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全球小提琴演奏家著名的有哪些
蒂博(1880-1953),法國小提琴家,他與科爾托、卡 薩爾斯組成的室內樂團,被稱贊為「黃金三重奏團」 ,是本世紀最高水平的室內樂團。
海菲茲(1901-1987),猶太血統美籍俄國小提琴家, 6歲即在音樂會上演奏門德爾松的《小提琴協奏曲》 ,對這位演出行程式50萬海里的偉大小提琴家的普 遍評論是:海菲茲是小提琴家的楷模,他把熾熱的情 感與深邃的智慧熔於一爐,為候控製得恰到好處;凡是在小提琴上可能性做到的,他都能做到,並且做得 出類撥萃、不同一般。他對弓子壓力很大,發出宏亮 的聲音,左手的力的揉弦帶來輝煌的輝煌音色。他的 演奏表情深刻,強弱對比出神入化;風格朴實優美, 銷量已超過300萬張。他改編過150首小提琴作 品。 最近,rca將海菲茲的全部錄音製成cd,全集共 46輯65張cd。
米爾斯坦(1904- ),美籍俄國小提琴家,他的演奏 給人一種嚴峻的感覺和高貴的氣質,技巧極為出色, 跳弓輕巧精確,音色美妙精緻、優美,他的精湛技藝 和優美風格使他擠身於當代名家之列。
d·奧伊斯特拉赫(1908-1974),前蘇聯小提琴家,他 的演奏技術精湛,風格樸素高尚,表情深刻,氣魄豪 放,音色溫暖感人,被公認為當代最卓越的小提琴家 之一。
梅紐因(1916- ),猶太血統的美國小提家、指揮家 、國際音樂活動家,1969年起,三次連任國際音樂家理 事會主席。演奏技巧高超、感情豐富、音色清澈甜美,具有非常迷人的魅力。
謝林(1918- ),墨西哥籍波蘭小提琴家。他的演奏優 美雅緻,風格高尚,音色優美,能很好的表達原著的思 想感情,被認為是一位很敏感、很有修養的藝術家。他錄制的6首無伴奏以巴赫奏鳴曲是世界上最具權威的錄音。
里奇(1918- ),美國小提琴家,技術高超,演奏19 世紀炫技性曲目尤為得心應手。其演奏驚人的准確,以 技巧取勝。他的演奏繼承了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和風格 。技巧嫻熟,音色清澈。他是第一個錄制帕格尼尼的24 首隨想曲的小提琴家,是最有特色的小提琴大師之一。
斯特恩(1920- ),美籍猶太血統的小提琴家。演技 精確無暇,音色溫暖,音量宏大,以力度恰到好處著稱 。他與著名指揮家、鋼琴家、作曲家倫納德·柏恩斯坦 同是當代美國音樂界的領袖人物。
格魯米歐(1921-1986),比利時小提琴家,比利時小提 琴學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色純凈圓潤,風格優雅, 技法嫻熟,樂曲處理洗練細膩,具有深刻的內涵和耐人 尋味的韻律。
科崗(1924-1982),前蘇聯小提琴家,擅長演奏帕格尼 尼的作品。他的演奏具有濃郁的斯拉夫風格,感情豐富 ,輕松自如,純凈精確,明快優雅,富抒情性。演奏不同風格的作品,都能提示樂曲的神韻,令人回味無窮。
拉賓(1936-1972),美國小提琴家。音色優美,技巧華 麗而嫻熟,曲目極其廣泛,對個時期的作品都有深刻的 理解和動人的表演。可惜他英年早逝,評論家說,他若 多活幾年可以與海菲茲並駕齊驅。
阿卡多(1941- ),義大利小提琴家,指揮。演奏技 藝輝煌,感情豐富,能深深拔動聽眾的心弦,有「帕格 尼紀專家之稱」。
帕爾曼(1945- ),當代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之一,生 於以色列,不幸4歲患小兒麻痹,雙腿殘廢,坐輪騎演 奏,演奏感情真摯,風格宏偉,技巧嫻熟而輝煌。善於 以變幻無窮的音色表現不同時代作曲家的特點和心理, 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魄力。
朱克曼(1948- ),當代著名小提琴家,與帕爾曼同 生出於特拉維夫,他的演奏具有火一般的熱情,音色 優美、富有歌唱性,技巧和表現力相當出色。他常同妻 子(長笛演奏家)到世界各地演出。
鄭京和,韓國著名青年小提琴家,演奏技藝高超,音色 純凈優美,表情豐富,親切感人。
克雷默(1947- )前蘇聯小提琴家,演奏技巧精湛, 善於細膩而生動的表現內在情感。
穆特(1963- ),德國女小提琴家,演奏即豪放、沖 動,又溫柔、沉靜,表現出睿智和較深的音樂感。「 風格沉靜而忠於原作,左手手指十分靈活,顫音妙不可言。」而且經卡拉揚指點後,「揉弦更加飽滿、結 實,樂曲的演奏工整完善,一絲不荀」。卡拉揚稱贊 她為「自年輕格梅紐因之後的最偉大的青年音樂天才」。
Ⅱ 目前最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比較有名的小提琴家還是不少的。
其中伊扎克帕爾曼是比較著名的,《辛德勒名單》中的那段著名旋律就是他演奏的。
伊扎克帕爾曼5歲開始學琴,1958年13歲的帕爾曼被選到美國電視台演出,隨後即移居美國。由於帕爾曼在4歲時患小兒麻痹症,成為終身殘疾,因而無法站立演奏,但他卻以超常的毅力,克服困難,師從伊凡·加拉米安和多羅西·狄雷教授學琴,最終成為世界級小提琴大師。
Ⅲ 請告訴我一些有關小提琴家[沙拉張]的詳細介紹
琴壇驕女——薩拉·張
1991年,EMI唱片公司為一位年僅九歲的少年小提琴家推出了她的首張專輯,在當時引來不小的轟動,人們普遍為小提琴界又出現了一位年少有為的人物發出驚嘆,小提琴大師梅紐因更對她的演奏做出如此評價:「我想她是我聽過的最美妙、完美、理想的小提琴家」,雖然這段感想可能也充滿了同樣從神童之路走來的大師對後輩的關愛與提攜,但不可否認她的出色演奏才是打動大師並發出由衷贊美的決定因素。時光飛逝,在距離首張專輯發行十多年後的今天,這位當年的神童正一步步向著一位成熟的音樂家邁進,這些年她更是當之無愧的「琴壇驕女」,無論演出合約還是唱片的發行,都始終走在同行的前列,她便是美籍韓裔小提琴家薩拉·張
1981年出生於美國費城一個韓國人家庭的薩拉·張,四歲開始學習小提琴起,就不得不稱為一個奇跡。學習還不到三年,便得到與指揮家梅塔及紐約愛樂樂團合作在林肯中心著名的「艾弗里·費雪大廳」演出的機會,更意想不到的曲目竟然是帕格尼尼的《D大調第一小提琴協奏曲》!那次合作由於時間匆忙,幾乎沒有經過什麼排練,就正式演出了,但小薩拉倒是毫不畏懼,她近乎完美的發揮讓梅塔這位見多識廣大師也嘖嘖稱奇,自那之後也不斷給她很多機會與幫助。正是由於那次成功的演出,也是她引起了美國小提琴界的「教母」、朱麗亞音樂學院著名教授多蘿西·迪蕾的注意,將其收為學生。眾所周知,從迪蕾的班中曾走出了帕爾曼、祖克曼、沙哈姆等數不勝數的小提琴家,都大有作為,迪蕾的班級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也就好比是培養小提琴人才的源頭,使很多小提琴學習者仰慕。年幼的薩拉·張能得到迪蕾的教導,自然又向成功邁出一步。迪蕾對這位才氣橫溢的學生關懷備至,薩拉·張所有的專業課幾乎都由她親自指點(迪蕾班上的學生多達數十位,有很多其實只在她那裡掛名,多半的課都是由她的眾多助教指導的)。與此同時,迪蕾還盡可能多地為她尋找演出機會,使她在還不滿十歲時就與費城、芝加哥、匹茲堡等知名樂團合作,指揮也均是穆蒂、列文、揚松斯這樣的大牌。可以說,薩拉今日的成功與這位名師曾今給予的殷殷關切是密不可分的。自1991年起,她成為EMI唱片公司的專屬藝術家,走上了職業演奏家的道路,當然在此後數年中也仍然接受著恩師的教導。這些年來,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的音樂場所,1997年在卡內基音樂廳的首演更為她帶來了不同凡響的聲譽,之後她又先後到肯尼迪中心、柏林愛樂大廳亮相。她平均每年在EMI公司推出一張新作,成為該公司中錄音製品最暢銷的音樂家之一。由於她在首張錄音中的出色表現,1993年《留聲機》雜志授於她「年度最佳青年藝術家獎」,六年後,她又得到了「艾弗里·費雪」大獎。與很多同行相比,薩拉的藝術之路頗為順暢,自幼成名、名師指點、多位藝術前輩對她厚愛有佳,並沒有參加任何比賽便已獲得成功,似乎幸運之神始終對她特別眷顧。
薩拉的錄音曲目主要包括了很多重要的協奏曲和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小品與少數室內樂作品。雖然這其中的水準也是參差不齊,但總體還是讓人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以下幾款薩拉·張演奏的小品專輯,無疑是她大部分唱片中是最有吸引力的,而且這幾張唱片中的曲目包羅萬象,音樂內容豐富多彩,薩拉演奏中的很多優點及一些缺點在這其中便已顯而易見。
很多老一代小提琴演奏大師所熱愛的小品,如今已漸漸被年輕一代遺忘,很多演奏家總認為這些作品分量太輕,不能顯示自己的實力。殊不知,演奏這些小品無論是對自己樂感的培養還是音樂素養的提升都有著很大的幫助,有時一首小品要演釋的生動也並不比演奏一首協奏曲或奏鳴曲容易。相比之下,薩拉·張對這類可口的「甜點」倒是情有獨衷,已先後出版三張以此類作品為主題的專輯,據悉她的下一張錄音仍由克萊斯勒創作與改編的一些小品所組成。
1999年發行的那張《首演獨奏會》,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到目前為止薩拉·張給我帶來最多驚喜的一張唱片。記得我第一次是在電台的節目中欣賞到這張唱片的,她完美的音色讓我難以想像這是一們九歲孩童的演奏,難道是又來了個少年梅紐因?這樣的好奇令我對她興趣大增,當即找來這張唱片一聆全貌。
雖然是一張小品專輯,但看的出,在曲目選擇上是頗費了一番心思的,試圖讓聽眾在短短一小時中,對少年薩拉·張各方面的音樂才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薩拉在錄音時雖然還是個在使用1/ā4學生琴的孩子,但她對音樂把握的分寸感及演奏中時刻閃現的靈氣已遠非一個同齡人所能及。在《旋律》《愛的致意》《安慰曲》《夜曲》等抒情樂曲中,她良好的樂感及自然、純真的音樂流露把人深深打動。而在演奏帕格尼尼的《隨想曲》(分別為E大調第一首與E小調第十五首)、埃爾加《任性的女子》等高難度技術性作品中,她也是那麼的輕而易舉,讓人很是羨慕。當然,她在這張唱片中所演奏的《卡門幻想曲》,每一段落都活靈活現,技術片段干凈利落,音樂完全發自她的內心,沒有一絲做作。同樣的作品,當我於去年聆聽她現場演奏時,已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了,音準的失誤姑且不論,單是看她靠腳打拍子便知道她心中的音樂少了很多,但願那隻是因為她不在狀態吧。所以,如果你想了解「神童」時期的薩拉·張,這張唱片是必不可少的。
在推出多張協奏曲唱片後,薩拉·張再次出版了一張小品專輯《純朴的薩拉》,這距她錄制首張唱片已有五年,其中的演奏一如既往地可愛,音樂的流露就好比專輯的標題純朴、真誠。開場的《精靈之舞》精神抖擻,讓人眼花繚亂。帕格尼尼的《如歌》、門德爾松的《乘著歌聲的翅膀》、格魯克的《旋律》等作品由她奏來音色迷人、格調高雅,音樂處理細膩,很經得起推敲。而諸如《霍拉舞曲》《木屐舞》《引子與塔蘭泰拉》等一些「琴王」海菲茲的拿手好戲,在這位年輕的後生手中同樣舉重若輕,游刃有餘,讓人不禁佩服
《冰與火》是薩拉·張在EMI公司推出的第十一張唱片,這時的她已是一位紅透半邊天的國際級小提琴明星了,在此張專輯中與她合作的是著名男高音多明戈(在此他的角色是指揮)與柏林愛樂樂團,他們共同演釋了多首大眾喜聞樂見的由管弦樂隊伴奏的通俗小提琴名曲。
相比前兩張完美的小品專輯,這張唱片就不是那麼具有說服力了。《卡門幻想曲》雖然技術水準依然上佳,但總覺得音樂已比不上她自己幼年那麼自然,當時音樂中的那些神韻也已有所削弱,這一方面可能因其自幼便給人們帶來太多驚喜,是我們對她抱以太大的期望,另一方面或許是她的職業演奏生涯開始的太早,之後正常的學習生活難免會被打亂,缺少了很多必要的練習,隨著時間的推移,演奏中的弊端也開始一點點的有所暴露。拉威爾《茨岡》中,很多變換多彩的節奏特製,在她的演奏中也很難尋覓蹤跡,讓人多少有些感覺乏味。令人欣慰的是,在演奏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貝多芬《F大調浪漫曲》、馬斯內《沉思》、德沃夏克《浪漫曲》時,薩拉·張又讓我們聽見了從前的她,高貴、恬靜,音樂中充滿著美妙的幻想。
在薩拉·張所錄下的十多首協奏曲中,也有著很多可圈可點之作。帕格尼尼《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與薩瓦利什及費城交響樂團合作)是當年為她贏得「神童」美譽的作品,為此她在簽約EMI的第二年就將它錄製成唱片。她的演奏沉著、自信,昂首挺立,慢樂章清新、直率,而且她很懂得如何使音樂柔和、悅耳,末樂章更令人眩暈。整部作品的演奏充滿著對人們聽覺的誘惑力。這也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少年時期梅紐因的演奏。薩拉·張演奏柴科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與科林·戴維斯和倫敦交響樂團合作)從第一個音符開始便激發起我的濃厚興趣,每一個分句都處理得充滿詩意和有想像力,聽起來總是那麼自然優雅。而且她避免了濃重的色彩,音色異常純凈。我尤其喜愛她演奏該協奏曲中的《小坎佐納》,速度相比很多提琴家要慢些,音色很是真實和甜美,明暗對比尤其細膩。維厄唐的《A小調第五小提琴協奏曲》(與迪圖瓦及愛樂樂團合奏)自海菲茲之後,很難找到具有說服力的詮釋,而薩拉·張卻做到了。她的演奏在首樂章和柔板樂章美麗動人的抒情主題時柔情萬種,令人著迷。簡短的終曲也是那般的熱情奔放。她的門德爾松、德沃夏克的協奏曲均是上佳的演釋,這其中只有西貝柳斯協奏曲略顯遜色。
這幾年中,薩拉·張也經常與一些志同道合的演奏家一起演奏室內樂,相信這對提高她自身的音樂修養又能有很大的幫助。真誠地希望這位「琴壇驕女」能夠「驕」而不「傲」,成為一位跨世紀的弦樂大師。
Ⅳ 中國最有名的小提琴演奏家是誰
呂思清、盛中國、李平昌、劉育熙這些都是很出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希望能採納
Ⅳ 中國有哪些小提琴演奏家
華人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和教育家
盛中國、俞麗拿、馬思聰、呂思清、陳美、李自立、陳剛、何占豪、李傳韻、薛偉、黃濱、黃蒙拉、寧峰、陳曦、林耀基、趙薇、林朝陽、王振山、王德榮、靳延平、尚坤等。
拓展資料
俞麗拿(1940一),中國女小提琴演奏家。浙江鄞縣姜山鎮人(今屬浙江寧波市)生於上海。幼年學鋼琴1951年進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就學,先後師從竇立勛、譚抒真曾被選人外國專家班學習。
1962年在該院畢業。現任上海市音樂家 協會副主席、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任小提琴、中提琴教研室主任、上海音樂學院學科帶頭人)、俞麗拿小提琴藝術基金董事長。俞麗拿是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 英台》最權威的演繹者之一。
數十年來她演奏了無數次《梁祝》,技藝爐火純青感情細膩豐富。其問俞麗拿曾和不同的指揮家、樂團合作數度將這部作品灌錄成唱片,均是非常優秀的版本。其中俞麗拿在1996年與BMG唱片公司合作錄制的這部作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Ⅵ 最著名的小提琴家是
中國最著名的小提琴家是薛偉、黃蒙拉、李傳韻 、胡坤等等。
薛偉,籍貫江蘇無錫,生在河南開封。8歲學琴,14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19歲考入中央音樂學院,曾師從林耀基、鄭石生、周彬佑、陳新之等教授,1985年薛偉獲得倫敦市長的幫助,由Midland Bank和Kleinwort Benson贊助到英國Guildhall音樂戲劇學院大師班,跟隨尼曼教授學習。自1989年起,年僅25歲的薛偉被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聘為教授,成為該院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教授。薛偉曾在1981年中國全國小提琴比賽、1982年英國卡爾·弗萊什國際小提琴大賽、1983年日本國際音樂(小提琴)大賽獲獎。1986年薛偉在莫斯科贏取了第八屆國際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銀獎。僅僅兩星期後,薛偉返回倫敦參加了卡爾?弗萊什國際小提琴大賽,贏得了金獎並囊括了其他所有獎項。
黃蒙拉出生於上海,先後跟隨張欣、俞麗拿教授、喬治.帕克教授 (Gyorgy Pauk) 以及托馬斯. 布蘭蒂斯教授 (Thoma Brandis ) 學習小提琴,並先後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和德國呂貝克音樂學院。黃蒙拉技巧精湛、心理表現穩定、情感處理細膩,其演奏彰顯出一絲不苟的嚴謹,並融匯了豐富的個性元素。著名的英國《留聲機》雜志稱贊「黃蒙拉的才華正快速的為世人所知」。
黃蒙拉曾與很多世界知名的交響樂團合作,其中包括德國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貝班格交響樂團、斯圖加特廣播交響樂團、漢堡交響樂團、盧森堡愛樂樂團、丹麥國家交響樂團、瑞士巴塞爾交響樂團、法國尼斯愛樂樂團、捷克愛樂樂團、貝爾格萊德愛樂樂團、日本NHK交響樂團、東京交響樂團、日本愛樂樂團、京都愛樂樂團、大阪愛樂樂團、仙台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墨西哥交響樂團、香港管弦樂團以及澳門樂團等。
祖籍東莞,有「小提琴王國中的鬼才」之稱的李傳韻,是國際知名的年輕一代的中國演奏家,被譽為中國最年輕的小提琴國際大師。07年李傳韻登台東莞玉蘭大劇院,為東莞父老鄉親演奏。07年李傳韻來莞演出,是為完成外祖母的遺願,屆時東莞市民將可在東莞玉蘭大劇院聆聽「『春之聲』傑出小提琴家李傳韻獨奏音樂會」,聆聽小提琴家李傳韻的絕美旋律。
李傳韻1980年4月30日生於青島的一個音樂世家,父母都是專業小提琴演奏家。李傳韻三歲便隨父母學習小提琴並顯示出過人的天賦。2001年,李傳韻以香港最傑出小提琴家的身份同香港小交響樂團赴法國音樂節演出,被譽為2001年法國音樂節最吸引的音樂會,李傳韻被譽為最天才的青年音樂家,此後李傳韻活躍於世界各大舞台。
更值得關注的是,李傳韻現在使用的小提琴,是於1784年製造的GB瓜達尼尼義大利名琴,這把GB瓜達尼尼小提琴是瓜達尼尼系列名琴中最好的一種,被譽為全球十把義大利名琴之一,由世界名琴協會·斯特拉底瓦里協會主席傑里夫·富什先生提供並讓李傳韻免費使用。
胡坤是第一位在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獎的中國大陸小提琴家,他是一位非常富有激情的演奏家。
他那令人目瞪口呆的演奏技巧和無與倫比的音樂演繹已經讓他躋身於世界級演奏大師之林,聲譽隨著琴聲響遍全世界。
十七歲時在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獎,成為新中國第一位在國際小提琴比賽中獲獎的小提琴家,使中國小提琴在國際比賽中實現了零的突破,後又曾在多次重大國際比賽中獲大獎。他是梅紐因大師唯一的私人弟子,多年的師生合作同台演出走遍世界樂壇,是中國大陸第一位走上國際舞台的職業小提琴獨奏家。近年來,他又開始了他的指揮生涯,師從於中央音樂學院徐新教授學習指揮,又在倫敦師從世界指揮大師科林 戴維斯爵士(Colin Davis)。
Ⅶ 中國最美最年輕的小提琴家是誰
劉宵算拉琴好長得帥的,老實說中國女小提琴演奏家沒有造詣很高的,但楊天媧技術真的是少有的好,13歲錄制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也算世間少有。不管聽任何小提琴家演奏,如果對演奏技術不了解,那就閉上眼睛聽,最直觀的去感受音色的變化和對作品處理的細膩程度,表面投入的只能是表情帝,不是說動作表現的誇張,長得好看就能提高音樂內在的質量的。
Ⅷ 世界上都有誰小提拉得好的
伊扎克·帕爾曼(Itzak Perlman,1945-),以色列著名小提琴家。是理發師之子。4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症成為終身殘廢。年紀很小就學小提琴,在特拉維夫接受音樂教育。作為一個音樂神童,13歲那年他就被送到特為有天賦兒童而設的巡迴音樂表演——美國教育部蘇利雲童星旅行團。此後他獲得獎學金和在美國——以色列基金會的幫助留在美國茱利音樂亞學院學習。
1963年帕爾曼進行第一次正式表演,但當時正好發生報業罷工,因此他的演出沒有任何評論而受到忽略。1964年他參加紐約的拉雲翠特比賽獲得第一名並與夏洛克(Sol Hurok)簽訂合約進行全美50城市巡迴演出。1965年作為一位國際級小提琴家他到以色列和以色列愛樂演出8場音樂會獲得巨大成功,同年回紐約演出在閉幕後觀眾5次要求他再次表演。classic
30多年來帕爾曼都是其中一位最著名、最受歡迎的小提琴手。他已經把幾乎所有小提琴著名樂曲進行錄音。除了獨奏他也曾經和世界其他著名演奏家一起錄制室內音樂和邊緣音樂。
Ⅸ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小提琴家
中國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中國最著名小提琴三大演奏家如下:
盛中國,男,祖籍江西臨川,出生於重慶。「傑出的音樂表演大師」、「最迷人的小提琴家」、中國的梅紐因(Menuhin)是世界音樂界權威人士對中國小提琴家盛中國的贊譽。代表作品有《梁祝》等。作為中國交響樂團國家級小提琴獨奏家,為促進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很大貢獻。
俞麗拿,中國女小提琴演奏家;浙江鄞縣姜山鎮人(今浙江寧波市),生於上海。幼年學鋼琴,1951年進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上海音樂學院管弦系就學,先後師從竇立勛、譚抒真,曾被選入外國專家班學習,1962年在該院畢業。
呂思清,男,中國小提琴家。他是第一位獲得國際小提琴藝術最高獎——義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金獎的東方人。這位被國際權威音樂雜志《The Strad》譽為「難得一見的天才」的傑出中國小提琴家。
Ⅹ 范晨君哪裡人
范晨君
中國小提琴家
范晨君,青年小提琴演奏家、德國法蘭克福音樂學院小提琴博士、浙江音樂學院青年小提琴教師,是中國大陸如今第二位畢業於世界十大音樂學院—法國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 (CNSMDP) 的小提琴家。
2015年范晨君加入浙江音樂學院擔任小提琴雙語老師。[1]
中文名
范晨君
國籍
中國
畢業院校
巴黎國立高等音樂學院;法蘭克福國立音樂與藝術表演大學
職業
小提琴家
人物介紹主要作品榮譽記錄人物采訪人物評價TA說
人物介紹
演奏會現場
五歲由母親啟蒙學習小提琴,11歲獲紅棉杯全國小提琴大賽第五名,同年考取中央音樂學院附小。2000年法國小提琴大師熱拉爾-布萊(Gérard Poulet)來校交流時得到大師賞識,2003年在大師的邀請下赴法留學。2004年考取世界十大著名音樂學院--法國巴黎國立音樂學院(即法國巴黎國立高等音樂院),師從亨里克·謝林(Henryk Szeryng)大師的得意門生,法國巴黎歌劇院史上第一位女首席,希樂微-卡奏(SylvieGazeau)教授,並在2008年以年級第一名的優秀成績畢業。[2]
後隨著名鋼琴家朱曉玫,法國十大鋼琴家克拉爾-德賽(Claire Desert),法國著名重奏組伊賽依四重奏 (Ysaye quatuor)學習室內樂演奏。2010年以第一獎的成績畢業。同年考取法蘭克福音樂和表演藝術學院演奏家專業博士文憑(KonzertExam),師從德國五大交響樂團之一, 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BambergSymphoniker)首席,瓦爾特-福爾希特(Walter Forchert)教授,2014年取得最高演奏家,博士文憑。在校期間應邀為世界最著名音樂出版社之一的Barenreiter出版社 ,為勃拉姆斯圓號三重奏新譜出版錄制宣傳CD。
范晨君在學業外也積極參與樂團演出,2006年,經世界級指揮,鋼琴界大師艾森巴赫先生(ChristophEschenbach)親自挑選成為巴黎交響樂團(L』orchestrede Paris) 見習團員, 參加該團2006-2007音樂季,並為法巴黎交響樂團2007年音樂季開幕音樂會表演弦樂四重奏。期間與許多世界級大師同台合作,如指揮大衛 金曼(David Zinman)法國鋼琴家Pierre-LaurentAimaird等。同年考取美國國際愛斯本音樂節獎學金赴美交流,期間與沙拉張(SaraChang),朗朗(Lang lang), 沙漢姆(Shaham),希拉里哈恩(Hilary Hahn) 等同台演出。並在2012年從八十餘人脫穎而出,考取德國頂尖交響樂團,柏林德意志交響樂團(DeutschesSymphonie Orchester Berlin),成為正式簽約實習團員。[3]
范晨君也與許多歐洲著名音樂家合作演出重奏,如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大提琴首席Matthias Ranft,德國班貝格交響樂團首席Walter Forchert,法蘭克福音樂與藝術大學教授Roland Glassl,李昂國立高等音樂學院教授Annick Roussin,法國馬爾梅松音樂學院教授Claire de Merlet等。在校期間多次擔任樂團首席一職。
她也曾被音樂及小提琴界大師指導,如馬克西姆·文格洛夫(maxim vengerov), 熱拉爾 。布萊(GérardPoulet),依達韓岱爾 (ida haendel ),Pamela。Frank ,阿爾班·貝爾格四重奏 (Alban Berg quartet),受邀參加法國格拉夫音樂節溫格羅夫大師班,林賽四重奏(lindsay quartet),伊薩伊四重奏(Ysaÿe quartet)等。經常在德國法國舉行獨奏,重奏音樂會, 曾應邀在巴黎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UNESCO de Paris),法國巴黎國家錢幣博物館(Hotelde monnaie) ,巴黎盧浮宮,德國科隆伯格(Kronberg),台南音樂廳等演出。她所在的四重奏應邀赴法國奧爾良Orlean,波爾多Grave音樂節等表演。並於2013應邀擔任室內樂嘉賓參加德國FrankischeMusiktage音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