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美女美到什麼程度俄羅斯女人喜歡中國男人嗎
俄羅斯的美女的確非常美。事實上,了解世界人口分布的一定都知道,烏克蘭、俄羅斯、白俄羅斯都是斯拉夫人的分支,統稱東斯拉夫民族。在歷史上,這些民族都有過維京人統治時期,所以斯拉夫民族被注入了少量的維京血統。值得一提的是,俄羅斯後面又被蒙古族的金帳汗國統治了幾百年,斯拉夫民族又融入了很多蒙古血統,因此,在一般情況下,現在俄羅斯美女有兩種風格,一種是特別像亞洲面孔的俄羅斯美女,一種是像歐洲面孔的俄羅斯美女。
事實上,現在在黑龍江省的很多邊境城市,經常可以看到街上有俄羅斯美女,她們有些是來遊玩,有些則是嫁在中國定居下來了,但不論是在中國遊玩還是在中國定居的俄羅斯美女都是極少數的,只有一些毗鄰中國的美女才會來中國,大多數俄羅斯美女都沒有來過中國,更別說喜歡中國男子甚至嫁給中國男子了。更重要的是,就算俄羅斯美女喜歡中國男人,語言交流也是一個大問題,畢竟兩國的語言是不一樣。如果連正常的交流都不行的話,還談何交往?
⑵ 是不是有部現代電視劇,有個中國帥哥,跑去找俄羅斯女朋友結婚,有一段坐坦克上凍成了狗!
這是2019年的電影叫《戰斗民族養成記》是由阿卡季·薩何拉什維利、夏昊共同執導,雷光林、安德烈·佐洛塔廖夫共同編劇,董暢、維塔利·哈耶夫、伊莉莎維塔·科諾諾娃、謝爾蓋·切爾科夫等主演的愛情喜劇片。該片根據俄羅斯同名劇集改編,講述了中國小伙在外國岳父的重重考驗下,出色地搞定岳父,最終抱得美人歸的故事。
⑶ 俄羅斯女朋友回家車壞在半路 坦克車來接的是什麼電影
是2019年的電影《戰斗民族養成記》,該片根據俄羅斯同名劇集改編,講述了中國小伙在外國岳父的重重考驗下,出色地搞定岳父,最終抱得美人歸的故事。
⑷ 難忘中俄那條界河
難忘中俄那條界河
作者 海南樂逍遙
悠悠歲月里,我永遠忘不了中俄那條界河——烏蘇里江,永遠聽不夠那首歌——《烏蘇里船歌》。
我腦海中的烏蘇里江,寬大約一公里,遠望波光粼粼,不像長江黃河那樣浪奔波涌。宛如一位嫻靜柔美的淑女,輕移蓮步飄過完達山脈,款步姍姍走過廣闊平原;她又像溫情的母親哺育了兩岸的森林、草原、良田,養育了千千萬萬的百姓,亘古不變。她記錄了我小時候生活獨特且有趣的經歷。我無數次地向同事、朋友講述那條江上的趣事。她是我記憶天空里永不消失的那顆星。
爸爸曾在江邊小鎮西通工作,夏天偶爾會帶我去玩。我印象中六七十年代的烏蘇里江,水是那麼清,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整條江像長長的藍色飄帶,江兩岸滿眼綠色,惟有奼紫嫣紅的野花點綴其間,風光旖旎。我一到江邊,總會迫不及待地脫下鞋光腳在淺水區奔跑著,水清澈見底。我時而撈起江貝,梭子形、扇形、橢圓形……形狀各異。時而捉繞腿嬉戲的小魚兒,小魚兒機靈著呢,總會從我手縫里滑走。水底五顏六色的鵝卵石太美了!有的像黃琥珀,有的像紅瑪瑙,有的像墨翠……我撿了一兜的鵝卵石,衣兜直滴水,回到家拿出來向鄰家孩子炫耀,離開水的鵝卵石色彩黯然無光。我好失望。長大後我才明白:大自然承載著萬物,萬物只有選擇適應自己的環境,才能充滿活力,綻放最絢麗的光彩。雄鷹搏擊長空,魚兒遨遊水中,參天大樹長於山野,冰凌花盛開在冰雪下,所以鵝卵石只有在水中才能倍顯它的五彩斑斕。
烏蘇里江不但美如畫卷,而且物產豐富。聽母親說六十年代初,臉盆大的甲魚遍布江灘,當地人不吃,外來的「右派們」開葷了,天天大補。江叉河道魚多得一大網撈起,就有幾十斤。每年十月份是大馬哈魚回遊到烏蘇里江產籽的時間,家家戶戶院子里都掛著分來的大馬哈魚。一到冬天,人們手握鋼釺鑿個冰洞,魚就會涌到洞口吸氧,你就用網兜盡情地舀魚吧。三年自然災害無糧時期,每家每戶分一船魚,有兩千多斤,當做糧食充飢。一次我和弟弟在江灘上撿江貝,一支煙的功夫撿滿了一麻袋,每個都比盤子大。烏蘇里江饒河段江邊長著茂密的山楂樹和沙果樹林。秋天,媽媽帶我到饒河開會,放心地把我丟在江邊,我摘了一大袋山楂和沙果。媽媽散會後來接我,把我摘的果兒分給開會的朋友吃。那時烏蘇里江邊的野山楂樹可有名了。
最有趣的是從西通坐船去饒河,中蘇江上以主航道為國界,有的地方,船離蘇聯岸邊只有兩三米遠,一個大跳就投蘇修了(意為叛逃到蘇聯了)。客船行駛到靠蘇聯一方,喇叭里播放出悠揚的《東方紅》歌曲。有時,在地里勞動的俄羅斯姑娘放下手中的活翩翩起舞,船上的中國百姓也跳起了「忠」字舞,那情景多麼友好和諧。盡管當時中俄兩國關系惡化,但音樂本身是沒有國界、沒有仇恨的。
我記憶中冬天的烏蘇里江,冰凍三尺多,整條江變成銀白色的馬路,成為了交通運輸線,車水馬龍,冰馬路要比土馬路平坦多了。那時中蘇兩國都在烏蘇里江自己一方每隔二十幾里路就建一個木塔式崗樓,大概有十層樓高,監視邊境動態。封凍的烏蘇里江深水區也就是主航道冰面低些,與兩岸形成了稍斜的坡。國界線就是冰面最底處的主航道,用一米左右高的樹條插上作國界標志。
有些調皮的孩子拉著爬犁,來到江上,趁著邊防戰士不注意,坐上爬犁順著江面斜坡滑下去,闖過樹條國界線,沖向蘇聯一方,只見蘇聯崗樓上的士兵立馬鳴槍,還沒等蘇聯士兵追來抓到人,爬犁又飛速倒回了我國一方,就這樣輕輕鬆鬆地出了一回國。緊接著蘇聯方用大喇叭抗議,這些孩子少不了被關禁閉請家長。真是少不更事,初生牛犢不怕虎。
六十年代末,中蘇在烏蘇里江珍寶島段交惡,蘇聯自以為國強兵壯,坦克、巡邏兵屢屢越界侵犯我國領土,戰火一觸即燃。樹條國界線上聚集了很多兩國的軍人和中國邊民。我常聽去過邊境的鄰居回來訴說斗蘇修的故事。
中蘇雙方邊境人員都群情激昂地宣示主權。記得我方邊民高舉標語牌,有「打倒新沙皇!」、「珍寶島是中國領土!」、「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等(其實這些標語牌也是用來防身的)。我邊民們口號呼得震天響,蘇方軍人也不甘示弱,只見軍官用漢語高喊「中國!」,他的士兵們就齊刷刷地伸出小拇手。
有趣的是,有的蘇聯小兵見長官不在,就把手放在褲兜邊上伸出大拇指,意為中國好。見長官來了,又把小拇指舉得高高的。還有的蘇聯小兵調皮地邁過樹條國界線,又嬉皮笑臉地把腿收回去。可見,這些小兵只是些懵懂無知的孩子,把這驚心動魄的場面當兒戲了。那時去邊界的人都會說幾句俄語。我父親也曾帶著西通中學年齡大些的學生去過,為此媽媽還給他買了一件狐狸皮領子的便裝黑棉衣。中蘇雙方人員隔著樹條國界線為珍寶島的歸屬激烈爭辯,中方幾句俄語用完了,雙方就用手勢比劃,那場面就像聾啞人在吵架,很滑稽。
那時蘇聯士兵人手一根木棒(當時雙方政府都不願先使用武器,挑起戰爭,受到全世界的譴責,所以蘇兵手拿的是木棒),他們人高馬大,暴戾恣睢,巡邏時經常越界打傷打死我邊防戰士和邊民。後來我邊防軍里調來一批新兵,只要看到蘇方士兵毆打我方人員,就沖上去一頓胖揍,打得他們頭破血流,暈頭轉向,不明白中國軍人怎麼一下子變得力大無比了。從此,遇到中方巡邏兵,就規規矩矩的,再也不敢囂張跋扈了。傳說這批新兵是從內地調來的武林高手。
那些年,邊境的百姓全民備戰,家家挖防空洞。學校多了一門課程——防核武器知識, 體育 課改練拼刺刀了,同學們人人拿根木棍,兩人對練。別看我才上二年級,拼起刺刀來有勇有謀。連隊里更是經常搞拉練,往往深更半夜突然鍾聲大作,幾分鍾全連人排著長隊向大山奔跑,翻山越嶺,累得死去活來,天不亮不歸。曾聽大人們說過一個笑話,宿舍里矮個和高個民兵黑燈瞎火中穿錯了褲子,矮者褲管絆腳,一路不知摔了多少跟頭,高者褲子緊綳腿上,怎麼也跑不動。
尤其一到晩上,蘇聯一方信號彈像焰火一樣頻頻劃過天空,連隊周圍的深山老林里也時不時有信號彈飛出,一定是蘇方特務潛入我國境內。有一次母親晚上帶著我和弟弟路過連隊油罐區,百米遠的大油罐後面突然升起一顆紅色信號彈,我驚恐地喊了一聲:「有特務!」母親拽著我和弟弟頭也不回地往家跑。我直怪母親為什麼不抓特務,母親說為了保護我和弟弟,只能選擇逃。那些年,邊疆地區總是籠罩在即將爆發戰爭的緊張氣氛中,人心惶惶。
從小學到高中,軍訓從沒間斷過。高中就開始真槍實彈地訓練了。班裡分成了步槍、沖鋒槍、機槍三個組,我視力不好分到了機槍組。一到下午全班按組訓練,別的同學練瞄準打靶,我只能把機槍大卸八塊,認真地擦拭後,上槍油。再不就扣著板機搖著機槍空掃一會兒(無子彈),空餘時間還要練投手榴彈,假手榴彈比真手榴彈重一點,我練了兩個多月,也只能投二十五米左右。
終於盼到了實彈射擊的那天了,教練要求我們機槍手跟著步槍手一起打靶,這下我抓瞎了,一是平時沒練過,二是俺眼神不好,上場打了三槍,兩槍打在靶人的額頭上,一槍打飛了,共十環,成績全班墊底,丟人啊,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第二天投手榴彈檢測,場地中央堆了一個一米多高的大土堆,全班同學趴在百米外的一條旱溝里,同學們一個一個上場投手榴彈。輪到我了,我站到土堆後面,教練員把手榴彈的環從後把中摳出來,往我小手指上套,我的心都快跳到嗓子眼兒了。心想,一定要投遠點,千萬別炸到自己,然後我後退十幾步,猛地向前沖刺跑,奮臂一揮,手榴彈飛出去了,我和教練立刻趴在土堆下,「轟」地一聲巨響。兩分鍾後報靶的大喊:「三十六米!」在全班女生中,我投彈第一名,終於揚眉吐氣了!怕死時,居然能激發出一個人的超能量。有一位男同學由於過於緊張,手榴彈甩到了身後去了,幸虧教練機智地把他拽到了土堆另一面,倖免於難。不過第二天他臉上起了風疹,腫成了大餅,同學們都說他是被嚇的。
生活在烏蘇里江邊的北大荒孩子,從童年到青年都是在備戰備荒的緊張環境中成長,心中是多麼渴望和平安寧的生活啊!
如今,烏蘇里江對岸的國家已更名為俄羅斯了。中俄兩國化干戈為玉帛,建立了深厚的睦鄰友好關系。兩國貿易蓬勃發展,兩國百姓互通有無。當你漫步在饒河街頭時,你身邊會走來成群結隊的俄羅斯美女帥哥;當你閑逛進貿易市場時,隨處可見俄羅斯百姓大包小包地采購物品;當你跨過手續簡化的饒河中俄通商口岸時,俄羅斯的土特產,琳琅滿目,隨你帶回。奔騰不息的烏蘇里江源遠流長,成為連接中俄兩國人民友誼的紐帶,養育著兩岸不同國度的人民。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安定幸福。
和平是快樂悅耳的歌聲,寫滿了幸福的華章;和平是春和景明的畫卷,描繪了心儀的色彩;和平是安寧祥和的種子,世代傳播!
「烏蘇里江水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下千張網,幸福生活萬年長。」這首在我耳邊回盪了近五十年的歌,也是發自我心底的聲音。雖然歲月遠逝,但烏蘇里江水永遠流淌在我的心裡了。
(文中圖片選自網路)
(寫於2019年1月12日)
⑸ 現在的俄羅斯美女都喜歡來中國是為啥
隨著世界的發展,世界各國的人民都有一顆環游世界的心,都想到別的國家感受異國風情,感受不同的文化,不少人紛紛踏出國門去往世界各地旅遊,其中我們的鄰居俄羅斯,就非常喜歡來到中國旅遊,甚至有不少俄羅斯人定居在中國。
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存在的文化差異還是非常大的,俄羅斯作為“戰斗民族”民風自然彪悍,中國作為禮儀之邦,在對待女性方面是做的非常好的,所以在中國北方城市看到俄羅斯美女從彪悍的“戰斗民族”變成美麗的“小女人”也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了。
⑹ 在火車上聽到當兵的聊天說中國的坦克和俄羅斯的沒得比真的假的感覺說的挺真實的,最近有看到有人說中國
他們說的俄羅斯坦克應該指的是T-14阿瑪塔主戰坦克,該型坦克是世界上第一款第四代主戰坦克,而我國現在最好的99A2(也就是99大改)屬於三代半主戰坦克,在技術與用途上不同。因為中國和俄羅斯的處境不同,坦克的用法也不同,所以這兩型是比不出什麼誰好誰壞的。純手打,求採納。
⑺ 俄羅斯舉辦2022國際軍事比賽,中國96B坦克亮相賽場,成績如何
在單車賽第三組第一場比賽中,編號336的中國參賽隊96B坦克亮相賽場,順利完成首賽。 在復雜的越野行軍中,96B隊也非常穩定地行駛在戰壕和模擬雷區中,沒有遇到任何障礙。在直線沖刺中,96B坦克開足馬力,直線速度達到72公里/小時,最終以18分57秒的成績奪得小組第一,打破了往年的最好成績,與俄羅斯隊創造的紀錄僅差2秒。
順便說一句,我們也可以從俄軍在這方面的作戰經驗中受益,特別是俄軍裝甲部隊,主要是T-72系列坦克,今年在烏龍平原上的經驗教訓,這些經驗對我們的96系列坦克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畢竟,它們的使用環境是相似的。
⑻ 全軍覆沒!浴火重生!抗戰中的中國坦克部隊
很多年前,當我看到這張照片時,就心酸不已。如今,又在不經意間看到這戰照片,還是心酸不已。
這是淞滬會戰時,日本的隨軍記者拍攝的一張戰地照片。
照片上,在滿是斷垣殘壁,空無一人的街道上,一輛中國軍隊的坦克,正孤零零的駛向嚴陣以待的日軍陣地。
遠處的陣地日軍人數眾多,掩藏在沙袋後面,用重機槍向它瞄準。
因為,裝備齊全的日軍絕對不缺乏平射炮、穿甲槍等,這樣的反坦克武器。這些重武器肯定是隱藏在步兵活動區域外,如街道兩側的廢墟里。
這輛沒有步兵掩護的坦克,是一輛輕型的英制維克斯輕型坦克,不過6噸重,裝甲也不過9毫米。
它就那樣孤孤單單的駛向重槍重炮,嚴陣以待的日軍陣地。
它義無反顧。
它註定一去不復返。
事實上,它就是一去不復返。
這是一張幾十年前的老照片了。
但,我分明聽見照片里傳來幾千年前的聲音:「雖千萬人,吾往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的歐洲戰場,傷亡慘重的英國人,於1916年,把重型拖拉機披上重裝甲,改裝成了人類有史以來,最霸道的陸戰武器——坦克
這貨一誕生,便以高速的機動性,兇猛的火力網,無堅不摧,攻無不克,橫行歐洲戰場。
就像兇狠魯莽而又武藝高強的「黑旋風」!
於是,一戰後,歐洲列強開始爭先恐後地研製坦克。
當時的日本,也跟風學習歐洲國家發展坦克武器,在全面侵華戰爭前,日本已經擁有了2個坦克師團。不過,日本坦克無論是噸位、速度、火力和通訊方面,都遠遠落後於歐美列強。日本工業的底子,就像日本人的身高,比起歐美人差了一大截。
而在1939年爆發的日蘇諾門坎沖突中,日本有將近一個坦克師團被蘇軍報廢回爐。
當時指揮諾門坎蘇軍作戰的是朱可夫中將,坦克兵出身,一個蘇聯「大縱深作戰」理論的狂熱粉絲。和工業化大生產的蘇聯,和一個坦克兵出身蘇聯將軍的進行坦克大決戰,唯一的解釋就是,當時的日本軍閥頭子的腦袋讓蒙古驢給踢了。
但,日軍選擇這樣一個工業化強國作戰,唯一的好處是,面對日軍的報廢「土豆坦克」(蘇軍對日軍94式95式坦克虐稱),蘇軍完全棄之不理,瞧不上眼。要是中國的八路看見了,肯定要搶回去修修自己用了。
但日本的坦克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比起當時工業近乎為零的中國,他們的「豆」坦克,足可以在亞洲的「窩里橫」了。
雖然,中國當時的工業極其的薄弱,但,中國還真有自己的坦克裝甲部隊,雖然數量稀少,但,在整個抗戰中的表現可以說是「鋼鋼」地。
其實,中國軍隊裝備坦克甚至比日本還早一些。只是,最早裝備坦克的是軍閥混戰時的軍閥部隊——東北軍。
東北原本就物華天寶,物產豐富,張作霖苦心經營東北數十年,東北的工業水平甚至高於國民政府盤踞的江南地區。在1922年,精明過人的張作霖,一次就從法國購買了14輛「雷諾」輕型坦克,到1930年時,已累計達30輛坦克和24輛裝甲運兵車。在這期間,東北的軍工企業已經可以仿製裝甲運兵車了。
後來這些坦克,連東三省一起都丟給了日本人。
再後來,1933年長城抗戰爆發。面對日軍小坦剋薄裝甲的瘋狂進攻,中國軍隊損失嚴重。那時,中國軍人很少有和坦克作戰的經驗,更是缺乏反坦克武器。
當時的17軍軍長徐庭瑤有痛感於此,上書國府,疾呼組建中國自己的坦克部隊,高層震動。
東北丟了後,中國重工業那麼點底子徹底沒有了。坦克,只能從外國買了,用貧困交加的國民血汗錢去買了。
1935年,國府從英國購進坦克及兩棲坦克32輛,成立戰車教導營。徐庭瑤軍長又創建「陸軍交輜學校」,成為中國裝甲兵之父。
後來,在蔣介石和希特勒的「法西斯」蜜月期間,國府購買「克虜伯」坦克16輛,義大利輕型坦克20輛,由徐庭瑤創建「陸軍裝甲車兵團」,兵團長為同樣參加過長城會戰的杜聿明少將。
中國的坦克輛輛都是金子堆出來的。可,中國的坦克兵可不是什麼穿金帶銀的紈絝子弟,打起仗來鋼鋼地!
1937年8月,淞滬會戰爆發,中國的坦克部隊首次上戰場。但,出師不利,幾乎全軍覆沒。
原因只有一個:中國軍隊不會步坦協同作戰。或者說根本就不懂。
奉軍在1926年,曾經進行過空、步、坦協同作戰訓練和實戰,那時的日軍不過剛剛組建了一支戰車實驗大隊。而那時其他的軍閥部隊,包括國府的北伐軍,完全沒有成建制的坦克部隊,更不會什麼步坦協同作戰了。
當時奉命開往上海的是兩個配備英制輕型坦克的戰車連,兩個年輕的連長都是黃埔6期畢業生。
他們曾告訴當時淞滬軍隊的總指揮張治中將軍,狀況好的戰車「還在北方」,他們這兩個連的戰車,需要維修車輛到達後維修後,再由步兵,必須由步兵掩護才能作戰。
這,被張治中認為是怯戰行為,嚴令他們立即投入突破楊樹浦的作戰。
中國步兵沒有步坦協同的作戰經驗,只知道躲在坦克後面躲子彈,不知道火力掩護坦克。後來和坦克脫節,致使自己的坦克陷入日軍的四面合圍,在平射炮的轟擊下,那些原本機械性能都不好的坦克,相繼被摧毀。兩位連長相繼陣亡。
但,所有參戰的中國坦克部隊和坦克兵,沒有一個退縮,沒有一個臨陣脫逃的。
「壯士一去不復返」!悲哉,壯哉!
很多年後,一代抗日名將,足智多謀,驍勇善戰,連續兩次上海抗日戰爭的總指揮,張志中將軍,在提到由於自己的盲目指揮,而導致坦克連隊幾乎全軍覆沒的事,仍然懊悔不已,心痛不已,難以釋懷。
淞滬會戰失敗後,上海淪陷,南京門戶洞開。中國的裝甲兵團本來是奉命撤向湖南的,但後來被朝令夕改的蔣介石,嚴令留下一個德國戰車連。
本來,國府是早打算棄守南京的,政府民眾都疏散。如果這樣,就不會有後來的南京大屠殺了。可,蔣為了所謂的國際觀瞻,又下令死守南京,一人不準過江。再,後來,南京保衛戰戰事正酣時,他又下令全線撤退......
能說什麼呢?說什麼都晚了。
德國坦克為中型坦克,不適合在水網密布的南京區域作戰,但,照樣打出了中國人的志氣和血性——
12月8日,在戰車連支援淳化鎮的戰斗中,三輛中國德式1號戰車,在步兵被迫撤退而失去掩護後,不但沒有撤退,反而徑直沖向敵軍陣地,撕開日軍防線,迂迴向日軍大後方,直接搗毀日軍18旅團司令部,擊斃日軍多名,致旅團長井出少將和眾多日本武士棄司令部而不顧,倉皇出逃。
後,這三輛戰車被日軍合圍,全部被摧毀,王承德、於振江等四人壯烈殉國!
「壯士一去不復返」!悲哉,壯哉!
還有一輛國軍坦克,在南京城外的戰斗中,被日軍摧毀。車內兩名戰士從昏迷中醒過來,看著周圍潮水般繞過的攻城日軍,毅然爬起來,架起機槍向毫無防備的日軍猛烈掃射,當場打死幾十名日軍。
大快人心後,他們中一個居然乘夜成功脫身。但,後來,在昆侖關戰役中犧牲。兵團司令杜聿明對其盛贊不已,惋惜不已。
南京保衛戰後,殘缺不全的中國坦克部隊再也得不到德國的援助了。德國為了遏制紅色蘇聯,開始和日本交好。英法等國,也在向如日中天的日本法西斯綏靖妥協,以圖苟安一時。
中國孤軍奮戰。寧死不屈。
到後來,是蘇聯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T-26輕型坦克,組建了裝甲機械化的陸軍200師。並作為生力軍在台兒庄戰役的反擊中,大放光彩,馳騁千里,痛殲日軍。
而在1939年12月的昆侖關戰役時,由200師延升的第5軍,也是中國唯一一支的機械化部隊,運用嫻熟的步坦協同戰術,在空軍的配合下,強攻硬突,攻城拔寨,如狼似虎,痛擊日軍。殲敵5000餘人,擊斃敵少將旅團長中村正雄。
一旦中日火力對等,甚至我軍火力領先一點,日本的武士就不是中國軍人的對手了。
而在1942年的中國遠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中,全部蘇式坦克的第5軍200師,能攻能守,多次以少勝多,大敗日軍,但由於英國盟軍沒有節操的潰敗逃亡,致使全線動搖,200師及整個遠征軍傷亡慘重,被迫敗退凶險無比的野人山,一代名將戴安瀾師長戰死。
但,正因為中國遠征軍坦克部隊在緬甸的英勇表現,促使美國大力援助中國再次組建坦克部隊,反擊緬甸日軍。
1943年,國府通過羅斯福精明的《租借法案》,累計接收了35輛世界一流的美製謝爾曼中型坦克,和44輛M5輕型坦克,用來裝備中國遠征軍組建的駐印軍。這是中國軍隊第一次裝備中型坦克。以前只有機槍沒有火炮的德國坦克,只能勉強稱之為准中型坦克。
謝爾曼坦克全重33.65噸,裝甲厚89毫米,配有重槍重炮。同一戰場的日軍94式95式等土豆坦克,不過三五噸重,什麼火力裝甲,比起雄獅一樣的美式坦克,那都是小肚雞腸,薄皮核桃,好吃!
一旦火力占優,身懷國仇家恨的中國軍隊,便開始吊打自命不凡的日本武士。在美國空軍的配合下,中國駐印軍新1軍和新6軍的坦克部隊,完全地實現了步坦空立體作戰,像洪水猛獸一樣的在緬甸逐殺日軍,並將他們也趕進了吃人的野人山。
這就像,武松赤手空拳打一隻老虎,你死我活,險象迭出。而手持朴刀的李逵,手起刀落,輕松的就能殺死四隻老虎。
此後,中國的坦克部隊不斷地發展壯大,在滇西南戰場,一直老鷹捉小雞一樣的逐殺日軍的坦克部隊,直到抗戰的完全勝利。
今天中國的坦克部隊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
牛!
在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共出動7個坦克團,共823輛坦克和裝甲車,以當時屬於世界先進水平的59式坦克為主,組成坦克突擊集群,大膽迂迴,兇猛穿插,氣勢洶洶,勢不可擋,屢屢突破越軍防線,重創越軍,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戰績。
如今的中國坦克部隊,輕重坦克齊全,山地坦克猶如外星科幻。而且數量龐大,鐵流滾滾,捍衛江山。99A主戰坦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一流坦克,虎視全球。96B型坦克屢屢在俄羅斯的世界坦克大賽上,摘金奪銀......
從當年完全進口,被動挨打,到如今自主研發,揚威天下,中國坦克部隊的成長史,值得世界上所有的炎黃子孫驕傲!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⑼ 俄羅斯如何評價中國96b
曾經求之不得,現在看不上眼!中國96B令俄軍很羨慕
近日,俄羅斯舉辦的軍事活動——坦克兩項一直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很長一段時間,「坦克兩項」奪冠的熱門人選都是俄羅斯,如果這是世界盃的比賽的話,那麼估計會有很多人會賭俄羅斯和哈薩克贏得勝利,當然俄羅斯和哈薩克隊也有實力取勝。然而,今年可能會讓人糾結了,因為今年中國也參加了這次的比賽,在本次比賽中,俄羅斯的T-72B3M創造了每小時77公里的創紀錄速度,然而不俄羅斯現在最危險的對手任然是中國,這又如何談起呢?那就不得不介紹中國的96B主戰坦克。
當中國隊參加「兩輛坦克」比賽時,就決定使用96B坦克,這是96坦克的最新改進版本。許多人發現中國坦克與T-72不同,負重輪上存在著很多鏤空的孔洞,這讓中國坦克的裙板的長度和厚度不如T-72,但是這可以減輕200公斤的重量並接近比賽設定的最小重量的門檻,而中國也確實展示了自己的速度,讓人感覺它就像在起飛。
不論談個兩項的比賽,中國是否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我們都已經贏得了許多人的尊重,何況我們參加比賽的並不是僅僅為了贏得勝利,也是為了對外宣傳,讓世人知道中國已經改變了。
⑽ 俄羅斯怎麼看中國
近50%的俄羅斯人認為,中國是俄的夥伴和盟友。只有6%的人擔心俄有朝一日同中國軍事對抗。然而一旦涉及經濟實力這個話題,民眾對中國的這種正面看法會來個180度大轉彎。2/3的俄羅斯人對中國企業在俄經濟活動心存芥蒂。超過80%的人認為,將本國財產出讓給中國企業是錯誤的,他們也反對吸納中國勞動力到俄工作。超過60%的人甚至主張限制進口中國產品。
安雅·舒洛瓦是大學老師。她說,雖然大多數俄羅斯人不想看到中國貨在俄市場上泛濫,但還是在不斷購買來自中國的商品。舒洛瓦認為,俄知識階層並沒意識到中國出口攻勢將對俄造成的長期惡果。俄知識階層和部分政治精英的這種無所謂態度來源於傳統意識。他們一廂情願地認為,中國社會文明落後,還處於野蠻階段。過去,俄羅斯向其他歐洲國家學習,在中國人面前則扮演歐洲大師的角色。在這種背景下,就不奇怪為什麼俄羅斯沒有做好同正在崛起的中國互換角色的思想准備。
從俄權威調查機構一項民調中也能看出一些問題。在有關中國的問詢中,俄老百姓的回答只有服裝、紡織、人口、大米、長城和筷子。而中國在科技領域所取得的進步無人知曉。
曾今侵佔中國很多土地
海蘭泡慘案
在前蘇聯時期,蘇聯很強大,中國很弱勢而現在俄羅斯只是中國一個弱小的鄰國 盡管他們軍事很強大
貿易差值很大