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京劇臉譜中生、旦、凈、末、丑的臉譜是什麼樣的,希望有圖片
1、生行
中國戲曲表演主要行當之一,泛指凈、丑之外的男角色。生的名目最早見於宋元南戲,指劇中男主角,與元雜劇的正末相當。按其扮演人物屬性、性格特徵和表演特點,大致可分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娃娃生等類。
Ⅱ 求一京劇花旦半張臉的圖片,好像在手機壁紙里見過
我有一張這樣的。。。是這個人嗎?
Ⅲ 京劇人物手繪教程
繪圖工具:鉛筆、橡皮、畫圖紙等
第一步:先畫出頭飾
第二步:畫出裝飾的頭發
第三步:畫出臉型和臉頰旁邊的頭發
第四步:畫出身體
第五步:畫出衣服上的花紋
第六步:再畫出衣擺
第七步:畫出眼睛,就完成了
Ⅳ 一個京劇花旦側臉手繪圖片,很漂亮的圖片
可以在快手或者抖音上搜手繪花旦,會有很多好看的圖片
Ⅳ 求關公京劇臉譜圖片和一個女性京劇角色的臉譜(要好看的!)
關公的好說,可以提供給你。京劇女性沒有臉譜,叫俊扮。而且好看的標准不一樣,你可以輸入楊貴妃、虞姬、紅娘、崔鶯鶯、穆桂英京劇,會出來很多京劇旦角的圖片,另外京劇名家李勝素、劉桂娟的扮相都很漂亮,也可以在圖片下輸入她們的名字,找你喜歡的用。
Ⅵ 京劇的圖片(要有生,旦,凈,末,丑這五個角色的圖片,分類)
生分為:老生、小生
老生分為: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
唱工老生:(空城計中的諸葛亮)
丑分為:文丑、武丑餓
以為圖片插不進去了,沒辦法。自己也可以到網上搜的。
Ⅶ 京劇生臉譜圖片
京劇中的臉譜通常用「凈角」和「丑角」兩大類上畫化妝。生、旦角很少用。① 整臉:在整個面部塗一種主色,不勾花紋,而是主色畫眉、鼻、口、鼻的紋理。展示圖片
② 三塊瓦臉或三塊瓦窩: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顏色上突出出來,而是使前額、左右面頰呈現出三塊明顯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塊瓦。
③ 十字門臉:從腦門頂至鼻尖,用黑色或顏色的立柱紋於眼窩大體呈「十字」形,額頭塗白,有灰色小圈眉子。
④ 碎花臉:與整臉相反,臉譜色彩、構圖最復雜的。
⑤ 歪臉:色彩、構圖不對稱,表現人物反常、醜陋。
紅色(臉譜圖1)——代表忠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關羽。
藍色(臉譜圖2)——代表剛強、驍勇、有心機的人物性格。如:竇爾敦。
黑色(臉譜圖3)——代表正直、無私、剛正不阿的人物性格。如:包公。
白色(臉譜4)——代表陰險、狡詐、飛揚、肅煞的人物性格。如:曹操。
綠色(臉譜圖5)——代表頑強、莽撞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虯。
黃色(臉譜圖6)——代表勇猛、暴躁的人物形象。如:宇文成都。
金銀(臉譜圖7)——代表各種神怪的形象。如:孫悟空。
圖片我給你貼不了 ,你可以根據上面說的去找找。
Ⅷ 京劇生旦凈丑的臉譜特點及圖片
戲劇在中國已有數千年歷史了,其中京劇是大家所熟知,這也是中國的國粹,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京劇可分為:「生」、「旦」、「凈」、「丑」,這些行當都有各自的臉譜,那麼這些臉譜有哪些特點呢?不妨來 京劇臉譜 里看看。
祝枝山說:「生即男子。」說得簡單,卻合情合理。先生、後生、儒生以及張生、李生等等,其中「生」的本來含義不都是對男性的稱謂嗎?有人可能覺得這太簡單、普通了,硬要去考證其中的奧秘,結果就生發出一些牽強附會的說法。
生行分為須生(老生)、紅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為京劇中的重要行當之一。須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劇中人,口戴鬍子(髯口),因性格與身份的不同,可分為安工老生或稱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將),衰派老生(如扮演窮困潦倒之人等)。紅生:為勾紅臉的須生,如扮演關羽、趙匡胤等。
小生:指演劇中的翎子生(帶雉翎的大將,王侯等),紗帽生(官生)、扇子生(書生)、窮生(窮酸文人)等。武生:為戲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長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稱短打(撇子)武生。
人們常想弄明白為什麼舞台上的女性要稱「旦」?戲劇史家周貽白認為,「旦」字系由「姐」字演變而來。順序是先有「姐」,由「姐」訛為「妲」(宋雜劇中有《老孤遣妲》、《雙賣妲》、《襤哮店休妲》,「妲」皆「姐」之訛),再由「妲」簡筆為「旦」(金元院本中有《旦判孤》、《酸孤旦》,原來的《老孤遣妲》成了《老孤遣旦》)(見周貽白《中國戲曲論集》)。「姐」歷來是對女性的稱謂,既然「旦」即「姐」之訛,那麼「旦角」專演女性也就很好理解了。
分青衣、花旦、武旦、刀馬旦、老旦、貼旦、閨旦等角色。旦角全為女性。青衣:以唱為主,扮演賢妻良母型角色。花旦:亦叫花衫,以服裝花艷為特色,以演皇後、公主、貴夫人、女將、小販、村姑等角色為主。武旦、刀馬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
元人柯丹丘認為「凈」即「靚」之訛。他解釋說:「傅粉墨獻笑供謅者,粉白黛綠,古謂之靚裝,今俗訛為凈。」「凈」用臉譜,確是粉白黛綠,符合「靚」的含義,柯丹丘的說法是可行的。
凈角指臉畫彩圖的花臉角色,看來並不幹凈,故反其意為『』凈「凈行分如下幾種角色:以唱為主的銅錘花臉與黑頭花臉;以工架為主的架子花臉,如大將、和尚、綠林好漢及武花臉與摔打花臉等。銅錘花臉稱正凈,架子花臉叫副凈、武工花臉名武凈,武二花臉言紅凈,在表演風格上均有不同的特色。
丑,其實不用解釋,無非是相對於」俊「來說的。人們不是常說」丑扮「、」俊扮「嗎?」丑角「扮演的人物雖不全是壞人,但大都須在鼻樑上抹一塊白粉,其形象畢竟是丑的。
醜行簡稱」丑「。劇中醜行勾臉,而勾畫」三花臉「,面譜與花臉有很大區別。醜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專演跌、打、翻、撲等武技角色。根據動物屬相,丑屬牛,牛性笨,丑為笨的代名詞。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開口跳,而能說能跳,表演出活潑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與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Ⅸ 跪求:唯美 京劇女花旦角兒臉譜 圖片
我也跪求呢 就是http://i10.topit.me/l118/1011853642b5ff4d6a.jpg
類似的照片 希望在網上能找到一個全套的
Ⅹ 美女旦角化妝圖片
旦角演員基本是以風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給人嫵媚之感。下面我給大家介紹美女旦角化妝圖片,希望對你有用!
美女旦角化妝圖片展示(6張):
美女旦角化妝圖片一
美女旦角化妝圖片二
美女旦角化妝圖片三
美女旦角化妝圖片四
美女旦角化妝圖片五
美女旦角化妝圖片六
旦角妝容介紹
京劇中的旦角(婦女角色)由於年齡、身份以及性格的不同,大致有正旦(青衣和閨門旦)、花旦(包括花衫、貼旦、小旦)、老旦、武旦、刀馬旦、彩旦(丑旦)之分。
近四十年來,京劇的旦角化妝有著很大的變化。在從前,正旦和花旦的面部化妝是有所區別的。正旦多扮演正派的中年婦女,臉上略敷脂粉。扮演貧窮女子,大都穿青褶子,頭上不戴珠花,臉上不抹脂粉,或抹的很淡。花旦扮演的是性格活潑的青年婦女或輕佻潑辣的女角色,臉上必須濃妝艷抹。(頭戴珠花,穿花衫、花裙或花襖、花褲)。這兩種不同的化妝手法,既有生活上的區別,也有性格上的區別。(正旦、花旦又名青衣、花衫,就是由於角色的裝扮不同而得名的。) 但是,由於時代的變遷,人們的審美觀點也有所變化。從前的旦角化妝,現在看來已經不夠美化了。近四十年來,京劇旦角的面部化妝,有著很大的藝術創造,在發型上和頭飾上也是如此。許多著名的旦角演員,參考了古代婦女的面部美飾,根據不同的劇中人物,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典型形象。不過,也有些旦角演員,單純地追求扮相的美化,不論扮演什麼角色,也一律是濃妝艷抹,這樣是不適宜的。要知道,青衣、花旦、武旦的面部化妝,現在雖然大致相同,但由於角色的年齡、性格和生活環境的不同,在藝術造型上,還是應該有所區別的。為了對京劇旦角的面部化妝有一個明確的認識,現在按照不同的角色略述如下: 正旦——多扮演正派的中年或青年婦女,面部化妝應容貌端正。扮演貧窮婦女(像趙五娘、秦香蓮)臉上雖塗抹脂粉,但不宜過重。扮演閨門婦女(像杜麗娘)眉眼畫的必須清秀,臉上的脂粉要略重一些。
花旦——所扮演的人物是比較廣泛的:有活潑天真的少女,像《春香鬧學》的春香,《小放牛》的村女。有輕佻風騷的婦人,像《烏龍院》的閻婆惜。也有性格潑辣的婦女,像《打灶分家》的李三春。這一些角色的面部化妝大都濃妝艷抹。但在眉眼的描畫上,應根據不同的人物性格有所區別。扮演少女,須在印膛上塗一紅點。
武旦、刀馬旦——扮演有武功的女角色(像孫二娘、穆桂英)面部化妝與花旦略同,但在眉眼吊得較高一些,以表現嫵媚中帶有英武氣概。(由武旦扮演的神怪角色,像《四洲城》的水母,《無底洞》的白鼠精,面部化妝相同。) 老旦——扮演老年的婦女,像《太君辭朝》的佘太君,大都是本色臉,不敷脂粉。但青年演員扮演的老旦角色,如果臉上不化妝,看起來很不像;須在額間、眉角和鼻窩略畫出幾筆皺紋,就能夠刻劃出老年婦女的面貌。 彩旦——由丑角應工,又名丑旦。多扮演封建社會“三姑六婆”一流的反派婦女(像
《能仁寺》的賽西施),但也扮演一些滑稽詼諧的婦女(像《四進士》的萬氏)。面部化妝由於性格的不同,有塗脂粉的,也有不塗脂粉的。但大都在額角或腮邊點一顆黑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