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江蘇美女富豪:白手起家掙1500億,曾日賺2.3億,憑啥
日賺2.3億是什麼體驗?在江蘇,有一位「女葯神」,就締造了這樣的傳奇。
2020年3月,她的身家是853億,但7個月後,她的身家就暴漲至1350億,平均下來日賺2.3億。
還因此榮登《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榜首,成為全球白手起家的女首富,她就是鍾慧娟。
但早在25年前,她只是一所中學的化學老師,如今卻成為坐擁數千億財富的傳奇女富豪,究竟憑啥?
鍾慧娟1961年出生於江蘇連雲港,21歲畢業於徐州師范大學(現江蘇師范大學)。那時候的畢業生包分配,她被分到家鄉的一所中學,擔任化學老師。
本來她的人生,應該是按部就班當一名老師,一輩子教書育人,桃李滿天下。可命運的齒輪悄然滾動,她遇見了一位來自淮安的男學生。
對方比她大三歲,名叫孫飄揚,畢業於素有「葯界黃埔」美稱的中國葯科大學,也被分配到連雲港,在制葯廠當技術員。
因緣際會,他們經人介紹,年齡相當、學歷相配,不久便走進了婚姻。在外人看來,他們郎才女貌,又都有鐵飯碗,日子應該相當和美。
但孫飄揚工作回來卻時常嘆氣,原來制葯廠當時沒有自己的品牌和技術,只能依靠幫其他大葯廠加工原材料賴以生存。
作為葯科大學的高材生,他空有一身知識,卻只能眼看著制葯廠江河日下。萬幸的是,當時廠里大學生稀有,所以他很受領導賞識。
終於,等到1990年,孫飄揚迎來了一個機會。當時制葯廠走到了窮途末路,賬面利潤僅剩8萬元。
領導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提拔他為廠長。新官上任三把火,尤其是孫飄揚正處於充滿干勁的年紀,他一邊熟悉新崗位,一邊暗中蓄力。
第二年,他就出其不意,放了一個「大招」,拿出不菲的資金去購買了一種抗癌葯的專利,全力開發新葯。但這一舉動,遭到不少老員工的質疑:
一是對風雨飄搖的制葯廠來說,相當冒險;二是他們做葯品代加工已經20年,早已習慣工作流程;三是他們不相信,一個30出頭的年輕小子,可以做成新葯。
此時,鍾慧娟全力擔起賢內助的角色,教書之餘,養孩子和家庭瑣事一力承擔。力爭做好「後勤」工作,讓丈夫能心無旁騖地全心拼事業。
而當丈夫頂著巨大壓力時,她又發揮出定海神針的作用,一如既往地相信他、鼓勵他。家有賢妻,如虎添翼。
新葯生產,困難重重。治癌葯是注射型,但廠里技術太差,一直卡在生產環節。關鍵時刻,孫飄揚靈光乍現,把注射改為軟膠囊。
果然,新葯一上市就廣受好評,訂單像雪花一樣飄來。當年,制葯廠就轉危為安,營業額增長了34%,利潤將近一百萬。
在那個大浪淘沙的年代,敢爭敢闖的人,註定能贏得更多機遇。
這場豪賭,讓孫飄揚一戰成名,員工們對他也是心服口服。在他的帶領下,制葯廠一路高歌猛進,在1996年,營收直接破億。
可人都有私心呀,廠里營收再好,他也只是廠長,說穿了就是一個高級「打工仔」。一旦發生變化,他的位置就是朝不保夕。
所以在1995年,頭腦靈活的孫飄揚,悄悄為自己留了一條後路。他與人合夥開了一家制葯公司,也就是後來的豪森葯業。
路是鋪好了,可廠里也幹得風生水起,怎麼兼顧呢?鍾慧娟又一次站了出來:
一方面她看著丈夫每天疲於奔命,很是心疼;另一方面,十多年的教書生活,也讓她覺得過於平淡,她內心也殷殷期盼可以出去闖盪一番。
於是,在1996年,鍾慧娟正式辭去化學老師的工作,下海經商,以創始人的身份加入豪森,而孫飄揚則可以全心全意管好廠子。
一開始,豪森只有十多名員工,發展很慢。但在1997年,沒有制葯經驗的鍾慧娟,卻從丈夫那裡汲取到靈感,開始研發首仿葯。
首仿葯,通常是指新葯專利到期後的首款仿製葯品。因為不需要承擔研發風險,又可以提升葯企的技術儲備,還有極大的定價優勢,所以很受追捧。
在徐崢主演的《我不是葯神》中,有一款格列寧,瑞士進口售價高達3.7萬元,而印度仿製的只需2000元,差價顯而易見。
1997年4月,鍾慧娟終於為豪森帶來了第一款拳頭產品,那就是抗生素「美豐」,不久就被定為「國家級新產品」。
僅僅一年,就賣出了3000萬的銷售額,也讓名不見經傳的豪森,一炮而紅。
鍾慧娟作為一個葯品外行,卻能在執掌豪森一年多以後,就交出一份如此漂亮的成績單,她的管理與經商能力,可見一斑。
美豐,很快成了年銷售額過億的熱銷品。
難能可貴的是,鍾慧娟在勝利面前,非但沒有停下來享受,而是保持清醒的頭腦,抓緊研發新的首仿葯。
正當鍾慧娟事業騰飛時,制葯廠也在孫飄揚的推動下,改組為恆瑞醫葯,他也搖身一變,從廠長成為董事長。
此時,孫飄揚還把豪森當做備胎,沒想到短短幾年後,鍾慧娟就給了他一個巨大驚喜。
時間線拉到2003年,豪森葯業成為全國醫葯百強企業,第二年又殺進了五十強。而孫飄揚也不甘落後,通過資本運作,成為恆瑞醫葯第一大股東。
2009年,孫飄揚第一次進入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百強。而鍾慧娟則在暗中蓄力,在2015年底,讓豪森葯業成為翰森制葯的全資子公司,她和獨生女持有75%的股份。
與此同時,曾信誓旦旦說,恆瑞肯定會收購豪森的孫飄揚,面對媒體提問,也開始打起了太極。這是因為,鍾慧娟已經在清理股權結構,准備登陸資本市場。
同時,她也加大了新葯研發的力度,在2016-2018年的三年間,翰森制葯的毛利率達到了驚人的92%,被外界戲稱「葯界茅台」。
在2019年6月14日,鍾慧娟終於在打拚23年後,帶著翰森在香港上市。當天,股價暴漲49%,翰森坐上了葯企第一股的寶座。
同年10月,鍾慧娟以840億身家,上榜了《2019胡潤女企業家榜》。她也終於憑借自身實力,摘掉了「孫飄揚夫人」、「恆瑞老闆娘」的標簽,被外界譽為「醫葯女王」。
等到2020年,疫情從天而降,短短幾個月,她的身家就暴漲至1350億。首次力壓重慶女首富吳亞軍,成為全球白手起家的女首富。
今年3月,她又以1500億蟬聯女首富寶座。
不可否認,鍾慧娟的成功離不開丈夫的提攜,也離不開時代的紅利,但是她個人也絕對是一位有野心、有頭腦的聰慧女士。否則即便撿到從天而降的餡餅,也是萬萬抓不住的。
人生際遇,妙不可言。誰能想到一個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備胎,後來竟然成為會下金蛋的公雞。一個看起來不太明智的決定,卻能帶來超乎想像的財富。
對於鍾慧娟,你怎麼看呢?
——END——
作者:祝拾七
❷ 來茂德去哪了
來茂德教授,1982年畢業於浙江醫科大學醫學系(七七級),1987年獲浙江醫科大學醫學碩士學位,1990年獲聯邦德國呂貝克醫科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94年破格晉升教授,1995年批准為博士生導師。加拿大Alberta大學兼職教授。2011年當選德國科學院院士。1996年起任浙江醫科大學副校長,1998年起任浙江大學副校長。2013年起擔任中國葯科大學校長。曾任第十屆中華醫學會病理學會主任委員,第一、二屆中國醫師協會病理醫師分會副會長,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家(教育部)基礎醫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職。Pathology - Research and Practice(executive Editor);Diagnostic Pathology(Section Editor);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主編;中華病理學雜志副主編;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副主編;實用腫瘤學雜志副主編;Clinica Chimica Acta 期刊編委等。
作為課題負責人獲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EMT和大腸癌轉移關系研究」、「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代謝綜合征的早期識別和干預技術研究」、中德合作項目《腫瘤發病的分子機制》和教育部《細胞-微環境互作創新引智基地》項目。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和國家教育成果獎多項,包括浙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教育成果二等獎3項。國家級精品課程《病理學》和教學團隊負責人。從事教育工作30餘年。曾獲全國優秀教師、國家教委霍英東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浙江省特級專家等榮譽稱號
❸ 來茂德的基本信息
1978年至1983年在浙江醫科大學 醫療系臨床醫學專業學習
1983年至1984年在浙江醫科大學基礎部病理解剖教研室任教
1984年至1987年在浙江醫科大學病理解剖專業學習,獲碩士學位
1987年至1991年在浙江醫科大學病理解剖教研室任教
1989年至1990年在聯邦德國呂貝克醫科大學病理學專業學習,獲博士學位
1991年至1993年任浙江醫科大學基礎部副主任、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長
1993年至1996年任浙江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1995.06--1995.09 美國MD Anderson 癌症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1996年10月至1998年9月任浙江醫科大學副校長、黨委委員
1998年9月至2013年1月任浙江大學副校長、黨委常委
浙江省第九次黨代會代表
2011年7月當選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3年1月17日擬任中國葯科大學校長
2013年1月29日任中國葯科大學校長(試用期一年) 1990年獲霍英東教育部高校優秀青年教師獎;
1991年獲浙江省「省新長征突擊手」(百業青年標兵);
1993年獲全國優秀教師;
1993年獲浙江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
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02年獲國家級「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2003年獲浙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2010年獲浙江大學第五屆「三育人」標兵;
2011年獲浙江省特級專家。
❹ 有姓來的人嗎
來福 就是姓來
來姓,拼音:lái,注音:ㄌㄞˊ。來姓為多起源姓氏:
源於子姓,商王族支孫食采於郲(河南滎陽),其後遂以封地名稱「郲」為氏,再簡化稱來氏。
2.子姓,出自商朝萊國(膠東半島)萊侯之後裔,屬於以國名因故改姓為氏;
3.源於虞姓,出自古代舜帝的後代遏父,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4.源於姒姓,出自古代夏王朝締造者大禹之裔孫伎來,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5.源於回族,出自蒙古族札賚特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6.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族來默氏、毛忽來氏部落,屬於以部族稱謂漢化為氏。
歷史名人有:
東漢中郎將、征羌侯來歙,北魏武原侯來初真、來大千,隋朝左翊衛大將軍、榮國公來護兒,唐朝宰相來恆、來濟,酷吏來俊臣,右領軍大將軍、太子太保來曜,兵部尚書來瑱,宋朝龍圖閣學士來廷紹,明朝文淵閣大學士、首輔來宗道,江西布政使來三聘和來復,福建布政使來斯行,資政大夫來天球,理學家、易學家來知德,辛亥名將來偉良,民國陸軍少將來金章,中共六大代表來耀先,開國少將來光祖,新疆建設兵團副司令員來策義,畫家來楚生,兵器工業部部長來金烈,中國葯科大學校長來茂德,知名學者來新夏、來魯華,首艘國產航母首任艦長來奕軍。
❺ 在中國葯科大學就讀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在中國葯科大學就讀是一番什麼樣的體驗?
知乎用戶
答案裡面比較喜歡匿名學弟/學妹的【寫給所有想報考中國葯科大學的學弟學妹】
樓上有許多人已經談了葯大各方面,我就隨便聊聊我這7年
我06年到葯大,7年裡,從燕子磯到江寧,從葯學院到商學院,從06年兩岸黃土嚇得直接有人退學到現在兩岸翠柳,公交出行從遠赴大中線到盛科線轉盛中線,再到後來的地鐵,時長也從2小時到現在1小時,宿舍由4組團到7組團,看著葯大由一片黃土地到現在的模樣,體驗良多,特別是等待了7年的圖書館終於讓我用上了幾天,只想說記憶最深刻的竟然是 阿兵川菜館~~
1.說說第一感受
當年校車開進一片黃土地,教學樓、宿舍、食堂,活脫脫一個高中模樣,我看到很多人眼中盈滿了淚花,我想大抵因為這不是她們想要的大學吧。第二天就有父母直接帶小孩離開了,也有類似我班上同學直接跟我說他不要呆這里,於是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去了英國。當時的我什麼都不懂,現在想來是有些懊惱自己的沒勇氣的。
2.關於男女
先說點有意思的,前面很多人提到了葯大男女比例1:2,確實如此,葯學院時我班9男24女,但如果有男生就此要想入非非的話,我只能偷偷告訴你,嗯,葯大的女生,唉……都是才女。所以,200人大教室上課,男生的聚焦點只有二三處。當然還得承認現實的是葯大女生的聚焦點更少啊,嗯,這樣就平衡了,所以情侶還是蠻多的。
說實話,葯大的情侶都蠻苦的,特別06年,約會的地都沒幾個,大冬天的單身就還是不要出去逛了,任何黑點的地方都能突然蹦出一對情侶,真心是不容易的,那時候去晚了就沒有那種私密的地了啊,想想那時也是拼了。後來,漸漸的有了籃球場,有了實驗組團,後場延伸到留學生宿舍,再後來有了後花園,本想著葯大情侶約會這下幸福了,沒想到的是清純的師妹們沒防住強大的師兄啊,而且06的江寧3k人到現在1w+,地方大了也架不住人多啊,情況仍然是你走一路怎麼都得遇到那麼3對吧,嗯保守點;最強的體驗來自於研究生籃球場那對的瘋狂,我還記得當時想說一句「多冷的天啊,這么拼」。最後,如果你要是想來葯大愛一場的,我這里跟你學校吶喊下:校長大人,還能不能讓學弟學妹們安靜的談場戀愛啦!
當然,說這么多,這都不是葯大情侶約會最多的地方,最多的後面說
3.關於學習氛圍
如果只能用一句話,那我想說:葯大的學習氛圍不像大學,更像高中,跟社會嚴重脫節。
上面所說的葯大學生約會最多的地點:教室,每個教室走一走,總是能看到很多自習的情侶,所以教室兩邊的3人座最受歡迎,總能見到一女生認真學習,旁邊一男生睡著很香。或者依偎著睡著,抑或相互調戲下。這種情況最苦是我這種單身學習者,本來就容易分散精力,還來教室秀恩愛,特別是看到有美女的情侶我一般直接換教室的,真心不能愉快的學習了。
忘了聽誰說過,在往江寧大學城的地鐵上,那些背著雙肩包的,很大可能就是葯大的。事實上也是這樣子的,每天清晨上課,中午下課,一個個背著鼓鼓的雙肩包的同學湧向食堂。
真心佩服那些從早到晚學習的女生,佩服他們的努力,但也為她們感到惋惜,這裡面大部分人已經難以走出這個怪圈了,因為只要離開考試,他們就不再是優秀的那一類。社會甚至嚴重點說生命需要的不是他們這樣子的。最後,那些像高中一樣做著類似努力的學生,只能走向研究生,到了研究生才發現這也不是他們想要的。但此時時光已不能倒流。
葯大的學習氛圍是濃厚,但是那種濃厚的教科書學習氣氛,這點我極不喜歡,由於葯學知識大部分在於記憶,少部分在於理解,但也僅僅是理解,是比較少有思考的,所以很多人學著學著就喪失了思考的能力,當然中國式的教育從小到大就很少有教人獨立思考的,一般都是別人灌輸的,也情有可原。直到後來我也才發現,大學不是在於你學到了很多很多的知識,在於你是否學會了學習的能力,特別是獨立思考+快速學習的能力。
每年學習氣氛最濃的時節當屬考試前1個月了,幾乎所有的教室都能坐滿,特別是有空調的地方,所以那個月食堂里各種人自習,那一年葯大食堂自習的孩子們還上了南京的報紙,最苦的是這時候吃飯難覓一座,有時拿著個飯盆等到苦,更牛的人呢站著吃。我想說,人家學校是趕早去占圖書館,我們是趕早去占食堂,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學校養著一群吃貨不走了呢。
另外,葯大讓我感傷的是真的太缺少人文氣息了。誰說理科院校缺點人文是應該的,那我很醜是不是也無所謂呢,我得想辦法美化下啊,因為我需要完整。如果我們這群葯大學子用還不錯的智商配上還不錯的人文氣質,那在茫茫人海中,我們也能亮起來的。
人類是群居動物,群體的力量真的太強大了,強大到你很難做你想做的自己。我知道的也有許多人能從這個怪圈中走出來,而我自己,真的是爬出來的,而且爬出來的時間太晚太晚。
4.關於葯大社團及活動
也許現在已經好多了吧,也希望是好了的,但我體驗的那個年代葯大的社團及活動的特色就是:為了社團而社團,為了活動而活動。真正干出對社會有貢獻、或有意義、或有助於提升成員的社團是有的,但也是極少的。
其實,工作後才明白,社團這種東西真的可以是接軌社會的橋梁,有點類似於公司,如果你真心有追求做的好,有才有能力的精英自然匯聚,不然留下的可能都是混著的,這樣子真的不好。我記得當時也入了社團,後來也帶過一些人,我後悔沒有讓人家在這里學到東西,因為有好些個真正有思想、有能力的在看到社團的真相之後就離開了。
我並不想完全否定,我想說的是離應該能起到的作用差遠了,太遠太遠,希望後來者能一步步走通。
5.關於葯大人
本來是不想提人這個環節的體驗的,妄自評論別人很沒素質,但還是從自身出發談談我眼中的葯大人,說群體不說個例哈,也可以當我胡說。
在我看來至少現在葯大的優秀不在葯大本身,在於葯大真的有很好的生源,這裡面有些人是不管扔在哪裡都不會被埋沒的,是這些人撐起了葯大名聲,但是更多的不是這種人,很多人需要鞭策,需要很多、很正確的引導,而這往往是葯大所缺乏的,當然也可能是師生比例太大顧不過來。
按照二八原則,我們100人中怎麼也得有20個精英吧,甚至像名氣還算不錯的院校應該更高的,可是我總感覺不到有這么高的比例,甚至比這低多了。真心不明白是葯大人坑了葯大,還是葯大坑了葯大人。
人們總是只看到那些成功的葯大人,卻沒看到有多少埋沒在人海中,老一代的我沒體驗過,但那時候確實不一樣的,那時連整個社會都不一樣。或許是我們這代葯大人還沒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無論是工作還是其他中,兩個葯大人初次遇見都少能激起那種母校的熱情,都很難認為對方從母校出來的也一樣優秀。好多也都是笑笑而過,我曾想過是不是那些成名的人並不是真的熱愛葯大,而是因這是個還不錯的平台,一個有資源的平台。我也曾想哪些回校的校友是不是只是因為葯大將他和朋友們、和老同學聯系在了一塊,而不是因為葯大本身。如果真的是這樣子的,那說明學校給到葯大人的真的太少,以至於難以產生至深的感情。葯大人的成功是許多人也許是一步步摸索出來的。
也許是我自己接觸不到那些葯大精英的緣故,我總覺得葯大人是相對是不善言詞的,特別是實驗室的磨練,讓很多學子特別是研究生失去了說太多的慾望,做好研究就好,做好實驗就好,做好生產就好,雖然葯大是醫葯代表的搖籃,而醫葯代表是交際能力較強的,但我所知道的,很多人都是被社會逼出來的,幸好我們都是聰明人,被逼一下還是可以改變很多現實的可能的。
止於此
6.關於奇聞趣事
排第一的肯定是短褲哥,那位一年到頭都是只穿短褲短袖的哥們,曾有幸跟他吃過飯還。那是葯大一道亮麗的風景,大冬天的穿個短褲,冬天最怕見到他,尼瑪,你不冷,我看著很冷啊,也是醉了,別人穿短褲我很冷,應該是心理學問題吧。
那一年,沸點劇社舞美部吸入了一位唯一的男生,化妝美容甩女生幾條街的那種,羨慕啊,哥在劇務部干著各種雜活,人家被各種美女圍著請教皮膚保養。
那一年,某班畢業宿舍帶學士帽拍裸照,貌似沒發學位證
那一年,某宿舍畢業用投影儀投到對面女生宿舍樓播放日本愛情動作片,貌似也沒拿到學位證
那一年,某生覺得監考太嚴,怒罵監考老師,沒拿到學位證
那一年,某班同學聚會在東南門川菜館,酸菜魚(也許是辣子雞,忘了菜名)吃到最後發現菜底靜靜地躺著一隻死老鼠,聽說都吐了,最後強大的該班在學校發各種小廣告傳播,最終讓這家川菜館毫無生意,倒閉了。
每一年,葯化等四大考試時,葯學院宿舍的燈都是亮整晚的。那一年,葯化考試前早上,某生碰了一下別人,被人家罵道:「碰你妹啊,這下好了,全忘了」,這什麼節奏。
每一年,畢業的表白季,總有人點蠟燭,總有人在女生宿舍樓下大喊我愛你之類。早去哪了~
每一年,很多有意思的事持續上演著。
7.關於眼界
葯大太小,小到只能看到眼前方寸之地;葯大太偏,偏到看不到遠方;
由於本人從很小的地方出來,本來就眼界不太寬闊,加上葯大太偏,接觸不到世界,而又缺乏領路人,所以看到的范圍很小,看到的世界也很小,特別是看到的整個行業都很小,出來之後才真正感覺到世界很大,很大你有太多空間,只要你有能力。
之前有答主提到的本科3000+,研究生4500+的薪水就被自己所看到的誤導,你走出去會發現在醫葯行業里,上1w月薪的工作除了做代表之外,還是有很多的,至少我現在覺得8k-1w工作還是可以找到的,只是你沒發現。
在學校里,甚至很多老師的觀念都是陳舊的,當然許多老師只是按照書本上個課而已,也沒有觀念。這也可能導致我們的學生眼界無法打開的原因。
以上各種情況,怪誰,當然怪學生自己,自己的選擇,而且葯大總有一些人做得非常好,為什麼不能是你,所以怨不得學校的。
8.關於實驗室
這是葯大在葯學行業里最優秀的地方,有比較完備的實驗室,有還算不錯的實驗條件。曾經我嫌棄實驗室的設備又少,又破爛,直到後來我發現從別的地方考過來的研究生整個本科實驗都沒做過多少回。所以,這也是很多研究所或者高校喜歡我校學生的原因,動手能力強啊,怎麼說也都是練過的,許多儀器也還是認得的的。
不過,如果就這樣不思進取的話就沒意思的,畢竟葯大的設備配置不是頂尖的,主要不是因為我們好,而是因為那些比的學校太爛了,回頭想想也不是應該驕傲,只是該好好利用的。
實驗室關鍵還是靠人的,聽說最近余老闆的化合物賣了10億,某老闆的一個化合物賣了3千萬等,葯大實驗室的產出還是可以驚人的,可能很多學生都想不到,就那實驗室出來的動則好幾千萬。
實驗確實是很有樂趣的,但我卻不是很喜歡,我對動物實驗一直有些排斥,那種體驗一般般。如果再回到學校,還是做做葯劑實驗有意思些。不過實習是在葯化實驗室的,每天幫著師兄搖分液漏斗,每天洗刷儀器,記得某天夢醒時分竟然擺著個手持分液漏斗的姿勢。
9.關於實驗型研究生
寫到這,我有些餓了,爛個尾吧,回頭補充。
身在葯學院時,太多的同學去了實驗室(葯化居多),很多繼續讀博,卻沒有一個說喜歡的,真的竟然沒一個,大多是一個認命的態度,更多的是信誓旦旦的說著畢業後再也不想做實驗了,結果畢業了找不到其他工作,繼續實驗去~更有一些為了逃脫實驗去做代表,然後又在後悔沒有早出來做代表。
跟過好幾個師兄,至少葯化實驗室是這樣子的,葯理也是,枯燥的日子真的是很難熬的。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的人才適合做實驗啊。與其看中葯大的葯化學科排名第一,還不如真去體驗一番,當你發現不喜歡的話還是不要去了。我當年也是體驗過了毅然考商院研究生,當然也是我當時找不到好工作,太悲痛的體驗了。
我是敬重做實驗的研究生的,他們很多時候是真的創造著價值,而且我做不來,所還得佩服。
10.關於商學院研究生
這個好像也沒什麼好說的,看看書,看看文獻,研究研究政策,想想注冊等等,然後找一家好的企業實習,實習最重要,最好去能鍛煉到自己的地方實習,比如外企的醫學部、市場部等。
我覺得商院研究生比葯院好些的地方就是,這里更自由一些,而且很多東西都是從行業角度出發,而不是從學科出發,所以看到的東西更多,看到的機會更多。雖然沒有葯學院學生那麼強的葯學知識學術能力,但最終至少混得旗鼓相當吧~
11.寫在最後
終於是爛尾了~回頭看情況補充吧~還是做個小小聲明~
葯大除了以上也有許許多多好的,我沒有寫上來~因為困了
還有很多很多可寫的,可我一時也想不起來~
以上所有的話都屬於一家之言,並無任何絕對的地方,一定要誤解的話,請當笑話看看~
---------------------------------------------------------------------分割一記--------------------
問了下朋友為啥處女贊同都不破不了,才發現原來我一直都在從我的角度出發講我體驗的過程,未注意葯大的改變,也未去思考看問題的人想知道什麼,確實是有問題的,就當我隨便聊聊吧,許多事情也還會在葯大持續上演,該看懂的人自然應該會懂的。
最後胡鄒一句:我們選擇的那些有80%是或大或小的坑,總要踩到坑的,那沒事,走出來,回頭再看看坑,沒經歷坑的固然走的快,但走出坑的應該是可以走得更穩一點的~
知乎用戶
【說說幾位葯大的老師】(司承運,2013年6月)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梅貽琦
一、楊訪。訪哥、訪爺。
楊訪是教高等數學的老師,他教的數學能給人一種「這才是數學啊」的感受,真的!上了他的課,你會覺得你以前學的「數學」都不過是沒有靈魂的「算數」。而真正的數學,其實和哲學只有一牆之隔,就像古希臘的數學家們往往也都是哲學家一樣。楊訪教數學,就是把數學當哲學來教,他會講以前那些哲人的事跡,講他們的思想和精神。他非常注重「思想與思維」而不是「方法與技巧」。他會告訴你「數學不是工具,而是一種思考方法,一種智慧。」
有好多次聽他在課堂上講艾薩克牛頓,講路易斯柯西,講布魯克泰勒,還有一大堆的牛逼的數學家的故事,楊訪就喜歡講這些人物的故事,還講得一臉陶醉樣呢!他會講一個理論產生的過程,講這些偉人們的求真精神,還要講他們的「科學情操」與「人文情懷」……哎呀,當時聽得我真是心潮澎湃、感慨萬千喔!實在是有一種「人類的智慧是何其偉大」的驕傲和有一種「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的感慨。總的來說啊,能提煉出一種思維態度,能握住數學的靈魂,並且在課堂上傳播給學生,嘖嘖嘖,楊訪不愧是楊訪啊!
楊訪以前是跑步來學校上課的,每天長跑過來,又長跑回去。現在50多歲了,不跑步了,改成一大早騎自行車從南京來江寧上課。上次我感嘆說:「我以前騎自行車從南京到江寧,花了3小時吶!」然後楊訪馬上就來一句:「你不看看你騎什麼車,我騎什麼車?我那自行車,高檔的哎,不少錢喃!我嘛我一輛頂你好幾輛喃!」
他天天背那個幾十年前的款式的屎黃色牛皮單肩包,還經常穿一件很多年以前的款式的那種拉鏈皮夾克衫,然後配個體閑褲,再加上他那種獨特的發型。哎喲,侉得喔!又侉又別扭!不過呢,他才不管這些呢,他的時間都花在數學上了。他做了好多好多的教學材料,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這東西做了20多年了哎!我那邊的東西多得嘛,多得我一千個G的好幾個硬碟都塞爆~掉了哎!」
他50多歲的人了,可惜好像前幾年才剛評上副教授。葯大畢竟不是靠數學吃飯的,也沒怎麼重視數學。上次吃飯的時候我問他:「你為什麼要在葯大,為什麼不去一些數學土壤好一些的學校呢?」然後他回答我說:「沒關系哎,認識的人也都在這邊,也熟悉習慣了。反正到哪邊,我都是做最強的哎~對吧?」說「最強的哎」的時候還一臉不屑地夾個花生米丟進嘴裡。
我大四實習那會兒,沒找到實習導師,就打電話給楊訪,然後他就跟我說:「哎喲你找徐開俊哎,徐開俊!他人很好的哎,我跟你講噢,他不要你,你就抱大腿死活不走,然後他就要你了哎!肯定的哎!」再後來,我就在徐開俊老師那邊實習了。
楊訪他還有口臭,是長期抽煙的緣故吧。想想以前有一次,我和同學還問他「老師你晚上刷不刷牙啊?」然後他就皺眉頭,還跟我們扯「老巴子」的典故。還有一次,徐開俊老師開車帶我們幾個實習生去方山玩,路上聊到楊訪每天騎一小時自行車來學校上課,當時徐開俊老師就用一種很誇張的表情笑著說:「哎喲~楊訪,出了名的楊瘋子哎~!」
每年公選課,楊訪都會開高數課公選,但是每年都因為報名人數太少,被教務處刷掉了。楊訪說其實很早以前報名人數很多的,後來學生漸漸地「實際」了,畢竟數學和葯學類的專業課比,沒什麼直接的實際用途,然後報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每年新生來了,楊訪也都會做一場入門性質的「高數學習方法」講座,去聽的人總是一開始很多,然後人陸陸續續地離開,等講座結束,就剩不下幾個人了。我大四那年他做完講座我送他走,看著他外八字的步伐,拎著我給他買的宵夜,走起路來像鴨子似的,然後就在校門口被我目送上地鐵,回家去了。其實當時我很想跟他說,「真希望明年還能再見到你」。只是這句話一直憋在心裡,沒有再說出來。
楊訪,這個又挫又垮、不修邊幅,一旦混進人群里就平凡地好像再也找不到了的人。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是我最最崇拜的數學老師。
二、何正大。正大哥。
何正大,是教我們物理和計算機的老師。當初他自我介紹的時候我沒認真聽,看到身邊有人記下他名字叫「何正太」,我也就這么寫了。後來我發現我錯了。又後來我發現居然好多人都記錯了。哈哈笑死了。我們後來都私下叫他「正大哥」的,但是要是按錯誤的記法,豈不是要叫「正太哥」?
正大哥教書很認真的。除了會舉很多好玩的例子加深理解以外,每個物理理論,他都會在黑板上寫下詳細的理論推導過程。他想讓我們從理論上「理解」物理而不是「記住」物理。他的物理課,明晰而且有意思,實在是充滿了「理論的力量」,回味無窮啊。當然咯,有時候推導過程中參考系變化了、正負號沒注意什麼的,就「當場」推導錯了,然後他就會和我們一起找哪一步出錯了。有一次一直沒發現錯誤出在哪邊,直到11點半下課鈴響了都沒得出結果,他就叫下課,讓我們去吃飯,然後他自己和幾個感興趣的同學一起在黑板上推導討論,黑板寫滿了,擦掉,然後又寫滿了又擦掉。後來終於發現問題出在哪兒了,大家都開心得不得了,一起去吃午飯,而當時已經快1點半了。
他因為這些特點,所以上課進度很慢的。到後來趕不上進度了,就說要給我們「補課」——我的天哪,考試周的前2天,在2天之內上了9節物理課。當時我們都覺得「我勒個去呀,這太誇張了吧!」然後那個時候正大哥就問我們說:「你們其它課的課時進度都結束了嗎?」然後我們就喊:「沒有啊!楊訪的高數也要補課呢!」然後正大哥就陰險地笑:「嗯……看來有比我上得還慢的呀!」
正大哥考試前還會自己整理復習資料,就是教學重點、典型錯題什麼的,整理好了就發給我們,然後還會聯系學習委員通知班上的人要「加油」,我們都感動死了。後來物理課結束了,我們以為再也見不到正大哥了。沒想到大二上學期計算機課第一堂課時,走進來的老師居然是正大哥,我們都大吃一驚!然後他說:「這個,不好意思呀……不過我很榮幸!嗯,又要和你們『耳鬢廝磨』一個學期了啊!」然後班上的人都激動得不得了!敲桌子打板凳,又鼓掌又歡呼的。
正大哥既教物理,又教計算機。當然還教物理和計算機的實驗課。而且還發簡訊和我討論過道德、宗教、哲學,他學識很深,我也深受他的啟發與教誨。不過他很忙的,一次實驗至少佔用半天時間,每周一次實驗,而這只是一個班的某一門實驗要佔用的時間。而且後來我才知道,一個學期下來,一門實驗課只有350塊錢的教學補貼。他這樣又是計算機又是物理的,可憑我們學校的物理和計算機的師資,是很難發表什麼文章的啊,唉,想必他也很難評上什麼高級點兒的「職稱」來改善生活的吧。
大四有一天,我吃完晚飯,從食堂去教學樓的路上,看見正大哥騎自行車去食堂。他當時沒注意到我,而我卻發現暮色中的他和兩年前相比,顯得消瘦了好多。
三、陳金龍。陳Sir。
「我叫陳金龍,你們叫我陳Sir就可以了。可(ge)清楚啦?」
葯物分析教研室的陳金龍。聽丁黎大Boss說:「陳老師啊,是我們從外校引進的一位,優秀人才嗯。」說這句話的時候丁黎大Boss帶著他特有的又自信又正經又那啥的「你懂得」的笑容,都笑死我們了。不過話說回來,陳Sir確實是人才啊,很踏實很負責的那種。他教我們葯物分析和葯物色譜分析,也帶我們葯物色譜分析實驗。第一次實驗課的時候他跟我們說:「那個,大家好,我叫陳金龍,哎,你們叫我陳Sir就可以了。可(ge)清楚啦?」他總是把「可」念成「哥」。然後我們都笑。他看見我們都笑了,就說:「喔,都清楚了」。
陳Sir帶實驗可細致了。別的班的老師講幾句,大家開始做實驗。陳Sir要講一大堆,講得很細。然後大家做實驗了,他還經常繞來繞去,看到不太規范的就要說上兩句。有時候一群人做實驗,身體把儀器擋住了,他就把頭湊進人群里、或者說是「把頭塞進人堆里」去看,然後看到什麼不規范的就大聲對全實驗室的人說:「哎你們注意一下噢,這個XXX應該XXX,不能XXX噢!可(ge)清楚啦?」當時我們還編了一個很經典的笑話呢!說對面實驗室的同學做完實驗跑過來問「你們做完了沒啊?」然後還在放PPT的陳Sir淡定地回答說:「啊?我們還沒開始呤。」
有一次做實驗,書上實驗原理寫得不是很清楚,還為了便於計算而引入了好多參數,搞出來一個計算公式都看不懂,哎其實我最不喜歡這種公式了!自以為高效率了,其實呢?簡直是喪心病狂!然後呢,我就把計算公式一步一步推導成最原始、也最「不便於計算」、但最最「一目瞭然」的公式。推導寫了整整一章紙,然後帶過去問陳Sir:「老師,這個原理是不是這樣,然後這樣,然後這樣……最後就得出這個?」我一邊說一邊用手指相應的公式,然後我每次說「這樣」的時候,陳Sir都很鏗鏘有力地說:「嗯!」但是到我最後指著結論說「得出這個」的時候,陳Sir突然抬起頭,跟我說了個:「耶~!」
❻ 來茂德怎麼了
來茂德,德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病理學教授,主任醫師。現任中國葯科大學校長,中國葯學會副理事長。曾任浙江醫科大學副校長、浙江大學副校長、中華醫學會病理學會主任委員和中國醫師協會病理醫師分會副會長等。從事大腸癌病理學研究。
來茂德教授作為課題負責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發計劃、「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德合作項目和教育部國家外專局「111」創新引智基地等項目資助。近年實驗室研究論文發表於Gastroenterology, Gut, Hepatology, J Pathol , Oncogene, Mol. Cancer等消化疾病,病理學和腫瘤學著名期刊,從第一次公布開始連續七年(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和2020年)入選中國高被引學者(醫學)。全國病理學專家國際論文學術影響力百強排名第1位(2020年12月首次公布)。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和國家教育成果獎多項。主編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主編的人衛版研究生規劃教材「病理學」獲全國教材獎二等獎。
❼ 中國葯科大學的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黨委書記徐慧校長來茂德 黨委副書記張福珍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張志坤副校長姚文兵、陸濤、孔令義、王正華 歷任領導 孟目的1936.9--1939.8國立葯學專科學校校長陳思義1939.8--1945.6國立葯學專科學校校長薛愚1945.7--1946.10國立葯學專科學校校長孟心如1946.10--1947.10國立葯學專科學校校長吳榮熙1947.7--1948.10國立葯學專科學校校長管光地1949.3--1952.1國立葯學專科學校校長華東葯學專科學校校長盛立1949.3--1952.11國立葯學專科學校代理校務建院委員會主任江守默1952.11--1953.4華東葯學院院長張輔忠1953.4--1957.2華東葯學院院長孫卜菁1957.3--1958.5南京葯學院院長、黨委書記蔣宗魯1958.5--1959.7南京葯學院院長、黨委書記汪青辰1959.9--1964.9南京葯學院院長、黨委書記李昌文1964.9--1973.5南京葯學院黨委書記王心田1978.12--1979.3南京葯學院黨委書記1973.2--1978.12革命委員會主任王鈞彥1978.12--1983.11南京葯學院院長張克威1979.3--1983.11南京葯學院黨委書記尹宗靖1983.11--1986.10南京葯學院院長1986.10--1988.10中國葯科大學校長1988.10--1991.12中國葯科大學黨委書記徐群1983.11--1986.10南京葯學院黨委書記1986.10--1988.101991.12--1995.3中國葯科大學黨委書記1988.10--1997.6中國葯科大學校長李干生1995.3--1997.6中國葯科大學黨委書記吳曉明1997.6--2013.1中國葯科大學校長1997.7--2001.10中國葯科大學黨委副書記(主持黨委工作)胡金波2001.11--2008.3中國葯科大學黨委書記劉貴友2008.3--2011.11中國葯科大學黨委書記
❽ 屠呦呦為測青蒿素安全性曾以身試葯,科研工作者們還有哪些貢獻值得銘記
她一直都想要科技創新,想要強國興邦,想要研發抗瘧葯,為人類作出貢獻。
屠呦呦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文化,如《古詩經》和《黃帝內經》。我們並不自滿。的確,西方在現代社會中發展迅速。幾次工業革命是西方文明的產物。在這方面,我們應該學習西方科學技術,並選擇借鑒。然而,我們不必為自己感到羞恥,否認我們自己的優秀文化,否認我們的一切,也不認為西方的一切都是好的。我們有著別人所沒有的5000年歷史,我們也有自己的文化優勢。
屠呦呦教授和她的團隊研發青蒿素是為了拯救生命,經過數十年的臨床驗證和普遍認可後獲得的。許多患者受益於這種葯物的復甦,這種葯物本身具有普遍影響和公眾認可。
❾ 許某馨事件發酵至今,大家覺得會不會有個合理的處理結果
許可馨,一個普通的留學生,卻因為自己「驚世駭俗」的言論,「驚動」了6個官方部門:
作為許可馨的母校,中國葯科大學最先對此作出回應:經查,我校2019屆本科畢業生中卻有許可馨其人,其本科畢業後自費出國留學,我校將進一步核實相關情況。
中國 歷史 研究院是以中國 社會 科學院所屬相關研究所為基礎組建的國家頂級研究機構。對於此事,中國 歷史 研究院引用了蔡元培先生的一句話作為回應:吾國學生留他國者,不患其科學程度之不若人,患其模仿太過而消亡其特性。
曾有網友質疑,許可馨的父親可能是蘇州市場監管局一位許姓副局長,對此,蘇州市場監管局回應稱:該單位確實有一位許姓副局長,他確實有一個女兒,但不叫許可馨。許局長的女兒1988年出生,2006年考入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畢業後就參加工作,沒有留學經歷。
此前,許可馨曾高調宣稱,自己有目前的成績,第一就是來自父母的關系與人脈,如果是真的,她的父母很有可能會受到牽連!
一開始,許可馨被許多人認為是「公派留學生」,於是有網友向國家留學向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進行舉報。就在4月1日,許可馨又被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點名」:近期,網傳有個別「國家公派留學人員」在外發表有關疫情的錯誤言論,造成惡劣影響,經核查,相關人員並不是以國家公派身份在外學習。
5月8日,2020年教育教學大討論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澎湃新聞發表題為《教育部副部長談許可馨事件:希望其畢業學校能在反思中改進》的新聞。
教育部副部長孫堯進行了發言。而在發言中就提到了近期部分高校教授的不當言論,以及點名了許可馨事件,同時要求許可馨的畢業學校,要在反思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短板並改進。表達了教育部對於此事的關切,尤其還造成了如大范圍的惡劣影響。
此外,「許某馨」三個字近日還出現在四川達州高中語文試卷上,要求各位考生給許某馨寫一封信,闡明學生自己的立場。
而最新據網友爆料,名噪一時的蘇州「恨國女」許可馨已改名許麗娜,並與4月底,在杭州蕭山機場下機,然後直接回到蘇州,不過此事尚未得到任何官方證實。
所以,在我看來,隨著越來越多官方部門進行回應,許可馨以及「有人脈、有關系」的父母的身份用不了多久估計就要浮出水面。畢竟,搞清「許可馨事件」已經成了民心所向,官方怎麼也不能違背民意吧!好歹也得給辛苦打卡的廣大網友們一個交代不是!大家怎麼看呢?
繼5月8日教育部副部長孫堯在2020年教育教學大會上直接點名批評許可馨,5月12日又有一位大腕在直播中點名批評許可馨。
「包括這個許可馨,她寫那些惡毒的語言,很難想像是出自一個剛剛大學畢業的女生。我見中國葯科大學校長我說,我對貴校一直崇敬有加,我們是非常好的合作夥伴,但是一個許可馨啊把貴校的名聲給敗壞了,一個許可馨敗壞了一個大學呀。」
「反過來我們要考慮自己,我們的高等教育,我們的各種教育,我覺得國情教育至關重要。一個人不管你的知識怎麼樣,你的學術怎麼樣,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自己的人民,熱愛自己的文化,這是基礎啊!這是做人之本啊!一個人不能沒有根,忘了自己的根,那還叫人嗎?」
「所以我覺得不但中國人不尊重你,國外人他也不會尊重你。一個忘本的人,怎麼能去交朋友啊。所以,我覺得我們的政治思想教育更多的要結合國情教育,了解我們的中國,我們的制度就是適合我們的。」
以上就是張伯禮院士對許可馨本人、對許可馨事件的看法。
張伯禮,河北人,中共黨員,中醫內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醫葯衛生學部主任,天津中醫葯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重大新葯創制」 科技 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科帶頭人。
教育部副部長孫堯和張伯禮院士的發聲,說明許可馨事件離真相不遠了,我相信許可馨事件一定會有一個公平公正的處理結果!
許可馨事件發酵至今,不論水有多深,不論她有多大的背景,只要處理達不到國人的心願,國人是堅決不會答應的!
至少目前,她已被教育部點名批評了,至少她現在已經被編入高三語文作文試卷了,說明她已經被釘入恥辱柱上了,已經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了,成了沒有靈魂的軀殼,如同行屍走肉一般。
但這並沒有挽回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打卡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堅持就是勝利!
許可馨事件在網上發酵已經一個多月了……
這個恨國黨,竟然毫發無損,前些時日竟然被傳說改了名字溜回了蘇州!
如果這個傳聞是真的話,那許可馨就真的厲害了!
我們都知道,改名並不簡單,如果作為中國公民的話,需要持戶口本、身份證到相應的派出所辦理改名手續。
許可馨在國外,美國的警方沒有這個許可權給她辦理更名手續的。如果更名,必須蘇州方面的派出所具體辦理手續。
許可馨乘機回到中國,是需要經過機場海關這道審核關口的。如果她能順利回到蘇州的話, 就意味著中國方面給她開了一路綠燈。
根據筆者的理解和認識水平,我不相信許可馨能夠回到國內的。
如果真的回到國內,回到蘇州的話,此後關於許可馨的所有話題,不再參與討論。
因為,再這么討論下去似乎已經沒有必要了, 背後的傘太大了。
許可馨事件發酵後,官方消息曾經有這么幾個:
❸蘇州紀監委發聲:如果涉及到公職人員,無論是誰,必須依規做出處理。
此後,幾家新聞媒體多次@蘇州方面的有關部門,敦促許可馨事件的處理進度。
在這次會議上,對許可馨事件隻字未提。
當然,許可馨事件也沒有資格拿到這么重要的會議上去提。
但是這次會議結束後,幾乎所有的媒體對許可馨事件集體靜默了。
值得玩味……
直到5月8日,在北京師范大學2020年教育教學大討論開幕式上,教育部副部長孫堯點了許可馨的名字。
許可馨事件再度在網路上引發熱議和思考。
這說明什麼?
許可馨事件不只是普通網民知道,也不只是蘇州方面清楚,全國網民都知道,各層面的人士也都清楚。
許可馨事件或許是一層窗戶紙,戳破是早晚的事情;或許是一道堅不可摧的堡壘,那就需要火力十足的爆破手來完成了……
許可馨事件的進展,拭目以待。
許可馨事件發酵至今,全國網友一直在聲討,也一直在期待著有一個結果。但是時至今日,如石沉大海。大家也都有如題主所問:許可馨事件會不會有個合理的處理結果?
1、許可馨人在美國從網上發表辱國言論,警方介入極為不便。
正如有網友提問,為什麼朋友圈咒罵吉林人的范某某被迅速做出處理,並拘留10日,而許可馨卻得不到處理呢?如果把兩者做一個對比,你會發現許可馨這個人在美國,並不在國內,如果她在國內的話警方肯定會第一時間介入調查。但是她人在美國,如果警方介入調查就必須要去美國,要知道許可馨極有可能會以政治避難為借口尋求美國政府保護,這樣一來問題就嚴重了。
2、有一種猜測,許可馨事件會不會存在某種外部勢力在作亂?
到目前為止,我不相信有關部門對許可馨事件沒有調查過,不管其背後的 社會 關系背景是老虎,還是蒼蠅,在目前的反腐形勢下,想調查清楚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許可馨事件會次會是外部勢力精心炮製出來的鬧劇?如果是這樣的話,許可馨可就罪莫大焉,那可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違法犯罪了,大家想想,對於這種情形,怎好調查出來呢。
許可馨事件所造成的 社會 沖擊力如同一場颶風,讓所有的愛國人士都受到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刺激,盡管我們不願意接受遲遲沒有結果的現實,但是相信我們中國有一句老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假如許可馨果有其人在,相信總有堅持不懈的愛國民眾會和她死磕到底,因為她的家還在中國,她必須的回家,這就叫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許可馨辱國言論事件發生後,不但未得到什麼處罰,而且時不時又在網上露一下,並且有人發現她換頭換臉的又來上幾句:咱了,你的看我不是過得好好的,不服來打我呀等之類的話。這話又挑起網民憤怒,好似幾分故意。
我覺得這事有些復雜,如果在國內發生此事,不出三天,一定或多或少有些結果,但此事發生在或外的美國,查辦起來可能困難。
不過,許某馨人未找到,家庭背景未找到,但"許可馨″確成了網上熱搜,成了新的一個著名人物。現只要你在網上一搜索便可找到這樣的解釋:
後面還有人物解釋,人物爭議等內容簡介。
目前,每日仍有很多人打卡,想將此事弄過水落石出。
連教育部對此都說出了看法,這看法歸結為:教高問題。有的地方已經把她當成反面教材,讓學生進行作文寫作,從而達到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許恨國」事件,雖然讓網友們堅持打卡一個半月、連續驚動了六個部門都沒有明顯的結果,但是大家也不要心灰意冷,畢竟通過此事激發起大家的愛國共識,也讓家長和學校更加明白下一代愛國教育的重要性。
1.通過網友的打卡,讓越來越多的愛國人士參與到其中。在這場耗時一個半月的打卡行動中,很多普通民眾的愛國情緒被激發。
2.「養不教父之過」,看似是一個女大學生的口不擇言,其身上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缺失,在網友們的打卡和分析中,很多家長開始思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的側重點和方向。這是一個很好的啟發,至少它引起了家長們的反思。相信有了這樣的反思,以後家長會更注重孩子的愛國教育。人人重視子女的愛國教育,我們的祖國才有希望。
3.通過「許恨國」的留學生身份,也讓一些學生家長開始反思和害怕孩子在外思想不受控制。這有可能也會讓一些小留學生家長開始反思,小留學生的思想問題。
4.最大的收獲莫過於「許恨國」事件引起了教育部的注意。眾所周知「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只要學校教育更加重視愛國教育,更加重視師生的愛國精神培養,那麼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會受到影響,更加愛國。
學生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未來的希望,只有他們更愛祖國,更加樂於建設祖國,祖國的明天才能更美好。
綜上,通過她的這件事,我們都有著巨大的收獲,因為她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家庭教育和 社會 教育中愛國教育是多麼地重要。
最後,我相信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一切都只是在路上,終有一天,許可馨會得到她應有的懲罰!
不可能了,大家也不要一直追著不放了,畢竟人家現在在國外吃香的喝辣的,說不定過的逍遙自在,我們自己天天糾結著她的消息幹嘛,真的沒必要一直追著不放!
之前我也說也不會有什麼合理的結果,如果有的話早就發出來了,沒必要在這里磨磨唧唧的,要知道在這個網路時代查一個人的個人信息還是非常方便的,只不過現在不準這樣做違法,不然以前她父母個人信息恐怕早就爆出來了!
相關執法部門也沒辦法開展工作,公安機關不可能去跑到國外抓人啊,如果她在國內她估計早就被帶走調查了,畢竟網路不是法外之地;蘇州的紀委也不可能沒有證據就去調查相關的幹部,對了,她父母到現在是不是幹部都不知道呢!
你看現在一些媒體還報道許可馨事件嗎?官方媒體有真正對這件事情進行解讀過嗎?全是一些自媒體和網友不斷地打卡提醒著網路還有許可馨事件調查結果沒出,然而現在真的不會有調查結果了!
5月12日,張伯禮院士(天津中醫葯大學校長)通過網路直播為天津市大中小學生主講了一堂抗疫思政課,主題是:「眾志成城、科學防治,在抗疫斗爭中彰顯民族自信心」
報告會上,張伯禮院士分享了自己對於疫情中的某些人的看法,甚至可以說是正面斥責。其中關於許某馨,他是這么評價的:…,包括許可馨,寫那些惡毒語言,一個許可馨帶壞一所大學。
在其中一張幻燈片中,張伯禮院士直接發出了靈魂拷問(如上圖):家國情懷何在?極少數「知識分子」疫情下扭曲的價值觀!
就在前幾日,教育部孫堯部長點評此事時曾言道:假如父母能夠盡到應盡的責任,從小就告訴孩子:你是一個中國人,不能做對不起中國的事!也許就不會出現許可馨事件了!
可以說,許某馨已然成為了全國通用的反面教材。但是許某馨可能並未觸及到我國法律的底線,所以,相關部門也不好對其作出任何實質性的處罰。
①「許可馨」已經不再是一個名字,而是一個「代名詞」,她代表了極端自私、沒有為他人或 社會 做貢獻的責任感的一類人,這類人概括起來就是:端碗吃飯,放碗罵娘。
②一個真正自信的留學生絕不會通過詆毀自己的祖國來獲取外國人的認同,這只會增加別人對你的鄙視。
③對於孩子的教育,不能一味只注重成績,而忽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時也要避免流於形式。一個不熱愛祖國,不熱愛人民,留再多的學,也是沒有絲毫意義的!
從徐某馨3月29日發表不當言論到今天5月15日,已經整整過去了45天,雖然徐某馨的行為驚動了6個國家部門點名批評,但是徐某馨的行為依然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
許某馨說網路只有3天記憶,過段時間這件事就會被弱化,只是這次許某馨是真的錯了。 網路的記憶可能只有3天,但是網路的影響力可不止於此。
5月8日教育部副部長孫堯 點名批評徐某馨:
說明徐某馨的事件已經樹立了一個反面典型,我們的學校、老師、家長都應該進行反思。徐某馨可能會被當成愛國教育反面教材在全國的學校中進行學習。
很快這就變成了現實,達州2020年普通高中第二次語文診斷測試,最後一道60分壓軸大題,用許可馨在網路上辱國事件作為材料,要求學生以准大學生的身份,給許可馨寫一封信,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
雖然徐某馨沒有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她已經被釘在了 歷史 的恥辱柱上,徐某馨這個名字會讓我們更多下一代記住,徐某馨的行為時刻提醒著我們家長和老師,如何引導愛國教育。
她以為會過3天就會被淡化的行為,已經永遠不會被大家忘記。這也是我們網友堅持打卡的勝利。從此以後「徐某馨行為」不會被遺忘,會時刻提醒著我們,這些辱國行為應該被大家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