彷徨,但從不會讓努力的人失望。 1914年夏天,報紙上一則清華大學向全國招收庚子款首批留美女生的消息,給她提供了一個等待已久的機會。對於在思想和情感上都蓄勢待發、力求突破傳統婦女窠臼的陳衡哲來說,去美國就意味著終於能夠自己「 」造命」了。 這一年,她已經二十四歲了,這個年紀在當時就剩女一枚。雖然一直在學習,但她並沒有系統地上過新派的學堂。 她自覺文化程度淺,然而從不認命的她,遲疑了沒多久,在舅舅、姑母支持鼓勵下她赴上海應試, 找齊了考試資料,在業余時間廢寢忘食地復習。 這一次考試,陳衡哲在各地考生中脫穎而出,以全國第二的成績成為首批九名清華留美女生中的一員。她用自己的努力,翻過自己生命里最灰色的一頁,揚帆遠洋在命運的大海之上。 1914年,陳衡哲赴美,先在紐約波基普西帕特南堂學習英文,然後轉入美國著名的瓦沙女子大學歷史系,主修西洋史和西洋文學。 4 信奉獨身的她,遇到了一生所愛 24歲的陳衡哲,大大超過了中國傳統女子結婚的年齡。她在美國女子高等教育的先驅、霍雷克山學院創辦人瑪麗·來因身上找到了自己的楷模。 到美國一年後,她寫了一篇關於來因的文章,贊揚她投身女子教育,也特別提到她獨身的決定。在她的留美同學中,陳衡哲決意獨身是遠近皆知的。 20世紀30年代,胡適在一封信中寫道:「 」當時我和我的朋友都知道陳女士信奉獨身,因此沒有人敢向她提這事。」 在美國,她遇到了生命里最重要的兩個人, 胡適和任鴻雋 。 任鴻雋是中國近代科學的奠基人, 他創辦了中國科學社與《科學》月刊, 是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董事, 原四川大學校長, 原上海圖書館館長, 還是傑出的科學事業的組織領導者之一, 他的論文、專著和譯著成果頗豐,涉及化學、物理、教育、科學思想、科學組織管理和科學技術史等諸多方面。 在正式進入瓦沙大學學習之前,陳衡哲將署名為莎菲的一篇譯作投稿給了《留美學生季報》。當時該報的主編,是正在康奈爾大學化學專業讀書的任鴻雋。 任鴻雋看到了她的文章,為她行文中的文采所折服,從此兩人開始通信交往。陳衡哲接著便參加了任鴻雋為社長的「 」中國科學社」,她是其中唯一的女社員。 眼界的開闊,將心中境界提升。她以歲月為媒,將內心裝飾得如春風沐雨,如醇酒濃烈,如白蓮澄麗。 這樣一個皎潔的女子,讓任鴻雋一見如故,愛慕日深。他絲毫沒有隱藏對她的傾慕和嚮往,對她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打動任鴻雋,亦源於任對她獨立個性的相契和扶持。他說:「 」你是不容易與一般的社會妥協的。我希望能做一個屏風,站在你和社會的中間,為中國來供奉和培養一個天才女子。」 5 與胡適成為知己 1916年,胡適繼任了《留美學生季報》的總編輯,在任鴻雋的推薦下,開始了與陳衡哲通信。 五個月內尺素往返,胡適寄出了四十餘封信。兩人談文學、談人生、談國家的未來。她字里行間全是靈韻跳脫的敏捷才思,俯拾皆是伶牙俐齒的諧趣,塗抹不去睿秀的智慧。這些都是她曾經日夜不眠學習的回饋。 那時候,留美文人學者浪漫而風雅,他們在討論中國文學的改革時,常常發生激烈的爭辯,好友就是最針鋒相對的「 」辯友」。 私下再怎樣要好,在文學立場上卻各有各的堅持。當時胡適倡導白話文,他的《文學改良芻議》打響了「 」五四」白話文運動的第一槍,在文化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一時間反對者有之,嘲諷者有之,正陷在孤立無援的尷尬境地。 陳衡哲雖然從來不參與辯論,卻在行動上站在了支持和同情胡適的一方。她接連發表了許多白話詩文,以自己的行動給予他支持。 早在魯迅發表《狂人日記》一年以前,中國留美女學生陳衡哲就在《留美學生季報》上發表了她的白話小說處女作《一日》。 胡適曾評論說:「 」當我們還在討論新文學問題的時候,莎菲(陳衡哲筆名)已開始用白話做文學了。 《一日》便是文學革命討論初期中的最早的作品。」陳衡哲勇敢地站在胡適一邊,對胡適給予了大力支持。後來憶及這段時光,胡適動情地說:「 」她對於我的主張的同情,給了我不少安慰與鼓勵,她是我最早的一個同志。」 這些通信只是朋友之間的「 」游戲酬答之片」,絕對算不上「 」情書」。一則胡適是一個很遵循傳統道德的君子。 他知道任鴻雋正在追求陳衡哲,也是任鴻雋先認識陳的,什麼事情也要講個「 」先來後到」之禮,「 」朋友之『友』不可友」,是當時留學生很講究的一項俠義傳統,胡適更是不敢違背的。 更何況胡適是一大孝子,母親已在家鄉給他與江冬秀女士訂下了婚約,他也不會輕易違抗母命。二則陳衡哲女士當時正充滿理想,主張「 」不婚主義」,胡適也不會輕易放下面子,去碰這個釘子。 他們的通信結束在1917年4月7日,那一天,在任鴻雋的陪同下,胡適第一次到瓦沙大學拜訪了陳衡哲。 她的才華一直受到胡適的賞識、看重。任鴻雋曾寫過《對月》一詩送給她。陳衡哲即興就和了《風》和《月》。 任鴻雋將她的詩拿給胡適看,胡適卻說: 「 」《風》詩吾三人任、胡、楊杏佛若用氣力尚能為之,《月》詩,初月曳輕雲,笑隱寒林里。不知好容光,已映清溪水。 則絕非吾輩尋常蹊徑……足下有些情思,無此聰明,杏佛有此聰明,無此細膩……以適之邏輯度之,此新詩人其陳女士乎?」 陳衡哲與胡適的友誼,在彼此生命里曾投射過的光,溫暖彼此的餘生,在風雨的夜裡醒來不覺孤單,在冰雪覆蓋的歲月里不覺得寒冷。偶爾想來,能讓下垂的唇角輕輕揚起,就已經足夠了。 6 成為現代中國第一位大學女教授,放棄獨身 不久後,胡適回到闊別七年的祖國,就任北大教授,時年二十六歲。這年年底,胡適奉父母之命和素未謀面的姑婆家親戚的女兒江冬秀結婚。 兩年後,陳衡哲終於被任鴻雋再次三萬里赴美求婚的真誠打動,最終在30歲時放棄了獨身。 多年以後任鴻雋在他的《五十自述》中回憶這次相見:「 」......一見如故,愛慕之情與日俱深」。 二人在科學、教育、文學、史學等領域均作出了傑出的成就,互敬互愛、互相扶助、相濡以沫度過精彩一生! 1920年夏天,陳衡哲在芝加哥大學獲得了碩士學位,在胡適的推薦下,她被北大校長蔡元培聘任,成為現代中國第一位大學女教授。 後來影響百年中國的那一批才女林徽因、張愛玲、蕭紅等人能坐在民國北大教室真是萬幸,生逢亂世,卻遇到了中國教育的黃金時代,讓她們青春時期有幸遇到了一代「 」才女教母」、中國第一個女教授陳衡哲。真正地影響了一個時代對女性的觀念。 這年中秋,經過四年的馬拉松愛情長跑,於1920年8月,陳衡哲與任鴻雋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訂婚,同年陳衡哲與任鴻雋的婚禮在北京舉行,胡適做贊禮,蔡元培做證婚人。 胡適戲贈喜聯:「 」無後為大,著書最佳」,蔡元培的贈聯是:「 」科學社最小限度,歷史談重新開篇」。 胡適特意作了一首名為《我們三個朋友》的詩相贈。婚後,她生活美滿,幾人詩文唱和,隨處可見「 」我們三個朋友」的身影。 這其中的友誼和情義,是中國傳統道德禮教與西方紳士淑女風雅的滲透和和平共處。這也是日益娛樂化的今天,人們難以理解的吧。 7 關注婦女問題,為家庭辭去北大的教職 在大學任教期間,陳衡哲曾針對中國當時存在的婦女問題,她先後發表了《復古與獨裁勢力下婦女的立場》, 《婦女問題的根本談》等文章,還曾就當時女子一結婚就要冠夫姓的現象進行了批判: 「 」已結婚的女子們,對於自己的名姓,真是一個大問題。 說願意保留自己的名姓吧,人家便可以說你是與你的丈夫不合作;說從俗的單單做一個某姓的太太吧,但看到一個代表自己個性的名義這樣的消滅,不免又要感到一種悲哀。 所以我常說,最好的辦法,是讓一個單單站在丈夫肩膀上的女子,一個除了做某人的太太之外,便一無所有的女子,乾乾脆脆的做一個某家的太太; 你若稱她為什麼女士,不是反見得有點諷刺她似的嗎?」 這些文章從不同的方面談及婦女與政治、社會、家庭和子女教育的問題。 事業巔峰時期的陳衡哲,任職半年,孕期身體極度不適的陳衡哲為了保住孩子,不得不選擇休假。 本以為產假結束後,她應該能再次走回講台。卻沒想到初為人母,要面對如此之多的棘手問題。雖有保姆襯手幫助,但她還是漸漸覺得有些力不從心。 每日枯燥而機械地重復著相同卻看不到成果的家務活動,她曾經那樣努力,曾經是那麼多女子心目中的楷模,卻最終也這樣「 」墮落」在孩子的哭鬧聲中、堆積如山的尿布堆里,這讓陳衡哲心裡很羞愧。 她在1920年代中期寫的短篇小說《洛綺思的問題》顯示了這種內心斗爭的激烈,使我們難得地窺視到一位有志於事業的中國女性的內心世界。 她在故事中說明,家庭和性就像事業一樣——對女人是不可缺少的。沒有它們,她的靈魂,或許還有她的肉體,會變得「 」乾涸」。也許正是這篇故事的寫作使陳衡哲最終在內心接受了自己的婚姻。 第二年年底,經過困頓中的掙扎,她最終決定辭去北大的教職。那時,她頭頂著中國第一位女碩士、第一位女教授的光環,是當時名聲顯赫的才女。 這使大眾一片嘩然。 這樣一個柳絮才高、霽月光風的女子,怎麼會做出為家庭犧牲自己的事業的決定呢?難道她就此將自己的才華埋沒於柴米油鹽之間了嗎? 作為當時新女性的標桿人物,她的辭職讓無數人失望。然而她自身的經歷讓她明白,「 」母親是文化的基礎,精微的母職是無人代替的」。 陳衡哲受自己的母親和姑母的影響頗深,耳濡目染,更明白女性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 母親和姑母給了陳衡哲巨大的鼓舞和激勵,也讓她更堅信了自己「 」當家庭職業和社會職業不能得兼時,則寧舍社會而專心於家庭可也」的決定。 8 學習,教養子女,文學上取得驕人成績 雖然是回歸了家庭,她卻沒有讓自己陷入碌碌無為的生活。沒有時間出去上課,那麼便利用晚上的時間學習。 她精心教養三個子女,做一個全職的好母親,直到三個孩子留學美國,並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她自己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她創作了大量的散文、雜文,文學著作《小雨點》《西風》《衡哲散文集》相繼出版。 她的歷史著作《西洋史》《文藝復興小史》《歐洲文藝復興史》,至今都有相當的影響力。她也成為著名的西洋史學家。 陳衡哲的文學,語言優美,文風犀利,富有哲理和思想,而且見解獨到,非同一般的女作家、女學者,曠世之才女。 一路走來,陳衡哲不止超越了那個時代的很多女性,而且超越了自己,她以積極的「 」造命」思想,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成功。 看她34歲創作的小說《運河與揚子江》,描寫了安分守命的運河和奮斗造命的揚子江,兩種人生觀的對立和交鋒,以此歌頌拼搏自強的精神。實為陳衡哲個人生活奮斗的真實寫照。 在現實生活中,陳衡哲在女性權利平等的爭取方面也是個性極強。某次集會上,會議主席稱其為「 」女士」而不是「 」先生」,她當即拂袖而去,滿座為之驚訝。 陳衡哲認為,婦女解放是從觀念上和行動上把自己塑造成對家庭和社會有用和有益的新人,而不是自求多福,孤立地對抗家庭和社會。 家居北京的陳衡哲和任鴻雋,每個月都在家中搞聚會,出入其府上的有衣著整潔的徐志摩,喜歡打赤腳偶爾把襪子落在陳家的丁文江,喜歡吃肥肉的胡適, 女士西遊第一人的康同璧、才女凌叔華都去陳衡哲家,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竺可楨。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也曾登門拜訪。 一個女人,怎樣才算成功?就是不管她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在人生不同的節點上,她都能盡其所能做到最好,那就是成功。 職業女性,在職場中能得心應手、指點江山,是一種成功;作為妻子,將小家布置得整潔溫馨,將飯菜做得可口怡人,是一種成功; 作為母親,能教養出品格高尚、有所成就的孩子,也是一種成功。所有的這些,能兼得,是美事;如若不能,也因為努力過而於心、於人無愧。 9 淡出視線,三個朋友遠隔重洋 1945年之後,陳衡哲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再也沒有發表過任何作品。1949年,「 」三個朋友」因為政見不同而遠隔重洋。 胡適去了美國,陳衡哲夫婦選擇留在了祖國,一輩子立志為國家效力。正如陳衡哲所說:「 」我們那一代出去留學,都有一個理想,就是學成歸國,要為國家、人民盡點心力,做點事。」 事實證明,陳衡哲所作出的犧牲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她的兩女一子都很有出息:長女以都,頗有其母遺風,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在美國任大學教授。 三子以安獲美國地理學博士學位,也在美國任大學教授,次女以書畢業於美國瓦沙女子大學,很有孝心,大學畢業後,回國照顧雙親,任教於上海外國語學院。真是一家兩代五教授,堪稱書香滿門。 1961年,任鴻雋突發腦血栓去世。當年「 」三個朋友」先走一個,據《任以都先生訪談錄》透露,她寫信告訴了在美國的大女兒任以都,並用暗語叫她通知「 」赫貞江上的老伯」,這是胡適的代稱。 當年留美時,胡適和任鴻雋都在紐約赫貞河旁的小公寓中住過。因為當年的「 」胡適思想批判運動」事件,所以陳衡哲通過女兒要和遠在台灣的胡適聯系一下,只能使用暗語。 當時擔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的胡適在台北收到任鴻雋病逝的消息和陳衡哲三首悼亡詞,心中十分的悲傷,他給任以都回復的長信中寫道: 「 」政治上這么一分隔,老朋友之間,幾十年居然不能通信。請轉告你母親,『赫貞江上的老朋友』在替她掉淚」。胡適最後悲涼地寫道:「 」三個朋友之中,我最小,如今也老了。」 胡適接到任鴻雋去世的消息後,哀痛而病,在醫院住了四十五天,次年病逝於台灣。盡管兩家的兒女都對陳衡哲極力隱瞞這個消息,怕她受不了打擊,陳衡哲還是知道了胡適去世的消息。 短短三個月,她失去了至愛、失去了摯友,這份打擊,可想而知。此時雙目失明的陳衡哲,還要忍住悲痛為丈夫整理文集。然而,痛失所愛的傷痛還未癒合,又一場暴風雨襲來了。 文革期間,陳衡哲遭到了兩次抄家的厄運,她與任鴻雋的珍貴照片、書稿、詩作,幾乎全被付之一炬。 在這場政治的風雨中,多少人忍辱離去,而她還是挺了下來。她用自己的方式對抗風雨的侵襲,在自己的命運里艱難前行。 她生活規律,很少出門,全部的時間都在家中研習詩詞。偶爾興致來時,她操著流利的湖南腔調,能接連背上幾十首古詩詞。到了八十多歲,她仍然能背誦出兩千多首詩詞。 1976年,陳衡哲在上海逝世,享年八十六歲。 陳衡哲的人生在民國才女的故事中無疑是最為圓滿的。 我若出了牢籠, 不管他天西地東, 也不管他惡雨狂風, 我定要飛他一個海闊天空! 直飛到精疲力竭,水盡山窮, 我便請那狂風, 把我的羽毛肌骨, 一絲絲的都吹散在自由的空氣中! 這是陳衡哲對一個現代女性的期許——一個真正解放了的女子,必是受過相當教育,明了世界大勢,有充分的常識,獨立的能力,與自尊的人格。 作者:簡十一

9. 寫書信的格式,圖片發過來哦!

按通行的習慣,書信格式主要包括五個部分:稱呼、正文、結尾、署名和日期。具體如下:

1、稱呼:也稱「起首語」,是對收信人的稱呼。稱呼要在信紙第一行頂格寫起,後加「:」,冒號後不再寫字。稱呼和署名要對應,明確自己和收信人的關系。有的還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飾詞,如「親愛的」等。

2、問候語:最常見放入寫「你好」、「近來身體是否安康」等,寫在稱呼下一行,前面空兩格,獨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則,就會違反構段意義單一的要求,變成多義段了。

3、正文:即寫信人要說的話,是信的主體,可以分為若干段來書寫。它可以是復答、勸諭、抒懷、辭謝、致賀、慰唁,也可以是敘情說理、辯駁論證等。要做到有條有理、層次分明。

4、祝頌語:作為書信的結尾,以最常見的「此致」、「敬禮」為例。「此致」有兩種寫法:一是緊接著主體正文之後,不另起段,不加標點;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兩格書寫。「敬禮」寫在「此致」的下一行,頂格書寫後加上一個驚嘆號,以表誠意和強度。

5、署名和日期:寫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寫在祝頌語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側。最好還要在寫信人姓名之前寫上與收信人的關系,如兒×××、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寫日期,有時寫信人還加上自己的所在地。

6、如果忘了寫某事,則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兩格寫上「又附」,再另起行書寫未盡事宜。

10. 民國時期的書信格式

民國時期的書信格式如下:

1、稱呼:

寫信時要把書信人的稱呼寫在第一行頂格位置,並在後面加冒號表示有話要說。

2、問候語:

問候語要在稱呼下面一行空兩格寫,它可以單獨成段也可以寫在正文。

3、正文:

正文可以接在問候語之後寫也可以在問候語下一行空兩格寫。

4、祝福語:

祝福語寫在正文後,一般與正文之間空兩行,「祝」要空兩格,祝福語一般在下一行頂格寫。

5、署名和日期:

署名和日期。寫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寫在祝頌語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側。最好還要在寫信人姓名之前寫上與收信人的關系,如兒×××、父×××、你的朋友×××等,並在下一行寫日期。

不同書信模板:

1、感謝信:

林先生大明尊鑒,謹啟者:

多謝前日惠賜茶葉一包,佳茗良品,本人無以為報,僅此書信以表恩謝.特此敬達 敬請

大安

某某某 謹啟

2、賀信:

林先生大明尊鑒,謹啟者:

前日聽聞

閣下金榜題名,獲選為考試院長,愚倍感尊崇,因此書信表達恭賀.特此恭賀 敬請

大安

某某某 敬啟

3、請束:

林先生大明惠鑒,謹啟者:

某月某日適逢 家母八秩晉九壽誕,恭請

闔第光臨

地點:某某某

4、哀悼:

林先生大明禮鑒,謹啟者:

近日聞令嚴辭世,哀震不已,來信以表哀痛,亦請先生節哀,以免傷身.專此 恭請

禮安

某某某 謹啟

5、尋人:

某某日報讀者惠鑒,逕啟者:

近日本人之某某親屬在某地失蹤,特徵如下,煩請四處留意.特此啟示

啟示人 某某某

(10)民國女生寫家書圖片擴展閱讀:

書信注意事項:

1、書信要用黑毛筆、或藍色水筆、圓珠筆、鋼筆寫。不能用鉛筆,以防模糊不清。也不能用紅筆寫,這會讓對方以為是絕交信。信紙要用專門信紙或稿紙。

2、要寫得清楚明白,使對方一看就懂。寫信時,要告訴對方什麼事情,要求對方辦什麼事情,或者回答對方什麼問題,都要寫得清楚明白,一目瞭然。

3、要寫得簡潔利索,使對方一看就能抓住要領。書信的目的是最為明確的,或是相互問好,或是交流思想,或是傳遞信息,或是研討問題,或是有事相托,等等。寫信時,若不兜圈子,不說車軲轆話,而是開門見山,直抒胸臆,自然就會收到句無虛發,簡潔明快的效果。

閱讀全文

與民國女生寫家書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342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170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805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947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638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672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673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1933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423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619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1906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482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441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989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126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2841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769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784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967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