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美女專區 > 杜我看中國的美女大樂透

杜我看中國的美女大樂透

發布時間:2023-01-31 23:03:18

㈠ 介紹一下中國四大美女

·王昭君
·貂蟬
·西施
·楊玉環
·相關典故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中國的四大美女究竟誰排第一,本來已有定論,不過那是古代的排法。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杜甫《詠懷古跡》)昭君和番也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兩千年來,經過許許多多戲曲家、小說家、詩人的不斷生發改造,這一故事變得十凄怨和迷離,具有了多重面目和相去甚遠的含義。�
將昭君的悲劇歸罪於畫工毛延壽,晉人筆記小說《西京雜記》為始作俑者:��
元帝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按圖召之。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至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於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一,善應對,舉止閑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按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皆巨萬。畫工有杜陵毛延壽,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同日棄市。」��
在各種傳說中,也有說在和親前毛延壽索賄陷害事即已敗露,毛懼罪逃入匈奴,獻上昭君畫像,單於倚勢向漢君強索昭君,元帝乃不得已忍痛割愛,送昭君出塞。昭君的結局,有說其哀怨愁悶,抑鬱而終的,也有說其在呼韓邪單於死後不願再嫁飲葯自盡的。宋以後強調貞潔,《漢宮秋》則讓她在漢番交界處投江自盡。現代人揚棄了狹隘的民族意識,則從增進民族團結的角度去認識這一故事,王昭君和文成公主一樣,都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了不起的女性,曹禺先生的名劇《王昭君》,就是從這一角度去立意的。�
古代詩人也曾從不同角度去詮釋昭君的悲劇。《紅樓夢》第64回薛寶釵論詩就說過:「作詩不論何題,只要善翻古人之意。......即如前人所詠昭君之詩甚多,有悲挽昭君的,有怨恨延壽的,又有譏漢帝不能使畫工圖貌賢臣而畫美人的,紛紛不一。後來王荊公復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永叔又有『耳目所見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二詩俱各出己見,不襲前人。」�
王昭君的真實面目到底如何呢?�
范曄《後漢書》有如下記載:��
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南匈奴傳》)�
�昭君為南郡秭歸人,與大詩人屈原同里,她出身「良家子」,為出身清白的平民,並非知府或御史大夫之類豪門。入宮之後,她未得召幸,尚未有級別,只是待詔掖庭的普通宮女,她被稀里糊塗地賜給呼韓邪單於時方光耀漢庭,可是這時漢元帝後悔已晚,只好如約行事,成就這美艷凄惋的千古美事,使這一民族團結的使者永垂史冊。�
經過衛青、霍去病的征討,匈奴的力量大衰,昭君和番,是呼韓邪單於入朝漢庭主動請求的結果,不存在脅迫問題。昭君入胡後,被封為寧胡閼氏,生一子曰伊屠智牙師。婚後的第二年,呼韓邪即過世,按照胡人習慣,單於大閼氏之子繼位的復株累單於要娶她,昭君要求返回故國,漢成帝顧全大局敕令她學從胡俗,於是她又成為繼任單於的閼氏。其後又生了兩個女兒,一個叫須卜居次,一個叫當於居次。十年之後,復株累單於也死了,昭君之子在爭位斗爭中犧牲,卜須居次在王莽當政時曾到漢宮入待太後,王莽失敗後也受株累而死。昭君卒於何年,則不得而知了(即昭君出塞)。
一剪梅.昭君
窈窕身姿舞彩鸞,雲鬢悄翻,霧鬟輕盤。杏花帶雨潤羞顏,粉面嬌攀,青黛幽延。
塞外胡沙沒黯天,木葉蕭殘,草葉凋憐。雁門關外望長安,曲也凄然,心也霜寒。
貂蟬
�隨著三國故事的廣泛傳播,貂蟬也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唐李長吉詩《呂將軍歌》「榼榼銀龜搖白馬,傅粉女郎大旗下」,似乎就有貂蟬的影子。她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她的知名度似乎並不比《三國演義》中的「三絕」曹操、關羽和諸葛亮低多少。然而,歷史上到底有無貂蟬其人呢?�
按,貂蟬之名並不見於史鑒。《後漢書•呂布傳》有這么一段記載:「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嘗小失意,卓拔手戟擲之,布拳捷得免,布由是陰怨於卓。卓又使布守中閣,而私與侍婢私通,益不自安。」從這一記載里,可以看到貂蟬的影子——董卓的一位侍妾,而董卓與呂布的怨隙,也是因女人而引起,《三國演義》「董太師大鬧鳳儀亭」的故事,就是因此生發出來的。在這里,「侍婢」僅僅是一個被污辱與被損害者,談不上什麼品格。後來,經過人民群眾和許多藝術家的創造,這一「侍婢」才變成光彩奪目的貂蟬女形象。�
也有學者認為貂蟬實有其人的,梁章鉅就是一個代表。在《歸田瑣記》中,他說:「貂蟬事,隱據《呂布傳》,雖其名不見正史,而其事未必全虛。」而到了 《小棲霞說稗》,他則肯定「是蟬固實有其人」。�
三國英雄的故事在他們的身後就開始進入民間,貂蟬故事的流傳也是比較早的。元代雜劇中貂蟬戲已經形成一個系列,《錦雲堂暗定連環記》、《奪戟》、《關公月下斬貂蟬》等搬演的都是貂蟬的故事。在《錦雲堂》劇中,貂蟬本忻州人任昂之女,小字紅昌,靈帝時選入宮中,掌貂蟬冠,故名「貂蟬」。後來皇帝把她賜予了並州刺史丁建陽,建陽將其配給了義子呂布。在黃巾之亂中,貂蟬與呂布相失,而為王允所得。貂蟬後來在花園燒香,禱�呂布,為王允發覺,因此密議,訂出連環記。在宋元講史中,貂蟬也是呂布之妻,失散後流落到王允府中。�
《白門樓》和《斬貂蟬》的故事,則明顯看出封建落後意識的影響。白門樓呂布被擒本來是咎由自取,然該戲卻要讓貂蟬對呂布的失敗負責,居然讓她在受到痛罵之後被處死。《關公月下斬貂蟬》則寫呂布失敗後,曹操別有用心地將貂蟬送給了劉備,為了不蹈董草、呂布的覆轍,關羽竟將她斬於月下。連董卓、呂布的覆亡也要貂蟬負責,頭腦何其冬烘乃耳!近人周劍雲撰《論斬貂蟬》專辨其事:�
�「貂蟬無可責之罪,呂布亦非可責貂蟬之人......彼三姓家奴,人品去貂蟬遠甚,貂蟬不罵呂布足矣,布有何辭責罵貂蟬乎?若關公者,熟讀春秋者也。西子奉勾踐命,志在沼吳,與貂蟬奉司徒命,志在死卓、布父子,同一轍也。關公不責西施,而乃月下斬貂蟬?余敢謂關公聖人,必不為此殺風景事!」��
說得可謂痛快。�
自今日視之「女人禍水」論固然冬烘可惡,「女人救國」論亦不足為訓。故貂蟬的結局在藝術創作上也是個難於處理的問題。羅貫中固然把貂蟬寫得光彩照人,但董卓死後他與呂布「夫唱婦隨」,就變得平庸起來,下邳鏖兵她與嚴氏一起鼠目寸光,拖呂布的後腿,前後判若兩人。《三國演義》電視劇在董卓被誅後讓貂蟬悄然隱去——「貂蟬已隨清風去」,這一奇女子的命運到底如何?留給讀者自己去想像,這也許是一種比較聰明的做法。�
一剪梅.貂蟬
裊裊笙歌舞袖紅,端若芙蓉,行若翩鴻。裙釵輕擺笑眸濃,一朵蓮蓬,兩下歡容。
機巧周旋父子中,淚語梟雄,媚語衰翁。鳳儀亭處起殺跫,情自隨風,業自成空。
西施

西施,中國出名最早、影響最大的「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名聲,與吳越春秋、與勾踐卧薪嘗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沼吳復仇聯系在一起:伍子胥忠貞被讒、伯嚭(pǐ)奸佞亡國,與「女色禍水」的信條聯系在一起;與巾幗報國、與紅顏薄命、與浣女范郎的悲喜姻緣聯系在一起;與「西子捧心」、「東施效顰」、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等聯系在一起......比起其它「美女」來,它身上負載著更多的歷史文化負荷。�
西子故事的歷史真實性到底如何呢?�
先秦諸子中最早提及西施的是《管子》:「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莊子》中,三次提到西施。「西施病心而矉(pín,即顰字)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這就是「東施效顰」成語的來源。《孟子》中也有「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的話。《韓非子》亦雲:「善毛嗇、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看來,西施確實是先秦時代的一位知名度極高的美女,不過,與後世傳說不同的是:她並未與吳、越爭霸的政治軍事斗爭發生關系,而且,管仲比勾踐滅吳還早二百多年呢。�
《左傳》和《國語》等先秦史傳,都提到了勾踐向吳王獻美女之事,但並未提及西施其人。西漢時代的《史記》也是如此。在賈誼的《新書》、劉向的《說苑》、陸賈的《新語》及《淮南子》中,西施也僅僅是作為美女出現。�
只有《墨子•親士》篇提到,西施因為太美,結果被沉入江中,可見「太盛難守」雲。�
最早把西施與吳越爭霸聯系起來的是東漢時的兩部野史《吳越春秋》和《越絕書》。�
在《吳越春秋》中,文種向越王獻破吳九術,其四為「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勾踐「使相者國中,得薴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縠(hú),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越絕書》的記載大致相同,不過西施的結局卻迥異。前者說,亡吳後,越人認為這尤物是禍根留不得,把她沉於江中,算是對被吳王殺害的鴟(chī)夷子也即伍子胥的祭奠,這是一個殘酷的悲劇。後者則讓她與范蠡結為伴侶,泛五湖而去,以喜劇而告終。後世關於西施的種種故事和傳說,率多由此生發開來的。�
魏晉以後,在文人筆下,在民眾的口中西施的故事進入了醞釀、發酵、增飾的階段,這在志怪、拾遺小說中都有反映。唐、宋詩詞中出現了大量的以西施為吟詠對象的篇章。其主題,多詠嘆紅顏薄命或譴責女人禍水、美色亡國,倒不如歌詠王昭君的詩多出新意。比如王維的《西施詠》:「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在《五美吟》中還翻此詩意:「一代傾城逐浪花,吳宮空自憶兒家。效顰莫笑東村女,頭白溪邊尚浣紗」。其實二者都無多少可道的深意。當然也有不乏卓見之作。如晚唐崔道融《西施灘》:「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羅隱《西施》:「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它們都是較為突出的。�
對西施故事的再創作,雜劇傳奇最為充分。元代,關漢卿有《姑蘇台范蠡進西施》,趙明遠有《陶朱公范蠡歸湖》,可惜今天我們只能從《錄鬼簿》中看到這兩出劇目,其內容,也只好根據劇目及有關評介來推測了。西施故事的集大成者,當推明代梁辰魚的《浣紗記》。�
《浣紗記》充分地佔有了有關吳越爭霸與西施故事的種種資料,細加區別整合,編織成了一部45出的戲劇故事,以范蠡和西施悲歡離合貫串了吳越兩國的興亡歷史,因為西施和范蠡初次見面時以一縷浣紗作為定情之物,故劇名《浣紗記》。與前人不同的是,該傳奇將西施范蠡的愛情故事與愛國主義結合起來,愛情服從愛國,開始是犧牲割愛,最後在愛國主義的實現中使個人愛情也得到了實現。第3出「迎施」中,范蠡向西施表示歉意說:「為君父有難,拘留異邦,有背深盟,實切惶愧。」西施反安慰他:「尊官拘系,賤妾盡知,但國家事極大,姻親事極小,豈為一女之微,有負萬姓之望。」後來范蠡要西施入吳,西施表示猶豫,范蠡又勸她:「若能飄然一往,則國既可存,我身亦可保,後會有期,未可知也。若執而不行,則國將遂滅,我身亦旋亡,那時節雖結姻親,小娘子,你和我必同作溝渠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歡乎?」故《浣紗記》看似愛情故事,實則以愛國主義作為主旋律。�
《浣紗記》之後,出了本《倒紗記》,結尾寫范蠡要把西施沉入太湖,西施罵他背離海誓山盟,而范則反唇相譏,要她對吳王屠戮功臣、荒淫無度和國破家亡負責。這樣的翻案文章,自今日視之,有點無聊了。�
一剪梅.西施
越女溪邊紗影長,玉骨流芳,容艷魚藏。纖身為國換羅裳,惑了吳王,亂了朝綱。
意懶沉歡響屐廊,日里神慌,夜裡尋香。越王兵至館娃亡,湖上舟揚,煙雨蒼茫
楊玉環
楊玉環的故事是近些年被炒得發燙的題材,通過影視傳媒接受啟蒙的年青一代,滿頭滿腦子的楊妃、慈禧和武則天的故事。楊、李故事的起初面貌如何,它的演變過程以及我們今天應當怎樣認識,這方面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
楊貴妃,小字玉環,唐蒲州永濟(今山西永樂)人。父楊玄琰,做過蜀州司戶,死得很早,依其叔河南府士曹楊玄璬。唐玄宗開元3年,他被選入皇子壽王李瑁邸被冊為壽王妃。開元4年玄宗最寵愛的武惠妃死了,「後宮數千,無當意者」,討好者向他透露,他的那位兒媳婦「姿色冠代」。開元8年10月,唐玄宗幸驪山溫泉,就讓她出家當了道士,號曰太真。為李瑁重娶個媳婦,暗暗地將玉環納入宮中。《舊唐書》稱:「太真資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移上意。宮中呼為『娘子』,禮數實同皇後。白香山《長恨歌》雲:「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頭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寢無容暇,春從春遊夜專夜」、「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時,玉環歲,唐玄宗已經56歲。天寶4年,玉環冊為貴妃,一直到14年她縊死馬嵬,她都是這個名號,故後世稱其為「楊貴妃」。�
楊妃被寵,正是玄宗後期大踏步走向腐敗的時期。宮中僅「貴妃院織錦刺綉之工,凡七百人,其雕刻鎔造,又數百人」。她的家族,則「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兄弟不必說,楊妃的三個姐姐,都封為國夫人,「姊妹昆仲五家,甲第洞開,僭移宮室,車馬仆從,照耀京邑,遞相誇尚。每構一堂,費逾千萬計,見制度閎壯於己者,即徹而復造,土木之工,不舍晝夜。玄宗頒賜及四方獻遺,五家如一,中使不絕。開元以來,豪貴雄盛,無如楊氏之比也。」一次五家夜遊,與廣平公主的騎從在出西市門時發生爭執,楊氏家奴揮舞馬鞭打著公主衣服,公主掉下馬來,駙馬薛昌裔去扶公主,也遭鞭打。事後公主到玄宗 跟前泣訴,玄宗雖然殺了楊氏家奴,但駙馬也被免了官。�
得到了傾城傾國的美人,唐玄宗盡情地揮霍與享受,政事全權交給了奸相李林甫。在歌舞昇平的掩蓋下腐敗也積累到了極限,終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安史叛軍如入無人之境,潼關陷落後,唐玄宗甩下百官和百姓,帶著楊氏兄妹逃離長安。勉強到了馬嵬驛,羽林軍嘩變,殺了楊國忠,之後,六軍不散,唐玄宗不得已,只好忍痛割愛,將楊貴妃縊死在佛堂。�
安史之亂,生靈塗炭。一直到七年之後,玄宗的孫子代宗廣德元年,杜甫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方基本平息。唐帝國一落千丈,它使經歷過往日輝煌的人們回憶起這一段歷史不禁感慨噓唏,乃致痛苦流涕。杜工部絕句《江南逢李龜年》正因為很好地傳達了這種感受,所以才動人。沒有體驗過滄桑感的年青人對這首詩是無動於衷的。再者,玄宗幸蜀後做了太上皇成了歷史的棄兒,重返長安後他更成了「多餘的人」,何況這位風流天子畢竟是開元盛世的創造者,所以她與楊貴妃的悲劇在時過境遷之後又會引起人們的同情,至少,在人們議論和回憶的時候多了些感慨而少了些批判。所以,就在玄宗的生前和身後,他和楊妃的故事就開始流傳開來,距離最近而又影響最大的,就是人們熟知的陳鴻的《長恨傳》和《白居易》的《長恨歌》。它們對玄宗「傾城傾國」既有批評,更多的是同情和歌詠。「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凄惋纏綿,一唱三嘆,讀來令人動容。臨邛方土「為感君王展轉思」「上窮碧落下黃泉」地尋覓,終於引出了「七月七日長生殿」的密誓,「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長恨」故事,成了愛情主題的一般歌詠。唐明皇和楊貴妃也開始了他們的角色轉換。�
中唐以來,李楊故事一直是熱門題材。唐人筆記《明皇雜錄》、《開元天寶遺事》、《酉陽雜俎》,宋人的《楊太真外傳》,對這一故事不斷地予以渲染。至遲在宋、金時代,這一事故開始搬上了舞台。元雜劇的名家都寫過明皇太真故事。比較著名的有:關漢卿《唐明皇哭香囊》、白樸《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宮》、岳伯川《羅光遠夢斷楊貴妃》、庾天錫《楊太真霓裳怨》、《楊太真華清宮》。明代傳奇寫李、楊故事亦不乏其人,其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是清初洪曻的《長生殿》。在《長生殿》中,李、楊完成了他們角色轉換,作者在歌詠這一旖旎動人的愛情故事的同時,也寄寓了自己的亡國之痛。�
還值得一提的是楊妃的故事在日本的影響不亞於中國。有一種傳說是楊妃當年並沒有死,她被偷天換日地保護了下來,後來東渡到了日本,得終其天年。「忽聞海上有仙山」——自徐福以來,人們把那蓬萊、方丈、瀛洲,把扶桑日出之處,當作神仙的樂園。在日本,有楊妃像、楊妃墓、楊妃廟塔多處。在受盛唐文化哺育過的日本國民的心目中,楊妃身上散射著那一文化的神聖光環,而楊妃故事實質上正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道美麗的彩虹。
一剪梅.玉環
殿宇繁華醉眼迷,猶憶前期,堪嘆今時。塵沙滾滾馬飛蹄,遙見旌旗,已近追騎。
落敗山河怨綵衣,兩處悲啼,四面生凄。一腔幽泣墜枯枝,人已悲離,魂已消兮。
相關典故
貂蟬拜月
昭君出塞
貴妃醉酒
西施浣紗
沉魚 落雁 閉月 羞花

㈡ 中國四大美女是那四個

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

1、西施,本名施夷光 ,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

2、王昭君,(約前52-前19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為「明妃」,王明君。王昭君維護漢匈關系穩定半個世紀,昭君出塞的故事流傳千古。

3、貂蟬,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認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4、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

(2)杜我看中國的美女大樂透擴展閱讀

1、沉魚西施: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2、落雁王昭君:「落雁」,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3、閉月貂蟬: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4、羞花楊玉環:「羞花」,說的是楊貴妃。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

㈢ 我看中國古代女性小說人物特點

相同的命運 不同的抗爭
-------淺析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女性人物人格魅力

「婦人之隨夫,如花之附於枝,枝若無花,逢春再發;花若離枝,不可復合。」這是對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婦女地位的真實寫照。傳統的道德觀念把女性對幸福的追求壓制到最低限度,從大家閨秀到良家婦女,更不用說被壓在社會最底層的妓女,根本沒有追求愛情、追求尊嚴的權利,在那樣的環境中,一個女子淪落也好,抗爭也罷,其悲劇命運在冥冥之中似乎早已被註定,想要追求至死無悔的真情,追求獨立的人格與尊嚴,恐怕也只能以失敗而告終。盡管如此,文學主人公的不同追求和抗爭展現出來的人格魅力,卻會在讀者的心目中引起不同的反響,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下面我以我國古代文學中的幾篇影響比較大的文章中的女性人物,通過角色的言行,在心理層面、人格層面上等方面比較她們相同命運下的不同抗爭所展現出的不同的人格魅力。
一.社十娘的「美」
高四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明代白話小說集《三言》中的名篇,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傑出的短篇小說之一。這篇小說以其細膩的筆觸塑造了一個執著追求自己心目中美好理想的女性形象-------杜十娘。筆者就其身上所滲透的美學意蘊挖掘—、二,希望通過她對命運的抗爭挖掘出一些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女性人物人格魅力。
一、「雅艷」形容美
杜十娘身為教坊名姬,自有一番姿容。作者運用中國古代小說傳統的刻畫人物肖像的筆法——集中刻畫,獨成一段,寫了杜十娘這一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美女——粉媚蛋臉,黛眉秀目,櫻桃紅唇,體態高雅、艷麗,渾身嬌氣襲人。這種外在美顯然是勞動人民的良好願望在杜十娘身上的外在體現。
二、崇高心靈美
「十娘因見鴇兒貪財無義,久有從良之志」。處於被侮辱被損害地位的這一中國古代女子,產生這一念頭的動機是崇高的。她希望掙脫苦海,要求過一種「人」的生活,為此,她選中了看上去「忠誠志厚」的宦家子弟李甲。他們長期往來,「一雙兩好,情投意合」。當李甲「囊篋空虛」時,杜十娘不但不聽從鴇母「打發李甲出院」的話,而且「見他手頭愈短,心頭愈熱」。此舉表明十娘對純潔真摯的愛情懷有一顆高尚的心靈。
三、智勇雙備的智慧美
杜十娘是中國古代精典文學作品中的優秀女性形象,承襲了古代文學作品塑造出來的諸如羅敷、劉蘭芝等女子身上的智慧美。十娘希望李甲為她贖身,她清楚地知道鴇母的用心,就利用機會,賺得了鴇母只要三百兩銀子身價的諾言。又怕鴇母失信,用言語激怒她,使她發下「若翻悔時,做豬做狗」的咒願。這就為她掙脫妓院准備了條件。十娘出院,與鴇母交割,鴇母不料公子有銀,黯然變色,似有悔意。十娘以「郎君持銀去,兒即刻自盡」相逼。懷著對美好的愛情生活的嚮往與追求,十娘巧妙地抓住機會,與鴇兒鬥智斗勇,終於贖身脫籍。
四、純貞愛情美
杜十娘在兩性相愛上,她要求的不是短暫的歡愛,甚至也不是婚姻。如果僅僅要求婚姻,那麼這個願望對杜十娘來說非常容易實現。她當日如若告訴李甲自己有百寶箱,那麼贖身、還家、締結良緣,不費吹灰之力。既然如此,杜十娘追求的究竟是什麼呢?是人間那一份至真至純至善至美的男女情感——愛情。具體而言:
1.杜十娘追求的那份情感是非物慾的。杜十娘身份低微,被當時的世俗社會當作只要有錢就可以隨意欺辱的對象。出賣色相的生涯使她感受到深重的欺辱和傷害。因此她急於從良,卻不告訴李甲自己有百寶箱,不願在愛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顆金錢的砝碼,她從內心裡呼喚一種不為物慾和利害關系所左右的人際關系。毫無疑問,只有在這種關系中,人才能真正地尊重自己、關心他人,才能產生包含人性中一切美好成分的真情,包括愛情。
2.兩心如一、心心相印的愛情。杜十娘追求的是一份生死無憾的真情。怎樣才是「生死無憾」的真情,杜十娘沒有說,但從她不去用百寶箱苟全得到幸福、不去接受被買賣的命運等種種舉動,看得出她渴望自己的情人不把自己當做可以隨意買賣的煙花,而是相濡以沫的伴侶,她渴望自己與情人之間能相互理解、相互欣賞和相互吸引,她在尋求一份人間至真至純至善至美的情感——兩心如一、心心相印的愛情。
3.不為「禮」所拘的執著追求的「情」。李甲是個愚蠢、懦弱的紈絝子弟,他所貪戀的不過是十娘的姿色;對於十娘的從良,他一直採取消極態度。在李甲心理的天平上,一頭是封建禮教、門第觀念,一頭是十娘的愛情。李甲在這「禮」與「情」的抉擇中,他的天平最終倒向「禮」的一邊。這絕不僅僅因為狡猾詭詐的孫富的出現和酒樓上一番「高明」的「心腹之談」,重要的是,李甲對杜十娘最終是「發於情,止於禮」。遵從禮教,遺棄十娘,這是他的必然歸宿。這樣十娘的苦心經營、勇敢追求,只能被殘酷的禮教打得粉碎。此後的十娘,面對著黑暗的社會、卑鄙的小人,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地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懷抱百寶箱而沉江。十娘勇敢追求的是一種不為「禮」所拘的與「禮」堅決抗爭的情。
五、震撼人心的悲劇美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之所以具有難以窮盡的藝術魅力,就在於它講述了一個震撼人心的女性悲劇故事。魯迅曾言: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杜十娘的悲劇價值就在於中國女性對美好愛情的孜孜追求,沖擊著傳統的價值觀念和意識,沖破了舊有的等級、尊卑秩序。正如中國古代許多愛情悲劇故事一樣,主人公勢必在愛情追求的道路上付出慘重的代價,而其悲壯的美學意蘊也就在於此。杜十娘抱匣沉江的那一幕,其悲壯的藝術效果就如焦劉悲劇中的劉蘭芝「自掛東南枝」,就如充滿浪漫色彩的「梁祝化蝶」,又如咯血死去的林黛玉。比較之下,杜十娘的悲壯力量是更為沉重的。因為不僅僅是諸如李布政為代表的封建勢力那無形的血盆大口吞噬了她,更有在這種勢力擺布下的富豪子弟李甲的負心和孫富的奸詐用心,他們合夥把這一為純貞愛情而付出的女子推向了絕路,那悲壯的一幕是凄慘的,更是美的——留給了人間一份至真至純的情感美。
總之,杜十娘是勞動人民長期追求的愛情美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勞動人民的願望。

二.「鳳辣子」的「辣」
高四冊《林黛玉進賈府》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小說《紅樓夢》中的名篇,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傑出的小說之一。這本小說以其細膩的筆觸塑造了一個個的女性形象。筆者就其中可以說是反面角色的王熙鳳分析一、二,希望通過她對命運的抗爭挖掘出一些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女性人物人格魅力。王熙鳳是賈府中殺伐決斷,威重令行的鐵腕人物。曹雪芹在王熙鳳的塑造上,是不遺餘力的,僅在這第一次出場中,就給讀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辣」。《紅樓夢》的讀者恨鳳姐,罵鳳姐,不見鳳姐想鳳姐。其原因可能就在於鳳姐令人耳日一新的「辣味」,這種「辣」有別於江湖女俠的豪氣,也有別於市井潑婦那種無趣,她「辣」的恰到好處。她的「辣」正是中國古代文學中的女性人物反抗命運的另一種方式。
聲音「辣」:「『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黛玉納罕道:『這些人個個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如此,這來者系誰,這樣放誕無禮?』」此人乃是賈母所言的「潑皮破落戶兒」「鳳辣子」王熙鳳。她的出場真可謂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大有先聲奪人之勢。在賈府中敢如此放肆的也只有王熙鳳一人,其「辣」可見一斑。
體態容貌「辣」:「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僅僅36字,展現在讀者面前的是一位「一笑傾城,再笑傾國」的絕代佳人。細心品味,此女子又與其他一些佳人迥然不同:「三角眼」「吊梢眉」以及含威不露的「粉面」,未啟先笑的「丹唇」都隱藏著其美麗外表下的刁鑽狡黠。
衣著「辣」:「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帶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絛,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化洋縐裙。」「鳳辣子」濃妝艷飾,遍體錦綉,把自己「包裝」得如此妖艷凌人。如此精心設計的「與眾姑娘不同」的裝束,就連出身侯門的黛玉,都對其衣飾驚詫不已,可見其熱烈的「色調」折射出鳳姐志得意滿的心態。讓人乍一見鳳姐覺
得她的這一身行頭甚是「辣」也。
語言「辣」:「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頭心頭一時不忘。」「正是呢!我一見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歡,又是傷心,竟忘記了老祖宗。該打,該打!」「妹妹幾歲了?」「林姑娘的行李東西可搬進來了?」那贊美黛玉的話語,句句對賈母而說;對黛玉的一連串問活,一連串囑咐,又同時回答王夫人的問話——她的話語訃聽者感覺「辣味」撲鼻,但又不忍拒絕,而且還要深吸幾口。熱辣的浯—言更加突出了王熙風光華四射、八面玲瓏的性格特點。
心思「辣」:「天下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表面上是在誇林黛玉,其實,主要是為了討好「老祖宗」。「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另一方面也順帶盛贊了在場的賈家姐妹,王熙鳳真可謂用心良苦。其心思之「辣」是賈府其他人無法匹敵的。

三.蘭芝的以死抗爭
列寧說過,馬克思主義不但不「拋棄資產階級時代最寶貴的成就,相反地卻吸收和改造了兩千多年來人類思想和文化發展中一切有價值的東西」。作為古代民間文學偉大的詩篇之一,《孔雀東南飛》以其現實主義的表現方法,不僅暴露了封建門閥統治的罪惡,而且遠為深廣地記錄了一千七百年前人民的真實的感情。它是藝苑的奇花,也是歷史的鏡子。和她們不同,蘭芝又選擇了另外的反抗方式。
盡管詩篇以古典作品特別是民間文學里慣用的誇張的筆法,描寫了蘭芝的知書達理,描寫了她的妝奩和打扮,但在門閥社會里,「生小出野里」就說明她的家世還不入「九品中正」之眼。她是一個在小康人家生長起來的有主見的女子,美麗、聰敏、能幹,雖然作者也極力寫她的善良和溫順,但在善良和溫順中別有一種掩蓋不住的具有反抗意味的剛性——人民想像中的被壓迫者自覺意識的一種原始形態。這種剛性不一定要從焦母所說的「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上去理解,而是更廣泛地散布在蘭芝的全部行動細節里。當她明白了焦母的意圖以後,不等對方開口,便自請:「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仲卿對著她哭不成聲,一籌莫展,她便說:「勿復重紛紜。」
他勸她暫回娘家,再圖後會,她便說:「何言復來還!」她看清問題,明白自己所處的環境,表現了一個普通人的人格的尊嚴。不過作者也不是簡單地片面地處理這一點。蘭芝了解仲卿的性格,然而她愛仲卿,也知道仲卿愛她。兒女深情使她對冷酷的現實仍然不得不抱著一點幻想,仲卿和她告別,她這樣叮嚀:「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這是在具體條件下必然會產生的她的唯一的希望。縣令差人做媒,她這樣婉拒:「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最後她哥哥說出了「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雲」,剛性又立刻占據了蘭芝的靈魂,處於弱者和被壓迫者地位的那種凜不可犯的尊嚴感在她心底升華,她決定以生命來表示最後的抗議,所以「仰頭」回答,很快應允了。
離開焦家的時候,拜母別姑,她的態度是十分從容的,再嫁期定的時候,裁衣作裳,她的態度是十分從容的;乃至最後「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也不表示一點遲疑和猶豫。她從來沒有向環境低頭。很難考查有多少人在傳唱過程中豐富了劉蘭芝的性格,然而這的確是一個弱者和被壓迫者光輝人格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最美的表現。環境的殘酷和轉變提高了人物的精神。作者以樸素的描寫,將細節一絲一縷地扣人行動,使作品在真實的基礎上產生了追魂攝魄的感染力——詩的感染力。

我國古代文學中的女性人物還有很多,比如替父從軍的花木蘭、視功名如糞土的崔瑩瑩、感天動地的竇娥……限於篇幅,對其他人物我在此就不能一一分析了。但通過以上分析和比較她們相同命運下的不同抗爭所展現出的不同的我國古代文學中的女性人物的人格魅力可見我國古代女性對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婦女地位的反抗,傳統的道德觀念把女性對幸福的追求壓制到最低限度,她們並沒有放棄追求愛情、追求尊嚴的權利。

閱讀全文

與杜我看中國的美女大樂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動漫美女獨自走在夜路 瀏覽:1342
動漫美女被騙10萬 瀏覽:1170
高鐵上的小女孩圖片大全 瀏覽:1805
美女絲襪中出電影有哪些 瀏覽:947
古代四大美女ppt 瀏覽:1638
韓國美女車載dj音樂完整版 瀏覽:1672
巨臀美女手機在線看 瀏覽:673
小美女跳舞干凈利落 瀏覽:1933
繼承醫館美女小說 瀏覽:1423
最美軍訓女生爬草坪的圖片 瀏覽:1619
裸體女人和男人日B圖片 瀏覽:1906
美女是黃視頻下載 瀏覽:1482
大漠蒼狼偷看美女換衣服是第幾集 瀏覽:1442
男生溫頭像柔圖片 瀏覽:989
讓圖片可愛起來的小圖案 瀏覽:1126
什麼叫姿身大美女 瀏覽:2842
看日韓美女生活片 瀏覽:1769
女人使用健慰器圖片 瀏覽:1785
漂亮美女唱得真好聽溫柔大方美美噠 瀏覽:968
哪裡能請到美女演員 瀏覽: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