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國美女一口地道的漢語,這真的是她說的話嗎
正常,你會發現有的外國人方言說的比你好
『貳』 誰有中國人與外國人搞笑的故事
一個美國人,一個法國人還有一個中國人走在大沙漠中,走著走著看到一個瓶子,打開瓶塞後飄出來一個人來,那個人說:「我是神仙,我能滿足你們每個人三個願望!」 美國人第一個搶著說:「我第一個願望是要很多的錢。」神仙說:「這個簡單,滿足你!說說第二個願望吧。」美國人說:「我還要很多的錢!」神仙滿足他的願望後,美國人又說了他的第三個願望:「把我弄回家。」神仙說:「沒問題。」於是美 國人帶著很多的錢回了美國。 神仙又問法國人.法國人說:「我要美女!」神仙給了他美女。法國人又說:「我還要美女!」神仙也滿足了他,給了他美女。法國人最後說到:「把我送回法國。」神仙把法國人送回國後問中國人要什麼。 中國人說:「先來瓶二鍋頭吧。」神仙給了他。問他第二個願望是什麼。中國人說:「再來一瓶二鍋頭!」神仙問他第三個願望是什麼。中國人說:「我挺想法國人和美國人的,你把他們都弄回來吧。」 法國人和美國人氣的不得了,但又無可奈何,三個人只好繼續走。 走著走著又看見一個瓶子,打開塞子後又冒出一個人來,那個人說:「我是剛才那個神仙的弟弟,法力沒他高強,所以只能滿足你們每個人兩個願望。」 法國人和美國人合計合計認為先讓中國人說為好,免得一會又被他弄回來。於是中國人說:「那就先來瓶二鍋頭吧。」神仙滿足了他的願望。法國人和美國人催促中國人趕快把第二個願望說出來。中國人喝完二鍋頭後不緊不慢地對神仙說:「行了,沒事了,你丫走吧。」 一個美國人、一個日本人、一個中國人在叢林探險。結果全被吃人部落抓去了。可部落酋長說:"我今天心情好,不吃你們,但你們都得挨一百板子,但在挨板子前你們可以有一個願望實現。」 先挨板子的是美國人。他說:"挨板子前,先給我屁股墊上1個坐墊。」墊罷,板子雨點般落下;先前70板還湊合,70板之後坐墊被打爛,然後就是板板見血……打完,美國老摸著屁股走了。 日本人見狀後,要求10個床墊。1、2、3…100打完,日本人起身,拍拍屁股,沒事;然後張著臭嘴對自己的模仿能力和再創造能力吹噓一番,並想坐一邊看中國人的好戲。 中國人慢慢趴下,悠哉悠哉地說:"來,把日本人給我墊上。」…
『叄』 有個 類似 外國人比說中國話的節目 叫什麼來著
《漢語橋》 湖南台每年都辦的
『肆』 美女你好,你會說中國話嗎翻譯為韓語版
아름다운 안녕하세요, 당신은 중국어를 할
aleumdaun annyeonghaseyo, dangsin-eun jung-gug-eoleul hal
『伍』 和外國人比說中國話的上一句是啥
摘要 南腔北調中國話。
『陸』 當老外跟你說他會說中文時,你該如何回復他
我會很熱情的回他他的問題,並且用漢語跟他講解中國漢字和中國文化,聽不懂的可以用英語給他翻譯,我們的英語水平也不是很差。
『柒』 老外說中文有哪些有趣的事兒
外國人理解「方便」
最近,朋友發來信息,挺有意思的。請諸位不妨一閱。
「老外自認學會了漢語,來華赴任,方知漢語的復雜性。
「吃飯的時候,一人說去方便一下,老外不解,旁人告訴他,方便就是上廁所的意思。
「敬酒的時候,另一人對老外說,希望下次出國時能給予方便,老外納悶不敢問。
「酒席上,一電視台美女主持人提出,在她方便的時候會安排老外來做專訪。老外愕然,怎麼能在你方便的時候?美女說,那在你方便時,我請你吃飯,老外暈倒!」
漢語「方便」二字,在不同場合運用,其意思是完全不同的。第一句的「方便」顯然是上廁所。第二句的「方便」是要老外提供條件,給予幫忙。第三句的「方便」,很明顯是指有機會的意思。而第四句的「方便」是說有空的時候。但老外把「方便」二字,統統理解為上廁所。那就使人啼笑皆非,令人貽笑四方了!
『捌』 求外國人在中國鬧的笑話
外國人學中文鬧出笑話
1、「中國很行!」 這個笑話頗討中國人喜歡,說的是一個稍懂漢語的外國友人批評中國人在改革開放後驕傲自大的故事:有一次這位友人來華做工作訪問,與中國朋友在咖啡店坐定後,聊中國的文化,他對中國人的友好、禮貌、熱情深有感觸。但也表示,雖然中國人一向謙遜,但有時也很驕傲自大,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最明顯。比如,現在大街上隨處可以見到——中國人民很行,中國建設很行、中國工商很行、中國農業很行,有的乾脆就是「中國很行」。說完往外面不遠處一指,原來,外國友人有所指之處是一家銀行。「銀」的外形像「很」,「行」是多音字,除了行xíng,還讀háng,外國朋友未能分清,中國朋友聽罷哈哈大笑!
2、(注意「大」和「打」的區分)「勝敗都是中國人贏」。
曾有一道考外國學生的選擇題是這樣:「大連實德隊經過90分鍾激戰大勝北京現代隊,獲得冠軍。」問:下面哪句話與文意最吻合?A北京現代隊大勝大連實德隊、B北京現代隊大敗大連實德隊、C大連實德隊大敗北京現代隊。雖然正確的是C,考前模擬測驗反復強調,結果考場上許多考生還是選B。
這題目源於一則真實的故事:1983年,中國女排和美國女排小組賽上相遇,賽後中國報紙上出現了「中國隊大勝美國隊」的標題。過了幾天,決賽里中國和美國隊又碰頭,爭奪冠軍,中國報紙的標題換成了「中國隊大敗美國隊」一名名叫Christr的美國留學生看了報紙後很高興,認為美國隊贏了,在中國同學中稱贊自己的國家隊,結果弄出了大笑話。據說,直到畢業離開中國,Christr見誰都憤憤不平地稱,中國人太奇怪了,勝敗都是中國人贏,那還比賽什麼呢?
3、「親愛的姑媽」。
在漢語中,「娘」與「媽」一樣,都是指母親。有一初到中國學漢語的英國留學生,在校園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國女生。於是他給她寫求愛信,但一時忘「娘」怎麼寫了,便自作聰明,以「媽」代「娘——「親愛的姑媽……」
4、「含笑九泉」
上漢語課時,老師想了解一下近期外國留學生的漢語學習效果,便問,「你們能說出一句成語,來形容一個人很開心很高興的樣子嗎?」台下很快出現了「開懷大笑」、「興高采烈」、「手舞足蹈」等答案。老師接著又說,「這個成語里最好含有數字,比如一、二、三、四……」有一位留學生反應很快——「含笑九泉」
5、「你我都不是東西」。
這則笑話南師大漢語專業的老師曾在課堂上講過——一位自稱為漢語專家的美國教授,向他的學生講授中文課,在談到准確理解「東西」的詞義時,他作如下的表述:漢語中,「東西」並不僅僅表示方向,更多的時候指的是物品,如桌椅、電視機、眼鏡,都可以稱為東西,但如果是有生命的動物就不能這樣表示—— 比如,你我都不是東西!」
6、「方便時候不能來」。
一次,幾位中國同學邀請剛來華學漢語的外國男生吃飯,中間,一名中國同學出去「方便一下」。外國學生不懂其意,大家告知這是去廁所排泄。這名學生記住了,有一天,一名女生希望在他方便的時候拜訪他,這位留學生立即擺手,「你什麼時候都可以來,但就是我方便的時候不能來。」還把服務行業常見語「為顧客提供方便」,理解為向顧客提供上廁所服務,一時成為笑談。
為對「便」字一知半解,還弄出過另一則笑話——中國人請客普遍客氣,明明很豐盛的酒席,對客人也稱是「便飯」。有一次,一名外國客人看到中國主人准備了如此便飯,豎起了大拇指,贊美道——「這是一頓大便飯!」此言一出,全桌的中國人頓時沒有了味口。
7、「中國農民越來越貴了」。
此事發生在上世八十年代後期,有一名美國學生分不清「富」和「貴」的區別,在造句時寫道:「三中全會以後,中國農民越來越貴了。」
8、 「哪裡哪裡」。
「哪裡」連起說就是自謙,這是一般中國人都知道的,也常用。但初通漢語的外國人W先生不理解。一次W先生參加一對年輕華僑的婚禮,他很有禮貌地贊美新娘漂亮。一旁的新郎立即代表新娘表示感謝,「哪裡哪裡」。W先生覺得挺不好意思的,以為未說到地方,便用生硬的中國話再說——「頭發、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很漂亮!」
9、「戴安全套」。
帽子是套在頭上的,有時外國朋友便會弄混。有一中國老師講過一個發生在他教授的在京外國留學生身上的故事——這名留學生告訴老師,他常騎摩托車外出。老師提醒他北京車太多,要小心。他接了一句,「沒關系,我會戴安全套的。」
10、「一起上床吧」。
「上」與「起」有時意思相同,但如果分別搭配,意思可能完全相反。如「上床」與「起床」便是兩回事情,而「上床」還有一起睡覺那層意思。一美國女孩與臨時教她漢語的中國男鄰居一起應邀參加朋友PARTY,因時間太晚,又喝多了,便留宿下來。臨休息前,美國女孩給中國男鄰居遞了一張紙條——「我們一起上床吧!」她的本意是明天一道起床離開,卻害得中國男鄰居胡思亂想半宿。
「你我都不是東西」。
這則笑話南師大漢語專業的老師曾在課堂上講過——一位自稱為漢語專家的美國教授,向他的學生講授中文課,在談到准確理解「東西」的詞義時,他作如下的表述:漢語中,「東西」並不僅僅表示方向,更多的時候指的是物品,如桌椅、電視機、眼鏡,都可以稱為東西,但如果是有生命的動物就不能這樣表示——比如,你我都不是東西!」
「方便時候不能來」。
一次,幾位中國同學邀請剛來華學漢語的外國男生吃飯,中間,一名中國同學出去「方便一下」。外國學生不懂其意,大家告知這是去廁所排泄。這名學生記住了,有一天,一名女生希望在他方便的時候拜訪他,這位留學生立即擺手,「你什麼時候都可以來,但就是我方便的時候不能來。」還把服務行業常見語「為顧客提供方便」,理解為向顧客提供上廁所服務,一時成為笑談。
為對「便」字一知半解,還弄出過另一則笑話——中國人請客普遍客氣,明明很豐盛的酒席,對客人也稱是「便飯」。有一次,一名外國客人看到中國主人准備了如此便飯,豎起了大拇指,贊美道——「這是一頓大便飯!」此言一出,全桌的中國人頓時沒有了味口。
「中國農民越來越貴了」。
此事發生在上世八十年代後期,有一名美國學生分不清「富」和「貴」的區別,在造句時寫道:「三中全會以後,中國農民越來越貴了。」
「哪裡哪裡」。
「哪裡」連起說就是自謙,這是一般中國人都知道的,也常用。但初通漢語的外國人W先生不理解。一次W先生參加一對年輕華僑的婚禮,他很有禮貌地贊美新娘漂亮。一旁的新郎立即代表新娘表示感謝,「哪裡哪裡」。W先生覺得挺不好意思的,以為未說到地方,便用生硬的中國話再說——「頭發、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很漂亮!」
「含笑九泉」
上漢語課時,老師想了解一下近期外國留學生的漢語學習效果,便問,「你們能說出一句成語,來形容一個人很開心很高興的樣子嗎?」台下很快出現了「開懷大笑」、「興高采烈」、「手舞足蹈」等答案。老師接著又說,「這個成語里最好含有數字,比如一、二、三、四……」有一位留學生反應很快——「含笑九泉」。
『玖』 錯那縣的人會說中國話嗎
你是說普通話嗎?中國話范圍太廣了,藏語也是中國話。
『拾』 外國人不懂的漢語幽默
1.「看車!」
中國老師帶領十來位外國留學生,步行去天津動物園看熊貓等動物。離開學校大門得過一條很寬的馬路,疾駛的汽車一輛接一輛呼嘯而過。老師囑咐過馬路的外國學生大聲說:「看車,看車!」沒想到,幾位外國學生立即停住腳步,傻乎乎地注視著來往車輛。原來在這個語境中,老師說的「看車」,是注意來往車輛,確保安全的意思。可是外國學生卻理解為「觀看、注視車輛」。
2.「反正勝敗都是中國人贏……」
1983年,中國女排和美國女排在世界盃小組賽上相遇,賽後中國報紙上出現了《中國隊大勝美國隊》的標題。過了幾天,決賽里中國隊和美國隊又碰到了一起,爭奪冠軍,中國報紙的標題換成了《中國隊大敗美國隊》。一位名叫考斯特的美國留學生看了報紙後很高興,以為美國隊贏了,並在中國同學面前顯擺了一番,結果鬧了笑話。考斯特憤憤不平地說:「漢語太奇怪了,勝敗都是中國人贏,那還比賽什麼呢?」
3.「親愛的姑媽:」
在漢語詞彙里,「娘」和「媽」是等義詞,都指母親。一位到中國學漢語的英國留學生,在校園看上了一位漂亮的中國女生。於是他給這位女生寫求愛信,但一時忘了「娘」字怎麼寫,便自作聰明,以「媽」代「娘』,於是情書的開頭:「親愛的姑媽……」
4.「咱一起上床吧!」
漢語動詞「上」與「起」有時意思是相同,如「上樓」和「起身」都是身體向上的意思。但有時意思卻相反,如「上床」和「起床」就是兩碼事。一位美國女生孩和輔導她學漢語的中國男鄰居一起 應邀出席朋友的晚會。因時間太晚,又喝多了酒,就留宿在朋友家裡。臨休息前,美國女孩給中國男孩遞來一張紙條:「明天我們一起上床吧!」她的意思是明天一道起床離開。可是這張紙條,卻害得中國男孩半宿沒有睡安穩。
5.「天津的王八很多!」
「同學們,你們說一說,到天津快半年了。你們對天津有什麼印象?」
「老師,天津的汽車很多。」一位古巴女生說。
「老師,天津的自行車很多。」一位越南女生說。
「老師,天津的魚香肉絲好吃!」一位烏克蘭男生說。
「老師,天津的王八很多!」一位韓國男生說。
「什麼?你說什麼?」老師大惑不解!「你到前邊來,把這句話寫在黑板上。」
韓國學生用粉筆在黑板上寫了7個工整的漢字:「天津的網吧很多!」
6.「您盡管放心,我會戴安全套的!」
一名外國留學生告訴老師,他常騎摩托車外出。老師提醒他:北京大街上車很多,你騎摩托車一定要注意安全。這位外國學生說:「老師,您盡管放心,我會戴安全套的。」當然他說的意思是「戴頭盔」。
7.「我們大家都不是東西!」
一位教漢語的美國教授,在向美國學生講授漢語課時,分析漢語「東西」這個詞的詞義時講道:漢語詞「東西」不僅表示方向,更多的時候指的是物品,例如桌子、椅字、電視機、眼鏡,都可以稱為「東西」,但有生命的動物,就不能用「東西」來表示了。——比如,你和我都不是東西。我們大家都不是東西。
8.「我方便時,你可不能來!」
幾位中國同學邀請剛來華學漢語的外國男生吃飯。一名中國同學說「我出去方便一下」。外國學生不懂其意,中國學生告知:方便就是去廁所排泄。這位外國學生記住了。一天,一名女生說:「希望在你方便的時候,我到你這里來做客。」留學生聽後,立即擺手說:「不,不!你什麼時候都可以來,但在我方便的時候不要來。」
中國服務行業的口號「為顧客提供方便!」外國留學生理解成為有廁所為顧客服務。
中國人請客時很客氣很謙虛,明明是豐盛的酒席,卻對客人說:「請大家吃頓便飯。」外國客人看到中國主人准備如此的大餐「便飯」,便豎起大拇指贊美道:「這是一頓大便飯!」此言一出,令全桌中國人頓時沒有了胃口。
9.「哪裡—哪裡」
漢語「哪裡—哪裡」是自謙的意思,作為對友人贊揚的回應。但初通漢語的外國人W先生參加中國一對年輕人的婚禮。他很有禮貌地贊美新娘漂亮,而新郎卻謙虛地說:「哪裡—哪裡。」W先生覺得新郎認為自己說的不明確,就用生硬的中國話接著說:「新娘的眉毛、眼睛、鼻子、嘴,都很漂亮啊!」
10.「含笑九泉」
上對外漢語課,老師提問:「同學們,你們每人說一個漢語成語,形容老師今天很開心很高興的樣子。」學生很活躍:「眉開眼笑」「開懷大笑」「興高采烈」……。老師接著說,「說出來的成語里要含有數字,比如一、二、三、四……。」一位美國留學生反應很快,大聲搶答:「老師,含笑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