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網上那種行書字體比較好看(最好有圖片。)謝謝啦!
這種不錯
在電腦上操作:點擊下面綠色塊,下載後,復制、粘貼到C:WindowsFonts文件夾,打字時,選擇該字體即可。字體如下:
② 行書字體欣賞
當代書法藝術生存狀態轉型的背景下,行書作為書法的主要組成,逐漸成為書法發展和表現的主體。不少書法愛好者都喜歡行書字體。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行書字體欣賞,希望你們喜歡。
行書字體欣賞圖片5
行書的章法
行書的章法較楷書的章法復雜得多,行書可分為字字獨立的行書,如《蘭亭》、《韭花帖》等,典型的是《韭花帖》,由於字距行距較大,使人視覺易於集中到單字上來,這類行書追求單字內的完美,字的大小變化含蓄,字與字之間呼應含蓄,行軸線變化不大,這類行書有靜氣,更為靈空平淡;另一類是夾雜草書、字的大小變化比較大的行草書,如《祭侄稿》、《篋中帖》等。這類行書字距小,行距大,一行中字大小變化大、字與字之間呼應強,行軸線變化大,行與行之間有變化,整張作品的節奏、情感變化大。
一、字的軸線與行的軸線
所謂字的軸線是指經過字的重心,把該字分成平均兩部分的直線,如圖中的第二行我們給各字畫出了它們的軸線,它能表示出字的運動趨向。
行的運動線是指參考字的軸線,用一條曲線來表示一行中字的運動變化,如上圖第四行我們用綠線來表示行的運動線。
上圖第三行是把字的軸線調整後,行的運動線呈現直線的效果,如果不是字的大小有變化的話,這樣真的是如古人所說“字如運算元”了。
二、一行中單字的外輪廓變化及行的外輪廓變化
我們給一行中各字畫出它們的外輪廓,發現一行中並非字字都是長方形的方塊字,而是多個形狀各異的美妙的圖形串聯成一行的。
給一行字畫出它們的行外輪廓線,我們發現一行字的外輪廓呈現起伏變化的曲線,這都要靠創造性的對單字進行收放伸縮、大小錯落、疏密對比等來處理變化。
三、線的變化
從《篋中帖》我們可以看出字數不多的一件作品中,線有長短粗細、枯潤濃淡等變化,如果說《蘭亭》前後可以劃分出三四部分不同但變化很微妙的線質,那《祭侄稿》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強烈的線質對比。粗線給人厚實、沉穩,細線則是靈動飄逸;圓線溫潤,方筆則見凌角;長線舒展,短線利落;濃墨暈化,枯筆飛白......作品一氣呵成,這些線有機結合,看似隨意,實為巧安排。行書難,難在有法有情,自然而然,方為佳作,當然如能如李白所說“清水出芙蓉,天然來雕飾”最妙,那是可遇不可求。至於風格、個性就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了。
四、墨的變化
我們從《篋中帖》看出墨的變化:如果我們把字理解成強弱不同的墨點的話,我們可以看出一件書法作品中墨點的豐富的變化、巧妙分布,一行中強弱墨點參差分布,行與行有變化,有如五線譜上動人的音符;古人在有意無意中,粘一次墨,寫幾字,直到墨枯,再粘再寫,這樣通過墨色變化,暗示出一種流動、時間延續、情感變化;墨的變化的另一層意思是書家有意使用不同濃淡的墨色來配合筆、紙寫出不同美感的行書作品,如米芾的《值雨帖》用枯墨,效果完全不同於《篋中帖》。
五、書寫速度的變化
從書法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前三行的書寫速度慢,倒數的二三行應該是行筆如飛,殺紙更見痛快,最後一行來來個跳躍,老米每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創造性表現,如《致彥和國士》後幾行枯筆作書,何其怪,何其狂,何其妙!
③ 女字行書怎麼寫好看
女字旁開始學寫的時候慢一點,這個很關鍵。接下來就是起筆的時候要穩。斜撇與提中間的連線是拉絲,不是筆劃,寫的時候不要僵硬了。
④ 好看的行書硬筆書法作品
不能錯過的精美優秀好看的硬筆行書書法作品,從這些書法作品中,我們能發現什麼樣的行書書法之美呢?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好看的行書硬筆書法作品,希望對你有用!
好看的行書硬筆書法作品欣賞
好看的行書硬筆書法作品圖片4
行書的發展歷史
王獻之是王羲之第七子,亦極擅行書,其行草代表作有《中秋帖》《鴨頭九帖》《新婦地黃湯帖》等。《中秋帖》是“三希之一”。《鴨頭九帖》也是王獻之行書墨跡中的佼佼者。其用筆灑脫流利,與其他帖相比,此帖風格明顯不同,極其雅逸,隨意中書寫,而神韻自得。《新婦地黃湯帖》及《廿九日帖》等也是王獻之行書中的上乘之作。用筆秀勁飄灑,靈動宜人。在王氏一門書翰中,還有一件彌足珍貴的墨跡,就是王珣的《後遠帖》。珣為羲之侄,其書法遒麗峭勁,瀟灑流暢,“東晉風流,宛然在眼”。清代乾隆帝極珍愛此帖,將其與羲之《快雪時晴帖》、獻之《中秋帖》同藏於養心殿書房,並稱此處為“三希堂”。所謂“三希”就是三件稀世珍寶。該帖是存世最早的行書著名墨跡真本,極是珍貴。其中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被列為“三希之首”。
到了唐代,唐太宗李世民尤喜行書,他酷愛王羲之的行書。由於唐太宗的提倡,更加穩定了行書在書法史上的地位,尤其是二王體系的行書,籠罩了整個唐代,成為一代風范。他本人也是行書的高手,他的代表作品《溫泉銘》,就是學習二王典範。此碑也是第一塊將行書運用到碑版上來的刻石。這在行書史上是一大飛躍;也為行書開辟了新的領域。盛唐時,出現了一位書法大家,他將二王行書又推向了一個嶄新的階段。他就是李北海。
李北海,名邕,字泰和,因任北海太守,人稱“李北海”。他在繼承二王同時,發揮自己的特點,創立了行楷一路,所謂的“行楷”就是指在楷書的筆畫中溶會行書的筆意,在行書的結構中又吸收了楷書成分。這種字雖早在李北海之先就有過試嘗,但到李北海筆下才真正成熟和統一。當時的李陽冰稱贊他為“書中仙手”。李北海一生寫字甚勤,有人說他平生書碑有八百多塊,許多名碑都自書自刻。傳世作品有《麓山寺碑》《雲麾將軍李秀碑》《雲麾將軍李思訓碑》《法華寺碑》《東林寺碑》《葉有道碑》等等。其中《麓山寺碑》最見風神。
此碑刻者託名黃仙鶴,其實就是李北海自己刻的。後人稱此碑“三絕”:文絕、書絕、刻絕。
唐代傑出的書法家顏真卿,不僅楷書藝術博大精深,而且在行書上也有極高的成就。他的行書雄健剛強、氣勢磅礴,不追求雕琢之氣,而滲透他那剛正的性格、豪放熾熱的情感。其著名行書作品有《祭侄稿》《爭座位帖》《劉中使帖》等。字體挺拔、氣骨情真,為歷代書家所頌。宋代米芾號稱《爭座位帖》為顏書第一。元人鮮於樞把《祭侄稿》評為天下第二行書,有人將此帖同王羲之《蘭亭序》並列為世之“雙璧”。
行書到了宋代,出現了新的面目。書法家往往藉助書法來表現個人的學識、個性和懷抱。所以古人評及宋人書法說“宋人尚意”。能代表宋代風格要推舉“宋四家”。宋四家指的是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學識淵博,在古文、詩詞、書法、繪畫等方面都取得相當輝煌的成就,可以說他是歷史上少有的天才。他在書法上主張師化自然,所以他的作品中有一種天真爛漫之氣。代表作品有:《天際烏雲帖》《寒食帖》《赤壁賦》《杜甫榿木詩帖》等等。以《寒食帖》為世人所重。
⑤ 適合女生寫的漂亮字體有哪些
我的觀點是:篆書字體,隸書字體,楷書字體,行書字體,都適合女生練習,草書入門雖然難點,但也適合女生練習。關鍵是要自己喜歡。只有喜歡,才能學得進去。
學書法的好處
一、可以培養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
通過觀察、分析點、橫、豎、撇、捺、折的形狀特點,書寫方法,形式效果等,來完成每個字的書寫過程。長此以往,書寫者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必定得到發展。
二、能養成細致、專注、沉著、持久的品質。
正如郭沫若先生曾經說過的,「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端正、干凈、容易認。養成這樣的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注意力,善於體貼人。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行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
三、可以培養審美情趣。
因為漢字是由線條組成的、具有審美價值的方塊文字。書法實際上是以結構的疏密、點畫的輕重、運筆的疾緩來抒發情感和描寫意境的。 在練習過程中,首先,要按正確的筆順去寫,注意筆畫間呼應的規律,力求先將字寫正確、規范、整潔,再是美觀。
通過名貼欣賞和書法技能學習,逐步感受到漢字的形體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懂得什麼是美的,怎樣才能更美;最後,美感染了練習者,就會激發追求美、創造美的慾望。
四、發展健康個性,勇於創新。
因為藝術的生命在於個性,這一領域向來都有接納各種美的雅量,不會有人不喜歡隸書而否認隸書之美。在學著去欣賞、接納別人心目中的美的同時,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取長補短來滋長你心目中的美;其次,在這一領域一直推崇創新,追求個性化的東西。
五、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熱愛。
⑥ 女生寫什麼字體好看
我喜歡楷體~~~覺得特別漂亮 一般練書法楷書的話 女生寫字會很好看哦
⑦ 最好看的十種字體
一、行楷
行楷,是行書字體中的一種,行書按照其書寫時含楷書與草書筆法的多寡來確定是行楷還是行草。行楷,就是含楷書筆法多的;行草,則是含草書筆法多的。
行書的出現是為了加快楷書書寫速度且不造成識別上的難度,因此,此字體一經面世就得到廣泛的應用,在歷代的書法作品中,行書作品的比重是最大的。
學習行楷,無論是取法古人還是今人,其學習資料非常豐富,但是,在學習行楷之前最好先打好楷書的基礎,如此一來學習行楷則會事半功倍。
二、學習計劃
楷書是行書和今草的本體,學好楷書再學習行書和草書可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可以說,若沒有楷書,則不會有現在的行書和今草這兩種字體。
在短期的書法學習計劃中,以行楷作為學習的目標,首先先學好楷書,學好楷書則需要:
1、選帖
依照自身的審美觀點,選擇一本盡量詳盡的教程,按照筆畫、偏旁偏旁、間架結構、章法等技巧篇章逐一學習,在穩固上一個學習目標後再繼續下一個的學習,不可好高騖遠,若基礎不穩則努力白費。
2、定時定量
書法的前期學習,主要是技巧方面的,其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需要有一定的毅力能堅持下去。
學習書法,必須每日定時定量地進行練習,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此,按照自身的具體情況制定一個學習時間和學習數量方面的計劃是保證能夠堅持學習下去一個重要因素。
學習數量方面,以少字多精為主,不管是學習筆畫還是偏旁部首或是間架結構,在學習中都需要練習到與范帖一樣才算過關,才可以下一個字或篇章的學習。如果寫得跟范帖上的字不一樣,即使寫得再多也無濟於事,反而會養成一個很壞的習慣。
綜上所述
在傳統的篆、隸、楷、行、草五體字當中,毫無疑問兼顧實用與美觀的非行書字體莫屬,而其中又是以行楷最為流傳廣泛,學好行楷需要打好楷書的基礎,楷書的基礎要打好就需要學習自己喜愛的書體和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此兩者達到後按部就班一步一個腳印穩定學習,如此就能學好楷書,學好楷書學習行楷就會事半功倍。
⑧ 有什麼行書字體好看的
趙孟頫的行書《洛神賦》挺好
⑨ 行書硬筆書法字體作品欣賞
行書,就是現行漢字最理想的“手寫體”。它兼有楷書易於辨認和 草書 便於快寫的雙重優點,最適合於日常書寫用字的要求。下面我帶給大家的是硬筆書法行書字體,希望你們喜歡。
硬筆書法行書字體欣賞 硬筆書法行書字體圖片1
硬筆書法行書字體圖片2
硬筆書法行書字體圖片3
硬筆書法行書字體圖片4
硬筆書法行書字體圖片5
行書的藝術價值
行書的產生和成熟給書法藝術增加了一種新的表現形式。中國的傳統書法是以書寫漢字為表現形式的獨特藝術。在中國 文化 史上,漢字形體的演變與書法藝術的發展一向是相輔相成的。書法的發展、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漢字形體的演變;而漢字每演變出一種新的字體,又都給書法增添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從書法藝術的總體上說,正是由於有了行書,才使書法在表現形式上顯得完備豐富,絢麗多彩的。人們常把“晉書”(晉代書法)與元曲、宋詞、唐詩、漢 文章 並舉,將晉代的書法視為一個時代的文藝最高成就的代表,這 說明書 法發展到魏晉時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而這個高峰最高點的標志,就是以二王為代表的 行書書法 。
第二,行書開闊了書法審美的新天地,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中國書法就總體而論,是一個復雜的藝術體系,它是由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隸、草、行、真等不同字體為表現形式所構成的。雖說不同字體即不同表現形式之間有著種種密切的聯系,但是它們各自所能造就的藝術意境,所能包容的審美范疇,所能體現的審美情趣,還是有所側重、有所不同的。行書作為一種流美的字體,往往最適合於表現一種既生動而又不過分激越的藝術境界。試看歷代名家的行書佳作,有的像“風行雨散,潤色花開”;有的似“浮雲變化,干態萬狀”;有的“如河間少年,自不拘束”,有的“如盧徇下朝,風度閑雅”;有的還能給人以春潮帶雨,順水行舟之感,引人入“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之境。如此種種既生動而又不過分激越的藝術境界,若改用其他任何一種別的字體,恐怕是難於創造出來的。由此可見,行書書法自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
第三,行書可以最充分地體現書家的藝術個性。任何藝術品都必須體現出作者的藝術個性,沒有個性就沒有藝術的生命力。書法也不例外。書法作品的藝術個性,是通過書家對結體、用筆、章法等這些構成書法美的諸多因素的不同理解,運用獨到的表現手法,並進行綜合的藝術處理來實現的。行書是介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可以在構成書法美的諸多因素方面為書家提供最廣泛的變通自由。比如結體可以因循楷書,也可以有所省變而別構,有時還允許部分借用草書;用筆可以沿襲楷書,借用草書,有時還可以雜用篆隸筆法,取勢或欹斜傾側,或莊重端正,或斂束矜持,或放縱宕逸,可得隨機而應變;章法布局可縱橫起伏,可參差錯落,可上下連茹,可左右映帶,能出沒變化而無窮。楷書、隸書、篆書在這些方面雖然也能夠有所變通,但是因為受到字形的束約,其變通的餘地甚為有限,遠不能像行書這樣給書家以藝術馳騁的廣闊天地。正因如此,書家在用行書進行創作之時,可以在最大的范圍里,在不同的層面上,憑借自己的藝術功底,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施用自己的獨特技巧,盡情揮灑,根據自己的審美情趣,極盡變化之能事,創作出意境深遠、個性鮮明的作品來。也正是因為這個緣故,一千多年來,歷代書家幾乎沒有不喜歡行書的,不少書家還特以行書名世,創作出了千古不朽的作品。被後世譽為“書聖”的王羲之,其典型的代表作就是行書《蘭亭序》。
行書的實用價值
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是交流思想的工具。現在在世界上流行的各種文字,除了規整的印刷體之外,一般都另有一種生動活潑,易認易寫的“手寫體”。行書,就是現行漢字最理想的“手寫體”。它兼有楷書易於辨認和草書便於快寫的雙重優點,最適合於日常書寫用字的要求。人們平時起草文稿、寫信、抄寫文件、簽名等等,一般都使用行書而很少使用其他的字體,唐代孫過庭在《書譜》中說:“趨變適時,以行書為要”。正是由於行書具有優越於其他字體的實用性,所以從它產生的時代開始,一千多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喜愛。學好行書,對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無疑是大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