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部的深層結構
闊筋膜
為股部的深筋膜,其范圍寬闊,緻密堅厚。上方附著於髂嵴和腹股溝韌帶,並與臀筋膜及會陰筋膜相續。下方與腘筋膜和小腿筋膜相續。闊筋膜在股 外側的上部分為兩層包裹闊筋膜張肌,其下部的縱行纖維明顯增厚呈扁帶狀,稱髂脛束。髂脛束上部起自髂嵴前份的外側唇,向下除止於脛骨外側髁外,還附著於 腓骨頭和膝關節囊。臨床常用髂脛束作為作壁缺損、薄弱部位或膝關節交叉韌帶重建的材料。闊筋膜在腹股溝韌帶中、內1/3交界處的下方約一橫指 處或恥骨結節下外方約3~4cm處,形成一個卵圓形的凹陷,稱隱靜脈裂孔,其表面覆蓋一層有多孔的疏鬆結締組織膜,稱篩筋膜或外篩板。隱靜脈裂孔的外側緣銳利呈鐮狀,稱鐮緣,其上、下端呈弓 狀彎向內側,形成上、下角。上角向內延伸附著於恥骨結節,並與腹股溝韌帶及腔隙韌帶相接;下角向內延伸與恥骨肌筋膜相續,前方有大隱靜脈跨過,並穿篩筋膜匯入股靜脈。
骨筋膜鞘闊筋膜
向深面分別發出股內、外側及股後肌間隔,伸入肌群間附著於股骨粗線,形成三個骨筋膜鞘,容納相應的肌群、血管及神經等。
(1)前骨筋膜鞘的內容:有股前肌群,股動、靜脈,股神經及腹股溝深淋巴結等。
(2)內側骨筋膜鞘的內容:有股內側群肌,閉孔動、靜脈及閉孔神經等。
肌腔隙與血管腔隙
位於腹股溝韌帶與髖骨之間,由髂恥弓分隔成外側的肌腔隙與內側的血管腔隙,是腹、盆腔與股前區間的重要通道。
(1)肌腔隙:前界為腹股溝韌帶;後界為髂骨;內側界為髂恥弓。內有髂腰肌、股外側皮神經及股神經通過。當腰椎結核形成膿腫時,膿液可沿腰大肌及其筋膜蔓延 至大腿根部,並可激惹股神經。髂腰肌與髂恥隆起之間有一滑液囊,稱髂恥囊,此囊多與髖關節相通。
(2)血管腔隙:前界為腹股溝韌帶;後界為恥骨梳韌帶;內側界為腔隙韌帶;外側界為髂恥弓。腔隙內有股鞘、股動脈、股靜脈、股管、生殖股神經的股支及淋巴管通過。
股三角
位於股前區上1/3段,呈一底邊向上尖朝下的三角形,下續收肌管。
(1)境界:上界為腹股溝韌帶;外側界為縫匠肌的內側緣;內側界為長收肌的外側緣;前壁為闊筋膜;後壁凹陷,外側是髂腰肌,內側為恥骨肌及其筋膜。另一種說法將長收 肌內側緣作為股三角的內側界,故三角的後壁除髂腰肌、恥骨肌及其筋膜外,還有長收肌及其筋膜。
(2)內容:股三角內有股鞘、股管、股神經、股動脈、股靜脈、淋巴管、淋巴結以及脂肪組織等。這些結構的位置關系是股動脈居中,外側為股神經,內側為股靜脈。藉此關系 臨床可進行股動脈壓迫止血,插管造影,股神經阻滯麻醉或股靜脈穿刺等。
1)股鞘:為腹橫筋膜與髂筋膜向下延續包繞於股動、靜脈上部形成的筋膜鞘,呈漏斗形,長約3~4cm,向下與股血管的外膜融合為血管鞘。股鞘內有兩條 縱行的纖維隔,將鞘腔分為三部分:外側部容納股動脈,中間部容納股靜脈,內側部稱股管。
2)股管:位於股鞘內側份,長約1~1.5cm,男女無明顯差異。其前界為腹股溝韌帶及鐮緣上角和篩筋膜;後界為恥骨梳韌帶、恥骨肌及其筋膜;內側界為腔 隙韌帶及股鞘內側壁;外側界為股靜脈內側的纖維隔。股管的上口稱股環,呈卵圓形,由腹股溝韌帶、腔隙韌帶、恥骨梳韌帶和股靜脈內側的纖維隔所圍成。股環上面覆蓋有薄層疏鬆結締組織膜,稱為股 環隔或內篩板。股環隔的上面襯有腹膜,呈一小凹,稱股四,距股環約1cm處。當腹壓增高,腹內臟器可被推向股凹,經股環至股管於隱靜脈裂孔處突出,形成股疝。 由於股環的前、內、後三面均為韌帶,延展性差,因此股疝易發生絞窄。來自腹壁下動脈的閉孔支或異常的閉孔動脈行經腔隙韌帶附近,故行股疝修補手術時,應注意避免損傷此 動脈。
3)股動脈:為骼外動脈的直接延續,起自腹股溝韌帶中點後面,沿髂恥溝下行至股三角尖處進入收肌管,穿收肌腱裂孔至腘窩移行為腘動脈。股動脈在起始部附近發出三條淺 支,即腹壁淺動脈、旋髂淺動脈及陰部外動脈,它們均有同名靜脈伴行,前兩者是腹下部帶蒂游離皮瓣移植常用的血管。股深動脈是股動脈在腹股溝韌帶下方 約3~5cm處發出的粗大分支,自後外行向內下,經長收肌與大收肌之間,沿途發出旋股內、外側動脈,數條穿動脈及肌支至鄰近諸肌,並參與構成髖周圍及膝關節動脈網。
4)股靜脈:由腘靜脈向上延續而成,起自收肌腱裂孔,全程與股動脈伴行,在股三角尖處位於股動脈後方,至股三角底部則轉至股動脈內側,穿血管腔隙移行為 骼外靜脈。股靜脈除收集與股動脈分支伴行的同名靜脈外,還收集大隱靜脈。股靜脈上部及股管附近有3~4個淋巴結,稱腹股溝深淋巴結。收納下肢的深淋巴、會陰的淋巴以及腹股溝淺淋巴結下群的輸出管;其輸出管注入 髂外淋巴結。
5)股神經:起自腰叢,沿髂筋膜深面經肌腔隙進入股三角,發出肌支支配股四頭肌、恥骨肌和縫匠肌,關節支分布於髖、膝關節,其皮支有股中間皮神經和股內側 皮神經,分布於股前區皮膚。股神經的來支為隱神經,在股動脈前面進入收肌管。
收肌管
位於股前內側中1/3段,長約15cm,呈三棱形間隙。其前壁是張子股內側肌與長收肌、大收肌間的收肌腱板,腱板的前方為縫匠肌所覆蓋。管的外側壁為股內側肌;後壁為長收肌及大收肌。收肌管的上口接股三 角尖,下口為收肌醫裂孔。管內通過的結構,由前向後有隱神經、股動脈和股靜脈以及周圍的淋巴管等。在收肌管的下段,由股動脈發出的膝降動脈,分出關節支和隱支,前者分布於膝關節,後者與隱神經伴行。隱神經於股薄肌與縫匠 肌之間穿收肌管前壁,分布於膝關節、小腿及足內側緣的皮膚。股三角與腘窩內的疏鬆結締組織,通過收肌管相互聯系,故二處的炎症、膿腫均可彼此蔓延。
閉孔血管神經束經閉膜管出盆至股部
(1)閉孔動脈:與同名靜脈、神經伴行。出盆後分前、後兩支騎跨短收肌,前支分布於股內側群肌,並與旋股內側動脈的分支吻合,後支分布於髖關節與股方肌等。
(2)閉孔神經;起自腰叢,出盆後分為前、後兩支。前支行於短收肌淺面,分支至長收肌、股薄肌及髖、膝關節。後支行於短收肌深面,分支支配閉孔外肌和大收 肌。其皮支由前支發出,分布於股前區內上部的皮膚。
B. 小兒左右股動脈在那裡
指導意見: 這個一般就在這個左右的腹股溝這里,是可以摸到跳動的,你可以摸一下,。
C. 腹肌圖片
腹肌是人體結締組織組成中的重要部分,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內斜肌和腹橫肌。
腹部肌肉對於腰椎的活動和穩定性也有相當重要的作用,還可以控制骨盆與脊柱的活動。軟弱無力的腹肌可能導致骨盆前傾和腰椎生理彎曲增加,並增加腰背痛的幾率。
前外側群構成腹腔的前外側壁,包括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和腹直肌等。
後群有腰大肌和腰方肌,腰大肌將在下肢肌中敘述。
腹股溝管inguinalcanal,為腹前外側壁三層扁闊肌和腱之間的一條裂隙,位於腹前外側壁的下部、腹股溝韌帶內側半的上方,由外上斜向內下,長約4、5cm。
腹股溝(海氏)三角inguinal(Hesselbach)triangle是由腹直肌外側緣、腹股溝韌帶和腹壁下動脈圍成的三角區,位於腹前壁下部。
腹部筋膜包括淺筋膜、深筋膜和腹內筋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